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3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最新拍摄的太阳爆发如巨蛇狂舞、“猎鹰”升空及燃烧的火焰星云等壮观景象。

  1.太阳爆发如巨蛇狂舞

太阳爆发如巨蛇狂舞太阳爆发如巨蛇狂舞

  12月6日,长长的环状等离子体如巨蛇般在爆发的太阳盘面周围飞舞,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恰好捕捉到这一壮观场面。燃烧的环状物被称为“太阳暗条”,其实是温度相对较低的气云,在磁力的作用下悬浮于太阳表面。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照片中的太阳暗条变得越来越长,在被拍到以前,跨度接近于62.1万英里(约合100万公里)。

  2.“猎鹰”升空

“猎鹰”升空“猎鹰”升空

  在被许多人誉为是商业太空飞行前奏的一个重大事件中,“猎鹰9号”火箭12月8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成功将“龙”号飞船送入地球轨道。“龙”号飞船按原计划绕地球轨道飞行了两圈,最终溅落于太平洋。“猎鹰9号”和“龙”号飞船均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建造,这次是根据与美宇航局签订的合同进行测试。

  根据合同,在航天飞机全部退役以后,它们将肩负起将物资补给或将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的使命。据美联社报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埃罗·穆斯克(Elon Musk)表示,上周的发射任务没有任何瑕疵,并称这一壮举“令人兴奋不已,简直棒极了”。

  3.燃烧的火焰星云

燃烧的火焰星云燃烧的火焰星云

  这是猎户座释放的火焰:根据美宇航局日前公布的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拍摄的新照片,火焰星云在我们熟悉的星座中燃烧着。火焰星云其实并没有在燃烧,只是因猎户座中三颗恒星中的一颗(参宿一)释放辐射物而发着炽热的光芒。在这张照片中,参宿一是位于猎户座中央区域右侧的蓝点,它引起火焰星云中的气体带了电荷,令其在可见光下发着光。但是,广域红外探测器的红外望远镜可以穿透带电气体,捕捉到火焰星云的尘埃物质,后者也正因参宿一的光而温度升高。

  4.大雪覆盖的俄罗斯火山

大雪覆盖的俄罗斯火山大雪覆盖的俄罗斯火山

  在美宇航局12月6日公布的照片中,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拍摄到了大雪覆盖的几座火山矗立于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的景象。照片中最突出的克罗诺基火山(中央位置),这是一座成层火山,1923年最后一次喷发。成层火山的突出特征是其陡峭的圆锥形,由黏性熔岩喷发形成的。相比之下,施密特火山(克罗诺基火山右侧)是一座盾状火山,开阔的坡面由液体玄武熔岩喷发形成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12月8日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评选出2010年你可能错过的十大新闻故事,宇宙弦模拟实验、“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绝唱、太阳能为震后海地带来光明等新闻榜上有名。

  1.大连原油泄漏事故

大连原油泄漏事故大连原油泄漏事故

  2010年7月,中国大连,一名工人用长柄工具将泄漏的原油捞出来。7月16日,两条输油管线发生爆炸,估计有1500吨原油泄入黄海。

  2.美国空投有毒死鼠灭蛇

美国空投有毒死鼠灭蛇美国空投有毒死鼠灭蛇

  科学家在2010年9月宣布,美国当局向关岛茂密森林空投了大量有毒死鼠,用来杀死棕树蛇(如图所示)。科学家希望,借助这种非常规的手段来使关岛摆脱棕树蛇的入侵。

  3.雄性老鼠为赢得雌性“芳心”睾丸进化更大

雄性老鼠为赢得雌性“芳心”睾丸进化更大雄性老鼠为赢得雌性“芳心”睾丸进化更大

  科学家在2010年3月公布的一项研究证实,当争夺雌性的竞争异常激烈时,某些鼠种的雄性(如图中所示的雄性田鼠)经过不断进化,睾丸变得更大,以便在同对手的竞争中胜出。

  4.宇宙弦模拟实验

宇宙弦模拟实验宇宙弦模拟实验

  在科学家2010年8月公布的一项研究中,遥远宇宙中稍纵即逝但强度很大的“火球”可能是由看不见的宇宙弦——时空中的超密度瑕疵——拉拽产生的。

  5.“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绝唱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绝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绝唱

  2010年5月21日,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任务期间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行走中,美国宇航员迈克尔·古德与加勒特·雷斯曼透过航天飞机后飞行甲板的玻璃向里面张望。在这次持续6小时46分钟的太空行走中,古德和雷斯曼安装了新电池,并对国际空间站实施了多次维修。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图1:50万只沙丘鹤短暂停留在内布拉斯加的普拉特河上,靠附近田野里的玉米残渣、虫子和其他食物,把自己喂的肥肥胖胖的。这段休息期出现在它们的春季迁徙过程中,它们要从墨西哥及美国南方飞往遥远北方的繁殖地。  50万只沙丘鹤短暂停留在内布拉斯加的普拉特河上,靠附近田野里的玉米残渣、虫子和其他食物,把自己喂的肥肥胖胖的。这段休息期出现在它们的春季迁徙过程中,它们要从墨西哥及美国南方飞往遥远北方的繁殖地。
数百万只帝王蝶前往祖传的冬季栖息地——墨西哥面积日渐缩小的冷杉林。它们从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北方御风而行,行进数千公里,靠太阳辨别方向。、  数百万只帝王蝶前往祖传的冬季栖息地——墨西哥面积日渐缩小的冷杉林。它们从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北方御风而行,行进数千公里,靠太阳辨别方向。、
  图3:蒙大拿冰河国家公园的雪羊每天大概要纵向攀爬数百米。图中的这只羊从一面垂直的岩壁上爬下来,舔舐盐巴和其他暴露在山体表面的矿物质。它如此渴求食物,有可能是因为漫长的冬天里补充不到营养物质。  蒙大拿冰河国家公园的雪羊每天大概要纵向攀爬数百米。图中的这只羊从一面垂直的岩壁上爬下来,舔舐盐巴和其他暴露在山体表面的矿物质。它如此渴求食物,有可能是因为漫长的冬天里补充不到营养物质。

  动物迁徙是件了不起的壮举:无数动物集体行动,尽管成功概率极低,各种生灵却义无反顾,其准确的方向感令人吃惊。而且,迁徙中的动物“绝不分心”,因为它们背负着崇高的使命感。

  撰文:戴维 · 夸曼 David Quammen

  摄影:乔尔 · 萨尔托雷 Joel Sartore

  翻译:闾佳

  动物迁移是一种远比动物运动更壮观、更具组织性的现象。它代表的是集体的长途跋涉,回报的长久延迟。在遗传本能力量的驱使下,它表现出有目的的预先谋划以及不屈不挠的劲头。

  一位叫休 · 丁格尔的生物学家竭力搞清大迁徙的本质,他总结出适用于所有迁徙活动的五个特点(针对不同的动物,其适用程度和适用组合略有不同):迁徙是动物离开熟悉栖息地的长距离运动;多为直线运动,而非曲线运动;涉及到特殊的准备(如过度进食)和抵达行为;要求对能量进行特殊的分配利用。还有一点:迁移动物为更长远的使命保持着炽热的专注力,面对诱惑,它们不分心;面对能叫其他动物退避三舍的挑战,它们不沮丧。比方说,一只从南美洲南端火地岛飞往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极燕鸥,就算蒙特雷湾的赏鸟人从船上抛出美味的鲱鱼,它也会视而不见。遇上这类施舍,本地海鸥会贪婪地猛扑过去,燕鸥却继续往前飞。

  为什么会这样呢?丁格尔小心谨慎又干巴巴地描述说:“面对其他情况下能立刻招来反应的资源,迁徙中的动物不对这种知觉输入产生反应。”用更浅显的话来说:这些生灵拼了命地急速奔赴目的地。还有一种科学腔不那么重的说法是:北极燕鸥之所以能抵挡扰人的诱惑,是因为在那一刻,它受着一种人类所赞许的本能所驱使,那就是追逐宏大目标的愿望。

  北极燕鸥感觉,进食可以等,休息可以等,交配也可以等,眼下这一刻,它丝毫也不能偏离的焦点就是这趟旅程。在进化的塑造之下,抵达北极的某处碎石海岸线——其他燕鸥也聚集在那里——是为了一个宏大目标服务的:找到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以及一套环境条件,让它成功地孵化和养育后代。

  但是,这个过程复杂且多样化,不同的生物学家给它下的定义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研究的动物种类。乔尔· 伯杰研究的是叉角羚和其他大型陆生哺乳动物,对这类动物,他倾向于采用一套据他所说简单实用的定义:“从一处季节性栖息地迁移到另一处季节性栖息地之后又迁回的运动。”一般而言,这类季节性往返运动是为了寻觅单一地区无法全年提供的资源。而大海里的浮游生物每天进行的纵向运动——夜里向上浮,寻找食物;白天向下藏,躲避天敌——也可以视为一种迁徙。蚜虫耗尽了一株植物的嫩叶,它们的后代会飞到另一株寄主植物上,再没有哪只蚜虫会回到开始的地方,这同样可以视为一种迁徙。

  研究昆虫的进化生物学家丁格尔,提出了一种比伯杰更复杂的定义,他总结了五个特点(持久性、直线性、专注性、特殊的准备和结束行为、储存能量),把迁徙和其他运动形式区别开来。举例来说,蚜虫在动身开始远大旅程的时候,对(天空的)蓝色光敏感,准备着陆时对(嫩叶反射的)黄色光敏感。在长途迁徙飞行之前,鸟类会大量进食,让自己变肥。丁格尔认为,其定义方式的价值在于,它强调了角马、沙丘鹤的现象跟蚜虫的现象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进化是如何靠着自然选择造就了所有这些现象。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环保车需求,世界上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开发新型电动车(EV)、混合动力车(HEV)以及插入式混合动力车(PHEV)等能够极大改善汽车油耗、有效抑制尾气排放的车型。以下即是11款已经投产或即将投产的环保车型,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的产品榜上有名。

  1.雪佛兰Volt

雪佛兰Volt(图片提供: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雪佛兰Volt(图片提供: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美国通用雪佛兰Volt混合动力车从11月11日开始投产,有望在年底前与多个州的经销商达成协议,它是2010年到2013年间计划投产的一系列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中启动最早、最引人注目的车型之一。同其他许多新技术一样,电动车要想在大众市场取得成功还需要克服诸多障碍。

  最早购买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的车主将要面临许多困难,例如,车价相对较高,充电设施有限,长期耐久性存在不确定性,转售价值,无法在近便的充电装置充电就上路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汽车制造商为解决这些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希望在未来几年赢得数以千计用户的青睐。

  像通用汽车这样的厂商,将会推迟推出纯电力驱动车型,转而选择插入式油电混合技术,同时将内燃机作为备用选择。有时,像即将问世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限制电池组大小或也有助于降低成本。事实上,所有即将投产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最初都以高于传统车型和混合动力车(HEV)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例如,雪佛兰Volt的售价预计在4.1万美元左右。

  据通用汽车公司介绍,雪佛兰Volt行驶头25至50英里(约合40至80公里)时使用存储于锂离子电池组中的电量驱动,在此之后,小型气体燃料发电机将启动,使雪佛兰Volt再行驶“数百英里”。正如市场研究机构Kelley Blue Book分析师詹姆斯·贝尔(James Bell)所言,雪佛兰Volt会让你“在希望的时间开进外婆家或拉斯维加斯”,即便是美国高速公路上的充电选择非常少,而且相隔遥远。

  雪佛兰Volt时速最高达100英里(约合160公里),还具备更高端的功能,例如显示导航和车辆信息的7英寸触摸屏、Bose话音系统、遥控启动功能,以及为期五年的OnStar“方向和连接”(Directions and Connections)升级服务。通用汽车公司表示,使用标准110伏充电站,雪佛兰Volt可在10小时内充满电,而使用220伏充电站,则仅用4个小时。

  CalCars.org网站创始人、电动车长期支持者菲利克斯·克拉默(Felix Kramer)说:“它在每个方面都出类拔萃。不足之处是,售价相对较高,只有四个而非五个座位。另外,T型电池组位于车厢中央位置,让人不舒服。”贝尔表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只要不去拉一条船,或是家里人太多”,雪佛兰Volt是一款不错的替代车型。

  2.尼桑Leaf

尼桑Leaf(Tomohiro Ohsumi,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尼桑Leaf(Tomohiro Ohsumi,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尼桑Leaf将于今年12月在美国某些城市上市销售,贝尔认为,这是一款会给留下深刻印象的车型:“当你第一次看到它从身边静静驶过,就会牢记于心。”贝尔表示,与具有汽油燃料模式的雪佛兰Volt相比,纯电动尼桑Leaf是“更优良的城市机器”。尼桑Leaf五座,也有一个7英寸导航显示屏,最高时速为90英里(约合145公里)。

  据尼桑公司介绍,在城市环境下,尼桑Leaf每充一次电可行驶100英里(约合160公里)。使用标准110伏充电装置,尼桑Leaf有望在20小时内的充满电,而换作220伏充电装置,则可能用8个小时左右。尼桑Leaf起价32780美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价格最低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之一。克拉默表示,它可能是“每个美国家庭在选购第二辆车时的完美选择。”

  政府的激励政策将有助于缓解最早使用电动车的车主的担心。为解决充电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日本、欧盟和北美都在大力发展充电设施。另外,美国加州和其他世界号召使用污染更小车辆的地区,将会进一步出台鼓励购买电动车的措施。据派克研究机构的分析师介绍,除了这些因素以外,油价不断上升的预期,将使得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在2010年至2015年全球销售达到310万辆。

  不过,有些分析师警告称,如果政府不出台相应政策,油价不出现大幅升高的趋势,降低成本和充电时间及延长里程的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则大批用户很难放弃传统动力乘用车,转而选择插入式电气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例如,据全球知名市场调查机构J.D. Power & Associates最近预测,2020年,混合动力车、插入式电气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的全球销量大概为520万辆,仅占乘用车全球市场的7.3%。

  根据该公司的预测,这其中,仅有131万辆是纯电动汽车。这意味着,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在10年间的增长速度迟缓。J.D. Power & Associates预测,今年全球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销量为100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2.2%。汽车制造商和电车支持者之处,随着充电设备不断增加,电池技术不断完善,以及批量生产使得价格下降,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市场可谓存在诸多变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第四届“印尼深海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日前揭晓,这项大赛分为7个类别,作品均为世界各地摄影师拍摄的海底照片。以下为部分获奖作品:

  1.深潜

深潜深潜(图片提供:Photograph by Magnus Lundgren,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2010年,一名潜水员正在探索冰岛斯尔菲拉(Silfra)里的一个大陆海沟。这张照片获得第四届“印尼深海国际摄影比赛”“潜水”类第一名,这个月早些时候媒体刊登了这项大赛的获奖作品。据报道,这项大赛的奖金是3.5万美元,2010年在世界各地拍摄的“精美”水下照片被分成7个种类。评委包括专业水下摄影师和杂志编辑。

  2.卵的忠实保护者

卵的忠实保护者卵的忠实保护者(图片提供:Stephen Holinski,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这张照片是在菲律宾阿尼洛拍摄的,它显示的是一只螳螂虾正在保护它的卵。这张照片获得“紧凑型相机”类一等奖。这种动物看到的颜色是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看不到的,它的世界里有11或12种原色,而人类是3原色。

  3.孤独的狮子鱼

孤独的狮子鱼孤独的狮子鱼(图片提供:Amir Stern, DEEP Indonesia/Barcroft/Fame Pictures)

  在埃及的红海,一只狮子鱼与一群玻璃鱼一起畅游。这张照片获得“奇礁胜景”类第三名。最近美国狮子鱼的活动范围正在慢慢扩展到东海岸。据《华尔街日报》说,这种繁殖速度很快的入侵动物不仅有毒,而且贪吃,这迫使美国相关部门举办了一项名为“吃掉狮子鱼”的运动,并促使环保人士发起捕捉狮子鱼的竞赛。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2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最新拍摄的火星裂缝、加勒比海北部美景及NGC 1514行星状星云等壮观景象。

  1.恒星“雕刻家”

恒星“雕刻家”恒星“雕刻家”

  在美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管理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最新近红外照片上,一颗濒死的恒星在宇宙中勾勒出蝴蝶结的形状。正如这张照片所显示的,当类日恒星濒临死亡,它们不断膨胀,外面的气体层开始分离,最终可能形成称为行星状星云的彩色残骸云。

  这个行星状星云编号为IRAS 20068 4051,“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时,IRAS 20068 4051正处于短命的幼年阶段,逃逸的气体温度相对较低,所以主要以近红外线照射。最终,当IRAS 20068 4051变成一个羽翼丰满的行星状星云,其温度足以使周围的气体在可见光下闪闪发光。

  2.群岛似抽象画

群岛似抽象画群岛似抽象画

  根据陆地卫星7号拍摄的假色卫星照片上,加勒比海北部的英属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给人感觉就像一幅美丽的抽象画。陆地卫星7号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地质勘测局(USGS)联合管理,11月16日最新公布的照片是一个名为“地球艺术3”(Earth as Art 3)图片系列的一部分。

  正如这张卫星照片所显示的那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红色)主要位于凯科斯滩(青绿色)的北端。凯科斯滩是一个由石灰岩、沙子、藻类、珊瑚礁等构成的浅滩,面积约为2370平方英里(约合6140平方公里)。

  3.神秘光环

神秘光环神秘光环

  在可见光下,NGC 1514行星状星云就像灰白色水母一样穿行于茫茫宇宙。但在美宇航局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拍摄的最新照片中,这只宇宙水母看上去就像被困于闪闪发光的“仓鼠滚轮”中。事实上,NGC 1514行星状星云由两个年代久远的恒星构成。一个是称为白矮星的恒星“遗体”。

  另一个是濒死巨星,这种恒星过去曾经像太阳一样,如今不断膨胀,外面几层分离,在两颗恒星周围形成气泡。白矮星喷射的物质流撞向这个气泡壁上。在这张照片中,白矮星喷射物撞击的区域呈现出橙色环状物,原因就是光环中被加热的尘埃会在红外光线下闪光。

  4.火星裂缝

火星裂缝火星裂缝

  根据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探测器拍摄的最新照片,一条深深的裂缝穿过火星凤凰湖(Phoenicis Lacus)蜿蜒曲折的断层线。科学家认为,凤凰湖深达1.8英里(约合3公里),形成于附近火山喷发引发的剧烈地质活动。

  5.土卫四表面裂缝

土卫四表面裂缝土卫四表面裂缝

  根据美宇航局上周公布的照片,鬼魅一般的卷须状物似乎正偷偷爬上土星卫星土卫四的表面。这张照片是由“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旅行者一号”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捕捉到土卫四奇特外形。“卡西尼”号飞船后来拍摄的高清照片揭示,这些脉管状结构其实是冰冷的地形上相对年轻的断裂处。(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一窥木制“猫棺”内部秘密

一窥木制“猫棺”内部秘密
一窥木制“猫棺”内部秘密(图片提供:Richard Barnes, National Geographic)

  X射线还能以非侵害的方式窥视贵重文物内部,比如这个古埃及木制“猫棺”,考古人员发现它时,里面放着一只猫的尸体。

  6.X射线太空望远镜

X射线太空望远镜
X射线太空望远镜(图片提供:
NASA)

  这张由美宇航局爱因斯坦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是X射线太空望远镜最早捕捉的宇宙天体照片之一。爱因斯坦望远镜发射于1978年,亦称“高能天文观测站”(HEAO)2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X射线望远镜,也是第一台可以拍摄真正的X射线物体照片的望远镜。迄今为止,已有十多台X射线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在它们的帮助下,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以外发现了许多X射线来源,包括遥远星系和黑洞。

  虽然黑洞本身不发光,但黑洞周围的环境常常骚动不安,结果让它们被X射线所照亮。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利昂·格鲁布(Leon Golub)说:“我们看到的情况是,黑洞不断积聚周围物质形成圆盘。由于物质围绕黑洞旋转,并以螺旋形向其中心活动,导致周围迅速升温,气体温度十分高,变得像恒星的冠状物一样,产生X射线。”

  7.X射线反射镜广告

X射线反射镜广告
X射线反射镜广告(图片提供:National Geographic)

  这是1917年2月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一则宣传所谓X射线反射镜优点的广告。据美国佐治亚州里弗代尔市的放射线专家艾德温·格森(Edwin Gerson)介绍,在发现后不久,X射线即变得像今天的激光一样深受欢迎。格森收集了大量19世纪和20世纪的“X射线产品”。

  格森2004年在《放射影像学》(Radiographics)杂志上写道:“每个人都在关注X射线,将其视作一种出人意料的技术进步,让人相信将来还有其他相似、甚至更神奇的技术进步。因此,X射线变成了所有人可能经历的更美好未来的案例。X射线提升了人类正常的感受,带来了生活质量会得到改善的前景。还有什么产品不会受益于这种下意识的联想呢?”

  8.螃蟹X光照片

螃蟹X光照片
螃蟹X光照片(图片提供:
Nick Beasey, National Geographic)

  正如这张螃蟹的X光照片所显示的那样,X射线令我们熟悉的东西看上去十分陌生。照片由尼克·维赛(Nick Veasey)拍摄,出现在《X射线:看穿周围世界》一书中以及10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理查德森表示,在X射线迎来诞生115周年之际,科学家仍在探索使用X射线的新方法。他说:“虽然伦琴在115年前发现了X射线,但X射线远远不是一种即将逝去的科学。”(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4.北美上空温带气旋

北美上空温带气旋(图片提供:NASA, Jesse Allen)
北美上空温带气旋(图片提供:NASA, Jesse Allen)

  它看上去就像有人将飓风放错了地方,这张由美宇航局气象卫星拍摄的照片其实显示的是,10月26日出现在北美洲上空的温带气旋。这些风暴通常在春秋两季形成于美国上空,那时,美国北方和南方会产生很大的温差。这次风暴(因出现在芝加哥地区故被称为“Chiclone”)在上周席卷美国中西部,在明尼苏达州上空创造了一项纪录——美国大陆地面有史以来气压最低的一次。风暴还伴随着冰雹、闪电和暴雨,密歇根州报告了61次龙卷风以及时速达78英里(约合125公里)的大风。

  5.火星季节变化

火星季节变化(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University of Arizona)
火星季节变化(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University of Arizona)

  根据美宇航局10月29日发布的最新照片,由于冬季结霜(不是春季融化产生的液态水),向下流动的固体物质在火星沙丘的溪谷雕琢出一幅令人赞叹不已的画面。这张照片是由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携带的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科学家分别在2008年3月、2009年7月和2010年10月分析了这些火星溪谷。每年,沙丘顶端的凹陷和河床在火星冬天会变宽,因为固体物质向斜坡下方活动,拉长了溪谷。

  6.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

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图片提供: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
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图片提供: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

  10月底,一名工人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一块子镜从低温测试室推出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被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接班人”,将利用一面直径21.3英尺(约合6.5米)的六边形主镜研究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

  六边形主镜由18面子镜构成,例如,这张照片中的子镜。每面子镜都由铍材料制造,表面有薄薄一层镀金,从而使镜面可以更有效反射红外光。在低温测试中,子镜要接受零下415华氏度(零下248摄氏度)的低温考验,以便工程师可以研究主镜在太空的极端环境中如何变形。(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8日消息,这是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最新拍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北美上空温带气旋及太阳“怒发冲冠”等壮观景象。

  1.太空俯瞰地球美景

太空俯瞰地球美景(图片提供:ISS, NASA)
太空俯瞰地球美景(图片提供:ISS, NASA)

  在这张照片中,意大利在夜间照明的照射下,看上去就像一只长统靴。这是离地220英里(约合354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周俯瞰地球的画面。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俄罗斯飞船在照片的显著位置也清晰可见。

  11月2日,美宇航局官员庆祝了国际空间站载人飞行10周年。美国宇航员比尔·谢泼德以及俄罗斯两位宇航员尤里·吉德森科(Yuri Gidzenko)和谢尔盖克里卡列夫(Sergei Krikalev)2000年进入国际空间站,成为这个轨道实验室的第一批居民,总共在上面停留了136天。过去10年间,每天24小时都有宇航员住在国际空间站上面从事科研活动。

  2.璀璨星空

璀璨星空(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WISE Team)
璀璨星空(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WISE Team)

  根据美宇航局10月27日公布的这张红外照片,所谓的反射星云在漫天星星的大幕下产生了华丽的漩涡。照片是由美宇航局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拍摄的。反射星云位于南十字座,由于温度不高,尚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发光,所以,在任何波长下肉眼都看不到,只是尘埃和气体构成的星际云团反射附近恒星的光。反射光使反射星云升温,足以令星际云团发着红外光。

  3.“太阳鬈发”

“太阳鬈发”(图片提供:ESA, NASA)
“太阳鬈发”(图片提供:ESA, NASA)

  在这张由美宇航局太阳及日光层探测仪(SOHO)拍摄的照片中,太阳喷发出像鬈发似的等离子体,证明连恒星也有“怒发冲冠”的时候。在太阳北极附近跳跃的日珥,仅仅是发生在10月25日至26日之间三次太阳爆发之一。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这些事件本身而言并无奇异之处,只不过它们如此密集出现还是让人觉得很奇怪。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一条处在狂犬病晚期的狗,饱受瘫痪煎熬。(图片来源:Barbara Andrews, CDC)
一条处在狂犬病晚期的狗,饱受瘫痪煎熬。(图片来源:Barbara Andrews, CDC)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在僵尸影片《惊变28天》和《我是传奇》中,一种无法阻止的病毒造成的可怕瘟疫席卷整个人类社会,将感染者变成丧心病狂的怪物,上演同类相食的悲剧。

  美国东部时间/太平洋时间10月30日晚上10点,国家地理频道播出了新纪录片《僵尸背后的真相》(The Truth Behind Zombies)。美国科学家在纪录片中表示,虽然不能让死人复生,但一些确定的病毒也能够让感染者出现具有攻击性并且类似僵尸的行为。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病毒学家萨米塔-安德里恩斯基表示,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导致的疾病,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让感染者陷入一种疯狂状态。如果狂犬病与一种流感病毒结合在一起并在空气中迅速传播,类似僵尸启示录那样的可怕景象便有可能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安德里恩斯基也在《僵尸背后的真相》中露面。

  狂犬病病毒可变异

  在讲述僵尸的科幻影片中,人类在感染之后几乎立即变成僵尸,与影片中的僵尸有所不同的是,人类在感染狂犬病病毒之后最先出现的患病迹象——例如焦虑、精神错乱、幻觉以及瘫痪——通常不会在10天至1年之内出现。在此期间,病毒一直潜伏在体内。

  如果不加以治疗,一旦发病,狂犬病能够在一周内夺去感染者的生命。科学家表示如果狂犬病病毒的遗传密码发生足够变异,潜伏期将大大缩短。很多病毒天生就具有较高的变异率,作为避开和绕过宿主防御机制的一种手段,它们会一直处于变化状态。病毒发生变异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可通过在基因复制过程中复制错误或者因紫外线造成的破坏发生变异。安德里恩斯基说:“如果狂犬病能够以足够快的速度发生变异,便可以在一小时或者几小时内导致感染。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空气传播化身“狂怒病毒”

  如果像科幻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导致一场僵尸大流行,狂犬病病毒还必须具有更大的传染性。通常情况下,人类因被感染的动物咬伤感染狂犬病病毒,经常是狗,但传染也通常就此停止。由于宠物接种疫苗,美国人很少感染狂犬病病毒,因狂犬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越来越少。2008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只接到两例狂犬病病毒感染病例报告。

  狂犬病病毒一种更快速的传播方式就是像流感病毒一样通过空气传播。僵尸研究学会负责人马克斯-莫格克在纪录片中表示:“狂犬病病毒只有通过空气传播,才会变成类似《惊变28天》中描述的‘狂怒病毒’。” 僵尸研究学会网站称,这个研究学会是一家国际非营利性组织,旨在提高文理科的所谓“僵尸奖学金”。

  为了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狂犬病病毒必须具备另一种病毒的特性,例如流感病毒。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病毒学家伊兰库玛兰-苏比亚表示,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形态或者不同毒株可以通过被称为“重配”或者“重组”的过程交换遗传密码。苏比亚并没有参与《僵尸背后的真相》拍摄。他在接受“国家地理新闻”网站采访时说,彼此无关的病毒本质上无法进行“杂交”。类似狂犬病病毒和流感病毒这样两种本质上不同的病毒之间“借用”特征的事情在科学界闻所未闻。“它们之间差异太大,无法共享遗传信息。病毒只能安装属于自己的零部件,无法与其他病毒结合和匹配。”

  基因工程造僵尸病毒?

  迈阿密大学的安德里恩斯基指出,虽然难度极高,但培育出狂犬病-流感杂种病毒在理论上还是可能的,方式就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她说:“我可以想象出这样的可怕景象,将狂犬病病毒与其他病毒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令人恐怖的病毒。例如与流感病毒结合,使其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与一种麻疹病毒结合,让感染者的性格发生变化;与脑炎病毒结合,利用让感染者发烧的方式侵袭他们的大脑;与埃博拉病毒结合,导致感染者内脏出血。所有这些结合都导致狂犬病病毒具有更可怕的攻击性,变成所谓的僵尸病毒。但大自然不允许所有这些事情同时发生,让产生一种死亡病毒几乎成为不可能。” (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14 页,共 1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