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5月24日电(记者王学涛刘翔霄)记者从山西省万荣县文物旅游局了解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在对山西万荣稷王庙大殿精细测绘时,在大殿前檐明间下平槫襻间枋外皮上发现了一处“天聖”年号的题记,明确了它北宋庑殿顶木结构建筑遗存的身份。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稷王庙课题组负责人徐怡涛说,2007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就对稷王庙进行了田野调查,当时依据其建筑形制,初步判定大殿为北宋建筑。这一题记的发现,确认了它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建筑的身份,同时将国务院公布的稷王庙的建造年代金代(1115-1234年),提前了100多年。
“经表面湿处理后,‘天聖’年号的字样可以清楚地辨认。”徐怡涛介绍说,这是一处不明显的墨书痕迹,墨书自右而左竖排三行,因木材年久表面纹路扩大,现在只有右侧的大字可以辨识,左侧字体较小,似是题名。
稷王庙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太赵村,南北长74米,东西宽46米,现仅存正殿和戏台。其中,大殿为早期木构建筑,单檐庑殿顶。现在正殿内东墙上有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小碑一方,记庙内“修盖舞厅一座”,是中国戏剧史上金元杂剧活动的重要史料。2001年,万荣县稷王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组成,屋面稍有斜度,俗称“四大坡”,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在中国,庑殿顶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明清时期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