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道格拉斯 · H · 查德威克 Douglas H. Chadwick
翻译:王晓波
狼,如果你当真去了解就会发现,跟我们非常相像。
它们强大,好斗,看重领地,猎食弱者。
它们聪明,好奇,协作,忠诚,随遇而安。
它们对其栖居的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我们却对狼心存芥蒂,这一点毫无疑问。也许是我们无法爱屋及乌,可以任由憨态可掬的家犬鞍前马后地跟着,却对其近亲“坏蛋大灰狼”毫不待见;又或许因为灰狼是这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之一,仅次于人类及其家畜,而且——在北半球——长久以来都是直接跟我们争抢肉食的敌对者。
不论原因何在,人类终归是在与狼开战。这是两个族类之间自古已然的领地与食物之争,它的战场覆盖美国落基山脉北部诸州,一直延亘到我那僻远蜗居的门口——蒙大拿州冰川国家公园附近。一只名叫黛安的年轻雌狼在门廊脚垫上撒了泡尿,算是打上了她的标记。
距此不太远的一座林木覆盖的山丘顶上就有一处狼穴,被上空葱茏的枝条庇护着。洞是从树根之间掘出来的,门户大开如同一张巨口,向地下延伸5米以上——以狼的标准看算是一座大宅子了。地面被一代又一代狼的行走磨得光溜溜的,路径通向一片开阔的山坡,下面是长长的草场,边缘点缀着染了秋色的白杨和柳树。四野寂静,惟有偶尔响起的乌鸦啼鸣。远方矗立着美洲大陆分水岭的雪峰,近处流淌着一条富有野趣的河,狼群的足迹与马鹿、驼鹿和棕熊的脚印交织在一起。这会儿,窝里养育的幼狼也跟着长辈一起出猎了,不过领头雌狼身上的无线电信号表明狼群并未走远。
当初好多美国人认为狼战已经终结。灰狼遭到无情的射杀、诱捕、投毒,即便在自然保护区中也难幸免,到20世纪30年代就从美国西部消失了。 1974年,当局宣布灰狼在下48州内为濒危物种,其种群仅存于明尼苏达州北部的一小片区域和密歇根州的罗亚尔岛国家公园中。
后来,在80年代中期,一小撮灰狼从加拿大沿着大陆分水岭跑了过来,两只在冰川国家公园的隐蔽草场中驻足,并于1986年生养了五只小狼。生物学家为了追踪这些外来者而不倦奔走,将之命名为“神奇”狼群,因为它们就像一阵轻雾般无声无息地消失又重现。
这个狼群日渐壮大,很快分成了两群,三群,基本都在园区内活动。有的狼离群出走,分散到邻近的国有森林中去了。接着,冷不丁有一对狼在冰川国家公园西南边150公里外的私有牧场里安了家,距离爱达荷州边界不足50公里。于是爱达荷州和怀俄明州北部都开始有人报告发现狼踪,不过这些狼也许只是过客而已,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不是——当时还没有。
1995、1996年,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从加拿大捕捉狼只,放入面积近9000平方公里的黄石国家公园以及爱达荷州中部的荒野区。这一史无前例的联邦行为引来如潮热议,希望、恐惧、厌恶、官司、头条新闻,热闹得令大多数人以为美国西部的狼群回归就是这样开始的。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这次引狼入室之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狼群壮大了,而争斗加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