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交流, 互相瞭解, 互相學習
-- 記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代表團訪澳
墾丁
現今世界交通方便和通訊發達, 因此人們交往密切, 通過互相的多接觸從而開展合作或學習項目。華人服務社成立了30多年,除了致力在澳洲提供全面的社區服務外,多年來不斷透過與本地及海外的機構交流,分享經驗,學習對方的長處,從而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
2013年2月中旬,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聯) 的5人代表團,來到服務社訪問,就澳、港兩地社會福利及退休金制度,特別是對長者、低收入家庭、新移民及殘障人士的照顧作交流。代表團成員除了社聯業務總監蔡海偉外,還包括學者、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及商界代表等。接待代表團的服務社夥伴有: 主席陳玲醫生、義務執行董事潘南弘、多位高級行政人員及前線社工等。
蔡海偉表示,社聯代表團今次來澳訪問的對象,除了服務社外,亦包括兩所大學、多個州及聯邦政府部門及工聯會等。他也說, 現今的社會服務不能單靠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提供,更加需要與商界以致整體社會的共同參與,今次代表團成員的組合正好反映整體社會共同參與的要素。
代表團成員們說,香港現正熱烘烘地討論應否設立全民退休保障,代表團從不同的學者、政府官員、前線同工及勞工的角度, 來了解澳州的養老金及社會保障制度,研究能否將澳州數十年的經驗應用於香港。
服務社的夥伴們分別向客人們介紹服務社從幼兒到長者的各項服務。陳醫生並指出有見人口持續老化,高齡服務需求快速增長,服務社正在墾思區籌建有63個房間的高齡頤養院,預計於2014年末建成運作。客人們十分讚賞華人服務社自資籌建頤養院,並在短短的30多年間,建立涵蓋幼兒、長者、殘障、社區活動及新移民定居等多項服務的業績。由於香港亦面對人口老化及新移民到達後的適應問題,所以客人們對澳洲的養老金制度及為新移民提供的支援,都甚感興趣。
在了解情況後,代表團成員均表示澳州的養老金,雖然談不上十分富裕,但祇要持有養老卡 (Pension Card),在交通、醫療等多方面都會獲得優惠,很多商户亦會向養老卡持有人提供折扣,令長者可安度晚年。而澳州對新移民的支援基本上比香港成熟,所投放的資源亦較多,新移民在語言、教育、就業等皆得到適當的照顧,促使他們能融入社會。而代表團成員很欣賞服務社在有限的資源下能為新移民提供包括面見、資訊坊、電話及電郵諮詢等各項服務。其實,服務社的社工大多也是移民,他們衹是比服務對象早到澳州,所以他們能了解到移民所關心及面對的問題,使服務社的服務能夠做到「想移民所想」,為華裔移民提供適時的服務。
當晚,服務社夥伴與客人們共進晚膳,繼續交流兩地工作的苦與樂。席間客人對服務社夥伴在澳州生活的點滴及當初怎樣融入澳州社會極感興趣,而華人服務社夥伴們亦希望多了解香港的情況。大家談得樂也融融,可惜代表團次日須乘早上的航斑到坎培拉繼續行程,最後大家在伊伊不捨下道別。
(圖:香港社聯代表團成員 2013 年訪澳時與華人服務社的夥伴們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