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越大胆,越“前卫”?

一块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肉膨胀得冒起白泡,一侧挂有一张照片,医生拿起手术钳取下手术台上一名男子腹部的一块肉,说明了展品《植皮》的来龙去脉。那正是割下来的一块人肉,“炮制”于2000年,而手术台上的那名男子正是作者本人朱昱。

不施麻药,在背部切开两个一厘米深的刀口,将两棵根部经过消毒的青草植入。10年前的11月5日10点,杨志超在上海举办的“不合作方式”展览现场的二楼,临时搭了手术台,在一名外科医生的配合下,完成了他的行为艺术作品《种草》。

以上看得人毛骨悚然、一次次挑战心理承受极限的画面,来自佩斯北京画廊近日举办的一场有关“行为艺术”的当代艺术群展——“伟大的表演”。充斥偌大展厅的其实是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件件当属前卫艺术的“经典”,作者是30多位当下最活跃的艺术家。

难道有多大胆,就有多前卫?照此逻辑,“9·11”事件岂不成了当今世界“最震撼”的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非得视觉爆炸?

闹市区惊现一具裸体“男尸”,众人报警,这名“男尸”在被送到医院急诊后,竟然自己撕掉身上的塑料袋穿上衣服跑了;只穿一条裤衩,白漆涂满全身,步行街上一名男子沿路亲吻所见之物——电话亭、窨井盖、行人的脚、垃圾桶;男子用一百元大钞糊满全身,带着古代刑具——押解犯人的枷锁,游街示众;八达岭长城如织的游人中间,有一家三口突然匍匐在地,向前爬行……这年头,疯人都从医院跑出来了?不,这些统统是有策划的行为艺术。

哗众取宠、匪夷所思也就算了,如今的行为艺术还非要惊世骇俗,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恶心、血腥、暴力或是变态刺激人们的情绪,嘴里还振振有辞。张洹在《十二平方米》中,全身涂满蜂蜜,置身于一间无法忍受的肮脏厕所长达一小时之久,声称自己不仅与场地认同,而且融入其中;在《连体》中,孙原和彭禹分别坐在一对连体婴儿标本背后,从他们的胳膊里抽出血来,并通过医用输液管,分别输入婴儿嘴里,声称表达对婚姻的看法;在《献祭》中,朱昱将一条从集市上买回的狗与被引产出来的胎儿一同放置在桌子上,声称宣扬一种死亡美学。

“前卫”的道德底线在哪?

以“前卫”自居的行为艺术,源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指的是艺术家通过自身身体的体验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形式,行为艺术本来无可厚非,谁都可以用。这是一种与普通人贴得最近的艺术,它与生活的边界最容易模糊,操作起来也最简单。但是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水平有高低之分,反映的主题也有高低之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长江指出。他特别强调,“视觉爆炸并非行为艺术的本意,通过某种行为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才是有意义的。艺术家必须对行为本身有一种内在的理解,反原来的逻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在周长江看来,有意义的行为艺术作品应该是像《打卡》这样的。一位艺术家在1980年至1981年间,每小时都用普通打卡机自我打卡一次。这一年,这位艺术家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忙的人,无论吃饭、睡觉、工作,只要闹铃一响(一小时一次),他就立刻打卡。这件作品的意义不在于作品呈现的方式上,而在于作品所指向的批判对象上,以打卡作为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用时钟(时间)去衡量各种类型的工作。他也举例另一件行为艺术作品《绳子》具有启示性,一条约2.43米长的绳子将一对男女一栓便是一年,这个行为探索了亲密的界限,什么使得两个独立的人成为夫妇?他们如何面对另一人和周围的世界?自我在哪里结束?而他人又从哪里开始?两人能保持多么近的接触?始终保持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使双方都有陌生感?“可惜,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为艺术‘个人至上’,急于求成地恶搞,弃公共道德于不顾,消极影响不容小觑。一个没法认识公共环境与个体之间关系的人,谈何艺术实践?”周长江直言。

一位艺术评论家指出,无论社会怎么开放怎么自由,当代艺术,最核心的字眼还是艺术吧?至少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不能污染公众视觉!“艺术表现的目的或者在艺术欣赏者再创造后所造成的效果应该是美好的。比如余华前期小说的血腥和暴力,看起来是如此地不美好,但却展示了人性的恶与历史的恶,而最终惊醒被教条框定的人们,其结果是文明的发展。”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因改扩建工程尘封四年之久的中国国家博物馆1日在此间揭开面纱,正式接待公众参观。在外立面观感基本保持不变的同时,新建成的国博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成为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此次改扩建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公众中形成的特定印象,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个外立面保持不变,新建筑向东扩建40米,向地下扩建两层,向地上扩建一层,有机嵌入老建筑之中的新建筑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是指观众从西门进入博物馆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建筑由南北长330米的艺术走廊和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场、学术报告厅(兼作数码影院)、演播室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这一区域大大拓宽了博物馆的业务空间。

从西门进入博物馆,观众就来到了西大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徐悲鸿先生的国画《愚公移山》为原本,由著名雕塑家曾成钢先生用花岗岩创作的大型浮雕“愚公移山”,长36米,高12米,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室内石雕作品。2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是举行各种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央大厅南北两侧分布着4个装饰典雅的国宾厅,分别以木、砖、铜、石为装饰材料并依此命名,这里将作为外事活动场所。

新建成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49个800—2000平方米的展厅均匀分布。在这座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内,不仅有着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功能设置,还为公众提供了大量高品位的历史和艺术类题材的展览和相关文化休闲服务。

国家博物馆收藏文物已达105万件。其中古代文物包括陶器、青铜、瓷器、玉器、石器、书画、染织、工艺等各个门类。馆内的文物库房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万件以上的文物收藏。在文物保护方面,充分考虑了环境温湿度的要求,藏品库做到了防火、防盗、防震、防雷等“十防”。

新国博有《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以《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明清家具艺术》等专题展览的方式展示馆藏精品文物;以交流合作办展的方式展现中国各地的特色文物、重大考古发现和浓郁的民族、民俗文化;还将通过借展、交流展等多种方式展示国际间不同的文明类型和艺术创造,揭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在3月1日至16日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试运营期间,除周一闭馆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只接待团体观众参观;从3月17日开始接待散客,每天限定观众3000人次。吕章申透露,4月将会有两个国际展览陆续开幕。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妮)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德国一对夫妇1991年在阿尔卑斯山区发现奥兹冰人,在获得这一重大发现20周年之际,荷兰艺术家重建了冰人头部模型,发现他拥有棕色的眼睛,这与以前的重建模型有很大出入。

  1.奥兹的重建图

奥兹的重建图(图片提供:Heike Engel/21Lux, Südtiroler Archäologiemuseum, and NG Deutschland)
奥兹的重建图(图片提供:Heike Engel/21Lux, Südtiroler Archäologiemuseum, and NG Deutschland)

  奥兹冰人的最新重建模型显示,他的外貌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加苍老,皮肤像皮革一样且布满皱纹、眼睛深陷,这一形象同以前显示他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 的中年男性的重建图相差甚远。荷兰艺术家亚尔芬斯和亚德雷•肯尼斯制作的这个新奥兹冰人模型显然,这个已有5000年历史的冰人拥有棕色眼睛,而不像以前 认为的是蓝眼睛。

  这个最新冰人重建模型是根据对奥兹的身体重新进行3D扫描获得的结果得出的,该模型将在名叫“奥兹20(Otzi 20)”的展览上展出。这次展览是为了纪念人们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发现这个天然木乃伊20周年。3月1日到2012年1月15日,“奥兹20”展览将在 意大利波尔查诺南蒂罗尔考古博物馆举行。该博物馆主管安吉里卡•弗利金杰在声明里说:“这次展览的目的是更全面地呈现一些纯科学方面以外的奥兹冰人的照 片。”

  2.躺在冰上的奥兹

躺在冰上的奥兹(图片提供: Vienna Report Agency/Sygma/Corbis)
躺在冰上的奥兹(图片提供: Vienna Report Agency/Sygma/Corbis)

  1991年,两名德国人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奥扎尔(Otzal)地区登山时,在一条融化的冰川上偶然发现奥兹冰人的木乃伊,这张照片是在同一年的 9月拍摄的。奥兹的左肩显然曾被箭头射伤,他身旁散落着各种东西,其中包括铜斧、匕首、背包、未做好的弓、一个空箭袋和没有箭头的箭杆。

  3.冰人的最后时刻

冰人的最后时刻(图片提供:Vienna Report Agency/Sygma/Corbis)
冰人的最后时刻(图片提供:Vienna Report Agency/Sygma/Corbis)

  艺术家格雷戈里•哈林的这幅油画显示,垂死挣扎的奥兹正在拼命呼吸,雪花飘落在他周围,到处天寒地冻。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奥兹设法从部 落冲突中逃出后,最后在这个山口活活冻死。然而,2010年9月由意大利罗马大学考古学家亚勒桑德罗•范泽迪领导的一个科研组,在《古物 (Antiquity)》杂志上提出新的假设,认为是住在附近的村民把奥兹的遗体搬运到这里,把他埋葬在这座山上。根据这一观点,奥兹可能并不是一名普普 通通的猎人,而是一名德高望重的人,在他周围发现的东西可能并不是从他身上散落下来的,而是被当作陪葬品,由别人小心摆放在那的。

  4.早期冰人头部重建模型

早期冰人头部重建模型(图片提供: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
早期冰人头部重建模型(图片提供: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

  20世纪90年代初为《国家地理》杂志重建的一个冰人头部模型显示,奥兹看起来显然比20周年版的重建图更年轻、健康。在制作90年代的重建图 时,约翰•古尔奇利用奥兹和现代欧洲男性的解剖学数据,以及他自己的理解,来塑造奥兹的面部轮廓。《国家地理》的编辑克里斯多佛•斯隆参与了早期重建工 作,他在2008年的博客上遗憾的说:“我们没对奥兹的头骨进行三维立体扫描,这对我们的重建工作产生很大限制。艺术家古尔奇应该利用奥兹的头骨CT扫描 图和照片重建模型。”

  据1993年发表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古尔奇在重建时,也是采用奥兹和现代欧洲男性的解剖学数据,以及他自己的理解,来塑造冰人 的面部轮廓。斯隆表示,这种重建工作“让一些人,尤其是科学家感到很不安,因为它们是最基本的艺术。由于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有限,因此艺术家只能依靠猜 测来完成整张图片。”(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23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强调要认真研究治理文物拍卖企业“知假拍假”问题。“假拍”、“拍假”、“知假拍假”在业界内部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个问题也使拍卖行业遭受到广泛诟病。据了解,由于拍卖法存在一定漏洞,还有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这些都是造成“知假拍假”长期存在却很难查证的原因所在。此次国家文物局强调要加强文物拍卖审核管理,认真研究治理文物拍卖企业“知假拍假”问题,这对于规范我国文物收藏市场来讲无疑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消息。

2010年对于中国文物收藏市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几大拍卖行你追我赶,过亿元“天价”拍品频出,赚足了眼球、吸引大批新进藏家和“热钱”进入市场。许多业内专家对中国文物收藏市场未来前景普遍看好,似乎“十亿元时代”就在眼前。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也存在很多乱象和质疑之声。如圈内某位知名收藏家就对去年火爆的文物收藏市场“大泼凉水”指出:浮华的拍卖市场,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是真实的拍卖交易?还是为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而人为设计的市场繁荣假象?谁也说不清楚!不管这句话出处如何,却道出了大部分收藏爱好者的心声。确实,“假拍”、“拍假”现象只能让文物收藏市场繁荣一时,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积累高额的财富,但这对于中国文物收藏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来讲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对于“知假拍假”现象如不加快整治力度,将会给中国文物收藏市场带来极大危害,伤害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热情和经济利益,造成收藏市场不健康发展。

收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阅读,更是精神财富和幸福体验,对于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文物不仅仅是收藏“文物艺术品”本身,而是这些藏品所承载的历史、艺术和研究等价值,只有包含这些“附加值”之后,它们的经济价值才会真正凸现出来。文物收藏不能光盯着钱,因为对利益的急需而丧失了“收藏之道”,其结果得不偿失。(人民网记者 鲁婧)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远古的头骨杯可能是用来盛脑髓的。(图片提供: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如何用一颗人类头盖骨制成一个水杯?如果你有一些尖利的工具,当然还要有一个强壮的胃,那么这会相当容易——剥掉头皮,剃去耳朵、眼睛、下颌以及其他讨厌的零碎,最后别忘了打磨锯齿状的边缘。瞧,成功了!你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向朋友或敌人敬酒的头骨杯了。
人类制作头骨杯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不止这些,印度Aghori教派的一些信徒现在还这么干。如今,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对发掘自英格兰南部的一个洞穴中的骨骼进行分析,进而宣称发现了从事这一实践的最早证据——差不多15000年前的冰河时代。但是研究人员依然在思考,为什么这种特殊风格的祝酒杯最终变成了一种时尚。
这一新的证据来自于萨默塞特郡切达峡谷的高夫山洞——每年有数千名旅行者沿着这里的绝壁远足并品尝当地的干酪。在上世纪20年代,以及后来在1987年至1992年间进行的山洞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史前人类骨骼,其中就包括几个头骨。两年前,放射性碳专家在直接测定该遗址的人类骨骼年代后,报告了该山洞在14700年前曾有人居住——这正是所谓的马格德林文化时期,当时强烈的符号和艺术活动遍及整个欧洲。
由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NHM)的古生物学家Silvia Bello率领的一个新的研究小组,对3件看起来曾被山洞居住者大量修饰过的头骨进行了细致研究。通过分析切割、边缘以及磨损的痕迹,Bello和她的同事在日前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网络版上报告说,这些头骨曾被故意塑造成杯子或一些其他种类的容器。
在他们的论文中,作者引用了古往今来大量制造头骨杯的例证:除了现代的Aghori信徒之外,这种行为在希罗多德的著作中也广为人们所熟知。这位希腊历史学家指出,生活在今天俄罗斯南部的斯基泰人在公元前8世纪便用敌人的脑壳制成杯子来饮水。在德国和法国也曾相继发现了头骨杯。而研究人员表示,高夫山洞的头骨则是已知最早的直接证据。
至于山洞中的人们为什么要制造这些阴森森的酒杯,Bello和她的同事认为,它们很可能被用在一些典礼仪式上。这些头骨杯应该源自一些同类相食行为,并且是作为一件艺术品而被刻意打造的。
法国波尔多大学的考古学家Bruno Boulestin赞成研究小组的推断,认为人吃人以及艺术品的假设“绝对站得住脚”。他认为这些头骨更有可能来自于敌人而非朋友或亲戚,因为在历史或人种的记录中,十有八九的社会都会将头骨作为战利品以达到羞辱敌人的目的。
至于这些杯子里到底装了什么,Boulestin认为它们可能是被用来存放某种饮料的。但他说,考虑到液体会从头骨缝隙中渗漏的可能性,这些可怕的容器很有可能是用来“献上一顿脑髓大餐”的。(来源:科学时报 群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当今世界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例如东京、芝加哥、纽约和迪拜,但早在几千年前,这个世界上就出现了伟大的城市和伟大的文明了,有些是建立在宗教信仰之上,有些是建立在政权之上。虽然现在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城市只剩下一片片废墟,但它们展现了独特的古代建筑艺术和一些历史上最杰出的技艺。以下是国外一家博客网站盘点的全球十三座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失落古城。

  1.印度桑吉

印度桑吉
印度桑吉

  桑吉是印度一座不朽的历史遗迹,其上有50座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桑奇大塔,它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早期佛塔和世界最精美的一座建筑物。这些巨大的佛塔其实是巨大的半圆形球形结构,它中央的小室用来盛放佛陀的遗物。桑奇大塔还是佛陀由生到死的人生轮回的象征。桑吉是佛教艺术和建筑学经历兴起、发展和死亡的地方。

  2.秘鲁马丘比丘

秘鲁马丘比丘
秘鲁马丘比丘

  神秘的马丘比丘遗址可能是世界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谜一样的古代遗址。它是一座新大陆发现之前就存在的印加遗址,位于秘鲁印加圣谷上方的山脊上。它的建筑风格属于古典印加风格,周围分布着很多天然温泉、梯田、很多寺庙、储藏室和其他美丽的宫殿。整个马丘比丘城令人赏心悦目,感觉像个绿色天堂。

  3.英格兰巨石阵

英格兰巨石阵
英格兰巨石阵

  这座古代纪念碑位于英格兰,它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精湛工程学技艺。英国的国家标志——巨石阵是古代实力强大的文明社会的象征。对当今研究人员来说,这些巨大的环形垂直岩石结构和数百座古墓都是个谜,它们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4.非洲大津巴布韦

非洲大津巴布韦
非洲大津巴布韦

  公元1250年到1450年间,大津巴布韦由非洲本土人建造。大津巴布韦遗址与众不同,它是一座令人敬畏的综合建筑物,由矩形花岗岩和高墙构成,一条狭窄的道路由花岗岩石条铺成。它充分显示出非洲古代的精湛建筑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卫城,它是撒哈拉沙漠南部最大的一座远古建筑物。

  5.叙利亚帕米拉

叙利亚帕米拉
叙利亚帕米拉

  帕米拉是一座叙利亚古城,这里有很多永恒不变的风景。它虽然出现在圣经里,但实际上它是几种不同文明的中心。这里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东西,例如四塔门、贝尔神庙(Temple of Bel)、依拉贝陵(Tomb of Elahbel)和令人震撼的帕米拉城堡。帕米拉经常又被称作“沙漠新娘”,它是公元前2世纪建立的一个王国的完美例子。

  6.伊拉克尼姆罗德(Nimrud)古城

伊拉克尼姆罗德(Nimrud)古城
伊拉克尼姆罗德(Nimrud)古城

  尼姆罗德是一座亚述古城,公元前717年前的150多年间,它一直是亚述帝国的首都。这里的高大城墙和建筑物建在泥土筑建的平台上,亚述女王亚巴(Yaba)、巴尼图(Banitu)和亚塔利亚(Atalia)的王室陵墓是这里最吸引人的东西。在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发现中,王室会客室因其拥有做工精美的象牙雕刻品而著称。

  7.埃及塔尼斯(Tanis)

埃及塔尼斯(Tanis)
埃及塔尼斯(Tanis)

  塔尼斯又称达贾奈特(Djanet),它曾是一个最富有的贸易中心和埃及21和22王朝的首都。最近几年考古学家在塔尼斯遗址获得最大考古学发现。这座古城有很多精美绝伦的皇家陵墓和方尖石塔。

  8.意大利庞培古城

意大利庞培古城
意大利庞培古城

  庞培古城位于意大利西部,靠近那不勒斯湾,公元前8世纪它第一次被占领。庞培是一座被火山灰深埋地下的罗马古城,它像罗马一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现在你在这里仍能看到色彩斑斓的壁画、装修精美的别墅、石块铺出的街道和已经保持数千年的建筑物。

  9.柬埔寨吴哥窟

柬埔寨吴哥窟
柬埔寨吴哥窟

  吴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9世纪,它见证了高棉帝国的辉煌。它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宗教纪念碑,该地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千座神庙。该遗址包括一些东南亚最华美的宗教艺术品和建筑杰作,其中包括1200多座石碑和各种拥有精美浮雕的塔。

  10.约旦佩特拉古城

约旦佩特拉古城
约旦佩特拉古城

  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赫尔山(Mount Hor)坡上,它因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而著名。这是在红色岩石上雕出的一座城市,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遗址。佩特拉古城把东方传统与希腊建筑风格相结合,它包括一个大型剧院、一座13世纪的神殿和亚德·德尔修道院(Ad Deir monastery)等。

  11.土耳其以弗所

土耳其以弗所
土耳其以弗所

  土耳其的以弗所被认为是一座伟大的室外博物馆,它是最著名的阿耳忒弥斯神庙,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10世纪,以弗所由雅典-爱奥尼亚(Attic-Ionian)殖民者建立,是很多建筑纪念碑所在地。它们包括圣约翰大教堂、哈德良神庙、罗马塞尔苏斯图书馆和奧古斯都之门。甚至第一座信奉圣母玛利亚的教堂也在以弗所。

  12.伊朗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古城

伊朗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古城
伊朗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古城

  大约在公元前515年,古波斯王大流士下令在一个人造平台上修建波斯波利斯古城。波斯波利斯远离闹市,位于高山之上,是波斯帝国的首都。庞大的建筑物环绕四周,拥有双排楼梯。这座失落的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四座高达宏伟的陵墓。除此以外,这里还散落着大量石碑和浮雕艺术品。

  13.墨西哥帕伦克

墨西哥帕伦克
墨西哥帕伦克

  帕伦克是位于墨西哥南部的一座古代玛雅城市,它可上溯到公元400年到700年。帕伦克的一些寺庙、雕塑和令人震惊的石雕,都是迄今为止人们见过的最精美的。通过这座被毁的城市,可以更好地了解玛雅建筑学。如果有机会,你一定不要错过佛丹·帕卡尔(Pacal Votan)金字塔、天文台和这座古城的宫殿。(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祖宾·梅塔又来了,这次他将指挥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演绎马勒。

早报记者 梁佳

今年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00周年,上海大剧院将在下月陆续推出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的揭幕之演,3月23日,世界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将率领意大利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亮相上海大剧院。梅塔在下半场安排了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又称《巨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巨人》并非普遍演出的四个乐章版本,而是五个乐章的原创版。另外,大剧院免费的艺术课堂也将陆续推出,为乐迷讲解马勒和他的音乐。

完整“马一”

呈现感伤《花之乐章》

马勒在创作第一交响曲时,共写了五个乐章,可惜这首交响曲目前的录音多是四个乐章(即马勒自己删除了第二乐章的版本)。当年,完整版先在汉堡、魏玛等地演出,到柏林上演时,马勒本人对作品进行了修改,省略了其中的一个乐章——《花之乐章》,只剩下四个乐章的构架。直到二战之后,《花之乐章》才被重新发掘。这个慢乐章选用了马勒自己早期为冯·歇弗尔的诗《萨金根的号手》谱写的歌曲旋律作为基本主题。马勒的朋友斯坦尼塞称这个旋律为“沃纳尔小号曲”,是“一首小夜曲,它飘越月光映照的莱茵河,飞向玛格丽特所住的城堡”。斯坦尼塞说,马勒认为这首小夜曲表达的是感伤。值得聆听的是乐章中一段小提琴的独奏。

一般来说,很多作曲家在新作更改后不会保留旧有的版本,但马勒仍然将有《花之乐章》的原始版保存了下来,使今天的观众有了聆听的机会。据了解,五个乐章的原创版在乐团演出中并不多见,此次梅塔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决心演绎该版本,这无论对音乐会本身还是观众欣赏来说,都不啻为一次难得的机会。

梅塔执棒

揭幕系列纪念活动

印度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曾4次造访上海,与他合作最多的是以色列爱乐,他是该团首任也是至今唯一的音乐总监。此次与他合作的是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这个乐团虽然没有一流乐团那么出名,但也历史悠久。从1933年起,佛罗伦萨将每年5月的音乐活动用“五月音乐节”的形式固定下来。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的历史更早于“五月音乐节”,乐团诞生于1928年,创始人名叫维托里奥·古伊。2006年,梅塔任该团终身名誉指挥。实际上,曾在紫禁城上演的张艺谋版《图兰朵》就与该乐团有过合作。从1950年代起,乐团录制过不少获得格莱美奖的唱片,与乐团合作过的世界级指挥家有德萨巴塔、瓜内利、马里努齐、加瓦泽尼、瓦尔特等。

本次音乐会是上海大剧院为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推出的第一场演出。在此之后,被誉为“马勒第二交响曲”最佳演绎者和代言人之一的美国音乐研究者吉尔伯特·卡普兰将于4月4日携手上海爱乐演绎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同时,他还将参与大剧院“艺术课堂”特别活动,带来《马勒的音乐与人生》以及《解析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两场讲座。

艺术课堂(上海大剧院)

《反讽的深意:

马勒音乐的“后现代”意味》

主讲: 杨燕迪(音乐学家)

时间: 3月13日 14:00

《马勒声乐艺术解析》

主讲: 周正(声乐学者,歌唱家)

时间: 3月13日 19:30

《马勒的音乐与人生》

主讲: 吉尔伯特·卡普兰(美)

时间: 4月 19:30

《解析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主讲:吉尔伯特·卡普兰(美)

时间: 4月4日 18:15

备注:购音乐会票者附送入场券

《马勒唱片赏析》

乐评人:沈洋、沈次农、韩斌等

时间: 5月 14:00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尤伦斯夫妇收藏的中国艺术品有2000多件。

新京报讯 日前,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宣布将其收藏的106件中国当代艺术品进行拍卖,关于尤伦斯将退出中国的消息再度四起。尤伦斯想彻底清仓所藏中国当代艺术品?设在北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未来将如何?这些疑问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尤伦斯本人表示自己会转向关注中国年轻一代。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则称,尤伦斯不会退出中国,而是希望将艺术中心变身为主要由中方人士参与的董事会形式。

而去年4月,尤伦斯中心和民生现代美术馆结成伙伴关系,签约一年有一次联合策展的合作,以及学术和出版上的交流。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透露除了联合办展等,民生现代美术馆原本希望将尤伦斯的收藏品留在中国,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双方并没有谈成这方面的合作。而两个机构今年在展览上的合作还将视情况而定。

疑问1 尤伦斯对中国当代艺术丧失兴趣?

回应 转而关注中国年轻艺术家

尤伦斯夫妇是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多的外国藏家之一,2007年11月,尤伦斯夫妇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落户于798艺术区,艺术中心举办展览等各种艺术活动。然而,2009年尤伦斯就开始与北京保利合作出售自己所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近日,尤伦斯更是宣布将自己所藏的106件中国当代艺术品委托香港苏富比拍卖,这是目前尤伦斯藏品流向拍卖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北京保利还将上拍尤伦斯所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

对于尤伦斯频频出售中国当代艺术品,艺术界有不少质疑,认为尤伦斯等代表的西方藏家已经对中国当代艺术丧失兴趣,以及尤伦斯资金出现了问题。而此次大规模的出售更是被认为尤伦斯打算退出中国。

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尤伦斯本人回应称,“我非常热爱中国和中国艺术家,在未来我会更关注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就像当年我对85美术新潮那一代艺术家一样”。此外,之前还有媒体报道称,尤伦斯夫妇近年来加大了对印度艺术品的关注,以后可能会花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在印度艺术作品上。

疑问2 尤伦斯将脱离艺术中心?

回应 不退出且拟建中方为主的董事会

由于尤伦斯大量出售自己所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国外媒体还称尤伦斯将把中国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管理权移交给某些“长期合作伙伴”,并脱离这一艺术机构。

对此,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称,尤伦斯基金会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机构。基金会对艺术品的收藏、展示和出售并不会影响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日常运营与长期发展。尤伦斯希望艺术中心未来成为一个完全由中国本土来管理、运营的机构,计划成立主要由中方人士参与的董事会制度。

艺术中心推广部总监李沐颐进一步解释称,尤伦斯本人并没有表示要退出,在未来会一如既往地深入参与艺术中心的发展。而尤伦斯本人谋求建立的董事会格局将产生的影响是,艺术中心会进入一个新的专业化管理时代。不过,关于目前董事会制度洽谈情况进展到哪一步,李沐颐表示暂时还不方便透露。

■ 背景介绍

1987年首次北京之行让尤伦斯夫妇开始专注于收藏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其收藏的2000余件中国艺术品中,中国当代艺术品占了近80%的份额。2007年11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在北京798艺术区落成。这个配备有三个展览大厅、报告厅等设施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主要依靠尤伦斯的资助运营。

不过,金融危机以来伴随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回落,尤伦斯所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及当代艺术中心走向受到多方关注。尤其是2009年以来,尤伦斯夫妇开始拍卖所藏的中国艺术品更是引来多种猜测。

发表在栏目: 文化

《茶馆》剧照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朱光)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日前提出把下属首都剧场打造成“经典剧场”的新年新思路。2月15日首演的“焦版”《茶馆》就此揭开“经典剧场”的“第一幕”。

《茶馆》可谓北京人艺“看家戏”,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式的剧目。此番由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何冰、吴刚、宋丹丹等主演的版本,是2005年为纪念导演焦菊隐诞辰100周年而重排的“焦版”。北京人艺宣传处长孙丹透露,《茶馆》几乎没做什么宣传,已经一票难求。而类似“拉起来就能演”的“看家戏”还有14个左右,一出戏少则演9场,多则演20几场,今年场次全都排满,观众购票踊跃。

张和平提出打造“经典剧场”的措施是,把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作为常演甚至驻场演出,剧场基本不再单纯对外出租;以“精品剧目邀请展”的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剧团前来演出,如3月24日起上演香港导演毛俊辉的舞台剧《情话紫钗》,下半年邀请到了莫斯科剧院来演俄罗斯经典话剧。

这一举措对上海戏剧界也颇有启发。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丁罗男认为,专业剧场分三类,一是院团与剧场合一;二是剧场专业化,只演出一种类型的剧目;三是靠租场过活。国际上最多的是最健康的第一类,而我国最多的是第三类——在这类剧场里上演的剧目质量起伏大,对观众缺乏粘附力。北京人艺的思路完全正确。青年导演石俊认为院团与剧场捆绑的利润将会超出租场的利润,尤其是像北京人艺这样拥有经典剧目、明星熠熠的固定团队以及高水准观众的艺术院团。国家院团的责任是要培养热爱经典话剧的观众,而不是把话剧当消费品的观众。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以“艺术畅享,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11(第14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将于2011年8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本次展会面积10000多平方米,设置100余个国际标准展位。

2011年北京艺博会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教授、美学评论家彭峰为主题展策展人,推出“新东方精神—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际,中国的全面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1世纪将是东方的世纪”,这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艺术以其特有的敏感,成为时代变革的先声。艺术家对新东方精神的阐释,可以透露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向。在这个时代转折的关键时期,举办一次以“新东方精神”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览,有助于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和对当代文化的建构作用。拟邀请参展艺术家:尚扬(董其昌计划系列)、岳敏君(迷宫系列)、周春芽(桃花系列)、曾梵志(乱草系列)、张方百(鹰系列)、诗蓝(水墨和多媒材系列)。

长期以来,艺博会凭借其极具实力的中外参展画廊,高品质的展览作品和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广泛赢得业内人士和藏家的青睐。意大利艺术家联合会主席Dott.Carmine Gelli将再次邀请欧美等地区艺术名家及意大利艺术家Archetti•Enzo、Gianni Piva 莅临北京艺博会,展位面积扩大到600平米。朝鲜万寿台创作社美术馆将再次组织朝鲜人民艺术家和功勋艺术家以更强大的阵容亮相艺博会,连续参展四届的法国艺术家伯恩将携极具敏感性、想象力和理想的抽象油画作品带给我们别样的视觉盛宴,台湾中华画廊、韩国ASAN画廊、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家童和平先生、新锐80后朝鲜族艺术家成哲、“画龙第一人”关耀久也将组织精品力作助阵艺博会。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14 页,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