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龙飞船成功溅落于太平洋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5月31日宣布,造访国际空间站的首艘商业飞船——“龙”飞船已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31日11时42分(北京时间23时42分)溅落太平洋海域,成功完成首次由商业飞船向空间站运送补给的任务。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通过推特账户宣布,‘龙’飞船,欢迎回家!”

  “龙”飞船按计划在美国西部城市洛杉矶西南约900公里处的太平洋海域“溅落”,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回收船则迅速在附近海域展开打捞行动。美国宇航局认为,飞船“溅落动作非常精准”。

  美国宇航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发表声明说:“飞船成功溅落以及此次任务的其他很多成就将美国商业飞行引入了新时代。通过设计并运行新一代航天器向空间站运送货物,美国的创新和灵感再次展现了强大力量。”

  “龙”飞船高约6.1米,直径约3.7米,于5月22日携带500多公斤货物发射升空,25日与空间站对接,返程时承载约600多公斤载荷。回收后,“龙”飞船将被运往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工厂进行检测并卸货,其中一些高价值试验载荷将在48小时内送交宇航局。“龙”飞船未来将放弃在水上溅落返回技术,而通过推进器进行地面着陆。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宇航局签署了价值16亿美元的合同,向空间站发射12次货运飞船。“龙”飞船此次测试飞行成功后,合同将开始执行。美国宇航局今后数周内将对“龙”飞船此行的表现进行评估,进而确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式向空间站发射商业货运飞船的日期。据悉,美国另一家企业——轨道科学公司计划下半年向空间站试射商业飞船,该公司与宇航局签署有价值19亿美元的合同。

  根据设计,“龙”飞船经改装后还可运送宇航员。自航天飞机去年退役后,美国向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货物均需“仰仗”俄罗斯。为改变这种状况,美国宇航局鼓励私营企业开发往返空间站的“太空巴士”,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4家企业在竞争这一项目。(记者 任海军)

  相关阅读

  "反物质"驱动飞船可现实 可从星际空间获得燃料

  美公司飞船发射成功 国际空间站将首迎商业客户

  美国"龙"私人飞船因火箭故障 最后一刻取消发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俄铁路项目获批

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据国外媒体5月30日报道,建一条铁路连接远东和远西,这听起来像科幻小说,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谈判,这一项目近日终于得到了批准。这条铁路将从理论上实现伦敦人直接乘火车到美国的梦想,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工程奇迹。

  实施这一项目所要耗费的资金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但它每年也将可以运输约1亿吨的货物。英吉利海峡隧道的长度只有这条计划要建的铁路的长度的一半。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白宫的官员最近就此事进行了会谈,并已批准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项目。这条铁路将横跨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

  被提议建的白令海峡隧道将是一条贯通俄罗斯和美国的海底隧道,这是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Czar Nicholas II)的愿景。最近的提案是建一座白令海峡大桥,一旦建成将成为一座宏伟的跨洲连接通道,将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统统连接起来,将是一座“和平桥”。(嘟嘟/编译)

  相关阅读

  美国铁路工程师百年前预言 惊人结果超半数应验

  铁路穿越双塘崖墓抢救发掘 已清理完毕墓葬15座

  组图-废弃铁路隧道竟成滑雪天堂 挑战速度极限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本一科研小组日前宣布,根据他们设计的“儿童人口时钟”,如果日本少儿按现在的速度持续减少,1000年后日本15岁以下的人口将降至零。

  根据日本总务省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4月1日,日本15岁以下人口为1655万,已连续31年减少,相当于每100秒就减少一个儿童。

  日本东北大学吉田浩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按照2011年4月1日和2012年4月1日的儿童人口数计算出减少率,然后按减少率制作了“儿童人口时钟”,并在互联网上公布。人们可以通过它实时了解日本目前生育率低下的状况。

  吉田浩说,使用“儿童人口时钟”推算的话,到3011年的日本儿童节(5月5日),日本儿童人口将只有1人,而100秒钟后儿童人数将降至零。

  这个“儿童人口时钟”是从美国“国债钟”获得灵感而设计的。吉田浩说:“通过利用数字显示,可以让人们更加具有紧迫感,从而关注日本生育率低下的问题。为避免人口危机,日本应加速讨论,抓紧采取能够发挥实效的措施。”(记者蓝建中)

  相关阅读

  盘点各国剩男剩女 日本男性因经济低迷不敢结婚

  日本最新研制木制灯泡 可释放出火焰式灯光(图)

  美国西海岸首次发现 大量迁徙鱼携日本核辐射物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意大利及全球近期的一些地震使“地球进入新地震周期”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美国华裔地球物理学家林间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地球进入新地震周期。

  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的林间说,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大地震后的8年间,全球又发生数次9级或接近9级的大地震,地球地震能量的释放超出之前8年的水平。但所谓大地震“周期”通常在100年以上,科学家从1900年才开始有专业仪器记录地震,对1900年前的地震活动了解非常有限。

  他认为,科学家仍需要寻找全面、有力的相关证据,“当判断地球是否进入一个新的地震周期时,我们需要特别谨慎”。

  谈到日前发生在意大利北部的地震,林间说,地中海地区像一块三明治,被北面亚欧板块和南面非洲板块夹在中间,意大利近期发生的两场地震就是两个构造板块碰撞挤压导致的。由于这两个板块目前以每年4到10毫米的速度挤压碰撞,该地区地震频发不足为奇。

  他说,值得注意的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同样影响地中海南面的北非国家。作为第一作者,林间去年与其他研究人员在美国《地质物理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阿尔及利亚北部,包括人口超过300万的首都阿尔及尔地区,发生大地震的风险很高。林间等人预测,两个板块挤压蓄积的能量目前最高可在阿尔及尔地区造成6.6级到6.9级地震。

  林间说,地中海地区一直是地震多发地带,欧洲有记载的伤亡最严重地震于1908年发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当时地震和海啸共夺去十几万条生命。阿尔及利亚历史上也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2003年阿尔及尔一场地震导致2000多人死亡。

  相关阅读

  河北地震局称 唐山近期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唐山4.8级地震 是否属1976年大地震余震存争议

  唐山今晨再发3.2级地震 两日连震属同一块区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金星载人飞行任务发展于阿波罗应用计划 

  据国外媒体报道,再过几天,我们将看到两组相距百年的“金星凌日”天文奇观,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将通过太阳盘面,届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于此,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能看到酷似一个小光点的金星。但是在196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考虑执行一次真实的金星之旅,向这颗太阳系内轨道第二颗行星派遣三名宇航员,近距离环绕并飞掠金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金星载人飞行任务发展于阿波罗应用计划(Apollo Applications Program),该计划旨在借助阿波罗登月任务中研发出的额外空间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太空探索。比如,美国宇航局希望通过阿波罗应用计划研发出地球轨道实验室、建立在月球表面的基地以及恒星际载人飞行技术。从某种意义上看,1967年提出的金星载人飞行是美国空间探索的未来展望。

  而行星际探索的目标之一是金星,在1962年水手2号无人探测器飞抵金星进行探测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发现这颗星球上缺少强磁场,其地表具有炙热的温度环境,而大气高度也较低。同时,研究人员认识到在宇宙行星际载人空间飞行任务中,增加防护措施后人类还是可以在这样的宇宙辐射环境中生存,因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意识到这项发现很值得继续研究。除了对行星际空间环境有了初步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对金星厚厚的云层下隐藏的秘密显示出极大的兴趣。

  为了能使宇航员安全抵达环金星轨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飞行工程师们将使用进行改进的阿波罗宇宙飞船。与登月任务类似,前往金星的宇宙飞船也分为三段式舱体结构,即指令舱、服务舱(CSM)以及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ESM)构成,该模块是专门为适合宇航员在漫长的金星旅程中生活而设计的。与阿波罗登月飞船不同的是,金星任务中的宇宙飞船没有登陆舱,而阿波罗飞船具有完善的着陆设备。这是因为金星载人飞行任务不需要着陆,仅仅是进行环金星轨道飞行。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飞往金星的宇航员将由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金星任务中的宇宙飞船服务舱(CSM)的功能与阿波罗登月任务期间类似,主要通过飞船计算机系统为任务进行初级指导和导航,控制主发动机,以及空间遥测和维持通讯。对于空间飞行程序工程师而言,前往金星的宇宙飞船指令与飞往月球存在共同点,只需要进行简单修改即可,因此在飞行程序上并不存在问题。本项任务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宇航员在为期400多天的金星任务中安全返航,这就需要在登月宇宙飞船的基础上更换新的舱段模块。

  在阿波罗登月飞船上有一个被称为登月舱的舱段,设计搭载两位宇航员在月面上着陆。但是在金星载人飞行任务中并不需要登陆,因此该舱段被替换为体积更大的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ESM)。与阿波罗登月宇宙飞船在登月前在月球轨道上“舱段集合”类似,当飞往金星的宇宙飞船抵达地球轨道时,宇航员将服务舱分离并调转方向,再与飞船对接。这样宇航员就可以在两个舱式之间进行转移。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ESM)是专门为金星任务的空间飞行所设计,其主要为任务期间宇航员进行实验的场所,可以为宇航员提供长期的生命支持,以及为整个任务的舱内环境维持进行控制。

  在服务舱与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完成重新对接后,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上面级SIV-B推进器将点火并飞往金星。对于已经消耗完的助推段将被抛弃掉。由于空间载人环境支持模块舱将为宇航员提供所需的一切,因此火箭工程师将重新设置上面级推进器,将该模块舱变成宇航员主要的居住和休闲舱段。宇宙飞船的电源由外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

  按照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发射窗口介于1973年10月31日至11月30日之间。在这段时期内进行金星载人飞行任务,有助于为宇航员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环境,太阳活动相对低迷,可降低宇航员暴露在太阳辐射中的等级。科学家们经过计算,飞往金星的宇宙飞船将耗时123天,宇航员预计于1974年3月的某个时候抵达金星轨道附近,距离金星表面高度为3843英里,约为6184公里。在短暂的掠过金星后,宇航员随即开始返航,将在273天后抵达地球,整个任务将于1974年12月期间结束。

  然而,为什么经过周密计划的金星载人宇航飞行任务并没有执行呢?这是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将金星载人飞行定位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辅助任务”,旨在验证阿波罗登月宇宙飞船的耐久性,表明该飞船足以胜任登月任务,也体现了阿波罗系列宇宙飞船能执行多项任务,具有改进成行星际载人飞船的能力。

  这份报告由1963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分部制定,该公司当时协助美国宇航局进行研究、开发以及系统集成工作。虽然该计划最终没有被执行,但也许会激励未来的工程师们完成金星载人宇航飞行。可以预见,下一次的“金星凌日”奇怪将发生在2117年,届时我们或将看到金星附近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宇宙飞船。(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82岁阿姆斯特朗敞开心扉 驳登月阴谋论一说(图)

  NASA要求保护阿波罗登月遗迹 称其为无价之宝

  大西洋深海重大发现 阿波罗"土星五号"火箭残骸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学名锥蝽(Triatome bug)的吸血昆虫传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9日报道,一种被称为“美洲新艾滋病”的恐怖寄生虫病正在美洲蔓延。这种寄生虫能够在人体心脏中繁殖,导致感染者猝死。

  这种疾病学名美洲锥虫病(Chagas Disease),通过一种名为锥蝽(Triatome bug)的吸血昆虫传播。锥蝽叮咬受害者后,一种锥虫属寄生虫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最终进入心脏,并在心脏中繁殖。大约四分之一的感染者会出现心脏肥大或者肠肥大的症状,如果病情发作,病人会突然死亡。

  美洲锥虫病一般像艾滋病一样通过血液传播,有时候也会由母亲传染给孩子。而且在感染初期,这种病也像艾滋病一样难以发现,可能潜伏数年,然后突然爆发。

  这种病最初在拉美地区发病率较高,其后随着游客和移民传播至美国,在美国移民比较多的贫困地区较多发。全世界约有1000万人感染美洲锥虫病,其中以玻利维亚、墨西哥、哥伦比亚和中美洲感染者最多,美国约有3万人感染。2008年全球约有1万人死于美洲锥虫病。

  如果尽早发现,感染者可以通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痊愈。但由于其潜伏期长,加上药物昂贵,这种病几乎成了绝症。

  相关阅读

  盘点当今地球五种 体型最大的恐怖爬行动物(图)

  揭秘"好奇号"火星之旅:经历恐怖7分钟探测687天

  美丽而又恐怖的捕猎者:荧光蠕虫瞬间天使变魔鬼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一位美国设计师发明了一种怪异灯泡。你可以设想一下,把灯泡顶端打碎,然后用锯齿状的碎玻璃割你的手,让流出来的血流进灯泡中,接着鲜血和里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最后产生蓝辉光。  一位美国设计师发明了一种怪异灯泡。你可以设想一下,把灯泡顶端打碎,然后用锯齿状的碎玻璃割你的手,让流出来的血流进灯泡中,接着鲜血和里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最后产生蓝辉光。
这位美国设计师称每个灯泡只能用一次,其目的是强调人们在“消费型社会”中对资源浪费的现状。这位美国设计师称每个灯泡只能用一次,其目的是强调人们在“消费型社会”中对资源浪费的现状。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一位美国设计师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辉光灯,它们必须用人血才能发光。一旦启动,它们就会发出奇怪的蓝色光芒,看起来好像应该属于一个非常时髦的夜总会。但不要被它们的外表欺骗了,实际上这种灯泡是一种用人血启动的化学灯。

  你可以设想一下,把灯泡顶端打碎,然后用锯齿状碎玻璃割破你的手,让流出来的血流进灯泡中,接着鲜血和里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就会产生蓝辉光。研制者迈克-汤普森说,他设计这种灯泡的用途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重新考虑我们的一次性社会”。

  汤普森表示,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用掉3383度电,这相当于让4间房子连续开灯12个月。他在自己的网站上说:“我之所以设计这种灯泡,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让人们扪心自问,‘电会让一个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他说,就像血失去太多会危及生命一样,电用得太多也会让环境陷入险地。

  一段由汤普森创作的视频显示,一个身处黑暗房间的女人把手指在锋利的玻璃边缘上划了一下,然后让鲜血流进灯泡中,没过多久它就发出亮蓝色光。灯泡内的化学物质和血液混合,就会发光。

  这位设计师在他自己的网站说:“为了让这种灯泡发挥作用,一个人要先打碎它的顶部,然后用他自己的血溶解里面的粉末状化学物质,才能使它发光。一个灯泡只能用一次,使用者必须考虑何时最需要光,迫使他们重新考虑对电力资源的浪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电力资源的可贵。”

  汤普森表示,人们只要轻轻一拨开关就能给家电器和电子设备提供电力,却从来不考虑电来自何方和环境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孝文)

  相关阅读:

  科学家发明新型无针注射器 打针疼痛时代不复返

  科学家发明飞秒激光技术 瞬时功率可达百万亿瓦

  达芬奇众多发明抄袭中国?中国人点燃文艺复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金门大桥迎75岁生日

  科学网(kexue.com)讯 跨海大桥成为当今最重要的建筑物,它可以使海峡两岸轻松相连,系数当今世界最著名的跨海大桥必金门大桥莫属。

  作为世界著名的地标性建筑,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近日迎来75周岁生日。金门大桥自1937年开放通行以来,已有逾20亿车次通过这条2.74公里长的大桥。

  金门大桥褐红色的桥身是建筑师莫罗指定的,因为大桥新颖的结构和超凡的外观,它被国际桥梁工程界广泛认为是美的典范,更被美国建筑工程师协会评为现代的世界奇迹之一。

  导演的最爱

  金门大桥不仅是旧金山市的地标,甚至成为了美国最有名的建筑物之一,几乎所有影片都有它的身影。影片中外星人、美国英雄、动物明星都将这里当做重要的背景。

  在最近热播的《人猿星球》中众多黑猩猩在这里攀爬的场景成为了经典的画面。

  “自杀”圣地

  金门大桥虽然不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但金门大桥因其雄伟壮阔的造型而被世人所熟知。然而,导致这座大桥闻名遐迩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它“自杀圣地”的称号。据统计,自大桥建成以来,共有1200多人从桥上一跃而下。(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详细资料:

  中文名称:金门大桥

  英文名称:Golden Gate Bridge

  建筑位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与马林县之间

  跨越:金门海峡

  开工日期:1933年1月5日

  竣工日期:1937年4月完工,同年5月27日对外开放

  最长跨距:1,280米

  总长度:2,737米

  相关阅读

  浙豪华游轮撞上温州大桥 烟囱断裂桥体受损(图)

  请勿小看唾沫破坏之威力 险侵蚀印度大桥顶梁柱

  20头江豚南京长江大桥下嬉戏 感受春天气息(图)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5月30日电 综合报道,一如科学家预期,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9日与地球“擦肩而过”。

  据悉,这颗直径3到10米的太空陨石28日才被科学家发现,随后在(美国西部时间)29日凌晨以距地球表面1.4万公里的距离飞越而去。

  美国太空总署(NASA)负责追踪这颗行星的“喷射推进实验室”表示,这是经过地球的小行星中距离第6近的一颗。由于体积太小,即使撞击地球也不会造成重大破坏,很可能在进入大气层后就已完全解体。

  此前一天,另一颗直径21米的小行星也刚飞越地球,距离地表5万多公里。

  相关阅读

  单颗小行星价值近百万亿美元 堪比全球1年GDP

  14万吨重小行星明年掠过地球 专家忧撞上卫星

  受小行星撞击威胁最大国家 中国被撞击率居首位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西海岸首次发现 大量迁徙鱼携日本核辐射物

  据澳大利亚媒体5月29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距离日本近1万公里外的美国西海岸发现了携带日本福岛核电站核辐射物的蓝鳍金枪鱼。这是科研人员首次发现大规模迁徙鱼群将核辐射物带到如此远的距离。

  “我们都很震惊,”参与此项研究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科学家尼古拉斯•费舍尔表示。该研究团队在15个蓝鳍金枪鱼样本里都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铯134和铯137,其含量是同类鱼去年所携带量的十倍。

  科研人员还分析了在太平洋东部活动的黄鳍金枪鱼和在日本核泄漏发生前就向加州迁徙的蓝鳍金枪鱼,他们在这两类鱼身上都没有发现铯134,只不过发现了因上世纪60年代核武器试验而残留的极少量铯137。因此,科学家推断此次在加州海岸蓝鳍金枪鱼身上发现的放射性物质来源很明确——福岛核电站。

  报道称,虽然此次发现美国加州海岸部分金枪鱼体内放射性铯含量相比去年高很多,但是,这个含量仍然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政府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含量。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后,该国海域的一些小型鱼类和浮游植物体内放射性物质含量增加。但是,科学家未想到更大鱼类也会受到影响,他们认为大型鱼类在环游世界的过程中,身上所携带的放射性物质会逐渐消失。

  太平洋蓝鳍金枪鱼是世界上体型最大和速度最快的鱼类之一,体长可达3米,体重可超过450公斤。它们在日本海岸附近繁殖,然后向东迁徙到加州和墨西哥沿岸海域。(蔡东海 北风)

  相关阅读

  东电首度对外公布福岛核辐射总量 远超政府预估

  研究证女性比男性更靠谱 女性高道德性辐射周围

  太阳耀斑大爆发带来强烈辐射 部分通讯或将中断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3 页,共 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