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4.旋涡星系

旋涡星系(图片来源:NASA/ESA)旋涡星系(图片来源:NASA/ESA)

  照片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23日对外公布,炙热的尘埃似乎正在旋进M51星系的中心。这个星系也被称之为“旋涡星系”。这幅照片在近红外条件下拍摄,是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旋涡星系密集尘埃骨架照片。在可见光条件下,旋涡星系的曲臂更为明显,分布着粉红色的恒星形成区和亮蓝色的星团。

  5.M82星系

M82星系(图片来源:CXC/NASA)M82星系(图片来源:CXC/NASA)

  一幅X射线照片,展现了距地球大约1200万光年的M82星系,也被称之为“星爆星系”。在这个星系一个好似快车道的区域,恒星经历着生与死的循环。照片中分布着104个截然不同的光点,其中一些可能是贪婪的黑洞。很久以前,这个星系与附近的一个星系发生相撞,现正以超过普通星系的速度形成新的恒星。这幅新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其中有8个光点在X射线条件下异常明亮。研究发现,它们的亮度会呈周期性变化,说明光源是定期剥离伴星物质的黑洞。

  6.两颗土星卫星

两颗土星卫星(图片来源:NASA)两颗土星卫星(图片来源: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12月拍摄,展现了土星的两颗卫星——土卫四“狄俄涅”和土卫二“恩克拉多斯”。右上方颜色暗淡的卫星便是土卫四,另一颗明亮的卫星则是多冰的土卫二。拍摄时,“卡西尼”号距土卫二更近,但从照片来看,与土卫四之间的距离更近,因为土卫二的体积只有土卫四的一半。当时,“卡西尼”号距土卫二31.7万公里(约合51万公里),距土卫四51.6万英里(约合83万公里)。

  7.蟹状星云

蟹状星云(图片来源:CXC/SAO/NASA)蟹状星云(图片来源:CXC/SAO/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最近对外公布,呈现了美丽的蟹状星云。公元1054年,中国天文学家首次记录了促成蟹状星云诞生的超新星。蟹状星云复杂的碎片云一直就是宇宙中最明亮最可靠的X射线源。由于这种特征,天文学家多年来便将这个星云作为一个标准,校准他们的X射线观测设备。但卫星获取的新观测数据显示,蟹状星云的光线每年都会发生小幅变化。两艘飞船最近又发现了蟹状星云出现的大规模伽马射线闪光,未来的科学家是否仍将这个星云作为一个标准面临挑战。(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是过去一周太空图片精选,包括日环食、土卫七、泻湖星云、三角座星系在内的精彩太空图片纷纷榜上有名。

  1.太阳气体喷流

太阳气体喷流(图片来源:SDO/NASA)太阳气体喷流(图片来源:SDO/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摄,1月6日公布,中右侧的针状体是从太阳表面喷出的太阳气体喷流,高度相当于地球直径。根据一项新研究,这些高耸火焰内的气体温度远远超过此前的发现。太阳的外层大气或者说日冕的温度可达到100万华氏度(约合56万摄氏度),远远超过表面温度。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发现可能帮助揭开日冕温度的谜团。

  2.日环食

日环食(图片来源:Hinode/XRT)日环食(图片来源:Hinode/XRT)

  1月4日出现的日环食,由日本“日出”卫星拍摄,此时的月球几乎完全遮住太阳。日环食发生时,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较平常稍远一些,因此看上去比发生日全食时稍小,太阳的边缘清晰可见。

  3.恒星搜索

恒星搜索[图片来源:NASA/ESA(左,,中);DLR/NASA/SOFIA(右)]恒星搜索[图片来源:NASA/ESA(左,,中);DLR/NASA/SOFIA(右)]

  美国宇航局的SOFIA(同温层红外天文观测台的英文缩写)望远镜安装在一架改装的波音747上,能够探测到当前的陆基和空基望远镜无法探测到的一系列红外波长。SOFIA拍摄的梅西耶42星云周围区域的中红外照片(右侧)揭示了一个明亮的星团(右上),但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智利欧洲南方天文台拍摄的照片中——左为“哈勃”拍摄——这个星团却被尘埃云遮住,无法露出真容。宇航局表示,借助于探测到中红外波长这种能力,SOFIA项目组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恒星和行星如何形成,有机物在生命形成和进化中的作用以及银河系中央的黑洞特性。

  4.坑坑洼洼的土卫七

坑坑洼洼的土卫七(图片来源:NASA)坑坑洼洼的土卫七(图片来源:NASA)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在2010年11月28日拍摄,10日对外公布,呈现了土星的最大卫星——形状不规则的土卫七“许珀里翁”,表面布满凹坑和裂缝。“卡西尼”号过去收集的数据促使科学家得出这样一种推测,即土卫七的陨坑内含有碳氢化合物分子。

  行星科学家戴尔·克鲁伊科沙克在2007年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分子如果嵌入冰中并暴露在紫外线照射下,便会形成生物学意义上的分子。虽然并不意味着我们发现了生命,但这种现象却说明形成生命所需要的基本化学条件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5.星系全身紫外照

星系全身紫外照(图片来源:NASA)星系全身紫外照(图片来源:NASA)

  这幅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2008年拍摄,呈现的是三角座星系。宇航局的斯蒂芬·伊姆勒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拍摄的细节最为丰富的星系全身紫外照。宇航局10日宣布,三角座星系距地球300万光年,隐藏在不可见“弥漫星际带”背后的神秘分子“指纹”最近终于被探测到。目前,科学家正对这个弥漫星际带进行编目,希望能够确定与每一种弥漫星际带有关的分子。他们表示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行星、恒星和生命的形成。

  6.泻湖星云

泻湖星云(图片来源:NASA/UCLA)泻湖星云(图片来源:NASA/UCLA)

  图片由美国宇航局广域红外探测器获取的数据合成,1月6日对外公布,呈现了泻湖星云的美丽景象。泻湖星云又称梅西耶8,中部的大型圆形云色彩缤纷,非常壮观。这个星云的宽度大约在100光年左右,是肉眼能够看到的少数“恒星托儿所”之一。星云内存在大量巨大而炙热的恒星,发出的强辐射像雕刻家一样影响周围云的形状。(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引力波

引力波(图片来源:MODIS/NASA)引力波(图片来源:MODIS/NASA)

  如果认为照片呈现的是新西兰南岛沿岸海域,那就大错特错了,照片中看似冲向陆地的“波浪”并非出现在海洋,而是太空,也就是所谓的大气引力波现象。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于12月21日拍摄。

  这种引力波在浮力推动空气上升,引力拖拽空气下沉时产生,在空气中形成振动。在引力波的低点,更多空气接触到海洋表面,让平滑的水面泛起波澜。当阳光以与卫星同样的角度照射水面,平滑的区域会像镜面一样反射阳光,粗糙的区域则对光线进行散射,看上去较为暗淡。这也就意味着当大气引力波出现时,水面上看到看到引力波的波型。

  7.等待发射的航天飞机

等待发射的航天飞机(图片来源:Frank Michaux, NASA)等待发射的航天飞机(图片来源:Frank Michaux, NASA)

  12月23日,美国宇航局位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飞行器装配大楼,“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外部油箱接受检查。油箱问题导致“发现”号2010年初的两次发射尝试最终流产。宇航局官员表示,“发现”号下一次国际空间站之旅的发射时间将不早于2011年1月3日。

  8.火星车的激光器

火星车的激光器(图片来源:LANL/NASA)火星车的激光器(图片来源:LANL/NASA)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火星车将带着一个激光器——安装在头部——奔赴红色星球,听到这个消息,邪恶博士一定会很高兴。照片于最近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拍摄,“ChemCam”仪器携带的激光器在这里进行试射。测试中,激光器会发射一道脉冲激光束,让一个针头大小的材料蒸发掉。所产生的闪光可用于分析确定材料的化学元素。“火星科学实验室”火星车将于2011年发射,新型激光技术将允许火星车直接对较轻的元素进行鉴定,例如碳、氧和氢,这是早期的火星车任务无法做到的。

  9.彩虹色月球

彩虹色月球(图片来源:NASA/MIT/SVS)彩虹色月球(图片来源:NASA/MIT/SVS)

  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绘制的新月球地形图,12月17日对外公布,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通过将1道激光脉冲分割成5道激光束,月球勘测轨道器得以绘制出迄今最精确的月球地形图。图片呈现的是月球南半球,红色区域海拔更高,蓝色区域海拔更低。

  10.小鸡快跑星云

小鸡快跑星云(图片来源:WISE/NASA)小鸡快跑星云(图片来源:WISE/NASA)

  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半人马座λ星云,温和的尘云发出红光和绿光,与背景的蓝星相互映衬。红色区域为温度较低的尘埃颗粒,绿色区域由温度较高的雾状物质构成。半人马座λ星云距地球大约5800光年,星云内坐落着很多较为年轻的恒星,诞生于大约800万年前。恒星的强辐射对周围的尘埃产生影响,形成图片中部类似环的结构。在可见光波长下,大部分尘埃并不可见。半人马座λ星云内的氢气因恒星的辐射带电并发光,整个星云的外形类似一个快跑的小鸡,也被形象地称之为“小鸡快跑星云”。 (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4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这是过去一周媒体上出现的太空图片,包括土卫五“利亚”、大气引力波现象、等待发射的“发现”号航天飞机等。

  1.星星轨迹

星星轨迹(图片来源:Kwon O Chul, TWAN)星星轨迹(图片来源:Kwon O Chul, TWAN)

  在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拍摄的长曝光照片,星星的移动轨迹形成一个个圆弧,高悬于地平线之上。照片于7月拍摄,本周公布,呈现了北极星周围的星星移动。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在小熊星座,北极熊的亮度最高。乞力马扎罗山所在的赤道地区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南北天极就处在地平线上的区域。

  2.炮铜色冰川

炮铜色冰川(图片来源:DLR)炮铜色冰川(图片来源:DLR)

  南极洲宁录冰川的雷达图像,好似一条由溶化的金属汇成的快速流动的河。这条冰川长84英里(约合135公里),每天移动6.5英尺(约合2米),穿过南极横贯山脉,将冰从南极洲东部带到罗斯冰架。这幅图像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TerraSAR-X卫星获取,可帮助研究人员测量冰川的流速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3.月球光照图

月球光照图(图片来源:NASA/ASU)月球光照图(图片来源:NASA/ASU)

  这幅图片于12月15日公布,所呈现的并不是放在显微镜下的霉菌,而是阳光照射月球南极的景象。在6个多月时间内,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器拍摄了1700多幅月球极地地区照片。每幅照片随后被转换成二值图像,将这些图像拼接在一起,便得到了这幅光照图。了解哪些月球区域一直处于黑暗状态可能是策划未来探月任务的关键。处于永久阴暗区的陨坑含有大量水冰。

  4.巴拿马的阿拉胡埃拉湖

巴拿马的阿拉胡埃拉湖(图片来源:NASA Earth Observatory)巴拿马的阿拉胡埃拉湖(图片来源:NASA Earth Observatory)

  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1号卫星于12月17日拍摄,棕褐色的阿拉胡埃拉湖水与周围暗绿色的雨林形成鲜明颜色对比。阿拉胡埃拉湖是与巴拿马运河相邻的两个人工湖之一。在拍摄这幅照片前几天,当地遭遇大雨袭击,政府被迫关闭巴拿马运河。这是巴拿马运河开通96年中第三次关闭。宇航局表示,倾盆大雨提高了湖水水位并导致湖水充斥大量沉积物,数千居民因大雨被迫撤离,很多公路被冲毁,同时出现可怕的山体滑坡。

  5.土卫五“利亚”

土卫五“利亚”(图片来源:NASA/SSI)土卫五“利亚”(图片来源:NASA/SSI)

  在人类的眼睛里,土卫五“利亚”的多冰表面呈单色,但在红外线、紫外线和绿色波长下,土卫五也会呈现出多彩的颜色,就如同我们在这幅图片中所看到的那样。这幅合成图片来自于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飞船,于12月20日公布。图片呈现的土卫五半球总是朝向土星,在绕土星轨道运行过程中,土卫五可见盘左侧朝着同样的方向。

  图片中出现的颜色差异最有可能由地表构成的区域性变化或者土卫五多冰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不同所致。这种变化可以由撞击土卫五确定区域的碎片驱使。此外,颜色也可由一种被称之为“磁扫除”的效应引起,土星磁场中的带电粒子轰击土卫五并钻入土壤。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泪滴状台地

.泪滴状台地(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泪滴状台地(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从这张由“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位于火星战神谷(Ares Vallis)地区附近的泪滴形状的台地向外延伸开来。科学家认为,凸起的岩石结构曾转变了火星表面的洪水流向。这个探测器长期围绕该行星运行,使科学家可以监控火星上每年的季节变化,其中包括冬季极区上空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凝结的。

  5.被穿透的陨石坑

被穿透的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被穿透的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火星上的这个重叠陨石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箭穿透的苹果。这张图片是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在2005年5月拍摄的。每个陨石坑的直径都有几英里,这是由一颗陨石在落地前的很短时间内分裂成两个后,在地面撞击出来的两个碗状陨坑。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一生比较幸运,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困难。但在2003年的万圣节期间发生过“最大危机”,一个“超级太阳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对火星表面的所有电子设备都造成了巨大破坏。“火星奥德赛”上的辐射测量仪失灵,不过稍后它又恢复了正常。

  6.火星沙海

火星沙海(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火星沙海(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在这张合成图上看到的这些由风塑造的黑色沙丘海洋,是利用“火星奥德赛”在2002年12月到2004年11月间拍摄到的照片合成的。这片沙丘位于火星北极极冠上,面积相当于德克萨斯州那么大,它拥有更冷区域(蓝色)和更温暖的区域(黄色和橙色)。普朗特表示,对于一艘在轨道里运行了将近10年的飞船来说,“火星奥德赛”目前的状况非常好。

  它的大部分仪器仍在继续运行,“火星奥德赛”的备用系统还从没用过。也许这艘飞船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它在轨道里运行一周所需的少量燃料。据科研组成员估计,如果这艘飞船的轨道没有太大调整,“火星奥德赛”剩下的燃料最少还可供它运行10到15年。

  7.沙丘艺术

沙丘艺术(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ASU)沙丘艺术(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ASU)

  在2006年“火星奥德赛”拍摄的这张照片上,由众多风塑沙丘构成的图案,看起来很像一幅抽象画。按照最初计划,该飞船是去执行一项持续时间仅为3年的任务,但是到今年的10月,美国宇航局已经把它的工作寿命延长了3倍。现在该飞船打算运行到2012年底,这项任务可能还会被延长,用来帮助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该计划预计将于2012年8月发射升空,前往火星。

  美国宇航局的普朗特表示,目前“火星奥德赛”担任该局的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通讯中转站,它或许也能为“好奇”号提供相同服务。他说,“如果2012年后这艘飞船依旧很‘健壮’,我们将会继续让它再运行几年。”(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自2001年进入这颗红色行星的轨道以来,已经对其进行了近10年的观测,下面是该探测器拍摄的部分火星图片。

  1.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

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一颗陨石猛烈撞击火星,在地表形成巴库洛尔(Bacolor)陨石坑,碰撞产生的能量使地表远古物质向四面八方飞溅。巴库洛尔陨石坑是这颗红色行星表面的一个直径12英里(20公里)的深坑。这张“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图片,是利用“火星奥德赛”探测器上的热辐射成像系统(THEMIS)在2002年到2005年间拍摄的照片合成的。据美国宇航局说,这周“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成为火星史上工作时间最长的飞船。

  该飞船在2001年10月24日进入火星轨道,到今年12月15日,它已经在这颗红色行星周围工作了3340天(近10年)。“火星奥德赛”打破了“火星全球探勘者”号之前创下的记录,后者在1997年9月11日进入火星轨道,2006年11月2日停止运行。据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火星奥德赛”项目科学家杰弗里·普朗特说,迄今为止“火星奥德赛”获得的最有名的发现,也是它的第一项发现——找到有大量水冰埋藏在干燥的火星地表下的证据。他说:“这一发现非常令人兴奋,因为这是该任务的一个重要目标。”

  2.崎岖不平的火星地形

崎岖不平的火星地形(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崎岖不平的火星地形(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从这张合成图上可以看到夜迷宫(Noctis Labyrinthus )裸露区的高原和山谷,这是利用“火星奥德赛”在2003年到2005年收集的数据合成的。这种崎岖不平的地形是由火星外壳拉伸和碎裂形成的。当断层分开时,地下冰和水会从裂缝涌出,导致地表坍塌。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的最初任务有两个:确定火星表面的组成成分和测量这颗红色行星的放射性,为未来可能进行的人类火星探索任务做准备。

  3.火星峡谷合成图

火星峡谷合成图(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火星峡谷合成图(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这张迷宫(Noctis Labyrinthus )的峡谷伪彩色合成图,是用“火星奥德赛”在2003年4月到2005年9月间收集的图片合成的。该图着重强调了一个峡谷交汇处形成1.3万英尺(4000米)深的洼地。

  按照最初计划,“火星奥德赛”还有一个飞船同伴,即已知的“2001火星观测者”登陆器,但是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地登陆者”号探测器失灵后,美国宇航局取消了该任务。

  然而,为被取消的这项登陆器任务设计的仪器,又用在了美国宇航局的其他火星登陆器——“凤凰”号上,这颗探测器于2008年到达火星表面,现在已经停止运行。美国宇航局的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的飞船同伴以这种方式“最终到达火星”。“这也是该探测器取名‘凤凰’号的原因——凤凰燃为灰烬后,再从灰烬里得到重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宇宙列车残骸

宇宙列车残骸(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STScI/H. Inami)宇宙列车残骸(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STScI/H. Inami)

  从上周公布的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星系大冲撞引起恒星形成团组发生剧烈“爆炸”,产生的大量气体至今仍遮掩着它。这个编号为II Zw 096的天体,以前曾是两个发生合并的风车状星系,但是这次猛烈撞击已经打乱了其中一个星系的螺旋形状。

  当两个星系合并在一起时,它们内部的巨大气体云团穿过彼此,形成密集的物质囊(pockets of matter),形成新的恒星。斯皮策望远镜从红外线范围看到的这个恒星形成团组(位于中心的红色斑点)爆炸,直径仅为700光年。根据它的亮度进行判 断,天文学家认为这个区域每年形成的新恒星的质量是太阳的数百倍。

  5.被中断的极光

被中断的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被中断的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一条浅绿色须状极光围绕在挪威特罗姆索上空的满月周围,这是23日拍摄的一张长曝光照片。当月球与太阳位于地球的相反两侧时,天上的月亮显然是圆的,我们能够看到完整的明亮月盘。大于半月而小于满月, 即将变成满月的月亮被称作待宵月。

  6.彗星冲出尘埃

彗星冲出尘埃(图片提供: SOHO/STEREO/NASA)彗星冲出尘埃(图片提供: SOHO/STEREO/NASA)

  从上周公布的由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拍摄的最新照片来看,我们的太阳系里有一颗较小的彗星。图中看到的这颗小彗星可能在11月13日到14日间破碎了。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通过用日冕观测仪挡住太阳发出的炫目光线,能够发现这颗正在靠近自己的彗星。红色盘状物里面的白色圆环是日冕观测仪描绘的太阳的实际大小。

  7.月球岩崩

月球岩崩(图片提供:NASA/ASU)月球岩崩(图片提供:NASA/ASU)

  从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摄的这张月球照片上看,黑色物质似乎在罗宾逊陨石坑边缘消失不见了。上周公布的这张图片显示,该陨石坑北部斜坡上有宽大约是2035英尺(620米)的细长条纹。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以前堆积在陨石坑壁上的岩石发生崩塌导致的。它跟最近在火星上发现的泥流的特征类似。但月球表面曾经不可能存在水,科学家认为,火星表面像流水留下的痕迹,可能也是由干雪崩造成的。(任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下面是这周美国宇航局公布的一些太空图,其中包括场面壮观的宇宙大冲撞和旋转恒星,也有地球俯瞰图。

  1. 高速逃逸恒星

高速逃逸恒星(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WISE Team)高速逃逸恒星(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WISE Team)

  23日公布的这张新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的“广域红外探测器”拍摄的,从它上面可以看到,恒星AE Aurigae就像一个行事鲁莽的青少年,它与邻居“发生争执”后,从诞生地逃了出来。

  据该局说,AE Aurigae可能是在猎户座的四边形星团里诞生的。当这颗恒星还有个伴的时候,它与恒星Mu Columbae形成双星。但是在大约250万年前,双子星彼此相撞在一起,猛烈的撞击导致AE Aurigae和 Mu Columbae分别向相反的方向疾驶而去,速度达100公里每秒(即时速36万公里)。如今,在距御夫座AE“老巢”以北数百光年的御夫座可以看到这颗恒星的身影,而它以前的伴星天鸽座μ星则位于距其南面数百光年远的天鸽座。

  AE Aurigae现在是一个温度相对较低的星云的一部分,该星云仅反射阳光,自身不发光。但是这颗恒星显然已经着火了,因为它发出的放射物正在剥夺周围气囊的电子,加热附近的尘埃,导致该云团被它发出的光照亮。

 

  2.旋转恒星

旋转恒星(图片提供:Babak Tafreshi, TWAN)旋转恒星(图片提供:Babak Tafreshi, TWAN)

  这是这个月拍摄的一张长曝光照片,它显示的是位于伊朗一座古塔遗迹后面的宇宙之轮。这是在奥保兹(Alborz)山用大约3小时拍恒星移动的轨迹,然后合成的,这座山的最南端靠近里海。据摄影师巴巴克·塔弗莱希说,古代天文学家可能正是利用这样的塔来确保历法的精确性。

  3.腐烂海

腐烂海(图片提供:USGS and NASA Earth Observatory)腐烂海(图片提供:USGS and NASA Earth Observatory)

  从美国宇航局“陆地卫星五”号拍摄的这张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自然色照片上看,天然盐使一个泻湖网看起来闪闪发光,它们就像是嵌入其中的宝石。夏季,温暖的沼泽地里的水发出难闻的臭味,使这一地区成为臭名昭著的“腐烂海”。

  泻湖周围的箱型农田和环形灌溉系统看起来就像是用弯弯曲曲的公路缝合在一起的带有几何图案的挂毯。在图的左下方,黑海的一部分看起来像个颜色更暗的斑块。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1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星系合并、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及等离子体尘暴等壮观景象。

  1.星系合并

星系合并(图片提供: ESO)星系合并(图片提供: ESO)

  这是距地球2.2亿光年外的一次宇宙的大规模融合:这张照片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细节看到了统称为“原子能为和平服务”(Atoms-for-Peace)的星系合并。 这个天体的正式编号为NGC 7252,其绰号源于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发起的“原子能为和平服务”运动,旨在宣传和平利用核能。

  这张照片是由欧洲南方天文台设在智利的拉息拉天文台拍摄的,显示了气体和恒星被从碰撞在一起的星系剥离,笼罩在其共同核心周围,形成环状物质的画面。环状物质令星系的外形看上去十分奇特,让人不禁想起电子绕原子旋转的教科书插图。

  2.“滴血的心”

“滴血的心”(图片提供:ESA)“滴血的心”(图片提供:ESA)

  在这张由欧洲航天局(ESA)与美国宇航局(NASA)联合发射的陆地卫星5号拍摄的照片中,湖水从中亚的咸海北面一个心形区域内流出。咸海曾经是世界上第四大内陆水体,然而,在过去50年,由于湖水不断被用于农业灌溉,面积变得越来越小。咸海周围的白色区域是辽阔的盐沼平原,现称为阿拉尔库姆沙漠(Aralkum Desert),是由湖水蒸发形成的。

  3.等离子体尘暴

等离子体尘暴(图片提供:SDO/NASA)等离子体尘暴(图片提供:SDO/NASA)

  今年十月晚些时候,带电气体流像尘暴一样席卷太阳表面。这张照片由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拍摄。等离子体在太阳表面“狂舞”超过两天时间,在此期间,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用远紫外相机捕捉到整个过程。而就在不远处,一场规模更小、持续时间更短的太阳爆发也在上演。

  4.外形奇异星系

外形奇异星系(图片提供:ESA/NASA)外形奇异星系(图片提供:ESA/NASA)

  这难道是一款超薄电脑?不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不会给超薄笔记本电脑做广告。照片中的物体其实是一个细长星系的侧面像。这个星系编号为NGC 4452,1784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最早发现,他指出了它的形状是细长形。美宇航局在11月8日公布了这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最新照片,它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这个星系,包括星系核心的亮点。

  5.燃料泄漏

燃料泄漏(图片提供:NASA)燃料泄漏(图片提供:NASA)

  11月9日,一名工程师从美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外挂燃料箱拆下通风管,此时,“发现”号正矗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上。由于地面脐带传送盘(GUCP,通风管在此与外挂燃料箱相连)区域被检测出氢气泄漏,美宇航局取消了原定于11月5日的发射。美宇航局官员上周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在11月30日以前不会再尝试发射。

  6.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图片提供:Sun Zifa, Imaginechina/)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图片提供:Sun Zifa, Imaginechina/)

  11月5日,中国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搭载一颗新的气象卫星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中国“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的第二颗。一旦完成在轨测试,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利用“风云三号”02星提升本国的中期气象预测能力。(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北美上空温带气旋

北美上空温带气旋(图片提供:NASA, Jesse Allen)
北美上空温带气旋(图片提供:NASA, Jesse Allen)

  它看上去就像有人将飓风放错了地方,这张由美宇航局气象卫星拍摄的照片其实显示的是,10月26日出现在北美洲上空的温带气旋。这些风暴通常在春秋两季形成于美国上空,那时,美国北方和南方会产生很大的温差。这次风暴(因出现在芝加哥地区故被称为“Chiclone”)在上周席卷美国中西部,在明尼苏达州上空创造了一项纪录——美国大陆地面有史以来气压最低的一次。风暴还伴随着冰雹、闪电和暴雨,密歇根州报告了61次龙卷风以及时速达78英里(约合125公里)的大风。

  5.火星季节变化

火星季节变化(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University of Arizona)
火星季节变化(图片提供:NASA, JPL-Caltech, University of Arizona)

  根据美宇航局10月29日发布的最新照片,由于冬季结霜(不是春季融化产生的液态水),向下流动的固体物质在火星沙丘的溪谷雕琢出一幅令人赞叹不已的画面。这张照片是由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携带的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科学家分别在2008年3月、2009年7月和2010年10月分析了这些火星溪谷。每年,沙丘顶端的凹陷和河床在火星冬天会变宽,因为固体物质向斜坡下方活动,拉长了溪谷。

  6.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

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图片提供: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
太空望远镜镀金镜面(图片提供: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NASA)

  10月底,一名工人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一块子镜从低温测试室推出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被称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接班人”,将利用一面直径21.3英尺(约合6.5米)的六边形主镜研究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

  六边形主镜由18面子镜构成,例如,这张照片中的子镜。每面子镜都由铍材料制造,表面有薄薄一层镀金,从而使镜面可以更有效反射红外光。在低温测试中,子镜要接受零下415华氏度(零下248摄氏度)的低温考验,以便工程师可以研究主镜在太空的极端环境中如何变形。(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4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