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ZOE

ZOE

网址:

据澳洲网报道,在竞选活动第五周开启的第一天,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在最新出炉的自由党宣传广告中打起了“亲情牌”,回忆了独自抚养自己长大却意外去世的父亲,并配上自己与父亲的童年合影。

在被工党连续数周批评自己“不接地气”后,特恩布尔的最新竞选广告终于玩了一把煽情,开始聚焦其与已逝父亲布鲁斯•特恩布尔(Bruce Turnbull)间的亲情关系。

在特恩布尔的母亲抛弃家庭与他人前往新西兰定居后,布鲁斯独自将特恩布尔抚养成人。

特恩布尔6日在其“脸谱”(Facebook)主页上传了这一条新广告,他表示,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收入不多但工作十分努力的人。尽管是一名没有太多收入的单亲爸爸,布鲁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与牺牲,成功地将自己送到了悉尼语法学校就读,这也使自己拥有了生命中最棒的开端。

特恩布尔在广告中说:“我们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我们十分亲密。我们没有多少钱,爸爸只是一名酒店的经纪人,他也像其他许多人、像单亲父母一样为生活挣扎。”

1982年,特恩布尔父亲布鲁斯在新州猎人谷(Hunter Valley)的一场飞机事故中遇难。特恩布尔说:“我从未感到自己错失了什么,因为我拥有着太多的爱。我的父亲非常坚强,对家庭也非常忠诚,充满了爱意。毫无疑问,因为他爱我胜过了世界上任何事物,他绝不会离开我。”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据澳大利亚媒体6日报道,受连日持续强降雨影响,澳大利亚部分地区洪水泛滥,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3人失踪。

据报道,首都堪培拉附近科特河因强降雨水位大涨,一名驾车经过科特河附近路段的男子5日晚被洪水围困。6日凌晨,河水突然上涨,湍急的水流将这名男子连同车辆一同冲走。其尸体后被发现并被打捞上岸。

此外,在新南威尔士州莱平顿地区和鲍勒尔地区,各有一名男子被发现在其受困于洪水的车内死亡。

媒体援引新南威尔士州和塔斯马尼亚州紧急情况部门的消息说,两州已有3人在洪灾中失踪,相关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周二, 07 6月 2016 10:35

对中美关系乐观的理由

6月6日,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而不懈努力》的讲话。此时正值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3周年之际。在那次非同寻常的会晤中,两国元首就两国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

3年来,两国有意识地增进战略互信。从“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话”,再到“白宫秋叙”,两国元首多次进行战略沟通。习近平向美方系统介绍中国的和平发展观、国际秩序观,清晰阐述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奥巴马多次重申,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繁荣、稳定的中国崛起。两国还保持了各级别经常性对话与沟通。

3年来,两国积极推进务实合作。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双方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众多领域开展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取得新成果。两国在经贸、投资和人文等传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历史新高,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以及处理朝核、伊核、阿富汗、叙利亚等热点问题上,都保持着密切协调与合作。

3年来,两国努力管控分歧矛盾。在中美90多个对话磋商合作机制中,许多机制对于管控中美间分歧、处理两国间敏感问题,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网络安全、军事安全、海上安全等问题的日渐突出,两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大框架下,建立了中美网络安全、外空安全等新领域的对话机制。两国还制订了海空相遇安全行为规则,这是双方在军事领域管控危机、预防风险的重要措施。

谈中美关系取得的积极进展,并不是要淡化中美关系存在的问题。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和香格里拉对话会等场合,中美两国代表就南海问题唇枪舌剑,激烈交锋;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及其框架下对口磋商中,两国代表又心平气和地就各领域合作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其实,这种恍如隔世的场景,正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几十年来,两国关系就是在波折起伏中前行的。同样,近几年来,中美对话在持续,合作在拓展,但问题和麻烦似乎仍然不少,特别是两国战略层面的竞争成分在加大。

只看到进展,会对中美关系盲目乐观;只注视麻烦,会对两国关系丧失信心。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直面两国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双边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中美之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存在已久,今后二者交织存在的情况会继续,甚至会更加复杂。这一局面不会因为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会消失。关键是要确保两国合作不断扩大、深化,防止分歧矛盾失控,避免陷入恶性竞争。两国竞争必须是良性的,不是恶性的,不能互相拆台、挖墙脚。只要确保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中美关系就会保持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轨迹。

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今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不会是一马平川。但多年来,中美两国元首频繁接触,政府几十位部级官员每年坐在一起共商两国关系重大问题,致力于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管控分歧。这一切都有理由让人们对中美关系保持乐观、增强信心。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6月5日,针对美国频繁在波罗的海军事演习,俄罗斯RT电视台英文网站刊文称,“北约不断敲门,俄罗斯也该去美国的后院展示下姿态。”据《金融时报》报道称,在“俄罗斯威胁”和移民危机的背景下,2016年将是多年来欧洲盟友防务开支首次增长的一年,波罗的海国家的变化最为明显。近日,北约与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军事对抗态势,大有“新冷战”的苗头。

掰腕子秀肌肉

近日,北约步步紧逼的咄咄势头引人瞩目。6月3日,来自美国、英国等18个北约国家及其伙伴国的4500军人在波罗的海南部地区举行“BALTOPS-2016”演习,并邀请传统中立国家瑞典和芬兰参加。5月27日,美军通过“龙骑之旅”和“军刀出击2016”军事演习在欧盟多国和波罗的海地区频频挑衅。此外,美国在罗马尼亚部署的反导系统正式启动,美国部署在波兰的反导系统基础建设正式开工,北约和黑山签署了黑山加入北约的协定,一系列动作让俄罗斯大为恼火。

俄罗斯也不甘示弱地强硬反制。据俄新社4日报道,俄副外长梅什科夫表示,北约所有这些演习都将是一个严重不稳定的因素,其主要目的是继续造成俄边境地区局势紧张。俄罗斯《独立报》刊文称,为应对反导系统,俄已在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交界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具备核打击能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俄国防部还将在年底前新建3个师对抗北约东扩。

“乌克兰危机之后,北约与俄罗斯在安全互信上遭受重创,双方在军事对峙趋向于固化。这种以强硬对强硬、向对方的边界增加军事力量的态势,对欧洲安全造成长期性损失,短期内难以恢复。”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陈宇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新冷战”缘何起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彻底破裂,让北约重新找到了方向感和存在感。“俄欧关系和缓时北约组织松散,乌克兰危机激发了北约凝聚力。”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储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北约对俄罗斯的对抗态势也和其内部成分变化有关。法国、意大利与西班牙等传统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情结并不严重,但是大量新欧洲国家加入北约后,受制于地缘压力和历史恩怨,这些国家表现出对俄罗斯更深的敌意。”

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对抗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利用俄罗斯来牵制欧洲,让美国在欧洲事务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储殷表示,“随着欧盟扩大,欧洲对美国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美国要求北约国家增加防务经费比例,本质上是鼓励其对抗俄罗斯。当欧洲面临外部安全威胁越大时,对美国的军事依赖就越严重。”

据《金融时报》报道,拉脱维亚的军费预算将增加近60%,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分别将增加35%和9%。东欧主要军事力量波兰的军费开支将增长9%,英国也将采取同样举措。此前,北约各国承诺将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提高至2%。

军事互疑使得俄罗斯与北约的对抗越陷越深,已成定局。俄罗斯《消息报》4日报道称,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科拉索夫表示,北约近日在欧洲不断增强军事活动,使得俄罗斯将不得不调整军队发展计划,并增加军演数量,以对抗北约的威胁。陈宇认为,“军事互信遭受的重创将导致双方通过加强军力部署增加自身安全,进一步加深安全互疑。同时,军事力量一旦部署之后,要撤离部署将十分困难。”

最后,俄罗斯也需要军事对抗巩固政权合法性基础。石油价格低迷的国际背景下,普京通过高福利换取政权合法性的模式难以为继。储殷认为,近年来,普京越发将国家的合法性建立在重拾大国梦想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增强了俄罗斯的对抗性。

边握手边较劲

回顾上半年俄罗斯的频频举动,不难看出,俄罗斯有意向欧洲释放积极的信号。普京首次访问希腊、俄罗斯从叙利亚战场撤军、中断了两年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在4月份重新召开等,都反映了俄寻求关系缓和的意图。

对于北约面临俄罗斯“威胁”的说法,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回应到,“俄罗斯一如既往地主张互利合作,同时兼顾所有伙伴的利益。俄罗斯主张共同调节冲突局势。但与此同时,俄罗斯不会忽视任何对其国家利益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的行动。”

如何看待俄罗斯在军事上的强硬对抗与外交上的积极姿态?陈宇认为,“政治和经济的缓和空间相对于军事安全更大,俄罗斯与北约的军事对峙使得欧洲安全的鸿沟越来越固化,并不是双方一朝一夕通过积极的姿态可以缓和的。”

斗而不破成常态。北约副秘书长亚历山大·弗什博说,北约会继续保持同俄罗斯的对话,“但已经不可能恢复到从前那样的关系……除非俄罗斯能够重新表现尊重国际法和国际行为准则。”储殷分析,“俄罗斯与北约的军备扩张将继续下去。北约的存在以对抗俄罗斯作为前提。任何一个国家都承担不起与俄罗斯进行直接大规模的“硬碰硬”的代价,这样一种挤压、遏制局势将长时间存在。”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进入6月以来,叙利亚政府军以及由美国支持的反对派武装从不同战线加紧了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攻势,并取得进展。据叙利亚《祖国报》6月6日报道,叙政府军5日攻下了位于拉卡省西部地区的贝尔·安巴吉镇,距离“伊斯兰国”宣称的“首都”拉卡市已不到90公里。目前,政府军正向位于两者之间的塔巴卡市推进。

尽管叙官方尚未对此作出表态,但舆论普遍认为,政府军意在直取拉卡市,并逐步控制全省。2014年6月,“伊斯兰国”宣布“定都”拉卡市,此后该组织几乎完全占据了该地区。今年5月底,叙反对派“叙利亚民主力量”联盟在拉卡省北部地区展开军事行动,“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向拉卡市撤退。本月1日,叙政府军开始由西向东进入拉卡省。据俄罗斯卫星网的消息称,此次行动得到了俄罗斯空军的掩护。目前,以拉卡市为核心的极端组织正同时遭受西面的政府军和北面“联盟”的双面压力。

近日,叙利亚境内打击极端势力的多条战线均有所进展。叙政府军在哈马省东部收复艾布·易来吉村等地,控制了多条交通要道,并在该省北部马安镇打死至少几十名武装分子;在南部的苏韦达省东北部农村地区向“伊斯兰国”多个据点展开进攻。

4日,“叙利亚民主力量”联盟继续逼近“伊斯兰国”另一处重要据点曼比季,并已夺下周边的30多个村镇。曼比季位于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省,是连接拉卡省和叙土边境的重要一环。

分析认为,打击“伊斯兰国”,叙利亚和伊拉克事实上已经形成联动。5月21日,伊拉克军方宣布向该组织在伊拉克的重要据点、距离巴格达50公里的费卢杰市发动反攻。6月4日,伊军方宣布控制费卢杰北部的撒格拉维亚。伊拉克军方发言人叶海亚·拉苏尔表示,伊军在解放费卢杰行动期间把“伊斯兰国”恐怖分子从该市周边地区27个居民点赶出。目前,费卢杰市内的恐怖分子已经由原先的2000人减至500人左右。

然而,从短期来看,叙利亚境内的极端势力活动并未得到有效抑制。据俄罗斯驻叙利亚冲突各方停火协调中心代表表示,“支持阵线”武装分子6月5日继续炮击阿勒颇北部的谢赫·马克苏德库尔德居民区,导致数十人伤亡。该地区目前聚集了2000多名属于不同派别的反对派武装,根据俄方的说法,其中一些属于极端组织。由于从上百支反对派中甄别出极端组织难度极大,且美俄在联合反恐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叙利亚多条反恐战线“各自为战、难有合力”的尴尬局面依旧难破。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6日说,中方鼓励和支持欧盟继续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安理会当天就联合国与欧盟合作问题举行会议。吴海涛在发言时说,欧盟是联合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欧盟积极参与解决伊朗核、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欧盟向非盟主导的维和行动提供支持,向非盟等区域组织提供帮助,为巩固非洲和平稳定、促进非洲整体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就欧盟同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开展合作,吴海涛表示,应坚持倡导通过政治对话解决热点问题,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内政,推动通过对话、协商、斡旋和调解等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

他还提出,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应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秉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原则,客观看待各国和各地区的不同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坚持公正、客观、全面评价一国人权状况,推动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欧盟应同联合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形成合力,发挥欧盟自身优势,结合发展中国家发展需要,加强南北合作,帮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吴海涛说,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同欧盟关系,希望欧盟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作出更大贡献。中方愿同欧盟加强在联合国框架内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努力。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多家美国媒体6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最早在本周内为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背书”,帮助她弥合初选造成的党内裂痕,最大限度团结本党选民。

自选战启动至今,奥巴马在公开场合一直避免在希拉里与另一位竞选人、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桑德斯之间“选边站”,他曾多次赞赏希拉里的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以及桑德斯竞选理念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虽然没有为任何一位“背书”,但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奥巴马更乐见从政经历丰富的希拉里出任民主党提名人。

多家美国媒体当天援引白宫匿名官员和多位民主党分析人士的话表示,加州、新泽西州等州7日初选结果出炉后,希拉里很有可能会赢得锁定提名所需的足够代表票,预计奥巴马和副总统拜登将在希拉里锁定提名后为其“背书”,最早将在本周内做出正式声明。

截至目前,希拉里只需23位代表的支持就能锁定提名所需的2383张代表票。桑德斯仍需获得816位代表的支持,获得提名的希望渺茫。但桑德斯竞选团队长期坚持说,在7月民主党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桑德斯不会退选,希拉里获得的代表票中有逾500位可以根据自身意愿投票的超级代表,这些人在大会上可能会改变想法另投他人。

在被问及奥巴马的“背书”可能对自己选情造成的影响时,桑德斯6日避而不答,表示自己不会在加州初选前做出任何猜测。

连日来一直在加州拉票的希拉里6日说,她期待着将来与奥巴马一起参加竞选活动,但正式的“背书”时间应取决于总统本人,她会尽最大努力团结民主党,有信心能够在11月的大选中击败共和党“假定提名人”特朗普。

今年以来,奥巴马的民众满意度一直维持在40%以上,是一位颇受欢迎的“即将卸任”的总统。有分析认为,他能够为希拉里竞选带来很大帮助,尤其是争取更多非洲裔和年轻选民的选票。在初选阶段,大量民主党年轻选民把票投给了桑德斯。(完)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据外媒7日报道,一名法国人因策划在欧洲杯期间发动恐怖袭击被捕,此人先前携带了100公斤TNT炸药。

乌克兰秘密情报部门安全部负责人瓦斯里•格里扎克表示,这位法国公民5月底在乌克兰靠近波兰的边界地区被逮捕。他交待计划在欧洲杯前及期间在法国制造15起袭击。欧洲杯将于6月10日开始,7月10日结束。

据悉,这位法国公民在一家农业公司就职,雇主称他是一个“模范式”员工。邻居也对他被逮捕的消息也感到吃惊,称他是一个“低调、肯干”的人,从来没有表达过任何极端主义言论或从事相关活动。

格里扎克则表示,该嫌疑人反对大量外国人涌入法国,反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以及在全球的蔓延。他在乌克兰找到非法武装团伙,购置了武器和弹药。据乌克兰情报机关的最新消息,这位法国公民原本计划袭击的目标包括一座清真寺、一座犹太教堂、税务所、交通检察站和多个其它设施。

报道称,此人家住法国默兹省一个村庄。法国警察圈传来的消息称,在对其住所的搜查中,警方只收缴了一件印有某右翼团伙徽章的T恤衫。

与其相识的一位农民表示,此人之前经常前往乌克兰,因为“他告诉我们他的女友在乌克兰,所以经常去她女友那里。”乌克兰情报机关表示,这位法国公民从去年12月开始就引起了该机关的注意,因为当时他开始“和多名东部代表建立联系”。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综合报道,欧洲杯将于10日揭幕,但主办国法国去年两次发生大型恐袭,赛事保安风险备受关注。法国政府计划派出近9万人,负责欧国杯期间的保安工作。然而法国《观点报》引述国内安全总局(DGSI)文件,指当局调查3500名外判保安员后,发现最少82人被列入恐怖分子监察名单,部分人更涉嫌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连,可能伺机发动恐袭。

法国政府为保障欧国杯安全,斥资250万欧元加强保安,8.7万名保安人员中,约7.2万是警察及宪兵,其余则是士兵及外判保安人员,也有约1000名义工。当局会向24支参赛队伍各派出17名警员及2名特种部队,保护各队职员、球员及领队,外判保安则主要负责保护球迷。

列监察名单 受极端思想影响

法国宣布将部署90000名警察、安保人员为欧锦赛保驾护航。

《观点报》取得的文件由一名DGSI高层在上月23日撰写,82名被列入监察名单的可疑人物中,部分人被指是“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成员,部分则是受极左或极右思想影响,也有人曾有可疑行为。文件称他们有可能做出恐怖主义行动,危害国家安全。当局警告由于信息有限,此次调查结果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除恐怖主义威胁,文件透露,当局密切注视有极右倾向的足球流氓,警告届时或会有组织闹事,攻击来自土耳其等国的球迷,甚至已有人印制写上“不欢迎土耳其人”字句的T恤。

奥朗德承认威胁长期持续

法国总统奥朗德。

法国总统奥朗德前日受访时,承认欧洲杯存在恐袭威胁,风险更可能长期持续,但公众不能被吓倒,政府会尽一切努力,确保赛事顺利举行,并呼吁球迷配合安检。法国内政部长卡泽纳夫则指DGSI的调查是个别事件,当局会加强保安。

此外,法国近期爆发反劳工法改革示威,能源及运输等多个行业均有工会宣布罢工,其中法国航空机师预定一连罢工4天;14日巴黎也有反劳工法示威。

奥朗德称支持罢工的民意已经逆转,并呼吁工会暂停罢工,以免妨碍球迷观战。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6日中午,现年76岁的德国总统高克在柏林正式宣布不谋求连任。

据报道,高克总统放弃蝉联有可能让本就处于不安状态的黑红联邦大联合政府更加不安。鉴于2017年秋季将举行联邦议院选举,随着高克总统的这一宣布,对明年2月的下届总统选举而言,确定候选人程序将异常复杂。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现任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基民盟)和联邦外长施泰因迈尔(社民党)都是值得重视的人选建议,但联盟党和社民党几乎无望推出共同人选。

报道称,联盟党已在高克正式宣布不再竞选连任前就已计划提名本阵营人选。

而社民党和左翼党营垒内则有人提出,鉴于在联邦大会中,红(社民党)红(左翼党)绿(绿党)阵营拥有多数,因此,应推举一名红红绿阵营共同候选人。

选举国家元首联邦大会定于2017年2月12日召开。根据目前状况,红红绿阵营的总统共同候选人完全有可能最终得以当选。由于联盟党和社民党领导层中有不少人不愿发出再度组成大联合政府的"错误"信号。

因此,候选人的寻找和推举程序相较于往届更形复杂。黑红阵营的一种看法是,传统的"全民党"之间的联手执政是"不得已为之",不能因下届总统的选举而为延续大联合政府作"政治准备"。

联盟党、社民党和绿党最近还分别再度表示,乐见无党派人士高克这位前东德牧师和维权人士蝉联总统一职。曾反对高克总统竞选总统的默克尔也表示赞同高克蝉联。

最新民意测验结果显示,70%的德国公民认为,高克应连任一届。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第 923 页,共 11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