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ZOE

ZOE

网址:

巴黎——曾经有很多年,来巴黎游玩的恋人们把大多刻着自己名字或名字首字母的锁挂在艺术桥(Pont des Arts)的铁丝网上,把钥匙抛入桥下的塞纳河(Seine River)。但是去年,桥的一段栏杆在约70万把表达爱情忠诚的锁的重压下垮掉了,市政府鉴于美观和安全方面的原因移除了那些锁。

有些人认为这些锁影响市容,为锁的移除感到高兴。也有些人为不能参与这项受到珍视的巴黎活动而感到遗憾。市政府官员虽然承认此事比较敏感,但是表示,当时他们想要恢复被锁破坏的塞纳河风景。这座步行桥连接法兰西学会(Institut de France)和卢浮宫(Palais du Louvre)中央广场。

艺术桥上的铁丝网被粉刷一新,用有机玻璃板保护起来。现在它有了一个新用途:这里正在举办当代艺术家丹尼尔·乌尔代(Daniel Hourdé)的雕塑展。


装置作品《施了魔法的步行桥》(The Enchanted Footbridge)上周揭幕,周三晚上举行正式典礼。展览包括7个垫座、8个雕塑、10个反光金属“树”,以及一个活动雕塑——表现的是一个人好像在进行剧烈的运动或挣扎。

“我想像出一种空中花园,”周三乌尔代在电话采访中说。他又补充,这些作品是一种“金属过渡”——从这座桥被锁重压的状态过渡到它全新的轻盈状态。

“所有的雕塑都处于平衡和断裂的边缘,”他说。

不过,很像锁被移除时那样,人们对这些雕塑的观点也存在分歧。

“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它,”周二晚上,24岁的希腊游客科尔内莉娅·卡茨科图鲁(Cornelia Katsikotoulou)注视着亚克托安(Actaeon)镀金雕塑说。这位神话传说中的猎人被自己的一群狗围着,那些狗露出锋利的牙齿。

“我感受到了神话,感受到了《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也感受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卡茨科图鲁说,“我得弄明白它究竟什么意思。”

70岁的查理·索科(Charlie Saco)是来自新泽西州的退休游客。他给出了自己对其中一件作品的理解。

“那应该是表达反战的意思,”索克谈起一件名为《天塌下来砸向他》(The sky is falling down on him)的作品时说。

“那是飞机吗?”他指着一堆砸向人物雕塑的乱糟糟的钢铁图形问道。乌尔代说,那些图形实际上是构成了希腊单词“天空”。

索科先生没有为爱情锁的移除感到惋惜,认为锁的重量会给桥带来危险。

31岁的法国摄影师尼古拉斯·A(Nicolas A.)也是同感。他没有透露自己的姓。“那些锁就像一堵墙,”他说,“你试试在眼前放一个笔记本,然后把它拿开,然后再选择你更喜欢什么。”

他说,桥上现在安装的透明玻璃板让这个“地方焕然一新”。

在桥的左岸,迪奥(Dior)的一名摄影师在给一名穿着浅橙色连衣裙的女人拍照。

这名29岁的摄影师名叫张杰(音),住在巴黎。他说,他怀念那些锁。他记得有一把锁上刻着一行中文字:“我们分手了。”

香港——为了方便讨论起见,假设肯德基的炸鸡像广告所说,“令人吮指回味。”

你真的希望它留在你的手指上吗?而且是无限期地留着?

这只是这家炸鸡连锁店在香港的新营销活动引发的突出问题中的两个,新营销活动推出了两款食用指甲油:原味和香辣。

“是的,真有这个东西,”奥美(香港)广告有限公司(Ogilvy & Mather Group in Hong Kong)的市场营销和交流主管安娜·玛媾斯通(Mugglestone)说,该公司负责运作这次营销活动。“他们在公司做测试时,我本人就尝过它。”

而且,正如你们所期待的......

“它的味道就像鸡肉,”她说。“这很疯狂。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一个更合乎逻辑的问题好像是为什么。

玛媾斯通说,这种指甲油是“让年轻一代回想起该品牌所代表的好味道和美好时光”的一种方法。

指甲油与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McCormick & Company)联合制作,这是一家为肯德基炸鸡制造香料的公司。指甲油尚未进入大规模生产,但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肯德基正在香港消费者中进行调查,问他们更喜欢哪种味道。“都不喜欢”似乎不在选项之列。

玛媾斯通说,公众对这种指甲油有“极大的兴趣”,但在线评论中有表示怀疑的,也有很尖刻的。

“令人作呕/挺新奇,”时装和生活方式网站Racked.com在twitter上写道。

“原味(指甲油)其实在春天看起来挺可爱的,”Glamour.com写道,“如果它不是炸鸡味的话。”

越南朔庄——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通常是一片葱翠的区域。当林诗莱(Lam Thi Loi)位于这片区域腹地的水稻秧苗开始枯萎时,她面临艰难的抉择:要么让它们死在干涸的土地上,要么从河里抽出含盐的水,给它们以生存之机。

像这里许多经验丰富的农民一样,她冒险用了含盐的水。结果秧苗在几天内就死掉了。

越南最重要的稻米产区湄公河三角洲正在遭遇自法国殖民时期的统治者1926年开始数据统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坚硬的土地敞着巨大的裂缝,有些深达一英尺;地里满是褐色的干枯稻茎;干旱太严重,连地里的害虫也干死了。

“我从13岁就开始种稻,从来没见到过这种情况,”现年38岁的林诗莱坐在自己整洁的起居室内说道。“今年2月,我只收了一袋大米。去年,我们收了1.4吨。”

科学家表示,日益加剧的厄尔尼诺现象是这片三角洲出现农业减产的主要原因。该气候现象会导致东南亚地区天气过热,降雨减少。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越共政府坚决要求农民一年种三茬稻,而不是传统的一年一茬或两茬。科学家表示,这种方式耗尽了土地的养分,加重了旱灾的影响。

此外,海水灌入湄公河比以往水位更低的下游,含盐的海水侵蚀三角洲的程度甚于以往任何时候,毁掉了大片稻田。

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13个省份总共居住着1700万人,占越南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政府表示,这里的农地正遭遇海水侵袭。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今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有20万家庭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海水灌入湄公河三角洲的情况一直都存在。不过科学家表示,因为出现旱灾,河里没有足够的淡水和分支河流来稀释海水,所以水里的盐分产生了更大的危害。

The New York Times

黄清勇在湄公河三角洲的朔庄省种的稻田因遭遇旱灾而被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的顾问阮友善(Nguyen Huu Thien)表示,稻米危机凸显了政府作为的必要性:政府应该调整过度依赖稻米种植的状况,鼓励人们将养虾作为一种利润更高、更实际的替代方案。

“越南是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稻米出口国,”阮友善说道,他指的是东南亚地区的排名。“但这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因为这里的农民没有富裕起来,有很多人移居到了湄公河三角洲之外。”

越南政府一直坚持“稻米优先”政策。该政策可以追溯至70年代。当时,共产党在越南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民众处于忍饥挨饿的状态,国家与世隔绝,没有贸易伙伴,也没有制造业。

来自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湄公河三角洲研究者蒂莫西·戈尔曼(Timothy Gorman)表示,在那个年代,政府动员生产队沿着三角洲的主要河道修建土堤,防止海水倒灌,为水稻生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The New York Times

朔庄省一条干涸的河道。一年前,这条河还可以通行船只。

他还提到,在90年代,政府资助修建了一批水闸。至2001年,一些对持续对抗海水倒灌感到厌烦的农民开始破坏这些水闸,试图摧毁它们,为三角洲西部地区的虎虾养殖创造条件。

戈尔曼表示,许多农民知道海水利于养虾,但种稻可以获得补贴,转而从事虾类养殖则不然。

湄公河上游建设水力发电站,以及中国云南省修建大坝,更是雪上加霜。

湄公河委员会(Mekong River Commission)于2010年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曾警告,老挝和柬埔寨不应修建计划中的11座大坝,因为它们会拦截珍贵的淤泥,使之无法抵达三角洲地区。这份报告没有受到重视,有两座大坝正在修建,其他的也有计划推进。

今年3月,中国少见地对越南做出妥协,让云南省的几座大坝开闸放水。但越南当局表示,水流太小,不足以令越南稻米种植的困境有所改观。

The New York Times

朔庄省的牙南水上市场。很多农民靠在这里售卖自己种植的农产品谋生。

此地村民对政府的怨恨情绪与日俱增。

居民表示,省当局竭力掩盖事实。去年10月,向湄公河输送淡水的柬埔寨大湖洞里萨湖的水位低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

分别位于安江省和同塔省的另外两座有助于灌溉稻田的水库也处于极低的水位。

林诗莱表示,她不曾接到过警告。她只是埋头干活,犁地、播种。她说自己在种子、化肥和人工上损失了上千美元。

她说,为了讨论这些问题,她前去参加了最近由地区政府官员召集的一次会议。然而,这些村民却遭到了蔑视。“他们只想给我120美元(约合800元人民币),”她说。“这根本不顶事。我们没有资格跟他们讨价还价。他们说农民什么都不懂。但我们知道自己这个行业是怎么回事。”

 

周四, 09 6月 2016 15:01

36小时玩转香港

尽管香港已经拥有傲人的城市天际线,它却似乎从未停止过继续建设的步伐。其铁路系统的快速扩张就是一个例子。2014年底,港铁的港岛线扩展到坚尼地城附近,在曾经沉寂的城西掀起一个兴建发展的热潮。还有其他几个项目也正在筹划之中,其中之一是直通大陆边境的铁路快线。但是,所有这些轰轰烈烈的基础建设并没有让香港失去它的灵魂,它依然是亚洲最热情的创意城市,是艺术家、设计师、厨师和企业家大展身手的地方。举例来说,香港岛对面拥挤不堪的九龙区正在历经一场改头换面的变革。宽广的西九文化区将在近几年内开放,而M+博物馆(一个以“视觉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将成为其中心。目前,中国其他新富城市纷纷加入吸引旅游者的竞赛之中,正是这些在文化方面的努力,使香港得以充满信心,一如既往地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

周五

1. 艺术的兴盛,3 pm

当前香港的艺术生活正值兴盛之时。巴塞尔艺术展在香港举行,国际著名画廊纷至沓来。在这里举办的艺术品拍卖会屡屡打破记录,其中包括中国收藏家刘益谦在2014年出价4500万美元买下的明永乐御制刺绣唐卡。但是钱并不能说明一切。在粗陋的黄竹坑区,你可以领受到另一种前卫不羁的文化体验。近年来,在这里的一些老旧工业厂房里,各种画廊和工作室如雨后春笋一般频频出现。你可以先看看非营利组织Spring工作室(Spring Workshop),那里经常举办各种展览、表演和艺术讲座,还有自己的驻场艺术家。再往深走,你会看到刺点画廊(Blindspot Gallery)。它由一家工业洗衣房改建而成,以展出摄影作品为主。另外一家是总部在北京的北京艺门画廊,侧重于展示亚洲新锐艺术家的作品。正是那些摇摇欲坠的厂房和老旧的钢制电梯,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魅力。然而,一旦2016年下半年港铁新的南港岛线开通,这一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城市化而失去其独有风格。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粗陋的黄竹坑区里,一个艺术画廊的大厅。

2. 吃个包子,6:30 PM

在香港,新锐大厨周梅(May Chow)的小包包(Little Bao),与纽约戴维·张(David Chang)的Momofuku(店名意为“幸运的桃子”,米其林二星餐厅,以亚洲和西方饮食相结合的风格闻名。——译注)可以媲美。它已经开张两年了,然而每晚六点开门后不久,等位的人还是会很快排成长龙。(这里不接受定位。)周女士的贴心小餐馆有一种美式餐厅的感觉,座位只有凳子和火车座。它巧妙融合了西方和亚洲的美食。例如,松露薯条(98港元,约合12.60美元)上面洒着的是香菇豆豉、黑松露沙拉酱和腌萝卜丁,而炸鸡堡(78港元)则以四川辣酱和中国黑醋调味。甚至在甜品单里,也有像炸甜甜圈一样的炸包包,做成绿茶冰淇淋三明治(48港元),简直是人间美味。

3. 离奇古怪的音乐吧,9:30 PM

兰桂坊是周末社交聚会中心。漫长的一周工作结束之后,露天酒吧奏响着音乐,街上到处是喝酒的银行家、游客和单身男女。当然,也许并非每个人都会喜欢这种热闹。但在一座商业大厦的二楼,有一个远离喧嚣,轻松舒适的喝晚茶的地方:橙皮音乐吧(Orange Peel)。它的老板是室内设计师乔伊斯·彭(Joyce Peng)。彭女士原先经营了一家大受欢迎的酒吧,为艺术家和音乐家提供聚会场所,名叫“乔伊斯不在家”(Joyce Is Not Here)。2013年,这家酒吧关张,彭女士又开办了橙皮音乐吧。她的酒单上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名字,比如“乔伊斯来了”(Joyce Is Here),是一种由龙舌兰酒、西瓜汁和葡萄汁混合而成的鸡尾酒(68港元)。这里的娱乐节目也不落俗套,音乐从爵士乐到拉丁到摇滚,甚至还包括每周一次的诗歌之夜。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兰桂坊。

周六

4. 在龙脊上远足,8 AM

说起来也许有些奇怪,这个摩天大楼云集的城市也是个登山者的天堂。(我们这里说的可不是中环那些陡峭的楼梯。)从繁华的市中心最容易去到的远足山径是龙脊。它是香港岛南端的一条逶迤起伏的山脊,走在上面,仿佛走在一条大龙的背脊之上。香港还有其他几条更长、更难行的远足路径,是为那些喜欢比较有挑战性的登山者而准备的。但龙脊这五英里长的远足径却能让你欣赏到壮美的山海景色。沿途远眺,美丽的渔村、小艇出没的海湾、纯净的沙滩,尽收眼底。远足归来,你仍然有充裕的时间午餐。远足径始于土地湾村石澳道附近;终于大浪湾海滩。在那里你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回到文明世界。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远足龙脊之上,放眼渔村、小船和美丽的沙滩。

5. 充满设计氛围的早茶,11:30 AM

都爹利会馆是香港最有人气的午餐地点。这并不奇怪——它是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厅,位居中环上海滩旗舰店(Shanghai Tang)之上的最优地段,并且由伊尔斯·克劳福德(Ilse Crawford,英国知名空间设计师,Elle Decoration创刊编辑。——译注)精心设计打造。晚餐价位不菲,但它在二楼提供周末自助早茶餐,其价格还是蛮近人情的(每人480港元起)。二楼餐厅有风格各异的座椅,土耳其地毯,墙上挂满各种艺术品,室外的阳台更是引人注目。几天一换的菜单反映了一种改良的粤菜风格。这里有传统的经典菜,例如蓬松酥脆的蜜汁叉烧包,也有更糜软可口的菜点,比如蘑菇松露饺。服务很快捷迅速,也很周到贴心。

6. 独立设计师的天堂,1 PM

说到购物,香港以其电子产品和奢侈品而闻名,当然对大陆人来说,还包括婴儿奶粉。而今天,你的购物清单上还可以加上设计精品。两年前,创意中心PMQ元创方在这里开幕,目的是给香港的独立设计师和其他创意活动提供一个空间。元创方的前身为上一世纪五十年代的“已婚警察宿舍”。在那里,概念店Open Quote(店号s401)精心提供各种本地作家制作的贺卡、书籍和光盘,并不时举办艺术展览。在Smith & Norbu(S404)你可以定制由水牛或牦牛角为材料的眼镜;土壤文创(Soil)(S307)摆放着来自缅甸工作室的多彩漆器;GOOD DESIGN STORE(h401)则专营日本设计精品,从瓷酒杯到面巾纸都有。如果你逛店逛累了,元创方到处都有小吃餐厅,坐在里面还可以看到大厦中央的庭院景观。

7. 功夫文化,3 PM

香港出了很多电影明星,但很少有人像武侠传奇李小龙(Bruce Lee)那样给这个城市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李在32岁时即英年早逝。2013年,为了纪念李小龙去世四十周年,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办了一个精彩的展览,介绍他的生平。展览里收集了他早年生活的纪念品(其中包括他流畅自如的恰恰舞镜头),以及他用过的破旧沙袋、往时的培训计划、70年代式样的紧身毛衣,还有那件著名的黄色运动服。李小龙正是穿着它在拍摄《死亡游戏》时不幸猝死。去看这个展览,最好是乘坐公交车,170路可以直接把你送到铜锣湾。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香港文化博物馆中的李小龙展览。

8. 舞会晚餐,8 PM

当粤语流行歌曲开始从巨大的音箱中传出,餐厅主人脚穿白色橡胶靴,踩着月球步从你餐桌边滑过,这时你该知道,你走进的这家东宝小馆,可不是一家普通的,那种无处不在、低档便宜的粤菜大排档。在某种意义上,东宝小馆的确是很传统的。用餐的食客围小桌而坐,喝着小碗啤酒,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大盘的风沙鸡(450港元)和黄金虾(时价,通常每公斤533港元起)。但是,当热爱交际的餐馆主人罗比·常(Robby Cheung)把音乐音量调大,整个餐馆突然之间就变成一个夜总会俱乐部,时尚的人群开始在桌边舞动,端起啤酒相互祝酒。这个晚会很火,如果你想要参加的话,最好提前预订。

9. 乒乓酒家,10 PM

在乒乓冰室这个酒家的吧台后面,红色的霓虹灯打出了这样的字样:“锻炼身体”。但是,你在这里可买不到冰沙和保健药酒。这里的饮品选择是杜松子酒。这间前身是家乒乓球俱乐部的酒吧,位于时髦的西营盘,幽深的空间里摆放着120多种杜松子酒(140香港元起)。其中许多酒来自老板胡安·马丁内斯格雷戈里奥的家乡,西班牙的工艺酿酒厂。例如Xoriguer就是梅诺卡岛上一家有300年历史的酒厂。虽然酒吧里再没有乒乓球台,但室内的装修仍然遗留着当年的痕迹,如原装的红色街门和复古的铝合金窗框。室内也充斥着当地艺术家的大型作品,包括香港最著名的涂鸦艺术家曾灶财,又名九龙王的作品。

周日

10. 渔民生活,10 AM

在植被葱郁、山峦起伏的大屿山上,一个偏远的海湾里,有着香港最后幸存的渔村之一,大澳。无论从实际距离而言,还是从象征意义而言,大澳都是离香港中环最远的地方。那是一个逝去的年代的遗留。简单的棚屋高架在水边,无法行车的狭窄小道旁,摊贩们贩卖虾酱和各种海产干货(虾酱是村里的最著名的出产之一)。这一切令人轻松惬意。漫步小镇之后,你可以在大澳文物酒店坐下来品尝一下海鲜炒饭和当地的虾酱(98港元)。这家酒店的前身是1902年英国人为了保护香港边界而修建的警署。在这俯瞰南中国海的高地之上,人们才可以真正体会到香港在成为全球商业中心之前的模样——一个沉睡的边远渔村,浸润于传统之中,以海获为生。

住宿

Tuve酒店(清风街16号;tuke.hk)位于日渐贵族化的天后区,去年七月才开张,拥有66间客房,是一个小型典雅的精品酒店。它采用极简设计,原材料全部使用灰色调的混凝土、大理石、玻璃和钢。它有许多风格独特之处,比如为了节省空间而制作的桌上迷你酒吧盒。双人房980港元起。

港岛英迪格酒店(皇后大道东246号;ihg.com/hotelindigo)位于湾仔,有138间客房。这里有中国传统、风格亮丽的室内装饰——金鱼枕头、中国灯笼,在29层楼顶还有一个无边玻璃底游泳池,一头向外伸出,悬空在底下熙熙攘攘的人行道之上。双人房1400港元起。

雅典——一名考古学家本周四表示,他相信自己已经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陵墓。这名考古学家在希腊北部主持了一项为期20年的发掘工作。

在希腊塞萨洛尼基举行的一个纪念亚里士多德诞生2400周年的会议上,考古学家康斯坦丁罗斯·塞斯曼尼迪斯(Konstantinos Sismanidis)发言说,“虽然没有证据,但有极为明显的迹象”来支持他的说法。

陵墓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出生地斯塔基拉古村落出土的一个建筑中发现的,位于塞萨洛尼基以东约40英里。据塞斯曼尼迪斯说,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22年去世后,人们修建了这座建筑来纪念他。

“我们已经找到了陵墓,”他说。“我们还发现了古代文献中提到的祭坛,以及通往陵墓的道路,它与城市聚落内的古市场非常靠近。”

虽然陵墓主人身份的证据是间接的,但它具备的几个特征——它的位置和广阔视野;它位于一片方形大理石地面的中心;以及它的修建时期——大约是希腊化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3年去世之后——“全部都支持一个结论:这个拱形结构遗迹是亚里士多德曾经的墓祠的组成部分,”塞斯曼尼迪斯说。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是柏拉图在雅典的学生,也是西方哲学形成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作品构成了现代逻辑的基础,他的形而上学成为了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固有组成部分。他的《诗学》对戏剧原理的分析至今发人深省。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II)邀请他为儿子亚历山大当导师。

2014年在希腊北部的安菲波利斯进行的另一项发掘工作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该国最大的古代陵墓。有人把那座陵墓与亚历山大大帝联系到一起,引起了媒体的巨大兴趣,但后来考古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它可能属于这位国王和征服者的亲密友人。

 

在极端天气的威力下,巨石阵正遭到侵蚀。威尼斯正慢慢沉入运河。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渐渐被淹没。

这样的画面经常出现在好莱坞的气候灾难惊悚片中。周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联合发布的报告也让人联想起这些画面。这份报告详细描述了气候变化可能对五个大洲的世界遗产遗址造成的威胁。

(周四,《卫报》[The Guardian]报道称,澳大利亚所在的大洲本来也包含在这份报告中,但澳大利亚政府要求从中移除,因为担心这些信息会损害该国的旅游业。)

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是忧思科学家联盟的气候和能源副主任亚当·马克姆(Adam Markham)。他说,虽然很多遗址必定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猛烈的暴风雨和野火,但做好规划对文物保护会有很大帮助。

“这是非常艰巨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觉得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多大或变化来得多么快——那么我觉得我们有很多事情可做,”他说。

这份报告重点提到29个国家的31处已经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遗址,包括一些著名旅游目的地,比如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和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这份报告依据的是经过同行评议的科学文献、技术报告和当地专家,也有各国为世界遗产委员会(World Heritage Committee)准备的国内遗址评估。

虽然这份报告强调了最近达成的巴黎气候协议的重要性,但马克姆称,已经对气候构成影响的温室气体排放很可能造成“很多变化和冲击”。

“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挽救每一个遭到威胁的遗产,”他说,“我们能挽救侵蚀悬崖上的每一座灯塔吗?很可能不能。所以每个国家都得做出艰难的选择。”

这份报告对13个遗址进行全面案例分析,旨在展示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的方式。比如,在对自由女神像的研究中,飓风“桑迪”(Hurricane Sandy)的影响得到了详细探讨——科学家已经表明,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桑迪”的破坏力。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的海岸适应协调员丽贝卡·比弗斯(Rebecca Beavers)帮助该机构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措施,她也是这份报告的顾问。她说,2012年的飓风“桑迪”对自由女神像的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损害,促使相关方面把注意力转向思考对抗极端天气的最佳方法。

“我认为,大家必须认识到,适应是一个持续的变化,”比弗斯说,“它不是一个孤立行为,也不是单项措施。它真的是一个过程。”

这份报告给政府机构、旅游业和遗址管理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它强调,这些遗址本身就是人类应对极端天气的历史信息宝库,它们所包含的考古数据也许可以对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

马克姆是英国人,他说,他个人对斯卡拉布雷(Skara Brae)的遭遇感到非常难过。斯卡拉布雷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定居点,也是苏格兰海岸面临海岸侵蚀风险的很多遗址之一。

“这是一个著名遗址,我从没去过,我希望将来能去看看,不过我关心所有的遗址,”马克姆说,“对我来说,那是我的文化遗产,正消失到海里。”

 

几十年来,它一直悬挂在一家人的餐厅内:那是荷兰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画面上一个老人和妻子正在称量和数金币。它被鉴定为扬·斯蒂恩(Jan Steen)的真迹,时间在17世纪60年代,价格曾经在40万美元。

但如今,这幅作品已经基本上不可能出售了,它已被苏富比、佳士得和一位著名荷兰交易商拒绝,不是因为它不是真迹,而是因为它的历史。

“二战”之前的某个时期,德国犹太人的艺术收藏已经开始遭到掠夺,当时这幅画由德国纳粹收藏家与战争投机商德克·曼腾(Dirk Menten)拥有(如果可以使用这个词的话)。

这幅画是他偷来的还是买来的,是他什么时候得到的?他的兄弟,因屠杀犹太人并抢劫他们的艺术品而成为战犯的

这幅画是他偷来的还是买来的,是他什么时候得到的?他的兄弟,因屠杀犹太人并抢劫他们的艺术品而成为战犯的皮特,是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些都是艺术市场所不喜欢的问题。四年前,当我试图追溯这幅画的起源时也遇到了这些问题。

纳粹非常擅长保存资料。但是并不足以让我解决这幅来自欧洲的作品究竟是通过偷窃还是诚实交易易主的问题,相反,它步入了那些出处成谜的作品行列,这样的作品如今还在日益增多。

这幅画属于我岳母的伴侣艾伦·H·波斯纳(Alan H. Posner),他于2011年去世。他是个犹太人,谢天谢地,他不知道我研究过他挂在自己曼哈顿寓所的这幅作品。我的家人每天都要经过这幅画,然而不管我多少次讲起这个故事,讲起曾把指纹留在这幅画上面的那些可怕的人,我都忍不住头皮发麻。在我家的办公室里,我试着不去看我复印的曼腾一家的通信,结尾总以“希特勒万岁”告终。

我曾经打过无数电话,发过几百封电子邮件,联系从墨西哥到日本的各种人,只要他们知道一点关于这幅画的事情。我愈是深入研究,就愈觉得阴暗。或许曼腾是从某位可敬的交易商手里得到这幅画,日期发生在纳粹入侵波兰或比利时(这幅画似乎可以追溯到这两个国家)之前,他的收条就埋藏在某个地方。抑或某些纳粹牺牲者的后裔曾经在祖先家里见过这幅画的照片。

大屠杀物品归还计划研究者们把曼腾列为“标红旗的名字”,也就是“有毒的来源出处”。有成千上万的物品都处在类似困境之下,这些物品在纳粹占领欧洲时期,在不清晰的交易环境下几经易手。根据网上可搜索的纪录(包括战时展览清单,拍卖目录,交易商、收藏家与历史学家的档案)表明,其中大多数物品都进入了灰色地带。

《欧洲的强暴:第三帝国与“二战”期间欧洲财富的命运》(The Rape of Europa: The Fate of Europe’s Treasures in the Third Reich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一书的作者琳恩·H·尼古拉斯(Lynn H. Nicholas)告诉我,她很高兴我写这篇文章,指出这一研究领域内的困境。她说,外行经常觉得战时被夺取的艺术品可以轻易归还,其实这项工作里充满死胡同。

绘画作品的名字和归属经常改变,所以数年之后,被窃取的物品和被寻获的物品的描述就很难对上。战后审查战利品的盟军战士和专家们会犯错误,或者使用模糊的词语在画布上做标记,比如“裸体油画”或“风景”之类。每一天,能记得家族收藏的幸存者都在变得愈来愈少。正当的继承人已经愈来愈难找到。

安妮·韦伯(Anne Webber)是欧洲赃物艺术品委员会(the Commission for Looted Art in Europe)的创始人兼主席,她给我讲过她的团队做过的一项了不起的任务:仅凭着德国纳粹时期拍卖目录上一位德国犹太人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就找到属于此人的一幅油画的继承人。

一位私人收藏家也告诉我,他拥有一幅无法出售的作品。专家最近才发现它属于赫尔曼·戈林(Hermann Göring)的收藏,没有证据表明它是否是通过窃取而来。

艾伦去世几星期后,斯蒂恩油画的问题水落石出了。他拥有六七幅古代大师的作品,是他妻子莉莉安的父母在“二战”之前买下的。她的父亲克拉伦斯·Y·帕里茨(Clarence Y. Palitz)是俄国犹太移民,通过出租工业设备等风险事业发了财。他和妻子拉斯到处旅游,在德国的若干犹太艺术史学家的建议下,收集了很多艺术品,放在曼哈顿以及纽约州马马罗内克的家里。

艾伦的文件中包括若干打印文件,列举了若干油画过去的拥有者,其中包括一位“D·曼腾,利沃夫(战前属于波兰,如今位于乌克兰境内)”,以及一位“德克·纽腾斯(Dirk Neutens),布鲁塞尔”(艺术品出处研究专家维多利亚·希尔斯·古德曼[Victoria Sears Goldman]告诉我,“纽腾斯”很可能就是“曼腾”,是有人把潦草的手写体看错了)。

(补充:我的研究完全是无偿的,是为了智力上的刺激,也是为了帮助我的家庭。我对这件作品没有拥有权,如果它能被卖出去,我也不会从中获利。)

最后我确认,19世纪50年代,一个德国艺术史学家写道,一幅小小的,带有签名的斯蒂恩绘画,上面是一对夫妇,“热切地”欣赏他们的钱币,它陈列在伦敦律师兼作家埃德蒙·菲普斯(Edmund Phipps)家中。旁边还挂着鲁本斯(Rubens)、佛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卡纳莱托(Canaletto)、贺加斯(Hogarth)和华托(Watteau)的作品。1859年,菲普斯的遗孀拍卖了他的收藏,也包括斯蒂恩的这幅作品。

后来线索就断了。曼腾如何且何时得到了这幅画,已经不得而知。1933年4月25日,这幅画被柏林一家博物馆的馆长马克斯·J·弗里德兰达(Max J. Friedländer)证明为真迹,之后,帕里茨一家出现了,并得到了这幅画。1942年,他们确实得到了它,并将它借给明尼阿波利斯的沃尔克艺术中心。

帕里茨先生知道德克·曼腾是艺术收藏家,1933年把他派到波兰去寻找艺术品。后来和其他犹太知识分子一起,被迫离开柏林工作岗位的著名艺术史学家朱利乌斯·赫尔德(Julius Held)也和曼腾一起旅行。

赫尔德后来告诉一个采访者,帕里茨希望有一个学者随行,因为他“不信任”自己的荷兰联系人。

(1934年1月,帕里茨一家让赫尔德博士安全地来到纽约,他的导师弗里德兰达也在阿姆斯特丹生还,他之所以能够保命,是因为他曾经给那些收藏家兼窃贼们提建议,其中就包括德克·曼腾的兄弟皮特)。

1933年,皮特·曼腾已经完全生活在波兰,靠木材等生意致富。他和德克在家里放满了来自荷兰、法国和比利时的油画(他们可能是通过他们的堂兄弟赫伯特·曼腾[Hubert Menten]得到这些作品的,他也是柏林的一个收藏家兼交易商,其客户包括戈林)。

德克在比利时经营一家皮革厂,最后为纳粹制作军服上的腰带(战后,他被判处经济通敌,但几乎没遭受什么惩罚)。在波兰,战争期间,皮特在火车车厢里的艺术品被偷了,此事导致纳粹士兵射死几百名村民,把他们扔进大坟坑之中。

战后,德克定居在法国的里维拉,他的大宅可以看到海景与合欢树,墙上挂着他收藏的古代大师作品。皮特则在自己的房地产中又添了一栋爱尔兰大宅,并定居在那里。直到20世纪70年代,皮特在阿姆斯特丹拍卖自己的艺术品收藏时大出风头,才被认出是战犯。

村民们的坟墓被发掘出来,作为审判中的证据,他作证说,证人看错了,真正的凶手是德克。但德克作证说正相反。

(70年代调查皮特的荷兰记者汉斯·克努普[Hans Knoop]收集的证据后来被用在审判中,这件事被他写在《曼腾事件》[The Menten Affair]一书中。)

德克与皮特·曼腾拥有作品的下落成了谜,但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很多数据库、书籍和拍卖目录里这些画的出处之中。有些有污点的物品最后归荷兰政府监管,资料贴在“来源不明”网站上。来源不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佩里·施里尔(Perry Schrier)说,他们正在扩展赃物赃物报告的名单,增添文件,希望联系到更多物主的后裔。

不过,波士顿美术馆研究物品来源的策展人维多利亚·里德(Victoria Reed)说,对于某些无主物品,“我们可能永远没法把所有拼图拼在一起了。”

纽约艺术鉴定师艾维·T·约瑟罗(Evie T. Joselow)告诉我,不要对我的拼图放弃希望。随着新证据浮出水面,她说,“物品的来源不会绝对不为人所知。”

中国人是最擅长以吃来表达纪念的。所以许多节日都与特定的食物结下不解之缘。譬如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元,端午节吃粽子,甚至最个人化的节日,过生日,也要吃一碗长寿面。中国人是最有口福的民族,中国的烹调举世闻名,也只有中国人才敢于将饮食上升到文化的境界并以本民族得天独厚的饮食文化为骄傲。随便举个例子:一只小巧的粽子,也能包容丰厚的文化积淀,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粽子是端午节惟一的供品。而端午节是专门用来纪念一位大诗人的。据说屈原在汩罗江自沉之后,沿岸的民众就用苇叶(或菖蒲?)包裹糯米投入江水喂养游鱼,以防它们出于饥饿啄食诗人的遗体。这是一种令人落泪的祭奠。这种风俗扩散到全国各地,并且延续了近两千年。两千多岁的大诗人,活在水的宫殿里,和整个民族的血脉中。台湾的余光中说过:“我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

一九九五年我专程去拜访屈原的故乡,写下一段札记:“秭归是长江中游的一座小码头,由此展开联想,我们会承认它也是中国历史的一座小码头。正如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这座玲珑剔透的小山城也向全世界贡献了一位重量级的大诗人,仅仅这一点,秭归也该在注目礼下戴上金镂玉琢的神圣桂冠。然而秭归没有,秭归平平淡淡地傍水而居,顶多每年端午节沿袭裹粽子和划龙舟的古老习俗时,会比其它地域狂热那么一点。端午,秭归自己在给自己过节。而全中国,都在给一个秭归出生的人过节。秭归确实是有福的。”

粽子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有福的食物。它是一个诗人的节日之主角,寄托着国民世世代代对一位大诗人的怀念,你能说它没有文化味吗?典故的滋味,是苇叶的清香、糯米的甘美所掩饰不住的。想像着我们的祖辈,在油灯下曾神情肃穆地亲手包裹这特殊的贡品,以同样的动作传达同样的心情。我几乎怀疑今天自己面前陈列的一只粽子,也遗留有他们的指纹。哦,古老的粽子,在岁月的河流里浮沉,面对它我们是永远的儿童。

现在再不用我们去亲手包粽子了,每逢端午节,商店里有厂家生产的粽子出售,估计目前尚是手工制作,但我担心某一天,粽子也会出现在机器的流水线上。工业社会,一切都简化了,包括人类的纪念。人也变得懒了。我们渐渐遗忘掉包粽子的方法。不信你去问问处于学龄的少年,他们会叠纸飞机、玩电脑游戏,但肯定不知道怎样包一只有棱有角的粽子。

我们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端午节前几天,就买来了新鲜的苇叶,漂洗在大水盆里,然后一家人围坐在盆边热热闹闹地包粽子,这幅景象本身就充满节日的气氛。把挺括的苇叶卷成尖筒,填塞进淘洗过的雪白的糯米,然后再包成元宝状,用细麻绳捆扎,一只沉甸甸的粽子就诞生在掌心。在水锅里煮一串,满屋都洋溢着苇叶那无法言喻的清香。可以说吃粽子真正的乐趣,有一半已提前兑现在包粽子的过程中。那是一个清贫的时代,苇叶用过一次,还舍不得丢弃,继续放回水盆里漂洗,以便包下一轮,直至破布般颜色发黄、不再有任何植物的香气。煮一锅粽子,只有少数几只里面掺有赤豆、红枣或火腿,于是挑捡起来便带有抽签的性质,增添了几分检测运气的失落或惊喜。

吃粽子一把小剪刀是必不可少的,专门用来剪断捆扎粽子的绳结。多少年后我才诗化地联想到,这不失为心灵的节日的剪彩。也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那时候的富有,那份单纯的快乐、简易的幸福感是不可复得了。

今天参加一个宴会,奉送的小吃中包括一只粽子,搁在白瓷盘里,煞是好看。我解开吃下后忽然发现了什么,顿时有点倒胃口:这棕子居然是用白色细塑料绳捆扎的(是我们日常捆书或箱包常用的)。我的味觉里顿时充满了塑料的味道、工业社会的气息。你能说这根细塑料绳不是大煞风景吗?

后来留心观察,发觉商店里出售的粽子很多都是这样。对塑料绳捆扎的粽子,我拒绝食用。也许我是过于敏感了(并不见得真有一股怪味,这只是某种心理作用),或过于挑剔了(现在到哪里去找那种土里土气的油麻线呢),但我不愿败坏对粽子的印象那简直堪称平民塑造的经典。或者说得更夸张点,纵然时代变迁,我力图维护粽子的传统与尊严。这是一个不容原谅的败笔:被滥用的塑料绳与乡野气十足的苇叶是不谐调的,正如在电脑上写诗,我也同样地感到别扭。

墨尔本一位女性近日经历了所有女性都不想经历的“噩梦”,她价值4万澳元的名牌婚纱在家中被盗,除了婚纱,家中其他物品也遭到洗劫。目前当地警方表示,他们正在调查盗贼是否在同一地区连续作案。

 

家住墨尔本Greenvale地区的琳恩(Leanne Bartucca)表示,被盗的私人订制婚纱重18公斤,婚纱上的法国蕾丝花边有100年的历史,同时婚纱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里面还包括皮革和分层的薄纱。

据悉,这款婚纱的设计师是安东尼(Anthony Pittorino)和雅各布(Jacob Luppino),他们经常为明星设计私人婚纱,如篮球巨星乔丹的妻子伊薇特·普列托、澳大利亚演员朱迪·高登以及墨尔本时尚达人丽贝卡·贾德等。

婚纱设计师安东尼和雅各布表示,如果有人在网上看到这件独一无二的婚纱出售,希望可以立即联系警方。

“新娘琳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对这对新人的遭遇感到震惊,那件婚纱在我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们所有人都对此感到伤心,”安东尼和雅各布说,“那件婚纱是我们特意为琳恩设计的,上面有用她和丈夫名字首字母绣成的小火车,我们只希望如果有人在社交网站或者网店看看到有人出售这件婚纱,可以尽快报警。”

琳恩说:“这是令人心痛的经历,我的家人和婚纱设计师每天都在网上搜索,希望可以发现这件婚纱被出售的消息,我曾经梦想用婚纱上的蕾丝给我的孩子制作参加洗礼仪式的礼服。”

她表示,小偷并不是一般的入室盗窃,他们知道这件婚纱的价值,因为他们行窃时并没有理会放在明处的名牌鞋子,而是径直走到衣柜里,偷走了这件名贵婚纱。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澳大利亚3月引入的新“散养”养殖法令(free-range regulations)的讨论尚未结束,这份不确定性迫使养殖户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再加上由于肉类价格的增长使鸡蛋消费量的提高,导致澳现在严重缺鸡蛋,据估计,“蛋荒”或持续数月。

 

报道称,由于严重缺鸡蛋,澳超市的鸡蛋货架上已经早已没有新的鸡蛋供应,而养殖户们仍在面临新“散养”法令的压力。鸡蛋缺货使这一法令遭到民众的广泛批评,因为这一法令使养殖户把主要资金投入到新的养殖基础设施上,建设新的鸡笼和新的畜棚。

澳养鸡农民协会(Egg Farmers Australia)发言人科沃德(John Coward)表示,“蛋荒”仍可能持续2到3个月,而需求增加的同时,鸡蛋的价格也会增加。同时,由于肉类价格上涨,消费者更倾向于吃更多的鸡蛋,据了解,鸡蛋的消费量每年会上涨3.5%到4%。

在一家Coles超市的鸡蛋货架上,顾客可以看到一则向顾客道歉的告示,“我们正在努力提供鸡蛋替代品,由于供应问题,现在鸡蛋正处于缺货状态。”

据了解,在3月引入的“散养”法令规定1平方米只能有一只鸡,而且鸡群要“有机会到鸡笼外面去”。同时,一些尚未最终确定的规定还包括畜棚的大小,这种不确定性使养殖户建更多的畜棚以满足需求。

澳养鸡农民协会表示,母鸡在室外的话会更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在天气冷的时候下蛋更少。

Coles和Woolworths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供应不足的问题。Coles称,“非常不幸,现在整个鸡蛋行业都缺货,我们也正努力与养殖户共同努力以解决这一问题。”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李煜然)

第 917 页,共 11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