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约翰内斯堡11月22日电 (王磊)2019年11月21日,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赞比亚237公里道路项目通车仪式在赞比亚南方省卡洛莫举行,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住建部部长文森特·姆瓦莱、国家发展规划部部长亚历山大·奇太梅、非发行驻赞比亚国别经理玛丽·蒙亚芜、南部省省部长艾德法·哈姆卡莱等南方省和中部省政府官员出席仪式。
仪式上,赞比亚各政要领导相继发言,对项目通车表示祝贺。埃德加·伦古总统听取发言后表示,该项目是非洲气候投资基金组织(Climate Investment Fund)为应对环境变化在赞比亚投资的第一个道路试点项目并取得了成功,道路的通车将有效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条道路的贯通,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命运,感谢中国建筑建设者的付出,今年是与中国建交55周年,希望中赞友谊能永久长存”。在2019年11月21日项目通车仪式上,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高度评价。
活动当天埃德加伦古总统还在路上进行了试驾,并亲自植树,纪念道路的顺利通车。
由中建集团负责建设的237公里道路项目,2017年8月正式开工,项目全长237公里,宽5.5米,为砂砾耐磨层路,包括大小涵洞等构筑物共计360余座,道路施工2年,维护期3年,2019年5月30日通过业主初步验收。
“我们非常喜欢中国人修筑的这条路,它的出现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质量。”2019年10月31日,在赞比亚最大的新闻栏目ZNBC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片中,赞比亚道路局代理部长安东尼代表赞比亚200万卡富埃盆地人民对中国建筑承建的237公里道路项目表露心声。
该道路联通赞比亚中部省和南方省,是第一条横跨卡富埃盆地(海拔1200m)和国家森林公园的互联通道。项目的建成通车改变了卡富埃当地原有的只允许季节性通行限制(雨季期间,森林内处于沼泽地,人员无法出入),村民可全天候出入森林,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仅卡富埃国家森林公园税收增加达120-150%。该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力作,也为中赞建交55周年献礼。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1月22日电 “美美与共·友好未来”青少年国际摄影作品交流展暨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获奖作品国际巡展22日在位于布加勒斯特的罗马尼亚国家图书馆开幕。
展览共展出52幅获奖作品,其中包括两名罗马尼亚青少年的摄影作品。据介绍,丝路摄影竞赛是首个以丝路国家为主题的国际青少年摄影赛事,本次影赛共收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万多幅(组)投稿。展览已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和澳大利亚悉尼展出。
本次影赛评委会主席赵少华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摄影作为一门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特殊学科,正逐步成为青少年艺术修养提高的有效途径和主要形式,希望通过丝路摄影竞赛这一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罗文化部副国务秘书卡扎尔女士对丝路摄影竞赛的包容性、专业性与多元性予以赞赏,希望罗中两国继续加强在各个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罗马尼亚欧洲摄影艺术协会主席托特则鼓励罗中青少年开拓摄影艺术天地,在彼此学习和交流中共同进步。
为期两周的本次展览由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合作举办,由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筹备工作办公室、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工作委员会承办。
新华社科威特城11月22日电(记者王薇 聂云鹏)中国驻科威特使馆主办的“中国之夜”文化推广活动22日晚在科威特城的海滨公园“绿岛”举行。
中国驻科威特大使李名刚在致辞时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科建交48周年之际,中国使馆与在科华侨华人举办这次“中国之夜”活动,以促进中科两国民心相通,让更多的科威特民众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之夜”活动包括“中国文化展览”“中企图片展”“中国美食”和“歌舞晚会”四个部分。活动上展示了中国书法、绘画、茶道、剪纸以及其他特色手工艺品,推出拉面、凉粉、烤鸭、煎饼果子等传统美食,并展现了中国企业在科威特基础设施、通信技术、金融行业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活动吸引科威特各界人士、多国驻科使领馆人员、华侨华人等近800人参加。
科威特人阿德勒·纳赛尔说,参加“中国之夜”活动就好像置身中国。虽然已经熟知各种中国产品,但他想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想亲自去中国看看。
新华社波哥大11月22日电(记者高春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政府22日宣布,鉴于波哥大局部地区当天出现的骚乱和冲突,从当晚开始在波哥大全城实施宵禁。
波哥大市长佩尼亚洛萨当天下午在波哥大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1日全国罢工游行后,波哥大一些地区发生针对警察、公交车、学校和超市的暴力行为,该市南部3个地区自当地时间当晚8时实施宵禁。随后,波哥大市政府将宵禁范围扩大到全市,宵禁时间从当晚9时至次日5时。
佩尼亚洛萨说,宵禁期间任何人禁止在街上活动,4000名士兵和7000名警察将严阵以待,政府将严惩犯罪分子,最大限度保障首都社会秩序和民众人身安全。
约有20.7万哥伦比亚民众参加了21日的全国罢工游行。这次游行起初由哥伦比亚部分工会组织发起,旨在反对哥政府的养老金和工资改革。21日的罢工游行在全国范围造成3人死亡、122人受伤,哥警方已逮捕98人。
人民网悉尼11月23日电 23日,由澳大利亚华裔母子用中文共同创作的澳大利亚历史小说《蓝花楹》在悉尼举办了新书发布及读者见面会。
《蓝花楹》新书发布会现场(摄影 沈诺)
《蓝花楹》是一部用中文创作、描写澳大利亚历史的纯文学作品。全书共46万字,配有200幅历史图片。小说描绘了男主人公柏曲克从不名一文的屠夫到布里斯班政界要员的传奇故事,也勾勒了女主人公玛利从食不果腹的“契约”保姆到昆士兰历史上第一位女商人的心路历程,由此揭开了澳大利亚庞大的历史画卷。
《蓝花楹》书籍封面(摄影 沈诺)
2013年,13岁的少年韦斯理开始酝酿构思这部小说,2014年初正式开始进行相关历史地理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据悉,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均为历史真实人物,所有场景、地名和重大事件基本与历史相符。
韦斯理被誉为“天才少年”,自小天资聪颖,精通英语、中文和西班牙文。他曾连续两年获得澳大利亚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在钢琴演奏方面也有突出表现。2016年3月1日,韦斯理猝然病逝,年仅16岁。此后,其母亲韦敏根据素材和完整的故事梗概,帮助儿子续写完成了此书。母子二人于不同时空进行了一场隔空对话。
作者韦敏在发布会现场朗读前言选段(摄影 沈诺)
读者聆听韦敏创作感受(摄影 沈诺)
韦敏说道,这本书三分之二的内容为韦斯理创作,书里融入了他的才华和心血。韦斯理曾向她说过,他想用这本书向莎士比亚和王尔德致敬,向文学致敬。发布会现场,韦敏为读者们朗读了前言里描写蓝花楹的段落,来表达自己当下的心情。
该书受到众多中国及澳大利亚作家和学者的称赞。当代文学评论家白烨称,这部作品通过一个爱尔兰女佣的传奇故事,讲述了一个移民家族的坚韧奋起,同时折射了一个国家的长足崛起。故事里还有故事,作者里还有作者。
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评述称:“这本书的起源充满了各种传奇:被一个传奇移民家族所启发,一位传奇的天才少年开始书写一段在混沌时代背景下的家族兴亡和城市崛起的传奇,书里书外充满了传奇般的惊心动魄。”(沈诺)
人民网悉尼11月23日电 近日,悉尼华星艺术团2019年华星艺术节之《华星杯》舞蹈大赛落下帷幕,大赛共颁发了群舞、独舞的一二三等奖、优秀团队奖和社区贡献奖等五个奖项。
悉尼华星艺术团于2014年5月成立,下设48个分团,团员达2300余人,创设了“华星闪耀”、“华星之夜”、“华星大舞台”、“华星艺术节”等当地华人喜闻乐见的品牌文艺活动。此次《华星杯》舞蹈大赛邀请著名影视制作人杰克·劳埃德·琼斯及华星艺术团四位专家委员组成评选委员会。
当天参加比赛的舞蹈演员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品展示中。经过为期三个小时的选拔,紫藤舞苑《袖舞翩迁》获得群舞比赛第一名,海之梦艺术团《盛世鸿姿》和悉尼华人民族歌舞团《欢乐》获得第二名。此外,驰梦剧组如烟《珊瑚颂》获得独舞比赛的第一名,藤舞苑金圆圆《萨吾尔登.礼赞》和悉尼中国民族歌舞团文晓晓《花背篓》获得第二名。
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表示,看到华星艺术团各团所取得的成绩感到很欣慰。多年来众多表演者和文化艺术团体通过华星这个平台,参与到悉尼各类文娱节目中。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更好地为悉尼社区多元化服务。
中新社麦考瑞港11月19日 中新社记者 陶社兰
一只浑身烧伤的考拉躺在篮子里,一位年长的志愿者正在用滴管给它喂食液体。考拉痛苦的表情,让人心疼不已。
这里是澳大利亚麦考瑞港(Port Macquarie)考拉医院,世界上唯一的考拉医院。由于近期澳大利亚东部不断蔓延的山林大火,这些“国宝”也横遭涂炭。有的在山火中失去了生命,有的被烧伤,好心人将它们送到医院救治。
“大约有350只考拉死于山火,医院现在收治了30多只伤者。前天,有一只考拉因为伤势过重死亡了。我们目前主要是为它们补充水分。估计6到8个月后,这些伤者才能完全康复,放归山林。”麦考瑞港考拉医院院长苏·艾什顿19日告诉记者。
当天,中新社记者从悉尼驱车4个多小时,赶往麦考瑞港。一路上,不时见到交通电子提示板上显示“山火”字样,及路边树林大片被山火烧焦的痕迹。
麦考瑞考拉医院建于1973年,主要任务是救治考拉和考拉的科学研究。医院的正式员工只有3-4人,拥有100多名志愿者,运营经费全部来自社会捐款。
澳大利亚每年春夏之交山火频发。近几年,尤其是东部,一直受干旱困扰,高温、大风、干燥,使得近期山火不断滋生、蔓延。而麦考瑞港一带,也不能幸免。
在考拉医院,记者看到,有的游客在静静地观看考拉,有的游客默默地掏出钱包,为考拉捐款。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考拉会在山火中死伤严重。艾什顿院长解释说,从考拉的习性来说,它比较笨重,慵懒,一旦遇到山火,只会往树顶上爬。遇到严重的山火,瞬间就被火苗吞噬。
“这些考拉都是野生的,它们一直生活在森林深处,见不到人类,见不到汽车等物品。现在我们救治它们,其实它们也不习惯,很抗拒。这是最大的困难。”艾什顿说,她一再叮嘱记者拍摄考拉时,不能发出声音,不能用闪光灯。记者注意到,医院走廊上,也贴着类似的提示。
山火发生以来,考拉医院收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今年初开始在考拉医院做志愿者的朱莉说:“通过这次大火,也让大家提高了保护考拉的意识。”(完)
人民网悉尼11月23日电 23日晚,悉尼市中心马丁广场至皮特街购物商区和国王大街路段迎来一场火热的街头派对,为悉尼圣诞庆典拉开帷幕。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加入现场音乐、巡游表演和圣诞装饰物制作等活动中。
悉尼市政府在悉尼皮特街购物商区、国王大街和马丁广场搭建了三处舞台,邀请儿童节目明星吉米·吉格勒、贾斯汀·克拉克、SplashDance表演团以及来自维也纳的DJ皮特·克尔等担任表演嘉宾。除演唱大家耳熟能详的圣诞歌曲外,他们还带领观众跳起舞蹈。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愉悦气氛中。
悉尼市市长克劳馥·摩尔和圣诞老人乘坐由自行车制作的雪橇,跟随一支行进乐队加入游行队伍当中,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马丁广场的巨型圣诞树也从当晚7点30分开始,每隔15分钟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灯光秀。(任孟琳)
第三届澳大利亚中华文化节暨茶博会11月21日在悉尼盛大开幕,从而拉开了持续近一个月、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大幕。2019悉尼茶博会将率先在悉尼国际会展中心三号厅登场,时间将持续到24日。国家一级书法家、汉字文化学者、文化部国礼书法家、北京汉萃阁书画院院长任国京先生受邀参加本届中华文化节。
国家一级书法家、汉字文化学者、文化部国礼书法家、北京汉萃阁书画院院长任国京先生
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届时,茶博会现场开设任国京书法特展与艺术交流,并同时展出众多国内知名书画名家作品。欢迎澳大利亚的书画艺术界朋友踊跃参观,并举行澳中笔会,切磋书画技艺和交流。
同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杨治先生在一起并交流书画艺术
本届茶博会以“文旅融通,茶和天下”为主题,汇集中国及澳洲本地的近百个展位,涵盖各类茗茶品鉴、茶文化论坛、茶艺表演、茶业洽商对接、茶器茶具展示、“美丽中国”专题展及“丝绸瓷韵茶花香”江南体验工作坊、非遗文化体验、《梦鹤与云鹤》摄影展及新书发布、王寅《黄帝内经》国学讲座、精美工艺品展示、中国名家书画展、国际民间“斗茶”大赛、第二届亚太金融科技高峰会议、有奖竞猜互动等亮点活动。在茶博会展馆内,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武汉汉剧院、澳大利亚东方歌舞团等带来的精彩文艺表演。
转载自搜狐网
编辑:澳视传媒 Tiny
中新社华盛顿11月22日电 (记者 沙晗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当地时间21日举办中美留学4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美国务院文教局助理国务卿帮办卡罗琳·卡萨格兰迪等出席活动。
崔天凯在致辞中表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经济紧密交融,人文交往广泛深入,教育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为增进中美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崔天凯指出,在当前中美关系的困难时期,中美学生交流可以促进两国民心相向,促进理解与互信。教育是创造美好未来的核心,希望大家携起手一起努力,开启教育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当日,崔天凯还宣布美国短期赴中国学分生奖学金项目正式启动,每年将支持2500名美国学生赴中国短期修读学分。
卡罗琳·卡萨格兰迪在致辞中强调,美国欢迎中国留学生,希望中国学生融入美国的校园文化,与美国及其他国际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本次纪念活动历时半天,内容丰富。来自不同年代的中美留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留学经历。多位嘉宾表示,人文交流对两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在对方国家的留学经历让他们更好地认知了自己和世界,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富布莱特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等一批知名留学项目的负责人员也分享了个人经历和项目实施情况。此外,与会嘉宾还就“留学中国”的机遇和途径、语言学习交流、留学与职业发展、校友网络建设等四个主题进行了平行研讨。中美双方嘉宾纷纷表示,希望更多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
在当晚的招待会上,曾经留学中国的美国著名歌手Mary Millben分别用英文和中文演唱了美、中两国国歌。卡特中心中国项目负责人宣读了美国前总统卡特为本次活动发来的贺信。
本次活动由中国驻美使馆与美国国务院文教局共同举办。美国务院有关部门官员、卡特中心、当地教育机构及中美两国留学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纪念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