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上周,美国科学家向公众公布了一张最新获取的太阳黑子照片。该照片由新泽西工学院所属新太阳望远镜拍摄。天文学家表示这可能是目前在可见光波段人们取得的质量最好的太阳黑子照片。一同共布的还有一张太阳表面高能喷流的照片。

  太阳表面喷流

太阳表面喷流(图片来源: BBSO/NJIT)
太阳表面喷流(图片来源: BBSO/NJIT)

  新泽西工学院所属新太阳望远镜口径1.6米,坐落于加州圣伯纳迪诺山中的大熊湖边。这架望远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镜片采用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它能自行调节,用以抵消由于大气扭曲产生的成像误差,使图像质量接近在太空运行的轨道天文台的成像效果。

  上面这张图像显示的是从明亮边缘产生的高能喷流。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发生强烈磁场活动的区域。这种磁场活动使黑子发生区域的温度要低于周围,这也是为什么黑子看上去是“黑色”的。

  这张照片拍摄于7月1日,目标同样是太阳大气层中的磁场活动。

  大熊湖的太阳黑子

大熊湖的太阳黑子(图像版权:BBSO/NJIT)
大熊湖的太阳黑子(图像版权:BBSO/NJIT)

  高分辨率多波段的太阳黑子图像有助于科学家更好理解太阳风暴以及空间天气环境,这些事件对于地球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可能导致通讯或导航系统中断,并使轨道飞船或飞机中的乘员暴露于有害的辐射环境之下。

  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的项目科学家威廉·迪恩·佩斯尼尔(William Dean Pesnell)说:“在可见光波段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表面许多细节。”

  燃烧的太阳

燃烧的太阳(图片来源:SDO/NASA)
燃烧的太阳(图片来源:SDO/NASA)

  7月1日,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上拍摄了这张照片。在单波段下,太阳呈现不同的景象。不同波段的光也就是波长不同的光。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就是其在一个振动周期内的传播距离,一般可以用两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来度量。比如红光的波长介于620~750纳米之间。

  因为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吸收和发射的光线波长均不相同,因此,从各种单一波段进行太阳观测将有助于观察太阳大气不同深度发生的各种现象。

  “这一304纳米波段的图像代表的是氦层,其位置远高于太阳黑子发生的层面。”美国宇航局的佩斯尼尔说“这就像是你看到地球上空漂浮着的云层,而不是地球的陆地表面。”

  自适应光学系统

自适应光学系统(图片来源:Alla Shumko, BBSO/NJIT)
自适应光学系统(图片来源:Alla Shumko, BBSO/NJIT)

  根据佩斯尼尔的说法,地球大气抖动导致的观测图像失真是灾难性的。 “这感觉就像你透过波动的水看东西一样。”

  这张图片上的是新太阳望远镜,它采用了一种计算机操控的自适应系统,这种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大气抖动造成的图像误差并对镜片做相应微调以抵消这种误差,这样的结果便是取得可以与空间望远镜相媲美的精细图像。

  到2011年夏季,该望远镜将换用更大、更先进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这将使其成像质量进一步提升。(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借助于激光探测及测距(以下简称LiDAR)设备,科学家发现了此前未知的大量建筑、道路和梯田。所有这些发现说明卡拉考的规模要超过此前任何人的预计。

  3D玛雅城

3D玛雅城
3D玛雅城

  借助于机载激光穿透浓密雨林进行测绘,一座崭新的古玛雅城呈现在世人面前,其规模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人的预计。在2009年4月飞跃古玛雅城邦卡拉考遗址上空过程中,科学家利用LiDAR设备——激光束从地面反弹——绘制了这个位于伯利兹西部的遗址3D地图。此次勘测在短短4天内便揭示了此前未知的大量建筑、公路以及其他特征。在5月初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举行的国际科技考古讨论会上,科学家公布了勘测发现。

  中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家阿伦·蔡斯和戴安·蔡斯花了几十年时间在吞噬这座玛雅城——公元550年至900年处于兴盛时期——的浓密灌木丛中跋涉,但他们只发现了卡拉考废墟的一小部分。阿伦说:“可能只有将所有植物移除,才能看到下面的东西。”

  蔡斯夫妇是中佛罗里达大学与伯利兹科技考古研究所合作项目——卡拉考科技考古项目的负责人。美国宇航局为2009年进行的这项LiDAR勘测提供资金支持。此次勘测由国家机载激光测绘中心进行。

  揭去面纱的玛雅庙宇

揭去面纱的玛雅庙宇
揭去面纱的玛雅庙宇

  LiDAR测绘获取的新图像揭示了卡拉考的最高建筑以及一系列宫殿和庙宇(被称之为“Caana”)。为了绘制卡拉考的3D地图,一架双引擎飞机在这座古城上空飞跃,发射激光束穿过浓密的树冠。在接触到地面、建筑以及下方其他结构之后,激光束便发生反弹。激光束从飞机发射到地面反弹的路线经过测量,并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统)设备进行三角测绘以产生用于绘制3D地图的数据。

  “天空之地”废墟

“天空之地”废墟
“天空之地”废墟

  古玛雅人将Caana庙和宫殿称之为“天空之地”(sky place)。在这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中,两个人坐在寺庙废墟上面。LiDAR数据允许中佛罗里达大学的人类学家绘制已知建筑的精确3D图像,例如Caana庙。在绘制已知结构3D图像的同时,此次勘测也发现了数千座新建筑、11条新公路、数万个梯田以及遍布这座古城的大量隐秘洞穴。根据勘测获得的数据,卡拉考的面积超过68平方英里(约合177平方公里)。

  戴安说:“卡拉考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低人口密度的农业城市中心,与吴哥寺类似。在这种类型的城市,农业是城市自身的组成部分,周围环境和地貌与城市融为一体。”

  有远见的农民

 有远见的农民
有远见的农民

  古玛雅城卡拉考的4幅图像,顺时针从左上分别是一幅卫星图像、一幅LiDAR树冠图像、一幅LiDAR梯田及堤道图像以及一幅考古学地图。卡拉考的大量梯田和水库系统说明古玛雅人在数百年时间里就一直在实践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设计,可谓非常超前。在此次LiDAR勘测前,科学家只对少数一些梯田进行测绘,因此并未意识到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卡拉考的古玛雅人的生活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梯田地貌

梯田地貌
梯田地貌

  古玛雅人在卡拉考Ceiba Terminus地区附近修建了一些梯田。图片中起伏的波纹就是梯田。LiDAR图像同样展示了大量建筑、产业区、市场、广场以及将这些区域连接在一起的道路。根据LiDAR获取的数据,一些此前被认为并不属于卡拉考的古代遗址实际上就是这座大城市的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阿伦表示:“LiDAR是一种最为有效的研究方式,帮助我们确定人口密度、梯田密度、梯田与住宅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人改造地形地貌的程度。”

  太阳神图案陶瓶

太阳神图案陶瓶
太阳神图案陶瓶

  这个陶瓶是在一次考古挖掘中发现的,上面刻有玛雅人太阳神图案,于公元750年左右在卡拉考制造。在鼎盛时期,据信有大约11.5万人生活在卡拉考,这一数量是现代伯利兹城人口的两倍。公元895年左右,卡拉考中部被付之一炬,可能就是毁于战火。LiDAR项目组表示,截至1050年,这座古城已被完全废弃。

  一份苦差事

一份苦差事
一份苦差事

  借助于激光、卫星以及其他成像技术,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发生革命性变化,但所有这些技术永远也无法取代科学家的双手。在这幅拍摄于卡拉考考古现场的照片中,戴安正在进行人工作业。蔡斯夫妇表示,有关卡拉考的LiDAR数据说明很多遗址已可以进行地面研究。根据勘测,一些建筑群并不拥有明显功能。研究人员希望对附近一些彼此互不相连的区域进行勘测,它们的年代可能追溯到不同时期。(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五, 31 12月 2010 20:23

紐約禁噁心反吸煙圖像

紐約市推行的反吸煙宣傳運動,結果搞出一個「大頭佛」。當局利用令民眾明白吸煙的害處,特意用令人噁心、觸目驚心的圖像作為反吸煙標誌,結果惹來三家煙草公司、零售團體及便利店不滿。有關公司入稟法院,指控標誌違反售賣者的權利。曼克頓聯邦法院法官周三裁定,市政府推出的標誌,會損害香煙供應商的言論自由、權利,下令當局停止展示有關圖像。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