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昆州是唯一保留这种差距的州,州政府指出同性恋男性仍被歧视。
全国伤害保险计划(National Injury Insurance Scheme)如何关系到工伤事故的法律也将被引入。
国会议员也将对促进Energex和Ergon两大电力分销商并入母公司昆士兰能源公司(Energy Queensland)的立法发起辩论。
然而,这周的主要关注点将是部长皮特·柯蒂斯(Curtis Pitt)的第二预算,该预算将在周二下传。
反对党领袖蒂姆·尼科尔斯(Tim Nicholls)将在两天后在议会进行预算演讲答辩。
由于该预算将被下传,议会开庭将延至周五。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一名40多岁的女子在John Hunter医院住院治疗,而后不见踪影。一名着急的亲属联系医院寻找,结果却发现她死在了病房厕所里。
据悉女子是因腹部疼痛而入院治疗,3天后被发现死亡。
医院员工在5月11日晚上8点30分拨打过女子的手机,是其亲属接的电话。该名亲属称在当天下午5点30分以后,就再没见过她。
下午9点30分,医院警卫得知了女子失踪的消息,但却未进行寻找。直到5月12日凌晨1点左右,亲属致电医院询问女子是否已经找到,医院才开始寻找工作。
搜寻工作才开始了几分钟,就发现女子在病房厕所里,已经死亡。
据悉,可能是由于换班,才导致寻人活动延误。
Hunter New England Health主管 Michael DiRienzo在声明中确认,事件相关数名员工受到处分。他还向死亡患者的家属表示哀悼。依照患者家属意愿,医院不会公布死亡患者的信息。
据悉,女子的死亡原因并不存他杀疑点,Newcastle警方正在为验尸官准备报告。
新州验尸官表示,在相关流程未完成前,暂不发表意见。
英女王生日在不同国家会订在不同的日子,但一般而言,所订的日子都不是女王的真正生日。另外,在官方寿辰当天,将会公布获勋人士的姓名。 在英国,现今的英女王寿辰一般订于6月的第一、第二或第三个星期六,而在寿辰当天,伦敦市内会举行军旗敬礼分列式(Trooping the Colour,又名英女王寿辰巡游)。把寿辰订在6月是爱德华七世(1901年—1910年在位)的主意,这是因为那时候英国的天气较好。在英女王寿辰当日,政府会公布寿辰授勋名单(Birthday Honours List),宣告新获勋人士的姓名及所得勋衔。在英国的驻外外交机构,官方寿辰当日会被视作英国的国庆日。由于英女王寿辰订于星期六,并非工作日,因此不属于公众假期。出于这个原个,公务员在每年5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可获得一日“优待假期”作补偿(这一日通常也是每年的春天银行假期),让他们可享受一连三天的周末假期。
澳洲的官方寿辰订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一个法定公众假期。唯独西澳把寿辰定在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在澳洲官方寿辰当日,会公布“英女王寿辰荣誉名单”,以公布新一批澳洲勋章的获勋人士。此外,当天接续下去的一个星期也同时定作澳洲雪季的开始,但是事实上,通常要待女王寿辰以后的一段日子,才会真正有足够的雪让游人滑雪。一直以来,在澳洲英女王官方寿辰,澳洲各处都有公开的烟花表演,但其盛大程度在近年已渐渐被规模更大的除夕烟花表演比下去。
新西兰的英女王的官方寿辰则定在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由于气候比澳洲寒冷的缘故,所以当天接续下去的一个星期也同样定作新西兰雪季的开始。
加拿大以维多利亚日来庆祝英女王寿辰,并定在每年5月24日之前最近的星期一,但若果5月24日本身是星期一的话,则会定当天为英女王寿辰。不过,普遍的民众并不清楚维多利亚日是庆祝英女王寿辰,更鲜有人知道,维多利亚日最初是庆祝维多利亚女王在1819年5月24日的生日。对加拿大人来说,维多利亚日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因为自当日起,大型游乐场和户外泳池都会陆续开放,夏天活动也会相继展开。
在直布罗陀和绝大部份英国海外领地都将英女王寿辰作为公众假期。而当中福克兰群岛更特别地以伊莉莎伯二世的真正生日——4月21日,作为英女王寿辰,这是因为福克兰群岛在6月正值寒冷的冬季。百慕大政府在2009年设立国家英雄日以取代英女王寿辰,令英女王寿辰不再成为公众假期,有关决定在当时引起不少反对声音。
香港在1997年主权移交中国后,不再以英女王寿辰为公众假期。英女王寿辰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所取代。在英治时期,英女王寿辰的日子在1960、70年代安排在4月21日,及至1980年代初更改为每年6月第二或第三个星期六和随后的星期一。1997年是最后一个在香港庆祝英女王寿辰假期的年份,当年因为迁就7月1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港英政府将英女王寿辰安排在6月28日(星期六)和6月30日(星期一),配合当年回归假期(1997年7月1日及2日)和6月29日(星期日)。当年香港市民共享受一个连续5天的公众假期。
斐济仍然在每年庆祝英女王寿辰和威尔士亲王寿辰。但英女王已自1987年起停任斐济的国家元首,而当地亦成为共和国,但却仍然是斐济的“最高统治者首长”。
婚姻是对爱情的一个交代,但英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恋爱越久可能越不想结婚,如果情侣关系保持3年还没有走进婚姻殿堂,那么以后结婚的欲望会越来越低。
英国一家大型调研机构通过对1000对夫妇进行详细调查发现,那些婚姻关系和谐幸福的夫妻,婚前平均恋爱时间是3年。研究人员指出,恋爱太久了不想结婚的原因,一是双方同居生活在一起,本质上已经过上了夫妻生活,失去了对婚姻的激情和向往。二是恋爱时间太长,热情会渐渐淡去,变得不想结婚了。三是恋爱时间越久,给对方的承诺就可能越多,对家庭生活需要承担的责任了解得更清楚,容易加剧对婚姻的恐慌。
因此,建议经历了甜蜜爱情的伴侣,不要总是沉溺于恋爱关系,抓住好时机才能拥有幸福婚姻。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爱情既纯洁又痛苦,既甜蜜又可怕。男女之间的事,看似简单,却蕴涵着许多科学知识。近日,美国大型艺术类杂志《熊猫》向读者介绍了关于爱情的一些有趣事实。既让你对爱情有所了解,同时又无损其浪漫和诗意。
1。当一对恋人互相凝视时,他们的心率会同步。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正处于热恋中的情侣,在彼此凝视3分钟后,他们的心率将同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跳的感觉”。
2。一夫一妻制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忠实不只是人类想追求的目标,在动物王国,很多物种都愿意找个终身伴侣,狼、天鹅、黑秃鹰、信天翁,甚至白蚁,都热衷于一夫一妻。
3。最快4分钟,就可以决定是否喜欢某人。如果你想让一名异性对你一见钟情,那你要把握最初的4分钟。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你的肢体语言、语调和语速,而不是你到底说了什么。
4。只是看看爱人照片,也能解除痛苦。很早以前我们就知道,在人生病或者痛苦时,重要的人在场对恢复很有益处。新的研究发现,爱人的照片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5。坠入爱河的感觉就像服用了可卡因。恋爱中的男女,大脑的兴奋程度和服用可卡因后十分相似。因为爱情会产生几种导致兴奋的化学物质,可以同时刺激大脑的12个部分。
6。拥抱时可释放自然止痛药。与爱人拥抱时,体内会释放催产素,这种物质能出现在大脑、卵巢和睾丸中,能够起到止痛和减压的作用,在感情交流中发挥作用。在头疼时,爱人的拥抱能抵上一片止痛药。
7。太相似的情侣不会长久。调查发现,差异太大或太小的情侣往往不能长久。一般而言,两人要有相似的基础背景,但也必须要有可以互相学习的方面。
8。人真的会心碎。心脏学家研究发现,分手、离婚、爱人背叛等激烈的精神创伤事件,真的会导致心脏区域的疼痛。这种情况被称为“心碎综合征”,该症状常被误诊为心脏病发作,对女性影响更大。
9。浪漫的爱情最终都会结束。爱情中的那种浪漫感觉,例如幸福感、依赖感、手心冒汗等,往往会在一年后结束。情侣随后会进入履行“承诺”的阶段。
10。沉浸在爱河中的人分泌化学物质的情况与强迫症患者相似。研究表明,恋爱初期的人血清素水平较低,而皮质醇水平较高,这与强迫症患者惊人地相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爱上一个人时,会做出与性格相差很大的事情。
11。对于长期关系而言,有吸引力的脸庞胜过身体。最新研究表明,寻找短期关系时,身体比脸更具吸引力。但对于要寻求长期关系的人而言,情况正好相反。
12。激情+承诺+亲密=完美爱情。“爱情的三角理论”认为,爱情有三种,由不同的部分够成。浪漫的爱情=激情+亲密,伙伴式的爱情=亲密+承诺,傻傻的爱情=激情+承诺。当然,最完美的爱情,由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当留学热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留学家庭、学校和学生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扰。
据媒体报道,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国家,其中在2014/2015学年,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达到304040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0.8%;而英国以及澳大利亚分别在2015年获得了9%和10%的留学生人数的增长;选择留学加拿大的学生数量也连续10年增长。
一、留学为何热?
1、去国外留学贴金,回国就是金光闪闪的海归。不管留学生承认不承认,肯定有这么一批人是这样想的。传统观念里也的确是这样,留学后回国的“海归”总是能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2、国内高考压力太大,国外留学是捷径。很多高中生由于学习成绩并不是太好,如果在国内参加高考上大学不一定能进入理想的院校,而国外接受学生的标准与国内有很大的区别,有利于高考生进入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3、学校选择性多,有些院校甚至“花钱就能去”。如果成绩实在是不好,但是家庭条件很不错,很多家长会考虑用此方法。所谓的“花钱就能去”的学校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只是要求会低费用会高。
二、学会冷思考!
1、如果孩子年龄过小,作为家长一定要准确评估,在最适合孩子的年龄送孩子出去,否则学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事实证明各方面不太成熟的同学独自在国外留学风险很大。
2、作为想出国留学的同学本人,需要正视自身的优缺点,无论如何要选择正规的院校,切勿选择所谓的“捷径”,去“花钱就能走的院校”。
3、.留学申请前询问自己是否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这是非常必要的,出国留学将面临环境等各方面的骤变,如果前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立即进入留学生活将会措手不及。
4、如果不想DIY选择靠谱的留学申请结构寻求帮助,现在留学机构很多,大家应该择优选择留学机构,这里请注意并不是中介费越贵越好。
三、你该怎么做?
1、切勿贪图享受、虚荣。这是许多媒体报道出来的留学生的生活常态,当然有为了吸引眼球夸张的成份,但是事实上也却有这样的留学生,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生活穿着都很艳丽,学习成绩却不光鲜。
2、学好语言,这是生活在国外的基础。无论什么都需要沟通,沟通就需要用到语言,如果语言不过关,不用说听懂老师讲的课,就连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学好专业课。归根到底,学习是留学的最终目的,学好专业课是很重要的。当然其他方面,比如参加课外活动、社交等也是需要进行的,但很多时候要想考核评分优秀,专业课成绩绝对占很大优势。
4、未来工作很重要,但不是目的所在。关于择业是一个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的事情,很多人都把专业与未来的工作相联系,这么做是对的,但要知道未来的工作并不是你选择一个专业的目的,还要考虑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在此领域长期持续的发展,是否对所选专业真的感兴趣,未来能否在此领域坚持走下去。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当留学热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留学家庭、学校和学生都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扰。
据媒体报道,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国家,其中在2014/2015学年,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达到304040人,与上年相比增长10.8%;而英国以及澳大利亚分别在2015年获得了9%和10%的留学生人数的增长;选择留学加拿大的学生数量也连续10年增长。
一、留学为何热?
1、去国外留学贴金,回国就是金光闪闪的海归。不管留学生承认不承认,肯定有这么一批人是这样想的。传统观念里也的确是这样,留学后回国的“海归”总是能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
2、国内高考压力太大,国外留学是捷径。很多高中生由于学习成绩并不是太好,如果在国内参加高考上大学不一定能进入理想的院校,而国外接受学生的标准与国内有很大的区别,有利于高考生进入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
3、学校选择性多,有些院校甚至“花钱就能去”。如果成绩实在是不好,但是家庭条件很不错,很多家长会考虑用此方法。所谓的“花钱就能去”的学校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只是要求会低费用会高。
二、学会冷思考!
1、如果孩子年龄过小,作为家长一定要准确评估,在最适合孩子的年龄送孩子出去,否则学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事实证明各方面不太成熟的同学独自在国外留学风险很大。
2、作为想出国留学的同学本人,需要正视自身的优缺点,无论如何要选择正规的院校,切勿选择所谓的“捷径”,去“花钱就能走的院校”。
3、.留学申请前询问自己是否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这是非常必要的,出国留学将面临环境等各方面的骤变,如果前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立即进入留学生活将会措手不及。
4、如果不想DIY选择靠谱的留学申请结构寻求帮助,现在留学机构很多,大家应该择优选择留学机构,这里请注意并不是中介费越贵越好。
三、你该怎么做?
1、切勿贪图享受、虚荣。这是许多媒体报道出来的留学生的生活常态,当然有为了吸引眼球夸张的成份,但是事实上也却有这样的留学生,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生活穿着都很艳丽,学习成绩却不光鲜。
2、学好语言,这是生活在国外的基础。无论什么都需要沟通,沟通就需要用到语言,如果语言不过关,不用说听懂老师讲的课,就连日常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学好专业课。归根到底,学习是留学的最终目的,学好专业课是很重要的。当然其他方面,比如参加课外活动、社交等也是需要进行的,但很多时候要想考核评分优秀,专业课成绩绝对占很大优势。
4、未来工作很重要,但不是目的所在。关于择业是一个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的事情,很多人都把专业与未来的工作相联系,这么做是对的,但要知道未来的工作并不是你选择一个专业的目的,还要考虑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在此领域长期持续的发展,是否对所选专业真的感兴趣,未来能否在此领域坚持走下去。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它们每周都会出现在我的电子邮箱里,一点一点地啃噬着我的灵魂。友善的语言,微笑的表情,以及迎合自尊心的社交邀请,所有这些都被我心怀愧疚地忽视了。原因在于,我认同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的概念——即我们灵长类动物的大脑限制着我们有能力保持的有意义的社交对象人数,使其不超过约150人——而我在领英(LinkedIn)上的好友人数已经超过了200人。
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教授提出了这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数字。邓巴发现,从新石器时代的村落、罗马帝国的军团,到一份普通的圣诞节贺卡寄送名单,人类群体的规模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他就此提出假说,即我们的社交注意力并不是在150个知心朋友之间平均分配的,而是像洋葱那样分层分布;5个最亲密的联系人位于我们社交圈的最里层,外一层是10个人,再向外的两层分别是35人和100人。
现在,一项针对手机通话的研究试图检验邓巴教授的假说——即我们的感情亲密度是像俄罗斯套娃那样分层分布的——进而帮助理解我们如何给自己的社交关系分层。在芬兰阿尔托大学理工学院(Aalto University School of Science)同事们的合作下,邓巴教授研究了2007年欧洲的手机通话数据集,这其中包含了3500万用户进行的总计60亿次通话。两个人之间通话的频率是反映他们感情亲密度的近似指标。数据中剔除了那些仅做紧急呼叫或仅拨打商务电话的人;只有那些和至少100个人多次往返呼叫的人被包括了进来。
通过梳理通话的人际网络和应用聚类算法,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倾向于将他们的社交圈划分为四至五层。平均而言,社交圈分为四层的个体拥有4个最亲近的知己,往往是亲戚,他们与这些人的通话最为频繁,再向外一层有11人,最外面的两层分别是30人和129人。
对于那些社交圈分为五层的个体来说,每一层分布的朋友人数略有不同:3个最亲密的联系人在最里层,往外的各层依次是7人、18人、43人、和134人。上述分析结果上月出现在了arXiv网站上,科学家们向这个网站上传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学术讨论(有些时候——当然并不总是如此——这是在由同行评议的正式期刊发表的前奏)。
尽管根据这项分析,社交“分层”的概念似乎是站得住脚的,但分析中指出的差异或许意味着,分层的层数对应于不同的社交倾向。从上述研究衍生出的一个观点是,社交圈分为四层的个体也许是内向型人,而社交圈分为五层的个体可能是外向型人。
这篇论文有其局限性:它仅仅考察了一年时间内的数据。友谊可以是短暂的,因时因地而变,并反映我们在特定阶段的生活状态。联络的频率并不总是与友情的深浅成正比;长期关系常常不需要密集的看护也能茁壮发展。
但同样可能的是,这项研究捕捉到了友谊的独特快照:2007年的数据集代表了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的社交格局,早于人们开始习惯性地在移动设备上通过Facebook或其他网站维持友谊。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数据还表现出了颇有说服力的一致性。它直观地映照出了真实生活:即便搬家或者换工作会导致我们所处的环境随之改变,老相识也会被新朋友所取代。社交分层的具体人员构成或许会发生变化,但分层本身保持不变。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当中几乎没有人能拥有超过200个的有意义社交关系。这一上限应促使社交网站在一个数字意义上人际关系混杂的时代完善他们的服务。持久存在的与他人联系的人性需要——如今这种愿望按一下按钮就能得到表达——最好与大脑无力应对过度数字化交往的局限取得平衡。
在通常的接受或拒绝一项邀请的二元选择之外,还应有第三个更有礼貌、同时在科学上也更准确的选项以供勾选。该选项应表述如下:“并非我不愿你加入我的社交圈,但我目前还在等待我的第四个社交层出现空缺。”
本文作者是一名科学评论员
译者/邓影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近日,国民老公吴亦凡探班女声学院,一身潮装造型帅气又清新,而这股清新味道绝对要归功于他的条纹衬衫。实际上,在欧美街拍达人的圈子里,竖条纹是一种极其受欢迎的元素。时装精们对其爱不释手,将时下最流行的单品和它搭配,让你不需充实衣橱就能轻松穿出属于你自己的竖条纹fashion。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森林生态补偿是一种运用经济手段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度,对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实现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着深远意义。作为一种绿色发展的新型管理制度以及生态扶贫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自实施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进一步推进这项制度的实施,使之发挥更大效能,应重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确立多种补偿方式。生态保护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森林生态补偿的主体是受益的部门或群体,包括政府、企业、自然人及其他组织。如果单纯把政府当作生态补偿的主体,其他受益者以及污染制造者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就不利于生态补偿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提高相关人群乃至整个社会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按照我国森林法和《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生态补偿制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财政划拨只是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生态补偿所需的资金数额较大,单纯依赖财政划拨,不仅会加大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负担,而且有限的资金也难以满足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容易导致补偿标准偏低或补偿不能及时兑现,削弱森林资源保护的效果。所以,在实践中应努力实现补偿方式多元化,将政府补偿、市场补偿、社会补偿等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构建开放的森林生态补偿体系。
科学制定补偿标准。我国地域广阔,森林类型、地域因素、造林方式多样,呈现地区不平衡的特点。此外,不同树种、不同林区的抚育成本不同,不同地区群众的发展机会和其他损失也不同。如果采用同一补偿标准,不考虑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森林保护者的积极性,导致森林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如在天然林区,除林业工人外还生活着农牧民,他们的生产生活因森林保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这种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不但会挫伤他们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而且很可能使破坏森林的情况再次出现。所以,在补偿标准制定上不能“一刀切”,应考虑不同地域的特殊性,建立多层次补偿机制,科学制定补偿标准,根据不同条件和情况公平合理地分配资金,激发人民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
把森林生态补偿与其他补偿结合起来。森林生态补偿不是简单的付费、森林的停伐,而是为提供生态屏障的欠发达地区构筑一个发展平台,促进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目前,森林生态受偿区一般为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可以通过获得的资金推进生态扶贫。但森林生态补偿不是扶贫的唯一方式,不能单纯依靠生态补偿推进生态扶贫。应创新理念和思路,把森林生态补偿与其他补偿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建立“造血型”补偿机制,既注重外力帮扶,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如果认识简单、补偿方式单一,只注重经济补偿,没有拓展为技术、发展机会补偿,森林生态补偿停止后贫困地区就有可能重新面临生态退化的风险。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