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8日电 据外电报道,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称,当地时间星期日(27日)晚间,美国南部的阿肯色州发生当地罕见的里氏4.7级地震。目前震区尚未传出伤亡或损失报告。
报告称,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27日晚上11点(北京时间28日下午1点)。震中位于格林布赖尔市东北方6公里处。
目前还没有传出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但是KARK4电视台称,该电视台新闻采编室收到了格林布赖尔市民众的电话,称他们家墙上的画像与装饰品被震落在地。
“哈姆”被请进位于火箭顶部的太空舱。
“哈姆”看上去非常轻松,已经为起飞做好准备
给人的感觉是,它似乎已经结束飞行任务,重返地球,再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佩戴军犬牌的“哈姆”正在接受体检。
乍听起来,“哈姆”(Ham)似乎是漫画《大胆阿丹》中形象,实际上,它是美国的黑猩猩宇航员,干的是一份非常严肃的工作。50年前,为了在太空竞赛中打败前苏联,美国特意培训了40位黑猩猩宇航员,“哈姆”便是其中之一。此外,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被送入太空的黑猩猩。
当时,将人类送入太空被誉为太空探索的“圣杯”,面对苏联人距离问鼎这个圣杯越来越近,美国人决定派3岁大的黑猩猩“哈姆”出场,将它送入太空以确定人类能否在太空环境下幸存下来。形象地说,“哈姆”就像是煤矿里的金丝雀。(金丝雀对瓦斯或其他毒气特别敏感,只要有非常淡薄的“瓦斯”产生,对人体还远不能有致命作用时,金丝雀就已经失去知觉而昏倒。矿工们察觉到达种情景后,可立即撤出矿井,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在此之前,前苏联曾将狗送入太空。美国之所以选择黑猩猩是因为这种动物与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哈姆”的老家在非洲的喀麦隆,曾经是佛罗里达州 一家动物园的明星。美国空军后来买下“哈姆”并决定将它送入太空。在此之前,只有果蝇、恒河猴以及一条名为“莱卡”的狗曾进入太空。“莱卡”是一条俄罗斯猎犬,1957年11月搭乘“史普尼克2号”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只遨游太空的动物。在氧气耗尽前,“莱卡”共在太空存活了7天时间。
“Ham”这个名字取新墨西哥州霍洛曼航空航天医疗中心的首字母缩写,“哈姆”曾在这里受训。与“莱卡”有所不同的是,“哈姆”不仅要顺利进入 太空,同时还要安全返回地球。为了此次太空之旅,“哈姆”以及其他黑猩猩准备了两年半之久。它们接受培训以具备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即对光线和声音做出反 应。它们要在看到蓝色闪光5秒钟内推动推杆,成功完成的话可获得一个香蕉丸作为奖励,失败时脚底会遭到轻微电击。
科学家小组利用各种仪器对黑猩猩进行测试,测量它们在面对各种引力、速度和温度情况下的压力。它们在测试中吃的食物是为太空飞行准备的香蕉囊。 1961年1月31日,“哈姆”以MR-2任务组成员身份进入太空。不幸的是,此次任务很快就出现问题。飞行路线角度高于原定计划,导致飞船进入距地球 157英里(约合252公里)的太空区域,高于原计划的115英里(约合185公里),氧量开始下降。
在6分钟的太空飞行中,太空舱以大约每小时5000英里(约合每小时8046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穿行,“哈姆”充分体验到什么叫失重状态。 16分39秒钟之后,太空舱坠入大西洋。营救人员随即出发,打捞太空舱。出舱后的“哈姆”获得一个苹果和半个桔子,以示奖励。此次太空之旅让“哈姆”毫发 未损,后被送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它共在这里生活了17年。“哈姆”最后在北卡罗来纳州动物园去世,享年25岁。
太空竞赛并没有因为“哈姆”的升空宣告结束。虽然美国人宣称成功将一只灵长类动物送入太空,但苏联人却指出此次飞行只进入亚轨道,换句话说,还 算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之旅。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创造历史,搭乘“东方1号”飞船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一个月之后的5月 5日,美国人也实现这一突破,将艾伦·谢泼德送入太空,谢泼德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秋凌)
给害虫留条生路,为了更好地对付害虫
按我们一般人的常识,对害虫是要赶尽杀绝、绝不能手软的。不过在美国的许多农田里,人们却特意为害虫们留了一些“避难所”。“避难所”里虽然食物不多,却不至于让害虫全部饿死、绝种。难道是美国人心慈手软,要对害虫实施“虫道主义”救助?
不!人们并没有那么高尚。他们之所以给害虫留条生路,完全是出于自私的目的,那就是为了更好地对付害虫。
原来,在这些大面积的农田里,人们栽种的是转基因作物。经过基因改造后的作物,抗病虫能力就大大增强了,原先的那些害虫们面临着绝种的威胁。
但事实上,根据进化的观点,害虫是不会真正绝种的。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它们中的某些个体很快会进化出对付转基因作物的能力,并在种群中迅速传播。这样一来,遭殃的又该是作物了,而人们当初栽种转基因作物的目的也将完全落空。
那么,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局面呢?有。那就是在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同时,在农田中有意加入小片农田,种植一些非转基因的作物。这一小片“避难所”可以为害虫提供有限的食物,以降低害虫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于是,通过给一部分害虫留一条生路的办法,人们避免了使作物和害虫的冲突不断升级、害虫越战越强的局面,从而更有效地防治了害虫。
本报记者 于 青 莽九晨 王 恬 周之然 苑基荣
韩国和美国于2月28日至3月10日举行代号为“关键决心”的年度例行联合军事演习。韩国媒体报道称,美国航空母舰将参加此次演习。就在同一天,日美联合军演也在日本的横须贺基地展开,这是日美两国的宙斯盾舰首次联网实施弹道导弹拦截模拟演习,演习时间为28日至3月3日。
日美与韩美军演同一天开始
韩国联合通讯社27日的报道称,这次美国将派出航空母舰和2300多名官兵参加韩美军演。韩美联合司令部的新闻公报显示,“关键决心”联合军演的目的,是应对朝鲜半岛可能发生的所有潜在危机。
韩国民主劳动组合联盟和韩国劳动组合总联盟等社会团体27日表示,延坪岛炮击事件之后,韩美又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让人不能不感到担忧。它们敦促韩美无条件中断联合军演,以避免发生韩朝军事冲突。
这次日美联合军演基于美国海军制成的模拟程序,目的是提高应对弹道导弹的战术水平,演练日美两国部队之间的协调要领。朝鲜导弹威胁一直是日美联合军演的重要目标。今年以来,日本媒体多次提及朝鲜新建成的导弹发射架。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日前表示,朝鲜的核弹道导弹对日本来说是极大威胁。以防万一是日本政府的责任,必须与美国、韩国等国际社会合作应对,这是安全保障的重要课题。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17日称,朝鲜在2010年的“两次挑衅”令韩国付出军民伤亡的代价,因此美韩集中注意力于防止朝鲜的“下一次挑衅”。当前,美国在韩国驻军约3万人,美国一直声称美韩军演是“防卫性质”。威拉德强调,美韩军演对加强美韩同盟的价值无可估量,明年还将举行。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7日报道,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部27日发表声明称,韩美军事演习是“十分危险的军事行动”,是对全民族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开创自主统一及和平繁荣新局面的“严重挑战”。美韩联合军演以发生所谓的“突发事变”和“体制崩溃”为目的。朝鲜军队和人民为了应对挑战,也必将采取断然的军事对应措施。
联合军演不断彰显威慑力
韩国统一研究院研究员崔春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决心”是年度例行军演,属于防御性演习而不是军事挑衅,即使在韩朝关系比较好的时期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因此,韩朝关系的改善并不取决于是否进行联合军演,重要的是双方政府是否有改善关系的诚意。另一方面,联合军演对稳定韩国大部分民众的情绪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很多韩国民众对韩国自身安保表示担忧,消除民众忧虑也是韩国政府必须考虑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安全问题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广义而言,日美两国所有联合军演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彰显威慑力。所谓威慑,简言之就是心理优势。基于日美安保条约,美国的威慑力要对周边国家保持有效必须具备两点:一是维持美国保护日本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向周边国家显示紧密的日美关系。日美安保最重要的是维持紧密的日美关系,联手反导演习就是向具有弹道导弹发射能力并蓄意挑衅的国家显示威慑力。
东亚地区的许多军事观察人士认为,美国频繁与韩国、日本举行大规模军演,不仅是要力挺盟国,震慑朝鲜,而且意在向地区内国家炫耀其军事威力,彰显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其结果只能是更加复杂化并恶化地区紧张局势,而无益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三边军事同盟威胁东北亚安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朝鲜半岛局势正处于敏感期,这个时期举行军演不利于朝鲜半岛安全局势的稳定。美国一直想把美韩军演和美日军演合在一起,希望通过这些军演为未来美日韩三边军演奠定基础,这个想法自去年年底就提出来了,一直到现在也没成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张文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韩、美日军演同时举行加剧了朝韩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不利于东亚的和平与稳定。通过举行美日韩联合军演和构建三边军事同盟,强化在东北亚的安全主导权,一直是美国的战略考虑。去年年底,韩国首度派观察员参加了美日军演,韩日还签订了旨在加强后勤支援和情报合作的协定。此次日本若参加韩美军演,不论形式如何,都标志着东北亚安全格局的重大变化。
(本报东京、首尔、华盛顿、平壤、北京2月27日电)
新华网平壤2月27日电(记者高浩荣 赵展)朝鲜人民军驻板门店代表部27日受权发表声明,表示将采取坚决的军事措施对付韩美即将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
朝鲜中央通讯社当天播发这一声明说,韩美军事演习是“十分危险的军事行动”,是对全民族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开创自主统一及和平繁荣新局面的“严重挑战”。
声明说,韩美已经宣布此次联合军演旨在针对朝鲜“剧变事态”、检验“局部战争计划”和针对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对此,朝鲜将分别采取措施应对:包括将“进入总攻态势”以全面打击美国在韩国的驻军及韩国的反民族统治体制;将以“全面战争”的方法对付韩美“局部战争计划”;将以“朝鲜式的核遏制力和导弹打击方式”对付韩美的核威胁和导弹威胁。
据报道,韩国与美国将于本月28日至3月10日同时举行代号为“关键决心”和“秃鹫”的联合军演。美国将再次派遣航空母舰参加演习,投入演习的美军兵力将超过两万人。
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韩美联合司令部27日表示,“关键决断(Key Resove)”韩美联合军演将从28日起在韩国全境进行。本次军演将进行11天。
此次军演期间美国将派出航空母舰和包括驻韩美军在内的2300名官兵,韩国则将派出几个师级以上部队,针对全面战争和局部地区挑衅进行演习。据悉,美国考虑派出2006年访问过韩国的“里根”号航母(9.7万吨)。
“关键决断”军演是为在韩半岛发生战争时美军战斗力迅速增援而于每年实施的指挥所演习(CPX)。
继关键决断之后,韩美两国接着将举行鹞鹰(Foal Eagle)演习,一直进行到4月底。美军将派出1.05万官兵,韩国将动员包括预备军在内的20万官兵。
政府有关人士表示,关键决断和今年8月进行的乙支自由卫士(UFG)演习是针对局部挑衅和由此发展成为全面战进行的演习,会对全面战过程中朝鲜内部出现急剧变化的可能性进行演练。美国的第20支援司令部(20th Support Command)将会派员参加演习,进行朝鲜核武及导弹拆除训练。
另外,还将针对朝鲜可能会采取的局部挑衅行为和政权替换等急剧变化进行模拟演练。
综合新华社供早报特稿等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25日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说,要求陆军准备好从传统大规模地面作战向“更轻更灵敏”转型,以适应今后更加复杂的安全环境,他也不忘再次提及中国和俄罗斯军事现代化对美国的威胁。
这是盖茨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国防部长身份在西点军校发表演说。他2006年12月上任,定于今年年底前卸任。美国历史上,能以五角大楼掌门人身份先后效力于来自不同政党的总统,盖茨是第一人。
坦陈陆军变“配角”
西点军校正式名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获誉“将军的摇篮”。盖茨当天视察军校教学并在大礼堂向全体学员发表演说。
“我们没法百分之百了解未来战争是什么样子,但我们的确知道,它会极度复杂,难以预测。”美国陆军会发现,今后不大可能有机会投入大规模机械化地面作战,陆军将越来越难以找到理由维持现有庞大结构和开支。
盖茨说,美国政府削减财政预算背景下,一旦美军驻阿富汗部队开始撤离,海军和空军将在争取拨款时占据有利地位,陆军则不得不面对这一事实。他说,鉴于美军将来可能继续反恐、快速反应、救灾、维护治安、支援伊拉克和阿富汗安全部队等行动,主角将是“快速移动远征部队,即空军、海军陆战队、空降步兵或特种部队”,这种战略基本原理“不言而喻”。
“陆军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无论在亚洲、海湾还是其他地方,美军……最可能首先动用海军和空军参与行动。”不过,盖茨强调,陆军需要变得“更轻更灵敏”,但不能丢掉常规作战等看家本领,也不能丢掉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掌握的非常规作战技能。
反对美国在中东打仗
盖茨说,他反对美国再次在亚洲或中东地区发动一场大规模地面战争。
“再打一场阿富汗战争或伊拉克战争,即地面部队大批进入,安抚并管理一个地理面积较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成功的可能性恐怕相当低。”
他借用美军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名言说,“在我看来,今后如果任何一名国防部长建议总统再次向亚洲、中东或非洲派遣规模庞大的美军地面部队,都‘应该检查一下他的脑子是否正常’。”
美军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定于今年7月开始撤离驻阿美军。伊拉克战争始于2003年3月,美军作战部队去年8月全部撤离。这两场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战争让美国过去10年承受巨大压力。
按照盖茨的说法,就预测下一场军事冲突而言,美国“记录糟糕”。他列举美国多次海外军事行动,“从(波多黎各)马亚圭斯到格林纳达、巴拿马、索马里、巴尔干(半岛)、海地、科威特、伊拉克……我们从来没有预料到这些行动。在上述任何一次军事行动前一年,我们根本不知道会如此大规模介入。”
人民网华盛顿2月25日电 (记者张旸)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2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美国政府很快会针对利比亚作出反制措施,白宫正在考虑出兵利比亚、采取禁运等制裁方式。
卡尼表示,奥巴马总统已经计划与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萨科齐等会谈,共同商量应对利比亚局势,并希望会谈在近期进行。
人民网巴黎2月25日电 (记者顾玉清)美国总统奥巴马25日与法国总统萨科齐通电话,交换了对利比亚局势的看法。
法国总统府发表公报说,萨科齐宣布法国将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利比亚形势。萨科齐向奥巴马表示法方将就利比亚形势在欧盟框架内提出动议。
环球网记者汤恩浩报道,据美国媒体2月25日消息,伊朗情报部门日前宣布,他们已经逮捕了一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服务的间谍。他被指控收集伊朗反对派抗议活动相关信息,并提供给CIA。
美联社2月25日报道称,伊朗情报部长海达尔•穆斯利希(音译)24日在国家电视台节目中表示,当局逮捕了一名为美国情报部门工作的伊朗人。他和几名助手组成了一个间谍网,负责收集伊朗反对派抗议活动的有关情报。
穆斯利希没有透露这名美国中情局间谍的身份,但表示伊朗情报部门是在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后,于2月14日对他实施逮捕的。
另据伊朗“PressTV”英文电视台报道,穆斯利希在当天的讲话中指出,被捕的间谍不但与美国中情局有关,还是一个恐怖组织的成员。他被捕已向伊朗情报部门交待了情况。
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 俄罗斯外交部2月24日发表声明,批评美国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主权问题上支持日本立场,同时告诫美方说,不允许第三国介入日俄两国领土争端。
据日本NHK环球广播网2月25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2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由于美国国务院等上周表示支持日本在南千岛群岛主权问题上的立场,俄方于本周传唤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约翰•贝尔,对美国进行了抗议。
他说:“虽然美国的立场并不新奇,但关键在于,美国是在日本就日俄领土争议问题的反应日益激进的时期做出这番表态的。我方告诉美方,我们绝不允许他国介入日俄两国问题。”
此外,当天有5名青年男女因在美驻莫斯科大使馆前的马路上涂鸦被警方拘留,现场可以看到用白色油漆涂写的俄语字样“千岛群岛”。据俄警方透露,这些人可能是想就美国在南千岛群岛问题支持日本而向美国提出抗议。
报道就此分析认为,由此可见,俄罗斯国内反对“向日本归还北方四岛”的势力已经不仅仅针对日本,更开始将批判的矛头对准支持日本立场的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