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俄勒冈州南修女火山
美国地质调查局将南修女火山列为“极高危险”火山,该火山所在的区域是一个火山活跃地区,位于俄勒冈州本德以西,面积达300平方公里。
斯科特表示,该区域的下一次重大火山活动或许不会是三座火山(南修女火山、中修女火山和北修女火山)之一发生喷发,而是诞生一座新火山。斯科特说:“新火山几乎可能在该区域的任何区域诞生。”
7. 加利福利亚州拉森火山中心
单独把拉森峰(如图所示)列出来或许稍显不公平,因为这座位于加州的火山是一个火山群中的一座。威廉-斯科特表示:“下一次喷发或许不是拉森峰。”喷发或许发生在附近一座火山,或者是形成一座全新的火山。
拉森峰上一次喷发是在1915到1917年间。如同30年前圣海伦斯火山喷发一样,拉森峰的喷发同样吞噬了一片森林,不过规模要许多。拉森火山中心地区上次喷发发生在17世纪中期,在拉森峰东部16公里处形成了一座新火山锥。
8. 夏威夷莫纳罗亚山
夏威夷莫纳罗亚山是地球上最大的火山,自有记载的首次喷发以来,该火山已经喷发过33次,不过从1984年以来,这座火山相对沉寂下来。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艾切尔博格说莫纳罗亚火山的沉寂是因为“太平洋地壳下沉于大陆板块之下,这导致大量的水涌进地幔的炽热区域。地幔导致岩石融化,引发火山喷发。”
熔岩不如固态岩石紧密,易涌出地表。比如在夏威夷莫纳罗亚山,涌出的岩浆流到火山附近区域,令周边深受其苦。
9. 阿拉斯加州里道特火山
阿拉斯加的里道特火山最近一次爆发发生在2009年,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因为该火山靠近安克雷治市,对其国际机场和上空的航线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图所示,这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4月21日。1989到1990年间持续喷发的里道特火山产生了火山泥流。火山泥流涌入了35公里外的一个小峡湾。1989难12月里道特火山喷发还导致一架波音747客机引擎短暂关闭,尽管机组人员在空中重新发动了飞机引擎,但是这一事件的影响从最近冰岛火山喷发导致的欧洲机场时关时开也能感受到。
10. 俄勒冈州火山口湖火山
30年前,该火山剧烈喷发,喷发出的岩浆量是圣-海伦斯火山的50倍。如今,美国地质调查局把这一火山列为美国第十大危险的火山。
在美国169座地质活跃的火山中,根据各个火山爆发的可能性以及火山附近受威胁程度,美国地质调查局把其中的54座的危险等级列为“高”或者以上。
然而大自然能够随时改变火山威胁程度的排名。美国地质调查局火山危险项目协调员约翰-艾切尔博格说:“一座火山或许能很长时间保持平静,我们就会对其做出低威胁等级评判。但是它可能会令我们大吃一惊。”
比如早已消失的马扎马火山在7700年前爆发,这是过去10万年内喀斯喀特山脉最猛烈的火山喷发。此次火山喷发形成8公里宽的火山口,最终被水填满,形成了火山口湖。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学家威廉-斯科特说:“你可以把这座火山看成是一个自我耗尽了的系统。它在过去5000年中保持平静。”(唐宁)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30年前的1980年5月18日,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猛烈喷发,造成了重大破坏。不过在当今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危险评级上,圣海伦斯火山只能屈居第二,以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评估列出的美国10大危险火山。
1. 夏威夷几劳亚活火山
夏威夷的几劳亚活火山从1983年开始,一直比较活跃。如图所示一名摄影师在该火山的一个火山口拍照。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约翰-艾切尔博格说:“很多时候,岩浆直接流入大海,人们甚至可以走到这座火山跟前。”
几劳亚活火山的危险在于它或许会爆炸性喷发。约翰-艾切尔博格解释说:“岩浆以火山颗粒或者块状物的形式猛烈喷射到空中,就是发生了爆炸性喷发,而不是以岩浆的形式涌出来。”
2. 华盛顿州圣海伦斯火山
如图所示,这是30年前的1980年5月18日圣海利斯火山喷发时的场景。此次喷发是美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研究最深的一次火山喷发。这次爆发造成57人死亡,喷出5.2亿吨火山灰。火山灰使得华盛顿州斯波坎昼如黑夜,该城市位于火山400公里之外。
在过去1万年间,圣海伦斯火山比喀斯喀特山脉的其他火山喷发都更为频繁,在最近几年一直在喷发,只不过规模较小。
约翰-艾切尔博格说:“很显然它不会重演1980年那样的喷发,因为当时的火山已经崩塌不复存在了。不过无法确定这座火山下没有酝酿着包含大量气体的熔岩,而且它可能会开启新的一轮喷发。”
3. 华盛顿州雷尼尔火山
华盛顿州雷尼尔火山的危险在于,这座火山覆盖的冰雪比喀斯喀特山脉其他火山覆盖冰雪的总和还多,因此该火山喷发就会有很大的火山泥流风险。喀斯喀特山脉火山观测站的斯科特说:“火山泥流就好像是混凝土搅拌机倾泻而下的混凝土。”
在过去,雷尼尔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泥流沿河谷倾泻到100公里之外的地方。斯科特说:“那里有大量的城市设施,因此这是雷尼尔火山的最大威胁。”
雷尼尔火山每隔500到1000年就会进入明显的火山活跃期,斯科特说。雷尼尔火山上次猛烈喷发是在500年前,斯科特说:“不过现在我们知道它处于休眠中。”
4. 俄勒冈州胡德山
如图,登山者正在跨越俄勒冈州最危险的火山胡德火山。斯科特说:“胡德山最令人关注的是,胡德山两侧有居民居住,还有州际高速公路。”在最后一个冰川世纪,胡德山非常活跃,而在过去1500年中,胡德山发生过两次大规模喷发。
对于胡德山趋于活跃的一种解释是,胡德山最近结束了一段长时间的休眠期,斯科特说“在未来或许每隔数百年就会喷发一次”。
5. 加利福利亚州沙士达山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沙士达火山因为威胁到上千户人家,因此被美国地质调查局列为“极高危险”。如果该火山喷发,火山碎屑流和火山泥流会使周边的城镇和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4:4月29日,要命的风加速浮油登陆
美国宇航局卫星4月2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此时的墨西哥湾浮油面积已与波多黎各不相上下。部分原因在于风向改变,导致浮油朝着海岸蛇形移动。当日晚些时候,浮油便会在路易斯安那州“鸟腿”三角洲和障阻沼泽一带进行第一次登陆。一些珍稀物种就生活在这些地区。4月28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将每天原油泄露估计数量提高4倍,达到21万加仑(约合79.5万升)。
5:5月1日, 清理工作遇到双重麻烦
5月1日的强风带来双重打击,一方面导致海水波浪翻滚,妨碍浮油清理工作,另一方面又吹动浮油进一步逼近路易斯安那州沼泽地。美国宇航局卫星拍摄的照片清楚地展现了这一点。联邦政府和石油业组成的应急反应小组4月30日表示,现在已部署长度超过21.7万英尺(约合6.6142万米)的栏障,以保护那些生态易受破坏的地区。此外,加农炮也已投入使用,用震耳欲聋的炮声防止鸟类进入沿岸地区。
有报告称,除了鸟类外,其他很多沿岸动物也同样面临风险,其中包括水獭、海狸鼠等毛发浓密的动物以及半水栖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原油后,海豚和鲸鱼会出现皮肤不适。由于经常在水面觅食,海龟也很容易吞下原油。环保人士表示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故发生的时间对海龟尤为不利,此时的它们正进入春季的筑巢期。
6:5月2日,浮油旋动并向东扩散
根据欧洲卫星的侦测,墨西哥湾浮油面积在5月2日进一步扩大,目前还没有任何能够立即奏效的补救方法。同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往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视察应急反应工作。他指出此次原油泄漏事故有可能成为一场“空前的环境灾难”。
根据当前的估计,“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泄露的原油数量几个月内便可超过1989年的Exxon Valdez 油轮泄漏事故,当时的原油泄漏数量为1100万加仑(约合4200万升)。与此同时,浮油继续旋动并不断扩张。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专家甚至建议向美国东岸海滩发出临时警报。(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6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公开了一组卫星图片,展示了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的发展演变过程。
1:4月21日,燃烧的钻井
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一颗卫星于4月21日拍摄,5月4日对外公布。照片中,距离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大约50英里(约合80公里)的“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冒出的浓烟向外飘散(底部中央位置)。一天之后,英国石油公司(BP)租用的这个钻井平台沉入墨西哥湾海底,原油泄漏在海面上形成的浮油也开始向美国墨西哥湾海岸扩散。
出于一些至今未知的原因,这个漂浮的钻井平台在4月20日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另有17人受伤。4月22日,燃烧的钻井平台开始下沉,一同下沉的还有将钻井平台与5000英尺(约合1500米)深的油井连接在一起的管道。同一天,海面上出现一片薄而发出微光的浮油,长度达到5英里(约合8公里)。美国海岸警卫队海军少将玛丽·兰德里对记者表示:“原油泄漏可能由钻进平台下沉前发生的火灾以及其他因素所致。”
2:4月25日,浮油面积扩大并发出微光
4月25日,风吹动浮油向东南方向移动,远离陆地。在这幅由美国宇航局一颗卫星拍摄的照片中,被反射的阳光为浮油涂上一层不吉利的银色。此时此刻,原油正不断从墨西哥湾海底涌出。拍摄这幅照片时,浮油面积已达到大约40×30英里(约合64×48公里)。浮油南端较厚区域就位于海底泄漏点上方。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一幅地图,泄漏点长度达到16英里(约合26公里)左右。
美国海岸警卫队海军下士汤姆·阿特卡森在4月23日接受“国家地理新闻”网站采访时表示,最初于4月22日泄漏的原油总量大约在8400加仑(约合3.18万升)左右,当时油井拒信已停止泄漏。在美国联邦应急反应部门看来,这只是一次小规模泄漏事故。
但就在4月25日,海岸警卫队宣布远程遥控潜水器发现相关证据,证明石油管道一天内泄漏大约4.2万加仑(约合16万升)原油。海军少将兰德里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泄漏事故,对墨西哥沿岸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3:4月26日,浮油朝三角洲扩散
受西西北风影响,墨西哥湾浮油在4月26日继续向海内扩散,同时面积不断扩大。据欧洲一颗卫星的雷达图像显示,浮油较薄区域此时宽度已接近100英里(约合160公里),距离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图片中部偏左区域)只有大约21英里(约合34公里)。根据英国石油公司通过4月27日空中勘测绘制的一幅地图,已经能在更近距离看到浮油较厚区域的踪影。
4月27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宣布他们正考虑采取可控性燃烧以便让浮油远离陆地。警卫队海军上将兰德里说:“我们已准备动用工具箱内所能动用的一切工具。”27日提到的工具包括数英里长的管状栏障、远程遥控潜水器以及类似清洁剂的化学物质。管状栏障可漂浮在海面上,用于阻止浮油扩散;远程遥控潜水器曾在试图关闭泄漏管道阀门过程中使用,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类似清洁剂的化学物质可以将原油分解成更小的油滴,进而达到通过自然过程进一步分解的目的。
此外,工程人员还将在5月中旬在海底泄漏点上方使用三四层楼高的圆顶形防泄漏系统以遏制原油泄露,同时还计划打一口减压井。虽然减压井可有效阻止泄露,但钻井过程需要历时几个月时间。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国家地理网站刊登了本周公布的一组太空照片,火星暗色沙丘和陨坑壁上出现的条纹、中量级黑洞以及撒哈拉尘墙纷纷榜上有名。
1.火星暗色沙丘
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火星侦察轨道器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HiRSE)拍摄,于4月28日对外公布。照片中,暗色沙丘形成波浪,横穿火星上宽度93英里(约合150公里)的普罗克特陨坑底部。宇航局表示,这些沙丘最有可能由聚集在陨坑底部的细小玄武岩或者火山岩沙粒构成。一些沙丘的顶部似乎出现好似补丁的霜冻,个头较大的圆石散落在沙丘床一带更小的波纹上。
2.中量级黑洞
在一个“宇宙雪茄”深处,天文学家发现两个新的中量级天体,可能就是两个黑洞。这幅雪茄星系M82的新照片展示了一对天体,似乎就是两个所谓的中等质量黑洞。照片于4月29日公布,将来自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捕获的可见光以及哈勃太空望远镜侦测到的红外线结合在一起。
在绝大多数星系中央是否存在中等质量黑洞(质量介乎在濒死恒星爆炸产生的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之间)长久以来就是一个谜。这两个新发现天体的亮度和所估计的质量说明它们就是中等质量黑洞,并且险些被潜伏在M82中部的超大质量黑洞吞噬。
3.撒哈拉沙尘墙
影片《木乃伊》为观众营造了一场可怕的沙尘暴,外形好似伊姆霍特普的脸,企图吞噬布兰登·弗雷泽饰演的探险家。4月末,图片中展示的这场尘暴(浅棕褐色)袭击了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以及马里边境地区,所呈现的景象让人联想到影片中那个愤怒的木乃伊。
美国宇航局的Aqua卫星观测到这场波及撒哈拉和萨赫勒数百公里区域的大规模尘暴。萨赫勒是一片半干旱的草原,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端。在这幅照片中,巨浪般翻腾的沙尘上方天空更为清澈,说明尘暴像一面墙壁一样朝着东南部进发。
4.火星斜坡条纹
现代艺术博物馆也接受机器人的作品吗?如果是的话,这幅照片一定可以入选。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于4月29日公布,展示了一个火星陨坑壁上新出现的3个条纹。自2001年以来,天文学家便发现其中一些年代更为久远,颜色也更为黯淡的条纹,颜色更暗的“条纹三剑客”首次出现还是在2007年拍摄的一幅照片中。天文学家尚无法确定这些条纹如何形成。他们认为可能由干燥的尘土崩裂形成,甚至有可能由地下渗出的盐水瀑布般坠落所致。
5.非洲火山
4月末,欧洲航天局公布了这幅合成的雷达图像。这幅图片结合了欧洲航天局Envisat卫星2009年11月和12月以及2010年2月获取的数据,展示了座落于坦桑尼亚大裂谷的3座火山。单一雷达图像无法呈现颜色。这幅新图片中的颜色展示了表面出现的变化,例如植被颜色和数量随时间流逝发生的变化。(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30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大约一周前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的原油泄漏形成了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污染带。目前,美国救灾部门正尽最大努力消除泄漏原油带来的影响,避免其漂至美国海岸,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灾难。
1.受污染海面上的小船
在这张照片中,一艘小船4月28日在被原油污染污染的海面上行驶。由于漏油点位于海底,美国当局也只能对泄漏原油的规模做出大概猜测。历史上多数大规模原油泄漏都源于油轮撞击事故,根据事故船只的容量,可以推测出泄漏的原油量。“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所属的英国石油公司最初估计,每天的原油泄漏量为1000桶。
这一估计是依据深海相机记录的泄漏原油在水下5000英尺(约合1524米)处的流动做出的。不过,从空中监控此次事故的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估计,“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底部油井每天漏油大约5000桶,5倍于先前的估计数量。英国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还可能在海底受损管道发现新的漏油点。
2.油污带航空照片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协调员道格-海尔顿(Doug Helton)表示,海面浮油的规模和颜色均是预测迄今有多少原油流入墨西哥湾的指标。据他介绍,根据4月28日拍摄的照片,银灰色光泽或彩虹颜色显示了薄薄的一层原油——直径或许仅相当于一个分子。当局表示,墨西哥湾海面的绝大多数原油——90%以上——会经过扩散变成很薄的一层。
不过,一片片深黑色的区域表明,一滩滩厚厚的原油处于黑色最明显的区域下面——相当于每英亩(约合0.4公顷)有5桶的原油。海尔顿表示,根据在墨西哥湾所看到的黑色污染带的范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科学家认为,之前的估计过于保守,泄漏的原油现在覆盖数千平方英里的区域。
3.锈迹斑斑的飘带
摄于4月19日的卫星照片捕捉到一架小型飞机从墨西哥湾海面泄漏原油形成的“锈迹斑斑的飘带”上空飞过的画面。虽然薄薄一层意味着原油量较少,但扩散的范围令当局更难以实施他们的既定策略之一,即原油的可控燃烧。只有在长长的耐火管中聚集至一定厚度,原油才能燃烧。尽管实验表明这种可控燃烧能够消除50%至90%以这种方式聚集的原油,但目前尚不清楚能否一次性聚集足够多的泄漏原油。
4.原油层点缀着黑色斑点
4月28日,在新奥尔良附近的墨西哥湾海面,薄薄一层原油上点缀着黑色斑点。据海尔顿介绍,电脑模型显示,海底受损管道泄漏的原油可能在三小时内就升至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海面。由于原油有浮力,科学家估计从受损管道泄漏的原油都会浮到海面。不过,原油移动的速度快慢取决于其形成的珠状物的大小。
在深海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小珠状物上升的速度比大珠状物慢。“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前所未见的溢油规模令科学家预测其行为变得困难起来。美国行业联合应急小组成员表示,他们尚未发现因海底管道受损而引起的另一次原油泄漏。
5.墨西哥湾海面形成“原油河”
在这张摄于4月28日的航空照片上,墨西哥湾海面某处形成一条“原油河”。美国行业联合应急小组成员指出,由于天气原因,使得救灾工作变得更为困难。波涛汹涌的海浪令救灾部门难以部署用以回收浮油的船只,同时令可控燃烧的策略也难以开展。美国当局已将超过9.8万加仑(约合370970升)的化学分散剂扔进溢油带。
化学分散剂虽然不能减少进入环境的原油总量,但可以改变原油的物理化学特性,令其更有可能融入海水而非污染海岸。领导实施救灾活动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第八区指挥官玛丽-兰德里(Mary Landry)少将说:“如果我们不能妥善解决此次危机,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之一。”
6.泄漏原油逼近海岸
欧洲航天局Envisat卫星于4月22日拍到这张墨西哥湾海面漂浮泄漏原油的照片,如图所示,黑色的原油带距离路易斯安那州并不远。一周以来,南风驱使泄漏的原油一步步逼近海岸。据美国行业联合应急小组估计,油污带会在当地时间4月30日晚抵达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堰洲岛。
该区域包括三角洲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过去数十万年,那里苍翠繁茂的湿地资源为雪雁、黑鸭等纷纷迁徙过冬的野生鸟类提供了“歇脚点”。另外,三角洲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还拥有许多濒危物种,包括美洲鳄、褐鹈鹕、游隼等。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官员正尝试利用发射丙烷的装置,将鸟类从岸边赶走。(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宇航局又公开了一些太空图片,其中既有哈勃拍到的“神秘山”,也有火星上裸露的冰。
1.哈勃的神秘山
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拍到的这张图片,显示的是一个被称作神秘山的气体尘埃柱。为了庆祝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20周年,美国宇航局于4月23日公开了这张照片,它突出了船底座里的恒星诞生情况。这个星座里的炙热的年轻恒星不断喷发出放射物和带电粒子,从内向外塑造出这个外形奇特、非常美观的宇宙云团。像这种类型的尘埃柱,其内部物质的密度很大,能够经受住恒星的侵蚀。
2.浮油图
在4月25日美国宇航局的“阿卡(Aqua)”卫星拍到的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到,阳光照在墨西哥湾的浮油层上,泛起点点粼光,几天前“深水地平线” 石油钻塔爆炸后沉入水下。据美国宇航局说,左下侧的物体是试图清除浮油,控制这种局面的船只。据估计,自从这次爆炸发生后,每天大约有4.2万加仑(大约15.9万升)石油流入墨西哥湾,清理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的清除浮油,以免它们流入野生生物聚集区和路易斯安那海滩及密西西比河沿岸。
3.航天飞机腹部
从4月17日在国际空间站上拍到的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到,离开空间站的航天飞机“发现”号的有效载荷舱面对地球一侧。这张照片是由该站宇航员野口聪一拍到的,该图还展示了加勒比海普罗维顿西亚岛最南端,这里显然正好位于“发现”号下方。该机完成为期13天的任务,把新补给和设备送到空间站后,于4月20日重返地球。这架航天飞机将在今年11月份再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按照美国宇航局的计划,现在仍在服役的3架航天飞机将在11月全部退役。
4.新星和老星
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任务拍到的这张图片里有两个恒星簇,它为天文学家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参照对象。这张在4月23日公开的图片的最大特点是花冠星簇(Coronet cluster),它是一个由十多颗年轻恒星组成的小星簇,位于距离地球大约420光年的一个尘埃云团里。图片中部左侧有很多蓝色斑点,这是一个球状恒星簇,它位于距离地球大约2.9万光年的地方,这种星簇包含数十万颗宇宙中最古老的恒星。
5.火星上裸露的冰
从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最近拍到的这张图片上可以看到,在最近出现的一个撞击坑里,裸露出来的冰闪闪发光。3月,该轨道飞行器上的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在一个半英里宽的黑暗爆炸区内看到这个直径大约有66英尺(20米)的陨石坑。这个由不明物体撞击产生的陨石坑,是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的科研组7次发现火星上有水的迹象的其中一次。尽管科学家认为,火星大约有一半的地下都埋藏着冰,但是他们很难发现这种陨石坑。这是因为该照相机更容易在布满尘埃的地区发现陨石坑,因为撞击抛出的黑色物质与明亮的冰面形成鲜明对比。(秋凌)
手指长短的莱氏石仅在阿肯色州的萨林河中生存。
长达180厘米的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鲵类,它在受到侵害时能分泌一种滑溜溜、散发恶臭的粘液,但还是无法避免被人类食用或用作民间药材。
和大多数同类一样,东南部淡水鱼一般体型较小,一年大多数时间里颜色暗淡。而在春秋时节雄鱼会呈现求偶色,如果你那时把脑袋浸入水中,可能会以为自己身处珊瑚礁附近。圣诞镖鲈看起来像由红色花枝装饰的游动的树;短吻镖鲈和阿拉巴马镖鲈身批蓝绿与橙黄相间的条纹和斑点;雄性小鳍镖鲈沿背鳍顶部生有膨大的明黄色小疙瘩,估计这是模仿卵的样子来诱导雌性产卵。鱼儿的行为同样令人侧目。雄性石是种手指长短的鲶鱼,嘴边生有胡子般的触须,它们把卵含在嘴里清洁;而一些雄性镖鲈是通过不断向卵扇动水流来进行清洁,这样还可以给卵供氧;长度不足13厘米的詹氏小鲈用长吻当撬棍,翻开石子找寻食物。
现在许多河流不是被水库截断,就是被人类活动带来的沉积物阻塞,再不然就是充满了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美国东南部将近三分之一的鱼类濒临灭绝,对其中许多种来说消失不过就是近几年的事儿。CFI并不是唯一一家设法保护它们的组织。查塔努加市的田纳西州水族馆、一些私人机构以及州级和国家级的野生动物机构也在尽力,大家做这些工作大都不求回报。由一些进行自主研究的科学家组成的美国东南鱼类协会,列出一张他们称之为“十二危鱼”的名录。田纳西州水族馆的首席研究员安娜?乔治说:“这是最有可能马上灭绝的12种鱼,而对于其中大多数大众听都没听过。”
这种情况对于长达80厘米的萨氏铲鲟(或许已灭绝)并不适用。上世纪,商业性捕鱼和阻挡洄游产卵路线的水坝建设导致其数量骤减。这种鲟鱼可能是现今美国濒危形势最严峻的鱼类。深入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2000年被列入保护范围以后,萨氏铲鲟现存只有3条。2007年,科学家为捕获到的最后一条萨氏铲鲟装上跟踪器,日夜跟踪了两年,以期它会遇到同类。但它没有,而人们也再没捕获到萨氏铲鲟。
其实总体来说东南部的濒危鱼类没什么经济价值,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某些地区鱼类遭到人为消灭。田纳西州的艾布拉姆斯溪大部分河段从大雾山国家公园中穿过,溪流蜿蜒不过40公里,却曾容纳将近70种当地土生鱼类。然而,1957年公园却决定给土生鱼类下毒,之后在河中放养外来的鳟鱼供人垂钓消遣。他们不想这些当地的小型“钓饵鱼”和年幼的鳟鱼抢食吃。没过多久,原本生活在艾布拉姆斯溪中的鱼类就消失了将近一半。但从那以后,野生动物管理人士的态度便开始转变,如今他们希望重建世界顶级的小鱼群落。
去年一个秋日,清澈、沁凉的艾布拉姆斯溪在鹅掌楸、番木瓜和松树掩映下流淌,我与舒特以及雷克斯同行,用肚皮先入水的方式扎进溪流。在我们统计鱼数的时候,红叶组成的舰队顺流飘过,还有一些虎纹麝香龟游过来打量我们。1986年到2002年期间,舒特和雷克斯曾把鱼一桶一桶地从诺克斯维尔的“方舟”运到艾布拉姆斯溪,现在他们每年都会重返故地跟踪检测结果。除此地之外,他们还在30多条其他
河流中开展工作。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在国家公园之外的范围内,人们的态度和相关法律也都发生了改变。东南部地区河流还是像以前那样遭水坝拦截,但是在经历了长期无度砍伐、煤矿开采以及工厂与下水管道排污之后,在环境法的帮助下,这些河流已经清理得足够干净,某些地区已经可以把“方舟”上养大的鱼放入水域,测试清洁度。
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开始呈现。田纳西河支流之一的鲍威尔河曾在1996年由于煤矿淤泥泄漏遭污染,这一事故连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濒危物种黄鳍连尾的分布范围骤减。但是CFI帮助这种鱼重归水域并扩大了种群规模。雷克斯说:“最近我们已在鲍威尔河上55公里长的河段里发现这些鱼的踪迹,它们过得不错。”就在去年那个秋日的下午,我和CFI团队沿鲍威尔河在弗吉尼亚州境内的一条分支漂流
而下,沿途遇到不少旅伴——鲢鱼、镖鲈、鲦鱼和闪等至少12种鱼,泛着银光,追随我们身后漩涡里的食物碎屑而来。
黄鳍连尾以及CFI助其重归野境的另一濒危鱼类——贝氏石,在艾布拉姆斯溪里也过得不错;抢救斑鳍鲢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而平腹镖鲈在历经9年的补给后茁壮成活,去年秋天CFI团队在1个小时内就观察到47条。后来,舒特站在诺克斯维尔的仓库里,在冒着气泡的鱼缸间说起他曾见识过比艾布拉姆斯溪境况更糟糕的地区,以及在那之后仍旧保持乐观态度的原因。他向我描述了从北卡罗来纳州流入田纳西州的鸽子河的情况。
1957年,公园却决定给土生鱼类下毒,之后在河中放养鳟鱼。但野生动物管理人士的态度已开始转变,如今他们希望重建世界顶级的小鱼群落。
“鸽子河是这片地区情况最糟的河流,”他说,“不过向河内倾倒有毒化学物质的公司已经洗心革面,社区也改进了污水处理方式,而我们也已经开始帮助桔色似鲈重归家园。”
“我们把最后幸存的鱼类保存在方舟里,是因为说不准哪天河流就会恢复正常。”舒特继续说道,“如果鸽子河可以,其它河流就都有可能。即便有人对我又踢又骂,要强行把我拖走,我也不会放弃的。”
戴着水下呼吸器潜泳的科学家们在扁平的岩石下搜寻一种重回田纳西州艾布拉姆斯溪的土生鱼类——贝氏石的踪迹,这是一种身长5厘米的鲶鱼。
苍铲鲟从恐龙时代一直存活至今,现在它已经失去密苏里河流域的大部分栖息地。胡子一样的触须可以为它探知猎物留下的化学痕迹。
鳞背长颈龟是新几内亚的土生物种,有18厘米长的壳和能嚼碎蜗牛的强劲颌骨,闻起来就像臭鼬。一位科学家说过:“这种长颈龟怎么说都不可爱。”
撰文:道格拉斯· H · 查德威克
摄影:乔尔 · 萨尔托雷
翻译:双马田雨
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有座奇特的诺亚方舟——一座砖砌的仓库。
怪就怪在它不仅没像船那样漂起来,改变命运的洪水也竟然都只在舟内奔腾。仓库里600个玻璃鱼缸和塑料盆直堆到天花板,水流昼夜不停地从错综复杂的管道涌入这些容器。搭乘“方舟”的都是鱼,有石、镖鲈、食蚊鱼、鲢鱼等等,大多只有几厘米长。在这里,经过精心过滤并注入氧份的水流供给鱼儿生命的气息,而它们的自然栖息地——美国东南部的河水与溪流,却被大坝扼住喉咙,任凭污染物玷污。这些登上方舟的鱼,都是其种群中最后的幸存者。
为“方舟”掌舵的人是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J · R · 舒特和来自阿肯色州的帕特· 雷克斯。二人于80年代中期读研究生时相识。他们打小就在溪中戏水,用鱼缸养鱼。现在,二人成功地把孩童时期的爱好转变为一份独特的职业。世界各地的淡水动物都饱受侵害,美国东南部的丰富物种也不例外。舒特和雷克斯在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成立非营利的渔业资源保护公司(英文缩写CFI),努力帮助一些最珍稀物种存活下去。
但这可不像养金鱼或孔雀鱼那么简单。方舟乘客钻石镖鲈是种濒临灭绝的鱼类,生活在沙洲附近。经证实这种鱼对干扰因素太过敏感,生物学家只能通过远程监视器观察它在鱼缸中的活动。旁边的水箱内游动着一种叫詹氏小鲈的镖鲈,目前唯一已知的栖息地是跨乔治亚、田纳西两州的科纳索加河,河水长期以来被农田和工厂污染、淤塞,其中可能还有200来条詹氏小鲈。最近进入这一水域的三条詹氏小鲈是人工喂养的仅有三条。CFI每个成员都希望它们不要同属一个性别,这样才能配对。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布置沙土、砾石以及小块岩石掩体,营造可能促进小鱼之间“亲密关系”的环境。
首先,捕鱼就是项挑战。舒特和雷克斯可算是与众不同的河生动物:头戴潜水面罩,身穿笨重潜水衣;为了空出两只手拖自己沿河底前行,他们只有通过水下呼吸器交谈,把捕捞网像帽子一样戴在头上。有些鱼晚上更为活跃,于是他们常带着手电筒潜水观察。有一次,当他们摸黑涉水路过一片黑乎乎的露营地时,听到有人喊:“哇,好像一群戴着头灯的大牛蛙!”
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为鱼类留种,以便在人类社会恢复河流清洁而畅流无阻的状态时,再把鱼儿放归河水。科纳索加河还没有出现这种形势,但其他一些河流已有起色。近些天来,舒特和雷克斯不仅捉鱼带回方舟,同时还追踪已放归野外的鱼类的生长状况。“这是一项大型自然实验,我们边做边学,”雷克斯说, “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我感到十分幸运。”
湖泊、沼泽和河流在淡水资源中仅占不到0.3%,在地球全部水资源中所占比例则不到0.01%。但是这些水域却是世界上多达12.6万种动物的家园,其中包括蜗牛、河蚌、鳄鱼、水龟、两栖动物和鱼。已知的3万种鱼中几乎有半数在湖泊与河流中生活,而很多生存现状都不好。例如,北美有39%的淡水鱼处境堪忧,而就在几十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20%。总体来说,淡水动物绝迹的速度是陆生动物和海生动物的4到6倍。美国列入受威胁及濒危物种名单的573 种动物中,将近一半是淡水物种。
这是因为淡水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工业和农业都依傍活水密集分布,人类每项活动所制造的残渣迟早都会流入附近的溪水——如果那些溪流在此之前还没被人类榨干的话。与世界上其他干旱地带一样,美国西南部的野生动物必须和不断扩张的人类争夺水源。今天,格兰德河与奔腾强劲的科罗拉多河在其入海口处都只剩一条缓缓流淌的细流。
但是美国东南部,尤其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却脱颖而出成为世界淡水生物聚居中心。高度风化剥蚀的山脉被切分成无数山与谷,泉水、浅滩、湍流、平缓浅流和池塘闪耀其间,为淡水生物营造出隔离生境,使它们得以在其中进化出多种形态。同时,这里也免于在冰川期被冰川夷为平地,大陆北部多数地区都没能逃过此劫。这样一来,美国东南部就拥有了地球上最壮大的河蚌群落和北美洲首屈一指的淡水蜗牛、螯虾和水龟群落。总共约1000种美国淡水鱼中,东南部就有 700种左右。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5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表示,随着粪便化石以及骨骼咬痕证据浮出水面,史前史体型最大的鳄鱼之一——恐鳄的形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恐鳄是鳄鱼家族的一个可怕成员,身长相当于一辆加长型豪华轿车。有证据显示,它们可能潜伏在浅水域并伺机捕杀与它们体型相当的恐龙。
研究人员发现的粪化石距今7900万年,是迄今为止已知第一个恐鳄粪化石。在对化石进行分析之后,古生物学家于上周宣布了他们的结论。恐鳄粪化石的发现有助于古生物学家了解这种巨型鳄鱼的生活。恐鳄曾经生活的地区就是现在的美国以及墨西哥北部。
恐鳄粪化石是几年前在佐治亚州一条河流内发现的。研究人员表示,粪便中的沙子和贝壳碎片说明,恐鳄更喜欢生活在河口——至少在佐治亚州,研究人员发现的恐鳄遗迹主要集中在河口地区——可能主要以海龟为食。
佐治亚州哥伦布州立大学学生萨曼塔·哈莱尔表示,佐治亚州恐鳄的猎物相对比较温顺,“我们确信它们就是这一地区处在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在3月17日于巴尔的摩举行的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哈莱尔公布了她的研究发现。
此外,研究小组还在恐鳄粪化石外面发现一颗鲨鱼牙齿。由于没有在牙齿上发现任何被消化过的痕迹,研究小组认为鲨鱼是在恐鳄粪便中寻找食物时留下这颗牙齿的。研究人员并未在粪便中发现骨头或者其他未消化的动物残骸。哈莱尔说:“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发现。因为无论是现代鳄鱼还是古代鳄鱼均能分泌可以消化几乎一切东西的消化液,其中就包括骨头、角和牙齿在内。这一发现恰好说明粪便来自于一条鳄鱼。”
根据年代更为久远的咬痕证据,恐鳄在佐治亚州以外地区显然遭遇更难对付的猎物。在美国地质学会会议上,哥伦布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大卫·施维默递交了这一证据。恐鳄牙齿在猎物骨骼上留下的咬痕向人们讲述了一场激烈的生死较量。当时,一条29英尺(约合9米)长的恐鳄向体型相当的恐龙发起攻击,其中就包括霸王龙的近亲蒙氏阿巴拉契亚龙和阿尔伯脱龙。施维默说:“我们发现的骨头愈合迹象说明,恐龙在遭受恐鳄猛烈攻击后幸存下来。也就是说,与这个标本联系起来的明显是捕食行为而不是食腐行为。”
施维默在佐治亚州海龟化石上第一次看到这种奇怪的、凹陷的蛋状痕迹。后来,他在德克萨斯州大本德国家公园和新泽西州国家博物馆的恐龙骨骼化石上看到了类似的痕迹。他说:“我意识到这些咬痕来自真正有力的下巴和很多牙齿。很明显,这种大型钝齿鳄鱼是可能的罪魁祸首。我没有看到其他动物能留下类似这样的齿痕。”
但是,古鳄鱼咬痕专家斯蒂芬妮·德鲁姆赫勒表示,齿痕不能说明一切。他说:“现代鳄鱼——鳄鱼、美洲鳄和相关的已灭绝鳄鱼,更擅长将猎物整个吞下和把大型动物分成适合吃下的块状。很少留下咬痕的证据。所以,我们推断,恐鳄之类的庞然大物可能有甚至更具破坏力的进食习性。”
虽然咬痕的证据存在,但是也由此引出一个问题:能吃大恐龙的鳄鱼为何会在海龟身上浪费精力呢?两个字:位置。现代鳄鱼猎食范围很广,会吃在自己领域内捕猎到的任何食物。同样的因素可能决定个别恐鳄基本以海龟为食,或者以恐龙乃至其他猎物为食。
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雷诺了发现了尼日尔语也叫超级鳄鱼的1.1亿岁的帝鳄,他指出,原产北美的恐鳄还说明大型鳄鱼出现在不同地方和时期。国际地理学会驻会探险家塞雷诺说:“恐鳄和独立的帝鳄是两个家系,一种比另一种老,这证明鳄鱼的身体能够长到和恐龙一样大。”恐鳄只生活在白垩纪结束之前,比帝鳄更接近于现代鳄鱼,但仍难逃灭绝厄运。
塞雷诺解释说,一只成年雄鳄可能需要霸占数英里的河流才能寻找可维持生存的足够猎物。因此,空间限制可能让鳄鱼数目很少,这也使得这些大型鳄鱼在困难时期更容易灭绝。塞雷诺说:“似乎偶尔会出现大型鳄鱼生存的合适条件,但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