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打蔫、就连猪都被熏吐了。昨日清晨,在西郊河边养猪的老李遭遇惊恐一幕:与养猪场紧邻的西安西骏新材料有限公司发生氨水泄漏,30分钟后险情排除。经市环保局监测,事发地周围空气中未检出氨气。
白烟熏得人呼吸困难眼难睁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河西岸的西安西骏新材料有限公司,走近公司大门,仍能闻到微弱的刺激性气味。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空气中的不明气体进行监测。
一位过路行人告诉记者,早上7时许,他在距该公司数百米远的地方吃早餐,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味道很呛,眼睛都被熏得疼,睁不开。” “就像白雾一样。”与该公司一墙之隔的养猪场主人老李说,早上7时40分左右,他正在喂猪,突然听到隔壁厂内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响,接着就冒出了白烟。
由于当时刮着风,这股白烟很快就飘到了养猪场,老李被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熏得眼睛睁不开,连呼吸都觉得困难。院子里没法待,他和家人都跑到了远处的红光路躲避,直到半个小时后,气味不强烈了,他们才回到养猪场。
回来后老李发现他养的百余头猪出现了呕吐等不良反应,更为严重的是,院子里一棵树的树叶都卷曲打蔫了。老李说:“之前都好好的,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肯定是被这刺鼻的气味熏的。”
厂方承认厂房氨水泄漏
记者从西安西骏新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到,当天早上7时40分左右,公司一栋3层厂房顶上的输送氨水的50毫米管道在加压输送氨水时出现一个2厘米长的裂口,导致管道里浓度为17%的氨水发生了泄漏。
险情发生后,公司立即关闭了提升泵,并对出现裂口的管道进行了更换。在征得同意后,公司一位曹姓技术人员带着记者来到当时的泄漏点。他告诉记者,泄漏点刚好位于管道的连接缝处,虽然工人们进行了及时的处置,但泄漏的氨水还是随风飘到了河边上。
厂方被责令停产排查隐患
氨水泄漏险情发生20分钟后,接到投诉的市环保局立即带领环境监测和监察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监测人员在该厂南侧围墙内外各选了一个观测点进行监测。“两个观测点都未检出氨气,污染已经消除,没有什么影响了。”市环境监理处副处长蒋涛说,他们已经责令西安西骏新材料有限公司全面停产,并排查其他生产环节上存在的隐患,等所有隐患排查完毕后才能恢复生产。
考古学家发现木制通道
考古学家发现木制通道
科学网(kexue.com)讯 日前,欧洲的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英国东部的一个小镇上,他们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木制通道,科学家初步分析通道建成于铁器时代,距现在已经足有两千多年了。考古学家发现这个通道大概有一米左右宽,结构属于成木制,目前测得的长度大概有500米左右,它穿过了韦弗尼河附近的湿地。
据专家介绍,这些木制结构应该是英格兰古老部落爱西尼人建造的。他们是相当古老的部落,不过建筑这样的通道实在叫人不可思议。要知道如今建筑通道的木制结构依旧保存完好,它们看上去跟新的一样,你简直不能相信这竟然距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了解木材的人应该都会知道,木头通常情况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分解,特别在潮湿的地方,但建筑通道的木料,确埋藏在泥炭中,这有助于保护木料。铁器时代的人竟然可以知道这样保存木料的方法,真是令人佩服。
伯明翰大学的考古学家克拉维茨说到:“这看起来不像一个洞,具体以前爱西尼人是如何建造起他们的,我们还需要慢慢的了解分析,看看他们到底是用了什么技术。”其实早在6月份,考古学家这这里发掘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些留在木头上的认为痕迹,现在看来这应该是当时他们工作时弄上的。而现在木制通道上树木的年轮,或者可以帮助考古学家们更快的分析出建造他们的年代。
目前可以肯定他们是建造于公元前70年左右,这个时候,这里正在遭受罗马人的入侵,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木制通道就是为了当时躲避入侵者而建造的。诺威奇城堡博物馆总馆长约翰戴维斯也分析道:“他们当时显然已经有了工具,而且可以看出他们的精良技术,从而制造出这样的一条路。”
前不久,科学网也报道过一篇类似的文章,石器时代欧洲隧道如同高速路一般,在欧洲地下交织成了网络,竟然从苏格兰通向了土耳其。这样不同的发现也可以看出,无论远古的什么时代,他们的科技已经令我们刮目相看,和我们之前认识截然不同,现在我们可以肯定,古代人类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智商,某些时期的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当今社会。相信不久以后,远古的一些惊人创造还会慢慢被人类发掘出来。不过,就好比金字塔一样,具体当时他们是怎么建造出这样庞大的工程,对我们来说还是未解之谜。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研制过程中,科学家在纯硅玻璃上添加微点,也就是三维像素,用以改变光线穿过玻璃的方式
研究人员利用激光束对玻璃进行改造,使其具有记忆存储能力,就像克拉克-肯特在他的孤寂堡所做的一样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与《超人》系列影片中类似的“记忆水晶”。在不久的将来,电脑用户也许便可将数据存储到玻璃制造的硬盘上。研究人员利用激光束对玻璃进行改造,使其具有记忆存储能力,就像克拉克-肯特在他的孤寂堡所做的一样。
科学家表示这种晶体所能存储的数据量远远超过传统硬盘,同时更不容易出现温度过高情况或者遭到破坏。目前,一块手机屏幕大小的玻璃可以存储50 GB数据,相当于一张蓝光碟。它们能够经受住1800华氏度的考验,能够在数据不损坏情况下使用数千年。
研制过程中,科学家在纯硅玻璃上添加微点,也就是三维像素,用以改变光线穿过玻璃的方式。在此之后,他们利用光学解码器读取三维像素,允许用户写入或者删除数据,就像使用普通硬盘一样。
首席研究员、南安普敦大学光电子学研究中心的马蒂纳斯-拜莱斯纳表示:“借助于我们研发的存储方式,数据可以永远存储在玻璃上。这是一个非常稳定而安全的便携式存储方式。对于拥有大量档案的机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由于硬盘寿命相对较短,当前的公司不得不每5到10年进行档案备份。博物馆和国家档案馆都需要存储大量文件,它们将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目前,研究人员正与立陶宛的一家公司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这种玻璃晶体。在《超人》系列影片中,超人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躲避战火,使用飞船将超人送出故乡氪星。飞船上搭载的一块水晶制造了孤寂堡。在北极冰原,年轻的克拉克-肯特发现了这块水晶。将水晶插在地上之后,水晶变成一个巨大的水晶洞。记忆水晶中储存着超人父母乔-艾尔和拉拉的全息影像和声音记录。通过将一个玻璃记忆棒插入玻璃管,超人便可获取这些信息。
科学(kexue.com)网讯 不少女性在减肥时喜欢请一个人督促或者是互勉,可以是身边的人不断提醒,也可能是短信提醒,但这种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呢?答案是:YES!
女性杂志《SELF 》最新提出了一个让你减肥的方式,通过短信轰炸,不断提示你该少吃什么,该运动,至少每天5次,给你注入精神鸦片。让你不堪烦恼,只得减肥!这听上去有点滑稽与不可思议,有点像请个老妈妈在旁边唠叨。
不过《SELF》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提出这种减肥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一项来自《皮肤病学纪要》(Archives of Dermatology)的研究发现:收到“收到涂防晒霜短信提醒”的用户主动涂上防晒油的概率提高了26%。另一份来自英国的论文显示,收到激励短信的人,更容易(2倍于普通烟民)戒烟。依照这项研究结论,短信骚扰减肥法是有据可考的。
其实在国内运用手机减肥的方法并不罕见,安卓系统曾经研究过一种叫“减肥小秘书”的女性减肥生活软件,她内含30000多种食物的热量和减肥功效介绍。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各种食物或运动的热量,同时提供每日饮食记录、运动消耗记录以及体重记录等功能,让用户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的饮食摄入和运动消耗比例是否能让自己减肥。(科学网 -kexue.com 彭维)
我们看看,《SELF》每天 短信会收到什么?。
1.早餐吃啥比较健康。
2.上午该花多少时间运动。
3.中餐吃啥。
4.该喝点啥。
5.晚饭吃啥。
6.各种Tips 。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现在,除了宇航员之外,普通地球人想去太空的梦想也有了实现的可能。而这个可能,最近落到了我们中国人身上。
原来,美国弗吉尼亚州世界第一家私人太空探险公司执行总裁最近来到中国,向中国的富豪们,推销手上“人类首次月球观光”的第二张票。这第二张“月球观光票”,售价高达1.5亿美元,约合10亿人民币。
1.5亿美元、 10亿人民币,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总用亿万财产的中国富翁群体来说,为自己遨游太空的理想支付10亿元,也许就好比咱老百姓游一趟欧洲。
这个“月球观光票”在中国的代理商对客户的定位也十分明确,就是中国的富豪。美国太空探险公司的中国独家代理商、香港太空旅游有限公司总裁就说:“我们欢迎中国富豪,只要拿出10亿元买下全球第二张月球观光票,就会成为中国太空游客第一人,与已经购买了全球第一张月球观光票的客人一起,在两名私人游客和一名宇航驾驶员的带领下,在2015年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实现飞天的传奇梦想。”
有一则内幕消息: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月球观光之旅”的第一张票,已经是以1.5亿美元的价格售出了。据国外媒体报道,买家很可能是国际著名大导演卡梅隆。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私人公司,要想仅靠一己之力,把普通人送上天,这显然不可能。如今这家把大导演都忽悠买了票的世界第一家私人太空探险公司,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能够助人飞天”的背后,这家公司又有什么背景?
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专门为普通人提供飞往太空的机会,他们是俄罗斯宇航局的合作伙伴,近年积极开发私营的太空旅游飞船.截至目前,他们借助俄罗斯飞船已成功实现了7人8次太空游客飞往国际空间站的旅行,全球共有7名富豪进入太空.其中,微软的工程师查尔斯.西莫尼自己买单去了太空国际空间站两次,还诞生了第一名女太空客,也诞生了第一对父子太空游客。
美国太空探险公司推出的“私人月球观光”项目的飞行细则是这样的:行程是往返15天 。按计划, 两名探月游客在一名俄罗斯宇航驾驶员的带领下,将搭乘俄“联盟”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国际空间站停留7天,然后进行8天的绕月飞行.为确保安全,他们将只在离月球表面100公里的高度绕月飞行,飞船不会登陆月球表面.返回时,飞船直接降陆地球表面。
目前,美国太空探险公司在中国主推的太空旅行项目,共有3种。第一类是太空飞行系列,包括每人1亿美元的月球飞行、2000万美元的地球轨道飞行(国际空间站8-10天)和10多万美元的亚轨道太空飞行;第二类是太空训练系列,包括战斗机训练、零重力训练系列等;第三类是边缘项目系列,包括太空纪念品搭载、太空广告拍摄和太空产业化系列。 这些项目,目前都由美国太空探险公司的中国独家代理商、香港太空旅游有限公司独家代理。
现在“私人太空旅行”的市场,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火爆。光是代理这个项目的私人公司,目前就已经有4家。包括:有着“商业怪杰”之称的布兰森领导下的维珍集团、英国追星公司、英国反作用发动机公司,以及我们之前提到的美国太空探险公司。
比如说,前不久,加拿大亿万富翁、太阳马戏团的创办人拉里伯特,就乘坐了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花费约3500万美元,在太空度过了一个为期11天的另类假期。
另外,有着“商业怪杰”之称的维珍集团老板理布兰森,也是私人太空旅行的“先行者”。去年10月22日,维珍集团旗下维珍银河公司的“企业”号商业太空飞行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世界首个商业太空飞行港上空,进行了试飞。
此外,英国追星公司也计划在2015年前,将首批旅客送上太空。据说,目前已经有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支付了25万英镑的旅费。英国追星公司的老板史蒂夫?伯纳特说:他的目标是将宇宙向每个人开放,降低太空旅行的价格和难度。
同样致力于降低太空旅行门槛的还有英国反作用发动机公司。目前,这家公司正在设计建造一款叫作“云霄塔”的无人驾驶飞机。这种飞机以氢燃料为动力,一次能承载30到40名乘客带外太空旅行。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的主编袁元太会选择如果有经济实力的话也不愿意选择去月球观望,现在袁元您跟我们说一下理由。
袁元:中国文化传统,第一不愿意去露富,第二,缺乏冒险精神,中国文化从历史上来看是中庸的文化,中庸文化不鼓励冒险、探险。虽然面向中国富豪来推销业务,但是在中国得到的反应可能应者寥寥,因为东西方文化巨大差异。
既然承接项目公司是香港的一家公司,应该非常了解中国人的心态,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的来开拓中国市场?袁元认为,可能和中国经济崛起有关。
袁元:可能和中国经济的崛起有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在世界范围出现一个崭新的富豪群。中国成了全球奢侈品购买的大户,既然对奢侈品富豪有需求,可能个去太空旅游也能成为富人的追求,但没有想到奢侈品购买不记名,不用露面,别人不知道,自己偷着乐的行为。但是如果买了10亿的票到太空旅游,立刻就会引起一连串的事情。
或为人类找到未来居住地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完成了对探测器进行翻转滚动的工作计划。在今年夏天,开普勒项目的团队显得格外的繁忙,除了要进行繁多的空间观测任务之外,还要对探测器进行翻转滚动,其目的就是要使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对准太阳,由于在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探测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的角度会出现变化,所以项目小组的科学家必须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调整,翻转90°。这项工作于6月26日至27日完成。
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有4块非共面阵列面板组成。总面积为10.2平方米(109.8平方英尺),结合2860块独立的太阳能电池对探测器进行供电,总功率超过1100瓦。相当于一台典型的家用咖啡壶的功率。在每次对探测器滚动翻转太阳能电池板的过程中,科学家都会进行数据的下载工作,也就是收集探测器观测到的数据以及图像记录。这次的滚动中,开普勒探测器项目小组的科学家完成了对之前两个月的数据下载,在一次数据下载过程中,耗时大约21.6个小时。
第二次数据下载在今年的7月27日完成,这同时也是开普勒探测器第10个季度的观测数据记录,第10季度的第一个月数据下载成功的20个小时内完成。而另外每个月的数据下载,目前正在进行之中。接下来就是收集探测器在8月份的观测记录,由此看到,我们对探测器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太阳能电池板翻转,保证了在这个季度中探测器对系外行星等天体的观测任务的进行,美国宇航局开普勒项目小组的科学家认为:第10观测季度是个很好的开端,在这个之后,我们会将陆陆续续发现更多的系外行星,寻找潜在的外星生命以及地球的第二家园。
位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科学控制中心(SOC)的科学家们正在忙于处理探测器传回的数据,该控制中心作为一个原始数据处理的神经中枢,控制着地面和探测器之间额信息交换。在今年的5月初,控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探测器数据传输通道的升级工作,也就是目前被科学家称为SOC7.0版本。升级后的信息处理通道可以针对多个季度的数据整合并且能延长搜索系外行星的轨道周期。
目前,科学数据处理中心(SOC)的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未来的通道的升级任务,将这个版本升级到8.0模式,增加了识别的功能,并且使用了贝叶斯推理应用改善数据的处理。而贝叶斯推理是一种不在经典统计学框架下的统计理论,是在估计和假设检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推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范围。
科学数据处理中心SOC 8.0模式将大大超过之前编制版本,特别是在对观测恒星内部变化的数据处理上,有着极高的处理效果,这对天体物理学家而言是个非常好的消息。同时,系统在提高对光变曲线等误差上也有较大提高,并且能识别和纠正的突发性像素灵敏度偏差。
而像素灵敏度上的偏差则是由于宇宙空间的辐射对CCD的损伤造成的,使得在观测图像的像素上出现突发性的灵敏度降低的情况。而升级后的数据传输系统,大大提高了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对遥远恒星系统中类地行星的搜索灵敏度。并且还能提高校准能力和诊断信息的输出通道,帮助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确定目标行星的候选名单。针对行星凌日的过境搜索,对探测器上的仪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开普勒系外行星探测器对季度的过境搜索以及数据验证测试正在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先进超级计算机昴宿星团系统中运行,极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吞吐量。开普勒探测器小组的科学家们最近完成了前八个季度的数据处理工作,对19万个目标进行了筛选处理。未来人类的定居点或许就在其中。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美国宇航局最近公布了一张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最新图像,展示一个新发现的星云,它外形就像一串项链,在宇宙中闪闪发光。
正因为其外形别致,它被命名为“项链星云”,这其实是一个行星状星云,距离我们大约1.5万光年,位于天箭座。所谓行星状星云是指类似我们太阳质量的恒星耗尽其氢燃料,其外壳开始扩散开去,温度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巨大的尘埃和气体外壳。从中央位置濒死的恒星发出的辐射使周遭气体发生电离,从而发出闪光。
正如上文中解释的那样,不要被它的名字所迷惑,行星状星云和行星之间可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名字只是天文历史上将错就错的一个典型案例:当初望远镜技术并不发达,人们通过望远镜中只能看到它呈现圆形的模糊外观,并误将其认为是一颗巨星行星,于是误解便由此而来。项链星云外层有一个发光的圆弧,其直径超过19万亿公里(约合2光年)。而这个圆弧结构中点点的发光结节则像极了项链上的一粒粒珍珠。
一对相互紧密绕转的恒星造就了这一星云,这一双星的编号为PN
G054.2-03.4。大约1万年前,其中一颗成员星开始膨胀,直到它吞噬了它的伴星。但那颗被吞噬的较小伴星尽管被吞入了体内,并没有被就此毁灭,而是继续在它的体内运行,这就加速了较大恒星的自转速率。
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于自转加速,大量气体物质被抛入太空,形成一层外壳。由于离心力分布的问题,大部分物质都会从赤道位置飞离恒星表面,从而形成光环。而项链上那些“珍珠”则是密度较高的气体聚集区。
根据计算,这两颗成员恒星的相互距离非常近,相距仅数百万公里,在这张照片上看上去就只是中央位置的一个亮点而已。由于距离如此之近,它们相互绕转的速度极快,周期仅有不到一天时间。(晨风)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网络版日前刊登一份研究报告称,平均每天看电视6小时的人,预期寿命可能要缩短5年左右。
撰写报告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说,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常看电视可能已像抽烟和肥胖那样,成为一种“公共健康问题”。
经常看电视属于一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多种高死亡风险相关,尤其是心脏病发作或中风。但此前还从未有研究评估过看电视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为此在澳大利亚分析了1.1万名25岁以上成年人的生活方式,结果发现,每看电视一小时,要减寿22分钟。把各种死亡因素考虑在内,一个人平均每天看电视6小时,将减寿约5年。
此前曾有研究表明,烟民的预期寿命比非烟民平均短约4年,每抽一支烟,减寿约11分钟。这就是说,每抽一支烟,每看半小时电视,其对寿命的危害大致相当。
目前,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建议,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但研究人员表示,新研究说明成年人也“需要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记者15日从河北省唐县林业局了解到,经鸟类专家认真比对、鉴定,这个县齐家佐乡干部近日发现的“白色大鸟”为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鹤。
唐县齐家佐乡干部霍双群8月9日途经这个乡南齐家佐村时,在村南一小树林旁发现一只白色高大的大鸟,并小心翼翼用手机拍摄到照片。据他介绍,大鸟全身白色,身长约120厘米,嘴和腿为粉红色,体态优美,性情机警。他原以为大鸟受伤正好可以对其救助,不料当大鸟发现有人拍照时便展翅高飞而去。
据唐县林业局鸟类专家介绍,白鹤是世界濒危珍禽,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中列为最濒危物种,全世界总数不到3400只。白鹤是大型涉禽,成鸟体长约120-135厘米,翼展210-250厘米,体重7-10千克。栖息于浅水湿地,以植物的嫩根及青蛙、小鱼等为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长江中下游的地区,越冬地主要在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
据了解,白鹤发现地紧邻唐河。唐河由北向南流淌,在齐家佐段河面较宽,河内动植物丰富,具有野生涉禽生存的良好条件。
美国研究人员15日报告说,动物研究显示,人参提取物活性成分——人参炔三醇和类似化合物有助于缓解某些癌症疗法的副作用。
位于纽约的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成了类似于人参炔三醇的化合物,然后在患有乳腺癌或结肠癌的实验鼠身上展开实验,测试这种化合物抵消化疗或放疗副作用的能力。结果显示,在接受放疗前为实验鼠注射这种化合物,可以减少放疗引起的体重减少和血细胞损伤。
研究人员认为,人参炔三醇和类似化合物都能减少抗癌药紫杉醇所致的外周神经损伤和恶心引发的体重下降,并能减少抗癌药5-氟尿嘧啶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损伤,从而减少服药者感染和贫血的风险。
这项研究成果当天发表在美国新一期《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研究人员表示,人参炔三醇和类似化合物可以成为辅助癌症治疗的一种临床选项。不过,在进行临床测试前,需要对人参炔三醇类似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