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M-17天鹅星云,借助新启用的望远镜和2.68亿像素相机,科学家们首次获取了这张细节分辨率惊人的照片
这是一台新望远镜进行观测工作后发布的首张照片,揭示了一个星云前所未有的细节。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一个恒星新生区M-17,即“梅西耶17”,一般也被称为Ω星云,或天鹅星云,它位于南天的人马座。
这片天区充斥着气体,尘埃和炙热的年轻恒星,它们位于银河系的核心方向。而这张清晰度惊人的照片的拍摄设备则是最新投入使用的欧洲甚大巡天望远镜(VST)。这是欧洲多台超大型天文望远镜中的最新成员,而这张照片则是它的最新力作。
这台采用了最新技术的望远镜口径2.6米,装备了一台2.68亿像素的相机,它可以捕捉到夜空中黑暗角落中隐藏的星光,也因此能快速精确的进行巡天观测。这台新望远镜将和另一台红外巡天望远镜“Vista”协同工作,获取一些清晰度前所未有的星空照片。这台新设备安装在智利北部阿塔卡玛沙漠中的帕拉那天文台,这里还有另外4台大型望远镜。之所以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拥有这颗星球上最清澈的天空之一。
蒂姆·祖维(Tim de Zeeuw)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主管,他表示:“我很高兴看到VST拍摄的首张照片发布。它和Vista望远镜的合作将能够让更多我们感兴趣的目标以更高的细节分辨率进行观测,随后我们就能用甚大望远镜(VLT)进行后续的进一步观测了。”(晨风)
“再高我也够得着”
这只猫名叫“斯嘉丽魔法”,今年两岁,属于萨凡猫,是一种热带草原猫,它拥有浅褐色皮毛,上面带有引人注目的赤褐色和黑色斑点。它站立起来,从肩部到足尖高达46厘米,是已被驯化的最高的猫,这一纪录已经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猫主人吉姆·德雷伯是当地一家草原猫科动物店的店主,她说:“我们对此感到非常兴奋。草原猫科动物是最聪明、最可爱、最漂亮的动物。
耶稣裹尸布
耶稣裹尸布上的神秘面孔
乔托的著名画作《哀悼耶稣》
都灵裹尸布据称是耶稣下葬时包裹耶稣身体的麻布。作为天主教的圣物之一,其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布面上清晰可见的耶稣身体的轮廓。几个世纪以来,围绕耶稣裹尸布的真伪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8日报道,意大利一位专家仔细研究了都灵裹尸布的照片之后认为,现存的都灵裹尸布其实是赝品。
都灵裹尸布从来不缺少争议。几百年来,人们围绕这块14英尺(约4.3米)长的麻布一直争论不断。6月7日,意大利艺术品鉴定专家卢西亚诺?布索给出了他的答案——现存的都灵裹尸布与耶稣无关,而是出自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大师乔托之手的画作。
布索是在花了几个月时间仔细研究了都灵裹尸布的照片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他宣称自己发现了多处隐藏在布面上的数字“15”字样,并据此推论这块所谓的“裹尸布”是在真品已经严重损坏的情况下由乔托在1315年时创作的。
布索说:“我研究了裹尸布的高清图片,并在脸部和手部等多个位置发现数字‘15’的字样,其中一个还被特意写成十字架的形状。乔托并不是在伪造什么。他在裹尸布上签下了‘乔托15’,指明这是他1315年时画的。”布索坚持认为,700多年前的画家常常会把自己创作的时间暗含在作品中,以防止他人伪造,而这些隐藏的线索往往只有很少人才知道。
都灵大教堂并未对此事发表评论。布鲁诺·巴尔贝里斯博士是都灵裹尸布陈列馆的负责人,他对布索的说法表示嗤之以鼻:“我认为这个理论是荒唐可笑的。他的说法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说服力,而且据我所知,这块裹尸布也绝非刻意为之的艺术品。此前就有许多人声称在裹尸布上发现了希腊文或者希伯来文,但是最终都没有得到证实。”巴尔贝里斯博士表示,虽然裹尸布的来历还有待研究,但他对裹尸布的真实性坚信不疑。
几个世纪以来,都灵裹尸布的来历一直激发着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去年曾有一个修道士对媒体披露,纳粹独裁者希特勒也曾经觊觎都灵裹尸布。1988年科学家进行的碳14鉴定显示,这块裹尸布制造于1260年到1390年之间;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裹尸布多年的侵蚀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虽然人们对耶稣裹尸布的真伪意见不一,但至今仍然没有人能解释,布面上的身体轮廓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一面移动的“镜子”能在真空中创造出“火花”——亮光
这个实验证明了著名的“卡西米尔效应”
瑞典研究人员近日实现了从“无”中制造出“有”——科学家们首次实现了在真空中创造出“火花”。据悉,这个研究团队以“二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在一个特殊的设备上“移动”一个磁场,通过转变磁场的方向而使得特殊设备不断“摆动”,从而实现了在真空中创造出“火花”。实际上这个结果是真空中所产生的粒子“阵雨”,正如以前的量子理论所预期的一样。
瑞典科学家这个不平常的发现被人们称为“一项重大发展”,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们为之振奋。据悉,瑞典科学家的本次发现是围绕着量子力学中“真空不空”的这个特殊理论而得出的,实际上真空被特别微小并且在飞速移动的粒子所填满。这些粒子便是所有存在的物质但是它们是“虚拟的”,它们一直“藏得很深,像消失了一样”。瑞典的科学家们用一面“镜子”来吸收这些“虚粒子”,然后以一种“实际”的形式将虚粒子“放射”出来,但是只有当虚粒子以“光速”的速度移动时才能达到实验的要求。这个来自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团队通过使用“超导量子干涉磁量仪(SQUID)”而使得虚粒子移动的速度达到了要求。据悉,超导量子干涉磁量仪对磁场非常“敏感”。
Nature.com网站发布报道称,超导量子干涉磁量仪的功能如同一面镜子,科学家们成功使超导量子干涉磁量仪以5%光速的速度“摆动”,从而“摇动”了来自真空中的微波光子。测试结果表明,在超导量子干涉磁量仪“摆动”时,这些照片“被迫”以大约一半的频率“抖落”,这种现象正好与量子定律相吻合。瑞典科学家的本次实验证明了以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卡西米尔(Hendrik Casimir)的名字命名的“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据悉,卡西米尔在20世纪40年代晚期首次提出了卡西米尔效应。卡西米尔表示,如果一个作用力被“操控”在两面“镜子”之间,那么这个作用力将会导致光子的诞生。而瑞典的科学家们证明了这种理论,不过他们只用了一面“镜子”即超导量子干涉磁量仪。
据悉,截至目前瑞典的科学家们尚未发表他们的本次发现,也未将本次发现提交同行评议,因此他们拒绝发表评论。不过也进行过类似实验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镇哈佛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费德里科-卡帕索(Federico Capasso)表示,瑞典科学家的本次发现是“一项重大发展”。另外,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潘德瑞(John Pendry)也表示,瑞典科学家的本次发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于本次发现涉及的能量很小,尽管本次发现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并不会立刻投入应用。另悉,本次实验的全部结果将于下周在意大利帕多瓦(Padua)公布,同时将会有一篇论文初稿在国际著名学术网站Arxiv.org上公布。
太阳耀斑,日冕物质喷发及小型辐射风暴同时发生
美国东部时间6日,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观测到5年来最猛烈太阳辐射爆发,科学家称这波爆发抵达地球将引发中度地磁暴,影响通讯和电力供应。据观测除了一次小型辐射风暴外,此次爆发还伴随有耀斑及日冕物质喷发。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空间天气预报中心项目协调人比尔-穆塔夫表示,这一次的爆发非常具有戏剧性。中型太阳耀斑在美国东部时间6日凌晨1点41分(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凌晨5点41分)达到峰值。他说:“最初观测的耀斑规模并不大,在随后的过程中我们观测到高能粒子辐射及日冕物质大规模喷发。”此次太阳爆发蔚为壮观,由于并非正对地球,所以对地球影响可能非常小。宇航局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上升粒子形成巨大蘑菇云,而后落回太阳表面,覆盖了近一半太阳表面。”
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于2011年2月14日拍摄到的照片
空间天气分析人员正关注此次爆发,以确定是否导致太阳与地球之间发生磁场碰撞。穆塔夫说:“我们的部分工作是监视同时确定此次太阳爆发物质是否飞向地球,因为喷射物质基本上都是气体且带有磁场。一两天内我们将看到太阳喷射的一些物质对地球产生影响,形成地磁暴。我们不认为这会是一次剧烈磁暴,但强度还是可达到中等水平。”
空间天气预报中心表示,此次爆发在8日引发小型到中型地磁暴,大约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18点开始,任何地磁暴活动都将在24小时内结束。国家气象局说:“太阳辐射风暴中存在大量高能质子,这种类型的活动自2006年12月以来还是第一次观测到。”
不要急着丢皮,它含有丰富的乌索酸可以延缓肌肉萎缩。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9日消息,苹果皮散发的蜡质的光泽中其实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物质,有利于增加肌肉并且保持体重。
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皮里面的乌索酸可以控制胆固醇以及血液中的血糖,这就意味着每天一个苹果就可以达到全面的健康。
研究人员克里斯多夫·亚当斯说,“乌索酸是一种有趣的天然化合物。当人们食用苹果皮的时候它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营养就被吸收了。这才是真正的‘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你’。”
在亚当斯博士发现苹果皮的重要性之后,一位美国专家研究了这些苹果皮中所含的激素对身体的影响,致力于的研究出一种药物,可以防止肌肉的萎缩,让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以保持身体的强壮,减少他们骨折的风险。
这位专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萎缩变成一种常见的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生病很难痊愈,并且住院的时间会延长,人们只能推迟出院回家的时间。这让人很难理解,但也没有确实的药物去治疗这种现象。
爱荷华大学的克里斯托弗·亚当斯博士:强调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亚当斯博士研究了当肌肉开始萎缩时遗传基因发生的变化。他研究了果皮中的1300种化学物质,并在其中发现了乌索酸。
然后研究人员把这一物质按比例添加进了实验鼠的日常饮食,开始了一个健康测试。这些老鼠的肌肉开始增长,并且抓地力也更强。
还不止这些好处。这些食用了乌索酸的老鼠胆固醇降低了,并且那些之前因为肥胖导致血糖增高堵塞动脉的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有一部分已经瘦了很多。
可见乌索酸提高了增强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这2种刚好是肌肉增长的关键要素。乌索酸尤其集中在苹果皮上面,但同时研究人员也在蔓越橘、梅子、牛至和百里香中发现了这一成分。
亚当斯博士说,“当我们吃了母亲让吃的那些营养均衡的食物后就能获得其中的营养。当然那些吃垃圾食品的就不能得到了。”
他补充道,“研究苹果皮的目的在于人们是否能摄取那些用于实验的成分,同时计算出人们需要吃多少苹果才能帮助保持锻炼肌肉,同时减少腰围。”
在他的报告中,亚当斯认为,“鉴于当前治疗肌肉萎缩方法的稀缺,我们推测,乌索酸可作为一个有用的方式来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肌肉萎缩。”“肥胖和糖尿病同时也在研究范围内。”
至少最近有一些其他的研究认为每天一个苹果的确可以远离医生。——至少果蝇是这样的。在摄取了10%的苹果提取物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果蝇的行走,攀爬和移动却变得更加容易。
研究人员调查了那些有规律的吃苹果的女性,于其他人相比患心脏病已经中风的可能性减少了20%。
(科学网-kexue.com 姗姗)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英国肯特郡海岸外,一只海豚靠近一艘皮划艇,她和人类的相处亲密无间
海阔凭鱼跃:肯特郡海域,一只海豚高高跃起
度假的人们争相跳入海中,希望能和海豚一起互动
苏格兰水域,两只宽吻海豚跃出水面
爱尔兰水域,乌特·玛格丽芙(Ute Margref)和一只海豚玩耍
英吉利海峡,一只海豚和一群孩子一起玩耍
这些珍贵的镜头都是一位致力于拍摄我们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海豚的摄影师的作品。这位摄影师名为特里·维特克(Terry Whittaker),他往来英国和爱尔兰,捕捉着一个又一个野生海豚生活的场景。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英国摄影师在过去的5年间拍摄到了这些近距离的海豚照片。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对于在英国海域发现已知观测到的最大规模须鲸群感到惊奇不已。研究人员在英国康沃尔郡海岸外大约50~70英里(大约80~110公里)的海面上发现了大约21头须鲸,它们在海面上逗留了超过30分钟。
摄影师维特克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这些智慧生物是如何在波浪间穿行的,表演着复杂的翻滚动作,并且和人类互动密切。
维克特先生要拍摄更多有关海豚这种可爱动物的决定是受到了一次他在肯特郡遭遇的启发。当时他拍摄到当地海岸外一头海豚的美妙镜头,他坚信这是一头母海豚,她正和游泳和玩皮划艇的人们亲密无间的尽情玩耍。她和人类的关系是那样亲密,甚至会允许人们骑在她背上,或者和她一起肩并肩在水里游泳。
被这一幕感染,甚至那些晒日光浴的人们也忍不住下水和这只海豚一起玩耍开了。维特克深受感动,他决心游历英国和爱尔兰,拍摄更多有关海豚的照片。
这位55岁得肯特郡居民表示:“我之前曾经游历世界拍摄海洋哺乳动物,但我却很少留意就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动物。有一天,一只海豚突然就出现自我的家门口,她是一只孤单的海豚,平常看到她们不太容易,所以我决定要去拍摄海豚。”
他说:“这只海豚非常友好,在跟人类熟悉之后甚至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她变得非常温顺,允许人们抓住她,跟她嬉戏玩耍。她还很喜欢皮划艇,有时候会绕着它转圈,然后游到下面顶它。”
维特克先生说:“我对人们对待野生动物的反应和态度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几乎天天出去拍摄海豚。人们简直要为这只海豚疯狂了,大群的人冲向海滩,就为了能和这只海豚见上一面。一些每天都会见到这只海豚的人们表现了对她的尊重,但是还有其他很多人涌向海滩。还有很多人会游进水里试图接近她。这让海洋生物学家们很担心,他们试图阻止人们这样靠近她,因为尽管人们都会将和海豚一起游泳视作一件了不起的经历,但是那样做却会伤害到这种可爱的动物。”
英国南部水域,一只海豚跃出水面向路过皮划艇上的人们问好,可是却把这两位乘客吓得不轻。一路追踪海豚的海洋生物摄影师维特克抓拍下了这一有趣的场景
肯特郡,一只孤独的海豚追逐一条鱼,后者高高跳出水面
苏格兰:一只宽吻海豚跳出水面,掀起阵阵水花
康沃尔郡北部海域,一头须鲸喷出水柱
这是在康沃尔郡附近水域发现的须鲸群中的一头,这是英国水域发现过的最大规模须鲸群之一
这不但会让她们对于和人类接触习以为常,还会让她们陷于受到伤害的风险之中。她们可能会被过往的船只擦伤,或者被人类布设的渔网缠住。
当维特克先生完成在肯特郡的观察拍摄之后,他又前往苏格兰和爱尔兰西部海岸观察更多的海豚。并且从那以后他每年都要去一次爱尔兰。
他说:“因为苏格兰和爱尔兰的人没有那么多,所以不会发生像在肯特郡那么疯狂的事情。我在这里观察到小到3只,大到20只海豚组成的群体。看到她们的感觉真是棒极了。”
他说:“我现在还会每年去一次苏格兰。那里也有大群的海豚,你站在海岸边就能看到她们。你站的地方离开她们就两三英尺的距离,这简直不可思议。我曾看见她们捉鱼的场景,还有几只高高跃出水面。这样的场景就发生在你面前,让人觉得惊奇不已。”
与此同时,人们还在康沃尔郡的海岸外发现了须鲸群落,这是这个星球上第二长的动物,同时也是极度濒危的物种。
汤姆·布雷顿(Tom Brereton)博士来自海洋生物组织,他称自这样的地方能看到这些须鲸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这个群落是3月21日,在康沃尔郡和彭布罗克郡之间一处称为凯尔特深水区(Celtic Deep)的海域被发现的。当时研究人员们正在这片水域进行一个为期三周的鱼群调查,寻找一些成群的鱼类,如沙丁鱼。但却有了这一意外的收获。
布雷顿说:“看到这么多个体是非常不同寻常的,历史上,在这一水域从未发现过如此大的群体。在过去的10年间,在威尔士和康沃尔郡也曾出现过目击记录,当时都是很大的新闻。但是像这样在这么小的一片水域里看到超过20头得规模实在是太罕见了。”
长须鲸是一种须鲸类,它们没有牙齿,而是像梳子一样从大量海水中过滤出小鱼小虾作为食物。这么大型的庞然大物竟然以这么小的动物为食,显得非常特别。
这是世界上长度第二的鲸类,同时也是目前已知的第六大动物,最大的蓝鲸类可以长到大约27米长。这种鲸分布在全球各个海域。
在法国比斯开湾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须鲸,但在英国海域发现须鲸一般认为还是比较少见的。
专家认为这群须鲸可能是在追逐一大群磷虾,并被引导进入了这片水域。
发现这群须鲸的科学家是贝克·斯考特(Becky Scott),查洛尔·约尔汉姆(Cheryl Yarnham)和斯蒂夫·休斯(Steve Hughes)。
小组负责人斯考特解释说:“我们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连续观察到5个群落,最大的群落个体数量达到了7头。这些鲸鱼时不时喷出水柱,浮上水面呼吸,能目睹这样的一幕真是太棒了。幸运的是,船上还有其他几位科学家能和我一起分享这样的乐趣。”
科林·麦克里德(Colin MacLeod)博士是海洋生物组织的首席科学顾问,他表示在英国水域目击须鲸活动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生物活动区域变动的一个体现。
他说:“这种变化说明全球气候的变化已经对我们的海洋生物的活动区域产生影响。如果说气候变化已经对须鲸这样的顶级捕食者产生这样大的影响,那么有理由认为在食物链更低端的海洋生物受到的影响应当更大。这其中就包括一些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海产品物种。”
海洋生物组织(Marinelife)是一个非政府慈善组织,它的目标是致力于研究并保护英国海岸附近水域生活的鲸类、海豚和海鸟。(晨风)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6月9日消息,澳大利亚芒乐桃动物园(Monarto Zoo)中这只出生刚4周的非洲小狮子深得动物园游客们的喜爱,饲养员们要等到下个月才能知道它的性别,而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小狮子起个名字。
小狮子妈妈Kiamba在一起,刚出生的这段时间它每天只是吃饭,睡觉和玩耍。
芒乐桃动物园的老板克莱尔(Claire Geister)表示,食肉动物的单胎幼崽是相当罕见的,饲养员们很关注狮子妈妈Kiamba,它是自然分娩诞下小狮子的。幼崽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发展良好,已经敢于到外面的环境来冒险。工作人员在为小狮子的健康检查做准备,也将届时确认它的性别。
Claire Geister说:“到时我们将给Kiamba注射镇静剂,以确保为其宝宝做检查并确定性别。有些动物园游客已经幸运的看到了小狮子,但是目前它还不能放到外面被参观,预计这种情况要到7月份学生们放假的时间。
南澳大利亚动物园的CEO教授克里斯西说:“非洲狮子由于栖息地的丧失、人类冲突和野生动物疾病数量已经明显下降,现在其数量只有不到两万只,而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25万左右。
这只无名的小狮子将在下个月确定其性别。
小幼崽的妈妈Kiamba今年7岁,来自阿德莱德动物园,而父亲Leroy今年已经10岁了,在之前曾与四只雌狮一起生活过。
为了庆祝小狮子的到来 ,芒乐桃动物园(Monarto Zoo)决定让公众来给小狮子命名。并举行一场拍卖会,从今天开始到下周截止,6月14日出价最高的人将获得选择三个名字的权利,最后由动物园来决定名字。所筹得的款项将用于动物园的保护方案。
小狮子与妈妈Kiamba相互依偎。
(科学网-kexue.com玛格)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新网6月8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宇航局7日观测到数年来最强的太阳黑子活动,场面壮观,预计这波黑子活动引发的太阳风暴将在6月8日抵达地球,引发等级不高的磁暴和电离层的扰动,影响卫星通信等。
据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宣布,日前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捕捉到了自2006年以来观测到的最剧烈的太阳黑子活动,形成太阳风暴,包括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和释放带电粒子流。
美国国家气象局空间气象预测中心的项目协调员穆塔夫(Bill Murtagh)表示,这次太阳风暴形成的耀斑尺寸为“中等”,但场面非常“壮观”,在炽热的太阳表面,喷发出的数十亿吨粒子流等物质形成巨大的冠状,并随后回落,几乎覆盖了太阳表面的一半。
预计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6月8日下午4时(北京时间9日0时)左右,携带大量带电粒子的太阳风将抵达地球,穆塔夫表示科学家将严密监测太阳风暴是否会造成电离层的扰动和卫星通信、卫星定位系统的短暂中断,引发1.5亿公里之外的地球磁场的“磁暴”现象。他表示,为保持联络,在太阳风来袭这段时间里,往返地球极地地区的一些航班可能出于安全考虑变更起飞时间。
此外,受太阳风的影响,地球高纬地区的人们可能会在6月8日至9日晚些时候,观察到极光现象。
他指出,预计这次太阳活动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太阳风抵达地球后12到24小时内,“磁暴”活动将停息。
据悉,太阳风暴爆发时,可能影响空中通讯、威胁运转中的卫星、破坏地球臭氧层,对人体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都不大。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赵超)《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日前发布。根据纲要,“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纲要指出,“十二五”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是: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城乡残疾人普遍按规定加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根据规划,我国将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提高对低收入残疾人的生活救助水平。地方可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同时,对城乡流浪乞讨生活无着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及时救助和妥善安置。
“十二五”时期,有条件的地方将开展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试点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将对重度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残疾人家庭环境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日间照料、护理和居家服务给予政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