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绿色极光、魔幻磁力图及璀璨太空球等壮观景象。

  1.彗星之死

彗星之死(图片提供:SOHO/NASA)
彗星之死(图片提供:SOHO/NASA)

  美宇航局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在用于阻滞阳光的挡板(图中)帮助下,可能保持着拍到最多“彗星自杀”的记录。SOHO探测器装备有 用以发现更小、更暗彗星的独特设备,比如这个克鲁兹族彗星(照片右下)的潜在成员,被认为是至少2000年前一颗巨大彗星分裂后产生的碎片。这颗小彗星在10月19日 至21日可以看见,很显然是在靠近太阳时崩溃的。

  2.魔幻磁力图

魔幻磁力图(图片提供:SDO/NASA)
魔幻磁力图(图片提供:SDO/NASA)

  在这张合成照片中,环状磁力线(白色)在太阳周围跳舞。技术人员将磁性活动图叠加于摄于10月20日的恒星远紫外图上面,最终制作出这张合成图。相关数据来自于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台,在图中,磁力线在太阳磁场活跃区域周围最为稠密,但它们还与太阳表面磁场活动不活跃期的区域联系起来。

  3.火星洪水证据

火星洪水证据(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University of Arizona)
火星洪水证据(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University of Arizona)

  在美宇航局于10月21日公布的这张火星霍尔登陨石坑照片中,一层层鲜亮的岩石块嵌入到更暗的物质当中。照片是由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层状岩石被认为是火星上洪水泛滥时,远古水体渗入霍尔登陨石坑边缘沉淀形成的。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这意味着层状岩石可能包含着火星历史上一个更湿润、更温暖时期的记录。由于霍尔登陨石坑已被列为美宇航局下一次探测任务(涉及“火星科学实验室”探测器)的四个候选地之一,科学家可能会在不久后有机会找到这方面的确凿证据。

  4.壮观绿色极光

壮观绿色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壮观绿色极光(图片提供:Thilo Bubek)

  在这张摄于10月23日深夜至24日凌晨的长时间曝光照片中,绿色极光如河流般在挪威特罗姆瑟天空出现。极光是由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的。在太阳风暴期间,极光表演更为剧烈,有时可以在距离南北两极很远的地方看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19日消息,这是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匈牙利有毒泥浆、日珥奇观及金星金字塔轨迹等壮观景象。

  1.金星金字塔轨迹

金星金字塔轨迹(图片提供:Tunc Tezel, TWAN)
金星金字塔轨迹(图片提供:Tunc Tezel, TWAN)

  根据最新公布的合成图,金星活动路线在土耳其博卢上空呈现金字塔形状。合成此图的照片拍摄时间跨度达7个月,两张照片的间隔时间最短4天,最长11天。由于轨道距离太阳更近,金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是584天。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明亮的行星会从“昏星”(日落后可以看见)变为“晨星”(日出以前可以看见)

  2.匈牙利泄漏的有毒泥浆

匈牙利泄漏的有毒泥浆(图片提供:EO-1/NASA via Earth Observatory)
匈牙利泄漏的有毒泥浆(图片提供:EO-1/NASA via Earth Observatory)

  在这张摄于10月9日的卫星照片上,一条汇入铁锈色有毒泥浆的河流缓缓流过匈牙利两座小镇科伦塔和德维瑟。5天前,附近一家铝厂的废水池(照片右下方)墙壁倒塌,使得大量有毒废水汇入当地河流。这张照片由美宇航局“地球观测1号”卫星(EO-1)拍摄,显示泄漏的有毒泥浆向西绵延数英里。环保主义者警告称,有毒泥浆中的重金属可能会渗入地下,被植物吸收,这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持续数十年。

  3.宇宙飞船发射升空

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图片提供:Carla Cioffi, NASA)
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图片提供:Carla Cioffi, NASA)

  10月8日,“联盟”TMA-01M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俄罗斯宇航员亚历山大·卡莱利、奥列格·斯科里波茨卡以及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送入国际空间站。这三名机组人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上停留5个月时间。而按计划,美宇航局“奋进”号航天飞机将于明年2月起飞,实施最后一次航天飞机发射任务。“奋进”号将载着斯科特·凯利的孪生兄弟马克·凯利升空,届时,兄弟俩将在太空相会,一举创造美宇航局历史。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14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新月形火星沙丘、幻日环及“恒星摇篮”等壮观景象。

  1.麒麟座“恒星摇篮”

麒麟座“恒星摇篮”(图片提供: J. Emerson, VISTA/ESO)
麒麟座“恒星摇篮”(图片提供: J. Emerson, VISTA/ESO)

  在这张红外照片中,距离地球2700光年远的地方,一组炽热的年轻恒星清晰可见。这些恒星位于“恒星摇篮”麒麟座R2(它本身是麒麟座的一部分),它们照亮了附近的尘埃云。这张照片于10月4日公布,是由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帕拉纳天文台的可见光和红外线勘测天文望远镜(VISTA)多次曝光拍摄的。作为一种巡天望远镜,可见光和红外线勘测天文望远镜不断扫描宇宙,寻找感兴趣的新天体,探测遥远恒星随时间推移的变化。

  2.幻日环

幻日环(图片提供: Laurent Laveder, TWAN)
幻日环(图片提供: Laurent Laveder, TWAN)

  在这张由鱼眼相机捕捉的照片中,法国布列塔尼上空9月2日出现了两个大气圈。小圈(太阳处于其中心位置)被称为“22度光环”,因为这个圈的任意点同太阳的角度大概都为22度。当阳光或月光反射悬浮于地球大气层中的六边形冰晶,就会形成这种光环。据天体摄影术组织TWAN网站介绍,大圈(照片中央)是幻日环,比幻日或“22度光环”还罕见。

  幻日环也是由阳光照射穿过地球大气层的冰晶形成的,虽然在这些情况下,冰晶具有特定的垂直方向。TWAN网站摄影师劳伦特·拉维达说:“从大约15年前开始,我就一直在等待幻日环的出现。”所以,当这些光环上个月在布列塔尼上空出现时,他早已做好了准备。

  3.镍铁陨星

镍铁陨星(图片提供: NASA)
镍铁陨星(图片提供: NASA)

  在美宇航局探测器“机遇”号9月24日拍摄的这张假色图中,一块火星岩石展现出奇特的外形。在通过“机遇”号的显微成像仪和α粒子与X射线分光仪对这块火星岩石进行检查后,美宇航局火星探测任务小组确定,它是一块镍铁陨石。他们将其命名为“Oileán Ruaid”,即一座爱尔兰岛屿的盖尔语名称。

  “机遇”号正向12英里(约合19公里)外的奋进陨石坑进发,最近刚刚走完了一半的路程。奋进陨石坑直径为14英里(约合22公里),鉴于最近在这个大坑的边缘发现了粘土,美宇航局科学家对其尤其感兴趣。粘土只有在有水的情况下才会形成,而一旦证明火星上有水,可能预示着生命的存在。

  4.太阳系天体分布图

太阳系天体分布图(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UCLA/JHU)
太阳系天体分布图(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UCLA/JHU)

由于好莱坞灾难大片的不断强化,撞上地球的彗星或小行星的威胁引发人类巨大的恐慌。人类应对这一威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美宇航局“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对此类天体进行密切监控。正如通过WISE数据寻找近地天体的NEOWISE计划所探测到的情况,这个太阳系图表描述了彗星、小行星和行星的分布情况。

  黑斑代表小行星,密密麻麻分布于太阳系的主要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蓝色和黄色方块表示NEOWISE任务发现的彗星。绿色和红色小点最令人感到不安:它们代表距地球12.4万英里(20万公里)以内的近地天体。据美宇航局科学家介绍,平均计算,每隔10万年,就会有一颗直径在0.3英里(约合0.5公里)及0.3英里以上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这种撞击会引起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幸运的是,更小的小行星或彗星往往在到达地面以前,便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

  5.新月形火星沙丘

新月形火星沙丘(图片提供: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新月形火星沙丘(图片提供: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在美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HiRISE相机拍摄的这张单色照片上,新月形的火星沙丘呈现在我们面前。同地球上的沙丘一样,“赫歇尔”陨石坑中的这些沙丘是在大风不断吹动沙子时形成的。随着沙丘顺风扩展,它们合并后在沙丘边缘形成陡峭的“滑落面”。据HiRISE网站介绍,右上方的陨石坑因阻止沙丘在其后面移动而闻名,虽然它仍在不断积累着沙子。(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等机构最近一周公布了一系列精彩的太空图片。这些图片包括:“发现”号航天飞机整装待飞、融化的船底星云、星光闪耀的泻湖星云、火星皱纹、反射星云的“OK”手势以及土卫六的春天等。

  1. “OK”手势

“OK”手势
“OK”手势(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WISE)

  9月21日,美国宇航局公开了一幅由“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任务所拍摄的红外合成图片。图片显示,一片寒冷的尘埃和气体云似乎正在向天蝎座Pi星打出“OK”手势。

  这片尘埃和气体云被命名为“DG 129”,是一个反射星云,因为它所发出的光并不是来自其内部,而是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线。在本图中,天蝎座Pi星就是右侧那颗被一片绿色薄雾包围的明亮恒星。事实上,这个圆点是一个三合星系统,是天蝎座的一只“脚”。

  2. 融化的星云

融化的星云
融化的星云(图片提供: ESA/NASA)

  在9月16日公布的一幅船底星云照片中,冷气体所形成的柱状物在邻近恒星强烈辐射下似乎开始融化。“哈勃”太空望远镜通过捕捉气体云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所发出的光线拍摄下这幅照片。

  船底星云是距离地球7500光年的一个恒星形成区。星云中的大质量恒星不断释放出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将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塑造成这种奇特的形状。在更暗、密度更大的区域,可能正在形成新的恒星。

  3. 星光闪耀的泻湖

星光闪耀的泻湖
星光闪耀的泻湖(图片提供: ESA/NASA)

  在泻湖星云的中心,明亮的恒星在起伏变幻的尘埃和气体波中熠熠生辉。本图公布于9月22日,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这张组合图片显示了炽热了氢气(红色)、氮气(绿色)和闪耀的星光(蓝色)。

  最新研究表明,泻湖星云是一个恒星形成区。天文学家已经计算出,这些正在成长的恒星将会从两极不时喷射出各种物质,形成长长的卷须形状。在过去五年中,泻湖星云中已出现过多起恒星喷射现象。

  4. 火星皱纹

火星皱纹
火星皱纹(图片提供: 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最近公开的一幅由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器所拍摄的图片显示,在火星的加勒陨石坑底部,存在许多皱折起伏的岩层。加勒陨石坑也被称为“笑脸”陨石坑,因为在撞击盆地中,一些较小的陨石坑和山脉形成了一个笑脸组合。

  本图显示,在2007年2月,这些皱折起伏的岩层表面似乎覆盖着一层霜。事实上,这些皱纹是由较长裂缝所分割开的大面积岩层。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9月17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日珥爆发、棒旋星系及极光雨等壮观景象。

  1.月球大坑

月球大坑(图片提供: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月球大坑(图片提供: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在这张美宇航局9月14日公布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摄的照片中,巨石撞击使得原本光滑的宁静海表面留下一个大坑——这也是科学家去年发现的三个月球“天窗”之一。日本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发现了这几个大坑,它们的平均宽度约为330英尺(约合100米),可能是因古代火山活动产生的。在美宇航局公布的新照片中,因阳光角度形成的阴影长度,使得天文学家可以去计算这个大坑的深度:超过328英尺(约合100米)。

  2.极光雨

极光雨(图片提供:Kaspars Kurcens)
极光雨(图片提供:Kaspars Kurcens)

  在这张摄于9月8日的照片中,极光光临挪威小镇拉姆桑德,紫光和绿光看似从布满星星的夜空细雨般洒落下来。极光的产生需要特定条件,由于太阳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撞击南北两极的大气层,激起了空气分子,令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额外能量。

  3.日珥爆发

日珥爆发(图片提供:SDO/NASA)
日珥爆发(图片提供:SDO/NASA)

  9月8日,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台(SDO)拍摄到太阳向太空喷射带电气体的瞬间。当太阳表面的磁活跃区域(太阳黑子)爆发,产生所谓的日珥(如上图所示)的时候,太阳动力学观测台会一直追踪这个区域。日珥从太阳表面开始,伸展到太阳的外层大气即日冕,最终在日冕物质抛射中将物质喷射到太空。

  4.月球奇妙色调

月球奇妙色调(图片提供: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月球奇妙色调(图片提供:NASA/GSFC/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在这张美宇航局9月10日公布的月球增强色照片中,深棕色和蓝色的月球平原(月表阴暗部)看上去像是令整个月球受到“玷污”一样。新照片由美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拍摄,结合了来自7种不同紫外波长和可见波长的数据,以表明不同矿物如何影响月球的反射特点。通常情况下,月球的阴影区更暗,因为它们的岩石含有更多的氧化铁。但是,由于照片中的一个区域——“宁静海”(深蓝色部分)的岩石氧化钛浓度偏高,新公布的增强色照片揭示了宁静海尽头和澄海(深棕色部分)开始的地方。

  5.闪耀恒星

闪耀恒星(图片提供:ESA/NASA)
闪耀恒星(图片提供:ESA/NASA)

  或许,这是一颗具有“自卑感”的恒星:从地球上,观测者需要双筒望远镜或小型望远镜才能看到这个相对模糊的天体,即便它是银河系的一部分。但是,对于研究距地球1400万光年远的矮星系PGC 39058的天文学家来说,这颗恒星恰好处于他们的视线中,由于十分明亮,在它的强光映照下,背景天体常常显得暗淡。在这张公布于9月13日的新照片中,“哈勃”太空望远镜终于穿透了这颗过于“卖弄”的恒星,揭示了矮星系PGC 39058几乎所有的恒星,以及背景中几个更遥远的星系。

  6.棒旋星系

棒旋星系(图片提供:ESO)
棒旋星系(图片提供:ESO)

  在这张欧洲南方天文台9月13日公布的照片中,NGC 1365星系看似悬挂于距地球6100万光年的天炉星座的天空中。由于独特的棒状中心,NGC 1365星系亦被称为棒旋星系(barred spiral galaxy),天文学家认为在这个区域,超高温气体被从绕NGC 1365星系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运转的物质光环中喷射而出。天文学家认为,从远处看,银河系应该也像这个直径达20万光年的星系一样,只不过总体大小只是它的一半。

  7.北极光倒映湖中

北极光倒映湖中(图片提供:Yuichi Takasaka, TWAN)
北极光倒映湖中(图片提供:Yuichi Takasaka, TWAN)

  9月6日,北极光倒映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湖泊中。过去几个月,太阳活动有所增强,而强大的日冕物质抛射物使得更多诱发极光的物质被喷射到地球方向。(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其他国家航天局最新拍摄的星系剧烈碰撞、流星从乞力马扎罗山顶划过及最大冰川崩裂形成“冰岛”等壮观景象。

  1.流星划过非洲最高峰

流星从山顶划过(图片提供: Kwan O. Chul, TWAN)
流星从山顶划过(图片提供: Kwan O. Chul, TWAN)

  根据这张于8月9日公布的照片,一颗流星从非洲第一高峰——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空划过,与此同时,向山顶进发的登山者的手电筒光则如蛇般蜿蜒。8月12日晚到8月13日凌晨,光临地球的英仙座流星雨活动达到峰值,月亮的亮光暗下来,使得一颗颗流星看上去更加明亮,这种壮观的景象令北半球的观测者们惊讶不已。

  2.太空机器人

太空机器人(图片提供:Kris Kehe, NASA)
太空机器人(图片提供:Kris Kehe, NASA)

  这是太空机器人“Robonaut 2”6月2日在休斯敦约翰逊太空中心一个电磁干扰实验室内的画面。虽然“Robonaut 2”不能说话,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交流。这款机器人的灵巧度接近人的水平,它正在操作人员的帮助下,在微博Twitter上记录一场风暴,而在今年秋天发射到太空以后,仍会继续这样做。

  “Robonaut 2”机器人由美宇航局和通用汽车公司联合开发,将于今年11月发射到国际空间站,在那里,它将通过休斯敦地面控制人员的指令,实施单调或危险的工作。虽然日程安排很满,“Robonaut 2”机器人仍有时间对从《星际迷航》到《星球大战》等电影中的理论进行评估。“Robonaut 2”机器人的操作人员8月10日在Twitter上写道:“我对它真是羡慕不已。C3PO就是擅长飞檐走壁的‘金色罗宾’。”

  3.星系剧烈碰撞

星系剧烈碰撞(图片提供:NASA and ESA)
星系剧烈碰撞(图片提供:NASA and ESA)

  根据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红色)所拍照片合成的彩色图,它们分别以蓝色、金色和褐色以及红色显示了星系碰撞的壮观瞬间。这张合成图由美宇航局大天文台(Great Observatories)计划于8月5日公布。这些触角星系距离地球大约6200万光年,得名于像触角一样的“手臂”(由星系相撞产生的潮汐力形成)。这场正在发生的碰撞始于一亿多年前,诱发数百万颗恒星在尘埃和气云中形成。

  4.不规则星云

不规则星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
不规则星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

  根据美宇航局8月9日公布的照片,不规则星云——小麦哲伦星云确实不符合像“螺旋星云”等其他星系的分类标准。照片由美宇航局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拍摄。根据WISE网站介绍,小麦哲伦星云距离地球大约20万光年远,命名于葡萄牙探险家费迪南德-麦哲伦,是他在1519年的环球之旅中发现的。

  5.北极冰川崩裂形成“冰岛”

北极冰川崩裂形成“冰岛”(图片提供: 5.北极冰川崩裂形成“冰岛”)
北极冰川崩裂形成“冰岛”(图片提供: 5.北极冰川崩裂形成“冰岛”)

  在这张美宇航局地球天文台(Earth Observatory)8月10日公布的照片中,一个面积相当于四个曼哈顿的冰山8月5日从格陵兰岛彼得曼冰川脱落。这或许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冰川崩裂,事件发生数小时后美宇航局Aqua卫星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便捕捉到这一幕。据特拉华大学海洋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安德里亚斯-穆恩肖(Andreas Muenchow)介绍,从彼得曼冰川分离的“冰岛”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约合260平方公里),其含水量足够供应全美国民众饮用水120天之久。(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受到保护的海龟蛋

受到保护的海龟蛋(图片来源:Denise Rowell/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受到保护的海龟蛋(图片来源:Denise Rowell/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照片拍摄于佛罗里达州的圣乔港,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科学家戴安娜·伊格拉姆(左侧)和劳娜·帕特里克正对放在温控容器内的海龟蛋进行观察。“深海地平线”联合信息中心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除了面临与泄漏原油直接接触的威胁外,海龟和龟蛋也会因为夜间进行的原油清理工作受到伤害。明亮的灯光、重型机械、清理人员的行走过程都有可能干扰或者伤害正在筑巢的海龟。孵化出的小海龟将月亮作为指南针,清理人员的灯光也可能让它们迷失方向。

  5.等待放归的小海龟

等待放归的小海龟(图片来源:NASA/Kim Shiflett)
等待放归的小海龟(图片来源:NASA/Kim Shiflett)

  带离墨西哥湾海滩的龟蛋孵化出的第一批小海龟。照片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一个仓库内拍摄,这些小家伙将被放归佛罗里达州东岸的大西洋海域。龟蛋孵化需要大约60天时间,在从海滩带走这些龟蛋前,工作人员让它们在巢穴内孵化了50天,余下的10天在温控仓库内度过。

  6.回到野外

回到野外(图片来源:NASA/Kim Shiflett)
回到野外(图片来源:NASA/Kim Shiflett)

  这幅拍摄于最近的照片展现了科学家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海滩放归小海龟的情形。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国家海龟部门协调员桑迪·麦克珀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绝大多数被放归的小海龟都是红海龟,余下则是肯氏鳞龟、棱皮龟以及绿海龟。

  7.勇敢的小海龟

勇敢的小海龟(图片提供: Kim Shiflett, NASA)
勇敢的小海龟(图片提供: Kim Shiflett, NASA)

  2010年夏初,第一批孵化出的墨西哥湾小海龟游向大西洋。霍加德说,如果这些小海龟一切顺利,它们可能在15年后发育成熟并重新回到墨西哥湾海域筑巢。“我们正在放弃整整一代海龟,同时又希望它们能够重回故土。”(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近,美国宇航局又公布了一组精彩的太空照片,其中既有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恒星托儿所”、复活岛日全食、月球上的巨型“兔子洞”,也有环绕年轻恒星的炙热尘埃照片。

  1.火星南极霜冻

火星南极霜冻
火星南极霜冻(图片提供: NASA)

  这张照片于2007年3月6日拍摄,今年7月7日正式对外公布,展现了火星南极各种各样的表面结构。美国宇航局的HiRISE(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的英文缩 写)拍摄这幅照片时,火星南极正值春季,地表被二氧化碳霜覆盖。在这种霜冻的衬托下,南极的长槽(右侧)、圆坑以及不规则的台地(中部偏左)显得更为突 出。类似这样的地貌在火星南极剩余的冰帽地带较为常见。根据“火星环球观测者”号探测器此前拍摄的照片,火星南极的冰帽正在快速萎缩。

  2.恒星托儿所

恒星托儿所
恒星托儿所(图片提供: ESA/NASA)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恒星托儿所”,7月13日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公布。欧洲航天局网站表示,形象地说,这个“恒星托儿所”就像是一个喧闹的大锅,酿制奇异的宇宙佳酿。这幅超级锐利的照片展示了NGC 2467星云的恒星形成区,亮蓝色的炙热年轻恒星散落在巨大的气体和尘埃云内。年轻恒星产生的强紫外线辐射让这一区域呈现出鲜艳而明亮的色彩。

  3.复活岛日全食

复活岛日全食
复活岛日全食(图片提供: Juan Carlos Casado)

  11日在智利复活岛欣赏到的日全食景象,月球暂时遮住了太阳。日全食形成过程中,月球会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穿过,并在地球上投下一个圆形影子。在地面上,身在全阴影区域的观察者可以欣赏到月球遮住太阳盘的景象,整个过程持续了几分钟。此时,只有太阳暗淡的上层大气(日冕)仍依稀可见。

  11日,只有身在太平洋地区一个155英里(约合25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的少数人有幸目睹此次日全食。月球投下的影子从新西兰北部开始,扫过一些偏远的岛屿,最后终止于南美洲最南端。

  4.NASA低温测试火箭发动机

NASA玩转火与冰
NASA低温测试火箭发动机(图片提供: NASA)

  美国宇航局的下一代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吗?9月针对处于研发阶段的发动机DM-2进行的测试可能给出答案。这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在承包商ATK空间系统公司位于美国犹他州普瑞蒙特瑞的测试设施拍摄,7月6日对外公布。点火前,DM-2将被冷却到40华氏度(4摄氏度),以确定火箭能否在低温天气下正常运转。

  未来的助推器与用于航天飞机的助推器类似。这种新型助推器在隔热等很多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美国宇航局未来运载火箭的安全性、性能以及可靠性。新型发动机是为“星座”登月计划设计的。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宇航局敲定的新探索计划(4月16日正式对外公布),“星座”计划已被取消。

发表在栏目: 自然

  7.SOFIA的蜂巢镜

SOFIA的蜂巢镜(图片来源:NASA的罗恩·斯特朗)
SOFIA的蜂巢镜(图片来源:NASA的罗恩·斯特朗)

  拍摄于2004年10月,SOFIA的主镜等待最后的反射性金属镀层。通过从背后照亮,主镜的蜂巢形内部结构暴露无遗。SOFIA的主镜由玻璃陶瓷合成材料制成,需要进行切割减轻重量,以便改装后的波音747喷气机搭载。经过切割和打磨这两大“瘦身”工序,主镜的直径变成8.2英尺(约合2.5米),重量只有1900磅(约合862公斤)。

  8.完美反射

完美反射(图片来源:NASA)
完美反射(图片来源:NASA)

  拍摄于美国宇航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埃姆斯研究中心,两位身穿无尘服的技术人员躺在镀镜室的地板上。他们的倒影出现在刚刚完成镀层的SOFIA主镜上。这个玻璃陶瓷合成材料制成的反射镜被镀上一层高反射率的铝,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将来自遥远物体的光线反射到悬在上方的一个较小的次镜上。次镜随后又将光线反射到安装在主镜中部的第三个反射镜上。第三个反射镜通过反射,让光线穿过一个长管,最后抵达望远镜的焦点。

  与望远镜的反射镜一样,镜室的重量也必须足够轻以便于波音747搭载。鉴于天文望远镜的特殊性,SOFIA的镜室由碳纤维强化塑料制成。这种材料主要被用于网球拍和帆船船壳的制造。

  9.SOFIA回家

SOFIA回家(图片来源:NASA的吉姆·罗斯)
SOFIA回家(图片来源:NASA的吉姆·罗斯)

  2008年1月15日,SOFIA飞抵加州帕姆戴尔的德里登飞机运营设施上空。几个月前,美国宇航局最终敲定由德里登充当SOFIA的永久性操作基地。2010年5月26日,SOFIA完成第一次科研飞行。很多研究人员都希望登上这架红外观测飞机飞向蓝天。天文学家希望SOFIA在2011年之前完成数十次例行观测,截至2014年的每年飞行次数可达到150次。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SOFIA这个观测宇宙的“飞眼”还能再服役20年。(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经过历时13年的规划和建造,美宇航局最新型高空望远镜揭开其神秘面纱。这台望远镜搭载于一架经过改装的波音747“珍宝客机”上,于上周首次睁开其红外线“眼睛”,进行科学观测。

  1.飞机上的望远镜

飞机上的望远镜(图片来源:Jim Ross, NASA)
飞机上的望远镜(图片来源:Jim Ross, NASA)

  这台望远镜全称“同温层红外天文观测台”(简称SOFIA),重达17吨重,一旦安装在747客机机身后面的滑动门打开,它就能进行科学观测。据任务经理介绍,SOFIA望远镜填补了现代天文学的一项重要空白。这个不同寻常的观测平台可以看到相当于太空红外望远镜观测到的全部红外光的80%,而发射和维护费用却只是太空红外望远镜的一小部分。

  全美大学空间研究联合会(USRA)SOFIA科学任务操作主管埃里克-杨说:“从其所在的同温层,SOFIA能够在地球大气中阻滞99%红外光的水蒸气上方飞行,使得我们可以在夜空中观测目标,而这对于地面望远镜来说是力所不能及的。”

  2.SOFIA镜头下的木星 2.SOFIA镜头下的木星(图片来源:Anthony Wesley (left); image courtesy NASA)

SOFIA镜头下的木星(图片来源:Anthony Wesley (left); image courtesy NASA)

  5月26日,在执行首次科学任务中,SOFIA望远镜在3.5万英尺(约合1.07万米)的高空进行了长达八小时的观测。SOFIA望远镜在这次任务中拍摄了大量红外照片,其中一张就是独特的木星彩色照片,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展现了这颗行星的热量(图右)。而地面望远镜最近拍摄的一张可见光照片则显示木星上的云团所呈现奇特的条状(图左)。

  SOFIA望远镜对木星的观测立即给天文学家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展现了大量的白色带状物,大量红外线辐射正从那里逃逸。SOFIA高级科学顾问埃里克-贝克林(Eric Becklin)说:“那晚的最大成就是飞机上的科学家记录到木星的照片。SOFIA的合成照片显示,木星形成以后捕获的热量,正通过木星云团中的空洞,从其内部不断涌出。”

  3.SOFIA望远镜“睁开眼”

  3.SOFIA望远镜“睁开眼”(图片来源:Tom Tschida, NASA)
SOFIA望远镜“睁开眼”(图片来源:Tom Tschida, NASA)

  在5月份的地面测试中,随着波音747客机的后门打开,SOFIA望远镜孔径达8.2英尺(约合2.5米)的主镜开始捕捉红外线。测试在美宇航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进行。SOFIA望远镜安装在波音747客机的一个球形轴承上。据SOFIA任务团队介绍,通过这个球形轴承,SOFIA望远镜就能像“安设在山顶一个10米高水泥台上的望远镜一样的稳定”。

  后门边上的定制偏转装置有助于让强风不会直接冲击望远镜。利用其独特的空中平台,SOFIA望远镜的红外光仪器应该可以穿透星际气体和尘埃,去研究恒星与行星的形成,了解生命所必需的有机物的演变,甚至观测位于遥远星系中心的黑洞的运转机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9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