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潜入水中捕捉被放到鱼缸中的鲦鱼
爱尔兰业余摄影爱好者诺埃尔·玛利(NoelMarry)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准备,拍摄翠鸟入水捕鱼的清晰瞬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最终获得回报。
诺埃尔捕捉到翠鸟用长长的喙叼住鲦鱼的瞬间
诺埃尔来自爱尔兰劳斯郡德罗赫达市,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险些中途放弃了拍摄翠鸟潜入水中捕捉鲦鱼的梦想。不过,就在诺埃尔正打算结束长达一年的尝试时,他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拍到翠鸟潜入水底捕鱼的精彩瞬间。53岁的诺埃尔在从英国广播公司看到一部描述这种行动敏捷、生性腼腆的小鸟的纪录片后,萌生了这个想法。
为了拍到这组照片,诺埃尔整整花了一年时间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最终获得回报
诺埃尔先将一条鲦鱼放入大鱼缸,然后将鱼缸几乎完全沉入水中,旁边再竖起一根长长的树枝。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翠鸟逐渐适应了从鱼缸中捕食午餐。诺埃尔一点点地将鱼缸挪到距离河水更远的地方,以便能拍摄更为清晰的照片。最终,当翠鸟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潜入鱼缸捕食时,他就可以捕捉到这个瞬间。
翠鸟在树枝上耐心等待,随时准备给放在鱼缸中的鲦鱼以致命一击
在距离鱼缸几米远的地方,诺埃尔给自己搭建了一个藏身之处,以便不会将翠鸟吓走,同时还可以通过遥控器操作相机。这组照片是在爱尔兰都柏林市斯沃兹附近的布洛德米多河畔拍摄的。诺埃尔说:“拍到这组照片让我感觉欣喜若狂。那天,我坐在那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有时,翠鸟甚至都不出现。我开始有些丧气,就当我打算放弃时,一切却发生了。这种体验真的很特别。”
他补充说:“因为用的是遥控操作相机,在详细检查以前,我甚至不清楚是否拍到了照片。我的紧张是有原因的,一个星期以前,我以为捕捉到了翠鸟捕食的瞬间,但事实上在拍摄了第一张以后,它就出现了故障。我的相机每秒钟能拍10张照片,必须行动迅速,因为翠鸟从潜水到捕到猎物,再到掉头飞回树枝,整个过程不过一两秒钟的时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真的高兴极了。”(秋凌)
诺埃尔来自爱尔兰劳斯郡德罗赫达市,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险些中途放弃了拍摄翠鸟潜入水中捕捉鲦鱼的梦想。不过,就在诺埃尔正打算结束长达一年 的尝试时,他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拍到翠鸟潜入水底捕鱼的精彩瞬间。53岁的诺埃尔在从英国广播公司看到一部描述这种行动敏捷、生性腼腆的小鸟的纪录片 后,萌生了这个想法。
诺埃尔先将一条鲦鱼放入大鱼缸,然后将鱼缸几乎完全沉入水中,旁边再竖起一根长长的树枝。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翠鸟逐渐适应了从鱼缸中捕食午 餐。诺埃尔一点点地将鱼缸挪到距离河水更远的地方,以便能拍摄更为清晰的照片。最终,当翠鸟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潜入鱼缸捕食时,他就可以捕捉到这个瞬 间。
在距离鱼缸几米远的地方,诺埃尔给自己搭建了一个藏身之处,以便不会将翠鸟吓走,同时还可以通过遥控器操作相机。这组照片是在爱尔兰都柏林市斯 沃兹附近的布洛德米多河畔拍摄的。诺埃尔说:“拍到这组照片让我感觉欣喜若狂。那天,我坐在那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有时,翠鸟甚至都不出现。我开始有些丧 气,就当我打算放弃时,一切却发生了。这种体验真的很特别。”
他补充说:“因为用的是遥控操作相机,在详细检查以前,我甚至不清楚是否拍到了照片。我的紧张是有原因的,一个星期以前,我以为捕捉到了翠鸟捕 食的瞬间,但事实上在拍摄了第一张以后,它就出现了故障。我的相机每秒钟能拍10张照片,必须行动迅速,因为翠鸟从潜水到捕到猎物,再到掉头飞回树枝,整 个过程不过一两秒钟的时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真的高兴极了。” (秋凌)
宇航员保罗拍摄的似压扁球体的月亮
53岁的保罗,这是他首次作为工程师完成6个月的空间站部署
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玛雅文明预测世界会在2012年毁灭,不久前发生的各国群鸟死亡事件和世界性的灾难性气候,让许多人相信世界末日或许会 降临。如果连月亮的形状也改变的话,你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与2012世界末日的临近有关。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近日,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奇特月亮升起照 片,被证明仅仅是由一个大气现象造成的,而不是末日征兆。
国际空间站在日前环绕全球运行时,遇到了一次非比寻常的月亮升起。意大利宇航员保罗(Paolo Nespoli)拍摄到了这一画面,照片发布出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因为人们无法用常识来解释这种现象,于是2012末日论又与之联系到了一起。
其实这个似压扁球体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这与铅笔放置在水里会弯曲的道理是类似的。一家天文网站的管理者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说:"保罗拍摄的照片捕捉到的是一种普通的"大气效应"。这种现象的原理是真空中的光线经过大气时会变得扭曲,扭曲程度取决于光线中有多少空 气,空气越浓厚,扭曲程度也就越明显。"
据专家介绍,国际空间站经过时,月亮正在升起,这时月亮顶部在移动中穿过的光线要小于底部,造成了光线暗淡和扭曲,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压扁效果。宇航员保罗所拍摄的照片并不仅仅是这些月亮图片,他还拍摄了太空站橱窗的日落、爱尔兰西海岸、鸟瞰慕尼黑等图片。
保罗来自意大利米兰,今年已经54岁,这是他首次作为工程师完成6个月的空间站部署。在拍摄这些难以置信的照片之前,他就已经加入了一个重大的科研实验。另外,他还参加了一个名为"misson x"的宇航员培训计划,该计划允许孩子体验空间站生活。
(蜘蛛侠)
火星快车号探测器最新拍摄到的火卫一图像,其表面遍布陨坑
火卫一的高清3D图像
具有7个超高清分析通道(SRC)的火卫一层阶图像
1月26日消息,火星是人类最大的太空勘测目标,目前,欧洲宇航局“火星快车号”探测器亲密接触火星,1月9日在距离火卫一表面110公里处拍摄到该卫星的真实面目。
该图片显示这颗不规则、非球体卫星遍布陨坑,作为太阳系内最小的天体之一,火卫一在同步轨道半径之内环绕火星运行,这意味着它环绕火星运行的速度要超过自身旋转。
这些最新图片是由火星快车号探测器拍摄的,该探测器体积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冰箱,自2003年圣诞节发射以来,一直环绕在火星周围进行勘测。由于该探测器运行时与火卫一保持近距离,可拍摄其清晰的3D立体图像。
未来的着陆点:红圈标注区域是之前评估的着陆点,蓝色标注区域是当前最新评估的着陆点
2003年发射的火星快车号探测器
在过去7年里,火星快车号探测器的高清晰照相机拍摄到火卫一表面大量清晰图像,从而揭示出这颗卫星鲜为人知的真实面目。它的体积大小为:长1.5米×宽1.8米×1.5米,带有18米长的雷达天线。
该探测器对火星表面进行高清晰呈像,拍摄到火星表面矿物质的彩色地图,使用雷达对火星大气层和地表以下进行绘图。科学家对火星的勘测热情一直很 高,2013年,欧洲宇航局计划发射“ExoMars”勘测器,可在火星表面漫游探索。如果能成功,它将成为欧洲第一个抵达火星表面的太空任务。
火星有两颗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78亿公里,目前距离地球0.557亿公里。
宇航员保罗拍摄的似压扁球体的月亮
53岁的保罗,这是他首次作为工程师完成6个月的空间站部署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玛雅文明预测世界会在2012年毁灭,不久前发生的各国群鸟死亡事件和世界性的灾难性气候,让许多人相信世界末日或许会降临。如果连月亮的形状也改变的话,你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与2012世界末日的临近有关。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近日,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奇特月亮升起照片,被证明仅仅是由一个大气现象造成的,而不是末日征兆。
国际空间站在日前环绕全球运行时,遇到了一次非比寻常的月亮升起。意大利宇航员保罗(Paolo Nespoli)拍摄到了这一画面,照片发布出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因为人们无法用常识来解释这种现象,于是2012末日论又与之联系到了一起。
其实这个似压扁球体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这与铅笔放置在水里会弯曲的道理是类似的。一家天文网站的管理者菲尔普莱特(Phil Plait)说:"保罗拍摄的照片捕捉到的是一种普通的"大气效应"。这种现象的原理是真空中的光线经过大气时会变得扭曲,扭曲程度取决于光线中有多少空气,空气越浓厚,扭曲程度也就越明显。"
据专家介绍,国际空间站经过时,月亮正在升起,这时月亮顶部在移动中穿过的光线要小于底部,造成了光线暗淡和扭曲,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压扁效果。宇航员保罗所拍摄的照片并不仅仅是这些月亮图片,他还拍摄了太空站橱窗的日落、爱尔兰西海岸、鸟瞰慕尼黑等图片。
保罗来自意大利米兰,今年已经54岁,这是他首次作为工程师完成6个月的空间站部署。在拍摄这些难以置信的照片之前,他就已经加入了一个重大的科研实验。另外,他还参加了一个名为"misson x"的宇航员培训计划,该计划允许孩子体验空间站生活。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千岛湖,一头野熊正准备猎捕鲑鱼
俄罗斯摄影师谢尔盖·戈尔什科夫拍摄了一组生动的野外照片,展现了野熊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千岛湖猎捕鲑鱼的精彩瞬间。鲑鱼是餐馆菜单上的热门菜肴,同样也是野熊的最爱。拍摄时,这位痴迷于野生动物的摄影师冒险游到距离野熊只有几米远的地方。当地的野熊数量超过1.8万头。
野熊拥有可怕的力量和速度,小小的鲑鱼根本不是对手,只能沦为它们的晚餐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千岛湖是超过1.8万头野熊的家园
为了拍到野熊,戈尔什科夫住进树林里的一个帐篷,用了6年时间跟踪野熊,拍摄它们捕猎鲑鱼、在湖中游泳和步行数公里穿过森林的动人景象。他说:“这些照片展现了难得一见的野熊生活瞬间。千岛湖是欧亚大陆最大的红鲑鱼产卵地,也是最理想的野熊栖息地,它们每年都会到这里觅食,早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一种生活习惯。”
他说:“我曾经看过一部在这里拍摄的纪录片,从此便深深迷上了它。我来到树林,住在距野熊不远的帐篷里,经常遭遇恶劣的天气,同时还要与好奇的小熊打交道。拍摄野熊具有一定危险性。在野外,我与野熊之间的距离与你们在动物园观看野熊时的距离不相上下。现在回想起来,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拍摄多么危险。野熊导致的摄影师受伤事故超过狮子、老虎、美洲豹和鲨鱼的总和。”
俄罗斯摄影师谢尔盖·戈尔什科夫用了6年时间跟踪拍摄危险的野熊
为了能够拍到自己满意的照片,戈尔什科夫不得不冒险与野熊亲密接触
戈尔什科夫的家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他指出:“我经常和其他摄影师一起,到野外拍摄野熊。我知道还没有人曾经在水下拍摄野熊,因此想尝试一下。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在冰冷的水中苦苦熬了几个小时,当时一些野熊将我视为猎物,真的非常恐怖。”(孝文)
“暴风之眼”:木星表面壮观的大红斑
处于土星环阴影下的土卫四
火卫一表面10公里直径宽的Stickney陨坑
2005年由“勇气号”探测器在古塞维陨坑拍摄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日落照片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4日报道,缤纷炫丽的太空构成的美景令人类惊叹。近日,英国皇家天文台所公布近5年来从太空中拍摄的精美太阳系照片,内容精美绝伦震撼人心。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些太阳系照片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宇航局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照片,其中一张令人难以置信的火星日落照片是2005年由“勇气号”探测器在古 塞维陨坑拍摄的。图中蓝色发光区域环绕在日落周围,有时当日落完全消失时蓝色发光区域还会持续两个小时。这种发光现象是由于高纬度灰尘散射环绕的太阳光形成的。由于大气层中存在着许多灰尘,因此其余的天空部分呈现淡红色。
这张图片使宇航员有种亲身体验火星环境的冲动,图片中太阳比在地球观看的小许多,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更远。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精美太空照片,例如火卫一表面较大的Stickney陨坑、木星表面的大红斑、土星环阴影投射在土卫四上;土星土卫一的近照等,参加2011年度天文摄影比赛。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土星北半球的风暴非常大,主风暴(central squall)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一半
这张土星合成图是用“卡西尼”号飞船在2004年拍摄的图片合成的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1日报道,土星大型的风暴如果发生在地球上,它将“终结”所有的风暴。近日,美国宇航局(NASA)“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一张土星北半球的白色风暴图片显示,土星主风暴(central squall)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一半。白色风暴的主要区域的直径约是3600英里(约5793.64公里),连右边尾流算在内的整个风暴的长度超过3.6万英里(约5.79万公里)。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张未经处理的原始图片是由“卡西尼”号飞船于去年12月24日拍摄,并于12月27日传回地球的。这是从距离地球大约100万英里(约160.93万公里)的高空利用绿色滤光器拍摄的,图片还显示了土星环的黑色阴影。美国宇航局的一位发言人说:“去年年底土星北半球爆发了一场白色风暴。12月初天文爱好者首次观测到它,当时从黎明前的地球上看,可以看到正在上升的环状气体云团。”
科学家表示,风暴区域之所以呈现白色,是因为它是由氨冰晶组成。风暴穿透由被烟雾污染的氨冰构成的上地幔,从土星较低大气层向上喷射温暖气流,暖气流进入上层大气后开始发生膨胀,氨晶体在冷却的水汽上凝结,形成在地球上看到的白色区域。马里兰大学的助理科学研究员布里奇特·赫斯曼说:“飘浮在土星平静大气层底部大约100公里处的气球驾驶员,将会经历这种氨冰风暴。这些风暴显然是由再向下方100到200公里处的暴风驱动,人们在那里观测到了闪电和由水及氨组成的云团。”
天文爱好者12月中旬拍到的这一现象不像木星巨大的红色斑点那么出名。这个白色风暴在土星北半球刚刚出现时,澳大利亚天文爱好者安东尼·韦斯利拍摄到一些早期图片。他说:“这是近几十年来土星上出现的最明亮的风暴。如果你有机会看到这一现象,一定要设法拍下它,因为这可能是一次非常罕见的土星大白斑爆发现象。”土星上的大白斑一般是周期性爆发,科学家认为它是由土星的热不稳定性造成的。它们经常很大,一般在地球上用望远镜就能观测到。
目前还不清楚这次风暴会不会演变成大白斑,如果它会演变,那么它早就该形成了。土星风暴平均每隔28.5年爆发一次,以前分别发生在1876年、1903年、1933年、1960年和1990年。这与土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相符。这次土星风暴结束后,可能要到大约2018年下一次才会发生。不过有时风暴的出现不会遵循这一周期,例如有一次发生在1994年,另一次出现在2006年。美国宇航局于1997年把“卡西尼”号发射升空,这张照片是它拍摄的数百张中的最新照片。
专家称,该飞船于2004年抵达土星,从那时开始,它的12个仪器每天都会传回地球有关土星区域的数据。该飞船探索土星的最初4年任务于2008年结束,又过不久,“卡西尼”号昼夜平分点任务也于2010年9月完成。现在健康状况良好的“卡西尼”号正在进行“卡西尼”号二至点任务的第二项拓展任务,希望能获得新发现,此次任务将于2017年结束。这艘飞船频繁飞越土星的两颗卫星土卫六和土卫二,还对土星、它的磁性环境和土星环进行研究。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1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是上周公布的一组太空照片,展现了日偏食、火星扇、仙女座星系等壮观的景象。
1.日偏食
看过影片《星球大战》的人也许会产生这样一种恐惧,认为照片呈现的是西斯帝国入侵,而日盘顶部附近的微小轮廓正是可怕的钛战斗机。实际上,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不过是4日发生的日偏食,微小轮廓则是国际空间站。这幅照片在阿曼马斯喀特地区拍摄,拍摄时太阳距地球大约9300万英里(约合1.5亿公里),月球距地球25万英里(约合40万公里),空间站距地球310英里(约合500公里)。
2.蓝色泻湖
照片展示的是距地球大约5000光年的蓝色泻湖星云,黑色的尘埃流蜿蜒穿过明亮的炽热气体。这幅照片于5日对外公布,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可见光和红外巡天天文望远镜(VISTA)拍摄。当时的VISTA正在执行一项观测计划,拍摄细节空前的银河系中部区域照片。由于尘埃对可见光的散射,天文学家可通过红外研究观测到通常不可见天体发出的光线。例如,泻湖星云的红外照片便揭示了过去5年上演的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表明这个星云的恒星数量呈增多趋势。
3.烟熏日偏食
日偏食照片,4日在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拍摄,烟囱冒出的烟让日偏食显得有些暗淡和朦胧。由于月球遮住太阳的部分区域,地球上的我们便看到了日偏食。4日,欧洲大多数地区、北非、中东以及中亚地区均欣赏到日偏食景象。2011年将出现4次日偏食,4日的日偏食是第一次。
4.潮汐纹理
照片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3日对外公布。照片中,青绿色的深层海水好像树枝一样伸向较浅的巴哈马群岛潮滩。左侧面积较大的陆地是长岛西部地区。巴哈马群岛的大约700个沙洲、岛屿和环礁是巨大的大小巴哈马浅滩组成部分。潮滩的水下区域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石灰岩则来自于海洋生物的骨骼残骸——被陆地间的水道“雕刻”成现在的模样。
5.火焰漩涡
在这幅细节达到空前程度的仙女座星系红外照片中,银河系的这个邻居好似一个燃烧的漩涡。仙女座星系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之一。照片于5日公布,由欧洲航天局的赫歇尔太空望远镜2010年12月拍摄。赫歇尔望远镜的“红外眼睛”至少发现了5个遥远的低温尘埃环,尘环所在的仙女座星系区域正是恒星形成区。据天文学家透露,其中一个环绕星系中心的巨大尘环可能在仙女座星系最近与另一星系碰撞时形成。
6.火星扇
这幅伪色照片5日公布,由美国宇航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火星南极的粉红色地带装点着蓝色扇形结构。蓝色区域是微小的尘埃颗粒,也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浮质较为集中的区域。随着冬季的结束,火星的底层季节性干冰开始蒸发。从干冰裂缝喷出的气体将浮质带到表面。较大的尘埃颗粒在指向表面风方向的扇形区域沉积,较小的颗粒则继续悬浮在上方。(孝文)
4.超新星残余物
这张照片上的物体看起来很像彩色的鲨鱼颌骨,但事实上它是处于星际气体、尘埃云团中间的超新星残余物IC 443,该图是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拍摄的,并在12月9日公布。IC 443因为两半截然不同而著称:北半部分像丝状物(粉色),南半部分像块状物(蓝色)。上半部分的铁、氖、硅和氧气正在发光。下半部分发光的是氢气。
科学家对这种奇怪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恒星爆炸是如何与它周围的环境发生互动的。例如,科学家认为IC 443的两半部分是冲击波以不同速度撞上星际介质形成的,星际介质是飘浮在恒星之间的稀薄气体。
5.火星景色
这张在12月10日公布的照片是从一定的角度拍摄的,它显示的是斯加帕雷里撞击盆地里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和一个小陨石坑陡峭的边缘。这张照片是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拍摄的。这个小陨石坑里面充满沉积物,它北部显然形成阶梯状,中心区域形成三角洲结构。据欧洲航天局说,这个区域显示了风和水是如何塑造火星地形的。
6.中西部大风雪
这些不只是云:还有美国中西部地区地上一层厚厚的雪毯。这张照片是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到圣保罗地区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后,由美国宇航局的一颗卫星拍摄的,地面上的积雪厚达17英寸(43厘米)。13日公布的这张图片显示的是南达科他、明尼苏达州北部地区、爱荷华州东部、伊利诺斯州北部、威斯康星州南部和印第安纳州。除了下需以外,时速高达60英里(96公里/时)的风使积雪聚集成高高的雪堆,迫使机场关闭、道路被封,并引发多起交通事故。(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