科学

  5.“壮观”的海参

“壮观”的海参
“壮观”的海参

  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专家介绍,在这张拍摄于7月27日的“壮观”照片中,一个自由游动的海参在10515英尺(约合3205米)深海底的冰冷海水中穿行。全世界已知的海参有1250种,它们以其独特的外形命名,或生活在海底或海底附近,或栖息于浅滩。一旦受到威胁,有些会释放出有粘性的细丝诱捕敌人。有些则将“自残”作为一种防卫机制:它们剧烈收缩肌肉,从肛门中喷射出一些内脏。当时机成熟,很快再生新的内脏。

  6.粉红珊瑚

粉红珊瑚
粉红珊瑚

  在这张由“俄刻阿洛斯探险者”号探险小组公布的照片中,一条肉乎乎的海蛇尾摆动着身躯在粉红色的珊瑚中穿梭。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专家介绍,粉红色珊瑚由一组复杂、微小的骨骼结构构成,被一种有机“黏合剂”粘到了一起。

  7.吸附于海绵上的小虾

吸附于海绵上的小虾
吸附于海绵上的小虾

  在这张由“俄刻阿洛斯探险者”号探险小组公布的照片中,一只长腿小虾吸附于海绵之上。他们在0.5英里(约合0.8公里)的海洋深处,发现了最初看上去像是“公园中的美丽花朵”。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专家介绍,科学家后来确认它可能是一种新的食肉海绵。新发现的海绵看上去具有粘性玻璃针状物,可以慢慢伸出去捕捉食物——极有可能是路过的浮游生物。

  8.深海幽灵鲨

深海幽灵鲨
深海幽灵鲨

  遥控操纵潜水器在苏拉威西岛附近的深海捕捉到银鲛(幽灵鲨)的照片。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专家介绍,在距今大约4亿年前,幽灵鲨从其最亲近的亲属——鲨鱼家族中分离出来。为了在漆黑一片的深海中发现猎物,幽灵鲨头上进化了敏感的受体,可以捕捉到其他动物电场的变化。有些幽灵鲨的头部还有更为独特的“机关”:例如,科学家日前在东太平洋发现的黑色幽灵鲨,前额就长出了性器官。

  9.远古珊瑚

远古珊瑚
远古珊瑚

  这是美印联合探险小组8月5日在大约4500英尺(约合1400米)深处的海山上发现的硬珊瑚。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专家介绍,这个珊瑚的年代可能追溯至距今1000年至6000年以前。(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杯状珊瑚

杯状珊瑚(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杯状珊瑚(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探险小组的ROPOS遥控操纵潜水器配备有高清晰数码摄像机,在纽芬兰附近水域海底捕捉到多种稀有物种的照片,比如这个像花一样的单体杯状珊瑚(cup coral)。据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专家介绍,这些杯状珊瑚在北美太平洋海岸附近水域也很常见。

  6.花瓶状海绵

花瓶状海绵(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花瓶状海绵(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这个可能是海绵新种类的花瓶状海绵是加拿大与西班牙探险小组在纽芬兰附近水域发现的底栖生物之一。据美国贝拉明大学专家介绍,海绵是结构最为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没有器官,但有许多“毛孔”。

  7.海葵附于珊瑚表面

海葵附于珊瑚表面(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海葵附于珊瑚表面(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在这张摄于今年7月探险期间的照片中,亮粉色海葵“装饰着”变形角珊瑚的水螅体。海葵是珊瑚的近亲,通常吸附于岩石或珊瑚表面。据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介绍,海葵有刺一样的触须,能使小猎物陷入瘫痪,最终成为其美食。

  8.不明海绵

不明海绵(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不明海绵(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探险小组成员在博客中写道,这个尚未得到确认的海绵种类是加拿大与西班牙探险小组7月20日在纽芬兰附近火山灰堆发现的“重点生物”之一。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在看到这个海绵及黑色珊瑚等奇异生物后写道,“这真是令人意外的发现之旅!”

  9.新双壳类软体动物种类

新双壳类软体动物种类(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新双壳类软体动物种类(图片提供:Bedfo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这个最近得到确认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也是加拿大与西班牙探险小组今年7月在对纽芬兰附近水域调查中发现的新物种之一。据美国加州大学古生物学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双壳类软体动物因“咬合在一起”的双面外壳而闻名,它们可以钻进沉淀物中,或以海底生物为生。有几种双壳类软体动物甚至能不断打开后关闭贝壳游泳。 (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8.白鲸数量减少

白鲸数量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Kerry Johnson )
白鲸数量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Kerry Johnson )

  根据IUCN的报告,北极海冰流失严重影响白鲸的生存,原因就在于这种流失让人类更容易进入这种动物一度原始的栖息地。更多船只航行于北极海域导致更多撞船事故,同时带来噪音和化学污染,致使白鲸数量减少。报告指出,白鲸数量减少可能影响当地本土猎人的生存,他们依靠具有可持续性的捕杀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生存。

  9.考拉生存构成威胁

考拉生存构成威胁(图片提供:Anne Kaiser,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考拉生存构成威胁(图片提供:Anne Kaiser,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根据IUCN的报告,不断上升的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导致澳大利亚桉树树叶蛋白质营养成分减少,同时提高味道极差的丹宁酸含量。这意味着只以桉树叶为食的考拉不得不吃掉更多树叶,才能避免被饿死的命运。除此之外,由于澳大利亚的高温和干旱变得更为普遍,由此引发的数量更多的野火也会对这种标志性有袋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0.鹿角珊瑚最易受攻击

鹿角珊瑚最易受攻击(图片提供: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鹿角珊瑚最易受攻击(图片提供:Tim Lama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在IUCN公布的新名单中,最易受攻击的动物可能就是鹿角珊瑚。由于白化,它们变得更加脆弱,同时还受到酸性不断提高的海水侵蚀危险。温度更高的海水导致珊瑚失去共生藻类进而产生白化现象,白化中的鹿角珊瑚只能慢慢走向死亡。与此同时,酸性海水不断侵蚀珊瑚的骨骼。

  虽然专家们指出物种似乎可以适应一个温度更高的世界,但这取决于气候变化将以多快的速度出现。14日,哥本哈根草案谈判允许地球二氧化碳水平在2100年提高到650 ppm,也就是说,届时地球温度较现在相比提高5.4华氏度(3摄氏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非盈利性组织——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凯瑟·西格表示,这种升温幅度意味着文中提到的所有物种以及其它数千种物种将迎来灭绝厄运。(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导读:美国国家地理网站7月1日公布了一组照片,展示了马尔代夫蝠鲼聚集的摄食区域以及生活在这里的迷人生物。

  1.哈尼法鲁岛(Hanifaru)附近水域的蝠鲼

蝠鲼穿过印度洋哈尼法鲁岛(Hanifaru)附近一个到处是浮游生物的水域。
蝠鲼穿过印度洋哈尼法鲁岛(Hanifaru)附近一个到处是浮游生物的水域。

  哈尼法鲁岛是形成马尔代夫的无数印度洋岛屿之一。每年的5月到11月,当潮汐和洋流将大量磷虾和浮游生物送到海面,成群的蝠鲼聚集在哈尼法鲁海湾,张开大嘴享受饕餮盛宴。

  2009年6月,马尔代夫新建立了三个保护区,其中就包括哈尼法鲁和其他两个蝠鲼和鲸鲨的摄食区域。鲸鲨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鱼类。

  马尔代夫当局将对捕鱼活动、船速和废物进行管控。专家称,新设立的保护区允许潜水——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可能会让当地渔民除了捕鱼以外还有一条生路。马尔代夫环境部长默罕默德·阿斯拉姆(Mohamed Aslam)在一份声明中称:“政府将致力于保护马尔代夫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支撑着我国最大的两个行业——旅游业和渔业。”

  2.鲸鲨身边觅食的蝠鲼

马尔代夫蝠鲼的数量达到1万只左右,它们可以长到12英尺(约合3.7米)。
马尔代夫蝠鲼的数量达到1万只左右,它们可以长到12英尺(约合3.7米)。

  每年的5月到11月期间,大量磷虾和浮游生物会困在哈尼法鲁海湾,此时,蝠鲼会展示专家所称的“气旋摄食”:一个紧挨着一个,最终数百只蝠鲼形成一个螺旋形的涡流。“拯救我们的海洋基金会”海洋生物学家盖伊·史蒂文斯在一份声明中称:“哈尼法鲁海湾是地球上仅存的几个有蝠鲼和鲸鲨大群活动、令人无限回忆过去的地方之一。”

  3.马尔代夫周围水域的鲸鲨

马尔代夫周围水域的鲸鲨
马尔代夫周围水域的鲸鲨

  鲸鲨体长大概40英尺(约合12.2米),对浮游生物是来者不拒,也在哈尼法鲁海湾的饕餮盛宴展示自己独特的摄食能力,马尔代夫2009年6月新设立的三个海洋自然保护区也让这种庞然大物受益匪浅。至少有120只集装箱大小的鲸鲨生活在马尔代夫周围水域。马尔代夫是世界上仅存的几个可以终年看到鲸鲨身影的地方之一。

  4.马尔代夫的岛屿

马尔代夫的岛屿
马尔代夫的岛屿

  马尔代夫是一个由1192个小岛构成的岛国,比如照片中的这些岛屿。2009年6月,该国又新设立三个海洋生物保护区。在这些地方,只允许当地渔民进行传统的捕鱼活动,帮助保护蝠鲼。环保专家称,马尔代夫是世界上蝠鲼数量最多的地方之一。

  5.珊瑚上畅游的鱼群

成群结队的鱼儿在马尔代夫芭环礁的珊瑚上畅游
成群结队的鱼儿在马尔代夫芭环礁的珊瑚上畅游

  芭环礁是一个环形珊瑚岛,将一个泻湖整个圈了起来。环礁通常位于广阔的热带海洋的中心,延伸到水面。美宇航局的地球观测站称,过去数千年,像银莲花一样的珊瑚虫造就了许多方圆6英里(10公里)的环礁,其中一些的规模堪比小城市。

  6.数百只蝠鲼齐聚

数百只蝠鲼聚集在一起,享受涌入马尔代夫哈尼法鲁海湾的浮游生物
数百只蝠鲼聚集在一起,享受涌入马尔代夫哈尼法鲁海湾的浮游生物

  有时,蝠鲼会以螺旋形游动,从事专家所称的“气旋摄食”:除了这些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域,别的地方极少看到这种壮观的摄食现象。(杨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周五, 31 12月 2010 20:24

佛州倡吃獅子魚救珊瑚

佛羅里達州的珊瑚礁正遭受外來物種獅子魚的嚴重威脅,色彩鮮豔的獅子魚原本在太平洋生活,但約三十年前開始遷移到大西洋,由於牠的魚鰭有毒,鯊魚等大型魚類亦不會視牠為食物,導致該種魚的數量快速增長。牠主要捕食草食魚類,而且食量很大,導致大西洋草食魚類大幅減少,海草迅速成長,危及珊瑚礁的生存。佛州海洋動物保育部門苦思後,終於提出保育珊瑚礁的對策,有關部門編撰一本獅子魚食譜,內裏記載四十五種烹調獅子魚的方式,鼓勵民眾吃獅子魚保護珊瑚。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