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佛罗里达州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的旋转伺服机构已经从发现号上离
佛罗里达州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的旋转伺服机构已经从发现号上离
即将飞向国际空间站的首个人形机器人宇航员:“机器宇航员2号”
即将飞向国际空间站的首个人形机器人宇航员:“机器宇航员2号”
1990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轨释放哈勃空间望远镜
1990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轨释放哈勃空间望远镜
即将执行STS-133告别之旅的宇航员乘组合影
即将执行STS-133告别之旅的宇航员乘组合影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目前正在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发射时间初步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 16:50(北京时间2月25日5:50)。这次发射将是它的告别之旅,任务编号STS-133,期间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一个永久性多功能舱段以及机器宇 航员-2号。此次飞行由宇航员斯蒂夫·林德赛(Steve Lindsey)担任指令长。
 

  发现号航天飞机是所有美国航天飞机中执行任务最多,将宇航员送入轨道人数最多的一架。它曾经执行了首次轨道卫星回收任务,并将这颗卫星带回地 球。它曾经带着宇航员造访过两颗运行中的卫星。它执行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部署任务。它还两次向世人展示了美国在重大挫折后重返太空的决心和勇气。
 

  尽管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全部5架航天飞机每一架都功勋累累,但发现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它执行过的全部38次飞行任务中,它总共在太空度过了 352个日夜,几乎相当于一整年。它一共围绕地球运行了5628圈,时速高达17400英里(28000公里),总飞行里程近1.43亿英里(2..3亿 公里),这相当于往返月球288次,或者到太阳距离的1.5倍。
 

  发现号航天飞机总共运送过246名宇航员进入太空,这一数字无人能及。这其中包括世界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世界年纪最大的宇航员,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非洲裔美国人,首位乘坐美国航天飞机升空的俄罗斯航天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议员。
 

  发现号是美国建造的第3架航天飞机,整个建造过程历时4年。发现号的名字源自于一艘18世纪时的英国探险船,即著名的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船长远征南太平洋时乘坐的发现号(HMS Discovery),以此表达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它于1983年10月离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戴尔(Palmdale)的组装工厂,并于次月搭乘波 音客机改装的背负式运输机飞往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1984年8月30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其首次飞行使命,任务代号STS-41D。那次任务 中,发现号成功将3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并对一个实验性太阳能电池翼进行了测试。该任务由宇航员亨利·W·哈茨菲尔德(Henry W. Hartsfield)担任指令长。
 

  在它的第二次飞行中,发现号执行了首次在轨回收卫星并将其带回地球的任务。借助舱外喷气式宇航员背包,宇航员们进行了一系列高难度的舱外行走,并最终成功地将两颗出现故障的卫星放入发现号的载荷舱,并于随后送回地面。
 

  1985年,发现号是唯一一架在当年执行了4次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其中一次任务:STS-51D,实现了首位美国议员遨游太空的壮举,这位议员是犹他州参议员杰克·伽姆(Jake Garn)。
 

  1986年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之后,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射经历了两年半的停滞,发现号在此期间也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能升级,随后在 1988年9月,发现号再次升空,执行STS-26任务,这次任务的指令长是宇航员里克·霍克(Rick Hauck)。这次飞行任务检验了航天飞机所进行的安全性能升级措施,并成功地将一颗美国通讯卫星送入轨道。这是发现号的第七次飞行,也是美国经历创痛之 后重返太空的标志。
 

  1994年2月,昔日的冷战对手在发现号上握手言和。在STS-60飞行任务中,谢尔盖·克里卡列夫(Sergei Krikalev)成为首位搭乘美国宇宙飞船升空的俄罗斯航天员。那次任务的指令长是宇航员查尔斯·F·博尔登(Charles F. Bolden, Jr。)。
 

  一年后,发现号更是将当年美苏之间的冷战阴霾清扫一光。在其执行的STS-63任务中,发现号首次演练了与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这 次任务同时还创造了另一项第一:首位驾驶一艘美国宇宙飞船的女性:伊林·柯林斯(Eileen Collins)。此次任务的指令长是宇航员詹姆斯·D·韦瑟比(James D. Wetherbee)。
 

  1998年6月,发现号再次与和平号进行空间对接,任务代号STS-91。此次对接任务标志着美俄合作实施的“航天飞机-和平号”项目结束。在整个项目合作期间,一共有9架次的美国航天飞机实现与俄罗斯空间站和平号的对接。
 

  1998年10月,发现号再次执行开创性任务,将人类最年长的宇航员送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约翰·格林(John Glenn)当时已经77岁高龄,他跟随发现号STS-95任务进入了太空,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太空旅行。在此之前,格林曾于1962年进入太空,成 为首位围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除了和年轻同事们一起执行STS-95项目制定的工作之外,格林本身还是一项有关太空飞行与宇航员年龄限制的实验研究对象。
 

  2000年10月,发现号执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00次飞行任务。任务编号STS-92,目的是为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送去部件。此次为 期12天的太空之旅中,宇航员们为国际空间站成功地安装了一个航天飞机泊位,以及首个外部结构桁架,为数周后迎来首批空间站长期值守乘组奠定了基础。
 

  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爆炸,全世界都沉浸在痛失7位勇敢的宇航员的巨大悲痛之中。随后,美国宇航局再次着手对 航天飞机的安全措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升级。发现号再次担任探路先锋,它执行的STS-114任务成功地飞向国际空间站,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的再次恢复飞 行。此次任务的指令长由经验丰富的女宇航员伊林·柯林斯担任。在任务执行期间,乘组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安全措施,包括在接近国际空间站时要求空间站宇航员拍 摄航天飞机外部隔热瓦的高分辨率图像以便确保安全。
 

  美国宇航局在2006年执行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被公认为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这一任务要求为国际空间站送去5副桁架部件,并对空间站的电源系统进行一次大修。发现号再次承担重任,执行了STS-116次飞行,成功完成了上述使命。
 

  2007年10月,发现号执行的STS-120任务再次成为一个里程碑。因为此次飞行标志着首次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两大机构的指令长都是女性。当 时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指令长是女宇航员帕姆·米罗伊(Pam Melroy),与其对接的国际空间站的指令长则是女宇航员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此次任务中,宇航员们为国际空间站加装了“和谐”号舱段并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修复和调整。
 

  2008年5月,发现号执行STS-124飞行任务:将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希望”号实验舱(Kibo)核心部件送至国际空间站。这一大型实验舱段需要3次航天飞机飞行方能运送完毕,STS-124任务是其中的第二次飞行。
 

  在其最后的告别之旅中,发现号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美国负责部分的最后一部分部件:莱昂纳多永久性多功能舱(LPMM)以及首个人形机器人宇航 员:“机器宇航员2号”(Robonaut2)。这个新的舱段将作为储藏室,并提供额外的研究工作空间。而机器宇航员2号则是一次技术验证性演示,主要目 的是考察人形机器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在轨工作的宇航员起到帮助作用。发现号还会同时为空间站带去一些备用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发现号航天飞机服役的一 生是在不断开创新纪录中度过的,甚至这一次告别之旅也不例外:它的此次飞行恰逢人类长期外空居留十周年纪念。(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北京时间2月25日05点50分(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16点50分)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天气预报显示当前天气状况适宜发射概率为80%。这是“发现号”第39次执行太空任务,也将是它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据悉,美国宇航局计划该航天飞机首次发射时间为去年11月初,它将向国际空间站送递补给货物和全球首个太空机器人——“R2”类人机器人。但是发射时间一再推迟,发射倒计时窗口没有持续到燃料加载阶段就宣布推迟发射。
“发现号”任务期为11天,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机器人宇航员2号”,后者将是空间站上首个人型机器人,并将成为空间站永久居民。
发现号航天飞机原定于2010年11月1日升空,但右侧轨道操控系统的加压部分出现氦气泄漏此前已导致其发射被推迟11月2日升空。而后,美国宇航局第三次延迟“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升空日期,推迟到2010年12月3日,以便有足够时间修补燃料箱的裂纹。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发现号航天飞机服役的一生是在不断开创新纪录中度过的,甚至这一次告别之旅也不例外


发现号航天飞机是所有美国航天飞机中执行任务最多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24日消息,发现号是美国航天史上的伟大航天飞机之一,它开创了许多的航天先河。发现号航天飞机目前正在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发射时间初步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16:50(北京时间2月25日5:50)。这次发射将是它的告别之旅,任务编号STS-133,期间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一个永久性多功能舱段以及机器宇航员-2号。此次飞行由宇航员斯蒂夫·林德赛(Steve Lindsey)担任指令长。

  据国外媒体报道,发现号航天飞机是所有美国航天飞机中执行任务最多,将宇航员送入轨道人数最多的一架。它曾经执行了首次轨道卫星回收任务,并将这颗卫星带回地球。它曾经带着宇航员造访过两颗运行中的卫星。它执行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部署任务。它还两次向世人展示了美国在重大挫折后重返太空的决心和勇气。


即将执行STS-133告别之旅的宇航员乘组合影

  尽管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全部5架航天飞机每一架都功勋累累,但发现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它执行过的全部38次飞行任务中,它总共在太空度过了352个日夜,几乎相当于一整年。它一共围绕地球运行了5628圈,时速高达17400英里(28000公里),总飞行里程近1.43亿英里(2..3亿公里),这相当于往返月球288次,或者到太阳距离的1.5倍。

  发现号航天飞机总共运送过246名宇航员进入太空,这一数字无人能及。这其中包括世界第一位女性航天飞机驾驶员,世界年纪最大的宇航员,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非洲裔美国人,首位乘坐美国航天飞机升空的俄罗斯航天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议员。


即将飞向国际空间站的首个人形机器人宇航员:“机器宇航员2号”

  发现号是美国建造的第3架航天飞机,整个建造过程历时4年。发现号的名字源自于一艘18世纪时的英国探险船,即著名的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船长远征南太平洋时乘坐的发现号(HMS Discovery),以此表达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它于1983年10月离开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戴尔(Palmdale)的组装工厂,并于次月搭乘波音客机改装的背负式运输机飞往美国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1984年8月30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其首次飞行使命,任务代号STS-41D。那次任务中,发现号成功将3颗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并对一个实验性太阳能电池翼进行了测试。该任务由宇航员亨利·W·哈茨菲尔德(HenryW. Hartsfield)担任指令长。

  在它的第二次飞行中,发现号执行了首次在轨回收卫星并将其带回地球的任务。借助舱外喷气式宇航员背包,宇航员们进行了一系列高难度的舱外行走,并最终成功地将两颗出现故障的卫星放入发现号的载荷舱,并于随后送回地面。

  1985年,发现号是唯一一架在当年执行了4次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其中一次任务:STS-51D,实现了首位美国议员遨游太空的壮举,这位议员是犹他州参议员杰克·伽姆(Jake Garn)。

  1986年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之后,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射经历了两年半的停滞,发现号在此期间也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能升级,随后在1988年9月,发现号再次升空,执行STS-26任务,这次任务的指令长是宇航员里克·霍克(Rick Hauck)。这次飞行任务检验了航天飞机所进行的安全性能升级措施,并成功地将一颗美国通讯卫星送入轨道。这是发现号的第七次飞行,也是美国经历创痛之后重返太空的标志。

  1994年2月,昔日的冷战对手在发现号上握手言和。在STS-60飞行任务中,谢尔盖·克里卡列夫(Sergei Krikalev)成为首位搭乘美国宇宙飞船升空的俄罗斯航天员。那次任务的指令长是宇航员查尔斯·F·博尔登(Charles F. Bolden, Jr。)。

  一年后,发现号更是将当年美苏之间的冷战阴霾清扫一光。在其执行的STS-63任务中,发现号首次演练了与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这次任务同时还创造了另一项第一:首位驾驶一艘美国宇宙飞船的女性:伊林·柯林斯(Eileen Collins)。此次任务的指令长是宇航员詹姆斯·D·韦瑟比(James D. Wetherbee)。

  1998年6月,发现号再次与和平号进行空间对接,任务代号STS-91。此次对接任务标志着美俄合作实施的“航天飞机-和平号”项目结束。在整个项目合作期间,一共有9架次的美国航天飞机实现与俄罗斯空间站和平号的对接。

  1998年10月,发现号再次执行开创性任务,将人类最年长的宇航员送入太空。美国宇航员约翰·格林(John Glenn)当时已经77岁高龄,他跟随发现号STS-95任务进入了太空,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太空旅行。在此之前,格林曾于1962年进入太空,成为首位围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除了和年轻同事们一起执行STS-95项目制定的工作之外,格林本身还是一项有关太空飞行与宇航员年龄限制的实验研究对象。

  2000年10月,发现号执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00次飞行任务。任务编号STS-92,目的是为正在加紧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送去部件。此次为期12天的太空之旅中,宇航员们为国际空间站成功地安装了一个航天飞机泊位,以及首个外部结构桁架,为数周后迎来首批空间站长期值守乘组奠定了基础。

  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爆炸,全世界都沉浸在痛失7位勇敢的宇航员的巨大悲痛之中。随后,美国宇航局再次着手对航天飞机的安全措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升级。发现号再次担任探路先锋,它执行的STS-114任务成功地飞向国际空间站,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的再次恢复飞行。此次任务的指令长由经验丰富的女宇航员伊林·柯林斯担任。在任务执行期间,乘组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安全措施,包括在接近国际空间站时要求空间站宇航员拍摄航天飞机外部隔热瓦的高分辨率图像以便确保安全。

  美国宇航局在2006年执行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被公认为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这一任务要求为国际空间站送去5副桁架部件,并对空间站的电源系统进行一次大修。发现号再次承担重任,执行了STS-116次飞行,成功完成了上述使命。

  2007年10月,发现号执行的STS-120任务再次成为一个里程碑。因为此次飞行标志着首次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两大机构的指令长都是女性。当时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指令长是女宇航员帕姆·米罗伊(Pam Melroy),与其对接的国际空间站的指令长则是女宇航员佩吉·惠特森(Peggy Whitson)。此次任务中,宇航员们为国际空间站加装了“和谐”号舱段并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修复和调整。

  2008年5月,发现号执行STS-124飞行任务:将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希望”号实验舱(Kibo)核心部件送至国际空间站。这一大型实验舱段需要3次航天飞机飞行方能运送完毕,STS-124任务是其中的第二次飞行。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在其最后的告别之旅中,发现号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美国负责部分的最后一部分部件:莱昂纳多永久性多功能舱(LPMM)以及首个人形机器人宇航员:“机器宇航员2号”(Robonaut2)。这个新的舱段将作为储藏室,并提供额外的研究工作空间。而机器宇航员2号则是一次技术验证性演示,主要目的是考察人形机器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在轨工作的宇航员起到帮助作用。发现号还会同时为空间站带去一些备用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发现号航天飞机服役的一生是在不断开创新纪录中度过的,甚至这一次告别之旅也不例外,它的此次飞行恰逢人类长期外空居留十周年纪念。它必将是世界航天历史中重要的一笔。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贝鲁特2月19日电(记者潘立文 任珂)黎巴嫩武装部队司令部19日发表声明,指责以色列飞机频繁侵犯黎巴嫩领空。

  黎军司令部在声明中说,19日以色列的6架飞机越过边界进入黎巴嫩领空,在不同地区上空盘旋了1个半小时。另一架以色列侦察机当天也进入了黎巴嫩南部、中部等地区上空盘旋侦查长达4个小时。

  黎军在另一份声明中说,18日,有4架以色列侦察机进入黎南部、贝鲁特市区及其南部郊区上空以及从赛达到纳古拉附近海域上空来回盘旋了约15个小时。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2月1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搭乘飞机从空中视察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北方四岛”。视察结束后,他还将访问离“北方四岛”最近的根室市,与岛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2月1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搭乘飞机从空中视察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北方四岛”。视察结束后,他还将访问离“北方四岛”最近的根室市,与岛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中新社莫斯科2月19日电 (记者 田冰)俄罗斯外交部19日就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空中视察“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发表声明说,枝野幸男的声明“自相矛盾”,希望日方抛弃“两面做法”,做出“坚定和明确”的选择。

  俄外交部声明说,枝野幸男关于愿与俄方就和平条约问题进行冷静与实质性对话的声明与其呼吁日本社会舆论更多关注所谓“北方领土”问题的说法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声明说,俄方希望,在俄日互利合作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东京方面终应抛弃类似的只能淆惑舆论视听的两面性做法,能够做出坚定和明确的选择,以便双方切实在不附加任何先决条件、不与单方面历史纠葛挂钩、没有表演性公关举动的情况下讨论和平条约问题”。

  19日下午,日本官房长官兼冲绳和北方对策特命担当大臣枝野幸男乘坐海上保安厅飞机从空中视察了与俄罗斯存在争议的“北方领土”。他并对媒体表示,日方愿与俄方在冷静的环境下就“北方四岛”问题进行实质性谈判,并希望更多日本人关注这个问题。

  据悉,这是枝野幸男就任官房长官以来首次视察“北方领土”。20日他将从根室市的纳沙布岬再次视察。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包括大小30多个岛屿。长期以来,俄日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的主权归属上一直存在争议,两国至今未签署和平条约。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2月1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搭乘飞机从空中视察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北方四岛”。视察结束后,他还将访问离“北方四岛”最近的根室市,与岛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2月19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搭乘飞机从空中视察日本主张拥有主权的“北方四岛”。视察结束后,他还将访问离“北方四岛”最近的根室市,与岛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举行会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中新社东京2月19日电 (记者 谢国桥)2月19日下午,日本官房长官兼冲绳和北方对策特命担当大臣枝野幸男乘坐海上保安厅飞机从空中视察了与俄罗斯存在争议的“北方领土”。

  据悉,枝野幸男在空中约停留了30分钟,从机舱内透过窗户眺望了“北方领土”中的国后岛、齿舞群岛等岛屿。他对随行记者团表示,希望更多日本人关心这个问题,并与俄方进行实质性协商。随后,他在北海道根室市与相关人士交换了意见。

  这是枝野幸男就任官房长官以来首次视察“北方领土”。明天,他将从根室市的纳沙布岬再次视察。

  自去年1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国后岛以来,日俄“北方领土”争端再次浮出水面。本月11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莫斯科举行了会谈,但无果而终。

  所谓“北方领土”(俄称“南千岛群岛”)位于北海道东北方向,具体包括国后岛、择捉岛、齿舞群岛和色单岛,目前由俄罗斯实际控制。日俄双方都主张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15日报道,为进一步削减燃料开支,降低成本,近日欧洲第二大折扣航空公司易捷航空公司(EasyJet Airline Company Limited)宣布将在其部分飞机上对一种新型纳米涂层进行实验,以确定这种涂层在降低油耗方面的作用。据称该公司是英国首家采用这种高科技机身涂层的 商业航空公司。
 

  超轻超薄“纳米衣”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涂层可谓是既轻又薄,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飞机自重的增加。它在重量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处理完一架中型客机后机身所增加的重量只有4盎司(约113克),而其厚度比人类头发的平均直径还要薄100倍。
 

  研究人员称,这种超微薄膜技术将使机身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更光滑表面能大幅降低飞机飞行时机身与空气的摩擦力,从而起到减少燃油费用的目的,并为航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机票折扣空间。
 

  其作用就如同用涂料将凹凸不平的水泥墙壁涂平一样,这种涂层能将机身上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细微凹陷和突起弄平。经过这种技术处理的机身表面将比先前更光滑,气动性能更好,从而起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整个飞机涂装过程的原理有些类似于化妆。首先要对机身表面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以清除位于机身表面甚至肉眼不可见的凹陷中的污垢,然后再向机身 施加正电荷,这样带有负电荷的超薄纳米涂层就能与机身紧密结合在一起,像粉底一样使整个机身表面光洁、平整、毫无瑕疵。此外,由于涂层中含有强度高、耐久 性强的丙烯酸元素,这种涂层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强度,能够在机身表面形成一道屏障,防止污垢和杂物渗入。
 

  据了解,除英国易捷航空公司外,该技术早先已在美国空军的飞机上进行了试用,而在英国商业航空公司中的应用这还是第一次。
 

  节油降耗省机票

  研究人员称,这种新涂层能有效将每次飞行的燃油消耗减少1%—2%,因而每年将至少为航空公司减少2000万英镑的成本。去年,英国易捷航空公司在燃料费用上的开支将近7.5亿英镑,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今年有可能达到10亿英镑。
 

  据了解,目前易捷航空公司共有194架客机,每年运载乘客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首批将有8架飞机涂装这种涂层,并以12个月的时间为限,通 过与其他未喷涂该涂层的飞机进行对比来验证这种技术的作用。如果其节能效果获得确认,该公司则会将这种涂层应用到其所有的飞机上。
 

  易捷航空公司总裁卡罗琳·麦考尔说,这种技术不但会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会使人们买到更便宜的机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乘飞机出行所带来的碳足迹。
 

  英国易捷航空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欧洲第二大折扣航空公司,仅次于瑞安航空,主打中短途运输,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卢顿机场,以机身上醒目的橙 色为主要标志。该公司倡导低价、简洁,不提供不必要服务,采取直接销售而不通过代理的方式售票,并在飞机上不提供免费餐饮。截至2010年9月30日之前 的12个月,公司税后盈利达1.213亿英镑(约合1.887亿美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15日报道,为进一步削减燃料开支,降低成本,近日欧洲第二大折扣航空公司易捷航空公司(EasyJet Airline Company Limited)宣布将在其部分飞机上对一种新型纳米涂层进行实验,以确定这种涂层在降低油耗方面的作用。据称该公司是英国首家采用这种高科技机身涂层的 商业航空公司。
 

  超轻超薄“纳米衣”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涂层可谓是既轻又薄,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飞机自重的增加。它在重量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处理完一架中型客机后机身所增加的重量只有4盎司(约113克),而其厚度比人类头发的平均直径还要薄100倍。
 

  研究人员称,这种超微薄膜技术将使机身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更光滑表面能大幅降低飞机飞行时机身与空气的摩擦力,从而起到减少燃油费用的目的,并为航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机票折扣空间。
 

  其作用就如同用涂料将凹凸不平的水泥墙壁涂平一样,这种涂层能将机身上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细微凹陷和突起弄平。经过这种技术处理的机身表面将比先前更光滑,气动性能更好,从而起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整个飞机涂装过程的原理有些类似于化妆。首先要对机身表面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以清除位于机身表面甚至肉眼不可见的凹陷中的污垢,然后再向机身 施加正电荷,这样带有负电荷的超薄纳米涂层就能与机身紧密结合在一起,像粉底一样使整个机身表面光洁、平整、毫无瑕疵。此外,由于涂层中含有强度高、耐久 性强的丙烯酸元素,这种涂层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强度,能够在机身表面形成一道屏障,防止污垢和杂物渗入。
 

  据了解,除英国易捷航空公司外,该技术早先已在美国空军的飞机上进行了试用,而在英国商业航空公司中的应用这还是第一次。
 

  节油降耗省机票

  研究人员称,这种新涂层能有效将每次飞行的燃油消耗减少1%—2%,因而每年将至少为航空公司减少2000万英镑的成本。去年,英国易捷航空公司在燃料费用上的开支将近7.5亿英镑,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今年有可能达到10亿英镑。
 

  据了解,目前易捷航空公司共有194架客机,每年运载乘客人数超过5000万人次。首批将有8架飞机涂装这种涂层,并以12个月的时间为限,通 过与其他未喷涂该涂层的飞机进行对比来验证这种技术的作用。如果其节能效果获得确认,该公司则会将这种涂层应用到其所有的飞机上。
 

  易捷航空公司总裁卡罗琳·麦考尔说,这种技术不但会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也会使人们买到更便宜的机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乘飞机出行所带来的碳足迹。
 

  英国易捷航空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欧洲第二大折扣航空公司,仅次于瑞安航空,主打中短途运输,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卢顿机场,以机身上醒目的橙 色为主要标志。该公司倡导低价、简洁,不提供不必要服务,采取直接销售而不通过代理的方式售票,并在飞机上不提供免费餐饮。截至2010年9月30日之前 的12个月,公司税后盈利达1.213亿英镑(约合1.887亿美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马那瓜2月14日电(记者许雷 刘璇)特古西加尔巴消息:一架小型客机14日早晨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附近坠毁,包括两名机组人员在内的机上14人全部遇难。

  洪都拉斯民航管理局当天上午发表公告称,这架往返于北部城市圣佩德罗苏拉和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之间的小型麦道客机当天早晨7时30分左右与地面指挥塔失去联系,随后被该国警方发现坠毁在首都南部约30公里处的拉斯梅西达斯地区。

  负责搜救幸存者的洪突发灾难监测局随后向新华社记者证实,飞机上的12名乘客与1名机组人员在被发现时已经遇难,另外1名飞行员在被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遇难者中还包括该国著名工会领导人伊斯雷尔·萨利纳斯和洪都拉斯住宅与公共交通建设部副部长鲁道夫·罗韦洛。

  目前,洪警方正在失事区域搜寻该飞机的黑匣子,失事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2月14日电(记者 吴平)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国际机场管理部门14日宣布,一架满载旅客的阿联酋客机当天早晨因火警警报而紧急降落在该机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斯德哥尔摩阿兰德国际机场新闻官卡琳·芒努松说,这架从迪拜飞往纽约的波音777客机共载有361名旅客,属于阿联酋航空公司。当客机飞经斯德哥尔摩附近上空时,机上报警系统发出火警警报,机组人员立即要求阿兰德国际机场准许飞机紧急降落。

  阿兰德国际机场随即做好救援准备。在飞机紧急降落后,所有乘客被迅速撤离飞机,一些救援车辆也赶到飞机降落的地点。

  目前,技术人员正在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1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