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浇上水,《新华字典》就能长出向日葵,《孙子兵法》能长出“君子兰”,《本草纲目》能长出“人参果”……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符冰卉尝试在图书中种出不同种类的鲜艳花卉、绿植和中药。昨天,符冰卉的爸爸告诉记者,小符已拿到人生中第一个专利证书。
外观是一本书,有封面、封底,但打开后,书里面有一个容器,容器的外形也像由书页组成的书,书的封面、书页、封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本完整的图书。而在容器内,可以种植各类花卉、盆景,如果你喜欢,还可以养鱼。符冰卉的爸爸告诉记者,女儿就读北京一所大专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对于女儿的这个创意,他非常自豪。“比如在中医药大学,我就建议成立个原生态图书馆,把本草纲目里的中药都制作成书,例如学生在翻看金银花是如何生长的时候,就能直观地看到实物。”
麦克风形状南瓜。记者 李枝宏 摄
篮球一样大的茄子、近百斤重的“巨无霸”南瓜……记者昨日在旅顺口区小南村投资1200万元开发建设的“太空植物王国”里,看到了一个梦幻般的奥秘世界,这也是全国首家太空植物与高科技融为一体的专业展馆。更吸引眼球的是,太空植物的种子全部是“神舟”飞船的乘客。
即将开馆的“太空植物王国”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是以太空植物为展示内容,以外太空为背景的大型科普园。展馆内各种太空植物颠覆了以往的植物概念,已长到近百斤的黄色南瓜,令人称奇;麦克风形状的南瓜,根部是金黄色的,头部是绿色的;突珠黑、突珠绿南瓜长得极像手雷;“香炉瓜”长得也的确似香炉。西红柿有黄、绿、橙等多个颜色,有的竟是长方形的。特别是一棵高4米的西红柿“树”,树冠直径可达6米,产量可达四五百斤。而园内栽种的“地瓜树”,藤蔓已爬满树架,等三四个月后再来看,地瓜是长在“树”上,而不是在地下。还有七种颜色的太空辣椒,形状各异的葫芦等。
“这是将普通的种子带入太空后,在太空特殊环境下使基因发生变异,经过农业专家几年的地面培育、筛选后,最后才种植成功的。太空南瓜可以长到四五百斤,茄子可以长到四五斤。”该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园内共引进瓜、葫芦、辣椒、西红柿、茄子五大类、36个品种太空植物。5月份,园内的太空植物就会结出更多五彩缤纷和形状各异的硕果。
记者了解到,该馆请上海世博园的设计师设计,并被中国科学院生命遗传研究院确定为太空植物研发基地。同时,该馆还将引种胳膊粗的黄瓜、半斤重的大蒜、4米长的线豆等特色“太空菜”。
雷电“击中”广州塔的瞬间,照片原始数据显示摄于4月17日12:34。 读者供图
前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市民吴先生手机拍到的照片
南都讯 记者张俊杰 前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正是大雨之前,市民吴先生突然看到一道闪电,似乎击中“小蛮腰”,正好被他手机拍到。吴先生提供了他用手机拍到的照片。他说,前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黑云压城,他和朋友正在花城广场省博物馆前排队等候入馆。他在用手机拍广州塔时,突然看到一道闪电划过,正好劈中广州塔。
昨日,南都记者致电广州塔市场部经理刘慧如。刘慧如表示,前日没有接到雷击通报,暂不清楚雷击的情况。她说,广州塔的避雷针等防雷击措施都通过严格的验收,雷雨季节游客在塔里很安全。
人民网沈阳4月15日电(记者 何勇)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13日晚至14日晨,辽宁省鞍山市发生一起致10人死亡的恶性杀人案。警方初步锁定是嫌疑人将妻女等人伤害。目前公安机关已锁定犯罪嫌疑人,正在全力抓捕。
辽宁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薛恒已亲临鞍山,现场指挥抓捕。公安部有关专家也抵达鞍山指导破案。
据悉,14日中午,鞍山市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在鞍山市宁远镇二台子村的一家大众浴池和紧邻的一家洗车店内,发现有10人被杀死。
鞍山警方经过侦查,初步锁定犯罪嫌疑人为周宇欣,男,33岁,是这家浴池和洗车店的经营者。警方判断,周宇欣于13日晚至14日晨,将自己的妻子、儿子、父亲、浴池1名女服务员、浴池所在房屋的房东一家,以及洗车店里的3名洗车工共计10人全部杀死。
目前警方正在全力抓捕犯罪嫌疑人。★法治资讯
国际在线消息(驻柏林记者殷帆、特派记者金力):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14日表示,北约各国外长在当天的会议上确认了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联合保护者”的三个目标。
当天,正在柏林参加北约外长会议的28个成员国外长以及参与利比亚军事行动的6个非北约国家的外长结束了有关利比亚问题的讨论。拉斯穆森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各国外长同意,北约的空袭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所有针对平民的袭击以及威胁被制止和解除;二、利比亚当局的部队及军事装备全部撤回军营;三、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能通畅进入利比亚全境。拉斯穆森强调,北约将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北约将实现保护平民的目标。
但拉斯穆森没有回答有关北约是否准备向反对派武装提供武器、是否有更多国家愿意参与空袭等问题。拉斯穆森还承认,北约与反对派有接触,但他重申利比亚的政治前途应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决定。
北约外长会议14日至15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在第一场会议中,各国外长讨论了军事打击利比亚的目标以及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的办法。此前,法国和英国曾敦促北约加大空袭力度。但据报道,会议期间并没有更多国家表示愿意派战机参加空袭。目前,北约28个成员国中只有6个国家正在参与空袭行动。
俄罗斯林火逼近黑龙江东宁县 我森防部门全力应对
新华网哈尔滨4月14日电(记者刘景洋)记者从黑龙江省政府部门获悉,发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山火14日下午逼近黑龙江省东宁县。截至18时,林火暂未过境。我方已组织邻近村屯居民撤离,森警、边防、消防等力量已经赴边境准备扑火。
14日14时03分,卫星监测到黑龙江省东宁县附近出现热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31°14'24'',北纬43°36'33'',经核实为俄罗斯林火。
经观察,火势较强,分南北两线。北线我方有700-800米的稻田地。南线我方有村民5户、20多人,现已全部撤离。东宁县已调2辆消防车去保护村屯。
据牡丹江市森防指最新报,境外火暂时没有过境。黑龙江省森防指决定调绥阳森警部队70人赴东宁边境待命,同时边防部队出动40人赶赴边境,做好扑火准备。
据气象部门报告,14日东宁县当地天气多云,温度20℃,风力3-4级,风向偏东,但风向随火场小气候有变化的可能。
《盗墓笔记》小说风靡一时,一群盗墓者遭遇尸虫、青眼狐尸、九头蛇柏等等的诡异故事令人荡气回肠,荣获众多“稻米”热情追捧。记者近日获悉,《盗墓笔记》即将推出漫画版《盗墓笔记漫画单行本》,原著作者南派三叔本人对这本书非常看好。
《盗墓笔记》讲述的是50年前一群盗墓者偷掘战国古墓,但几乎全部葬身地下。而50年后,他们的子孙发现了记载了这段经历的一本笔记,由此被卷入一段奇异的经历,而各种匪夷所思的故事就此展开。《盗墓笔记》系列图书,创造了中国出版界的神话,数百万读者痴迷南派三叔的“盗墓故事”。
被问及为何要推出漫画版,南派三叔表示,“希望能够学习美国、日本那样的先进方式,把我们的东方文化包装起来,并且推销出去,漫画是最适合的手段之一。相信《盗墓笔记漫画单行本》能够掀起新一轮的‘盗墓’风潮。”快报记者 应嘉轩
汪某行凶后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东方卫视视频截图
(新华调查)“留学生刺母”事件调查:折射青少年心理隐忧
新华网上海4月12日电(记者俞菀、李烁)一位高高兴兴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迎接儿子的母亲被连刺数刀,倒在了血泊之中。伤害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刚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儿子。当警察及时赶到,冰冷的手铐铐上了儿子的双手,母亲疼痛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一颗破碎的心。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这起“留学生刺母案”的发生,青少年心理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独处异乡、远离亲情,缺乏心理疏导和沟通……案件背后折射出一些青少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隐痛。案件中的旅日学生为何要用水果刀连刺母亲?他的内心究竟有着怎样的痛苦与挣扎?此案带给青少年心理教育怎样的启示?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母亲一句“没有钱”,逆子拔刀狠刺母
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3月31日,“80后”上海青年汪某搭乘航班从日本起飞,于当晚八点半左右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出站后不久,该留学生就与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了激烈争执。争执时,汪某从日本带回的托运行李中拔出水果刀,向母亲连刺数刀,致其当场昏迷。案发后,民警迅速将汪某抓获,母亲顾某则被送往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救治。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已被机场警方刑事拘留。
汪某为何要把尖刀刺向母亲?上海机场警方发布消息称:母子俩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在看守所的汪某则这样描述事发过程:“机场见面时,她说没有钱,甚至说‘不可能给你钱,要钱的话就只有一条命了’这种话,我脑子一下子一片空白,冲上去就用刀刺了她。”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记者见到了被刺伤的顾女士,关于当时细节她已不愿再回忆,做完检查后便匆匆返回病房,一言不发地用白色被单蒙住了头。同屋的病友告诉记者,时常听到顾女士偷偷哭泣,有时候她一夜都无法入眠。而顾女士的家属则说,儿子的刀不仅刺伤了顾女士的身体,更加刺痛了她的心。
“我们也感到非常着急和痛心,平时她对儿子很呵护的,大家都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顾女士的妹夫说。据他介绍,顾女士的儿子汪某已经留学日本五年,每年花费都要几十万元。因为教育开销太大,不少学费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我姐姐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培养儿子,自己却省吃俭用过得很简朴。”
记者了解到,汪某在读大学之前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高中毕业后他就去日本学习语言,并考上了当地的大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而是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上网。“希望妈妈能脱离生命危险,然后我们还能继续维持母子关系。”看守所里的汪某说。
清远市南门街华影电影院的票价虽然比其它影院低很多,但前来看电影的市民并不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电影对清远人还是一种奢侈消费。当时,清远市南门街华影电影院承载了多数老清远人对胶片电影的回忆。
多年过去,老电影院日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由于设备陈旧,相关配套不完善等,不少年轻人都不愿到老电影院看电影。去年年底,随着两家多厅影院(大地影院、中影)进驻清远,电影市场上九成票房由新兴影院撑起,难怪有人感叹:老电影院没落了。
近日,一网友在本地某论坛上发帖追忆华影影院辉煌的过去,对老影院抱有怀旧情怀的同时,跟帖的网友也探讨起老影院的复兴之路。面对火爆的电影市场,老影院出路在何方?网友给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调 查 有时整天卖不出一张票
“有时候,一整天居然卖不出一张电影票。”南门街上华影影院售票员吴女士说,看到现在影院的状况,心里很难过。吴女士说自己只是临时工,因为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卖电影票是个闲差,现在影院里的职工都在四五十岁左右,大家都是临时工,自己什么时候会离职心里也没底,“要再卖不出电影票,工资就发不出,那只好回家啦。”
华影电影院的票价现在很便宜,一张电影票15元。但即便是这么低廉的票价,来这里看电影的人也很少。“一般大片上映和周末晚上,人会多一些,但也就十几人左右。”吴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华影影院一楼已经改造成桌球馆。据吴女士介绍,现在桌球馆的位置,原来是他们的录像厅。售票室的隔壁也被租出去卖钟表。
困 境 老影院存在三个竞争劣势
清远市中影影院总经理谢悦宁表示,同新兴影院相比,老影院存在着三个劣势。
一是硬件上,从播放设备到装修装潢,和新兴的五星级影院无法媲美。
二是员工的素质上,现在的电影院,需要的是年轻的女孩子,大多来自大专院校,素质高,而国有老影院是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有很多老员工,往往是小学或初中毕业以后接班上的岗位。
三是体制上,国有老影院不够灵活。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得花钱,可国有影院实行收支两条线,这就意味着如果要花钱升级设备,就得在一年开始之初就做报表,万一临时决定要更新升级,手续就相当麻烦。
老影院要重新找到出路,就必须突破这三个不足。
华影公司总经理唐韶平回忆起华影曾经的辉煌也不禁叹气:1993年,华影影院一个月票房就能达到20万,一年票房能有200万……他告诉记者,去年该影院就被政府卖出抵债,原有的员工留下来只负责播放影片,对于老影院的转型改造,他表示有心无力。
如何升级改造? 网友市民有话说
网友风之龙认为,老电影院所在的地理位置极好,在城区中间,并且离江边只有200米,对私家车主来讲停车相对方便(可以停在大观街或者城市广场)。老影院可以进行重建、重新装修,借鉴模仿新兴影院的经营模式,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比如与商业店面结合等。
但是也有网友认为,国有的老影院要怎么改,必须由政府点头,怎么改并不是一家说了算。而且自从去年大地影院在城市广场落户后,与大地距离不远的华影在改造升级上,已经失去了时间上的优势。
“我认为,作为清远市的老建筑,影院若是推倒重建很可惜。”一位土生土长的清远籍电影人士分析,面对市场的冲击,老影院唯一能做的,首先就是进行内部升级。
打票价战
“如果我们影院是老影院,我会用低票价。”一家新兴影院的市场部的负责人坦诚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一部大片的票价,在新兴影院一般为45—60元/人,但是,通过办会员卡,或者团购活动等渠道,可以拿到30元/人的价格。
市民关先生觉得,老影院完成内部设备升级,提高影院档次后,可以考虑跟新兴影院实行错峰播放大片,“因为总会有人因为工作的关系错过大片的公映时间,如果老影院在新兴影院大片公映时间后播放大片,那么还是可以留住一部分客人的。”
个性经营
记者注意到,华影影院有一个大的播放厅和一个面积较小只能坐几十人的小厅。电影发烧友“可尼”认为,老影院可以利用它们的小型放映厅,可以打造成私人电影吧。“比如,一个电影吧里有10多个座位,一张电影票在10—20元之间,一帮好朋友可以在此聚会,喝茶看电影,想放什么电影就放什么电影,可以泡功夫茶,可以喝咖啡饮料等,把老电影院个性化经营,做介于茶馆、咖啡馆和电影之间的综合体。”
此外,还有市民认为小型放映厅可以专门提供给一些有点播电影需求的客人。“比如现在新兴影院很少播放经典的影片,老影院可以为需要看经典影片的客人,或专门有点播需求的客人播放对口的影片。”
■专家点评
换脸变心,焕发“老字号”活力
在市场竞争下,老影院失去原有优势,无可厚非,因为这是市场决定的。
“老影院没落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是体制问题。”清远市一位文艺工作者指出。新兴民营影院的成功,表明老百姓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文化产品的质量需求也提高了,主要体现在影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但是国有老影院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脚步,必须及时转变体制和观念。
他认为,老影院的“老”字,不应该是破旧之意,应该是一种文化特征,老影院应该在硬件升级的基础上,引进电影人才,努力营造受观众和市民喜爱的文化氛围,重新打造老影院的品牌,包装上市。
清远市文广新局局长汪耿东介绍,国外一些老影院,外表看上去很老很旧,但实际上内部的配置和服务很时新,国内的老影院要想翻身,也应该向它们看齐。比如,保持“亲民价”,增设青少年专场和老年人专场,特定时间段为市民提供粤剧表演等。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蔡莉莉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记者13日从江西省瑞昌市博物馆了解到,该市日前出土一件罕见的唐代22足青瓷砚台,系一村民在挖山药时挖出的。
据介绍,4月8日下午,瑞昌市公安局桂林派出所接到一匿名者报案称,该市桂林街道办事处光明村一村民鄢某帮他人挖山药时挖出一件文物,有文物贩子愿意出50万元人民币购买。警方立即赶往光明村找到鄢某,随后将该瓷器送到瑞昌市博物馆进行鉴定。
经瑞昌市博物馆专家初步鉴定,该瓷器产自唐代越窑,外观呈圆形,直径约13厘米,高约4厘米,底部有22只足,模样奇特。
“这款砚台比较少见,很珍贵”,江西瑞昌市博物馆馆长龙艺13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该瓷器为唐代百足青瓷砚台,极具收藏价值,对于研究古代文房四宝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
目前,该文物已被江西省瑞昌市博物馆依法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