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出现的神秘的地震与黑暗降临怪象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近日发现新约中描述的耶稣受难日与地质线索以及天文数据有关,时间为公元33年4月3日,在这一天,圣经中记载着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科学家认为圣经中描述的自然事件可能存在神秘的寓意。根据最新的调查,来自国际地质审查的数据表明地震活动集中在距离耶路撒冷13英里外的死海。
在《马太福音》中第27章记载着一段神秘的语句,提到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与诡异的地震活动存在联系。在那一刻,大地震颤、岩石破裂,甚至是墓地都被破开,庙宇的布帘由顶部至底端被扯破,一幅破落衰败的景象。按照这段不可思议的记载,来自德国地质研究中心的超音速地球物理学家杰斐逊·威廉斯(Jefferson Williams)和他的同事马库斯·施瓦布(Markus Schwab)、阿希姆·布劳尔(Achim Brauer)重点研究了毗邻死海的艾因盖迪(Ein Gedi ) 海滩地质环境数据,探索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
他们采集了一种被称为纹泥的沉积物,以确定相关地质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研究结果显示出该地区存在两个主要的地震影响年代,一个是公元前31年涉及范围广泛的地震事件,另一个则为发生与公元26年至36年的地震。根据地球物理学家杰斐逊·威廉斯介绍:“后一段地震记录与耶稣受难日的日期不谋而合,当时罗马帝国犹太省总督本丟比拉多,即般雀比拉多(Pontius Pilate)对耶稣进行审问和判决,该事件在《马太福音》中也有着记载。”
按照传统的观点认为,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日期已经有了相当精度的记载,但是其中涉及的年份却一直存在问题。根据引用一篇由科林·汉弗莱斯(Colin Humphreys)与格雷姆沃丁顿(Graeme Waddington)发表的研究论文,地球物理学家杰斐逊·威廉斯收集到与耶稣受难日存在联系的相关线索记载。新约圣经中涉及的所有四部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克福音、路加福音以及约翰福音)都认同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丟比拉多是当时的罗马帝国犹太省总督,时间为公元26年至36年,而且由罗马历史学家哥尼流·塔西佗发表的编年史(Annals)也认同这两个事实。
对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具体日期,四部福音书都记载了是周五这一天,并且在犹太安息日开始之前,耶稣就已经死去。此外,在马太福音、马克福音、路加福音这三本福音书中都暗示了耶稣之死在尼散月第十四天之前。根据相关研究人员介绍:“从犹太族的历法与天文计算得出的数据看,只有少数几个可能的日期,最后可以确定时间为公元33年4月3日。”
地球物理学家杰斐逊·威廉斯和他的研究团队将孤立的地震数据与耶稣受难日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在耶稣受难日之前或者之后的某个时候确实发生了地震,但是地震的影响并非福音书中所叙述的。在公元26年至36年期间地中海沿岸所发生的地震的确有足的能量使艾因盖迪(Ein Gedi)海滩的沉积物变形,但还不至于达到圣经中所记录的那种程度。
参与研究的地球物理学家认为如果后一种可能是真的,这意味着福音书中关于地震的描述可能是一种预言。然而,地球物理学家杰斐逊·威廉斯同时也研究了另一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天空突然昏暗之谜。三本福音书中同时记载了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之后,在中午至下午三点出现的神秘黑暗降临现象,威廉斯认为这可能是沙尘暴所引起的。因此,如果我们将调查的范围扩大,在耶路撒冷地区的沉积物中寻找关于沙尘暴的痕迹,就能解释圣经中提到的地震与黑暗降临的诡异现象。(Everett/编译)
相关阅读
研究表明作息时间不稳定会引起不育。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我的生物钟在滴答作响。”这句话一般会在讲述一个中年妇女想要在绝经之前怀孕的电影里出现。但五月二十三日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另外一种生物钟——调整作息的生物钟对于想要怀孕的女性也是很重要的。
身体会自觉地把睡眠周期和女性生殖周期相联系。当科学家把一个雌性小鼠的视交叉上核移除时,在它大脑里用以调节生活节奏——发情期的起搏器停止工作,它不能再生育。对女性来说,加晚班或者频繁地跨时区旅行都会导致经期的不正常,以及很多生育方面的负面影响,像新生儿体重偏低、早产和流产。
但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医疗和医学专业学生keith summa说:“这些流行病研究学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还存在其他与作息时间相关的因素也有影响呢?比如,晚上工作的女性的睡眠多会不足。但我们的研究还是为生殖问题是源于昼夜颠倒或昼夜的不规律作息本身这个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Summa和他的同事把48个已经受精的雌性小鼠分成3组,然后通过改变笼子里的照明条件来改变小鼠的睡眠模式。对照组的小鼠的作息正常:12个小时的白天,12个小时的黑夜。第二组早上的灯逐渐延迟,最初是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6点,5天后,研究人员把作息表推迟了6个小时,也就说,小鼠的白天时间是中午到午夜。5天的时间可以让小鼠习惯一个作息表,然后又改变它的作息时间。第三组采取的试验条件与第二组相反:它们的灯是逐步提早。也就是说,如果小鼠的白天在开始的5天是6点开始,那么在下一阶段,它的白天从午夜开始,以此类推。
这个试验时间超过25天。最后,正常的生活作息一组90%的小鼠受孕。相反的,那些作息表被逐步推迟的小鼠成功受孕的减少了50%,作息表逐步提早的只有22%的小鼠成功受孕。
没有参与实验的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 AdelaideTamara Varcoe说:“它对生殖能力的影响作用真让人吃惊。他们那么小的干预却产生了那么深远的影响。”summa 表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研究失去受孕的机会的时间和原因。Summa 提到:“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显示受孕是早期就发生的证据。”他猜测生物作息紊乱可能阻止了胚胎在子宫的着床。去年,Varcoe的实验室也打乱了受精小鼠的生活节奏,但是没有观察到任何生殖方面的影响。更重要地是,Varcoe 的团队是在小鼠证实已怀孕后调整的白天-黑夜的周期,然而 Summa 的团队在受精后立即就调整了周期。Varcoe 同意 Summa 观察到生育能力的缺失可能是因为胚胎的着床问题。Varcoe 解释说:“生物钟存在于人体的每个器官里,其基因能在所有女性的子宫内表达,但是它具体是干什么的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另外婴儿的发育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包括母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周期等。”
为March of Dimes(实验的基金提供者)工作的博士 Michael Katz 说:“那么应该怀孕的女性就该放弃晚上的工作或者停止在各国出差吗?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把发生在动物实验品身上的结果应用到人本身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人类和老鼠的生殖周期是相似的,他们都有为生物钟控制的发情期,但是彼此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老鼠的生殖期持续时间长达四天,而且老鼠没有月经来潮。然而,Katz说:“根据研究结果,如果女性工作时间不规律,而且她想怀孕但是没怀上,那么她就该去想想是不是跟这个有关了。女性如果仍然上晚班并且想怀上孩子,那么她需要做的只是始终如一,形成规律的生物钟。”
Summa 同意 katz 的说法,并说:“我们可以建议的是对于那些想怀孕的女性,她们最好保持规律的睡眠周期。她们需要每天在同样的时间睡觉,而且睡眠充足。”而且因为生物钟紊乱已经导致了许多的健康问题(包括肥胖、糖尿病、行为障碍和抑郁),他的建议可能对于每个人都是很有作用的。(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资料来源煎蛋,科学网(kexue.com)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5月23日,甘肃省卫生厅网站上一条“41名医务人员9天打通任督二脉”的消息不胫而走,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转发此消息后,在网上引起关注,质疑者有之,讥讽者有之,刘维忠在之后的微博里笑言:“打通任督二脉,只是让气血更加通畅,身体更健康而已,并不是什么武功绝学。”为进一步了解真相,5月24日,本报记者约访了几位新闻当事人,一探“打通任督二脉”的玄机。
严苛培训9天41人打通“任督二脉”
中医药学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近几年随着中医药及适宜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省卫生厅重视西医学习中医的工作,广泛开办了省、市、州多层次的“中医学习经典,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而西医在学习中医过程中,会遇到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的困难,传统中医与西医都有各自的优势,又有不足,如何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创造出共同的语言,是重要的课题。
基于这种考量,5月12日,卫生厅组织47名医务人员学习真气运行法,学员中有中医、西医和藏医,从职称分布上看也囊括了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当中不乏博士生导师。主办方希望通过他们的真实体验加深对中医的理解。
为了让学员们心无旁骛地感受培训这门特殊的中医课程,培训班还专门制定了守则,对学员的作息、饮食有种种严格的规定要求。比如:上课时要求学员提前5分钟到教室,休息时到室外舒展和放松身心,打开门窗换气,适量饮用清肺茶或开水。要求按时进餐、就寝,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7小时,洗澡或泡温泉不要超过40分钟;饭后散步时要练习“行姿”,中午和晚上就寝时练习“卧姿”。饮食原则细致到:一日三餐以吃主食为主,吃副食为辅;以吃素食为主,吃荤食为辅;以吃粗粮为主,吃细粮为辅。少油、少盐,每餐以不超过八分饱为宜。不得饮酒,不吃生冷食物和零食。
经过每天8个半小时的扎实训练,9天后教员们表示47名学员中有41人打通了“任督二脉”。
通督学员感受真气运行玄妙经过
培训班学员、某三甲医院负责人在培训的第4天“通督”。5月24日,这位年近50岁的学员向记者描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感受:“我练习到第二天时静功守丹田,但身体还是没什么感觉;到第三天中午时肾区发热,全身舒畅,到了晚上就出现头热、身热、头内响的情况;第四天时脑中出现水开声,以后以呼若细沙流温养丹田。这时老师说,我已经通督了。”
某藏医院院长则在培训后的第5天“通督”,他说“那天下午开始,我感觉有很多蚂蚁从脸上不断地往百会爬,头很痛,然后这种感觉渐渐消失。另外胸椎处像是针刺般难以忍受。”培训中,职称最高的一位西医博士生导师在第8天终于“通督”。对于“通督”前夕的感受,他记忆尤深:“就是觉得双肾炽热,沿督脉上行,晚上上行到头部,头部像被箍住、感觉非常重闷。”
采访中,他们直言中西医区别于西医是建立在人体解剖知识基础上的医学理论、实证认识实体的方法,中医是形象地通过哲学的思辨去把握实体的,实践上依赖纯粹经验,通过临床观察、运用阴阳五行理论,因此中医理论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思辨性。对于此次“通督”,这些学员的普遍感受是切身感觉到了真气运行的玄妙经过,体验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的神奇,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存在,进而对中医产生了信心。
真气运行法 增进健康预防疾病
随即,记者在真气运行学创始人李少波先生所著《真气运行学》中找到了他对于“任督二脉”的详尽解释:“人体中的奇经八脉,是十二经传注的纽带。它们的名称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如果把十二经比作大河的话,那么奇经八脉就可以比作湖泽。故明·张介宾《类经》说:‘经即大地之江河,络犹原野之百川也。’十二经中真气的盛衰,要靠奇经八脉来平衡,其中尤以任督二脉为最重要。任脉在身前正中属阴,总领一身之阴经;督脉在身后正中属阳,总统一身之阳经。因此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合称十四经。在真气运行法实践中,任督脉一通,全身各条经络就先后都通了。”
在李少波看来,真气运行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真气沿着经络路线,内通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给机体的每个组织系统供应充分的能量,从而使新陈代谢旺盛,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生命力日益旺盛,自然就会增进健康,预防疾病。
网友中医界 仅靠“感觉”难以服众
即便理论完善,体验再深切,习惯了“数据说话”的不少网友的质疑仍在继续。有网友指出,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经络学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是没有从实验中发现人体上存在着任何有别于普通人体组织构成物的“精华物质”。因此,传统的中医经络理论仅仅是我国古代医学研究者对人体生命运动原理所作的一种尝试性解释模型而已,还得不到现代科学的承认。
对此,甘肃省中医界也表示认同,愿意更多利用西医监测医学指征,拿出更多令人信服的数据和临床实践,而不是仅靠“感觉”说话,这将是中医发展的大势所趋。
本报记者 赵汇
记者直击
5月24日上午11时许,一则“正在采访真气打通任督二脉一事~在兰州李少波真气研究所遭到学员拘禁~~随后报警~现正在兰州五泉派出所~~”的微博再次将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推上了风口浪尖,“记者被拘禁”的微博在短短一小时里就被转发了近千次。下午1时许,当事记者走出五泉派出所。
“打通任督二脉”引热议真气运行研究所受关注
真气运行所态度突变
5月24日上午11时07分,甘肃电视台记者马骏发布了一条“正在采访真气打通任督二脉一事~在兰州李少波真气研究所遭到学员拘禁~~随后报警~现正在兰州五泉派出所~~”的微博,微博发布后的一个小时里,被转发近千次,而转发微博被二次转发的更是不计其数。一时间,不少网友质疑,兰州李少波真气研究所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当天下午1时许,当事记者和其所在单位领导相继走出派出所,不久后,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当事工作人员和学员也相继离开。就在派出所门口,马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采访中,马骏介绍,5月24日上午,带着网友们对“打通任督二脉”的种种疑问,他找到了位于五泉派出所旁边的“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敲开研究所大门,他首先向该研究所工作人员出示了工作证,并说明来意,希望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解答网友的疑问。待该工作人员同意后,他架设机位开始拍摄采访,其间,该工作人员介绍了研究所的历史,并强调普通网友所理解的打通任督二脉的效果和实际效果相差甚远,而网友们也不应该去攻击已去世的李少波先生。而后,研究所工作人员突然转变态度,要求他交出采访摄影机,抹去录在磁带内的影像资料,否则不许离开。最后,他无奈拨打了110报警。据了解,最终当事记者删除了留存在其摄像机内的影像资料。
真气运行所求学电话火爆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一份采访影像资料备份,短短3分钟的画面中,受访工作人员表示,“我就亲身经历着,最有发言权,我本身患有十余种医院无法治疗的病症,宫颈癌、子宫肌瘤、鼻窦炎、肠炎、长期失眠引起的抑郁症等,我练了7年这些病症都好了。”而且,受访工作人员还表示,现在研究所所开学习班,打通任督二脉的几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采访中,马骏还告诉本报记者,就在真气运行研究所采访短短20分钟里,两名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不时接到求学者的咨询电话,有20多个。真气运行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咨询电话陡增是从5月23日开始的。
真气运行研究所真的如马骏所说的那么火吗?5月24日下午,记者在甘肃省卫生厅采访时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就在记者关于真气运行研究所的种种争议在卫生厅宣传处采访时,受访工作人员不时接到求学者的咨询电话。“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查得电话。”该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真气运行所已成立20年
同时,本报记者就网友争论的焦点和采访中遇到的现象,向省卫生厅宣传处受访工作人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记者之前采访中发现,该真气运行研究所可能存在夸大疗效的行为,这些问题究竟该由哪些部门负责监管和核查?在李少波先生逝世后,卫生厅是如何认定该所现有培训人员推广的真气运行法同样具备前辈的功效?此次推广真气运行引发的轩然大波,卫生厅如何看待?是否会影响到对真气运行今后的推广力度?该工作人员承诺会尽快给予答复。
同时,省卫生厅宣传处工作人员介绍,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是1992年6月由原甘肃省科委(现甘肃省科技厅)批准成立的医疗保健科研机构,长期从事真气运行和传统养生学的科研、咨询和培训业务。其负责人李少波于2011年9月28日无疾而终,享年102岁。目前,日常工作由李少波之女李天晓主持。
专家执笔解析“任督二脉”
5月24日晚7时11分,省卫生厅网站发布《甘肃省名中医魏清琳撰文解析“任督二脉”》,文章中明确表示,由于长期以来中医科普宣传滞后,许多媒体和受众把“任督二脉”与武侠小说联系起来,混淆了概念,产生了歧义。真气运行养生理论源自于《黄帝内经》“真气者,经气也”,“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气运行养生实践五步方法重在呼吸训练、身心调节,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人体感受到机体内在的气血阴阳变化,而自我感觉到身体局部或者整体的发热、发凉、麻、痒、胀、痛等感觉,尤其是“任督二脉”所过之处最为明显。李少波先生认为这一过程符合人体生理的调息规律,有效地培养人体赖以生存的真气,使之旺盛运行而贯通经络。通经络的过程就是治病的过程,而经络通畅,则人体健康并减少生病的可能。
据《今日日本》5月23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发现,2011年大海啸带来的情绪压力导致一些幸存者的大脑萎缩。科学家们将借此机会研究心理创伤对神经造成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研究人员选出42名健康青少年,将他们两年前的脑部扫描图与海啸三四个月后的脑部扫描图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那些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眼窝前额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有萎缩现象。眼窝前额皮质是大脑中负责控制决策和调节情绪的部分。
领导此项研究的关口敦(Atsushi Sekiguchi)说:“眼窝前额皮质体积的改变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严重程度有关。”此前研究也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部会出现变化,但这项研究首次指出大脑哪个部位发生了变化。
尽管这些发现的意义还不清楚,但已经可以令医生和患者获益。关口敦说:“我们认为这些改变不是永久性的,因为以前多项研究显示,在一些疗法或干扰因素影响下,大脑的改变是可以恢复的。”(李金良)
日本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14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在室温下发白光的材料,这种材料生产工艺简单,能涂在各种形状的底材表面,新材料有望作为下一代发光材料大幅简化照明装置等的制造流程。
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14日发布的新闻公报说,照明装置的耗电量占到我们电力消耗总量的20%,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人们迫切需要照明领域材料和技术的革新,其中能发出白光的有机材料因为能代替白炽灯和荧光灯作为下一代照明的光源材料而备受关注。但现有的一些有机材料一旦涂到底材上并将溶媒蒸发后,发光材料中的分子就会相互凝集,导致发光性能不能充分发挥。
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高级研究员中西尚志等人首先开发出一种分子不会凝集、不挥发的荧光液体,这种液体不需要挥发性的有机溶媒就能发出蓝色荧光,再向这种液体中添加少量粉末状荧光材料,从而制成一种能发出高辉度白光的膏状材料。
公报说,新发光材料生产工艺简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底材。而且这种材料经调整甚至能发出全彩色光,有望成为下一代可印刷电子领域的新材料。
相关论文预定刊登于德国《应用化学国际版》和英国《自然》杂志。
相关阅读
研究证补钙会增大患心脏病的风险。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钙是骨骼生长的必需元素,补钙能够健康骨骼为世人所知;同样也对其他器官有着重要作用,就比如心脏。吃钙片曾被认为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而现在则被发现补钙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医生建议在补充营养品的时候要加倍注意,只能遵照医嘱,按需服药。
新发现基于一项在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的大范围调查研究,共有23980 名志愿者参与了调查。部分研究对象同时还参与了癌症以及营养品的测试研究,但是试验结果仍能被研究人员所利用。
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社会与预防医学学院的研究队伍发现,经常补钙的人比不补钙的人遭遇心脏病突发的风险高出86个百分点。而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元素的人发生急性心脏病的风险是不吃钙片的人的2.7倍。研究结果发表在《心脏》期刊上。
来自英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学会的Claire Bowring医生对卫报说:如果能从食物中获取人体所需的钙质,那么吃钙片补钙是完全不需要的。补钙过多也并不会对骨骼生长有额外的益处。补钙只是为了弥补不能从食物中获取足够钙质。想要补钙的医患应该与医生进行商榷,特别是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许多科幻剧情中将数据储存在活细胞中的想法,如今已经变成现实。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已经找到将DNA转变成“活硬盘”的方法,能够随意在活细胞DNA中存储或删除数据。
斯坦福大学学者杰罗姆·邦尼特(Jerome Bonnet)说:“经过3年时间750多次尝试,我们才成功找到一种方法,可以在活细胞DNA中进行重复编码、储存以及删除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将以DNA密码的方式储存,可以被任意重写或删除,因此可用于研究细胞衰老问题,甚至可在细胞癌变之前将其“关闭”。
细胞就像一台人体中的微型计算机,对计算机学和医学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邦尼特等人的研究相当于发明了一种生物二进制。邦尼特的同事德鲁·恩迪(Drew Endy)说:“可编程的数据存储在活细胞DNA中,这种技术将日益成为强大的工具,可用于研究癌症、衰老、组织发育以及自然环境等。”
相关阅读
番茄酱通常遇到的问题
新技术改变此难题
其他食品容器也可使用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番茄酱已成为居家必备的调味品,它早就成了孩子们的自爱,不过许多人都有一点烦恼,想把它们倒出来,需要一番功夫。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团队最新的研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利用一种新型的超滑图层,在瓶子内部使用,平时经常附着在瓶壁上的番茄酱竟然被轻松的到出,虽然这仅仅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研究成果却叫所有人吃惊。
麻省理工学院的达夫-史密斯(Dave Smith)带领他的团队进行了这次研究,经过两个月的研究他们完成了这样的设计。史密斯表示:“这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在生活中作用很大。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问题,新型的涂料将改变这样状况。它甚至可以用来防冰、雪,汽车的挡风玻璃也需要它。”
对于这种瓶子的价值,史密斯也做出了说明:“我知道它的价钱不能太贵,没准1美元就够了,你要知道,一瓶番茄酱的价格有时候才几十美分,如果太贵的话将超过人们的需要。”
番茄酱这种生活小事其实竟是不解之谜,此前科学网(Kexue.com)就做过报道,来自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声称已经发现的“单粒子动力学”,正式这些导致所谓的“非牛顿行为”,这包括番茄酱,奶油和其他粘稠的液体。
通常情况下牛顿定律像水,它有不变的粘度,也没有力量应用的问题。而非牛顿定律的物体,如番茄酱是需要改变压力的。平时番茄酱几乎停留在塑料板的底部,而且十分顽固,知道受到压力,它们才会出来。(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人类体内均有冬眠基因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早在今年二月,欧洲遭到大雪的袭击,当时许多人因此受难。在瑞典有一位被暴雪覆盖而困在汽车中的人,被发现时已经过去了2个月时间,但他却奇迹般的生存下来。
根据医生检查,此人身体正常没有不适现象,而被雪覆盖后,他的核心体温下降到31℃左右,低于人类的正常体温,而这种现象与动物界中的冬眠极为相似。
对于这样的状况,医学专家做了研究,他们表示有些人会训练一些特殊的能力,比如有些人训练冥想,他们能够自发的进入一种类似于冬眠的状态,而进入这种状态后,他们的身体供氧量明显降低,比正常人少了6%。
根据介绍,著名医学教授哈尔贝特(Herbert Benson)曾经对可以进入深度冥想的僧人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的供氧量甚至可以减少64%。其研究表示,人类体内或许均有冬眠的基因,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激活而已。
来自西雅图癌症研究中心的教授马克(Mark Roth)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这样的表现,曾经通过老鼠进行过实验,发现它们吸入一种硫化氢物质后,可以将呼吸降低到92%,而之后还能恢复正常。重要的是老鼠也并非天生冬眠的动物。”(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生孩子选择剖腹产,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出现肥胖症症状的风险更高,这应该成为准父母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新一期英国《小儿疾病文献》杂志刊登报告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调查了1255对妈妈和宝宝的情况,其中有约四分之一的孩子是通过剖腹产出生。在孩子3岁时的跟踪调查显示,他们出现肥胖症状的风险是其他孩子的约两倍。
研究人员说,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那些本身偏胖的妈妈选择剖腹产的可能性更高,而母亲的肥胖程度是导致孩子肥胖的因素之一。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与生产方式有关,以自然方式生产的孩子在经过产道时会携带上母亲体内的一些细菌,而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则缺少这些细菌。这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的差异,使他们的身体在吸收食物营养时存在某些差别,最终导致肥胖风险的不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