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中新网8月7日电 据美联社7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对俄罗斯给予“棱镜门”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临时庇护感到“失望”。

  据报道,奥巴马是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今夜秀”时做出这一表态的,该节目于美国当地时间6日晚上播出。

  奥巴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俄罗斯给予斯诺登临时庇护感到“失望”。他说,俄罗斯的决定表明,美国在美俄关系上仍面临潜在挑战。

  7月16日,斯诺登向俄罗斯提出临时避难申请,8月1日,带着俄罗斯当局签发的许可文件,斯诺登离开滞留多日的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入境俄罗斯,并有意在俄罗斯工作定居。


  对此,美国曾多次表示失望。美国总统奥巴马新闻秘书卡尼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奥巴马前往莫斯科参加与俄罗斯的双边峰会的问题将在近日做出决定。他还表示,斯诺登案件将不是做决定所考虑的唯一因素。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俄罗斯西伯利亚汉特-曼西斯克市一座猛犸象雕塑。

点击进入下一页

科研人员成功从一具猛犸象尸体中抽取血液。

点击进入下一页

科研人员在北冰洋岛屿发现一具猛犸象尸体。

俄罗斯科学家在北冰洋岛屿上发现一具保存比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有可能从中找到活细胞,从而打开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的大门。

一些俄罗斯科研人员29日说,他们本月早些时候在北冰洋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具保存较完好、存有液态血液的猛犸象尸体。

这些科学家说,有可能在这具猛犸象尸体中找到活细胞,从而打开克隆这种史前巨型哺乳动物的大门。

一支由俄罗斯科研人员组成的探险团队本月早些时候在北冰洋一座岛屿上发现一头雌性猛犸象尸体。

科学家判断,这头猛犸象年龄大约为60岁左右,死亡时间大约为1万年至1.5万年前。这是全球第一次发现雌性猛犸象尸体。

最让科学家吃惊的不是这头猛犸象的性别,而是它体内血液以液态形式保留下来。

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科学家谢苗·格里戈里耶夫告诉法新社记者:“当我们切下它腹部下方的冰层,血流了出来。”

“这是我一生见到的最让人震惊的事。血液如何能以液态形式保留?而且,那些肌肉组织也呈现红色,那是鲜肉的颜色。”

为防盗尸体所在地保密

这具猛犸象尸体当前被保存在俄罗斯北部一处未知地点。今后数月间,来自俄罗斯、美国和韩国的科学家将对这具尸体展开研究。格里戈里耶夫说:“我不会说它被保存在哪里,否则,它可能被偷走。”

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俄罗斯北部永冻层冰雪逐渐消融,致使一些先前被掩藏在冰层下的猛犸象尸体陆续“出土”。

去年出土

“世纪猛犸象”尸体

去年8月,俄罗斯11岁男孩叶夫根尼·萨林德尔在俄罗斯泰梅尔半岛北部发现一具保存良好的猛犸象尸体。这头猛犸象在15至16岁时死亡,距今大约3万年。这头猛犸象以萨林德尔的昵称“热尼亚”命名,由于保存良好,被称为“世纪猛犸象”。 (蒋骢骁)

猛犸象体型与现在的亚洲象相似,身上长有细密长毛。在气候寒冷的更新世(大约公元前180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它们广泛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距今约1万年前,猛犸象陆续灭绝,这被视作最近一个冰川时代结束的标志。

找到活细胞有望克隆

一些科学家说,如果能够找到猛犸象存活细胞,或许存在让这种史前巨兽“重返地球”的可能性。

格里戈里耶夫说,这头猛犸象死亡时,下半身浸入水中,水结冰后包裹尸体,从而使肌肉组织和血液几乎完好地保存下来。然而,尸体露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已经被掠食者啃噬殆尽,只剩骸骨。

“这给了我们发现存活细胞的好机会,能够为我们实施猛犸象克隆项目提供帮助。”格里戈里耶夫说,“先前发现的猛犸象尸体没有如此保存良好的组织。”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俄罗斯8月22日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经历了19年断断续续的艰难谈判后,该国成为最后一个加入WTO的大型经济体。

世界银行(World Bank)经济学家估计,预计加入WTO将为俄罗斯带来更多竞争和更多外商投资,从中期来看,这将为俄罗斯经济带来每年490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的提振。

分析师们表示,但从短期来看,加入WTO不会产生那么明显的影响,因为美国还未解除一项苏联时代的贸易限制,这项限制意味着,美国企业将在WTO框架外与俄罗斯做生意。

俄罗斯采取了强硬的谈判策略,对汽车业等最易受到外资竞争打击的经济部门而言,进口关税将分阶段逐步下调,同时,俄罗斯的出口(主要是各种自然资 源)将不会面临普遍的贸易壁垒。外国的关税将主要针对钢铁行业征收,对俄罗斯造成的成本预计将仅为每年15亿至20亿美元。总体来说,俄罗斯预计将把进口 关税从11.5%的平均水平降至7%。

莫斯科对冲基金Verno Capital首席战略师罗兰•纳什(Roland Nash)表示:“对经济总体而言影响相对较低。俄罗斯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其他国家不希望挡在门外的。

“但加入WTO是一道分水岭,其重大意义在于此举标志着俄罗斯的营商环境是开放的,俄罗斯将要采纳一种制度框架,这种框架是该国无法改变的,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可以信赖的。”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日本“食草系”男星冈田将生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林杉)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期刊发题为《卧室里的状况——有关性的新政治》的文章,文章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示例介绍了“重男轻女”选择性堕胎使印度女孩状况改善、伊朗强迫同性恋者作变性手术、付费使非洲艾滋病传播几率降低、沙特部分人认为女性开车会使处女减少等几个涉及性和政治的现象和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卧室里的状况

俄罗斯能看到婴儿潮么?

在普京总统的眼里,俄罗斯目前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核对峙、北约东扩或者潜在的能源价格泡沫。俄罗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就像他2006年在国情咨文中说的那样,是人口危机。简单地说,俄罗斯人口正在不断减少。

由于出生率降低、堕胎现象增多以及男性寿命偏短,俄罗斯人口从苏联解体时的1.49亿降低到了1.38亿。联合国人口司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会降至1.27亿。

为了扭转趋势,俄罗斯政府正在推进一系列计划,包括为生第二个孩子的妇女提供超过9000美元的现金奖励。普京在此前竞选中承诺,他的政府要花530亿美元用于促进生育。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州(Ulyanovsk)甚至启动了一年一度的“俄罗斯爱国者生产”竞赛,对那些在俄罗斯国庆日生孩子的女性提供冰箱、电视、洗衣机或汽车等奖励。该州州长在9个月前把9月12日定为特别的“家庭交流日”,鼓励企业在这一天给员工放假。在2008年的俄罗斯日,各医院的产房都被为了赢得奖品而生产的准妈妈们挤满了。

 

日本“食草系”男星小池彻平

“食草男”的兴起

近些年来,日本和外国媒体都对日本的“食草男”有点紧张,他们是一群相对父辈来说对性、事业和物质财富不是很感兴趣的年轻男性。流行文化专栏作家深泽真纪(Maki Fukasawa)在2006年创造了这个名词来描述一个趋势,即年轻男性的装束类似西方的都市玉男,不像传统上那样追求阳刚却有一些奇怪的爱好——在日本,男人的标准形象就是狂喝酒的工薪层,而这种新形象就产生了那么点魅力。根据一份2009年的调查,在20到34岁的的日本男性中有一半是“食草男”。

深泽真纪认为“食草男”的兴起将会有利于日本社会,而“食草男”的生活方式也确实缘起于积极的发展趋势:更多女性成为劳动力,性别态度发生变化,对酗酒的容忍下降。

可问题是,对于日本这个经济不景气、出生率位于世界最低水平的国家来说,这一代年轻男性不关心物质财富,也不追求性关系确实不是受欢迎的发展方向。据预测,日本人口将在2050年从1.27亿下降到9500万。由于日本在全球老年化程度最高,这就成了人口定时炸弹——所有耸人听闻的头条新闻都在谈论穿铅笔裤的感性男。

 

世界上第一家同性恋主题豪华酒店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业。(资料图片)

彩虹旗带来大生意

由于有着狂热的天主教基础和阳刚文化,拉丁美洲似乎不是一个同性恋旅游的好地方。但在近些年,这个地区的主要旅游目的地都在为从油水丰厚的同性恋旅游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展开了“军备竞赛”。

2007年,世界上第一家同性恋主题豪华酒店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业。2010年,阿根廷宣布同性婚姻合法,但是第一对在新法律下结婚的同性伴侣在墨西哥城度过了他们公款报销的蜜月,这得益于墨西哥城政府,因为他们致力于把该市推销成拉美地区对同性恋最友好的旅游目的地。

但是要赶上气氛更好的里约热内卢,墨西哥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2010年,里约25%的旅游者(大约88万人)都是同性恋,这是《卫报》(Guardian)报道的。里约多样化特殊秘书处负责人、时装设计师卡洛斯·图韦松(Carlos Tufvesson)对其他城市的努力不屑一顾,他对该报说:“我们需要同性恋餐厅么?同性恋食物?同性恋服务员?在里约你能”在任何地方接吻。

政府,政府,给我找对象

在李光耀警觉的注视下,新加坡的“权威资本主义”(authoritarian capitalist)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间把社会管理变成了科学——从住房到扔垃圾,事事都有规则。虽然他们尽了最大努力,这个城市国家的技术官僚们还没能成功解决爱情的定义。

1983年,李光耀说该国有资格的妇女——有事业有大学学历的女性——结婚生子的比例太低。新加坡政府为此在翌年建立了“社会发展网络”,这个机构致力于为国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该机构的网站为单身年轻人提供从卫生到约会礼仪的各种建议。(“小伙子们,女孩子会注意任何细节的!”网站建议这样写道。)通过“婚姻中央顾问团”,这个机构组织活动向年轻人培训浪漫的艺术,其中包括一年一度的“真爱无限”工作室系列活动来促进婚姻。其他国家主持的活动包括跳舞、品酒、烹饪学习、游船旅行和播放爱情片等。

这些举措有效么?显然无效——自从这些计划开展后,新加坡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就开始下降,目前该国生育率位居世界倒数第二。就算是最仁慈的独裁国家都无法逼着人们去恋爱。

作者:约书亚·基汀(JOSHUA E. KEATING)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俄罗斯制造高仿真人

  近日俄罗斯一项由社会组织发起的Russia 2045项目已经创造了一个“人类”,他有着我们一样的外观,能够模仿人各项动作。这项被认为是“阿凡达”项目是由Dmitry Itskov创造的。

  在这里中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的方面:逼真的面部质感,灵活的手势操作,可以追踪的眼球。然后俄罗斯科学家帮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人类”。虽然在视频中眼球有点吓人,但是通过电脑我们可以看到,眼球能随着眼前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希望后期能够更加逼真。

  相关阅读

  英警方误把仿真娃娃当婴儿 打破车窗施救闹笑话

  英女子渴望拥有超能力 自做手术成仿真超人(图)

  日仿真机器人登台演话剧 人气超旺大幅提升票房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俄罗斯总统普京(资料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资料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日本共同社5月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7日签署了名为《有关实现外交政策》的总统令,表示将基本沿袭此前的外交方针。在亚洲方面,普京要求俄罗斯外交部与日本等国“发展互惠合作关系”,但并未提及北方领土问题。

  总统令指出,为促进远东、东西伯利亚的发展,需扩大与亚太地区的关系。要加深与中国、印度、越南的战略关系,并发展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间的合作。

  对美关系上,将遵循不干涉内政、尊重相互利益等原则,将美俄合作“提高到真正的战略水平”。另一方面,有关美国正在欧洲推进的导弹防卫系统(MD)上,保证不将俄罗斯作为目标。(江淼)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7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会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图为普京宣誓就职俄罗斯总统。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5月7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会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图为普京宣誓就职俄罗斯总统。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中新网5月8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普京7日正式出任俄罗斯总统后,日本政府有意与普京直接对话,为两国间有争议的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打破僵局。

  据悉,日本政府计划在本月18日至19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安排首相野田佳彦与普京会谈,希望争议岛屿的问题能够有详细进展。

  日本外务省官员表示,日本政府坚持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签署日俄和平条约的基本方针。但由于俄罗斯欲与日本进行更多经济合作,因此日方以此为契机表明“不解决领土问题,日俄关系难有成果”,从而促使俄方让步。但实际上千岛群岛问题目前已陷入僵局。

  因此在普京再次出任总统之际,野田佳彦决定派遣与普京有交往的前首相森喜朗近期访问俄罗斯,从而在首脑会谈之外确认普京意向。同时,日本政府内也有意见提出,可依照森喜朗任首相期间制定的方针,“先协商北方四岛中的齿舞、色丹两岛的归属确认及率先归还事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周二, 08 5月 2012 14:05

普京就任俄总统任期至少6年

普京。 普京。

普京在万众瞩目中步入会场。 普京在万众瞩目中步入会场。

两人步入克里姆林宫。 两人步入克里姆林宫。

普京及其夫人柳德米拉。 普京及其夫人柳德米拉。

  昨日正式宣誓就任俄罗斯新一届总统 同时提名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理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当选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7日正式就任,开始第三届任期。普京在就职演说中承诺,他在新任期内将不辜负民众期望,以振兴国家为目标。

  总统任期至少6年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时间7日中午,克里姆林宫内,普京走过红地毯,踏上演讲台,在前任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发表卸任演说后宣誓就职。

  手按一本俄罗斯宪法,普京在3000名受邀观礼的嘉宾面前宣誓:“作为俄罗斯联邦总统,我尊重和保护民众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捍卫俄联邦宪法。”

  普京在就职演说中提到,俄罗斯进入新时期,今后几年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进入国家发展的新时期,”他说,“我们将根据新层级、新质量和新规模制定任务。今后几年将决定俄罗斯今后几十年的命运。”

  他向梅德韦杰夫表示感谢。“今天已万事俱备,我们有能力向前进,创造一个有活力且不断发展的国家,构建一个经济和社会基础稳定、活跃和负责任的公民社会,”他说,“我在其中看到了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的伟大工作。”

  他承诺今后6年继续以保卫国家和民众为最高任务,以振兴俄罗斯、扩大公民自由和经济自由为主要施政目标。“我把为祖国和民众服务看作一生的意义和职责。”

  呼吁全国上下团结

  普京说,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保持凝聚力是执政重点。

  “如果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国家,如果我们热爱祖国、强化俄罗斯的民主、宪法权利和自由,我们会实现目标。”

  他说,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使俄罗斯各阶层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实现国家的大步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演说结束,普京在乐曲和克里姆林宫外礼炮声中走下演讲台,再次走过红地毯,与宾客握手并表达感谢。

  此外,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纳雷什金7日宣布,俄新任总统普京当日已向国家杜马提名卸任总统梅德韦杰夫为新一届政府总理。

  “我们相信自己,已经增强了国家实力,让世界看到一个新生的俄罗斯。这是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作出了贡献。”

  普京第三次总统就职仪式演讲词

  普京能有3.0时代

  得益于修宪法

  据新华社电 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总统,引领俄罗斯走出经济困境,以铁腕手段重拾俄罗斯大国梦。2008年至2012年,他转任总理,引领俄罗斯度过全球金融危机,使它成为率先实现复苏的国家之一。

  得益于宪法修订,普京本届总统任期为6年,可谋求连任。

  国际观察

  普京的俄罗斯

  将走向何处

  据新华社电 分析人士认为,如何确定具体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政策,将是普京及俄新政府面临的首要挑战。俄新政府面前存在两大决策方向:一是加快新一轮私有化,加强市场竞争,增加国家对新技术、新经济的投资;二是维持国家对经济的影响力,限制政府投资和赤字规模,确保收支平衡。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模式,俄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

  普京在竞选活动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开支承诺,梅德韦杰夫则主导通过了巨额军备采购计划。这两部分开支可能使俄政府预算面临较大的赤字风险,这将使俄更加依赖能源出口收入。

  俄国内一些媒体指出,普京竞选前后制定的发展新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等口号缺乏新意,属于4年前就已设定的“老目标”。而在民众工资增长、住宅及道路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新目标”则缺乏具体实施的时间表。因此,未来俄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完成,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此外,俄政论杂志《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总编卢基扬诺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对能源价格的依赖,俄罗斯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很敏感,大量无法掌控的外部因素将对俄局势产生影响。

  (魏良磊 郑昊宁)

  普京妻子现身

  打破失踪谣言

  本报讯 《每日邮报》上个月称,在过去两年中,普京夫人柳德米拉仅亮相过两次,其他时间都好像“失踪”了一样,甚至猜测称,她被关在修道院里。不过在7日的典礼中,柳德米拉全程参加,其失踪谣言不攻自破。

  莫斯科万人游行

  警方逮捕250人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警方6日逮捕多名反普京示威活动领导人。按警方说法,当天示威活动总体合法、和平,但一伙人试图突破警方警戒、靠近非集会区克里姆林宫,致使双方发生冲突。

  这次由反对派组织的活动先前号称“百万人大游行”,反对派领导人谢尔盖·乌达利佐夫当天早些时候在活动期间说,参与者已经达到10万人。

  但莫斯科警方以声明形式回应,警方估算参与者大约8000人,乌达利佐夫之所以宣称10万人可能是因为“今天是晴天,乌达利佐夫先生被太阳晒昏了头”。

  俄罗斯媒体报道,总计250名示威者在当天骚乱中被逮捕。(凌朔)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普京在抗议活动的阴影中回归克里姆林宫。”这是许多西方媒体对5月7日就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的评述。与西方媒体的论调不同,时隔4年后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普京描绘了俄罗斯未来的宏伟蓝图,并表示要重振俄罗斯的雄风。

  普京:重振俄罗斯雄风

  在今年3月俄罗斯大选中获胜的普京5月7日在克里姆林宫宣誓就任俄新一届总统,开始了他个人的第三个总统任期。宣读誓词完毕后,普京发表就职演说,他计划俄在接下来几年内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接下来数年内将是俄转变的“关键阶段”。

  普京说:“我们在未来的六年当中,我将会继续的把捍卫国家权益、人民权益视为最重要的工作任务。那么在经济方面保持经济的大幅增长,这一项目标是离不开大家所有人的通力合作和努力的,我们一直想重振俄罗斯的雄风,让俄罗斯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得到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地位。”

  他还表示,未来数年将决定俄罗斯将来十年的命运。“如果我们能成为一个整体、团结人民、能够珍惜我们的祖国、巩固俄罗斯民主、宪法赋予的权力的自由、拓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国家事务日程制定、让每个人争取更好生活的努力体现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他说道。

  西方媒体有意“扫兴”

  与普京的庄重誓言截然相反,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着各种“扫兴”的声音。西方知名主流媒体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报道称,“普京在抗议活动的阴影中回归克里姆林宫”。

  法新社7日报道称,在3月份普京从俄罗斯大选中获胜之后,就有活动人士指责说,在普京主导俄罗斯的12年中,普京为了寻求稳定而“牺牲”了民众的权利。就在他就职的前一天,反普京示威者还与警察爆发了“最为激烈的冲突”,警察挥舞着警棍逮捕了数百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普京的当选经历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反克里姆林宫抗议活动,在他就职的前一天,许多反对党领袖和知名意见领袖在抗议活动中被捕。许多抗议者在游行示威时喊着“俄罗斯不需要普京”、“普京是一个小偷”这样的口号。

  俄媒:普京重掌俄“核手提箱”

  与西方媒体“幸灾乐祸”的论调不同,俄罗斯媒体则略显严肃地报道说,重返克里姆林宫的普京重新掌管了俄罗斯的“核手提箱”。

  法新社援引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说,这一便携式的通信设备设有一套名为“Cheget”的密码,该设备研发于1983年,广泛被视作是莫斯科和华盛顿“冷战”的产物。无论俄罗斯总统前往何处,这一装置都伴随左右。俄罗斯总司令可以通过这一装置下达对外国发动核战争的命令。

  报道说,在2008年普京结束总统任期之后的四年中,梅德韦杰夫掌管了“核手提箱”。而在5月7日的就职仪式上,普京再次掌管了俄罗斯的“核按钮”。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莫斯科5月7日电(记者魏良磊) 据俄罗斯媒体7日报道,根据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6日签署的总统令,俄罗斯已取消对利比亚的武器禁运。

  这份总统令指出,去年3月9日签署的第286号俄总统令禁止一切俄罗斯机构从俄向利比亚销售、出口和转让武器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类物资,这样的措施现在不再适用。

  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不久前曾表示,受利比亚政治局势影响,俄罗斯与其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的总损失达40亿美元。取消禁运后,该公司计划与利比亚就武器贸易进行谈判。

  联合国安理会于去年2月和3月分别通过针对利比亚的第1970号和第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实施资产冻结、武器禁运、旅行禁令等制裁措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