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报道 俄罗斯《独立报》2月15日报道,尽管国际社会再次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但是俄罗斯和阿塞拜疆并不准备撕毁与伊朗的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在北南国际交通走廊框架内修建铁道直通印度洋的项目。
据悉,合建铁路、实现三国轨道交通线的贯通,是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伊朗三国铁路发展的优先方向之一,主要用于确保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直到印度洋沿岸的往来货物运输。为落实这一合作项目,实现铁路干线的贯通,俄阿伊三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谈判,最近一次谈判日前在德黑兰进行,最终签署的三份合作文件将会加速推动项目的落实进程。三方商定共同努力修建从伊朗的拉什特市到阿斯塔拉市再到阿塞拜疆境内的阿斯塔拉市的铁路线,为此目的计划成立注册资金为300万美元的联合企业,负责铁路的设计、建设和使用,三方按照同等比例参与项目投资。
阿塞拜疆国有铁路公司总裁阿斯克罗夫表示,从经济角度来看,该项目非常有利,目前已有17个国家宣布参与该项目并非偶然。其实质在于延长从芬兰赫尔辛基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的泛欧交通走廊,使用多种运输方式(铁路列车、油罐车、集装箱、公路拖车)把货物经阿塞拜疆运送到伊朗、印度和海湾国家。
专家们认为,北南国际交通走廊项目的实现将会带来一系列明显的益处,无论是对项目参与国,还是其他国家。首先,从欧洲到印度洋的陆上交通线将会缩短800公里,初期该方向的货运总量能达到每年500万吨,今后会增至2000万吨;其次,与途经苏伊士运河的货运路线相比,经此铁路干线运送货物的费用将会下降10-15%,时间则会缩短20天;另外,北南交通走廊实际上将成为新的运输物流干线,甚至影响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现有格局。
因此,项目参与国准备积极加速落实进程,目前的主要建设工作将在伊朗境内进行。至于阿塞拜疆方面,应当改进从与俄罗斯交界的亚拉姆站到与伊朗交界的阿斯塔拉站全长500多公里的铁路线,建成4条各长1050米的站线,以及相应的海关、检查站、101米长的铁路大桥。预计整个项目造价约为4亿美元,在物价日益上涨的情况下,最终造价可能会适度提高。
据俄罗斯媒体2月15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当天表示,日本计划密切关注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的军事活动。
北泽俊美在东京表示:“俄罗斯有加强(南千岛群岛)军事活动的趋势。我们需要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南千岛群岛位于日本北海道与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之间,在二战结束时由苏联占领,不过日本仍宣称对南千岛群岛享有主权。
鉴于俄日之间就南千岛群岛存在争议,因此两国一直未能正式签订和平条约。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9日曾表示,俄罗斯将加强在俄日争议岛屿的军事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杨洁)
据美国媒体2月14日报道,莫斯科一家法院当天开始审理一起将总理普京列为被告的民事诉讼,这样的情景在俄罗斯社会还非常罕见。
将普京告上法庭的是他的政敌、曾任俄罗斯前副总理的反对派领袖鲍里斯·涅姆佐夫,他指控普京在去年12月的一次电视节目中对自己进行了“荒谬的诽谤”。
当时有观众给电视台打去热线电话,询问普京怎样看待涅姆佐夫、前能源部长弗拉基米尔·米洛夫以及前独立议员弗拉基米尔·雷日科夫三人组织的反普京行动。普京在回答中爆料说涅姆佐夫等三人在上世纪90年代当权时曾盗窃国库巨款,如今纠集反对势力是要夺权以再次犯罪。
涅姆佐夫事后表示普京根本就是捏造事实,已经涉嫌对他的诽谤,因此告到法院。据中国日报
本报讯(记者李铁铮通讯员孙海荣) 昨天,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处研究中心,“火星-500”试验的一名俄罗斯志愿者和一名意大利志愿者走出登陆舱,成功实现在“火星”表面行走。这是人类首次成功模拟登陆火星。
据了解,此次登陆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两名志愿者穿着质量32千克的太空服,踏上用沙子和石块模拟制作的“火星”表面,插下俄罗斯国旗、中国国旗和欧洲航天局旗帜。他们还用俄语和英语进行了演讲,并采集了土壤样本。
2月12日,登陆舱已与主舱分离,并在“火星”表面着陆,包括王跃在内的3名志愿者将分批出舱,踏上“火星”表面开展科学研究。志愿者将分组模拟登陆火星,王跃和俄罗斯志愿者斯莫列耶夫斯基作为第二乘组,于18日模拟登陆火星。他们将身穿改装的俄罗斯“海鹰”航天服,打开登陆舱气闸,在火星表面开展作业。王跃将驾驶装有机械臂和摄像头的火星探测车,在火星表面采集岩石等。
据悉,第三组志愿者于22日完成模拟登陆火星任务后,登陆舱将载着3名志愿者脱离“火星”表面,进入环火星轨道飞行,24日与主舱对接。3名志愿者将接受3天的隔离检疫,于27日打开对接舱门,同主舱的其他志愿者会合,开始返回地球。
■解读
万里长征才走第一步
正在莫斯科进行的“火星-500”试验,志愿者模拟登陆火星。这次试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验证真实的载人火星飞行?
并未模拟失重环境
“火星-500”试验中方项目负责人陈善广表示,“火星-500”试验模拟从地球飞向火星、登陆火星以及返回地球的全过程,总共520天飞行。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仍然是部分模拟验证。它主要还是探索“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长期密闭环境下乘组的生理、心理问题及工作能力状况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从航天医学的角度,部分地进行验证,获取相关数据等。试验没有模拟失重环境,并且是在地面静止的试验舱里进行,反映不了飞行动力学特征。因此,这次试验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人类真正登陆火星之前,类似的试验还要做很多。
人类极限难以承受
陈善广认为,人类要实现飞往火星,除了工程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最难的还是人的问题。即使有朝一日突破了载人航天器技术,但飞行过程中人行不行?这是很大的挑战。“火星-500”试验在地面还不能完全模拟这些状况,实际难度大得多。而人类往返火星,不但超出了目前为止人类太空停留的极限,还要完成登陆火星等很多复杂的工作,这对航天员生理、心理的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
陈善广表示,近地轨道飞行试验表明,长期飞行对人的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都有很大影响。人类从离开地球、进入轨道、登陆火星表面,再到返回地球,要经历失重、超重、低重力等多种重力环境,饱受重力变化之苦。这些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缺少研究。在这次“火星-500”试验中也没有相应模拟,但将来必须得到充分验证。另外,长期辐射效应也很明显。人每一次进入宇宙空间都有辐射的危险,虽然有飞行器、航天服和药物进行防护,但毕竟有限。尤其是太阳质子事件难以预测,对仪器和人的危害都很大。心理问题更不可忽视,长期处于狭小密闭的舱内、远离地球家园带来的孤独感会很严重,还有乘组成员之间的文化、习性以及个性相容性等都是考验。医学保障也是个大问题。飞行途中航天员生病了怎么办?比如得了阑尾炎怎么办?所以这次“火星-500”试验,要求志愿者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因为地面支持非常有限。载人登月的通讯时滞是秒级水平,而火星飞行的通讯时滞达到20分钟,人或者仪器设备出现问题后,地面支持甚至无能为力,航天员要能够自主准确地处置。
■专访·中方项目负责人
真正登陆火星不能用传统飞行器
昨天,“火星-500”试验中方项目负责人陈善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月球应该作为登陆火星中继站,如果舍去载人登月,直接尝试载人登陆火星,将风险极大。陈善广还认为,将来真正进行星际探索时,传统的飞行器未必能派上用场。
火星是人类登陆的理想选择
记者:为什么大家对火星格外关注?
陈善广:这首先是基于人们对地外生命的探索。人们想,地球上有高等生命,按此推理,其他星球会不会也存在高等生命?除了这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理,探索火星对于理解地球生命起源乃至宇宙起源都有帮助。近些年来,人们发现,地球家园不再像以前那样美好。地球资源能够维持多久?能否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带着这种危机感,人们希望能够发现其他适宜生命孕育的星球,以延续人类文明,繁衍火种。火星是目前相对适宜人类移居的行星。在这些因素驱动下,人们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了火星。
记者:为什么说火星相比其他行星,更适宜人类移居和改造?
陈善广:首先环境因素比较相似。火星有1%的大气层,尽管比较稀薄,这对于人类生存繁衍非常关键,它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另外,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与地球几乎一样长。它以与地球相近的姿势绕太阳公转,一年中有四季交替和变化的气候。不仅如此,火星探测器已证明火星上有水。这些都是有利于生命形成的环境因素。相比太阳系其他行星,火星是人类登陆比较理想的选择。
登陆火星前必须先实现登月
记者:我国启动了载人空间站工程,它对于火星探索有什么意义?载人登陆火星之前还有多长路要走?
陈善广:载人空间站是天基试验的很好平台。我国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提供长期失重平台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在真正载人登陆火星之前,载人登月和月表居留是重要的一步。将来登火星的一个目标是为了居留,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先把月球作为中继站,建立月球基地,探索星际飞行的规律,为建立火星基地打下基础。如果舍去载人登月这个环节,直接尝试载人登陆火星,风险极大,航天员可能有去无回。
未来可能突破传统飞行器技术
记者:你能否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的载人登陆火星会是怎样的模式?
陈善广:将来真正进行星际探索,目前的模式恐怕不行。传统的飞行器未必能派上用场,有人提出时光穿梭机,这听上去与现在的认识不符,人们认为所有物质难以超越光速,但随着人们对于宇宙认识的深化,将来有可能突破这一技术。包括“暗物质”的意义也不可小视,科学上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将来都会给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模式。当然,前提是一步步扎实地做。一切皆有可能。
记者:如果人类真的在火星长期居留了,地球人是否会演变成新的物种?
陈善广: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是适应地球亿万年自然进化的结果。如果有一天地球人真的移居火星,适应新的火星环境,不排除产生新的生命样式的可能。我们在近地轨道飞行中也讨论过,失重环境下的人会孕育出什么样的生命?这个生命在失重环境下成长,功能会发生哪些变化?从科学意义上说,这些研究其实很有意义,但同时也涉及人类伦理学问题。
飞往火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记者:人类40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为什么登陆火星仍然看似遥遥无期?
陈善广:载人登月现在炒得很热。1969年,美国人捷足先登,率先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现在很多国家都雄心勃勃提出登月的目标,但难度很大。相比之下,登火星的目标更加困难。飞行距离远得多,飞行时间显著延长。月球离地球大约38万公里,5到10天即可到达,一般2周可以执行一次往返任务。火星运行轨道形状为椭圆,离地球最近距离约50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即使选择近地点往返,也要两年以上。
记者:这个时间意味着什么?
陈善广:目前人类太空连续飞行最长时间为438天,这个纪录是俄罗斯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创造的。目前航天界相关研究积累的时间长度就这么多。火星飞行需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会带来各方面挑战。无论是从飞行器及燃料储量还是航天员需要的食品、饮料、氧气等物资都显著增加,不仅需要大大提高火箭推力,还要发展成熟的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以至受控生态生保技术,才能综合解决这一问题。
火星的重力加速度是0.38g,比月球大一些,这种低重力也会对航天员操作产生影响。火星车、火星服的设计制造都要适应这种重力变化。另外,探月时发现月尘非常细微,容易吸入肺中,需要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类似问题在火星上也存在。这些环境对人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认识,目前的研究积累不够。
新华网莫斯科2月14日电(记者耿锐斌)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副署长维塔利·达维多夫14日在莫斯科观摩“火星-500”项目志愿者模拟登陆“火星”时说,人类有望在20年内做好飞往火星的准备。
达维多夫说,目前俄罗斯正在研制用于飞往火星的航天器,20年内将做好飞往火星的准备工作。届时,航天器将从位于阿穆尔州的东方发射场发射升空。
达维多夫表示,勘探火星技术难度高且耗资巨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完成的。因此,这将是一个由多方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他特别强调说,合作的大门同时也向中国等国家敞开。
搭载着6名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志愿者的模拟航天器本月1日进入“环火星轨道”。12日,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志愿者王跃,以及另外两名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志愿者乘坐的“登陆舱”模拟在“火星”表面着陆。14日,这两名志愿者打开“登陆舱”舱门并成功“登上火星”。按计划,王跃将于18日“登上火星”。
“火星-500”试验由俄罗斯等国发起,其目的是了解未来前往火星的宇航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未来载人探测火星积累经验。由于从飞船发射、飞向火星、着陆到返回地球的一系列过程需要近500天时间,“火星-500”试验将持续520天。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报道 据俄罗斯《独立报》2月14日报道,俄罗斯著名美女间谍查普曼近日在访问伏尔加格勒市时宣布,她准备成立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慈善基金会,帮助患有严重眼疾的儿童。评论家认为,她此举主要是为了修复个人形象,争取选民支持,以便代表“统一俄罗斯”党顺利当选国家杜马议员。
查普曼访问伏尔加格勒市的筹备活动原本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最初计划2月2日成行,参加庆祝苏联红军二战期间在斯大林格勒(现今改名为伏尔加格勒)摧毁德国法西斯部队的纪念活动。但是由于消息泄露,查普曼在俄总统办公厅官员安排下推迟行程,最终于2月10日晚才在新闻秘书和摄影师陪同下抵达伏尔加格勒市。一下机场她立即赶到伏尔加格勒州议会参加“统一俄罗斯”党青年近卫军组织地区分支的闭门会议。
据与会人员透露,作为执政党青年组织领导委员会委员,查普曼在青年近卫军成员簇拥下感觉非常自信,尽管看起来她要比在网上照片或电视报道中显得低调得多。她不仅和同事们讨论了地区青年组织的前景,还发表了自己对政治领导及青年人的参与问题的观点。她表示,如果要想成功的长久的领导者,讲话必须真诚,发自肺腑。她认为,不能只靠行政措施来改变国家,领导者总是在尽可能地解决问题,而失败者只会寻找理由。作为领导者,必须找到并且解决问题。她的其他一些讲话似乎也是参加国家杜马近期选举的竞选口号,比如“振作起来,请来改变俄罗斯!”、“我想让身边的任何人都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
查普曼正在认真考虑代表“统一俄罗斯”党参加国家杜马选举。伏尔加格勒州州长布罗夫科身边消息人士透露,查普曼入选伏尔加格勒州“统一俄罗斯”党竞选名单几乎已经板上钉钉,尽管该州的其他潜在候选人和官员们不太高兴,毕竟查普曼个人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她的参选费用将由执政党的赞助者负担。
从此次访问伏尔加格勒市的日程来看,查普曼将在未来的竞选活动中专门负责社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儿童健康问题。前美女间谍会见了负责卫生事务的副州长切尔尼亚耶夫,前往当地的眼外科医院,自掏腰包资助一名小女孩患者的手术费,与伏尔加格勒市第2医学院的大学生们会谈,并且捐款为大学生们购买音响设备,最后宣布准备成立以自己姓名命名的的慈善基金会,专门负责向患有严重眼疾的儿童提供援助。当地眼外科医院的主任医生福金已经宣布准备和查普曼基金会开展合作。伏尔加格勒州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查普曼儿童慈善基金会的组织工作和资金来源问题目前正在解决之中,基金会最初将只在当地运行,今后可能会扩展到全国各地。
俄政治评论家阿里科夫认为,查普曼基金会将帮助美女间谍顺利展开国家杜马竞选活动,赢得声望。评论家米罗诺夫认为,成立儿童慈善基金会有助于查普曼有效争取选民支持,修复个人形象,成功参与议会选举。如果安排得当,该基金会将不仅会在伏尔加格勒州,还会在其他地区为“统一俄罗斯”党争取到更多选民的支持。
【核心提示】:2月14日,玫瑰、巧克力。这一天,浪漫满城,情侣们绞尽脑汁地折腾着。这一天,很多女孩期待着,心爱的那个男孩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很多男孩思量着,咋让心里的女孩一头扎到怀里,感动得落泪。这一天,结婚多年的两口子,恐怕也会发给对方一条祝福短信,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在电视里知道了啥叫情人节……
一边如火如荼,一边暗潮汹涌。当情侣们抓紧时间买电影票、订餐厅时,一股“反情人节”运动出现了,而且气势汹汹。
情人节?不过了!
俄罗斯某省禁过情人节。很多保守派的俄罗斯人都认为,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对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观念培养毫无益处,各类节日活动纯粹只是让商家获利而已。
——来自中国日报网的微博
近年,全球掀起了一股“反情人节”浪潮,东西方国家的网友对情人节的怨恨冲天,不约而同地在网络上设立专门对抗情人节的团体。有些政党及政府也加入战团,呼吁民众罢过情人节,甚至禁止庆祝情人节。俄罗斯别尔哥路达市便实施了有关政策。别尔哥路达市要求取消今年的情人节庆祝活动,原因是这个节日不利于当地居民的“精神健康”。
单身族攻略:把情人节整成愚人节
近日,一则《情人节单身男女攻略》的微博转载率极高,被网友们“炒来炒去”:
1.打电话把酒店大床房预订光。
2.上街扇别人男友耳光。
3.去影院把单号座买光。
4.抱个孩子去认爹。
5.上街卖花,见情侣就说:给你妈买束花吧!
6.吃饭不结账,走时指着别人男友说:我前夫结。
7.去QQ好友印象,男的写:前任老公。女的写:孩子他妈。这些行动都有一个目的,即网友“谢珊珊”说的,“把情人节整成愚人节!”
另外,被网友纷纷转载的“玩连连看,点鼠标,消灭一对又一对”的运动也得到了热捧。网友“SZ可乐”说:“我报名参加,这年头拆散一对是一对。”网友“大曾昊”还提议:“情人节那天我们组团,见情侣就打男的一巴掌,大声吼:‘你别告诉我,这又是你妹妹!’”
说来说去,吵来吵去,貌似反情人节的运动被网友变成了恶搞情侣,是不是有点拧巴了?于是一些冷静的人士也有话要说。
网友“有爱的CINDY”说:别介,做人要厚道,单身也有单身的美好,爱情没有到来时,心存感恩,满怀信心地去生活。网友“子从”也觉得,“这个没必要吧,有情人的过,没情人的就别过,谁也不妨碍谁;总不能你不是父亲就不让别人过父亲节吧?”网友“凤凰杨娟”也说:何必反来反去,人家过人家的节,咱们过咱们的日子。
网友窥商机:情人节卖“负心拳套”
情人节有商机,在反情人节的运动中,网友“安盾尼”在这场运动中发现了新的商机,不信咱也听听:如果是我,定会在店里设置“小三标靶”“负心拳套”和“当你透明胶”,供大家娱乐购买。这样一来,过与不过,钱就在这里,不花不行!
模拟火星载人航天试验进入关键阶段,登陆舱与主舱分离
在莫斯科郊外进行的模拟登陆火星试验进入关键阶段。俄罗斯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12日发布消息说,载有3名“火星-500”项目志愿者的登陆舱当天成功模拟在“火星”表面着陆。
中国志愿者王跃、俄罗斯志愿者斯莫列耶夫斯基和意大利志愿者乌尔宾纳乘坐的登陆舱与主舱分离,经过1小时的飞行,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
在“火星”表面停留至23日
俄罗斯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工作人员奥列格·沃洛申说,当天的模拟登陆试验进行得很顺利,从摄像头上看,志愿者们精神饱满,身体状况也不错。王跃和他的两名同伴是莫斯科时间12日11时(北京时间16时)从主舱进入登陆舱的。他们将在“火星”表面停留至2月23日。其间,志愿者将完成3次出舱“登陆”。
今后的半个月内,另外3名志愿者将留在“近火星轨道”上的主舱内等待他们一起返航。
分组模拟登陆火星
据悉,志愿者将在本月14日、18日和22日分批执行3次出舱“登陆火星”计划。志愿者将身穿舱外航天服,使用火星登陆车等技术设备勘察“火星”表面,获取土壤样本,寻找可能存在的水源等科学实验,并模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模拟登陆试验结束之后,登陆舱将搭载3名志愿者,从“火星”表面起飞,进入“环火星”轨道航行,预计24日与主舱对接。3名飞离火星的志愿者在接受3天的隔离检疫后,将于27日打开对接舱门,和主舱的另3名伙伴重逢。
火星-500项目启动以来,6名志愿者往实验舱内储备了足够502天食用的食物。据新华社
三次“登陆”任务
第一次“登陆”
将所有必要的设备从登陆舱内搬到“火星”表面
第二次“登陆”
将对“火星”表面进行勘察,并获取土壤样本
第三次“登陆”
模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其中包括有一名志愿者意外摔倒导致手部受伤,另一名志愿者必须对他进行照料,并帮助他站立和走到登陆舱
中新社莫斯科2月12日电 (记者 田冰) 载有3名“火星500”项目志愿者的模拟登陆舱12日与轨道舱实现脱离,并成功模拟在“火星”表面着陆。
记者通过俄罗斯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提供的视频看到,当天,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志愿者王跃,以及2名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志愿者依次走进登陆舱,与留守在轨道舱内的另外3名队友在舱门口挥手道别,并互相拍照留念。6名队员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莫斯科时间11时整,模拟登陆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按原计划关闭。12时整,登陆舱与轨道舱实现脱离,并顺利降落在“火星”表面。
据悉,志愿者将在本月14日、18日和22日分批执行3次出舱“登陆火星”计划。届时,志愿者将身穿舱外航天服,使用火星登陆车等技术设备勘察“火星”表面,获取土壤样本,寻找可能存在的水源等科学实验,并模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按照计划,王跃将在18日与一名俄罗斯队友出舱“登上火星”。
期间,其他3名队员留在轨道舱内继续环绕“火星”飞行,配合完成地面支持工作,并为飞船“返回”地球做好准备。
23日,登陆舱将脱离“火星”表面,与轨道舱对接。经过三天的隔离检疫后,对接舱门打开,6名志愿者会合。3月1日起,他们将用240天时间“飞回”地球家园。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火星500”计划,是一项多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旨在了解宇航员在未来前往火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载人火星探测积累经验。自去年6月3日正式实施密闭的“火星500”项目将持续520天。按照计划,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将于今年11月完成全部试验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