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最原始的披毛犀化石

  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为首的中外科学家在9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道了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西部高海拔的札达盆地发现的一个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其中包含了已知最原始的披毛犀。

  在札达盆地发现的新种西藏披毛犀(Coelodonta thibetana),其生存时代为约37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它在系统发育上处于披毛犀谱系的最基干位置,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披毛犀记录。随着冰期在280万年前开始显现,西藏披毛犀离开高原地带,经过一些中间阶段,最后来到欧亚大陆北部的低海拔高纬度地区,与牦牛、盘羊和岩羊一起成为中、晚更新世繁盛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在札达盆地发现的西藏披毛犀化石材料包括同一成年个体的头骨、下颌骨和颈椎,化石地点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城东北10公里处,在地层上产自札达组上部的细粒沉积物中。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这些化石材料及其札达盆地的地质和环境背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这些科学家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和甘肃省博物馆。

  西藏披毛犀的头骨具有相当长的面部。粗糙面占据了整个鼻骨背面,由此指示它在活着的时候具有一只巨大的鼻角。额骨上一个宽而低的隆起指示它还有一只较小的额角。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西藏披毛犀是一种进步的双角犀。在披毛犀支系内,西藏披毛犀与泥河湾披毛犀相比鼻骨更长,枕面更倾斜,各个披毛犀种按进步性状排列,其终点是晚更新世的披毛犀。

  与身披长毛的猛犸象和现代牦牛一样,作为西藏披毛犀后代的晚更新世披毛犀也具有厚重的毛发,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由此强烈地表明它适应于寒冷的苔原和干草原上的生活。非常宽阔的鼻骨和骨化的鼻中隔指示西藏披毛犀有两个相当大的鼻腔,增加了在寒冷空气中的热量交换。除了用厚重的毛发和庞大的体型来保存热量,披毛犀的头骨和鼻角组合也与寒冷的条件相适应。披毛犀长而侧扁的角呈前倾状态,用以在冬季刮开冰雪,从而找到取食的干草。这些头骨特征与细长浓密的毛发相结合,清楚地显示披毛犀能够在寒冷的雪原中生存。西藏披毛犀的头骨形态不仅证明其已经具备了刮雪的形态功能,而且还指示其已产生与晚更新世后代一致的预适应性状。

  披毛犀的存在说明札达盆地在上新世时的高度达到甚至高于现在的海拔,因此形成了冬季漫长的零下温度环境。对于适应寒冷气候的第四纪冰期动物群的起源,原来一直在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极地苔原和干冷草原上寻找。现在,通过邓涛等人的研究发现,实际上高高隆升的青藏高原上的严酷冬季已经为欧亚大陆和北美晚更新世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功种类提供了寒冷适应进化的最初阶段。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的支持。

  相关阅读

  澳大利亚惊人发现 高分异度兽脚类恐龙化石现身

  海枯石烂的爱情:化石缠绵相拥穿越1.65亿年(图)

  哥伦比亚惊现巨型乌龟化石 以捕食鳄鱼为生(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松鼠与猫成为朋友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0日报道,尽管松鼠和猫咪天生就不共戴天,但美国密歇根州就出现了这对敌对动物友好相处的罕见情况。

  一天,8岁的舒尔茨在家里玩耍,发现角落里藏着一只叽叽喳喳叫着的小松鼠。舒尔茨的奶奶把小松鼠救出来,放到有5只新出生的小猫咪的窝里。第二天,她的奶奶发现小松鼠和小猫咪们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但是,小猫们的妈妈目前还没有完全接纳这只小松鼠,有时候不管它,只给自己的小猫喂奶。

  相关阅读

  蜥蜴紧要猫舌不放松 自食恶果成为"盘中餐"(图)

  西班牙发现史前熊猫祖先 熊猫或起源于欧洲(图)

  受伤狐狸与小猫成为密友 演绎跨越物种友谊(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一种基于“电阻性记忆体”的新型存储设备,与现在广泛使用的闪存相比,耗电量更低,而存取速度要快上一百倍。

  电阻性记忆体的基础是忆阻材料,这种材料的特殊性在于,在外加电压时其电阻会发生变化,随后即使取消外加电压,它也能“记住”这个电阻值。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存储设备与现有闪存相比更快更节能,是业界近来的研发热点。但以前开发出的这种存储设备只能在高度真空环境中运行。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在《应用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可用硅的氧化物制作一种新的忆阻材料,相应存储设备可在常规环境下运行,因此应用价值大大提高。

  研究人员安东尼·凯尼恩说,这种新型存储设备的能耗只有闪存的约千分之一,而其存取速度是闪存的一百倍以上。

  据介绍,这项成果与科学史上许多发现一样都是源于意外。研究人员最开始是在用硅氧化物制作发光二极管,但在实验过程中出了故障,发现所用材料的电学性质变得不稳定了,检查之后发现它们电阻在变化,原因是已经变成了忆阻材料,于是正好把它们转用于研发新型存储设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3张1887年在新潟县拍摄的日食照片 

  据共同社报道了,70岁的日本老照片收藏家石黑敬章今日从藏品中发现有3张1887年在新潟县拍摄的日食照片。该照片可能是使用了装有天文望远镜镜头的照相机拍摄的,摄影师巧妙地拍下了太阳被遮住的瞬间。

  由于日本各地将在21日时隔128年后再次观测到日环食,目前日食的话题人气很高。石黑表示,“从照片中可以发现,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人们对天体观测的热情从未改变。”

  照片拍摄于1887年8月19日,当时从新潟县至茨城县可以观测到日食。据悉,照片拍摄于当时天气状况较好的新潟县三条市的永明寺山,准确捕捉了月亮遮住太阳时的“日环”,照片上写有“内务属 杉山正治撮影”等,并标有英语。杉山当时是内务省下属的陆地测量师。1969年发行的《天文月报》上刊登有介绍杉山拍摄情况的文章。文章称,明治政府把1887年的日食观测视为“国家事业”,投入了很大力量,还向相关地方政府发放了素描纸等。杉山与同行人员在永明寺山住了约1个月,使用焦距1400毫米的望远镜成功拍摄了日食。

  相关阅读

  日本多地现罕见"金环日食" 从云缝中观奇景(图)

  分析日食品产业缘何高度自律 犯错成本高可致命

  组图-盘点世界八大日食 绿色日全食引世界瞩目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使用“网页等级”的相同运算法则扫描人体“网络”,查找可揭晓癌症扩散的重要生物标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谷歌搜索引擎基于特殊的运算法则可以搜寻数十亿个网页,将搜索到的网页信息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目前,德国德雷斯顿科技大学研究人员使用“网页等级”的相同运算法则扫描人体“网络”,查找可揭晓癌症扩散的重要生物标记。

  这项研究有望很快鉴别癌细胞蛋白质,进而评估癌症扩散程度,帮助医生确定是否提供化学性治疗。

  研究人员修改了谷歌搜索引擎的运算法则,用于发现新的癌症生物标记,这些生物标记通常是指癌细胞产生的分子结构。

  生物标记有助于探测体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以及人体组织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活体组织切片。

  研究人员需要排列分析人体内2万多种蛋白质,并从中发现胰腺癌有关的基因关联性。但是到目前为止,发现这些生物标记是非常困难,并且耗费很多时间,生物标记的差异性可显现所有不同类型的癌症,甚至同一种癌症也具有多样性变化。

  研究人员决定采用谷歌搜寻数十亿个网页信息的搜索方法,从超链接网页至信息结论,之后再反馈至谷歌网站。这与人体组织具有类似性,人体细胞的所有蛋白质均通过人体物理交互网络连接在一起。

  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发现一种帮助诊断特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恶性胰腺癌,目前研究人员在德雷斯顿市RESprotect生物科技公司正在临床测试一种胰腺癌药物。(卡麦拉)

  相关阅读

  "谷歌僵尸地图"横空出世 助幸存者僵尸末日生存

  谷歌推出全新技术眼镜 内嵌导航和视频聊天功能

  谷歌地图发现美秘密基地 荒漠中隐藏无人机跑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探险家长期以来都知道智利以西2000多英里的复活节岛上有887尊石像,它们仅是一些头部雕像,非常适合于拍摄。

  通常多数人提及复活节岛神秘雕像时,都会认为它们仅是一些头部雕像而已,2011年10月份,复活节岛雕像研究项目开始第5次勘测,发现这些雕像事实上是完整的人体结构,身体其余部分均掩埋在地下。

  近日,复活节岛雕像挖掘照片在网络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具有完整人体结构的雕像成为重大新闻。之前科学家曾猜测完整人体结构的雕像可能存在复活节岛已有数百年历史,近期挖掘工作中还发现一些雕像背部有着独特的雕刻文字和图案。

  此次挖掘工作主管乔-安妮-范蒂尔堡(Jo Anne Van Tilburg)博士称,虽然许多雕像拥有独特的雕刻文字和图案,但这仅是雕像中的少数。这些非常复杂的图案仅存在于不足100尊雕像中,研究人员发现“戒指和腰带”的图案,可能暗指“太阳和彩虹”。

  范蒂尔堡还指出,考古遗址还发现复活节岛祖先如何使用有限技术资源搬运较重雕像的“明显证据”。此外,她和研究小组还在挖掘遗址底部还发现金枪鱼椎骨残骸,这暗示着可能当时的复活节岛部落为酬谢石像雕像师,特意准备了金枪鱼、龙虾等美味。

  此前人们曾猜测复活节岛上神秘的雕像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但目前的最新挖掘工作证实了这些雕像的历史性特征,事实上这些雕像并不像想像中那样神奇。(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复活节岛神秘的石像之谜 雕塑眼部镶闪亮黑曜石

  揭秘复活节岛神秘石像来源 古代宗教线路必经地

  欧洲多国现神秘岩石壁画 或为远古Facebook(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瑞典发现的神秘壁画

壁画中显示不同内容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1日消息,当今社会人们联络通常使用手机、电话等先机科技,往前推溯信件成为人们通讯的主要工具,而在史前人类也有自己的联络手段。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介绍,日前剑桥的科学家发现了史前人类联络的方式,科学家在一些岩石上发现了数千计壁画,科学家分析这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网络”,有可能是青铜器时代部落之间相互沟通的手段。


俄罗斯也发现此壁画

神秘壁画中的不同图案

  科学家甚至分为这些岩石壁画的作用相当于我们当今的网络,当时不同的种族在这里留下标记,是为了建立知识与不同种族分享狩猎经验。科学家相信古代人经常回到同一地点绘画进行沟通,这是一种深度“链接”行为。科学家从图画中分析,这些壁画内容包括动物、人类、船、狩猎还有聚会。

  剑桥考古学专家萨普威尔(sapwell)表示:“这些就应当是当时联络的最好手段,不同种族利用绘画进行沟通,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书面语言。它传达的别人一些经验。”

  根据介绍,目前这样的岩石在瑞典与俄罗斯均有发现,萨普威尔表示:“这可能当时人类活动的轨迹,他们在不停的迁徙,并留下一些记录。如果我们继续寻找,在欧洲的许多国家或许都会有这样的岩石壁画。”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危地马拉再现玛雅废墟 神秘壁画历法2012年中止

  意大利壁画暗隔藏玄机 或存达芬奇迷失百年画作

  探墨西哥血色玛雅金字塔 诡秘壁画仍是无解之谜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墓中出土的陶俑

 

5月18日,在宜宾市南溪区滨江新城北环线道路施工工地上,一台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偶然挖掘出了一个宋代古墓,发掘出陶俑、陶具等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文物40余件

5月18日上午11点左右,当记者和南溪区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施工现场周围已经被警方拉起了警戒线,警戒线内一台挖掘机停在旁边,挖掘机前的地面上有一个长约1米,宽0.6米形态规整的长方形封口。

据当时正在施工现场驾驶挖掘机的师傅王奎介绍,当时正在进行挖掘作业,“突然听到一声响,我还以为挖到大石头了,等下车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挖到‘东西了’”王奎说,封口被打开以后,他发现里面全是一些古代的物件,于是他迅速地报了警。

随后赶到了南溪区文管所工作人员,对该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清理后,从古墓中清理

出陶俑、陶具以及一些陶制生活用品约40余件。其中有陶桌,器皿,碗、杯盏、陶镯、陶灯等生活陪葬品,也有动物形状的牲畜陶制品,而最珍贵的是发掘出的24个陶佣,特别是其中的一个连体佣,这对了解当时墓葬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据南溪区文管所所长颜灵介绍,在抢救性发掘中发现,该古墓内一边有三个壁龛,陶佣整齐地放在壁龛里面,同时,祭龛内还有一些陪葬的生活用品。从整个墓葬陪葬品的情况来看,说明墓主人在生前是很富足的,古墓内壁上的雕刻有天鹿,象征祥瑞,有緾枝牡丹,还有一人物,半掩门,每个雕刻都十分精细、栩栩如生。出土的文物也是非常具有考古价值,特别是其中的陶俑,个个神情怡然各不相同,每一件的纹饰都相当细腻。“从墓的形状以及挖掘出来的陶佣、器皿来看,初步判定是属于宋代的墓。”颜灵说,具体的年代,还需要文物专家进一步鉴定。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以前这里一大片全是坟地。”已经60多岁的老汉叶廷金说,这里是龙台8队,小时候喜欢这儿附近玩耍,对那儿的记忆很深刻。

“南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南北朝时期至今已经有1500余年的建城史,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对确定南溪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研究价值。目前发掘现场已经停止施工,出土的文物已经登记造册,等待相关文物专家进行鉴定。”南溪区文管所所长颜灵说,如果有市民再发现古墓,请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这是我们家乡的文化遗产。(记者刘涛宜宾新闻网记者旦凯杨艳)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科学家发现减肥新方法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减肥早就成为谁会最流行的词汇之一,所有爱美的女士均将减肥当成了口头语,但相信知道减肥方法的人并不多,绝食成了想减肥者最先想到的方法。

  不过根据科学教研究,他们发现减肥吃的多少并不是关键,按时进食才是减轻体重的最好方法。

  日前美国的科学家进行了一组实验,他们利用小白鼠进行实验,发现美8小时按时进食的老鼠,比随时进食的老鼠更健康。这样的研究结果也给减肥者提了醒,按时进食至关重要。

  负责本次研究的潘达教授表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肥胖与进食时间有关,每日不同时间饮食不利于健康。如,早餐吃的是健康的水果和谷物,这样很好,但到了夜晚,许多人会吃一些点心或者饮酒,这样则不利于健康。 ”更糟糕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我们的人体生物钟与我们的代谢状态相关,破坏此情况可导致体重增加和糖尿病。

  潘达还表示:“我们对小白鼠进行了实验,它们吃的相同的食物,每8小时进食的小白鼠很健康,无序进食的小白鼠体重增加了28%,而且血糖也有所增加。”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爱美之人减肥或有新途径 每日早餐食鸡蛋作用大

  你不知道的健康新知 阿司匹林可抗癌番茄助减肥

  英女子超重遭游戏机歧视 知耻后勇成功减肥百斤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人类大脑均含“测谎仪”

  据国外媒体19日报道,人类大脑有两个用来处理怀疑的独立部分,第二部分只在和不信任的人交往时“启动”,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一个测谎仪。

  首先,怀疑是情感。研究中,志愿者同磁共振成象(MRI)扫描仪相连。结果显示,他们脑中处理恐惧的区域表现得很活跃。随后,另一个用来处理记忆和识别的脑区域开始运作。看来是人类进化成疑心很重的生物了。专门用来处理怀疑的脑回路对早期人类可能十分重要。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卡里林恩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怀疑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大脑区域——杏仁核和海马旁回中,前者在处理恐惧和情绪记忆上扮演着主要角色,后者和记忆以及场景识别存在密切关系。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卡里林恩研究所计算精神病学中心和人类神经影像实验室主管瑞德-蒙塔古是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他说:“我们对人在简单的社会交往中是如何评估他人可信度的感到好奇。我们发现,杏仁核和怀疑的底线水平有密切联系。一个人根据情绪状态和眼下情况对其他人的可信度进行评估。但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其他人的行为引起怀疑时,海马旁回就会启动,扮演了一个类似天生测谎仪的角色。”

  但这些和购买与销售有关的测试显示,怀疑人并不总是一个好的起点。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梅吉汉娜-巴特表示:“拥有高怀疑底线的人常常和相当值得信赖的买家打交道,所以忽略买家提供的信息,他们就会丢掉潜在利润。在一个竞争环境中识别可靠信息的能力和发现不可靠行为同样重要。”

  蒙塔古指出他们的发现或许对研究偏执狂和焦虑症等精神状况有所帮助。他说:“增强杏仁核活性相当于发现可靠行为能力的丧失,这可能为深入了解焦虑症患者的社会互动提供线索。这些人的这个大脑区域时常表现得很活跃。”

  这些科学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了怀疑的神经基础。75对参与者参加了60轮简单的讨价还价游戏,每对都有一个买家和一个卖主。与此同时,他们的大脑和扫描仪连接。每轮开始时,买家都会得知一个假设物件的实际价值,接着向卖主出示一个价格。然后卖主定价。如果卖主的价格低于假设物件的给定值,交易就会进行。卖主得到售价,买主则收到售价和实际价格间的任何差价。如果卖主的价格高于假设物件的实际价值,交易就会终止,双方都得不到现金。(杨孝文 任秋凌)

  相关阅读

  美发布新测谎软件 观眼球运动准确率超警察数倍

  新型眼球测谎仪问世 意识无法控制瞳孔大小(图)

  美研究质疑脑扫描测谎 貌似"可靠"危害更大(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5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