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周五, 27 5月 2016 12:06

佛山真有“佛山” 佛像如何出深山?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上周,一座藏身于三水与四会交界处的佛像山突然成为热闻。佛山真有“佛山”,有关这个20年前的烂尾景点工程再度引起市民的关注。

一开始,笔者和大部分读者一样,以为在三水发现了重要的历史文物,甚至还猜想是不是古代端砚师傅们在采集石料时有意无意地留下的即兴创作。殊不知,这却是20多年前三水一个烂尾的旅游项目。

话虽如此,但在一座荒山上利用山体本身的花岗岩雕刻上百座雕像,无论是放在古代还是当代,都是一个很壮观的景象,自然吸引了周边“驴友”的好奇心。听说,如今每天都有人冒着危险,慕名前去探望。

看来,这个已经整整跨越一代人的烂尾工程成为新的“网红”景点。事实上,20多年前这里交通封闭,如今离高速出口也就几公里,当初制约景点发展的硬件因素已不再是问题,那么是否该对佛像山作进一步的规划开发利用?这是摆在部门面前的一个新问题。

目前尚未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为第一步需要做的是重新“定界”,原来三水与四会在佛像山修建后曾经进行过重新划界,因此土地归属未定。其次是项目当年的投资方如今是否对项目拥有使用权,也需要重新确定。

另外,从项目自身的文化价值来看,有艺术界的专业人士表示,当时项目以旅游为主,更多是临摹历史雕像,因此在艺术角度来看并无多大价值。不过,在一座荒山上留下如此多的雕像,本身比较震撼,继续用于旅游开发还是很有市场的。

笔者不禁想,作为一个现代烂尾项目,是要继续修建下去,还是停止开发让其继续隐居丛林?似乎都不是能一下子决定的事。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继续挖掘项目背后的文化深度,才能提升其游览的价值。

据当年参与修建佛像山的人说,之所以在这里大规模修建佛像,原因是佛像山所在的三水、四会交界一带曾经是唐代高僧——禅宗六祖慧能落难时归隐的地方。事实上,笔者翻查许多历史资料,慧能的确在三水、南海一带生活过,并且留下了不少故事。如果能将这些故事整理好,将其在佛山生活过的地方都保护好、推广好,这都是佛山的福气。

作为全国唯一以“佛”命名的地级市,近年佛山也在努力挖掘自身的“佛文化”。佛像山虽然是近代作品,但却不经意地带出了六祖曾流落佛山的故事,这段历史比佛像山上的雕像更为珍贵。

因此,在景点开发、推广和保护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交通、人气、规模等问题外,更多是要好好研究相关的文化历史。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