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记者 俞岚)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8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已出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徐宪平介绍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主线,提出了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原则。
徐宪平介绍说,六个新的开发理念,包括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区分主体功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及提供生态产品等。五个开发原则为优化结构、保护自然、集约开发、协调开发和陆海统筹。
规划对中国国土空间版图进行了重新勾勒。徐宪平介绍说,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大格局”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开发模式。
具体而言,规划构建了“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即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规划同时构建了“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和“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徐宪平说,规划强调不同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据此控制开发强度,完善开发政策,规范开发次序。
据了解,规划共分为六篇十三章,并附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两个名录以及20幅分析评价图和规划图。
中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耗时将近一年、中国第一份以“摩天大楼”数量来衡量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日前发布:香港、上海、深圳位列前三,另外,中国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高楼封顶。更加详细的情况,我们来连线值班编辑王浩。
主持人: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国内最新发布的这个“摩天大楼榜单”。
编辑:既然是要给摩天大楼排队,那就要有一个标准。摩天大楼,又称为超高层大楼,现今通常是指超过40层的高楼大厦。因为摩天大楼起源于美国,因此这个榜单就采用了美国的标准,把152米以上的建筑作为摩天建筑来加以统计。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个榜单中的数据——
当今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超过200座,这一数量相当于今天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
在当前全球十大高楼中,中国以5座占据半壁江山。除了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在阿联酋迪拜之外,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九高楼分别位于中国的台北、上海、香港、南京和广州。
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
主持人:大家会有一个印象,越是发达的地方,摩天大楼越多,另外,要养这些摩天大楼,成本也很高昂。现在大陆很多城市所兴起的摩天大楼热潮,当地经济真的能够消化的掉么?
编辑:的确,我觉得产生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那摩天大楼到底是怎么一种是用状况?我们来做一个比较。
统计显示,美国高度排名前50的摩天大楼的投资方,只有16座来自房地产或者物业公司,其余34座主要来自零售、石化、汽车、航空、港口等实体企业。但是在中国,情况却大不相同,排名前50位已经建成摩天大楼中,房地产企业占了25座。
以实体企业投资为主体的美国发展模式,意味着大楼建成后出租运营压力不大,企业总部本身就会消化一部分。但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大楼,就面临着建成后的销售或者出租压力。因此这个榜单也提醒,中国摩天城市面临这过度投资的风险。
当前国内一些并不具备“摩天大楼”消费力的城市,也在规划兴建顶级摩天大楼,他们包括:海口、昆明、防城港、南宁、东莞等等。比如广西防城港市,计划要兴建528米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高度超过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但是防城港的城市人口却还不足100万。而在“中国城市规划摩天建筑总量排行”中,GDP总量刚破1000亿元的贵阳,却规划了17座摩天大楼,在全国居第五位。
那么通过上面的数字,当前国内的摩天大楼热潮,到底健康与否,多与不多,大家心里都会有杆秤。
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让人兴奋,但是我们却更关心光彩背后的隐忧,因为惊人的“800座摩天大楼”的数字,让人不得不联想起那个著名的“劳伦斯魔咒”。
1999年,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劳伦斯首度提出了“摩天大楼指数”的概念,因为他发现——经济衰退或者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的摩天大楼落成的前后。
摩天大楼往往被看作是经济发达和财富的象征,把它和经济衰退联系起来,这种关联初看起来好像违背了人们的常识,但是如果深入分析,这背后逻辑关系丝丝相扣——一般情况下,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鼓励一些大型项目的产生,但是过度投资和金融投机也会相伴而生,当泡沫即将危机经济时,政策就会转为紧缩来应对危机,这也就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政策转向与经济衰退的先兆。
“大厦建成,经济衰退”——这个惊人发现,被劳伦斯称之为“百年病态关联”,他历数了从20世纪初开始的4轮摩天大楼建设高潮,每一次都伴随着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这其中不乏帝国大厦、世贸中心以及吉隆坡双子塔楼和迪拜塔的身影。
我们希望这只是一种巧合,也许这个扫人兴致的指数,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狂欢背后的危机,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防患于未然。(经济之声值班编辑王浩)
天山网讯(记者田山 报道) 据新疆地震台网测定,6月8日9时53分,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发生5.3级地震(东经:88.3度,北纬:43.0度),震源深度5公里。震中距托克逊县城西北36公里,吐鲁番市西70公里,乌鲁木齐市东南106公里。9时54分、10时00分又分别发生4.2和4.1级余震。
地震对托克逊县参加高考的学生造成影响,有部分学生暂时撤离考场,经与自治区招办沟通,撤离考场的时间不计入考生考试时间内。
目前未接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纬度: 43.0°
经度: 88.3°
深度: 5 千米
震级: 5.3
参考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发震时刻:2011年06月08日 09:54:36
纬度:43.0°
经度:88.3°
深度:10 千米
震级:4.2
参考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发震时刻:2011年06月08日 10:00:19
纬度:42.9°
经度:88.3°
深度:7 千米
震级:4.1
参考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距离托克逊县160多公里的乌鲁木齐市有明显震感,特别是在高层建筑中感受明显。网友小锦在胡杨林社区发帖称,昨晚夜班睡觉呢,硬是被摇醒了,太凶残了;网友果果糖称,自己在库尔勒,也感觉到有明显震感,饮水机都在晃动。
托克逊县简介
托克逊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西部。北纬41°21′14〞-43°18′11〞,东经87°14′05〞-89°11′08〞。东与吐鲁番市为邻,南与巴州尉犁县相接,西与巴州的和硕、和静县相连,北与乌鲁木齐市毗邻。县城托克逊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62千米。总面积16171.47平方千米。总人口107768人(2003年)。有维吾尔、汉、回等12个民族。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借助于激光探测及测距(以下简称LiDAR)设备,科学家发现了此前未知的大量建筑、道路和梯田。所有这些发现说明卡拉考的规模要超过此前任何人的预计。
3D玛雅城
借助于机载激光穿透浓密雨林进行测绘,一座崭新的古玛雅城呈现在世人面前,其规模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人的预计。在2009年4月飞跃古玛雅城邦卡拉考遗址上空过程中,科学家利用LiDAR设备——激光束从地面反弹——绘制了这个位于伯利兹西部的遗址3D地图。此次勘测在短短4天内便揭示了此前未知的大量建筑、公路以及其他特征。在5月初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举行的国际科技考古讨论会上,科学家公布了勘测发现。
中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家阿伦·蔡斯和戴安·蔡斯花了几十年时间在吞噬这座玛雅城——公元550年至900年处于兴盛时期——的浓密灌木丛中跋涉,但他们只发现了卡拉考废墟的一小部分。阿伦说:“可能只有将所有植物移除,才能看到下面的东西。”
蔡斯夫妇是中佛罗里达大学与伯利兹科技考古研究所合作项目——卡拉考科技考古项目的负责人。美国宇航局为2009年进行的这项LiDAR勘测提供资金支持。此次勘测由国家机载激光测绘中心进行。
揭去面纱的玛雅庙宇
LiDAR测绘获取的新图像揭示了卡拉考的最高建筑以及一系列宫殿和庙宇(被称之为“Caana”)。为了绘制卡拉考的3D地图,一架双引擎飞机在这座古城上空飞跃,发射激光束穿过浓密的树冠。在接触到地面、建筑以及下方其他结构之后,激光束便发生反弹。激光束从飞机发射到地面反弹的路线经过测量,并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统)设备进行三角测绘以产生用于绘制3D地图的数据。
“天空之地”废墟
古玛雅人将Caana庙和宫殿称之为“天空之地”(sky place)。在这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中,两个人坐在寺庙废墟上面。LiDAR数据允许中佛罗里达大学的人类学家绘制已知建筑的精确3D图像,例如Caana庙。在绘制已知结构3D图像的同时,此次勘测也发现了数千座新建筑、11条新公路、数万个梯田以及遍布这座古城的大量隐秘洞穴。根据勘测获得的数据,卡拉考的面积超过68平方英里(约合177平方公里)。
戴安说:“卡拉考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低人口密度的农业城市中心,与吴哥寺类似。在这种类型的城市,农业是城市自身的组成部分,周围环境和地貌与城市融为一体。”
有远见的农民
古玛雅城卡拉考的4幅图像,顺时针从左上分别是一幅卫星图像、一幅LiDAR树冠图像、一幅LiDAR梯田及堤道图像以及一幅考古学地图。卡拉考的大量梯田和水库系统说明古玛雅人在数百年时间里就一直在实践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设计,可谓非常超前。在此次LiDAR勘测前,科学家只对少数一些梯田进行测绘,因此并未意识到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卡拉考的古玛雅人的生活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梯田地貌
古玛雅人在卡拉考Ceiba Terminus地区附近修建了一些梯田。图片中起伏的波纹就是梯田。LiDAR图像同样展示了大量建筑、产业区、市场、广场以及将这些区域连接在一起的道路。根据LiDAR获取的数据,一些此前被认为并不属于卡拉考的古代遗址实际上就是这座大城市的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阿伦表示:“LiDAR是一种最为有效的研究方式,帮助我们确定人口密度、梯田密度、梯田与住宅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人改造地形地貌的程度。”
太阳神图案陶瓶
这个陶瓶是在一次考古挖掘中发现的,上面刻有玛雅人太阳神图案,于公元750年左右在卡拉考制造。在鼎盛时期,据信有大约11.5万人生活在卡拉考,这一数量是现代伯利兹城人口的两倍。公元895年左右,卡拉考中部被付之一炬,可能就是毁于战火。LiDAR项目组表示,截至1050年,这座古城已被完全废弃。
一份苦差事
借助于激光、卫星以及其他成像技术,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发生革命性变化,但所有这些技术永远也无法取代科学家的双手。在这幅拍摄于卡拉考考古现场的照片中,戴安正在进行人工作业。蔡斯夫妇表示,有关卡拉考的LiDAR数据说明很多遗址已可以进行地面研究。根据勘测,一些建筑群并不拥有明显功能。研究人员希望对附近一些彼此互不相连的区域进行勘测,它们的年代可能追溯到不同时期。(秋凌)
气象是特定时间和特定地方的大气状况,它与气温、降水和云量等其他因素有关。气象受多种外因影响,有些外因显而易见,有些外因并不明显。例如从洋面吹来的温暖、潮湿的气团有助于降水。阳光加热地面,产生上升气流,有助于夏季形成雷暴雨。
山脉和城市也会对气象产生影响。迎风坡之所以会形成降水,是因为风沿山脊上行,导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从而形成雨、雪和多云天气。城市道路、停车场和屋顶经阳光照射升温,会形成“热岛”效应。这种情况不仅导致城市温度升高,而且会影响天气,产生雷暴雨或者改变其他城市的暴雨路线。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一门预知未来将要发生什么的艺术。预报天气情况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看一看窗外,查看周围是什么类型的云团,它们是如何运动的。熟知当地的天气模式,能更好地预报未来12到24小时的天气情况。专业天气预报员会借助其他很多气象预测工具进行天气预报。气象站和人造卫星分布在全球各地,帮助他们绘制出非常详细的气象图。气象气球和雷达对天气预报也有很大作用。
然而对很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非常困难。因为天气预报涉及到数学概念混沌理论,即在天气预报中出现极其微小的错误,在长期预报过程中会慢慢累积成大错。例如,据说一只蝴蝶今天在中国扇动翅膀,两周后会在美国堪萨斯州形成龙卷风。这种所谓的蝴蝶效应显然有些夸张,但它涉及的基本概念非常简单:即使是最微小的因素也可以改变长期天气预报的结果。大部分天气预报员认为,根本无法精确预报超过未来两周时间的天气情况。现在超过5天到7天的天气预报结果都有猜测的成份,经常预报错误。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30日电 近期,针对网络出现的红花岗区2006年4月强制拆除长征镇沙坝村违法建筑视频,红花岗区相关部门作出回应。
2004年12月,长征镇沙坝村村民陈某在未经相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在其位于长征镇沙坝村任家坳村民组(属中心城区城市规划控制区)的自住房屋上加建三层约360M2违法建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遵义市整治城市环境拆除中心城区违法违章建筑实施细则》的规定,经遵义市城管局2005年1月认定其为违法违章建筑【违法违章建筑认定书[遵综执认字0060019号]、红花岗区违法违章建(构)筑物查证认定表】。2005年1月14日,红花岗区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办公室下达了《拆除违法违章建筑通知书》(【2005】遵红拆违字第0009号),通知陈某于2005年1月17日前将其违法违章建筑自行拆除。2005年1月18日,经区拆违办、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和长征镇人民政府到现场再次对陈某进行政策宣讲和说服教育,陈某于当日写下了半个月内自行拆除的书面保证,但直到2006年4月一直未自行拆除。
2006年4月19日,红花岗区组织相关部门对陈某等户违法违章建筑依法实施强拆。2006年4月19日上午8时30分,在拆除现场,被拆迁人纠集70余人在屋顶及其附近房屋聚集,手持砖头、石块、木棍和粪桶,对执法人员和拆除工人以及在现场维护秩序的公安干警、巡防队员乱砸、乱骂和泼撒粪便。随后,陈某等人又多次暴力抗法,导致32名执法人员和拆除工人被砖块砸伤和棍棒打伤,其中,3人送往遵义医院抢救,1人下病危通知书。当晚9时,360M2违法违章建筑被依法拆除。
事后,红花岗区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举行会议,指出此次事件属暴力抗法,但仍属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对相关当事人本着教育的原则来处理,对被拆迁人合法建筑部分给予认定后已经按1:1依法补偿,考虑到被拆迁人的具体困难还进行了合理补助。
近年来被拆迁人多次要求政府更改双方已达成的协议,增加补偿金额。被拆迁人见其意图未实现,企图进一步扩大事态,于近期在网络上曝出了经人为剪接处理的“强拆视频”,视频内容及相关表述对事实真相进行了歪曲。
“强拆视频”事件发生后,红花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于近期召开了会议,就该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组织力量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理,还原事实真相,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权威性。目前,对于视频中出现的冲突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我今天本来想选择地铁低碳出行。”顿了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城乡规划处处长翟宝辉话锋一转,“但还是开车来了。”
在5月18日举行的第十四届科博会低碳经济国际研讨会暨低碳技术和重大项目推介会上,翟宝辉谈及“低碳社区建设的路径与思考”这个话题时,以自己的亲历算了一笔时间账:从家到地铁口2.5公里,开完会后地铁口到办公室1.5公里,按照一般人的行走速度,这中间需要1个小时。显然这个时间他耗不起。
“社区环境的低碳仅仅是低碳的一部分,低碳交通则是低碳社区甚至低碳城市的关键元素之一。”翟宝辉举例说,北京很多条地铁的贯通大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但目前地铁建设中的最大问题是站点间距离太长,不够密,“如果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汽车不能很好接驳,很难改变人们对机动车依赖的习惯。”
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翟宝辉的观点:虽然低碳社区到处开花,但还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标签。
翟宝辉说,2007年以来的监测结果显示,生活在这个低碳社区,人们选择出行的方式却是完全被动的,究其原因是大环境的配套如医院、游乐设施的设计没有和低碳社区相匹配。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低碳社区的建设不是仅靠社区就能解决的,而是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密不可分。”翟宝辉说,城市是一定数量的人口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经济文化体育活动的聚合体。简单来说,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球,下半部分是设施球,生活在上半球的人们则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在城市生活的游客、投资客、住客会有各方面的能耗需求,必须通过规划、设计、管理,让城市在满足“三客”需求的同时实现低碳。
对于低碳社区的管理,翟宝辉提议,可以考虑为居民提供一份对他们低碳生活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手册,让居民能够快速了解低碳理念、掌握低碳技巧。比如英国贝丁顿社区,就是通过教育来引导居民低碳生活的。每位居民进入社区或当有新住户搬进来的时候,贝丁顿社区都会为居民提供各类辅导服务,包括说明手册、信息服务、社区博客等等,来具体引导居民的低碳生活。
低碳城市是当下的热门词汇。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田江南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目前相关评价依据较模糊,科学考量存在难度;部分城市决策者往往将其简单等同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或停留在发展低碳经济层面上,缺乏系统性安排,尚存在“本着低碳的初衷干高碳的事情”的现象。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我国近2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各地发展热情不断高涨。但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还存在部分决策者对内涵、建设路径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准确理解和认识,政府投入不够,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未能在全社会培育低碳生产、消费和生活理念等问题。”田江南说。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低碳城市工作组日前正式成立。该工作组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集培训、规划、实施方案设计、项目管理咨询、融资等为一体的全流程服务平台。目前,工作组正筹划编制《低碳城市建设指导意见》《低碳城市建设推荐技术目录》等。
如何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城市工作组组长许翼建议,各地应充分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经济基础等,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现在很多城市一提发展低能耗产业就去搞太阳能和风电,根本不考虑本地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结构和其他禀赋。”许翼说,一说绿色建筑,各地就搞密闭保温窗户和中央空调,通风条件很好的地区也这么干,结果通过自然换风能解决的问题,最终却增加了室内调温的耗能,“本着低碳的初衷干高碳的事情”。
许翼表示,建设低碳城市应是个系统性工程。从政府管理功能看,包括社会意识引导、低碳政策与法规制定、低碳产业扶持和低碳技术推广、耗能状况监测和监管等;从政府行政功能看应关注市政公用设施的减排,如公用建筑节能、低碳交通、智能电网、新能源市政设施等。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有全局观。目前,由于低碳城市概念提出时间不长,涉及范围大,全世界都很少有系统化研究成果,缺乏可借鉴的成果。“低碳城市建设有很强的专业性,无论是新城建设、旧城改造,还是示范社区园区建设、单体节能改造,都以项目形式存在,好项目没有实施好,同样不会取得好的结果。”
此外,许翼还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还处于上升阶段,发展低碳城市不是建设绝对低碳的城市,而是在保持现有经济社会发展前提下,相对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终使经济社会发展较大程度脱离化石能源依赖。因此,地方政府应首先盯住那些能耗大、节能减排空间大的领域。从这些领域入手,同样投入能产生更大效果。“要做到这点,地方政府就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对地方碳足迹和碳结构心中有数,知道大毛病在哪里;二是了解相关减排方案,尤其是各减排技术经济投入和减排效果,知道哪个药方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