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玲自伦敦报道 早在2008年,Waterstones与索尼公司宣称合作电子阅读器时,传统出版商就在“警觉”上有了共识——他们唯恐自己被作者和销售渠道“完全绕过”。现在,揪心了好几年的传统出版商,已经从图书数字版权上获得了经济收益。18日闭幕的伦敦书展,也俨然成为了欧洲最大的版权贸易中心。更令人关注的是,一个新兴的个人出版市场正在逐渐形成,并且正不动声色地改变着出版产业链。
■数字出版,不是“纸质图书”数字化
在数字展区,纸质书出版一遍一遍地被强调是“传统出版”——这在有的出版人看来带有些许“贬义”。
乔治·罗赛斯出版科技公司,一个提供数字化的门户网站和销售渠道,认为不少出版商对数字出版依然“不解风情”。“不是说他们没这个必要,而是他们没有对数字出版敞开怀抱。亚马逊、苹果和谷歌已经让他们眼花缭乱,以至于他们不考虑可以做什么样的数字内容。”他说, “他们只是在Kindle上对书进行简单的数字化。”
“快速印刷”出版公司的西蒙·波特表示:“也许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觉得出版是个夕阳产业,那是他们墨守成规。也许他们不想承认世道变了,也许他们不想世界改变。”
“我们也谈着不少生意。没有一个人提到‘危机’。”一位文学代理人对记者说, “所有的美国出版商都在这儿,他们都热衷于购买。他们聚会、寒暄、觥筹交错,也谈点正事儿,第二天早上,他们再买点什么。”
新华网萨那4月20日电 (记者 商英侠 刘万利)据也门一名军官透露,也门空军20日晚空袭了南部阿比扬省的一处“基地”组织据点,至少打死11名“基地”武装分子,打伤多人。
阿比扬省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官告诉新华社记者,也门空军20日晚空袭了位于阿比扬省劳代尔镇郊区的一处“基地”组织据点,该地点距离阿比扬省省会津吉巴尔市东南方向约150公里,至少打死11名“基地”武装分子,打伤多人。
他说:“经过近两周的交战后,目前政府军已基本控制了劳代尔镇。空袭发生时,一伙‘基地’组织武装分子正在前往劳代尔镇的路上,目标是攻击劳代尔镇的政府军。”
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官告诉新华社记者,目前政府军第39装甲旅正在津吉巴尔市郊区与“基地”组织武装分子激战。这一地区长期以来一直由“基地”组织控制,“政府军加大了火力攻击‘基地’组织武装分子,并试图重新控制这一地区”。
自2011年1月也门局势发生动荡以来,“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趁乱夺取了南部阿比扬省和舍卜瓦省多处城镇,并与政府军激烈对抗,已造成数百人伤亡。
据湘潭在线4月20日报道 4月19日,湘潭市委组织部对“湖南湘潭市岳塘区90后女干部拟任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情况作出回复,全文如下:
关于“湖南湘潭市岳塘区90后女干部拟任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情况的回复
针对各新闻网站关于“湖南湘潭市岳塘区90后女干部拟任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的情况,中共湘潭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立即召集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并明确指示市委组织部和有关部门成立调查组,就岳塘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副科级)拟任人选王茜同志的学历、工作经历以及此次任用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的监督。
中共湘潭市委组织部
2012年4月19日
湘潭岳塘区拟任21岁女生为副局长
不到19岁就大学毕业,工作仅一年半,被网友戏称“湘潭神女”
南方日报记者丁建庭 昨日,一则湘潭市岳塘区“90后副局长”的任前公示引发网友关注。昨日下午,记者先后致电岳塘区发展改革局和岳塘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都以“新来的,不知道”回答记者提问。湘潭市委组织部则回应称,此事必须通过岳塘区委组织部进行了解,“因为科级干部的管理权限在区级组织部门”。
记者查证发现,引发网友广泛质疑的“岳塘区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最早公布在湘潭在线网上,4月18日晚19时46分由中共湘潭市岳塘区委组织部发布。昨日,该公示文件被网友转发到微博上后,才开始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质疑。
此次公示一共公布了8位拟任干部的简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工作年月、现任职务、拟任职务等八方面的简单信息。其中文化程度都是“大学”,但没有介绍学历、毕业院校等信息。
在这份公示名单中,1985年出生的李静和1991年出生的王茜最受网友关注,尤其是现任职于岳塘区发展改革局的王茜。公示信息显示:“王茜,1991年10月出生,2010年9月参加工作,拟任岳塘区发展改革局副局长(上派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任副主任科员,跟班学习)。”
许多网友对“90后副局长”王茜的“学历和背景”产生了质疑,她也被网友戏称为“湘潭神女”。网友@夜深沉0918跟帖说,“王茜不到19岁就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工作一年半就要升任副局长,湘潭还真是出人才。这么硬的后台,是亲爹呢还是干爹呢?”
昨日下午,记者首先致电岳塘区发展改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茜副局长出差了”,随后便以“新来的,不知道”来回复记者提出的“王茜何时来岳塘区发展改革局工作”等问题。
随后,记者根据公示文件上的办公电话致电岳塘区委组织部干部组,一位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是新来的,跟班学习的,对公示情况不了解,而了解此事的李组长碰巧外出开会了”。同时,该工作人员还以“只有组织部干部组了解此事”为由拒绝向记者提供岳塘区委组织部其他部门的联系方式。
最后,记者致电湘潭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一位熊姓副科长告诉记者,科级干部的管理权限并不在市级组织部门,而在县区级组织部门,王茜的事情必须要通过岳塘区委组织部干部组进行了解。不过,他表示他可以先向岳塘区委组织部干部组进行了解,然后回电告诉记者。
熊科长还告诉记者,王茜上派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任副主任科员跟班学习,就是为了“学习”,学习结束还会回来工作的。他解释说,组织部门每年都会选派一些“年轻的、优秀的、有工作特长的”干部上派到相应部门“跟班学习”,其中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干部,并不是提拔了王茜才让她去发改委学习的。
截至记者交稿,熊科长一直没有回应关于王茜的“年龄、学历、提拔依据”等质疑。不过,昨日晚间,微博个人说明为“湘潭国家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中共湘潭市岳塘区委书记”的@肖克和发布微博称:“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岳塘工作的关心支持。鉴于社会各界对王茜同志拟任岳塘区发改局副局长(副科级)一事提出了质疑,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王茜同志暂缓任用。欢迎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岳塘工作。”
羊城晚报讯 记者尹安学报道:近日,署名为“成都计生委办公室主任”的微博“李琢19961003”,一夜走红,由于大量揭露官场潜规则,这个微博被网友称为“现代官场现形记”。据悉,成都市计生委办公室主任的确叫李琢,但他坚决否认是其所写。19日,羊城晚报记者联系上了李琢本人,得知假冒他写微博的,竟然就在他对面的办公室,是成都市计生委研究室调研员孟立联。
据悉,16日,成都市计生委已开会,对内通报这一事件。记者多次试图联系孟立联,均无法联系上。
“同僚”捉刀发微博
署名“李琢19961003”的微博开通于去年11月11日,直到今年4月12日下午,他的粉丝也只有100多人,但当晚粉丝激增至1.4万。
此微博以第一人称方式,揭露了“成都市计生委办公室主任”收红包、帮领导代写论文、要搞垮竞争对手等内容,被网友惊呼为“现代官场现形记”,而博主被讥讽为“直播开房事件”后又一位不懂微博的政府官员。
但该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2日下午,李琢已发现此微博,他想删,但没密码。直到当晚,许多人打电话来问详情,他才找网站关闭该微博。
13 日上午,李琢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确认,自己平时很少上网,不会用微博,更不会玩微博。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怀疑有熟悉的人陷害他。
随后调查显示,正是同事孟立联一手操刀的。
两人曾同办公室工作
有知情人告诉记者,在成都市计生委,孟立联很有才学,但为人清高。他从四川省计生委调到成都市计生委工作10年,在单位食堂吃饭,常常一个人单独坐在那里,别人多是一群一伙的,孟立联显得很不合群。2006 年,孟立联任办公室副主任,后改任研究室副主任。
据介绍,本来单位领导想提他为处室正职的,但两次民主测评都没通过,最后任研究室调研员。级别升正处了,但变成虚职。这让孟立联很不满,不时发牢骚,而且对单位很多提拔上去的人表示不屑。
在“李琢19961003”的微博里,不时可以看到孟立联对其他处级干部的不满,如去年12 月26日,“李琢” 发微博称,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冉毅与谁在一起都闹矛盾,“老板还用他,真是撞鬼了。”4分钟后,孟立联再次发微博说冉毅,“处里搞烂,区县搞乱,到时候老板再怎样帮你,也是没办法的。”
冉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都是瞎说,是孟立联的诬陷。
据介绍,成都市计生委办公室和研究室紧挨着,孟立联办公室的右面就是李琢的办公室。两人以前还在一间大办公室工作,中间用木板隔开,木板上面不接顶,说话声音很大的李琢说的话很容易被整个办公区听到。没想到,有人就记下来,添油加醋以“李琢”名义发微博了。
孟立联的微博曾三次改名,去年11月30日,在开通微博发了8条简单微博后,由“派高2455712653”改为“右面啄哥2455712653”。李琢正坐在孟立联右边。
网友呼吁查证微博内容
发微博者竟是同事,这让许多网友十分吃惊。然而更让网友感兴趣的是,“李琢19961003 ”揭露的事情是真是假。
有网友认为,这个微博的内容爆料很多,涉及到的事情和人事都很具体,而且有一些自我的官场沉浮和倾轧的感慨,应当查这里揭露的事,哪件是真的,哪件是假的,给公众一个交代。
中广网梁山4月20日消息 (记者 陈振玺)近日,有多位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的听众朋友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00-800-0088新闻热线打来电话,他们反映说,今年3月底,梁山县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陆续接到县总工会下发的一个通知,要求他们购买一份理财产品。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很多职工都已经购买了理财产品。那么,县里的总工会为什么能够向职工发售理财产品?发售理财产品筹集的钱又是作何用途?请听中国之声记者陈振玺、实习记者曲田发来的报道。
李先生,是梁山县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每个月两千元的教师工资是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原本生活就有些拮据的李老师一家,在3月底收到了一份名为《梁山县信托理财产品明白纸》的文件,就是这份文件让他们一家人如坐针毡。
记者:《明白纸》是谁给你们发的?
李先生:是单位?
记者:就是你们学校给发的?
李先生:对对。
记者:那发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呢?
李先生:就是让我们购买理财产品。
记者:那当时学校是怎么解释这个东西的?是要求一定要买吗?
李先生:领导说的是自愿,但必须购买。
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学校的每个职工都必须“自愿”购买一份由县总工会发售的一万元的理财产品。1万元,相当于是李老师近半年的工资,李老师和很多同事都没有能力去承担,迟迟没有购买,却也因此遭受了来自于领导的压力。
李先生:如果是你的任务数没有完成,我们系统就要对你进行强制措施。因为你的任务没有完成,就这么简单。至少是三年不能晋级,不能评模选优。
学校领导为什么会做出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联系上了梁山县教育局。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县里给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多个单位,都定下了“买理财产品”的指标,指标必须完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是李老师所在的学校需要完成“购买指标”,梁山县只要是在编的机关单位职工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李先生:只要是在编的有编制的所有人员,梁山县的不只是学校,所有其他单位比如公安局啊、邮电局啊,只要是在编人员都有这个份,要拿出这个钱来。
在这份《梁山县理财产品明白纸》中有这么一段介绍:“该理财行为是由县总工会委托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把产品资金放贷给梁山县正大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用于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就是这么一张薄薄的《理财产品明白纸》,给李老师这样的单位职工带了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初衷设立的县工会为什么会去发行“理财产品”?记者以职工的身份向梁山县总工会询问,对方的回答是“工会只是挂个名,都是县里筹划的”。
李先生:这理财产品,是干啥的?
工作人员:就是县里统一搞城市建设。
李先生:县里搞城市建设?
工作人员:哎,对对。这个是县里统一筹划的。它具体怎么,我不知道。我光知道是城市建设,其他的不明白。
《梁山县信托理财产品明白纸》中清楚写道,“发行总额2亿元,产品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10%;利息一年支付一次,本金到期一次性支付。”2亿的资金将被用于城市建设,一些职工对此提出质疑,一个仅仅用于城市基础建设的理财产品,怎样能够实现营利并支付一年百分之十的利息?
李先生:一年10%,他这个属于不盈利的,投入城市基础建设。投入城市基础建设,这个回报率,他说三年,十年也不可能的。
就信托理财产品而言,百分之十的年利算是比较高的。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然而,在这份两页的《梁山县信托理财产品明白纸》中,对于投资风险只字未提。同时,众多职工介绍说,他们所在单位也并没有就信托理财产品做更多的介绍。
因此,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涂永红教授看来,政府以这种形式来发售信托理财产品,并没有充分披露投资的风险,存在强制集资和诈骗的嫌疑。
涂永红:这个理财产品本身有没有充分披露它的风险在哪里,怎么样来规避风险,它有没有一个风险管理的相应机制。也就是说你让投资者要拿到这百分之十的利息,有什么样的保证。如果它的信息披露是不完整的,然后又有政府的强制性行为,那么这就有点强制集资,也可能有欺诈的行为,这就是违法的。
而北京广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赵三平认为,政府部门在理财产品发售的过程中存在变相强制购买的行为,这已经构成了对购买人员权益的侵犯。
赵三平:这实质上是一种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它是以政府权力为后盾,以社会组织的名义来规避政府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它是一种严重的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更可怕的是,在这种自愿的外衣下,以这个权力报复为要挟,虽然严重地侵害了公职人员的权益,但受害的公职人员呢,又面临着救济渠道缺失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是梁山县政府通过发售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搞城市建设,周边的汶上县、泰安市等县市也都有类似情况出现。面对着政府的摊派购买指标的行为,作为投资者的职工们是无力和无奈的。我们只能期望,政府在筹资集资时,能够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所有程序都合情、合理、合法。有关事件的最新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
4月15日的一场大火,不仅把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以下简称“学洋明胶”)多年来的交易“秘密”焚毁,也改变了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古城镇前宋村的命运。
40多年来,前宋村早已形成规模庞大的明胶生产基地,因媒体曝光当地龙头企业“学洋明胶”将工业明胶销售给浙江等地企业生产药用胶囊,相关部门展开严打行动,将该村40多家明胶作坊夷为平地,数千村民面临失业。另有证据显示,“学洋明胶”的产品,不仅流向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还流向众多食品企业,成为生产雪糕、冰淇淋、乳制品和饮料的原料。
“胶老大”纵火记
宋训杰放火焚毁证据,是担心整个产业链被完全曝光
在前宋村村民宋晓(化名)的记忆里,“学洋明胶”老板宋海新的发家史就像“演电影一样”。上世纪90年代,宋海新在村子南头建起一间小厂房,几年间,这个小厂子神奇般的越做越大。2004年,宋海新耗资210万元将厂子注册为“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并交由大儿子宋训杰打理。
很快,宋训杰就独当一面,厂子一跃成为当地龙头企业,今年才23岁的宋训杰被村民称为“胶老大”。宋家人越发风光,宋训杰在厂里建了宿舍楼,他和家人吃住都在厂里,平时很少回村。
今年清明,宋晓亲眼目睹了宋海新和家人回村祭祖的场景,一家人开着几辆“好车”,尘土飞扬地在前宋村坑坑洼洼的马路间飞驰。没想到十几天后,宋家人的命运急转直下。
4月15日中午,央视报道了这家明胶企业将所谓的“白袋子明胶”售往浙江的企业生产药用胶囊。这种“白袋子明胶”,其实就是工业明胶,是由经过鞣制的皮革下脚料制成,被明令禁止用做食品、药品原料。
当天下午3点,宋晓看到“学洋明胶”门口围着一大堆人,有记者,也有紧急赶来查抄的警察。“警察在门口大喊开门,办公楼里的人跑上跑下,却无人开门。”宋晓看到,几名“学洋明胶”员工抱着电脑冲向二楼。
大约十分钟后,一股浓烟从“学洋明胶”办公楼的二层冒了出来,并伴有几声爆炸声。警察见状翻墙进入厂内,强行要求员工开门,消防车随后赶到现场将火扑灭,但此时办公室内的电脑和文件已经化为灰烬。据警方通报,为隐匿证据,宋训杰实施了放火。
事后,宋晓从一位在“学洋明胶”上班的朋友那里得知,看到报道后,宋训杰惊慌失措,“他看到门外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一劫,就让工人将证据集中,拿到办公室点着。”
宋晓猜测,宋训杰放火焚毁证据,是担心整个产业链被完全曝光。“他们除了给生产药用胶囊的厂子供货,还经常(把工业明胶)卖给生产雪糕、乳制品和饮料的厂子,我们当地人都不敢吃果冻和冰淇淋这些食品。”
40多家作坊被强拆
强拆持续了两天,到4月17日,40多家明胶作坊被夷为平地
宋晓说,当时很多村民没有看到央视的报道,并不清楚“学洋明胶”出了什么事,吸引他们前往围观的,是那场奇怪的大火。4月15日晚,“学洋明胶”门口已经聚集了几百名看热闹的村民,“当时没人觉得这事会和自己有关。”
直到晚上9点,村民们才发现,这场大火已经殃及池鱼。在村里一家明胶作坊打工的陈霞(化名)说,当时她在胶厂休息,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机器声,她爬出宿舍,看到十几辆推土机和挖掘机已经开进村子。“十个人上来,不由分说就要推厂子,我的衣服和钱物都在宿舍里,和他们商量能不能拿出来,告诉我不行,机器横冲冲就推了过来。”
村民们发现,这些推土机和挖掘机的目标,是遍布前宋村的40多家明胶作坊。围在“学洋明胶”门口看热闹的村民开始疯狂地往回赶,试图阻止强拆,但来者态度坚决。他们只能看着挖掘机将厂子一点点蚕食,溶胶的铁炉被凿开,胶液流淌一地。这场浩大的强拆持续了整整两天,到4月17日,除了“学洋明胶”和“成大明胶”两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前宋村40多家明胶作坊被夷为平地。
遗留账本暗藏文章
供货记录显示,“学洋明胶”供货企业包括多家知名乳品企业
“学洋明胶”原有员工数百人,往日人声鼎沸,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近20亩的厂房内空无一人。
“学洋明胶”生产区由六七个大型车间组成,最南侧仓库仍存放着部分明胶产品,北侧依次为“熬胶车间”和“洗皮中和车间”,里面放置着10多个直径10余米、深达1米的洗皮池。熬胶车间则放置了15个金属熬胶罐。在生产区最北侧,有一个面积近1亩的废水池,气味刺鼻。
南侧的办公楼内,几个房间已被焚烧得漆黑一片,剩下几个房间也一片狼藉。门窗玻璃被打破,所有的桌子抽屉掉落在地上,桌上堆放着各种宣传手册、名片等杂物。
在一间办公室的杂物堆里,记者找到一本半个巴掌大小的册子,上面记录了该厂2000年的经营账目。供货记录显示,该厂供货企业包括多家生产食品添加剂、冷饮、乳制品和饮料的企业,其中出现多家国内知名乳品企业名字,不少供货单上明确标注为“白袋”。
因明胶而兴的村庄
最鼎盛时,前宋村有明胶作坊200多家,如今也有四五十家
宋孟华(化名)是前宋村一家小型明胶作坊的老板。据他回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前宋村兴起了明胶制造业,当时小作坊遍地开花,鼎盛时达200多家。从此村子一改农耕旧貌,上千亩种小麦和玉米的农田里,堆满了晒胶板。
宋孟华说,早年的明胶作坊以质取胜,会用较好的猪皮、牛皮去制胶,质量上乘。“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些厂子用下脚料去熬胶,他们成本低,而且薄利多销,逼得其他厂子慢慢倒闭,最后大家都用下脚料。一番恶性竞争下来,只剩下四五十家厂子。”
长期生产明胶早已让当地的环境不堪重负,在前宋村南侧,上千亩土地上或堆放着一人多高的晒胶板,或铺陈被烧焦的熬胶废料,或堆放小山似的蓝色小脚料。一入村子即恶臭扑鼻,水沟均被污染成不透明的蓝色。村民们称,因为污染问题,他们屡次反映,村里才建起了污水处理厂,环境稍有改善。
十年前,宋孟华也建了一个六七亩的小厂子,雇了十几个工人,每年能生产几十吨明胶。
“我们就是工业明胶,只卖给河北邢台的家具厂,作为家具板的黏合剂,我们明确告诉他们,不能作为食用明胶。”宋孟华说,他们都是从广东茂名、东莞等皮革厂购进皮革的下脚料,加工出来的工业明胶价格在每吨4500元到4700元之间。
数千村民面临失业
除了前宋村,周边还有多个村子上千村民以制胶为生
“问题胶囊”事发后,阜城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立即行动,责令所属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生产经营企业、摊点全部停业整顿,并全面排查治理。对无证无照的小作坊、小摊点及违法生产加工企业,一律拉闸限电、拆除设备、吊销执照,坚决取缔;对不合格的明胶原料及产品,一律就地封存并抽检,适时销毁;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一律依法从重从快处理。
包括宋孟华的明胶作坊在内,前宋村共有40多家明胶作坊属于“无证无照的小作坊”,被“拆除设备”夷为平地。
宋孟华不解的是,他们在村委会和相关部门眼皮底下存活了十几年,一直相安无事,怎么突然间就“严办不留情”?
“政府部门为了加快生产,形成产业区,一直默许我们这些小作坊的存在。”宋孟华记得,生产明胶是村委会、镇政府乃至县政府都扶持的。2011年,衡水市阜城明胶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项目启动,也证实了这一点。
阜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目前仍属贫困县,前些年曾发展过两个产业,均没有取得好效果。最近几年发展明胶产业,已初见成效。县里曾有过构想,准备规划建设明胶产业园,吸引一些大企业,但这个构想还没有具体操作方案。
厂子被推倒,损失20多万,两吨工业明胶滞销,宋孟华愁眉不展。据了解,前宋村两千口人,几乎都靠制胶为生,周围的后宋村、周庄村等多个村子的部分村民,也早已放弃农耕,专在胶厂打工营生,也有上千人。村民们说,目前大约有3000人面临失业。
善后问题尚无方案
作坊老板们说,不能因为“学洋”有问题,就把大家一棒子打死
昨天下午3点,前宋村的大喇叭响了,村领导招呼各胶厂负责人去村委会开会,讨论胶厂被推倒后的善后问题。一时间,村委会挤满几十位胶厂的负责人,他们对于政府部门的“突击拆除”很是不满。“起码要提前
一个月通知我们吧!”一名胶厂老板大声抗议道。
在村委会负责人的桌子上,摆放着两份文件,要求胶厂老板们填写近3年的原料来源和工业明胶的销售地。面对不请自来的媒体记者,村委会负责人躲闪不及,对所有问题一概称不知,并马上宣布散会,遣散胶厂老板。
据了解,在央视报道问题胶囊的前一天,村委会就曾召集所有胶厂老板开会,让他们马上停产。“说得很急,让必须照办,却没有说将马上拆除的消息。”胶厂老板们声称,他们生产的工业明胶都是销往外地做黏合剂,并未销往食品领域。“不能因为学洋有问题,就把我们一棒子打死。”
昨晚,阜城县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县里正在讨论村民的善后问题,目前尚无具体方案。“我们想以此为契机,让小作坊从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进一步发展出大而优的明胶生产企业。”
中国江苏网4月18日讯 近日有市民向南京晨报84701110热线反映,桥北长江干堤应急加固工程一标段,施工质量有问题,堤面铺设的砖凹凸不平,砖头间缝隙太大。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一捏就碎的酥砖也用到大堤施工工程上来了。
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附近市民
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有点“糙”
郑先生家住南京浦口桥北路附近,他每天一大早都要到南京长江大桥下的江边晨练。郑先生说,桥北长江边正在进行长江干堤应急加固工程一标段的施工,目前该工程已接近尾声。然而,他发现,该标段由东向西约1000米长的干堤上,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堤面刚刚铺设好的砖凹凸不平,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太大。
郑先生认为,施工工人在铺设砖头时,本应在干堤上方铺砖前,将泥土抹平然后夯实再铺上砖头,可这些工人在干堤上方不平的情况下就仓促铺砖,导致出现堤面刚刚铺设好就凹凸不平,砖与砖之间的间隙太大的情况。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一捏就碎的酥砖也用到大堤工程上来了。
“说心里话,大桥北堡长江干堤应急加固工程,可以说是一项生命工程,工程质量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该工程施工后,大家一直对长江汛期江水上涨带来威胁而悬着的心,终于感到可以放下了。可现在看到该段工程的质量情况,又不免担忧起来了。”郑先生表示,在他看来,既然是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该工程一定会无任何质量问题,固若金汤,不应存在质量问题。
记者探访
有的堤面凹凸 砖头一捏就碎
桥北长江干堤应急加固工程一标段,位于浦口区大桥北堡段及联合圩段,工程总投资约6798.42万元。郑先生所反映的存在质量问题的地段为长江大桥桥北堡段,1000多米长。
据了解,长江干堤应急加固工程一标段,工程监理单位为江苏省水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南京市第二基础工程公司,项目经理为康广鹏先生等。
为进一步求证郑先生所说的情况,昨天上午,记者与郑先生一道来到了现场。
只见目前该段工程施工已接近尾声,不少工人正在背水面大堤护坡上种植草坪。站在刚刚铺设好青砖的长江堤面上,发现青砖局部不平,有的地方凹凸明显,而不少地方砖与砖之间缝隙太大,可以用手指插入,干堤边路牙与青砖之间缝隙较大。“这些地方泥土没有夯实,一旦遇大雨一定会冲刷掉路牙,长江干堤上连排水系统都没有,不可想像到了汛期,大雨倾盆时,干堤怎么应对湍急的雨水流下去。”郑先生说。
在几处施工的干堤台阶上,施工工人正在贴花岗岩大理石,台阶内部正是由郑先生所说一捏就碎的酥砖砌成的。为印证郑先生说法,记者随手在一堆砖头中拿出一块,轻轻一击,砖头就断了,用手一捏砖块就碎,不仅如此,尚未来得及贴花岗岩的水泥台阶都裂开了一道道裂痕,“这些地方,看是小事,水泥台阶上一旦贴上花岗岩,一道道裂痕就看不到了,但随着时间推移,很难说今后这些裂痕不灌水,不会出现险情,真令人担心,这种不该出现的质量问题,更不应该在长江大堤应急加固工程中出现。”郑先生认为。
施工单位
该工程给了无资质施工队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找到了承接该项工程的南京市第二基础工程公司项目部。一提起这些情况,项目部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些工人都不是干堤加固工程专业施工人员,有的确实存在手艺不行的情况,所以在工程上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久,南京市第二基础工程公司项目部经理康广鹏先生,与记者一道上了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工地,面对刚刚铺设好青砖的堤面不平,以及不少地方砖与砖之间缝隙太大和堤边路牙与青砖之间缝隙较大的情况,康广鹏经理认为确实有问题,不过他说这只是局部问题,目前这段工程他们是劳务分包出去的,由几家施工队来负责施工,一直还没有验收,出现的这些问题,他们马上会要求施工队进行整改。
在调查中,尽管南京市第二基础工程公司在承接了该项工程后,没有再转包出去,但实际上,该项工程在具体施工中,以劳务分包的形式,包给了一些施工队。
那么,具体负责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的一些施工队是否有施工资质呢?该公司项目部经理康广鹏先生坦言,他们并无施工资质,只是分片施工,一平方米给施工队多少钱而已。
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会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中,使用了一些问题砖块时,康广鹏认为,因为今年春节后老是下雨,砖头很紧张,因此他们便用了一些水泥砖块,这些砖一碰就碎,但他们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中,没有把这些砖用在大堤承重的结构上,只是用在了大堤台阶上,“这个是我们的疏忽,但用了这种砖,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质量不会受到影响,质量是一定有保证的。”采访中,康广鹏经理一再表明,欢迎市民对他们工作多多监督,称这是一件好事,对他们今后负责施工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工作是一个促进。
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 陈元)针对网友热议“延安10名公务员谎称开会公费旅游”传闻,陕西延安市宝塔区政府办公室18日上午10时接受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独家专访时表示,区纪委、监察局已就该事件展开调查。
4月16日,有媒体报道,延安市宝塔区卫生局一行十人借到西安开会之名赴港澳公费旅游,这一事件立即成为网友转发及评论的热点。有网友表示,公费旅游一边被国家命令禁止,一边在地方频频出现,希望相关部门深入调查,向公众公布真相。
宝塔区政府办公室告诉新华网记者,在发现宝塔区卫生局“公费旅游”相关新闻报道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已批示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区纪委、监察局已就该事件展开调查,现正在深入调查中。
宝塔区政府办公室表示,调查一有结论,将第一时间与新华网取得联系,通报调查结果。
新华网记者将继续关注上述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