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7月11日,潘集区朱庄村因采煤沉陷,雨后的积水如湖泊一样。本报记者 刘刚 摄 7月11日,潘集区朱庄村因采煤沉陷,雨后的积水如湖泊一样。本报记者 刘刚 摄

  8月8日,安徽省审计厅进驻淮南,对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开展专项审计。此前有村民举报淮南潘集区虚报沉陷区安置人数,骗取补助资金。记者调查发现,潘集区向省里上报的安置人数和与采煤企业签订的安置人数,均多于实际人数,可多得大量补偿款。

  潘集区沉治办对此予以承认,并称由于市政府和采煤企业签订的补偿标准太低,导致安置点公建资金缺口太大,还表示多余资金将用于安置点配套建设。目前淮南市和采煤企业协商,调高补偿。

  在一些人看来,王怀光是个“不安分”的农民。

  他17岁到福建打工,学过照相,懂计算机,回乡后,村庄开始搬迁。因发现安置小区存在问题,他带领村民上访,围堵区政府,并代表村民和政府谈判。此后,他因涉嫌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被检察院批捕,在看守所关押了2个月零11天后,被取保候审。

  王怀光所在的村庄是安徽淮南市朱庄村。和淮南许多村子一样,那也是个安在煤层上的村庄,由于采煤沉陷,村子从2010年起实施搬迁。

  搬迁过程中,王怀光和一些村民发现了造假行为:村支书之子和当地区政府均虚报搬迁人数,涉嫌套取补偿款。

  他们开始举报。

  举报对村支书的儿子很快起了作用,他得到了处罚。但对于区政府涉嫌骗取数百万元补偿款的举报,在近一年中,如泥牛入海,毫无反应。

  凭空添出的孙女

  朱庄村搬迁,村民在公示榜上发现一个没人见过的村支书孙女,还发现区政府有虚报人数之嫌

  现在的朱庄村,许多地方已大面积坍塌,积水将房屋、田地淹没,电线杆子间或在水面露出一小节。

  对于此次沉陷区的村庄搬迁,淮南市实施的办法和以往不同,不再以实际房屋面积给予补偿,而是按实际人口,进行一定的房屋面积补偿。

  王怀光家有4口人,每人获28平方米的补偿。最后分得的房屋会大于补偿面积,超出部分,村民以成本价购买。

  朱庄村第一批搬迁人数,于2010年张榜公示,公示3次。王怀光已故的母亲,被列入第一次公示名单,第二次公示时,被拉下榜。这意味着王怀光少了28平方米的补偿面积。

  同样,还有些村民的名字,在第三次公示榜上消失。

  王斌家有4个名字下榜,2个是出嫁但未迁户口的女儿,另2个是他的外甥。村民王建友的女儿同样“落榜”,也是因出嫁但未迁户口。

  对于哪些人可获补偿,淮南市做了细致规定,有7类人无法获取补偿,“外嫁但户口未迁出的”是其中一类。

  而在三榜上,王怀光和村民发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张晶晶”。

  这个名字挂在村民张红杰户下,身份是张的女儿。

  张红杰是朱庄村村支书张中利的儿子。而王怀光等人从未见过村支书的这个孙女。他们怀疑张红杰造假。

  心细的王怀光还发现一件蹊跷事。

  他拿到一个“绿本”,那是潘集区沉治办的《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手册》,上面记录着2009年和2010年计划搬迁的人数。

  王怀光等人将其与公示名单比对,发现人数出入很大。

  以朱庄村的前王小组为例,搬迁计划表上,2009年上半年计划迁出372人。而三榜公示的搬迁人数只有221人。

  在公示榜单上,王株圩和朱庄小组的搬迁人数,分别为397人和586人;但在计划表上,两者的人数均为1200人。

  王怀光会上网,他登录安徽省政府官方网站,发现网上的计划搬迁人数,和“绿本”上的一样,证明“绿本”上的数据是真实的。 王怀光他们怀疑,有人虚报人数,骗取补偿款。

  村民们算了一笔账,每人28平方米的补偿面积,折合成现金就是14560元,多报1000人,那就涉及上千万元资金。一个村多报这么多,那全市、全省会有多大的数字?

  骗取补偿,被罚4万

  村支书之子被查出办理假户口,以诈骗罪被起诉;村民向省国土厅举报区政府涉嫌虚报人口

  王怀光等人的举报始于2010年5月。

  他们先向潘集区计生办举报,张红杰涉嫌办理假户口,骗取安置补偿。

  计生办很快派人前来调查。

  调查发现,张红杰于2009年4月6日,看了办理假证的小广告,办了一张“出生医学证明”和一张“农村出生婴儿入户通知书”,共花费1000元;随后在2009年5月6日,为“张晶晶”入户。

  调查过后,张红杰按市场价,退还潘集镇政府搬迁安置补偿款20160元(28㎡)。

  2010年8月4日,张红杰到潘集派出所申请注销“张晶晶”户口。

  也就在那一天,潘集镇纪委对张红杰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且,潘集区检察院还以诈骗罪起诉张红杰。

  最终,张红杰被潘集区法院判处管制2年,并处罚金4万元。

  2010年9月上旬,潘集区政法委书记到朱庄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当时在现场的一个村民代表回忆,区政法委书记现场宣布,朱庄村村支书张中利免职。

  这名村民代表说,“区政法委书记还表示,张中利作为村支书,利用职务便利,办理空挂户口,套取国家搬迁安置补偿款,影响恶劣。”

  在举报张红杰的同时,王怀光等村民还去潘集区政府,了解政府虚报搬迁人数一事。他们找了潘集区纪委书记,问村里没那么多人搬迁,多出来的补偿款,用到哪里去了?

  王怀光说,他们当时得到的答复是:这不关你们的事。

  2010年9月,王怀光等5个村民向安徽省国土厅实名举报,举报称地方“虚报人口骗取巨额搬迁补偿款”。同时,他们还将举报信寄至省信访局、省人大、省纪委等单位。

  区政府承认“套取”补偿

  省财政厅数据显示,省里按3600多人给潘集区发放补助;而该区实际搬迁人数为2200余人

  淮南市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当地的淮南矿区,是一个亿吨煤基地,这样的煤基地在全国只有13个。而采煤和搬迁补偿的矛盾,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

  在此前,当地的补偿办法都是“据实补偿”。这种补偿方式的弊端是,村民得知搬迁消息后,会进行“抢修”、“抢建”、“抢种”。

  “据实补偿”的弊端在前些年愈演愈烈。淮南某个农村,最多的一户,一夜抢建1000多平方米房屋。

  “三抢”造成“三难”,“丈量难”、“算账难”、“商谈协议难”,从而使搬迁工作举步维艰。

  2009年7月1日,淮南市出台新的补偿办法,改“据实补偿”为“人口补偿”;并且还改变了搬迁的责任主体。以前的责任主体为采煤企业,如今改为区县政府。

  区县政府负责兴建安置新居,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资金来源有两个途径。其一,区县政府向省、市上报搬迁人数,可获得“以奖代补”资金每人1200元,其中省“以奖代补”资金为600元。

  其二,区县政府和采煤企业签订协议,确定搬迁人数,企业为每人支付2.2万元补偿费用。这笔钱是筹建安置新居的主要费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潘集区政府在向省、市上报的搬迁人数,和与企业签订的搬迁人数,均超出实际的搬迁人数。

  潘集区朱庄村的安置点,在矿业公司西侧,叫潘北新村。

  记者从潘集区沉治办获得的数据显示,潘北新村一期和二期,合计安置2200人左右。

  2200人,这是该区实际搬迁的人数。

  而记者从安徽省财政厅获得数据显示,省财政厅发放“以奖代补”资金的人数为3606人,超过实际搬迁人数1400余人。

  这些数据是来源于《安徽省2009年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以奖代补”分配明细表》。

  该明细表显示,潘北新村一期省、市、区三级“以奖代补”资金,人均合计1200元、按1830人的计划人数已拨款219.6万元,二期省“以奖代补”资金人均600元、按1803人的计划人数已拨款108.2万元。

  对于计划搬迁人数的由来,淮南矿业集团和淮南市沉治办均这样告诉记者,煤矿集团将计划搬迁人数报于市政府,市政府令区县核对人数,核对后,市沉治办将人数报省里。

  潘集区沉治办主任汤凯承认,省“以奖代补”资金,已在区财政账户上。

  他强调,这些拨款,还一分未动,它们只能用于搬迁村民新村公用设施的建设。

  公建经费紧缺之苦

  区政府沉治办表示,市政府补偿标准太低,如今物价飞涨,安置区公建资金缺口1亿多元

  淮南市的煤矿均由淮南矿业集团开采。

  记者从该公司获得一份他们与潘集镇政府的协议,发现协议上的搬迁人数也超过实际人数。

  协议显示,朱庄村的前王小组和瓦沟沿小组,搬迁人数为745人。

  而贴在村里的第三榜公示名单显示,实际搬迁人数只有654人。

  也就是说,潘集镇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人数,比实际多出91人。由于企业支付的人均补偿为2.2万元,企业将为此多支付200多万元。

  陈德好是淮南矿业集团资环部征地拆迁科的科长。他很了解相关补偿细节。

  他说,企业知道协议搬迁人数比实际要多。当时政府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搬迁中可能存在机动数,所以会比三榜公示人数略高,比如用于诸如“钉子户”等特殊的要求。

  在潘集区沉治办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李庆证实了这一说法,并表示,机动数的余款,将用于新村建设各种资金缺口。

  潘集区沉治办主任汤凯告诉记者,2009年、2010年,潘集全区应急搬迁安置工程项目,仅公建部分资金缺口在1.1亿~1.2亿元之间。

  “主要是这两年物价涨幅高,建材价格上涨,土建招标价亦上扬。”汤凯说。

  2010年,潘集区政府组织调研,曾形成一份《关于沉陷区搬迁安置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八大问题,集中于“补偿标准偏低”、“补偿面积过低”、“公建费用不足”等方面。

  汤凯说,企业支付的公建费,目前仅够支付新村建设规划设计、勘测等前期费用。之后的道路、排水、绿化等建设无法保障。

  “正是为解决公建费不足,安徽省、市、区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补助。”汤凯说。

  淮南市原政协副主席魏彩华,也曾在2010年的提案中谈及这个问题。提案中说,2004年-2012年,淮南市采塌区村庄搬迁安置建设尚缺10.85亿元公建配套资金。

  市政府无力提高补偿

  淮南市官员表示当初想调高补偿,多次和采煤企业协调无果;企业方认为当时标准不低

  淮南市出台的这一补偿标准,被地方政府和沉陷区村民抱怨补偿过低。对此,胡东辉显得有些无奈。他是原淮南市沉治办主任,曾参与制订补偿标准。

  “关于补偿标准,市政府一家说了不算数。”胡东辉说,补偿标准是淮南矿业集团与淮南市政府签订的,市政府没有决定权。淮南矿业集团是省属企业,按省政府规定,制订标准时,必须与企业协商。

  淮南市统计局曾公布,2008年底,该市农村居民平均住房面积30㎡。

  胡东辉介绍,彼时,淮南市政府提出,按统计数据作人均补偿标准,但采煤企业不同意,认为有的村民人均面积不到30㎡,最后确定人均28㎡。

  对于每平方米企业应支付多少钱,双方也有多次协商。

  淮南市政府曾组织专家测算农村建筑成本,第一稿市政府提出的补偿标准为600元~620元/㎡。

  胡东辉说,采煤企业不同意,他们要求与周边的淮北、阜阳标准相差不多,补偿标准400元/㎡。

  后经双方协商妥协,确定520元/㎡的标准。

  为制订补偿标准,矿业集团与淮南市政府曾赴安徽淮北、江苏徐州、河南永城等地调研,两家协商前后不下于30次。

  苏多洵认同胡东辉的这种无奈。他是潘集镇纪委书记,同时兼任镇沉治办主任。

  在他看来,地方政府和矿企的关系很微妙。

  他说,“每次,地方领导到乡镇检查工作,都要求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支持企业就等于支持我们自己’。”

  苏多洵告诉记者,淮南矿业集团旗下一个矿,一天就为潘集区财政贡献13万元。

  淮南矿业集团在潘集区,拥有潘一、潘二、潘三、潘北四座特大型煤矿,并且还在建设3座煤矿。

  淮南矿业集团的陈德好不完全认同地方政府的说法。

  他说,其实当时制订的人均补偿2.2万元,在安徽全省采煤沉陷区中,是最高的补偿标准。

  陈德好说,淮南市执行新的补偿标准后,两年搬迁沉陷区村民,近7万人,“这是历史上干得最好的时期,相当于过去10年的工作量。”

  对于基层官员的抱怨,陈德好说,“地方政府也应该想想执行力的问题。”

  审计厅人员抵达淮南

  采煤企业表示,已和淮南市协调,调高补偿标准;并称审计厅工作组已到淮南开展审计

  魏彩华如今是淮南市的人大副主任。她很早呼吁,要提高采煤沉陷区的补偿标准。她认为,“那些村民为国家的资源开采作了贡献。”

  魏彩华说,“因资金不足,导致新建安置点公建配套设施不完备,居住环境差,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村民王斌已搬进潘北新村一年多。虽然住进楼房,但他正为小区的积水发愁。

  因为新村基建至今没有完工,水排不出去,所以一下雨,整个小区被水淹,“必须光着脚才能出门。”

  王德奖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任搬迁安置科副科长。

  他说,新补偿办法出台后,各地都反映,公建费补偿标准偏低。根据专业测算,公建费人均成本7000元左右,但按市里制订的标准,企业支付的公建费人均折合只有3640元。

  在此背景下,省政府出台“以奖代补”政策。但因公建资金缺口过大,2011年,安徽省提高“以奖代补”标准,从人均600元增加到3000元。

  淮南矿业集团的陈德好也承认,随着物价上涨,当初的标准确实低了。

  他说,目前企业和政府有了新的协商结果。单位面积补偿标准从520元增加到650元;综合调节费比例从15%增加到25%。

  新标准计划将在8月底出台,从今年7月1日起执行。

  临近采访结束,陈德好透露说,8月8日,安徽省审计厅派出的工作组已抵达淮南,对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开展专项审计。

  朱庄村一位村民说,即便公建费有缺口,也不应该通过虚报人数,获取资金。

  省政府有文件规定,若提供虚假资料套取或者骗取‘以奖代补’资金,停止拨付并追回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本报记者 刘刚 安徽淮南、合肥报道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4)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3月24日,一名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中逃生的小孩接受检测。图/人民图片 3月24日,一名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中逃生的小孩接受检测。图/人民图片

  美国《纽约时报》9日在头版刊登文章,披露日本政府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的最初阶段“扣住辐射相关数据不公开”。文章援引一些亲历者的话说,瞒报数据致使福岛县部分地区居民遭受3天高辐射。

  自行疏散 惨遭辐射

  暂扣数据 不予公开思前想后 不报免责不是不报 没有必要搬迁无望 请愿无门

  遭遇“3·11”日本大地震和海啸袭击后,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形成次生危机。

  核泄漏消息传出后,位于核电站西北仅8公里的福岛县浪江町,居民没有等到中央政府的疏散引导指示。随后,町长自行组织居民撤离。

  町长叫作马场有,近期接受了《纽约时报》专访。

  马场有说,这一季节风向一般朝南吹,因此,他判断向北疏散可躲避核辐射,因此带领町内居民向北走,前往更北的津岛地区避难。

  但当时,风偏偏向北吹,核辐射覆盖津岛地区。

  “我们极其担心遭受辐射……但3月12日至15日,我们身处放射量最高的地区。”马场有说。

  马场有不客气地指责政府,瞒报核辐射数据等同于“谋杀”。

  暂扣数据 不予公开

  民主党议员空本诚喜是一名核能工程师,福岛核危机期间曾向首相菅直人直接提供处理应对建议。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空本指责政府没有及时对外公开“紧急辐射影响预测系统”数据。

  “紧急辐射影响预测系统”上世纪80年代便完成建设。首相办公室核危机手册提及,这一预测系统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放射物质辐射强度和范围的预测数据,供当局参考,进而及时制定引导疏散等应对方案。

  “归根结底,是首相办公室隐瞒了预测数据,”空本说,“因为他们根本不懂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们不知道该对公众说些什么。”

  “他们只考虑自身安全,做出了更容易的决定,那就是不公开。”

  思前想后 不报免责

  文章援引一些日本官员震后的说法,疏散,不是个简单的决定。因为疏散方案耗费巨大,易引发骚乱。另外,由于日本核能工业政治根基牢固,一些人便想到了暂时隐瞒数据,旨在把疏散范围减到最小,把公众对核能工业的不信任降到最低。

  地震、海啸及核泄漏发生时,东京大学核辐射安全专家小佐古敏庄是日本内阁官房特别顾问。但4月底,他突然辞去顾问职务,指责政府应对核事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视民众健康为儿戏”。

  小佐古告诉《纽约时报》记者,日本政府高层对核事故数据的了解少到“令人震惊”的程度。

  小佐古认为,在核泄漏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即使无法获得全面数据,政府也应当对核泄漏级别作出推测,同时安排疏散事宜。但在现实中,首相办公室扣住预测数据不公开,因为“他们担心一旦预测结果失准,由谁来为昂贵的疏散方案担责”。

  不是不报 没有必要

  对于政府惧怕担责一说,一些政府官员出面否认。

  核事故善后及预防担当大臣细野豪志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坚称,政府不会因政治考虑而延迟发布“紧急辐射影响预测系统”的震后初期数据,“政府永远不会牺牲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这是原则”。

  但他承认数据“延时公开”,理由是,数据不完整、不精确。

  “3月23日,我们公布了数据,”细野说,“在那之前……我本人没有参与处理预测系统数据的相关事务。”

  日本原子能委员会委员长近藤骏介则直接把预测数据称作“无用之物”。

  “为什么要发布那些没用的东西?福岛居民只要观察风向,知道的信息一样多。”近藤说。

  搬迁无望 请愿无门

  当初自行疏散的浪江町居民眼下寄居在二本松地区,仍在福岛县。

  31岁的尾户弘幸(音译)与妻子以及3个孩子眼下寄居在二本松的一处临时安置房内。他说,核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几年后才会出现”,孩子的健康让他尤为担心。

  出于类似担忧,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以西64公里的郡山市,一些家长请愿集体搬迁,特别是要为这一地区的儿童寻求更加安全的固定居所。《纽约时报》评价,请愿诉求“挑战政府撤离方案,凸显公众对健康危机的担忧”。

  郡山市长原正夫以“不太可行”回应请愿。他解释说,搬迁总计3.3万中小学学生“不切实际”,民众应当信任政府的辐射安全标准。

  但另一方面,原正夫建议中央政府应当“尽快向公众公布准确信息”。

  请愿无门后,郡山市民众自行掘除学校内遭核辐射污染的土壤,先于政府类似指示。

  据新华社电 记者冷澄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本报柏林8月6日电 (记者李山)德国联邦内阁近日通过了第六能源研究计划。该计划规定了德国政府未来几年在创新能源技术领域资助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优先事项,是德国政府能源和气候政策的补充。2011年至2014年德国政府将为该研究计划拨款34亿欧元。

  第六能源研究计划是实施2010年9月德国政府出台的新能源战略的重要一步,德国希望通过这一战略迈进可再生能源时代,成为世界最节能和最环保的经济体之一。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之后德国政府进行了核能重估,并于2011年6月确定了加速退出核能,向可再生能源转变的政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德国政府把更好地资助可持续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作为新战略,补充原有的能源和气候政策。

  第六能源研究计划被命名为“环保、可靠和经济的能源供应研究”,是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环境部、农业部和教研部的联合项目。德国政府将在2011年至2014年为该计划拨款34亿欧元,这些款项大部分来自新成立的“能源和气候基金”,比同期(2006年至2009年)增长约75%。该款项将重点资助那些对加快德国能源供应结构调整步伐十分重要的战略优先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能源储存系统、电网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整合。

  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是该研究计划两个明确的重点。目前,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教研部和环境部已经推出了一个关于“能源存储”方面的联合资助计划,下一步将继续推出关于“电网”和“太阳能建设—能效城市”的资助计划。联邦农业部则表示,从2011年至2014年将资助相关生物能源研究约1.8亿欧元。新的资助重点包括提高效率、进一步扩建有利于生物能源发展的生物能源存储能力和分布式能源结构等。

  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多部门的联合资助计划把握能源研究的新趋势,在能源政策的重大问题上构建核心竞争力,并将为此建立一个“能源研究协调平台”,加强对有关能源研究活动的协调和统一。此外,该计划还强调了扩大国际研究合作的重要性,准备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个强大的研究工作网络。该研究计划的实施将为德国的能源供应转变提供先决条件,促使能源供应变得更加环保、安全和便宜。

  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技术部部长菲利普·罗斯勒博士表示:“能源议题是我们议事日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新的能源研究计划是我们实施能源战略的一个措施,它将为加速德国的能源转变做出重要贡献。我们需要创新和高效的能源技术,为通向安全和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时代铺平道路。这个研究计划为能源研究和发展确立了可靠的框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乔纳森现在已经178岁了。

  这张黑白照片上是地球上最长寿的动物——一只名为乔纳森的陆龟。据外媒4日报道,这只陆龟已经活了至少178个年头。照片拍摄在1900年布尔战争时期的南太平洋岛屿圣赫勒拿岛,当时乔纳森大约有70岁,而它如今依然健在。

  虽然乔纳森年事已高,但当地人仍旧认为它还能继续繁衍后代。岛上旅游局的发言人称乔纳森归政府所有,在政府特建的人工林里安享晚年。“乔纳森是1882年带到圣赫勒拿岛的三只陆龟中唯一一只活到现在的。他在到达圣海伦娜岛时就已经50岁了,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因此它至少活了178个年头。它是我们岛上最长寿的居民。”发言人说。

  发言人还讲述了乔纳森现在的情况:“它主要呆在有青蛙的草地上,现在仍旧充满活力。虽然有只眼睛看不见了,但是移动还是很灵敏。”

  乔纳森在1882年被人从塞舌尔带到圣赫勒拿岛。这张照片被发现后,乔纳森非凡的一生浮出水面,照片是美国詹姆斯敦市照相馆老板伊恩斯拍摄的布尔战争影集中的一张。这张照片最近被温彻斯特附近的拍卖行以4000英镑拍卖。

  经过进一步调查,人们发现照片上的龟正是乔纳森,而且它还活着。

  此前发现最长寿的陆龟是生长在澳大利亚的加拉帕戈斯象龟,它已于2005年去世,享年175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石家庄7月30日电 (记者 李俊义) 据唐山市政府通报,7月28日16时许,因连日强降雨,唐山市迁西县金信铁选厂红石崖咀矿区职工宿舍突发地表塌陷。据当时在场人员刘源峰介绍,现场有11人,其中5人逃生,6人失踪。

  事发后,迁西县政府组织专业队伍迅即开展救援,唐山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救援。截至发稿,已挖掘出摩托车、空调器、衣物及其他生活用品。

  目前,各项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因违法用地、违规建房等问题 梅州10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其中4人免职 4人停职检查 2人公开道歉

  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梅讯) 记者昨日获悉,梅州市委、市政府,兴宁市委、市政府,梅县县委、县政府近日分别对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征地拆迁兴宁水口镇、梅县畲江镇及省道223线梅县西阳镇申坑段出现严重违法用地、违规建房问题相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兴宁、梅县10名干部被问责,其中4人被免职、4人停职检查、2人公开道歉。

  产业转移工业园违法用地

  据了解,从去年至今年初,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兴宁、梅县区域内出现大面积违法用地、违规建房等问题,梅州决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其中,兴宁市副市长何某被停职,兴宁市水口镇原镇委书记董某、原镇长吴某被免职;梅县畲江镇原镇委书记刘某、原镇长张某被责令在梅县县委常委(扩大)会上做公开道歉;畲江镇党委委员邹某、国土资源所所长罗某被停职。

  省道旁餐饮业违建35座

  另据了解,从梅城至梅县雁洋的新省道223线开通后,凭借地理优势,当地部分村民将房屋改为餐馆经营餐饮业,其中省道223线梅县西阳镇申坑段可视范围内道路沿线违章建筑有35座。

  经梅州市委同意,依照《广东省〈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梅县县委、县政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西阳镇原镇委书记谢某作停职检查处理;对西阳镇原镇长廖某作免职处理;对西阳镇国土资源所原所长谢某作免职处理,对其涉嫌经济问题由梅县人民检察院立案调查。

  此外,对西阳镇申渡村饶发×、饶福×、饶集×等三名村干部由梅县纪委立案调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目前风力发电约占20%的丹麦,日前再度发豪语,称将在2050年以前领先全球,成为100%倚赖风力发电的国家。

  人口约为550万的丹麦,目前全国上下倚靠风力发电比率占二成,不过根据丹麦政府公布的策略计划书中提到,未来在9年之内,风力发电比例将提高到4成以上,最后预计在2050年前,完成全球第一个全部风力发电的国家。

  根据丹麦能源署资深顾问哈斯拉吉表示,“我们希望在2050年时,全国能源都是来自风力。”

  除了政府带头宣誓外,目前冬季寒冷,因此丹麦家庭对于暖气需求长达半年以上,丹麦政府为了鼓励民众使用电器上节能减碳,除了大量鼓励改装太阳能发电外,还针对旧暖气推出旧换新享30%折扣优惠,另一项高耗电的电冰箱,也一样祭出最高5成政府补助的优惠。

  对于传统燃油发电,丹麦能源部也已经开始召集国内主要石油公司举行会议,希望能讨论出有效使用石油或天然气的方案,根据能源部部长弗瑞丝(LykkeFriis)表示,“我们知道从仰赖传统石油改到风力发电需要时间,未来几年仍将透过传统方式发电,但2050年前,丹麦一定可以完全不必倚赖燃油发电。”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在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吉林大学博物馆馆长金利勇证实,6500万年前,江源应有恐龙活动。此前,专家组一行对石人镇恐龙化石出土地进行了详细勘察。

  金利勇称:“江源区石人镇发现的三块奇怪的石头,经吉林省专家鉴定已确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化石。江源老百姓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较强,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厂内惊现奇怪石头

  “那天,我正在干活,无意间挖出了一块奇怪的石头。”职工尹继发激动地向专家组详细介绍了这次恐龙化石发现过程。

  前些日子,尹继发在坤成建材厂工作时,发现了一块质地坚硬且像脊椎骨的一块石头,他想,这块石头的形状和质地都非常特殊,以前干活也从未见过,酷似在电视里看过的恐龙化石,出于好奇他便告诉厂里的陈仁田。没过多久,陈仁田也挖出了两块怪石头,一块形状很像动物的大腿骨、一块尖尖长长的又有点残缺类似动物的牙齿的石头,令厂内的工人惊奇不已又迷惑不解。他们便将情况告诉了村委会。

  村委会闻讯察看后,便将情况向石人镇政府作了报告,随后,情况报告到江源区委区政府,区委区政府迅速联系并协调了有关部门,聘请了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专家确认恐龙化石

  近日,金利勇来到了恐龙化石发现地详细察看,细致观察那里的地形及其土壤的颜色和特点,用手触摸当地的土块,并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察看,了解奇怪石头的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经过详细地了解和察看,金利勇说:“恐龙生活的年代距今约25亿年至6500万年,目前,可以确定三块奇怪的石头是恐龙化石,但具体是什么种类的恐龙化石还需做进一步鉴定。”此次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吉林省白山市研究古生物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信息,将大大促进考古进程的发展。(新文化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6头、11头、42头、84头、411头、637头……这组呈递增序列的数字,不是小学数学里的“找规律”,而是近期接连曝光的受放射性物质污染肉牛在日本上市的数量。至7月21日,发现已经上市的“辐牛”总数达到了1485头。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目前除鸟取和冲绳两县暂时幸免于难外,其余各地均已宣布“中标”。

  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也真可谓“神速”——在核事故发生了4个多月、“辐牛”之害严重到如此地步之后,这才出面宣布禁止福岛的肉牛上市,并准备收购所有已经或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肉牛进行销毁。

  “辐牛便当”上了新干线

  据“JR东海”公司20日宣布,该社相关饮食公司6月16日到27日从东京都品川区的肉食经销商处买入了福岛县浅川町上市的牛肉,这批牛食用了高浓度的核污染稻草饲料,因此牛肉很可能也被污染。据悉,这些牛肉被制成1.1万个快餐便当和602个牛肉饭团,在东海道新干线的列车及主要站点内早已销售一空。虽然“专家”宣称食用少数核污染牛肉不会给健康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曾经在新干线上使用过牛肉便当的乘客依然感到担心。

  “JR东海”公司表示,今后将加强对来自灾区的肉类进行核辐射检测,以防止混入污染食品。

  “松阪牛”变成了“核牛”

  “松阪牛”是黑毛和牛里的超级品牌,与“神户牛”、“米泽牛”并称日本的“三大和牛”。“松阪牛”素以饲养过程繁杂和味道鲜美著称,它们平时要听音乐、喝啤酒,还有人负责按摩,被誉为和牛中的贵族。可惜,再贵族的和牛吃了被污染的稻草也会变成“核牛”。

  22日,三重县宣布在该县大纪町的一家养殖农户的稻草饲料中,发现浓度为每公斤5909贝克勒尔的放射性铯,超过国家标准(每公斤300贝克勒尔)近20倍。据该农户称,稻草饲料购自与福岛县毗邻的宫城县,他已经售出70头喂养过这些毒饲料的 “松阪牛”。

  虽然在一家肉食店里对尚未卖出的11头肉牛没有检测出放射物质超标,但三重县还是要求该农户对所有稻草饲料隔离保管,并要求食用这些饲料的439头“松阪牛”自律上市。

  迟来的禁令

  针对相继曝光的养殖农户给食用肉牛喂食核污染稻草一事,日本政府原子能灾害对策总部19日根据《原子能灾害特别措施法》,向福岛县政府下达了全县食用肉牛停止上市的指示。

  不过,政府同时制定了解除禁令恢复上市的条件:避难区域、紧急避难准备区域和已经发现超标肉牛上市的农户,所有肉牛须解体并进行放射物检测;其他区域农户的肉牛在第一次上市时至少要对一头牛进行解体检测;在检测结果不超标且今后实行定期检测的条件下,方可解除禁令允许上市。

  政府决定高价回购问题牛肉

  日本农林水产省21日宣布,政府将回购被检出放射性铯超标的牛肉并进行焚烧销毁。这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以来,日本政府首次回购辐射超标食品。

  此外,对于食用肉牛,日本政府还考虑扩大放射性物质检测的范围,希望借此消除消费者的恐慌。

  农林水产大臣鹿野道彦21日晚表示:“重要的是避免辐射牛肉流入市场。将考虑参考疯牛病时期(回购牛肉)的措施。”该省副大臣筒井信隆就回购价格表示,考虑以核事故导致跌价之前的价格为基准,而非目前的市价。

  由于受“辐牛”事件影响,目前日本各地的和牛批发价格已经暴跌了一半。

  日本的食品还安全吗

  有批评意见认为,在发现口蹄疫和疯牛病疫情后,日本政府都会采取非常及时的处理措施:戒严、消毒、防止上市流通、大范围回购销毁。可针对此次核事故,政府的做法令人感到难以理解。

  也许日本政府是为了不在灾区农户的“伤口上撒盐”,也许是为了对内外标榜“日本的食品依然安全”,在“切尔诺贝利”级别的核事故发生后,在缺乏足够缜密的检测措施的情况下,作为事故核心区域的福岛县及周边各地的农畜产品却纷纷上市。东京都等地的超市、百货店出于“支援灾区”的大义,大范围地出售福岛及周边各县的产品。消费者则多抱着“政府允许上市的食品必然安全”的想法而购买食用。只是,这次“辐牛”事件的曝光,令消费者对上市灾区食品的安全信任度大打折扣。

  本报记者 张蕾 本报北京7月22日电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时代》杂志7月21日报道,有专家称,受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海岸侵蚀等因素影响,位于昭披耶河(中国称湄南河)三角洲的最大城市、泰国首都曼谷,可能在2030年沉入水下。更令人失望的是,泰国政府似乎也缺少措施阻止这种灾难发生。

  科学家发现,曼谷正以每年1.5至5.3厘米的速度下沉,现在城市已经有一大部分处于海平面之下。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里的1000万人口、100万栋建筑正受到威胁。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联合公布的报告显示,曼谷已经被列入受气候变化威胁城市的名单中。尽管所有专家几乎都承认,曼谷未来几年的情况会更糟,但他们对造成曼谷下沉的原因存在分歧,世界银行专家简·博乔(Jan Bojo)说,曼谷下沉的原因之一就是毫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

  泰国自然灾害预防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Preven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负责人史密斯·哈马萨罗加(Smith Dharmasaroja)预测,2100年曼谷将成为新的“亚特兰蒂斯”。20世纪90年代,他曾正确预测2004年大海啸。哈马萨罗加称,政府还没有决定是否采取措施阻止这种现象。如果什么也不做,曼谷2030年将被洪水淹没。一种解决方案是沿着暹罗湾(Siam gulf)修建巨大海堤,这项工程成本可能达20亿欧元(约合186亿元人民币)。但其他科学家认为,此举没有作用,因为海滨地区每年遭侵蚀3到4厘米。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0 页,共 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