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菜园

ZOE

ZOE

网址: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以半个世纪前印尼反共大清洗期间发生的大规模暴行为主题的一场研讨会于周一召开。印尼安全部长在会上表示,政府已经排除了针对当时的事件展开刑事调查的可能性,但会考虑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

为研讨会致开幕辞的政治、司法与安全事务统筹部长卢胡特·B· 潘查伊坦(Luhut b Pandjaitan)说,假以时日,印尼政府会尽力明确回答:在1965至1966年间得到政府支持的暴行中,数十万人是如何被杀害的。


“我们会观察以后发生的事情,”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在首都雅加达开幕后,潘查伊坦说。“我们会进一步研究该做些什么。”


“但印尼政府的意图是——我们基本上是要解决所有问题,”他说。


潘查伊坦是一位退休的陆军将军,他说当前这届政府不会向数十万未经审判便坐了很多年牢的大清洗幸存者道歉;也不会向遭到国家排斥的受害者后代道歉。但他表示政府会受理正式的申诉。


“或许措辞会是‘对于代表着这个国家的一段黑暗历史、我们希望再也不会发生的那些往事的懊悔,’”他在谈及政府可能给出的回应时说。“我们还在琢磨准确的措辞。”


会有一份声明,承认印尼发生过历史学者所说的20世纪最严重的大规模暴行之一。


当年的大清洗是由军人以及得到军方支持的平民团体、准军事团体和宗教团体实施的。据估计,遇难者至少有50万人,其中很多与共产主义毫无瓜葛;另有数十万人被囚禁多年。


这场暴乱爆发之际,正值冷战在东南亚升级之时,其导火索是印尼军队内部一场失败的反叛运动。从1965年9月30日夜里开始,反叛者在一群军官带领下绑架并处死了军方的六位将领。


几天之内,高级指挥官平定了反叛,并称那是一场未遂的政变,由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印尼共产党策划,其同伙是倒戈的军人。在随后的大清洗中,受害者包括了知识分子、印尼华人,以及数不胜数的其他人等。


本周这场研讨会的召开,意味着印尼政府首次支持就相关暴行进行公开讨论。此前数十年间,它一直坚称当年为了防止印尼被赤化而制造流血是正当的,同时猛烈打压各界对这种官方说法的质疑。


2012年, 独立于政府的印尼全国人权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也就是本次研讨会的组织方——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宣称这场大清洗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并要求进行刑事调查。但是,当时的政府和2014年就职的总统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都没有跟进。


暴行的主要策划者——不论是军人还是文职人员——大约均已作古,但导致该国开国总统苏加诺(Sukarno)在1967年下台的这场大清洗依然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话题。


研讨会在雅加达市中心的一家宾馆开幕时,数百名有装甲运兵车接应的警察在宾馆外待命,以防曾经参与过这场大屠杀的伊斯兰组织和准军事团体前来抗议。不过,抗议者并未现身。


一些报告对1965到1966年的往事做了广泛研究和详实记载,其内容与官方说法大相径庭。政府以前一直宣称这场暴乱是正当的,参与其中的人是民族英雄。


退休陆军将军辛通·帕恩杰坦(Sintong Panjaitan)在大屠杀期间是一名青年军官,他也在研讨会上发了言,并对遇难者至少有50万人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从而让讨论变得更加激烈。他认为这一数字可能少至8万。


“证据在哪里?”帕恩杰坦问道。


美国电影导演约书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拍了两部描述那段历史的纪录片,并且都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由于非常畏忌这两部片子会招致报复,担心自身安危的印尼方联合导演及剧组人员一直都处于匿名状态。


周一,身在欧洲的奥本海默在电话中对此次研讨会的宗旨表示赞同,但他警告,倘若不能如实表述发生过的事情,印尼就无法达成民族和解,不论是在本周的研讨会上,还是在今后的岁月里。


“如果政府抛开一个荒诞离奇的谎言,却又编造出一个误导性稍微小了一点的谎言,否认遇难人数,宣称我们都应该向前看,那么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悲剧,”奥本海默说。“我认为这会堵死人们与痛苦记忆作别的所有途径,会让那些遇难者的生命价值受到贬损。”


一些印尼人权组织拒绝参加此次研讨会,因为担心它会导致印尼政府借机结束讨论,而不是让真相水落石出,成就和解之路。


78岁的埃芬迪·萨利赫(Effendy Saleh)是沉默的抗议者之一。萨利赫从1965年开始坐了15年牢,他当时是一名工会活动人士,而军方称其所在的组织属于印尼共产党旗下。他从未接受过审判,他说自己没有任何不法行为。

 

“和解意味着把1965年的幸存者当作普通公民来接纳和看待,”他说。“如果在人们心目中你只是‘1965年的人’,那就毫无意义。”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2015年,美国在非营利组织税收正义网(Tax Justice Network)公布的金融保密指数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瑞士和香港。奥巴马政府近来已展开行动,要求银行验证欲建立公司的客户身份、追查高价房地产的所有人。


巴黎——借着又一批海量文件的外泄,记者们再度克尽职责,揭露了世界各地利用离岸公司隐藏财产的富豪与政要的名单。


这一回,在“巴拿马文件”的推动下,数个欧洲国家的政府跟进新措施,试图揭开使它们损失无数税收的隐秘机制的面纱。


“光是群情激愤,连一个子儿的税收也讨不回来,也不会有哪怕一个犯人因此被关进监狱,”周二时,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华盛顿的一场记者会上如此表示。


为了达成目标,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欧盟五大经济体,针对空壳公司与海外资产信托的真正持有人——即“实益”所有人——宣布了一项资讯自动分享计划。


一些逃税者受益于一种奖励匿名的金融体系,透过贪腐与藏匿财富赚取不当利益。对于致力于让这些不义之财曝光的全球倡议活动来说,该计划是个好消息。


不过,在这整局棋中有个关键的角色表现得不尽如人意,那就是美国。2015年,美国在非营利组织税收正义网(Tax Justice Network)公布的金融保密指数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瑞士和香港。


奥巴马政府近来已展开行动,要求银行验证欲建立公司的客户身份、追查高价房地产的所有人。


然而,加强金融透明度一事,仍遭到负责注册公司企业的州政府的强烈抗拒。


其中的主要焦点在特拉华、怀俄明与内华达。这三州都十分积极地推销离岸公司在当地享有的税赋优惠。不过事实上,在美国的50个州里,没有任何一州要求财产所有人充分公开身份。


华盛顿研究暨倡议团体全球金融诚信组织(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的执行主任汤姆‧卡达蒙(Tom Cardamone)表示,这不只给税务稽查员带来极大阻碍 ,也让执法官员无法“追踪现金流”。“我们现有的制度是完全保密的,而这种保密性就是问题所在,”卡达蒙说。


一份让各州要求揭露财产所有人身份的提案已经送入美国国会。该法案由来自两党的人员共同提交,目前却遭到搁置。


提案的反对压力来自美国律师协会(American Bar Association)、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以及一个较不知名但颇具影响力的游说团体:全美州务卿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retaries of State)。反贪腐组织全球见证(Global Witness)的倡议主任罗伯特·帕尔默(Robert Palmer)表示,州务卿协会担忧的是,州级预算收入可能会因为对财务透明度的要求提高而流失。


“要在美国通过法案是很大的挑战,”帕尔默说。


从外人的眼光看来,考虑到美国是如何积极行使治外法权以声讨违反该国《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的外国公司,又是如何要求国外银行提供美国公民的帐户资料的,这个国家未能回应全球对金融问责性的大声疾呼就显得颇为虚伪了。


税收正义网在报告中指出:“虽然美国在海外带头保护自身利益不被金融不透明的制度所侵害,但其他国家却几乎不能获得它提供的资讯作为回报。这使得国在秘密资产方面成为一个难以应付、害人不浅又不负责任的管辖地。”


虽然美国的立法进程遭受了挫折,但其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取得进展,甚至在巴拿马文件曝光前便已着手建立企业实益拥有人登记制度。从6月30日开始,英国将把此类登记信息向公众开放,欧盟要求的全国性登记将于2017年准备就绪,不过对登记信息的查询会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目前,英国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压力,希望它去强制自己的海外属地——比如英属维尔京群岛,被巴拿马文件曝光的公司,有一半以上在名义上设在该地——采取类似举措,而这必然成为将于下月在伦敦举行的一场反腐峰会的主要议题。


支持提高透明度的人士希望类似的压力也能在美国积聚起来,迫使它点一盏灯,照亮奥斯本所说的“全球金融体系之中那些存在于美国自家后院的隐秘空间,那些黑暗的角落。”


正如帕尔默所言,“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能依赖新闻记者。”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北约-俄罗斯理事会近两年来的首次大使级会议4月20日在经过3个半小时的磋商之后未达成任何建设性成果,俄罗斯与北约两大军事力量之间的会议就这样无果而终。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会后直白地表示:“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分歧,今天的会议无法改变这一点。”


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格鲁什科回应道:“北约如不采取切实措施,减弱在俄邻近地区的军事行动,双方不可能建立起互信,实现有意义的对话接触。”


但是,接触总是胜于对抗。在当天的会议中,格鲁什科与北约28个成员的代表都进行了接触。他承认:“对话总要比不对话强。”

斯托尔滕贝格也倾向于采取政治对话的方式来弥合分歧。他说:“尤其是在关系紧张的时期,政治对话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弥合分歧,减少擦枪走火的危险几率。”


尽管俄罗斯与北约两大军事力量之间的会议无果而终,但双方的会谈持续了3个半小时,比原定计划多出了1个半小时。斯托尔滕贝格披露,双方在3个半小时的会议中进行了“坦诚并认真”的交流,议题涉及乌克兰问题、北约和俄罗斯的相关军事行动、阿富汗周边的安全局势、极端势力的地区威胁等。


北约-俄罗斯理事会近两年来的首次大使级会议未能达成任何建设性成果,但就乌克兰问题取得了一致。双方“老调重弹”强调:旨在结束乌克兰东部地区战事的明斯克协议需要尽快全面实施。


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就是因乌克兰局势而“停摆”了近两年,上一次理事会会议还要追溯到2014年的6月。


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建立于2002年5月,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进行平等磋商的论坛机制。依照惯例,该理事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大使级会晤,每年召开两次外交和国防部长会晤,并且不定期举行首脑峰会。


斯托尔滕贝格在今年的首次会议结束后表示:“因为我们都没有取消会议的提议,我想我们还会继续会晤。”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周四, 21 4月 2016 15:44

澳洲诈骗案激增 破历史记录

澳洲统计局数据公布,2014至2015财年,澳洲诈骗损失金额总计达30亿澳元。其中,最常见的诈骗案件为信用卡诈骗。2011年以来,澳洲信用卡诈骗案件数量增长了1倍,受害人数达110万。

澳洲一年内诈骗案受害人达160万。


数据还显示收入越高,受诈骗的可能性越大。每周工资2,000澳元人群被诈骗率是每周工资500澳元人群被诈骗率的3倍。


2014至2015财年,澳洲信用卡诈骗金额达到21亿澳元。


经过赔偿后,澳洲人诈骗损失为8,480万澳元。


据数据显示,有56%的澳人都遭到诈骗设计,但是只有4%的人回应而导致受骗。受诈骗威胁最大人群为35岁至44岁人群。


在经历过诈骗后,超过50%的人改变了购买习惯。


超过50%的诈骗受害者都是自己发现受害,而有42%的人是经过银行通知后才知道,有4%从信用卡公司获知。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随着即将到来的联邦预算案将主要锁定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一项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澳洲拥有业务往来的大型跨国企业仅平均承担了30%企业税率的一半。


一份由谷歌(Google)、雅虎(Yahoo)、微软(Microsoft)和三星(Samsung)等76家跨国企业提交的2年期财务数据显示,这些盈利公司在2013到2014年的税务账单减少了54亿元。悉尼科技大学的3名避税专家发现,这些企业平均的缴税税率仅为16.2%,该数额比澳洲的一名在职护士需缴纳的税率还低。专家指出,这些公司的主要避税手段为债务负担(也被称为资本弱化),即在澳洲的子公司可通过同家公司海外分支的高利率账单而受到业务影响,从而人为地降低需缴纳税收的收入和进行利润分离。

这一报告显示,澳洲的一些跨国制药公司所缴纳税款的有效税率最低,仅为5.7%。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西太银行(Westpac)从今日起不再接受任何纯海外收入贷款,已经递交的申请如果在下周二(4月 26日)前未能正式全批(Unconditional approval) 将也会被拒绝。

“目前 PR 和 citizen 海外收入贷款比例为 70%, cash out 从增值拿资金出来的也是最高 70% LVR。审查的力度非常严格,在补充的材料中会被要就提供澳洲或境外的保税材料甚至中国社保基金账单来合适收入金额。”


目前来看,因为下个礼拜一是澳洲 ANZAC day 公共假期,意味着明天未能在 Westpac 获得贷款正式批准的纯海外收入客户,都会受到影响。针对的是纯海外的投资人士。


具体的详细政策调整将于下周公布。


Westpac 银行作为澳洲第一家接受海外收入贷款的银行,目前也是第一家完全收紧纯海外投资贷款的银行。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Westpac或已出现了海外客户的坏账,未偿还贷款的客户,在政府和税局都进一步收紧政策的情况下,Westpac 也在积极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审批机制。


在为能完整的出台新的政策之前,目前“不再接受纯海外人士贷款”政策是作为一个临时性的措施。


此前 ANZ,NAB 和本周 CBA 都宣布收紧海外收入政策。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接受海外收入借款的银行:ANZ、NAB、Bank of China,以及金融机构 Mortgage Ezy。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自从政府要求幼托中心必须僱佣更多保育员之后,日托费用飙升了三分之一,但却有四分之一的中心没有达到昂贵的质量标准。

现在,家长们支付的幼托费比2012年1月高出37%,当时,幼托中心被迫僱佣更多和更加优质的保育员,以提高保育质量。


澳洲统计局(ABS)的数据显示,在州府城市,幼托中心的平均日托收费提高了三分之一。


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的米切尔研究所(Mitchell Institute)公布了一份新报告,指出四分之一的幼托中心没有达到卫生、安全以及保育方面的新品质标准。


在国家质量规定(National Quality Framework)实施四年之后,有四分之一的日托中心仍在等待澳洲儿童教育和保育质量管理局(Australian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Care Quality Authority)的质量评级。


在接受评级的1万1261家幼托中心中,只有44家获得了“优秀”等级。


“这不足以推动该领域的持续改进,或鼓励幼托中心争取优秀。”米切尔研究所的报告说。


“国家质量规定发起变革的步伐太慢了。”


“每年大约有6万名儿童在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入学,我们的变革速度不够快,不足以把幼托质量提高到至少达到最低水平,让所有的幼托中心都能够向孩子们提供素质教育。”


报告说,纳税人的幼托补贴支出在十年间跃升了250%,在2014/15财年达到72亿元。


谭保政府计划在2018/19财年把年度支出提高到110亿元。


但是,在参议院否决削减抚养津贴之后,这个旨在资助幼托改革的法案陷入了僵局。


米切尔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家长和纳税人每年平均要为每一个学龄前儿童花费1万3432元——远远超过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值1万432元。


学龄前儿童的开销甚至超过了小学生的平均值9271元,以及中学生的平均值1万2193元。


报告显示,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上幼托的可能性是贫困家庭的两倍。家庭周收入在2000元或以上的孩子,有一半上了日托、学前班或校外育托,相比之下,家庭周收入只有800元或以下的孩子只有四分之一。


报告显示,43%的5岁以下儿童现在就读于幼托——相比十年前的34%有所上升。95%的澳洲4岁儿童就读于纳税人资助的学前教育项目,每周上15小时。


米切尔研究所的所长格罗夫(Sara Glover)表示,学前班应该免费招收所有的3岁和4岁儿童。她说,政府必须认识到,幼儿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

“获得适当的早教,澳洲儿童才能够获得在未来的人生中成功的最大机会。”她说。


周三公布的这份报告显示,每年有6万名“发展不达标”的儿童入学,他们在学习和与其他孩子互动方面都存在问题。


“这些孩子在入学时表现出糟糕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状态,然后就会出现行为问题,可能会损害他们整个学习生涯的进步。”报告说。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维州警方近日被欺凌与性骚扰丑闻缠身,经内部调查后,已有7名警员引咎辞职,20名警员被起诉,另有79名警员仍在接受调查。


第九新闻获悉,此前有媒体曝光称,维州警方内部欺凌、性骚扰以及性别歧视行为泛滥,并已引发大量投诉,近百名警员卷入其中。为此,维州警方设立了特别工作组Taskforce Salus展开调查。20日,维州警方首席指挥官艾什顿(Graham Ashton)对外透露,特别工作组的调查结果已经出炉。他说,“此次调查结果贯彻了维州警方在此类问题上的一贯承诺,我们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追查到底。”有意思的是,艾什顿曾于去年12月13日因在墨尔本西南部Peninsula Link高速路上超速驾驶被罚款190元,当时他的车速达到每小时108公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墨尔本政府计划将这座城市改造成一个新型智能城市,以应对未来35年间人口膨胀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可能带来的挑战。

Readwrite网站19日获悉,墨尔本将效仿世界其他智能城市的做法进行改造,包括设立一个名为《对话墨尔本》(Melbourne Conversations)的公共论坛,为来自美国旧金山、以色列特拉维夫以及荷兰阿姆斯特丹等智能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建言献策及分享经验的交流平台。


墨尔本首席技术官、智能城市总策划菲茨杰拉德(Michelle Fitzgerald)表示,“未来35年内,墨尔本人口预计将翻番。而与此同时,全球气温还将继续攀升,而这势必会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与宜居性。”因而,他认为将墨尔本打造为智能城市势在必行,而物联网(IoT)则是打造智能城市计划的核心。


据悉,墨尔本垃圾处理系统已引入物联网技术,当垃圾车装载量超过70%时就会给司机发送警报。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

澳洲布里斯班一名变性女囚犯玛莉(Mary,化名),20多年前因为偷车案入狱,但被分派关在男子监狱,4年时间彷彿活在地狱,她称至少被性侵超过2000次。


玛莉表示,相当后悔去偷那辆车,她是个变性女,拥有乳房,但还没做变性手术。尽管自认是女性,玛莉入狱后却被关在男子监狱,才进去没几分钟,就被一群男囚犯围住,他们要胁要发生性关系,但她一但满足了某些人的要求,反而更容易成为大家的目标。


坐牢4年的时间,玛莉每天至少被性侵1次或更多,累计被性侵超过2,000次,尽管曾被换到其他男子监狱,却从未摆脱性侵的命运,“这简直就是地狱,我觉得自己像是要死去了一样,这就是我的报应。”玛莉曾在牢房遇到另一位变性女性,一样饱受性侵之苦,最后她选择自杀,彻底摆脱恶梦般的一切。


玛莉不解,人们为何会认为,若将她送到女子监狱,其他女囚犯可能会遭到性侵。“这没有意义”她说。如果再让她选一次,是要坐牢或是死亡,她宁可死去。出狱后,玛莉仍相当恐惧,无法谈恋爱,也没办法相信任何男性,“我们只想做自己,但我们却因为有勇气做自己而被社会嘲弄。”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