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周四, 02 9月 2010 22:50

河南小伙制造神奇苹果皮 iPod瞬间变身iPhone(图)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河南小伙制造神奇苹果皮 iPod瞬间变身iPhone(图)



不管你是不是“苹果”发烧友,这件事情的发生,都足以让你瞠目结舌。


  一款音乐播放器,套在一个壳子里,瞬间实现了通话和发短信功能——它摇身一变,成了一部手机,堪比iPhone。

  相当匪夷所思!

  这个让乔布斯都大跌眼镜的“发明”,出自河南信阳两个20多岁的小伙之手。

  他们给这个神奇的壳起了一个很可爱的名字——苹果皮520。

  有网友称,让乔布斯哭泣的“苹果皮520”到了。

  神奇的发明

  套上“苹果皮” 音乐播放器变手机

  最近,“苹果迷”柴玲去河南科技市场转了数趟。“有没有苹果皮520?”她见人就问。

  这一切,源于土豆网上一个视频,视频名叫《再也不用一手拿touch,一手拿手机啦》——69秒钟,苹果播放器iPodtouch变身iPhone。

  视频中,没有旁白,也没有文字介绍。晃动的镜头中,只有一双手在操作。操作者将苹果公司的一款音乐播放器,放入了一个黑色的套子后,播放器上显示了手机界面。这双手开始拨打10086,随即,电话接通了……

  “太神奇了,播放器变身手机了。”初次看到这个视频,柴玲尖叫了起来。

  作为一个苹果迷,过去的3个月,她一直在攒钱想买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报价在7000元左右。作为一个大学生,她经济能力有限。

  套上“苹果皮”后的“苹果手机”,造价仅2000元左右。

  这段视频迅速火遍网络。截止到昨天下午,土豆网的点播数超过了25万次,转帖数超过了13800次。

  “牛啊,我激动得想哭,苹果皮520。我等你。”8月17日,数以万计的网友跟帖膜拜。

  也有网友宣称,太神奇了,让乔布斯哭泣的“苹果皮520”到了。

  在每一个转帖背后,来自中国、美国、韩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苹果迷”们都在问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买到这款产品?

  天才的“破坏狂”

  拆遍家中电器 发明用鼻子指挥鼠标

  制造出这款产品的,正是河南信阳人潘磊、潘泳兄弟。

  父亲做点小生意,母亲是全职主妇。他们其实是三兄弟,哥哥潘磊在广东江门做室内装修设计,另一个弟弟在北京做汽配生意。潘泳从小就是个狂热的技术爱好者。

  2006年,18岁的潘泳考上了河南黄淮学院。大学时,他曾做过一件非常疯狂的事儿——能不能用鼻子控制鼠标?3个月的尝试后,他成功了。他的做法是,用脸朝摄像头,用自己研发的人像识别软件定位鼻子,然后用鼻子移动鼠标。

  高中时,他迷恋上了网络游戏,高二时,游戏账号被盗,他一怒之下,开始学做“黑客”。一年多后,他就能改动网吧的计费系统,可以上网不交钱。

  去KTV唱歌,他嫌歌太老,他就尝试着将KTV点歌系统联网,直接在网上查找歌曲。软件开发出来了,但无处试验。

  在哥哥潘磊看来,弟弟有各种想法并不奇怪。从小到大,弟弟就是家里的“破坏狂”,家里的每一样电器——电视机、电风扇、收音机、电脑、电子琴、DVD、音响,只要是能拆的,基本都被他拆过。

  从小到大,他成绩不好,除了计算机和软件。上大学后,他忽然变成了“好学生”。大一时,他拿了全校网络竞赛二等奖;大二时,又拿了全校编程大赛第一名。

  一年多的钻研

  像乔布斯一样,在仓库里鼓捣出“苹果皮”

  巧合的是,“苹果皮”是潘泳在一个仓库中捣鼓出来的,和乔布斯在旧金山仓库里琢磨出苹果电脑经历相似。

  身为技术狂,潘泳也是苹果的铁杆粉丝。他大学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部iPhone手机。省吃俭用了半年,大三时,潘泳终于买了台二手iPhone,但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屏幕坏了。

  去年2月,临近毕业的潘泳在深圳一家小型电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拿到两个月的工资后,他又动了心思。

  他发现,苹果的一款音乐播放器——有着“残缺的iPhone”之称的iPodtouch,这款播放器外观和iPhone相差无几。

  唯一的缺憾是,这款播放器不具备通话和发短信功能,只是售价要便宜得多,目前二代约为1200元,最新的三代,官方价格也不过1598元。

  将它的通话和短信功能补上,岂不就可以当iPhone用了吗?

  和哥哥潘磊商量后,潘泳买来了这款播放器,开始疯狂实验。

  2009年12月,潘泳辞职了。他搬到了姑父家的一个废旧仓库里,开始他的梦想。

  但是,潘泳连电路图都不会画,甚至连电阻、电容都弄不明白。他一点一点去学。面对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他就“问”谷歌。

  来深圳一年多,潘泳除了电子市场,没去大梅沙等地方游玩过,没有女朋友,甚至连自己喜欢打的台球也放弃了。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要将这个东西做得和苹果的产品一样好。

  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历时一年多,2010年7月,“苹果皮”终于实现通话功能。

  兄弟俩给这个发明起了个很潮的名字,名叫“苹果皮520”,谐音“苹果皮我爱你”。

  “苹果皮”原理:

  苹果皮520的原理,在于它内置了英飞凌的通讯模块,该模块上拥有SIM卡插槽、电池及相关的零件;并在iPodtouch上安装运行环境。

  因为iPodtouch是没有拨号程序的,还要安装苹果皮专用的拨号和发短信程序。这样,它就能够实现基本的通话、发短信功能。

  揭秘“苹果皮”

  外观:就像一个普通的手机套

  目前,网上所流传的苹果皮,采用软胶材质制作,整个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手机套。不同的是,它的凹陷部分,藏有电池仓、芯片电路板、SIM卡插槽及信号天线。

  “苹果皮之父”在深圳郊区那间旧仓库里,所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芯片电路板。

  通过大量的试验,他让一个普通芯片电路板,具备了手机通讯功能。

  同时,他还要解决电池、天线、通话喇叭等一系列配套问题。于是,成品苹果皮的使用操作相当简单:把iPodtouch整个嵌进去,开机,半分钟后,信号来了。

  功能:和iPhone基本一致

  上个月初,国内专业IT门户网站太平洋电脑网,曾刊发“苹果皮全球首发评测”,详细介绍苹果皮的手机功能。

  评测结果对苹果皮赞不绝口,称其“通话和短信功能出乎意料地好,除了部分小缺陷外,其他表现都让人相当满意,基本上和普通电话无异”:人声洪亮,完全没有干扰或者电磁的声音,基本上和我们常用的手机无异。

  评测过程中,评测人员用苹果皮拨打了几十通电话,包括省内、省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号码,全部都成功拨通并且不掉线。

  此外,评测人员还特别测试了在地铁站、人群密集的公交车站、出租屋等公共场所,这种地方的信号有些不稳定,但电话基本能打通并且没有掉线。

  评测中,评测人员称收发短信非常顺利。

  它的短信界面和iPhone的基本一致,点击右边的按钮开始编辑新短信,点击收件人右侧的加号可以从联系人中添加收件人。

  苹果皮520收发短信速度很快,不过遗憾的是弹窗中不能显示来信号码或者姓名。

  此外,苹果皮拥有一个人性化的导入电话簿功能,通过它可以从SIM卡中导入联系人到iPodtouch中,以后添加联系人等操作,就可以直接在列表中添加。

  如何量产?怎样赚钱?是否侵权?

  “苹果皮”看着挺美 “吃”起来却不容易

 


郑州科技市场上已经有卖“苹果皮”。商报记者 王棣/摄


  记者卢艳艳张高峰

  “苹果皮”红了之后,全世界的网友都充满了好奇。

  从美国到日本,从韩国到中国郑州,人们四处询问,哪里能买到“苹果皮”。

  人们关注的是,“苹果皮”是否真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又是如何让音乐播放器华丽转身变手机的?这个让人膜拜的“苹果皮”,究竟是如何让“苹果之父”乔布斯“既无奈又哭泣”的?

  昨天,商报记者对此进行揭秘。

  效益之惑

  至今没赚一分钱

  网友评论说,“苹果皮之父”,将让“苹果之父”既无奈又哭泣。

  乔布斯被称作“苹果之父”,在网上,有人叫潘泳“苹果皮之父”。

  视频中,兄弟俩留下了一些信息,上面打着“衍生科技”几个字。

  潘磊解释说:“苹果皮从苹果衍生而来,所以用‘衍生’之名。”他还为公司设计了LOGO和一整套形象识别系统。 从开始到现在,兄弟俩投入了近10万元。只是,和乔布斯的帝国大厦不同,现在兄弟俩还没赚一分钱。

  在潘磊眼里,做一台“苹果皮”至少需要找5家代工厂,包括电池、主板、通信、外壳、组装等环节。如果真正运作起来,投入至少要五六百万——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产品之惑

  还不具备上网、蓝牙等功能

  虽然信号稳定,但并不意味着“苹果皮”现在能做到尽善尽美。

  有网友指出,即使电话已经拨通,屏幕依然显示“呼叫中”,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

  并且,拨入的电话会弹出消息框,但没有显示来电号码或者来电人名字。谁打来的电话,市民有时也会搞不清楚。

  “苹果皮”接发信息非常快,但美中不足的是,短信的文本比iPhone的要小一号,看起来比较吃力。

  因为没有像iPhone一样的编辑功能,删除或者转发单条短信也非常困难。

  此外,市民也不能在短信界面上呼叫来信人号码,“苹果皮”也没有群发功能。

  此外,对于手机上网、蓝牙传输等功能,目前所知的“苹果皮”尚不具备,“苹果皮之父”信心满满,认为这些在后期的版本中,通过软件升级均能获得并实现。

  推广之惑

  如何量产是个问题

  在“苹果皮”尚没有大规模投产前,他们给出了这款产品的“官方指导价”——暂定为388元。

  这比买一款iPhone手机,要实惠得多。因为即便再算上iPodtouch的价格,整体售价也不到2000元,几乎比iPhone便宜了一半。

  早已被吊足胃口的“苹果”发烧友们,开始纷纷打听,什么时候能发货,哪里能买得到?90多家淘宝店铺纷纷开张挂牌,做好代售“苹果皮”的准备。

  但目前看起来,要把“苹果皮”推向市场,似乎远没有捣鼓出“苹果皮”简单——7月底,兄弟俩在一家小厂订购了200个,但产品出炉,运回家,发现能用的不足一半。

  山寨之惑

  山寨版“苹果皮”市场热卖

  昨天,在郑州市文化路东风路附近,商报记者看到一个卖家正在销售“苹果皮”。

  “530元一个。”这个商户说,他这里只有两个“苹果皮”,订货的人有10多个。这个价位,比潘氏兄弟报出的388元,高了将近200元。

  另外一个商家李先生说,他们现在也正在订购“苹果皮”,最近来询问的苹果粉丝特多,只是,他们订购的货物迟迟不到。

  但让“苹果皮之父”伤脑筋的是,大批山寨厂商紧随其后,正迅速跟进。潘泳很快发现,一款名为tphone的同类产品,出现在了中关村和华强北的电子市场上,只是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要想实现批量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钱,这正是“苹果皮之父”目前所面临的难题。

  侵权之惑

  


  是否对“苹果”构成侵权?

  现在,他们最担心的是,是否侵权。

  他们咨询了5个律师,但没有一个律师能告诉他们明确的答案。

  他们想申请技术专利,但咨询过一圈之后,兄弟俩决定放弃。一是不知这个技术能不能申请“技术专利”;二是审批时间大概需要一年——等批文下来,他们的产品也早已被“山寨”打败。

  在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律师凌兴高眼里,潘氏兄弟并非对“苹果”产品直接进行加工改造然后出售,就像生产一个产品的配件一样,很难说构成侵权。

  在另一位律师看来,鉴于国内并没有法规明确禁止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向工程,根据“法无禁止即允许”的原理,用户经过逻辑推理而非通过不正当手段破解专利软件的行为不构成知识产权侵权。

  也有律师表示不乐观,“苹果皮”作为一款外置模块,它必须“侵入”或者“根植”于iPodtouch的现有程序,然后为之添加通话功能。这可能涉及侵犯“iPodtouch”的著作权。

  对话

  “下一步的打算,将与‘苹果’无关”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潘氏兄弟,二人显得非常谨慎,回答非常简短,不愿意多透露一个字。

  商报:很多人赞叹“苹果皮”是一个奇迹。你们兄弟俩是否有意回河南发展?

  潘泳:我们暂时没有这个想法。

  商报:“苹果皮”大概何时问世?很多人想买。

  潘泳:何时上市我们现在还不能透露。

  商报:有报道称,你们意欲到苹果旗下发展?

  潘泳:我们没有想过被任何公司收购过。

  商报:有没有大量公司争先恐后聘请你?

  潘泳:暂时还没有。

  商报:对未来你们有何打算?

  潘泳:现在还有一些不错的想法,不过可以肯定,其他想法将不会再与苹果相关。这些想法,暂时不能透露。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 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