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色情网因举报色情网站遭遇黑客攻击,日前一度瘫痪。
记者6日得知,由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几位女网友发起创立的国内首家民间反色情公益性网站——中国反色情网,自去年创立时以“远离色情,珍爱人生”、“保护孩子,保卫家庭,建立一道绿色的网络长城。”的口号引发成千上万网友共鸣。
3月6日,据该网站负责技术的志愿者段先生介绍:从3月5日下午两点开始,该网站运行变得很不稳定,许多网页打不开。随后,设在北京的中国反色情网服务器托管机房打来电话,称中国反色情网突然遭遇大量网站集中点击,来势汹汹,不可阻挡,流量远超带宽,出现“丢包”(许多网页无法访问)现象。
段先生说,虽然几名技术志愿者紧张工作,但无法抵挡这一强大的黑客攻击波。据技术人员分析:如果黑客利用病毒库攻击某家网站,将造成所有被其病毒控制的电脑群起攻击该网站。至今日凌晨,中国反色情网已无法访问,只好暂行关闭维护。
网站管理员“清心”向记者介绍说,中国反色情网上线运营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支持,大量主流媒体给予了关注和推广,有媒体还开辟专版,刊登中国反色情网的文章精选。截至目前,已有近千人加入到中国反色情网的志愿者队伍中,他们义务上传反色情、宣传伦理道德的稿件,将这个网站的文章在网上大量转帖,使网站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网站的日访问量最高达3000IP,网友遍及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我们创办这家网站的主旨是宣扬传统道德教育,让人明白正邪,远离色情,但举报黄色网站是网友的呼声,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许多网友通过我们的链接直接举报,还有大量的网友留言或发电子邮件,请我们代为举报”。管理员“清心”说,中国反色情网还在显著位置开通了与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链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反色情网自去年10月开通以来,先后向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黄色网站信息300余家(次)。许多网友说,关闭一个黄色网站,就能挽救许多人。
“黑客越猖獗,越说明中国反色情网的存在越有必要,我们相信邪不压正,我们的技术志愿者正想办法,尽快恢复运营。”“清心”说。
责任编辑:NN026(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马竞曹天健)
科学网“新闻”频道获评科技类品牌栏目
科学时报社社长刘洪海出席颁奖仪式
■ “涉诱发性早熟 双酚A奶瓶仍在销售”追踪
本报讯 (记者廖爱玲) 双酚A奶瓶的危害已让国内商家有所行动。昨天,乐友孕婴童超市证实,今起将在其国内全部门店和网站把可能含双酚A的奶瓶下架。其他孕婴童网站、超市也正在与供货商协商,着手下架准备。
先下架暂不受理退货
由于双酚A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欧盟从3月1日起对双酚A奶瓶封杀,卫生部表态称要对双酚A奶瓶说“不”(本报连续报道)。
昨天,孕婴童连锁超市乐友宣布,在全国近150家门店、网站即日起下架所有PC奶瓶,并停止进货。乐友在北京有40多家店,昨天已向各门店和网站下发通知,下架从今日开始,届时将全部以玻璃奶瓶、PP等材质奶瓶为主。
但乐友也表示,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没出台,尚不能承诺退货。
多数商家尚在等待政策
昨日,记者致电多家商场、超市,沃尔玛、丽家宝贝等表示“将持续关注此事”,现有商品符合国内规定,暂不下架。丽家宝贝万丰购物中心店工作人员称,对PC塑料奶瓶店里会减少进货。
昨天,记者登录红孩子等网站,发现各品牌的PC奶瓶仍在正常销售。红孩子网站表示正在和供货商协商,开始着手下架。近期,不少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已更换奶瓶。经营婴幼儿用品网店的店主“艾米妈”说,近期玻璃奶瓶销量增加5倍。
卫生部此前表示,国内正在清理包装材料,并出台征求意见稿,规定未来婴幼儿奶瓶不能用双酚A。该意见稿征集时间持续到3月11日,公众可将反馈信息发至邮箱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此外,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还将对婴幼儿塑料奶瓶进行实验,评估双酚A的迁移量。
南海北部低盐水团分布和时间演变是由于变化的风场所导致的河口外面流场的变化而形成的
【新民网讯】2月17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上海市民工薪收入增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本市仅有近三成市民工薪收入有所增长,67.7%的市民对目前工薪收入水平不满意。
2010年本市仅不到三成市民工薪收入增长
工薪收入是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0%左右。调查显示,有29%的受访者表示2010年工薪收入有所增长,其中9%表示增幅在10%以上;50.4%表示与上年持平;15.6%表示有所下降,其中8.2%表示降幅在10%以上;另有5%表示说不清工薪收入增长与否。分析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市民工薪收入增长不快,增长不平衡,相当部分市民工薪收入没有明显增长,部分市民工薪收入甚至出现明显下降。
从不同类型的单位看,外企职工工薪收入增长好于国企与民企。工龄及职务提升和政策性调整成为工薪收入增长的两大主因在表示2010年工薪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的受访者中,有34.5%的受访者认为是工龄及职务提升,26.1%认为是政策性调整加薪。另有16.7%认为是工作岗位调动,14.9%认为是企业效益改善,12.8%认为是加班加点,12%认为是工作出色受到奖励。
工龄及职务提升、政策性调整成为工薪收入增长的两大主因
在表示2010年工薪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的受访者中,有34.5%的受访者认为是工龄及职务提升,26.1%认为是政策性调整加薪。另有16.7%认为是工作岗位调动,14.9%认为是企业效益改善,12.8%认为是加班加点,12%认为是工作出色受到奖励。
其中,低收入组工薪收入增长主要靠政策调整推动,其他各收入组工薪收入增长主要靠工龄及职务提升推动。
另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不景气是造成受访者2010年工薪收入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67.7%市民对目前工薪收入水平不满意
受访者对工薪收入水平的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这一指标的高低与受访者对收入的期望值与最终获得值之间的匹配程度有关,常常受到地区与行业特点、平均生活成本、个人能力与贡献、收入分配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调查显示,本次调查受访者对目前工薪收入总体满意度较低,仅有0.4%的人表示很满意,6.1%表示比较满意,25.1%表示一般,而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33.3%和34.4%。月工薪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受访者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重分别为24.8%和66.7%,2001-4000元的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重分别为40.7%和33.5%。分析认为,造成受访者对目前工薪收入水平不尽满意的主要原因,一是收入增长预期不理想,快速上涨的物价水平加上就业难构成对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二是收入差距拉大,低收入阶层增收越来越难的现实使他们对收入现状不满,但又很无奈。
六成市民预期2011年工薪收入增长
有61%的受访者预期2011年工薪收入有所增长,其中42.2%预期增幅在10%以上;16.6%预期可能与2010年持平;仅3.3%预期有可能下降,其中1.8%预期降幅在10%以上;另有19.1%的受访者无法预测2011年工薪收入增长与否。这表明,本市经济形势总体趋好,受访者对2011年工薪收入增长总体预期良好,较有信心。(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图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图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与法国亨利王子
据新华社2月10日专电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创作的一幅抽象派油画作品眼下正在丹麦一家拍卖行网站上拍卖,拍卖行为这幅画作估价30万到35万丹麦克朗(约合5.47万到6.38万美元)。
这幅画名为《Composition》,尺寸为70厘米×70厘米,是女王1988年到1990年期间完成的。作品色调以蓝色和棕色为主,为抽象派风格。此次拍卖预计于3月7日截止。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生于1940年4月16日,是前国王腓特烈九世的长女。她1972年1月登基,是丹麦历史上第二位女君主。女王曾在剑桥大学和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等世界知名学府求学。她一向以平易近人和多才多艺享誉北欧各国,深受丹麦人民爱戴。
2月14日又是情人节,有消息说年年送巧克力太絮叨了,不少年轻人今年选择送些蜜饯什么的,意思是图点儿新意。不管送什么,首先得先有情人是不是?没有的,情人节也是个督促。
据说某档交友节目播出时段,收视人数最高记录已过亿。其中,看热闹的毕竟只占少数,关注此类节目的观众大多自己也有交友的需求以及求“脱光”(脱离光棍)的目的,包括单身者本人以及他们的家长。眼瞅着即将迎来的又是一个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剩男剩女是否考虑去尝试新的交友模式呢?
继婚介所和婚恋网站后,线下交友被认为是最新的第三代交友模式。
不可否认,电视台的婚恋节目为这些单身男女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面对全国的剩斗士们,又实在不解渴。婚恋话题从来都不会受冷落,但是很多热闹过了之后没过多久又会降下温来,而“大龄未婚”、“剩男剩女”却持续热了好多年,至今非但没有丝毫动摇的意思,反而有从婚恋话题升级为社会现象的趋势。
据调查,目前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单身男女已经冲破百万,而在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约为10万人。若要追述这次大范围单身开始的时间,恐怕至少要到2006年下半年以前,那会儿“剩男剩女”的叫法已经开始流行,光棍队伍悄然壮大。
本来是少数人的个体行为,现在一跃成为群体现象,并且近些年大龄未婚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尤其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也许正因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未婚者底气越来越足,相亲找对象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剩男剩女缘何会被剩下?
与其说是被动剩下,不如说是生存环境改变的结果。很多白领上班紧张忙碌,下了班并没有其他业余生活,即便网络发达覆盖范围广阔,但是社交圈子却在日渐缩小。
除了社交圈子过于狭窄以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分工的变化。
随着时间迁移历史更迭,男女社会分工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男人承载着守护与耕种劳动的社会分工,女人则承载着哺育后代和料理家务的社会分工,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所谓男耕女织,需要两个不同分工来完成一个家庭整体的功能。
而现在却大不同,男女的社会分工不但可以互相替代,并且还能请其他人来完成,例如请保姆或者小时工来做饭料理家务,或者出去吃饭,也都是比较容易的事。
况且如今,女性不但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并且有些妻子与丈夫赚得一样多,甚至比丈夫的收入还高。这样完全打破了过去男女社会分工的模式,也就是说大家对另一半的需求程度都没有过去那样急迫,即使不结婚,自己也能够完成整个家庭的社会功能,这其实是造成大龄未婚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从艾森克的心理发展理论来看,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每个阶段的需求也不同。上一阶段任务未完成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各个阶段。所以,还需要想办法尽快“脱光”。
曾经流行过哪些相亲方式?
说到解决婚姻问题求“脱光”,人们通过哪些方式寻找伴侣呢?
A、婚介所
都说青春不常在,抓紧谈恋爱。可是对于身处的岗位同性居多,或者自己公司明确提出不允许职员存在办公室恋情的,跟谁谈就是个问题。曾经的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没有手机和电脑,更没有网络,婚介所就顺势成了一个重要的交友平台。当然,也可以说是那个特定的时期造就了婚介所。如今这种类似婚介的机构仍然存在,但是作为第一代的交友模式,它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婚托骗钱等等,于是,更多的人选择新的交友模式寻找伴侣。
B、婚恋网站
这种新的交友模式是随着网络普及而出现的,就是婚恋网站。这是专为谈婚论嫁的男男女女搭建的社交平台,使得大量的适龄的青年甚至大龄人士足不出户就可以向自己喜欢的人生发出爱情邀请,借助婚恋网站平台谈情说爱直至谈婚论嫁。在我国,2005年左右相继成立了多家婚恋网站,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网等等,不胜枚举。以百合网为例,截止到2010年10月31日,该网站注册会员总数为2750万。
比起婚介所来说,网络相亲自然是既经济又相对安全。而且也不用花费时间频繁见面,在网上交流以后,进行初步筛选后再约见面,这样成功的几率自然更大。除此之外,很多家婚恋网站还与全国知名的心理学机构合作,给予网站会员更科学的婚恋心理层面的指导。
但是婚恋网站也没能把婚托、婚骗全部隔离出去,在网上经过一段时间了解以后,还是不能大意,以防被骗。
C、线下交友
最新的交友模式就是线下交友俱乐部了,这是第三代的交友模式。在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同时,带动了线下交友这种新模式的迅速发展。
这种俱乐部形式的交友场所,就像一个文化会所,内部的结构是模块化的,有读书读报的区域,上网区,打台球、乒乓球的区域、还有KTV能唱歌的地方,也有供下棋聊天的区域等等。虽然各店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相同大于异同,主要提供单身会员认识和了解其他单身异性的机会,这里每位会员都有专门负责的一位顾问,就是当你看到了某位中意的异性,又怕被拒绝,这时你可以告诉你的顾问,他们会帮你去问对方的意思。这样既避免了直接冲上去被拒绝的尴尬,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线下交友以外地人居多
全国不少大中城市的公园里,家长替孩子相亲的场面都是一道风景。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山公园、玉渊潭公园、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等,每逢周末,家长手拿孩子照片替孩子相亲的活动总是热闹非凡。但是,对于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父母在老家就帮不上这个忙了,因为以后要找的对象也是要在京工作的。
这样看来线下交友能为这部分群体解决这一难题。的确是这样,走访多家线下交友俱乐部就会发现,那里会员多以外地人为主。父母在老家着急孩子婚姻大事,而北京这边又没有特别靠谱的熟人给介绍,所以线下交友的方式能为这些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提供交友的平台。
线下交友靠谱吗?
任何交友模式都是因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在固定场所的交友模式能够屏蔽掉一部分婚托,婚骗,但还是存在一定缺陷。
支持:说靠谱的主要是因为进入俱乐部的会员都需要用身份证登记,只要交会籍费,没有其他任何费用。并且,在俱乐部里无论读书看报还是上网唱歌,都是不需再缴纳任何费用的,这样避免那些以会约的名义约你到黑店消费的婚托。另外,在线下俱乐部所见都是真人真面孔,不像网络上的照片,化过妆再经PS,或者拍摄角度问题,看到的个个都是美女帅男,而在这里见到的面孔保证做不了假。还有就是但凡来这里的都是有共同意愿和目的的,所以凡是出现在这里都被默认为单身状态,省略了考察对方婚姻状态这一程序,的确省了不少事。试想在酒吧看到一心仪的对象,但是又闹不清楚对方的状况,搭讪怕人误以为是色狼,要么不表白就这样错过,在这里,即使你不好意思会籍顾问也会帮你间接询问,的确是个好办法。
反对:去过线下俱乐部的人都有体会,就是这种模式对外貌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相貌平平,很可能不会有异性跟你主动搭讪,机会自然就少;相反,相貌好的,总会获得更多认识异性的机会。因为大家互相都不了解对方的时候,相貌就成为了很重要的考察要素,所以在这里硕士博士的受欢迎的程度都不如漂亮的帅的,哪怕他们腹中空空。
所以,线下交友模式会带给那些容貌姣好的个体更多机会,但是对于相貌普通者不占优势却有内容的人来说,这种模式就要考虑了。人们在相互不了解时,容貌肯定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尤其男性更是容易以貌取人。
可见,线下交友自然有它的优势,但是以貌取人的缺陷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对于单身俱乐部宣传时所说的这种“告别单身最时尚最高效的交友模式”,大家还需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判断选择。
文/武警总医院心理门诊 史宇
插图/周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