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被视为有毒化工原料的“一滴香”,近日被卫生部“正名”。卫生部召开食品添加剂新闻通气会介绍,经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调查发现,“一滴香”、“火锅飘香剂”等产品属咸味食品香精,如按照标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卫生部同时发布公告称,从今年5月1日开始,面粉中将禁止添加增白剂。

  关于“一滴香”热点事件

  去年,多家媒体报道“一滴香”在火锅店、麻辣烫、煲汤店广泛食用,滴入“一滴香”,清水就能变成高汤。有媒体称,人若长期食用“一滴香”将危害肝脏。

  调查认定“一滴香”类似“鸡精”

  卫生部监督局局长苏志昨天介绍,“一滴香”的问题提出来以后,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立即进行处理。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对相关企业、餐饮环节等进行了检查。

  苏志说,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一滴香”有它相关的生产标准,属于咸味食品香精的一种,是按照咸味食品香精进行的生产,“就像大家普遍用的鸡精。”据了解,咸味食品香精是列入我国允许使用的添加剂目录的。

  宣传被指欺诈消费者

  苏志说,“一滴香”的包装上写着是“一滴香”,这是为了它的宣传需要。“一滴香”如果是按照标准生产,生产很规范,就没有安全问题,也不应该属于食品安全问题。

  “但老百姓很生气。”苏志说,“一滴香”确实有违法的地方,比如它的标签不科学、宣传不规范等。“一滴香”的宣传是往白水里一加,就变成了高汤,“我们认为,这类问题应该属于欺骗消费者的问题。”

  “一滴香”含3种成分

  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副司长王红介绍,全国获得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有385家,在产的有256家。“一滴香”事件后,质监部门对256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在产的256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符合要求的。”但个别食品添加剂存在未标注“食品添加剂”字样以及含量、成分等问题。

  王红说,“一滴香”的主要成分应该是食品原料、食品辅料和添加剂三种组成,这都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但这类产品是叫‘一滴香’、‘飘飘香’还是‘香精王’?是叫产品名还是叫化学名,这方面的规定现在还比较混乱。”王红说,目前质检总局正在加紧规范这方面的问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昨日,在位于亦庄的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货架上销售的瓶身材质为PC的奶瓶。 本报记者 吴江 摄  昨日,在位于亦庄的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货架上销售的瓶身材质为PC的奶瓶。 本报记者 吴江 摄

  本报讯 婴儿塑料奶瓶的隐患又让家长们开始揪心了。欧盟认为含双酚A奶瓶会诱发性早熟,从今天起,将禁止含生产化学物质双酚A(BPA)的婴儿奶瓶。昨天,记者走访北京市场发现,塑料奶瓶仍多以PC材质为主,而PC奶瓶多含双酚A。商家表示,目前并没有接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通知,不会下架。

  塑料奶瓶PC材质占主角

  前段时间,欧盟认为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欧盟从今年3月1日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6月起禁止任何双酚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

  昨天,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孕婴用品专卖店发现,市场上很多品牌的塑料奶瓶都使用PC材质。

  在亿客隆丰益店里,奶瓶货架上悬挂的主要是塑料奶瓶,品牌有爱得利、幸运星,查看外包装上的标志说明,瓶体有“PC”,外包装上标注着“耐高温”、“安全,允许蒸汽消毒”等字样。销售人员称,这些奶瓶是安全合格的。

  丽家宝贝的奶瓶专区同样如此。其中像家长们常用的NUK、贝亲等进口知名品牌,也有PC材质的塑料奶瓶。工作人员称,这些进口品牌比较畅销,很多消费者都冲着品牌和口碑买的。只要按照产品说明来使用,塑料奶瓶也是安全的。

  在沃尔玛、家乐福里,记者看到“喜多”品牌的PC塑料奶瓶外包装上,写有“本产品经过‘双酚A’测试”的字样。

  一生产含双酚A的PC奶瓶厂家的工作人员称,公司的产品是安全的,符合标准。

  PC奶瓶便宜 家长多选择

  而丽家宝贝销售的新安怡、智高、汤美等品牌的塑料奶瓶,则采用了PP材料或者PES材料制成,都对外明示“不含双酚A”、“绝对没有双酚A”,向消费者明示。

  这些不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瓶体呈淡黄色,且价格比同样容积的普通透明PC奶瓶贵得多。但销售人员说,塑料奶瓶不易破碎,卖得不错,由于价格方面的因素,许多家长会选择更加便宜的PC奶瓶。

  商家表示暂时不会下架

  北京多家连锁店、商场超市表示,欧盟毕竟跟国内的标准不同,目前并没有接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通知,也没有出现危害案例,因此暂时不会对双酚A奶瓶采取下架措施,也不接受类似问题的退货。

  记者昨天咨询国家检测机构,一位不透露姓名的负责人称,对PC材料的塑料制品,其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中,新的标准还没有公布。

  ■ 名词解释

  PC:是聚碳酸酯的简称,英文名Polycarbonate,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延伸性、尺寸稳定性及耐化学腐蚀性,较高的强度、耐热性和耐寒性;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PC塑料的影子,价格低廉。

  双酚A:简称双酚基丙烷(BPA),是聚碳酸酯PC的重要原料,许多日常消费品如食品包装容器、婴儿奶瓶等儿童用品都可能含有双酚A。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此外,双酚A有雌性荷尔蒙效果,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女性化变化。

  ■ 辨别小贴士

  瓶底“7”“58”

  可能含双酚A

  要识别塑料制品是否含有双酚A,消费者可以通过塑料瓶的瓶底三角回收标志进行辨认,多数瓶底都有该标志。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说,每个塑料都有代号,标有1、2、4、5的比较安全实用。如果三角标志中间有一个“7”或者“58”,同时在下面写着PC,该产品就有可能含双酚A。“7”代表PC和所有其他类别塑料,不过也并非所有7都如此,一些混合材料也在此类。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2008年10月1日新实施的《塑料制品的标志》,对140种塑料名称和代号每个都有了一一对应,PC材料对应新代号是“58”。

  ■ 消费者

  “以后将少用双酚A奶瓶”

  记者昨天随机询问一些消费者,当提及塑料奶瓶双酚A和PC时,很多消费者一脸茫然:“PC是什么?双酚A是怎么回事?”

  年轻妈妈曹女士说,她给宝宝买了好几个奶瓶,有玻璃的,也有塑料的,主要是外出时带塑料奶瓶更方便些,但买的时候没有人告知塑料奶瓶有双酚A的隐患问题。以后会尽量避免用含双酚A的奶瓶。

  “看来塑料奶瓶还是不要用的好”,昨天在超市给自家宝宝挑选新奶瓶的肖先生说,对塑料瓶有点后怕了。他说,虽然塑料奶瓶都宣称安全无毒,但消费者哪儿分得清楚什么PC、PP这些材质,希望国家相关部门也能尽量出台更严格的规定,毕竟孩子的安全最重要。

  ■ 专家

  使用塑料奶瓶消毒别超100℃

  使用数月需要更换;国内有双酚A限量规定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昨天告诉记者,双酚A主要是增加透明度,同时抗摔性能好,不容易碎裂。而对于食品包装中用的双酚A,我国有国家标准规定。

  据介绍,目前我国只有一份适应于所有PC瓶的现行国家标准,就是GB 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里面对双酚A用量规定:就是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0.05mg。

  董金狮指出,这个是国家强制标准,按规定每种PC塑料制品都必须要检测双酚A这个项目的,并且限量使用。如果使用的是合格的PC材料,一般双酚A就不会超标。但如果奶瓶使用回收的废旧光盘、工业塑料来制造,就很容易导致双酚A超标。

  董金狮说,在超市里销售的大品牌塑料奶瓶还是比较能让人放心的。不过,出于谨慎的考虑,最好选玻璃奶瓶。如果使用塑料奶瓶,消毒时温度不要超过100℃,不用将奶瓶放在微波炉中消毒。塑料奶瓶在反复消毒后会磨损老化,溶出的双酚A就会增多,所以使用几个月就要更换。

  本组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廖爱玲 吴鹏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赵霖 王原 报道

  本报济南2月27日讯 记者从山东大学教务处了解到,新学期伊始,157名学生因为学分不达标等原因,面临着“退学”或“劝其退学”处理。同时,有113名学生由于年平均学分进入“警戒线”,而面临“成绩警告”。

  依据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及有关通知精神,该校2010年学籍处理标准有两个:成绩警示标准和退学标准。其中成绩警示标准为:对于在校年平均所修教学计划规定学分25-30学分之间的学生给予成绩警示。退学标准为达到以下条件的学生,予以退学:受过一次成绩警告,且在校年平均所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25学分以下的;连续两周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而又未请假的;超过学校规定注册期限两周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其间,学籍处理学分统计,均按学生实际在校年限计算。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学期开学伊始,山东大学157名学生因为学分不达标等原因,面临着“退学”或“劝其退学”的相关处理。同时,有113名学生由于年平均学分进入“警戒线”,而面临“成绩警告”的相关处理。
据悉,按照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及有关通知精神,该校2010年学籍处理标准有两个:成绩警示标准和退学标准。其中,成绩警示标准为:对于在校年平均所修教学计划规定学分25-30学分之间的学生给予成绩警示。退学标准为达到以下条件的学生予以退学:受过一次成绩警告,且在校年平均所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25学分以下的: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连续两周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而又未请假的;超过学校规定注册期限两周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本报讯 (记者汤旸)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约18亿元,用于“三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其中,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5万元。美术馆经费补助标准将待进一步调研后另行确定。

  免费开放分两阶段进行

  昨日,文化部、财政部举行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新闻发布会,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于群表示,“三馆”免费开放主要分两个阶段,今年年底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到明年年底前,各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其他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提供服务。

  据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王家新介绍,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后,其人员、公用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中央级美术馆、图书馆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统一安排。

  考虑到省级财政保障水平较高,省级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所需经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负担。

  地方财政可提高补助标准

  就县市乡级的补助标准,王家新表示,经详细测算,确定2011年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5万元,“这个标准高于2009年各类单位全国平均事业收入水平。”

  据王家新介绍,初步测算,中央财政预计安排专项资金约18亿元。地方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由于缺少具体统计数字,美术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标准将待进一步调研后另行确定。

  ■ 执行

  中国美术馆上半年免费

  今年上半年,中国美术馆将争取免费开放。

  据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介绍,免费开放后,初步估计客流将达到160万人次,但美术馆总面积较小,为保证较好的参观环境和舒适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为此,中国美术馆已进行了大量调研,如免费开放后观众流量的控制与检测、开放区域的管理与服务、场馆的安全与后勤保障等。

  目前,中国美术馆正对票务系统进行改造,增加现代科技设备,实现观众网络预约和现场领票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并利用电子检录系统控制和检测观众流量。

  此外,美术馆已制定相关的安保应急预案,为防止观众聚集较多可能发生的拥挤和踩踏事故,已形成与驻馆武警和物业公司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范迪安说,中国美术馆利用今年春节假期试行免费开放。目前,馆方正做免费开放的各方面准备。

  本报记者 汤旸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记者赵鹏)今后,个人当月工资薪金加上计入个人年金账户的企业缴费部分之和,超过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其超过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昨天,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该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即开始执行。

  公告明确,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部分计入职工个人账户,当月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计入个人年金账户的企业缴费部分之和未超过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但是,当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但加上计入个人年金账户的企业缴费后超过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其超过部分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

  此外,公告还明确了以前年度企业缴费部分未扣缴税款的计算补税问题。首先,企业应将以前年度未扣缴税款的企业缴费累计额,按所属纳税年度分别计算每一职工应补缴税款,在此基础上汇总计算企业应扣缴税款合计数。企业应按照每一职工月平均工资额减去费用扣除标准后的差额确定职工个人适用税率,然后再按规定计算个人实际应补缴税款。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2010年12月21日,上海外滩被雾霾所笼罩。当天,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轻度污染的雾霾天气

  对频受恶劣空气侵害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则被忽略的重要消息。

  在经历了14年的等待后,指导中国空气质量控制的风向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终于迎来了大修的可能。自1996年制定以来,这是该标准继2000年微调后首次修订,也可能是幅度最大的一次。

  两个月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出台。“亮点是取消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三类区,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同时要求未达标城市制定限期达标规划,按期实现;遗憾是未能将PM2.5纳入强制检测的污染物范围,而只提供了参考限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说。

  不能无视的PM2.5

  动标准难,动空气标准尤难。环保部2008年便下达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项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后,经历了长达两年的酝酿期。

  环科院一位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9年9月至12月间,环保部曾发函给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93家科研院校、机关部门广泛征集修订意见。当时收到的主要意见是,“调整二类和三类功能区的分类方式,取消三类区;污染物项目应增加PM2.5、重金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增加二恶英等有毒有害污染物项目;增加臭氧的8小时浓度限值等”。此后,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又在2010年六七月间两次召开专家会议讨论。

  几次会议上,PM2.5污染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对PM2.5是否列为强制性标准,大多数人支持将其列入,但也有专家认为时机不够成熟。”上述人士回忆。

  王庚辰研究员是支持者,他说,1996国家标准主要针对当时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特征,“十多年来社会经济状况翻天覆地,中国已进入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阶段,煤烟型污染减弱,而城市机动车排放引发的PM2.5污染成为突出问题。”城市灰霾天便是佐证,根据中国臭氧监测试点工作统计,2009年全年,试点城市中,发生灰霾的天数占监测天数的14%至57.8%。

  1996年制定现行标准时,PM2.5在世界范围内并未有太多人关注,只设置了更宽松的PM10(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限值。但经过多年研究,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成共识。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亦告诉记者,相比PM10,PM2.5更容易长时间悬浮在空中,由于它粒径小,吸入几率变得更大,它可抵达肺的深部,深入下呼吸道,甚至穿透肺泡膜,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他和同事还发现一种微妙联系:2004年至2006年期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承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四川盆地和沈阳等地区的城市群大气PM2.5污染日趋严重,不但造成能见度降低,也导致居民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根本的作用就是用来保护公众健康和公共福利。我们不可能无视这一变化。”中国环科院的一名专家称。

  重要的是,自从1997年美国率先将PM2.5列为检测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后,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制定相关标准。而在亚洲,除发达的日本外,连泰国和印度也已制定了该项目的空气质量标准。

  分歧重重,最终折中

  但在中国,将其纳入强制性目标考核的尝试却困难重重。

  王庚辰称,环保部等相关部门许多执行官员也支持。据悉,此前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技术处)就曾直接动议增加PM2.5限值。而在环保部此前的意见征求函中,绝大多数沿海地区的环保局官员也表态支持。

  环保部一官员向记者证实,2009年9月至12月间征求意见时,在44家回函单位中,有25家单位建议增加PM2.5,只有2家单位认为没必要增加。建议增加的单位中,既有诸如大连、南京、杭州等沿海地区的声音,也包含鞍山、乌鲁木齐、桂林这样的内陆城市的声音。

  反对者却也理直气壮,“制定标准,要符合实际。如果百分之八九十都做不到,标准等于无用,最终会变成虚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坦言。

  魏的说法自有依据。中国环科院公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PM2.5污染较重,全国113个重点城市2008年年均浓度均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准则值,仅有2个城市年均浓度低于目标值,“一旦制定实施PM2.5强制限值,全国城市将大范围超标。”“制定标准,比较务实的做法,应该是经济技术实力和科学性的结合。”魏复盛说。

  以白志鹏教授为代表的南开大学在去年初的意见回函中,也同样认为“从工作基础和可执行性角度考虑,……尚不成熟”。“是否设立需要有依据、有工作基础和科学可行,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白志鹏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复时表示。

  征求意见稿最终采取了折中方式——2010年10月9日,环保部科技标准司标准处的修订讨论会上,最终确定了如下判断——“当前国家制定实施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机不成熟;统一发布PM2.5等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参考限值,地方省级政府可参考其制定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强制性指标悄然变身为参考推荐性指标。

  王庚辰批评说,这样的标准,对环保部来说是最讨巧的办法,“最容易做,最不容易引起纠纷,也是最省事的办法。”这低估了国家对环境工作和研究的水平,“依我的了解,全国绝大地方来讲,已经有可能、有条件做这个工作。”

  科学问题?政绩问题?

  魏复盛承认,关于PM2.5引入标准之争,还是一场群体利益的博弈。

  他说,PM2.5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等人工污染。但总量控制汽车、不能无序发展的呼声,在政府部门极力发展“1800万辆、产销两旺”的汽车产业面前,显得过于微弱。

  而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态度却显得微妙。浙江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潘侃并不抗拒列入PM2.5,“我们此前已决定过两年开始做一些检测、研究这方面问题。”但他也有唯一的担心,由于此前依据PM10指标,嘉兴的空气质量达标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到时可能要向社会公众做好说明工作。原来都是达标的,突然就指标换了,变成不达标了,恐怕老百姓要有意见。”

  湘潭市环保局局长陈铁平建议各方应保持平和心态,“标准考核更多、更严,数据自然下降,但也能更反映出真实情况”,“让老百姓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这才是环境监测治理的本意”。作为中西部较早开展PM2.5试点监测工作的环保局,他更担心的是另一些问题,“PM2.5即使成为强制性监测项目,其它工作跟不上来,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他认为,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评价体系、监测点位、监测手段,都存在相当差距,以湘潭为例,5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6个监测点位,“要让评价的标准更科学,让数据更具代表性,监测网络更完善”。

  “这不单纯是科学问题,还是个政治问题。”王庚辰直言,有官员曾向他当面提出,如果每年达标的天数骤降,他们担心会影响职能部门的声誉,最终危及旅游、投资等行业的地方诸多政绩。

  王庚辰表示,环保部本可借鉴WHO的指导准则,从科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首先定一个国标,然后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但无论如何“标准不能降低”。

  他说,“哪怕步骤小一点,也应该往前走,决不能原地踏步。”否则,“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将永远停留在低水平,没办法提高。”

  警钟或许已然敲响。2010年11月的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空气轻度污染,有两天甚至达到中度污染。

  2010年11月19日,就在征求意见稿公布的第二天,一直在用一台PM2.5监测仪和一个Twitter微博客独立监测直播北京空气质量的美国大使馆,再度给了中国首都难堪。

  对于北京这令人难以忍受的一天,或许是找不到更贴切的形容词,他们最终将其定义为“crazybad”——令人抓狂的糟。(吕明合 刘长欣)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009年进行的粒子对撞
2009年进行的粒子对撞(图片来源:Reidar Hahn, Fermilab)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2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美国进行的一项新的原子撞击实验结果显示,所谓的“上帝粒子”实际上可能是5种截然不同的粒子。所说的“上帝粒子”也就是希格斯玻色子,长久以来,物理学家便一直寻找这种理论上存在的粒子。物理学家认为希格斯玻色子是宇宙万物的质量之源,因此才有“上帝”之称。

  寻找希格斯玻色子是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的目标之一。3月,对撞机开始亚原子粒子对撞实验,运行功率达到其最大功率的一半。根据广泛接受的标准物理学模型,所有粒子通过与希格斯玻色子发生相互作用获得质量。

  一些理论家认为希格斯玻色子并不单单指一种粒子,而是多种质量相似但所带电荷存在差异的粒子。美国伊利诺斯州巴达维亚费米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发现了能够证明这种“多种粒子理论”的证据。有关“上帝粒子”的单一粒子理论就此面临挑战。

  在费米实验室万亿电子伏粒子对撞机最近进行的一项名为“DZero”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质子和反质子相撞更多地是产生物质粒子而不是反物质粒子。研究报告联合执笔人、费米实验室理论物理学家亚当·马丁表示,两者之间相差很少,不到1%,但无法利用假定只存在一种希格斯玻色子的标准模型加以解释。马丁说:“这种影响实际上非常小,但如果将标准模型中所有最初原则考虑在内,这种影响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标准模型假设只存在一种希格斯粒子,无法解释DZero实验的结果。如果科学家假定希格斯玻色子实际上是指5种粒子——也就是对标准模型进行扩展,形成双希格斯二重态模型——DZero实验的结果便可以解释。马丁说:“在对标准模型进行扩展时,我们加入了新的粒子和新的交互作用。新的交互作用对物质和反物质区别对待,因此能够促使实验中出现更大的影响。”研究结果于最近刊登在物理学研究网站arXiv.org上。

  科学家表示,如果存在多个希格斯玻色子,它们可能与物质发生不同的相互作用,让标准模型以外未发现的新物理学呈现在我们面前。马丁说:“很多扩展标准模型的计划第一步都是添加更多希格斯玻色子。”

  费米实验室理论物理学家克里斯·奎格并没有参与此项研究。他指出,虽然这项实验非常引人注目,但实验结果仍只是初步的。“任何东西都无法让我怀疑结果,但如果结果非常出人意料,我们便要严肃认真对待。我们不能过早地下结论,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马丁的研究小组是正确的,即希格斯玻色子实际上是指5种不同的粒子,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可以验证他们的结论。研究报告联合执笔人马丁说:“我们认为这些希格斯粒子不会太重,一定可以借助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它们。”

  伯明翰大学物理学家、大型强子对撞机ALICE(大型离子撞击实验的英文缩写)项目负责人大卫·埃文斯在电子邮件中指出:“我个人认为不可能存在5种不同的希格斯粒子。如果最终证明确实存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将变得更令人兴奋。”(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日, 16 1月 2011 08:22

「基因改造雞」不傳禽流感

雞鴨鵝等家禽是人類的主要肉食,但牠們亦是各類禽流感的天然帶菌者,當禽流感病毒進入人體後會變異,隨時殺人於無形。英國劍橋及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培育出一種「基因改造雞」,該種雞即使感染禽流感,亦不會將傳染給其他雞,當病毒變種時,有關的基因改造技術仍能發揮作用。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基因改造雞」目前只是用作研究,但牠亦符合食用家禽的生安全標準。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前,年仅24岁的女子王贝,“为了提升演艺事业”接受面部磨骨手术而不幸身亡。同王贝一样,当今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女孩希望通过具有高风险的整形手术,“脱胎换骨”,从而获得一个美好的容貌和身材,以提高社会竞争力。

  以整形求美,是违背人类审美规律的,是当代消费文化的畸形审美观造成的审美误区。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的记载里,人体美(形体美)的含义与当代审美有所不同。哪一个更接近美的本原?    

  美到极处,便是妙,妙不可言。美之所以妙不可言,因为美是人类对世界的生命感的优美体验,而人体美是其最生动直接的体现。在古代历史中,中外文学有许多笔墨献给了那些绝代美人。然而,这些诗文又都不约而同地给我们一个印象:美人是不可描写的。

  古希腊诗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从不正面描写海伦的美,只写她的魅力和人们的感受。比如,当海伦第一次出现在特洛亚的元老们眼前的时候,荷马没有一个字描写海伦如何美丽,只是写到元老们轻声交谈:

  “特洛亚人和胫甲精美的阿开奥斯人/为这样一个妇人长期遭受苦难,/无可抱怨;看起来她很像永生的女神;/不过尽管她如此美丽,还是让她/坐船离开,不要成为我们和后代的祸害。” 

  德国文论家莱辛认为,没有什么描绘能比这段叙述更能引起读者对海伦绝世无双的美的生动意象。汉朝歌手李延年是最得此法的。据《汉书》记载,李延年用一首诗成功实现了向汉武帝推荐胞妹入宫的愿望。“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世步李延年后尘,形容美人之美妙绝伦就干脆只用“倾国倾城”四字,不再费其他笔墨了。

  美人之所以是不可描写的,是因为美人之美不是一种固定具体的形式(形象),而是生动流变的情态。《诗经·硕人》描写当时的大美人卫庄公夫人庄姜,结尾两句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朱光潜《诗论》中,朱光潜指出这8个字把“一个美人的姿态神韵,很生动渲染出来”。诗人用这8个字描写庄姜的美,是“化静为动,所写的不是静止的‘美’而是流动的‘媚’”。 

  人的美是否有标准呢?战国时代的宋玉在上书楚怀王的《登徒子好色赋·并序》中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称赞他的邻家女儿是天底下最标准的美人。但是,他为什么不说这“增减”的标准呢?有人说,古典人体之美有一个“可衡量”的数据,即黄金分割比例。然而,如英国学者库克所说,“完美,和自然生长一样,隐含着不规则变化和微妙的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宋玉之所以这样描述“东家之子”,恰恰是因为他懂得美不能被归结为具体的数学关系。 

  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汉元帝因画师毛延寿丑画王昭君,以欺君罪将其斩首。在《明妃曲》中,王安石写诗为毛延寿翻案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认为,人体的美,不在静态的形象,而在于动态的神情——意态。这意态,也就是一个人在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风韵”,是静态的绘画描绘不出来的。

  王安石的诗揭示了人体美的一个深层原理,就是人体美的“形神统一”。人体美不仅不能归结为“数量关系”,而且也不能归结为单纯作为生物体的人的自然外观。人体美与自然产品的美之根本差异在于,它不仅有“形”,而且必须有“神”。《淮南子·卷第十六》中写道,“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君形者”即灌注生气于形象的精神,没有精神的“美”就是无生命的“美”。

  希腊女神雕像尽管在造型上成为女性人体艺术的最高典范,但是它们的面容却因为缺少个性表现而缺少生动的气韵——神。这就难怪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要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英国艺术史家贡布利希称希腊雕像为“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灵”,就是指出了它们只能作为艺术的人体美典范,而不具有现实的人体美的真实和生气,因此是“美而不可悦”的。

  因为“神”,即内在精神在人体美构成中的核心价值,人体美的标准和判断是具有主观性的,人体美也因此必然是具有个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审美规律。在《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都是第一等的美人,在常人的眼里,宝钗风采更胜,然而,宝玉所爱却是非黛玉莫属。正因为人体美须具有个性,人体美才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当然,也因此,模仿雷同的“东施效颦”所得到的就不是赞美而是嘲弄。

  人的自然形体,无论多么得天独厚,相对于人类的人体美理想,必然是不足或有缺陷的。如果我们以古希腊神祇雕像为人体美的最高典范,以黄金分割为最完美的人体比例,根据专家的研究,现实中即使最修长的身材,下肢的长度比黄金分割比的理想尺寸一般要少6公分。这就是说,最完美的自然人体,也是不能满足古希腊为人类创造的人体美的理想。

  莎士比亚说:“人艺足补天工,然人艺即天工。”在历史上,人类对人体美的健康追求是通过艺术去补充、完善自然形体的不足,并且是在尊重人体自然属性的前提下美化了人体。人类的舞蹈艺术,不仅为表现情感,而且也是为追求人体美的理想。芭蕾舞蹈史上第一个女明星是塔利奥尼,她在舞台上塑造了风靡19世纪初期欧洲的“芭蕾仙女形象”。在《芭蕾和现代舞》一书中,舞蹈家海伯尔赞美塔利奥尼,说她站立时就像一座优美、透明的大理石雕像,她一舞动就像一座大理石雕像真地活动起来。然而,她的形体并不完美:双臂过于瘦长,双腿也有芭蕾演员的缺憾。但是,“那个从心灵深处放射出来的美的理想,它注入这个形体、赋予它生机、用强力提升它,创造了将不可见的东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奇迹。”

  现在流行的“审美整形”,以 “伤筋动骨”的外科手术追求“人体美”,是依据数学原则,纯机械地改造人体,是非艺术和反自然的。审美整形的流行表明,当前的消费主义和技术崇拜完全扭曲了人类的人体美追求,这是一个极大的人类审美误区。

  人类追求人体美的理想未来,一定不是以目前流行的残害身体、东施效颦式的审美整形为发展方向,而是走出这个误区,在形式、生命、心灵多层交汇之中,真正艺术地,也就是真正合乎自然地追求人类形体的完善和美化。惟其如此,人类的形体美追求才是健康美好的。

  我们身处这个娱乐的时代,有时迷失了对自我的认识,不如回归到朴素的阅读中来。在阅读中,与那些已经经历了时空磨砺的智慧交流,去了解关于美的永恒哲学。 

发表在栏目: 时尚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