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80后大学生,深入井下的采煤工,这两者几乎不可能有“交集”。但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有个“采煤班”,全班12人全都是大学生,不仅有大专生,还有本科生、硕士生。
80后大学生拿着遥控器采煤
采煤是个力气活,在蜜罐子中长大的80后文弱书生,如何能胜任?
这群大学生采煤工和普通的采煤工不一样,他们下井采煤不用撬杠不拿钻,玩的是高科技。
他们工作的方式也与众不同:在地下800多米的矿井下,六矿“采煤班”工作的地方有个铁皮箱搭起的“集中控制室”,那里有电脑和操控设备。只需要在这里发出指令,便可实现割煤、移架推溜、喷雾的自动化操作。除辅助人员外,在正常情况下,整个采面只需要2人便可完成工作。
整个班平均年龄只有25岁
2008年8月,六矿领导班子开始组建大学生采煤班。
很快,来自7所院校、8个专业的9名毕业生组成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
如今两年多过去了,目前的六矿大学生采煤班共12人,其中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8人,主要来自机械制造、计算机等6个专业。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杨双林不过29岁,年龄最小的刘培才22岁,整个班平均年龄只有25岁。
“年轻人脑子活,就是中”
截至2010年年底,大学生采煤班已累计安全采煤300多万吨,占同期六矿原煤总产量的1/3。
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大学生采煤班的杨双林经过长期观察,运用轧面条机的原理,就能完成整个传梁作业,既省力又安全。这个方法让老师傅们一试用,他们顿时啧啧称赞:“年轻人脑子活,就是中。”
在大学生采煤班的首任班长谢绍伟看来,大学生安全意识较强,学习能力也超过普通矿工,对操作规程的理解更到位,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观察,能够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处理问题敢于担当。
放牛、养猪也是必修课。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所与世隔绝的大学,它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沙漠的山谷里;这又是一所神秘的大学,学制2年,每年招收不超过15名学生,且是清一色男生,这些小伙子在这里能获得全额的助学金,但同时又必须每周付出20个小时的劳作,放牛、种草,过着牛仔式的生活;这还是一座传奇的大学,这里的学生不少都是放弃了耶鲁、哈佛的录取机会投奔而来,毕业后又会被世界顶级名校争相录取……这就是深泉学院,被称为优秀学生的“乌托邦”,又是美国高等教育实验的成功典范。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万欣将有机会拥有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大学经历,他被深泉学院录取了!(4月28日扬子晚报)
在我们国内众多高校热衷追求所谓的“全面发展”的时候,美国的深泉学院竟然这么多年来一直崇尚学生们必须一周20小时的劳作和天天养猪、放牛,这样的教学理念对于国人而言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但偏偏这样的大学又人才辈出、优秀学生趋之若鹜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样的大学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有必要让国内大学学习。
这种反“传统思维”的大学教育理念,恰恰是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生们尊重和呵护自然的一种习惯和思维。我们高等教育过于功利,在定位和成才上往往以金钱、名利和官位来衡量成功,但却较少以一个学生是不是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来衡量。美国的深泉学院,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该学院自觉不自觉引入的“环境教育”,让学生们多亲近大自然,多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塑造了学生们完善的人格,也具备了现代人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反观我们的国内大学,或可以让学生们“皓首穷经”、孜孜不倦于书的海洋,却鲜有如此生动强烈的以养猪、放牛等劳作模式为“必修课”的。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和生活实践的缺乏,又恰是制约他们走向成功、被社会接纳的短板所在。无数事实证明,“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以劳动实践来担当大学生的必修课,这个定位极为准确,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在“劳动实践”教育方面显然已经迷失。
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人文的”、“人性的”教育内容的匮乏,除了培养出物欲的、自私的、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的学生,恐怕不会有其它。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理论上不逊于任何一所国外名牌大学,但论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论到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方面,以及关系民族发展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方面,显然是有差距的。在教育和高等教育上,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对于西方国家大学教育的长处,我们还是应多一些借鉴和反思。一个将养猪种菜和放牛当成必修课的大学,已不仅仅是节约社会成本的考量,而已经上升到了触及教育本质的问题。看一看“养猪放牛”另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优秀和优异,我们的高校教育模式真该好好反思了。(毕晓哲)
本报讯 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中心小学,251名小学生因食用蒙牛学生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截至昨天9时,251名出现不适的学生全部出院。榆阳区成立调查组,“问题”学生奶被封存,牛奶质量问题检测报告可能于下周三四出炉。当地教育局否认学校存管理问题。
救治
最后9名学生出院
昨日上午11时,榆林市一院、二院及星元医院急诊科和儿科,已不见学生奶中毒学生。榆林二院急诊科医生介绍,22日送医的小学生大多出现肠道不适,经过输液等简单治疗后,大部分已于当晚离院回家。
据介绍,事发的鱼河镇中心小学共971名小学生。记者从榆阳区药监局获悉,22日晨,牛奶由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统一发放到各班,共发放纯牛奶学生奶699袋,其中,50人未饮用,649名学生空腹饮用,没有饮食其他饮料或食物。
出现中毒症状后,多人被送医院治疗。22日夜,9人在医院观察治疗。到23日上午9时,最后9名学生出院。至此,251名学生全部恢复返家。
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尹增刚说,截至昨日下午6时,尚未接到不良反应报告。
善后
涉事牛奶封存停用
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尹增刚表示,事件发生后,区教育局要求全区学校自查,“包括蛋奶出库、进库,存货生产批号等问题。”此外,全区102所学校,立即停止食用同一批号“问题”牛奶。昨天,鱼河镇中心小学剩余牛奶130余箱已被封存。
“我们还将召开全区学校安全会议。”尹增刚说,严格按照榆阳区蛋奶工程安全制度实施。
此外,对于251名学生餐后不适送医产生的治疗费用,目前尚未统计。尹增刚表示,最后将视调查结果,是谁的责任由谁承担。不过,目前治疗费用由政府统一支付。
定性
检测报告可能下周出炉
榆阳区药监局局长韩生宝告诉记者,事发当日,该局成立15人应急领导小组,赶赴现场。经现场调查,学生当日饮用的是宝鸡生产部生产的蒙牛牌纯牛奶学生奶,两个批次,分别为“20110331G7”和“20110330G7”。
“这批牛奶于4月7日配送到学校。”韩生宝介绍,奶样于22日上午10时送榆阳区疾控中心检验,“预计检测报告或于下周三四出炉。”
榆林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学生奶事件性质将由最终检测结果决定。
尹增刚否认学校存在管理问题或漏洞的说法。
“蛋奶专人管理、专柜储存,正常通风,离地、离墙距离十厘米。”尹增刚说,这些工作都是按规定执行。此外,事件发生前一周,该局曾就“蛋奶工程”做过专项检查。
回应
“检测结果未出不下中毒结论”
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称早晨空腹喝牛奶等诸多原因均可能导致腹泻
本报讯 (记者李静)对于陕西奶事件,昨晚,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已经痊愈出院,事件最新进展还要等待卫检部门的检测结果,在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
该负责人介绍,蒙牛集团总部已经由副总裁带队到当地现场调查情况,目前已经协助当地部门将相关产品封存完毕,当地卫检部门也已经取样进行检验,一切都要等检验结果出来再下结论。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蒙牛已经协助当地相关部门到宝鸡工厂进行调查。
“究竟是不是中毒,还有待卫检部门检验的理化指标出来再下结论。”该负责人说,“早晨空腹喝牛奶等诸多原因均可能导致腹泻。”
该负责人未解释为何出现集体不适症状。该负责人表示相关理化分析可能需要24至48小时,待结果公布后一切将明晰。
关于治疗费用,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等待检测结果出来才能决定由谁承担。
调查
事发当日首发纯牛奶
学生称该奶产自宝鸡;蒙牛两年前投标成“蛋奶工程”供应商
榆阳区的“蛋奶工程”,始于2009年秋季。
榆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尹增刚介绍,“蛋奶工程”,是对寄宿制学校住宿学生和部分贫困学生,每天早晨免费发放一袋牛奶和一个鸡蛋,费用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承担。
蒙牛中标“蛋奶工程”
分管安全工作的尹增刚介绍,牛奶供应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当时共有8个厂家参与供货投标。最后,伊利和蒙牛中标,伊利为城区学校学生奶供应商,蒙牛为农村学校提供学生奶。
尹增刚此前表示,“蛋奶工程”配货,由供货商专人专车送到各个学校,规格是200毫升盒装奶,外包装上有“学生专用”字样,不在市场销售。
尹增刚提供的数据显示,榆阳全区102所学校,2.9万余学生因“蛋奶工程”而受益。
事发当天首发纯牛奶
拥有971名学生的鱼河镇中心小学,也是“蛋奶工程”实施学校。
鱼河镇中心小学六个年级。据六年级部分学生反映,今年开学第一周起,学校并未向全校学生发放鸡蛋和牛奶。事发前一周,即4月上旬,榆阳区教育局到鱼河镇中心小学检查,从4月11日开始,学校开始给学生发放鸡蛋和牛奶。
该校学生告诉记者,学校发放蛋奶的方式是,周一没有蛋奶,周二、周四早餐发鸡蛋,周三、周五早餐发盒装蒙牛学生奶。
学生回忆,在事发前,学生所喝大部分是产自呼和浩特的酸奶。4月22日,六年级学生领到酸奶,一到五年级学生领到了产自宝鸡的纯牛奶。当天,学生出现不适,人群集中在1到5年级学生。该校校长庞国怀受访时曾证实,纯牛奶第一次发放学生。
不过,尹增刚否认蛋奶工程本月刚开始的说法。他表示,蛋奶工程有特定的对象,主要针对农村寄宿学生和部分贫困学生,各校从开学第一周便已开始,“不存在本月开始的情况”。
尹增刚说,受惠学生名单由区教育局和财政局核定,由专人检查。记者试图查看发放学生名单,尹增刚建议记者周一向学校索要。昨晚,记者拨通多名该校老师电话,大部分表示对“蛋奶工程”细则不清楚。
相关
奶协望乳企善待消费者
希望善待奶农和同行;35家乳企承诺不涨价
本报讯 (记者李静)昨日记者从中国奶业协会获悉,35家奶业协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单位集体承诺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中国奶业协会同时希望乳制品企业善待奶农、善待消费者、善待同行。
奶协在不涨价约谈范围内
昨日,中国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召开了“重要消费品行业协会座谈会”,要求重要消费品行业不涨价,奶业协会也在约谈范围之内。最近乳制品行业成本上涨,有涨价压力,所以,奶业协会发起这个倡议。
据了解,此次倡议着重规范乳制品企业的自身行为,要求企业维护合理价格水平,不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价格欺诈或变相涨价。
中国奶业协会建议,企业应通过改进生产经营管理、优化产品结构等方式,化解成本上涨压力,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维护乳制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奶协要求杜绝虚假宣传
此外,协会要求企业准确发布与宣传产品信息,杜绝误导消费者的各种虚假宣传,同时希望乳制品企业善待奶农、善待消费者、善待同行。
据中国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昨日介绍,35家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单位均已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表示承诺响应。
本月初,为了确保价格总体稳定,国家有关部门近期约谈了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负责人,要求重要消费品不涨价。
公开资料显示,4月12日,由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三部委牵头的乳品行业项目(企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工作结束,蒙牛生产工厂全部通过生产许可证换证现场审核,并获得质检部门核发的新生产许可证。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本报记者 刘刚
只要浇上水,《新华字典》就能长出向日葵,《孙子兵法》能长出“君子兰”,《本草纲目》能长出“人参果”……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符冰卉尝试在图书中种出不同种类的鲜艳花卉、绿植和中药。昨天,符冰卉的爸爸告诉记者,小符已拿到人生中第一个专利证书。
外观是一本书,有封面、封底,但打开后,书里面有一个容器,容器的外形也像由书页组成的书,书的封面、书页、封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本完整的图书。而在容器内,可以种植各类花卉、盆景,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养鱼。符冰卉的爸爸告诉记者,女儿就读北京一所大专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对于女儿的这个创意,他非常自豪。“比如在中医药大学,我就建议成立个原生态图书馆,把本草纲目里的中药都制作成书,例如学生在翻看金银花是如何生长的时候,就能直观地看到实物。”
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的学生近来频频在校园内看见一只“大笨鸟”,不断在树下来回走动抓蚯蚓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的学生近来频频在校园内看见一只“大笨鸟”,不断在树下来回走动抓蚯蚓,甚至不怕学生靠近拍照,经向学长姐询问后,才得知“大笨鸟”其实是列为保育类的黑冠麻鹭,长期观察校园生态的通识学院计文德副教授表示:“它们已经将校园当成自己的家了!”
许多弘光科大的师生最近常在校内福利社或者人行道草丛旁发现一只体长约50厘米的“大笨鸟”,学生们形容,“这只鸟的走路姿势十分逗趣,加上看到人靠近也不会飞走,只会睁大眼睛猛盯着人,跟一般怕生的鸟类差异很大”,不少学生常拿出相机拍照,但却不始终知道它的真实身份。
计文德副教授指出,学生口中所说的“大笨鸟”其实就是被列为保育类留鸟的黑冠麻鹭,从10年前就开始出现在弘光校园内,每年常在春天现踪,并开始筑巢求偶,等到5、6月产卵、孵化后就会离开校园,他表示,校园内有丰富的食源,尤其是它最爱的蚯蚓主食,才能年年吸引它出现。
计文德透露,弘光校园十分适合黑冠麻鹭栖息,同学们如果仔细聆听,还会听到求偶的声音,但他提醒学生不要刻意去干扰黑冠麻鹭的生活作息,以免这群“娇客”感受到威胁而离开,大家就失去就近体验生态教育的好机会了。
留日学生9刀刺母一事后,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再度引起关注。“这件事后,很多家长打电话咨询相关问题。”4月13日,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景艳玲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岛市出国的学生日益呈现低龄化趋势,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4月14日上午,青岛市心理医院李玉焕主任将做客本报,为即将高考或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指导。欢迎拨打80889482咨询。
◎案例
他受不了,回青岛治病
在父母和朋友眼里,小可(化名)一直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大三那年,父母帮他联系了美国的一所大学,小可出国了。因为从小学习底子好,他没费什么力就跟上了新学校的学习节奏。可是,性格内向的小可没有朋友。他在酒吧打工期间还染上了酗酒的毛病。除此之外,失眠、抑郁也时常侵袭他。学业进行不下去,小可只好回到青岛治病。在精神卫生中心一诊断,他患上了情感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可的症状减轻了不少,父母觉得他好了,收拾好行装再次准备把他送出国门。
出发那天,在流亭机场准备登机时,小可对他的主治医生说:“在国外,最痛苦的就是有话不知道和谁说。出国前,爸妈让我多和外国人交流练口语,尽量不要和中国人在一起。可是到了国外才发现,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很难,我又已经错失了很多和其他留学生交朋友的机会。因为刚开始来的时候不大和中国人说话,人家都觉得我清高。”实在想说话的时候就给妈妈打电话,可是隔着千山万水还有时差,他打电话总报喜不报忧:“眼泪只好自己咽。”就这样,出国留学三年,他跑回来治了三次。
她一回国就折磨父亲
王欣(化名)在法国已度过了四个年头。大学毕业后,主修艺术的她跨出国门继续深造。在别人眼里,王欣的人生是幸福的,可是了解她家庭的人都知道,这个国外的女儿让父母伤透了脑筋。
在国外的几年,王欣几乎是在独处中度过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之后每次回国,她都会出现各种偏激的表现。她用各种方式折磨她的父亲,对爸爸直呼其名,吃饭不和爸爸坐同一桌,爸爸用过的东西她碰都不碰。每次王欣回家,父亲都只能到外面去住。甚至有时候,她会莫名其妙地“发疯”,狂躁起来像男人一样,拉也拉不住。爱面子的父母将她送到北京的医院治了一段时间,现在,王欣基本不用吃药了,但精神状态还是时好时坏。因为怕被人知道王欣的问题,父母狠狠心又把她送了出去:“走一步看一步吧。”
◎海外声音
有人消沉了,常去赌场和妓院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这个陌生的社会,如果没胆量,我自己好几次都差点崩溃了……”4月13日,记者联系到了在韩国留学的青岛学生方尧。
方尧说,在国外的压力来自多方面:“1.学语言期间的升学压力。在韩国学语言,如果2年内申请不上大学,是会被遣送回国的;2.出国期间巨大的花费对自己和家庭都有负担,自己有负罪感;3.孤独、寂寞。感情、朋友全部需要自己重新去建立;4.升入大学后,想发奋读书,但教授讲的韩语,不是自己学一年语言就能解决的。问了很多学兄学姐,不是听不懂,就是一知半解,完全有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在压力面前,留学生们有的人选择消沉,慢慢放弃;有的人每天晚上去酒吧或club消磨时光,有的人疯狂购物,甚至去赌博和妓院的也大有人在。最可怕的,是那种丝毫感觉不到压力的。就算自己复读了好几次了,丝毫不在乎钱和时间,继续不认真学。”
“在韩国一年,几乎没什么朋友。第一批认识的是学语言时期的同学,都是留学生,75% 是中国人,可是每个人都对别人有一颗戒备之心。第二批认识的是大学期间的专业课同学,可是在韩国,除非你有韩国男女朋友或亲戚,不然就要自己很活跃,否则很难融入韩国社会。”方尧说,在异乡,真正的知心朋友很难交到。很少有人有空听别人倾诉。
“做好心理准备再来。钱应该都不是问题,想来肯定就有经济上的准备。如果只是为摆脱父母的约束而来,只会浪费钱和时间。”采访的最后,方尧这样提醒那些准备出国的学生。
◎专家说法
女孩比男孩易出心理问题
“青岛市出国的孩子不少,而且日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到国外之后,得病的太多了,各种精神方面的问题都有,严重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疗。近几年,市精神卫生中心共接诊过4名这样的患者,一个是男孩,其他三个都是女孩。最近,尤其是上海的留学生刺伤母亲事件出现之后,打电话咨询的人特别多。”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景艳玲有着多年学生心理咨询经验,4月13日,景主任告诉记者,留学生大多20岁左右发病,主要原因是压力大,缺少沟通和支持。出国前,家长往往处于盲目兴奋的状态,觉察不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出国之后,有的家长发现和孩子通话越来越少,或者孩子的语言、情绪方面表现出担忧,这才想起要向心理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