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新长期考察组3名成员莫斯科时间8日零时12分(北京时间4时12分)搭乘俄罗斯“联盟TMA-02M”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飞赴国际空间站。
据俄联邦航天署公布的消息,运载“联盟TMA-02M”载人飞船的俄“联盟-FG”型运载火箭按预订时间准时点火升空。目前,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宇航员们感觉良好。
此次飞赴国际空间站的是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沃尔科夫、美国宇航员迈克福苏姆和日本宇航员古川聪。他们将在国际空间站值守5个多月,并进行大量科研工作和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此外,在此期间将有3艘俄“进步”货运飞船同空间站实现对接。
另据报道,作为执行最后一次太空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计划于7月8日发射。届时,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将迎接最后一架航天飞机机组成员的到来。
“联盟TMA-02M”载人飞船预计于莫斯科时间10日1时22分同国际空间站对接。届时,正在那里值守的俄罗斯宇航员亚历山大萨莫库佳耶夫和安德烈鲍里先科及美国宇航员罗恩加兰将迎接新同伴的到来。
乌鲁木齐在线讯(特约记者 文志辉) 北京时间2011年6月8日9点53分至10点间不足7分钟时间内,托克逊县境内接连发生3次地震。震级依次为5.3级、4.2级、4.1级。震源深度分别为5公里、10公里、7公里。
地震发生后,吐鲁番地区有关领导和吐鲁番地区地震局工作人员立即赶往震区核实有关情况,目前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托克逊县城部分民房出现裂缝。地震发生时,位于托克逊县以东70公里的吐鲁番市,楼房摇晃,震感明显。
地震对托克逊县和吐鲁番市参加高考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托克逊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参加高考的学生部分暂时撤离考场,经与自治区招办沟通,撤离考场的时间不计入考生考试时间内。托克逊县第一中学考场上午考试时间延迟90分钟,原定于11分30分结束的考试顺延至13点结束。托克逊县第三中学考场上午考试时间延迟70分钟。两个考场下午考试时间没有因此而改变。
中新网6月7日电 据外电最新消息,当地时间7日上午10时45分(北京时间7日下午4时45分左右)开始,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先后传出4次巨大的爆炸声,据称爆炸地点靠近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官邸。
据报道,的黎波里一间有外国记者驻扎的酒店能感受到爆炸造成的冲击波,一名法新社通讯员说,自己目击到羽状浓烟从卡扎菲官邸附近区域升起。
报道称,第1次爆炸约在当地时间7日上午10时45分发生,随后又传出3次爆炸。
目前未知人员伤亡情况。
报道指,卡扎菲官邸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北约战机的主要轰炸目标。
此外,据称,6日,北约战机空袭了位于的黎波里的利比亚国家通讯机构办公大楼以及军情总部。
新华网南京6月6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今年我国进入了一个月全食的高发期,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公众可以欣赏到两次月全食天象。
月食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三种。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就会发生月全食。月全食很具观赏性,此时从地球上看去,月亮会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红月亮”。
王思潮介绍,今年的第一次月全食将于本月16日凌晨2时22分24秒开始上演,整个月食过程持续时间为3小时39分58秒。此次月全食,我国西部、西南部分地区可见全过程,其他地区可见不同程度的带食月落。这次月食较大的一个特点全食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了1小时41分钟。
与本月发生的月全食相比,将于今年12月10日晚间发生的月全食观测条件更好,我国境内全部地区都可观测到月食全过程。初亏时间为20时45分11秒,全食过程持续52分16秒,整个月食过程将达到3小时32分54秒。
王思潮表示,对我国公众而言,与通常年份相比,今年是一个月全食高发年。今年以后,我国公众要想再次欣赏到月全食天象则要等到2014年10月8日。
当地时间2011年6月5日,智利普耶韦火山喷发,伴随壮观的闪电现象
当地时间2011年6月5日,智利普耶韦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飘至邻国阿根廷南部,覆盖街道,工作人员使用推土机清扫
中新网6月6日电 综合报道,智利南部一座火山4日起开始喷发,5日喷发持续,并出现火山闪电现象;大量火热的火山灰及石块上冲云霄达10公里,导致多趟航班取消,附近3500多人撤离。
据报道,智利南部靠近阿根廷边境的普耶韦火山从(当地时间)4日下午开始喷发,周遭22个村的民众紧急撤离,暂时安居在政府设立的收容所或到亲友家避难。另外,当局担心火山喷发会造成附近河川泛滥,因此又紧急转移部分灾民。不过,截至目前,无人伤亡。
报道指,火山灰在阵阵大风的吹袭下,越过安第斯山脉,飘到邻国阿根廷,导致当地一个观光城镇圣卡罗斯巴瑞洛切被覆盖上一层火山灰,当地机场也因此关闭。地方官员紧急呼吁民众戴上口罩遮掩口鼻,以免吸入火山灰,同时建议居民储备一些粮食、待在室内、尽量避免外出。
当地时间5日,大风转向,将火山灰又吹回智利,导致边界山路能见度降低,当局因此关闭部分边界。
据介绍,普耶韦火山距离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南部约800公里,据悉,其爆发开始时平均每小时出现240起小地震,随后火山喷发,伴随火山闪电现象。当局已发布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
夜幕的掩护下:奋进号在今天上午最后一次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跑道上。
科学网(kexue.com)讯,当地时间1日凌晨2时35分(北京时间14时35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圆满结束了“谢幕之旅”。总指挥凯利在着陆后表示:“看到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心里感到很难过,但奋进号确实为人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欢迎回家,奋进。
据了解,本次执行编号为STS-134任务的奋进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1日凌晨1时29分开始脱离轨道。总指挥凯利(Mark Kelly)启动制动器后,奋进号航天飞机的飞行速度减速320公里/时,到约2.8万公里/时,使其得以离开轨道。
美国奋进号完成国际空间站之旅。
奋进号于凌晨2时03分(北京时间14时03分)开始重返地球大气层,2时22分结束高峰加热。跟过去的执行飞行任务时一样,奋进号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不开动引擎,凯利将机动操作使奋进号在夜间于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跑道上滑行着陆。
当地时间上午02时35分(格林威治时间上午07点35分)着陆。
本次奋进号航天飞机是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16日8时56分(北京时间20时56分)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本次飞行任务是奋进号的“谢幕之旅”,之后将退役。在本次任务中,奋进号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去了名为阿尔法磁谱仪2的设备,用于探索反物质,暗物质和宇宙射线等问题,这一项目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诺贝 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负责。
奋进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科学网-kexue.com配图,来源:NASA官网)
根据NASA官方的消息,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计划将于7月8日发射,而随后美国历时30年的航天飞机时代将正式终结。
(KT)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通报,6月,日偏食、月全食、流星雨等将竞相亮相。
首先登场的将是日偏食。从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3时25分开始,黑龙江地区的漠河等地可观测到从初亏到复圆的全过程。6月16日天宇将上演月全食。从当天凌晨2时23分开始初亏。我国西部、西南部分地区可见全过程,其他地区可见不同程度的“带食月落”。这次月食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1小时41分钟。届时,只要天气晴好,公众可在一夜之间尽赏月亮的“阴晴圆缺”。
此外,6月28日5时左右,牧夫座流星雨将达到极大,乐观估计届时每小时将可能有100颗流星从苍穹划过。
又讯 据王思潮介绍,6月2日的日偏食之后,在未来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公众可欣赏到七次日食天象,其中包括两次日全食、三次日环食和两次日偏食。
三次日环食发生的时间分别是2012年5月21日、2019年12月26日和2020年6月21日。这三次日环食的观测条件都很不错,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可观赏到。(新华社)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1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报道,宇宙已经存在了近140亿年,大多数人认为,宇宙还应该会继续存在数十亿年。不过,据最新一项研究,一种涉及宇宙起源的理论预测,时间本身会在50亿年内结束,而巧合的是,太阳大概也会在相同的时间段内走向灭亡。
宇宙之外还有宇宙
这一预测源于“永久膨胀”(eternal inflation)理论。该理论宣称我们的宇宙属于“平行宇宙”(亦称多重宇宙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个体系由无数个宇宙构成,每一个又包含无数个更小的宇宙。平行宇宙理论的问题在于,可以发生的一切事件都会在无限的时间内发生,这使得计算事件的概率(如类地行星常见的概率)看似不可能。
美国塔夫斯大学科学家肯·奥卢姆(Ken Olum)说:“正常的概率概念是,事件A发生两次,事件B发生四次,所以,事件B发生的频率可能是事件A的两倍,但是,这种概念如今不起作用了,因为不是两个和四个,而是无限个。”奥卢姆没有参加最新研究。计算平行宇宙的概率不仅仅是宇宙学家面临的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理论物理学家拉法尔·布索(Raphael Bousso)和同事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写道:“如果整个宇宙的许多观测者无数次中过彩票,仍然有人说中彩票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他们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物理学家多年来一直通过一种名为“几何截点”(geometric cutoff)的数学方法来尽量回避这个问题。
所谓“几何截点”是指,以平行宇宙的有限区域为例,计算基于那种有限样本的概率。不过,在9月份发表于康奈尔大学网站arXiv.org上的新论文中,布索的研究团队指出,这种方法是无意识的,在此之前总是忽视后果。布索说:“你不能将截点作为不留任何痕迹的数学工具,给予你这些满意、可能正确的预测的相同截点,也可以预测时间的尽头。”
“换言之,如果你采用截点法去计算永远膨胀的概率,截点本身以及时间的尽头就成了一个可以发生的事件。”虽然这种理论十分奇怪,但布索和同事认为,永久膨胀是一个可靠的概念。布索说,根据这一理论做出的大多数科学猜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没有遇到太大挑战,很难理解有什么理论可以替代它们。
膨胀理论的自然延伸
实际上,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永久膨胀是膨胀理论的自然延伸,膨胀理论曾经揭开了与宇宙大爆炸理论初始版本有关的一些谜团。根据宇宙大爆炸最初的模型预测,如今处于宇宙远端两个不同方向的一组组物质相距太远,导致相互之间不能接触。这意味着,早期宇宙的外形应该属于块状。
此外,根据我们所处宇宙现在的膨胀速度,其整体外形应该随时间变成弧形。同时,造物的最初瞬间应该令宇宙充满了称为磁单极子的稳定重粒子。然而,过去几年对宇宙大爆炸辐射物残骸的观测却得出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早期宇宙状态始终如一,当前宇宙外形是扁平的,对磁单极子的观测从来都不具有决定性。
传统膨胀理论的解释是,宇宙在诞生后不久经历了急速膨胀期,最终产生了一个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扁平、整体上一致的宇宙。永久膨胀是膨胀理论的下一个阶段,它使得科学家可以避开其他一些棘手的宇宙学问题,例如在我们的宇宙存在以前还有什么(答案是其他宇宙),我们的宇宙为何具有适于生命存在的特性(答案是一切皆有可能)。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查尔斯·林尼韦弗(Charles Lineweaver)说:“虽然没有一种理论去解释宇宙的最早期状态,但我们对这种理论的基础具有相当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似乎无一例外包括其他宇宙。”林尼韦弗没有参加布索团队的研究。林尼韦弗说:“举例说,我们的理论假设一个沸腾热水壶的存在,而我们的宇宙就源于热水壶底的一个水泡。这一理论充分说明其他水泡的存在,因为当开水煮沸时,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水泡。”
50亿年内到达“截点”
正如平行宇宙中概率所固有的问题,永久膨胀论仍难称完美。据布索介绍,如果这些概率在一个平行宇宙中起作用,那一定是实实在在的截点令各个宇宙走向结束。布索的研究团队称,根据用于计算截点的方程式,一个拥有137亿年历史的宇宙将在50亿年内到达“截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数学工具去解释现实世界发生事件的观点,或许听上去有些奇怪,但在物理学领域这些事情都有其先例。
奥卢姆举例说,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物理学家坚持一种概念,即质子——具有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本身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构成的。从数学上讲,夸克有助于解释原子核中所谓的强作用力,而在现实世界中,它们则有助于解释发现于加速器中的奇异粒子“动物园”。奥卢姆说:“人们曾说,这种质子中存在粒子的看法永远站不住脚。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夸克仅仅是一种有用的计算工具,但他们确实不相信夸克。今天,每个人都认为夸克是真正的基本粒子。”
布索和同事指出,同理,如果理论家相信永久膨胀理论,他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必须相信截点不是计算概率的有效方法,要么相信截点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可以预测时间的尽头。布索的研究小组表示,现实世界的截点形态以及时间尽头的构成方式,目前都是未解之谜。如果真实存在,可能也是突然发生、难以预料的事件。即便人类将来可以看到截点,我们也几乎肯定从地球上看不到。
科学家认为,太阳(如今是一颗具有45.7亿年历史的“中年”恒星)将在大约50亿年内步入生命尽头。到那时,太阳将耗尽核心的燃料,开始褪下气体外层,慢慢膨胀变成红巨星,最终成了一个行星状星云。在这一事件中,地球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尚不得而知,但鲜有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会在太阳死亡事件中幸存下来。
宇宙终结存在诸多猜想
虽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家林尼韦弗也认为,计算永久性平行宇宙的概率存在重重障碍,但他并不认为预测现实世界的截点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林尼韦弗说:“我从不完全排除任何事件的可能性,但我不会认真看待这个观点。相反,我会更为严肃地对永久膨胀理论背后的种种猜测提出质疑。”
奥卢姆也认为,物理学家不应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时间走向结束是不可避免的。他说:“没人清楚永久膨胀为何是错误的,同时也没人清楚为何时间也会走向结束。对我来说,这些事情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除了膨胀论,宇宙如何终结在物理学上还具有其他许多的理论。
例如,按照“大坍缩”(big crunch)理论,宇宙当前的膨胀趋势会颠倒,最终缩小变成一个黑洞。另外还有“热寂”(heat death)理论,即宇宙会永远膨胀下去,直至到达一种热平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事情都不能发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称为“大裂口”(big rip)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宇宙的加速膨胀最终会将所有物质一个原子接一个原子地撕裂。
如果永久膨胀理论被证实是正确的,那么即便在我们的宇宙停止运转之时,更大的平行宇宙的运转仍会继续。奥卢姆指出,无论哪种假想理论最为可信,“都没有必要去推销你的观点,因为宇宙将在50亿年内走向灭亡。不管怎样,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出真正的答案。”(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报道,最近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人类颚骨化石,使我们对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的时间产生质疑。
科学家表示,古生物学家于2007年在中国智人洞(Zhiren Cave)发掘的这块下颚骨化石具有非常明显的现代人特征:突出的下颚。但是这些化石的年代,比以前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智人化石早6万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埃里克·特林库斯教授表示,事实上,在中国发现的这块大约已有10万年历史的化石,是“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地方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
被广为接受的一种理论认为,智人在大约6万年前走出非洲,这一时期现代人迅速取代了分布在全世界的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等早期人类。在中国发现这种远古人类样本,将会彻底改变人类迁徙的时间线。这一发现或许还意味着,5到6万年前,生活在中国的现代人与其他人类有交往,甚至是近亲结合。除此以外,它还说明现代人到达中国的时间显然比很多其他人类(包括我们自己)更早。
例如,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ought)方式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人类特征,它包括利用珠子和图画代表物体、人和场景。有关这一特征的第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直到3万年前才出现在中国的考古学记录里。夏威夷大学的人类学家克里斯多佛·巴尔并没参与这一最新研究,他表示,迄今为止的大部分遗传证据都支持“走出非洲”理论提出的时间线。但在中国最新发现的颚骨化石对它发起了挑战。巴尔说:“它们是现代人出现的证据,通过它们可以确定现代人在这一地区出现的确切时间。”
美国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的古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表示,这个下颚骨和3颗臼齿是在中国智人洞发现的唯一一批人类化石,它同时具备穴居人和现代人的下颚特征。他说,“如果这一推测是对的”,我们就需要对人类从非洲迁出的时限进行重新评估。“我认为他们的推测基本没错,不过我想看到更多证据。我非常非常希望能从这些(化石)里提取出一些遗传物质。”有关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人类下颚骨化石的论文,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任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