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1月30日消息,近日,法国建筑师让-皮埃尔-乌丹建议组织对拥有4500年历史的吉萨大金字塔进行勘探。据这位建筑师表示,吉萨大金字塔内建有两个密室,里面摆放着陪葬家具。
雄伟神秘的吉萨大金字塔(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据国外媒体报道,乌丹3年前就曾向埃及文物部门提出希望进入金字塔内,对古埃及人如何建造金字塔进行研究,但遭到文物部门的拒绝。他指出,3D模拟和来自美国埃及古物学家鲍勃-布莱尔的数据显示,金字塔的心脏地带建有两个密室。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这些密室里摆放着陪葬家具,供胡夫法老王死后使用。他说:“我确信金字塔内一定存在密室。我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们。”
2007年3月,乌丹提出一项理论,他认为吉萨大金字塔借助一个内部螺旋形坡道由内而外完成建造,而不是之前人们所认为的借助一条外部坡道。他建议与埃及文物专家和法国工程师共同进行一次勘探,借助红外设备、雷达及其他非侵入式手段验证这项假设。不过埃及文物部门拒绝了乌丹的建议。
据乌丹透露,一支来自加拿大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研究小组将于2011年向埃及文物部门提出请求,从外部对吉萨金字塔进行热成像研究以验证这一理论。乌丹表示,胡夫的父亲斯内夫鲁的金字塔建有这种密室,胡夫可能会效仿自己的父亲,在建造金字塔时保留这种设计。此外胡夫墓室北面墙壁使用的石料也表明存在一条之前人们没有注意到的通道直通假设中的密室。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北部山区16日再次遭遇强降雨
这场灾难致死633人,遇难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00人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民防厅最新报告指出,当地山区豪雨成灾,灾情进一步扩大,死亡人数已达到842人,逾2万人流离失所。
据报道,罹难人数最多的是里约州的新弗里堡(Nova Friburgo),408人死亡;其次为特雷索波利斯(Tresopolis),341人;彼得罗波利斯(Petropolis)67人;苏米多罗(Sumidouro)21人;圣约瑟黑河谷(Sao Jose do Valedo Rio Preto)4人;邦雅尔丁(Bom Jardim)1人。
巴西公共部指出,该国因灾失踪人数从675人降至470人。有205人在最近2天寻获,其中162人生还。失踪人数最多的是特雷索波利斯,235人,其次是新弗里堡,138人。
昨天,巴西女总统罗赛夫宣布,将兴建6000栋房屋给里约山区无家可归的灾民;里约州长卡布拉尔(Sergio Cabral)也承诺和建筑公司合作,为土石流灾区的居民兴建2000栋房屋。
报道指,由于暴风雨造成财务损失严重,特雷索波利斯和新弗里堡两市的政府均决定,取消今年的新年集会。
美国设计师查德·奥本海姆(Chad Oppenheim)近日为迈阿密设计了一座新型LEED校园摩天大楼,该设计获得了LEED校园建筑的合格证书。
LEED校园摩天大楼不仅设计美观,还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LEED校园摩天大楼将会使周围的建筑设计风格更具生气
迈阿密新型LEED校园摩天大楼楼顶的公共空间将两座独立的楼体连接到了一起
LEED是一种绿色建筑认证系统,具有LEED风格的摩天大楼会通过一系列因素来减轻对环境的冲击,它会在能源,水资源,建筑材料的使用上采取环保措施。而迈阿密的这座LEED校园大楼不仅填补了迈阿密高耸住宅楼的空缺,对周边建筑的设计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将会使迈阿密的建筑设计风格越来越富有生气。
这座绿色摩天大楼的外观极具个性,楼顶也独具匠心。设计师运用一个大型的公共空间将两座高耸的独立楼体结合到了一起。整座大楼建筑面积高达23.3万平方米,成为整个大学的中枢建筑。
据悉,大楼的一二层属于商业区域,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来到这两层购物。大楼的第三层设计中包含有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层不仅有博物馆,雕塑花园,还有电影院。除此之外,大楼中还包含有2.32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2.32万平方米的教师办公区域,5600平方米的会议室区域。学生在课间还可以去大楼中占地3700平方米的室内足球场地进行运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楼中有一座自然景观式礼堂,它更加体现了LEED校园摩天大楼的绿色环保特点。
谜团四:失事是否是由低温引起
在这张照片中,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航天飞机发射塔到处是冰柱。照片摄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当天早晨例行检修期间。据航天飞机历史学家尼尔介绍,“挑战者”号发射当天的气温只有零下30多华氏度,即在摄氏零度以下——这是有史以来航天飞机发射时记录下的最低温度。
一个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低温是造成橡胶或O型环失效的原因。它们帮助密封航天飞机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SRB)的重要接头。但是,将O型环失灵归咎于低温过于简单化。尼尔说:“如果仅仅是因为温度,还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正式发射前几天,工程师在检修中就发现了部分O型环失效的证据,那时还没有发射当天冷。”
事后调查认定,“挑战者”号失事的罪魁祸首是固体火箭助推器接头泄漏,使得超热气体进入并烧坏了助推器和外挂燃料箱,造成结构分离。尼尔说:“事后分析表明,低温肯定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而固体火箭助推器接头设计和美宇航局的决策过程同样是难辞其咎。这就像是因多方面条件理想而形成的一场完美风暴。”
谜团五:“挑战者”号是否安装了弹射座椅
1986年1月27日,当“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时,发射台到处是水汽,而受惊的飞鸟看似将“挑战者”号包围。尼尔经常听到的另一个有关“挑战者”号失事的说法是,在灾难发生后美宇航局下令其他航天飞机必须安装弹射座椅。事实上,弹射座椅不可能挽救“挑战者”号上所有的宇航员,它们的存在可能反而对宇航员构成了威胁。
据尼尔介绍,弹射座椅“相当笨重,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它们里面有易燃材料。”她说,即便“挑战者”号安装了弹射座椅,“也只会为机长和副驾驶员所准备,即真正驾驶航天飞机的人。”“挑战者”号失事以后,美宇航局确实要求其他航天飞机必须安装逃生系统,这套系统由一个10英尺(约合3米)长的“逃生杆”组成,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打开。
尼尔解释说,宇航员可以“用钩子钩在逃生杆上,滑落到末端,然后从航天飞机机翼下面出去,最终展开降落伞飞行到安全地点。”但是,这种逃生系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只有在非常具体的紧急状况下才能起作用。尼尔说:“轨道飞行器必须保持水平飞行,而且必须是在某种速度和高度下稳定飞行。在‘挑战者’号失事时,这套逃生系统不会有任何价值,因为事故发生时,航天飞机正笔直地向上加速飞行。”(孝文)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是这么用的
“想象未来会出现这样的餐厅,无需餐桌碗筷,你走进一个房间,吸口气,吃了芹菜,走进另一个房间,再吸口气,就吃了牛排……”这是哈佛大学一名专攻气溶胶产品的教授对未来人类进食方式的狂想,为了证明这不是天方夜谭,49岁的大卫·爱德华兹已制造出两台吸入式食物机,只要对着它吸口气,嘴里就能尝到柠檬馅饼的味道!
优点少摄热量尝美味
爱德华兹发明的吸入式食物机状似一个造型古怪的金鱼缸,这个名为LeWhaf的装置能把特制的食物精华液用超声波转化成袅袅烟气,只要用一根玻璃管吸食这些烟气,就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据爱德华兹介绍,由于这些食物烟气的卡路里含量极少,LeWhaf还将成为极佳减肥工具,让担心发福的人群既能尝到美味又无需摄入热量。
发明LeWhif和LeWhaf的哈佛教授爱德华兹
撰稿人劳拉·鲍威尔在巴黎试食了LeWhaf版的柠檬馅饼。她表示,一开始会感觉嘴里有点干和温热,但渐渐地,随着烟里的物质在口中聚集,果然尝到了新鲜可口的柠檬馅饼味道。
缺陷目前为止难吃饱
然而,要将爱德华兹幻想里的“气体餐厅”带入现实的话,LeWhaf显然还只能算是个半成品。因为鲍威尔在吸食了数个小时的柠檬馅饼烟后,虽然表示味道不错,但自己仍是饥肠辘辘——显然,LeWhaf没有办法带给使用者饱腹感。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
但爱德华兹仍坚信吸入式食物机LeWhaf将风靡世界,他表示,今年秋天,LeWhaf将在法国率先以不高于85英镑(约合892元人民币)的价格开售。
不过,他亦承认,目前还没有办法用LeWhaf代替正常进食,代替喝酒倒是不错的选择。“你又能尝到酒,又不会喝醉。”爱德华兹介绍说,只要将50毫升酒液倒入LeWhaf,就够使用者“喝上一壶的”。
不是疯子,是科学家——
发明吸入式巧克力在英国售出20万支
虽然戴着大眼镜、头发凌乱的爱德华兹看起来像个不靠谱的疯狂科学家,但他此前的类似发明真的成功面市,并在英国市场大受欢迎,那就是吸入式巧克力LeWhif。
吸入式食物机LeWhaf
LeWhif外形像唇膏,用起来像治疗哮喘的喷雾,它里面装满了粉末状巧克力、咖啡以及各种维生素,只要一吸吮,立刻能享受到巧克力在舌尖化开的香醇,更妙的是,它和LeWhaf一样,不会让人摄入多少热量。
仅去年一年,每支售价4英镑(约合42元人民币)的LeWhif就在英国售出超过20万支,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哈勒顿宝藏”曾在2000年出土了5000枚金银硬币
护卫犬的尸骨
“哈勒顿宝藏”包括一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1年的罗马时期硬币
科学家描绘出来的护卫犬生前的模样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8日消息,英国考古学家日前挖掘出一具极有可能是该国有史以来最久远的护卫犬的尸体,它已经在地下长眠了2000年之久,忠于职守地“保护”着身旁的宝藏。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具尸骨是在英国莱斯特郡哈伯勒市附近的“哈勒顿(Hallaton)宝藏”发掘现场的一处深坑里发现的,那里在2000年曾出土了5000枚 金银硬币,其中包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1年罗马时期的硬币。此外,考古学家还挖掘出了装饰华丽的罗马时期的头盔以及珠宝,这里由此成为了英国出土铁器时 代历史物品的重要考古场所。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来自莱斯特大学的维姬 斯科尔表示:“狗的尸体被埋在发掘现场入口处地下的一处狭槽里。”考古学家介绍说,从尸骨来看,这只狗的体形大概有猎犬或者阿尔萨斯狗那么大,属于那种专 门为了守护宝藏而甘于自我牺牲的护卫犬。这些宝藏很可能来自一个名叫“科利埃尔塔维人(Corieltauvi)”的古代部落,他们在罗马征服前生活在英 国。这些人杀死这只狗并将其埋葬,是为了让它的灵魂去保护这处宝藏。
“从狗尸骨的摆放方式、位置以及上面的多处记号,还有它高于铁器时代一般犬类的身形,都可以看出它在生前和死后都是一只护卫犬,”哈伯勒博物馆 的海伦 夏普说。斯科尔也表示:“我们猜测这只狗生前肩负着重任,然后被作为祭品与用作供奉的钱币埋在一起。这在当时或许是狗的一种荣誉,它死的时候很可能已经相 当老了,才以这种方式牺牲自己。”
据估测,当时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年到公元50年,这一发现表明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长期以来就被视为守护者。“狗的故事表明人类与狗的特殊友谊已经长达数千年历史,”莱斯特郡的官员大卫 斯普拉森说。
斯科尔还介绍说,在这只狗的尸骨下还有另一只狗的尸体,而且有证据显示很可能还有第三只。“或许前一只护卫犬被认为已经失去保护的力量。”
目前莱斯特大学的考古学工作小组花费不少精力将狗的骨头拼接好,并送往哈伯勒博物馆,与发掘出的宝藏一同对外展出。届时会将这只护卫犬的遗骨用玻璃罩保护起来,防止在博物馆门口处,让它在2000年之后继续延续自己的忠诚使命。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大众汽车公司的XL1概念车(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大众汽车公司的XL1概念车近日正式于卡塔尔车展上亮相,这是大众“1升”系列车的最新款型,不但外形与众不同,动力方面更采用柴油引擎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驱动,百公里油耗仅为0.9L,只有一般汽车的十分之一,被称为“世上最经济的汽车”。
大众公司曾经宣称要打造出最省油汽车,其“1升”系列车的诉求就是百公里油耗不超过1升。于是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周身采用超轻碳纤维制造的L1概念车首发,其百公里的最高耗油量仅1.38升,堪称当时环保车的全球之冠。而今大众公司进一步摸索油耗与性能之间的完美平衡,推出有升级意味的XL1概念车。
XL1概念车外表线体流畅圆润,以从最大限度降低风阻;或出于同种考虑,其后车轮也被车体掩藏了起来;再加上3.9米的短车身——比大众的POLO还短,以及1156毫米的身高——比兰博基尼跑车还低,这使整车风阻系数达到0.186,首先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成就了低油耗。
该车大灯采用了节能的LED(发光二极管)光源,最神奇的是没有传统的后视镜,而采用了设置于车门上的液晶屏和外部摄像头来实现后镜的功能。在车身材料选择上,XL1大幅利用了碳纤维加固高聚物(CFRP),再结合碳纤维的底盘结构,在保证整车强度的基础上实现了轻量化——车重仅795公斤。
XL1概念车引人眼球之处在于号称百公里油耗只有0.9升,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才24克/公里。因此其动力系统十分特别:搭载一台最大功率为47马力的0.8升双缸TDI发动机,以及一台最大功率为27马力的电动机组合,配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尽管输出功率不大,但百公里加速却只需要11.9秒,最高速也能驶到160公里/小时。在纯电动模式下可行驶35公里,而油箱虽然只有10升容积,但因为省油,加满一次可行驶544公里。
该车内饰与中控设计极尽简洁,以便为车中人留出空间,由于只能乘坐两个人,该款车可能不适合作为家庭用车,但其无疑展示了大众在节能技术上的优势。据大众公司主席称,XL1概念车将会首先在英国和德国以一个“普遍可承受”的合理价位出售。(张梦然)
很多人都存在睡眠问题,为了能够获得理想的睡眠,他们尝试过各种促进睡眠的方式。相比之下,很多动物就要幸运得多,它们每天有超过80%的时间在梦乡中度过,堪称动物世界的睡神。更有趣的是,包括长颈鹿在内的一些动物每天只需要睡几分钟,海豚和鲸鱼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更是在“睁眼”中度过。以下为您盘点的是动物世界的六大睡神,包括猫、枭猴、棕蝠和巨型犰狳在内的动物纷纷榜上有名。
1.树袋熊
树袋熊
树袋熊又名“考拉”,是一种树栖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能睡的动物。这种动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亚,主要栖息在桉树上,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22个小时左右。清醒的时候,它们的大部分时间也用来吃东西,可谓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懒虫。
虽然很多动物每天的睡眠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非常懒惰。实际上,它们在清醒时非常活跃。睡眠时,一些动物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还有一些动物在休息时也时刻保持神智清醒。理想的睡眠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身体要借助睡眠进行“自我修复”。对于人类而言,确保获得理想睡眠非常重要。理想的睡眠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疲劳和压力并消除忧虑情绪。
2.棕蝠
棕蝠
棕蝠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惊人的20个小时,清醒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一生之中大约有8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种动物睡觉时呈大头朝下的姿势,只在夜间活动。由于缺少食物,它们会冬眠半年时间。除了棕蝠外,树懒每天的睡眠时间同样达到20个小时左右。
3.巨型犰狳
巨型犰狳
巨型犰狳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8至19个小时左右,它们在夜间最为活跃,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梦乡中。科学家仍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动物如此嗜睡。可能的原因是,它们是一种独居动物。犰狳唯一想要的事情就是躲进洞里,呼呼大睡。除了犰狳外,老虎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在18至19个小时左右。
4.枭猴
枭猴
枭猴是真正意义上的“夜行者”,也被称之为“夜猴”,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17个小时左右。它们在夜间最为活跃,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森林地区。这种猴子长着大大的褐色眼睛,帮助它们在夜间清晰地看到眼前的一切。
5.松鼠
松鼠
松鼠主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为食,这可能是它们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4个小时左右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松鼠外,金仓鼠和白鼬每天基本也睡这么长时间。前者白天睡在洞穴里,躲避捕食者。虽然睡眠时间很长,但在清醒的时候,它们却异常活跃。它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几乎是我们人类的两倍。
6.猫
猫
猫、老鼠、猪和印度豹都喜欢睡懒觉,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2小时左右。蝙蝠、沙鼠和狮子每天的睡眠时间更长,达到13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它们一生之中有多达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梦乡中度过。(孝文)
牧马人驱赶马群穿过雪地
>>点击查看精彩组图<<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1月28日消息,这些绝美的照片出自中国摄影师李刚(LiGang)之手,在天寒地冻的外蒙古,他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拍摄这些曾经在13世纪随成吉思汗一起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马的后裔。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些传奇般的马匹十分令人难忘,只有经验丰富的骑手才能够驾驭它们驰骋在广阔的大地上。这些马是当地部落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对于部落最至关重要的牲畜。其中有一张照片展示的就是一位牧马人挥舞着长棍,驱赶马群穿过雪地的场景。
它们的祖先曾在13世纪随成吉思汗一起横扫欧亚大陆
>>点击查看精彩组图<<
62岁的李刚是中国摄影协会的成员,他说:“我作为一名摄影师已经有15个年头了,在过去几年中,我一直热衷拍摄马的作品。这里环境很冷,但是这些马展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景色,我非常幸运的捕捉到了其中一些很棒的镜头。当这些奔腾的马匹穿过雪地的时候,那绝对是一个壮观的场景。”
摄影师李刚是中国摄影协会的成员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的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强健有力,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临阵不惧,勇猛无比,历来是蒙古人最喜爱的马匹。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