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华社台北6月6日电 台湾卫生主管机构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截至6日中午,台湾受塑化剂污染的产品种类已增至938项,涉及278家厂商。

  随着调查的展开,台湾塑化剂风波的波及面越来越广,“染塑”范围已扩大至烘焙 业所广泛使用的果酱香料中。

  塑化剂“毒源”之一的昱伸公司负责人日前供称,该公司所产果酱香料中也掺有起云剂,相关产品主要供给彰化县扬圣公司、台中市东甲永业以及台北北投区好量公司等三家批发商。

  据了解,果酱香料并非一般涂抹用的果酱,业者将之广泛用于面团或鲜奶油中,以改善产品的色泽与香味。台湾北部、中部多家烘焙业者由此成为受害者。据估计,仅在台北、基隆地区,起码有逾19家烘焙店“染塑”。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部门官员称,今后追查方向将以原料流向为重点,只要是含“问题原料”,就会要求下架。此外,为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台湾教育部门已决定在本月17日前,全面清查各级学校的校内食品。

  塑化剂风波不断延烧,让台湾卫生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台北市日前决定推出奖励措施,民众如主动通报疑似“塑化”食品,经最后检验证实后可获颁最多5万元新台币的检举奖金。

  卫生部:

  偶然少量摄入

  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近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就台湾地区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问答。卫生部指出,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之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

  动物试验还发现,DINP在体内亦会被迅速代谢,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

  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以60kg体重的成人来讲,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0 mg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0 mg,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问题食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萨那6月5日电(记者尹炣 王秋韵)也门政府军10名士兵5日在南部阿比扬省津吉巴尔市遭“基地”组织武装分子袭击身亡,另有数十名士兵受伤。

  当地一名军官告诉新华社记者,“基地”武装分子在津吉巴尔市伏击了一队从南部亚丁市前往该地的政府军士兵,打死其中10名士兵,打伤数十名,“基地”武装分子还抢走了大量军用物资和设备。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官说,这队从亚丁赶来的政府军士兵原计划对津吉巴尔市被“基地”武装分子包围的政府军第25机械旅进行增援,截至目前,在阿比扬省津吉巴尔市的政府军第25机械旅仍然被“基地”武装分子包围。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日本政府在一份政策草案中把核能列为“重要战略”,争取使核能安全达到“世界最高水准”。

  共同社4日报道,政府国家战略室“革新性能源及环保战略”草案提出6项“重要战略”,核能是其中之一,明确日本政府将坚持发展核能的态度。政府将召集“能源与环保会议”,由国家战略担当大臣任主席,7月初步制定战略,明年最终敲定。

  最终战略将分三个阶段,旨在扩大就业和市场、实现绿色创新。长期战略的目标包括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建设智能电网等新型电力系统。

  日本首相菅直人上个月说,日本将降低对化石燃料和核能的依赖程度,最快在本世纪30年代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至20%。不过,他强调核电将依然是日本能源政策支柱之一,承诺将施行最高核能安全标准。

  东京电力公司说,两名日前从甲状腺中检测出大量放射性碘-131的员工,所遭受辐射量已确定超过了250毫希沃特的辐射上限。这是首次确认福岛第一核电站员工遭辐射量超过该上限。东电说,这两名员工从3月11日的地震当天开始,一直在中央控制室和反应堆所在建筑外作业。这两名员工目前已经离开核电站,根据诊断,健康状况没有出现异常。

  (新华社电/专电)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2010年11月21日,巴塔哥尼亚阿亚森地区,一名游客正在享受贝克河的美景

  奔腾的河水、冰蚀的山峰、肥美的鲑鱼....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仍是地球上最为蛮荒的地带之一,是冒险家的天堂,但这种闭塞也许很快就将成为过去式。4年前,智利政府提出在这里建造5个新水坝和2400公里输电线的宏伟计划,建成后将是该国最大的水电站。现代文明和封闭的自然“对对碰”,换来了长达1000天的激烈环保论证,各方互不相让。5月9日,大坝修建通过了环保评估,距离开工一步之遥。

  千百年来,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的贝克河和帕斯夸河静静地奔腾,周遭荒无人烟,透着一股苍凉的美。突然之间,两条河的命运受到万人关注———政府提出了“阿亚森水电站”项目,要在两条河上面建造5个水坝,并且铺设2400公里的输电线!支持者和反对者为此打了4年“嘴仗”,近日,事情的胶着状态似乎开始瓦解了。

  1000天环保评估

  阿亚森水电站总投资32亿美元,由分布于贝克河与帕斯夸河的5个水利枢纽构成,占地大约6000公顷,是智利自建国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项目。建成后的发电量相当于目前智利发电总量的1/3。

  另外,该项目还包括长达2400公里的输电线。这个输电线工程要经过国家森林公园和生态保护区,从巴塔哥尼亚地区一直连通到首都圣地亚哥,之后北上,贯通大半个智利国土。

  4年前,政府提出建造这座宏伟水电站的计划。一年后,该计划进入了长达1000天的环保论证期。

  期间,反对声总是大于支持者的声音。反对的一方主要是水电站选址地巴塔哥尼亚的民众和环保主义者,支持建造水电站的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各大能源公司。

  今年5月9日,12名由政府和各界专家组成的环境评估委员会举行了投票,11人支持,一人弃权———阿亚森水电站项目通过了环保评估,即将进入正式建设期。

  与此同时,不少情绪激动的巴塔哥尼亚民众打算驾车北上,到首都圣地亚哥找总统皮涅拉讨个说法。

  建水电站抗议者众

  争论并没有因为环评通过而终止。

  环评通过之后的第5天,首都圣地亚哥出现了多达3万人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者和警方发生了冲突,警方动用了高压水枪和催泪弹。

  5月22日智利总统皮涅拉发表国情咨文,当提到建造阿亚森水电站时,遭到国会众多议员离席抗议,还有人鼓掌嘲笑,现场甚至出现了反对建造水电站的议员大声打断皮涅拉讲话的罕见情况。

  国会外也聚集了大批示威者,他们高呼反对建造水电站的口号,要求皮涅拉政府收回成命。

  据智利第一大日报《时代评判者报》最近的民调显示,反对建造水电站的人高达74%。即使是政府公布的民调数据,也有61%的民众持抵制态度。

  “争端才刚刚开始”

  国际河流组织在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前任协调员桑格尔认为“争端才刚刚开始”。据他的说法,目前2000多公里长的输电线工程还在论证,未来的走向和建设规模还有可能会被改变。

  此外,由于智利国内反对阿亚森水电站的声音很强烈,抗议者已经将反对的意见提交给了该国环境部的一个专门审议委员会。

  “这是阿亚森水电站能否修建的最后一个关卡,如果意见被采纳,水电站建设计划有可能被修改,甚至中止;但如果意见被驳回,智利政府就会按计划修建。”

  发展与环境的恒久矛盾

  在很多人眼中,水电站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保护自然环境要比建造一座水电站重要得多。可是在智利政府看来,建造水电站,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能源支持,这和保护环境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智利《时代评判者报》报道,智利的几届政府之所以推动阿亚森水电站工程,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智利官方已经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即到2025年人均国民年收入要达到3.5万美元的水平,成为拉美地区第一个发达国家。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能源工业。

  有分析人士认为,智利政府对民众的意见考虑不多,但是对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意见言听计从。分析人士特别提到了一旦建造水电站,除了对环境的危害之外,还需要巨大的建设费用。这笔钱最终还是要落到纳税人的头上。(张乐)

  谁能决定这块地方的归属?是那些2000公里以外的商人吗,还是这里的居民?电力公司甚至没有征询我们的意见。他们丢给我们一个搬迁的计划,就好像他们可以在没有定论之前就能把我们赶出去一样。

  ——39岁的巴塔哥尼亚居民丽丽·施德勒

  现在我们靠烧煤和汽油发电,这也污染环境。我们需要这些大坝,我们依靠大坝发电。我只是希望这个计划能给当地人带来工作。

  ——建筑工人卡洛斯·赫纳德兹

  ■链接

  不要水电,智利靠什么?

  能源开发与保护自然,这始终是个矛盾。目前智利的现实是,能源严重制约了未来15年的经济发展计划。

  该国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但石油等主要能源匮乏,97%的石油和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该国主要靠煤电和水电实现能源供应,其中水电大概占国内发电量的37%左右。

  由于煤炭等化石燃料过于污染环境,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危险,所以发展煤电早已经被智利各界政府从日程上剔除。此外由于智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诸如核电等清洁能源不符合国情;国内也没有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技术条件,因此发展水电就成了智利政府推动能源大发展的不二法门。

  皮涅拉曾公开表示,智利经济未来15年对能源需求的预计是每年增长7%左右,所以必须要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其中的潜台词就是水电。他本人也十分了解智利经济发展遇到的这种能源瓶颈,也清楚阿亚森水电站遇到的强大抗议,所以他将这个决定称为“艰难的抉择”。(张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李珍 日本《朝日新闻》29日报道称,日本政府正在讨论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目的是限制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民众就此次福岛核电站泄漏、排污入海等行为向日本政府和企业索赔。该报道附的一张图表显示,在目前日本没有签署该条约的情况下,中韩等国民众可在本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赔偿;但如果日本加入《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周边国家民众就得通过日本法院提出赔偿诉讼。

  《朝日新闻》报道称,1997年《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通过后,日本政府一直没有签署。一方面是因为,日本自认为“很安全,不会发生核事故”;更重要的是,日本政府还考虑到,不加入该条约,“当周边国家发生的灾难影响日本时,日本国民就可在日本法院起诉,要求外国政府赔偿”。但是没想到,日本首先发生了影响周边的重大核事故。《朝日新闻》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排入大海的核污水给其他国家渔业造成损害,日本海啸后大量房屋残骸上附着放射性物质漂流到其他国家,这些事情很有可能被外国受害者起诉,如果外国受害者在所属国家提起诉讼、进行审理,那么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将按照受害者所在国家的标准,日本政府“很可能背负来自海外的巨额赔偿债务”。目前,菅直人政权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正认真就条约加盟事项进行研究”。

  《朝日新闻》的报道还附了一张图表,解释了加入该条约、不加入该条约情况下的核损害诉讼途径差异:在目前日本没有签署该条约的情况下,周边国家民众可在本国法院提起诉讼,依照本国的法律作出裁决,再将裁决结果通知日本法院,由日本法院监督日本相关企业作出赔偿;但如果日本加入《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周边国家民众得通过日本法院提出赔偿诉讼,依照日本法律作出裁决。文章还称,美国政府曾多次呼吁日本加入该条约,但日本一直拒绝。日本共同社5月13日曾报道称,美国能源部副部长珀纳曼12日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日本政府应该尽快签署《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这一点“极为重要”,他认为“福岛核泄漏事故处理工作将旷日持久,路途将十分漫长”。

  《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简称CSC,在1997年12月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第41届大会上获得通过,之后开放签署。截至2010年底,仅有美国、印度等14个国家签署。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28日,在利比亚城市米苏拉塔,一名反政府武装人员在战斗前线就位待命。新华社发 5月28日,在利比亚城市米苏拉塔,一名反政府武装人员在战斗前线就位待命。新华社发

米苏拉塔,两名反政府武装人员趴在前线。新华社发 米苏拉塔,两名反政府武装人员趴在前线。新华社发

  夜间空袭“传统”不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8日又罕有地在白天时段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实施空袭。参与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官员证实,北约战机28日向的黎波里地面发射多枚导弹。

  美联社援引北约内部消息源报道,28日空袭直指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位于的黎波里的一处常住住所———阿齐齐亚军营,但当时卡扎菲是否身处设施内不得而知。

  夜晚炸完白天炸

  28日是的黎波里连续第五天遭北约导弹袭击。当地时间28日凌晨1时,卡扎菲经常栖身的阿齐齐亚军营遭北约导弹轰炸。法新社使用“导弹齐射”一词描述凌晨的这次轰炸。

  北约一名发言人告诉法新社记者,北约战机28日凌晨至少发射3枚导弹,目标为阿齐齐亚军营的“指挥控制中心”。阿齐齐亚军营是卡扎菲在的黎波里的主要住所之一。

  凌晨空袭后9小时,的黎波里天已大亮,阿齐齐亚军营再遭多枚导弹袭击。法新社报道员现场描述,白天的连续轰炸致使阿齐齐亚军营几成废墟,兵营和军火库建筑物的墙体倒塌,现场一片狼藉。

  俄方表态致战术变化

  美联社援引北约官员的话说,尽管北约知晓阿齐齐亚军营曾是卡扎菲经常居住的地点之一,但北约轰炸不以卡扎菲本人为目标,北约也无从知晓轰炸时卡扎菲是否就在这处军营内。

  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北约改变战术、将空袭时间由先前的夜间扩展至全天,似乎与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表态转变有关。

  27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一改俄罗斯先前谴责北约空袭利比亚的立场,转而指认卡扎菲政权已“失去合法性”。凌朔(新华社专稿)

  ■ 战事

  利国内多线战火同时燃

  在的黎波里以外地区,利比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战斗28日继续。

  在反对派控制下的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28日在城西已持续交战3天,战事胶着。米苏拉塔一座主要医院在三天战事中收治反政府武装伤兵十多人,另有5名反政府武装士兵死亡。

  邻近突尼斯边境的利比亚西部津坦地区则是近期战事的另一条火线。按路透社说法,自反政府武装几天前夺取这一地区后,政府军不断强攻,试图夺回控制权。

  另外,在西部耶夫兰和卡拉阿两地,支持反对派的“利比亚青年运动”声称,两地自4月3日以来遭政府围攻,居民现已近两个月来没有电力供应,食品、饮用水和医疗物资已近用罄,请求联合国“解救两地民众”。凌朔(新华社专稿)

  ■ 相关新闻

  利反对派称,卡扎菲下台一年后组建新政府

  “卡扎菲不离开就没和平”

  利比亚反对派28日表示,将会寻求在卡扎菲倒台一年后,组建新政府。

  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28日表示,如果卡扎菲下台,该委员会成员不会在新政府中寻求职务。贾利勒说:“我可以担保,我们不是为了寻求权力。全国过渡委员会的成员,会尽力争取,在起草宪法后早日举行选举,我们期望在一年内能实现。”

  贾利勒还表示,所有反对派成员,不接受不以卡扎菲及其家族成员离开为前提的和平倡议,他还呼吁更多的武器支援,以打破与利比亚政府军在战事上的胶着状态。据央视报道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资料图片:2009年6月26日塞拉亚在特古西加尔巴呼吁全国人民积极参加公投 新华社发(拉斐尔-奥乔亚摄)   资料图片:2009年6月26日塞拉亚在特古西加尔巴呼吁全国人民积极参加公投 新华社发(拉斐尔-奥乔亚摄)

  新华网马那瓜5月29日电(记者刘璇 许雷)遭政变罢免的洪都拉斯前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28日经由邻国尼加拉瓜返回祖国洪都拉斯,结束了海外流亡生活。分析人士认为,塞拉亚的回归有望终结该国的政治危机。

  当地时间14时25分,塞拉亚乘坐委内瑞拉政府提供的飞机抵达洪都拉斯首都国际机场。与其同行的除家人和随从人员,还有委内瑞拉外长尼古拉斯·马杜罗、玻利维亚外长戴维·乔克万卡和巴拿马前总统马丁·托里霍斯。一些洪都拉斯政府官员到机场迎接塞拉亚。数千名塞拉亚支持者自27日晚间就守候在首都国际机场周围,等待其归来。

  2009年6月,洪都拉斯发生军事政变,时任总统塞拉亚遭罢免并流亡海外。政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谴责,洪临时政府因此遭到世界多国及国际组织的孤立和制裁。同年11月,洪都拉斯举行总统选举,原反对党国民党候选人洛沃获胜并于2010年1月宣誓就职。塞拉亚被控滥用职权等罪,随后获准与家人一同前往多米尼加。

  然而流亡海外的塞拉亚并未沉寂,他在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的支持下周游各国展开游说,指责洪军事政变不合法。其追随者还在国内成立了“洪都拉斯反对政变国家前线”组织,呼吁国民抵制通过政变上台的临时政府和新政府,这使得刚刚就职的洪总统洛沃在国内施政阻力重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形单影只,处处碰壁。

  虽然洛沃执政以来一直主张“国家和解政策”,但洪国内民众因军事政变产生的裂痕始终难以修复,治安混乱、经济凋敝等老问题日益凸显。另外,新政府始终被孤立于美洲国家组织之外,因此,准许流亡总统塞拉亚回国逐渐成为洪都拉斯重返国际政治舞台的关键所在。

  今年4月,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洪都拉斯三国总统就塞拉亚回国和洪都拉斯重返美洲国家组织事宜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本月22日,洛沃和塞拉亚在哥伦比亚西北部城市卡塔赫纳签署和解协议。根据该协议,洪政府撤销针对塞拉亚的多项司法指控,塞拉亚及其前政府官员获准“安全和自由地”返回洪都拉斯,并可以参加洪国内的政治活动。作为交换条件,洪都拉斯将重返美洲国家组织。

  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在协议签署后表示,该协议将使“泛美国家系统内的局势正常化”。按计划,美洲国家组织大会将于6月初在萨尔瓦多召开,届时,洪都拉斯重返该组织将成为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洪都拉斯分析人士认为,塞拉亚的回归无疑为洪都拉斯重返美洲国家组织创造了前提条件,是洪都拉斯在解决政治危机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同时,这也显示了美洲国家组织和拉美各国在解决区域争端方面的协作能力和经验。随着洪局势日趋明朗,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危机很有可能在“国家和解”的呼声中逐渐落幕。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名单共485人,提名材料将公示一个月。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奇数年进行,每次名额不超过60。今年增选工作年初启动,由单位推荐、部门遴选和院士提名,并经形式审查和主席团审定,5月25日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
485位候选人分别来自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厂矿企业、管理部门等。名单公布后,即有人统计发现,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如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原中石油副总胡文瑞、中电投副总张晓鲁、神华宁煤董事长王俭等。
除企业高管外,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原安监总局副局长闪淳昌、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政府高官也在候选人之列。
针对这份名单,网上已现各种声音,有人质疑评选标准,有人认为是院士官僚化的表现,也有人觉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没有什么不合理。
对此,工程院学部工作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现任企业高管、政府官员、大学校长等职,并不能否认其以前从事过科学技术工作,且目前不少企业老总仍在承担部分科研工作,掌握前沿的工程技术,故不能因职务身份就将这些人拒之门外。
他强调,在增选程序中,工程管理学部的候选人需放入其他8个学部中评选,看其是否有真正的工程背景,完全是行政职务将不符合规定。“工程院院士考量的是曾经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无论是什么身份,需要满足的标准是统一的”,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同等职称的专家,方可被提名。
“工程院此前历经9次增选,一直严格把关”,此工作人员介绍,在后续评审和选举环节,还将特别关注候选人的学术背景。“名单现在已经公示,如果存在大家担心的问题,会反映到我们这里。”
按照程序,有效候选人将经两轮评审和选举最终确定新院士名单,新增院士名单拟于今年11月份公布。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近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挂牌改名为“真维斯楼”,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清华回应称,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集资金的通行做法。据悉,清华尚待认购的“冠名费”共计有7.5亿余元。

以募捐换冠名,在全国各高校早已不是什么奇闻逸事。就在上周,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教学楼更名为“富力教学大楼”;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更有“中国移动通信教室”、“飞利浦照明教室”,据说礼堂的椅子也可以掏钱冠名。而在国外,大学获得社会捐赠越多,证明其获社会认可度越高。著名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捐赠收入有时竟占据其总收入的近四成。

因而,清华回应“真维斯楼”是通行做法,也是事实。其实,在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以募捐换冠名,拓宽融资渠道,不失为一个双赢举措。高校可以筹集办学资金,企业可以扩大知名度,再以更大的力度回报教育。特别是眼下,许多大学缺钱,不是盯着政府,就是盯着银行,在他们看来,政府或银行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当下,不少高校都陷入“以贷还贷”的恶性循环,扩大社会融资渠道,向企业要募捐,总比动辄伸手向政府要补贴强多了!再说了,教育部的规定只是说不能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那么以企业冠名的“真维斯楼”、“富力教学大楼”也不算违规。

可为何国内高校的募捐却惹来众多是非争议?这恐怕缘于以下两个原因:一、高校要想获得企业捐赠,必须在办学思路、办学措施上得到社会认同,而不能把企业捐赠的钱拿来盖豪华大楼;二、不是说什么企业都可以冠名高校的,必须在文化内涵上与高校的教育理念相近。这也许才是“真维斯楼”惹争议的原因所在。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最近,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垃圾危机再次卷土重来,上千吨垃圾堆积在街道上无人清理。意政府不得已出动军队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自2008年以来意大利军队第二次被部署到那不勒斯清除垃圾。看似简单的垃圾问题为何会在那不勒斯成为久拖不决的“老大难”?而政府又为何在此时动用军队?实际上,意大利垃圾危机的背后既有政治硝烟弥漫,也有看不见的“黑手”在操纵。垃圾、权力和金钱已构成一幅错综复杂的画面。

  出动军队清理垃圾

  这次那不勒斯的垃圾危机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共有约3000吨垃圾堆放在街道上无人清理。由于天气逐渐转暖,这些垃圾散发出令人作呕味道,让当地居民无法忍受。愤怒的居民多次点火焚烧垃圾,平均每天都会由此引发数十起火灾,导致那不勒斯城内火警不断。还有些人在垃圾堆上竖起大牌子,上面写着“我们已经与这些垃圾产生了深厚感情,请别动他们!”以讽刺政府在垃圾危机面前的不作为。

  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承诺派军队进入那不勒斯市去清理垃圾。从5月9日开始,约有170名士兵和70辆卡车抵达那不勒斯参与垃圾清除工作。但是他们只能将垃圾清理到车上并运往垃圾填埋场等待处理,最终的清理还要看填埋场的工作效率如何。当地公共卫生官员帕洛·贾克梅里认为,军队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的作用也有限。

  垃圾场上的政治斗争

  贝卢斯科尼在2008年选举中曾承诺解决那不勒斯垃圾问题,之后他也确实派遣部队清理垃圾,兑现了承诺。而此次贝卢斯科尼政府再次出动军队,正是在意大利即将于5月15日开始地方选举之前。这个举动简直和上次如出一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是否又在将“垃圾场”作为“政治秀场”,故技重施为地方选举造势拉票。

  其实从技术层面来看,垃圾问题的解决并不困难。目前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垃圾填埋厂已经是满负荷运转,政府需要新建处理厂才能解决这个矛盾。但关键也在这里,就像贾克梅里所说的,“我们的致命弱点就是缺乏协作”。以那不勒斯为首府的坎帕尼亚大区是意大利左派力量的传统势力范围,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翼政府在这里总是面临掣肘。贝卢斯科尼曾计划在那不勒斯周围小镇再建一座欧洲最大的垃圾处理厂,但各市镇政府就是不松口,当然居民对环境污染和健康威胁的担忧也是政府面临的压力。两派政治力量相互较量,一方指责“你在作秀”、一方指责“你故意使绊”,而那不勒斯人在垃圾中一晃就熬过了好几年。

  黑手党垄断垃圾行业

  针对令人头疼的垃圾难题,有意大利学者提出了一个不牵扯政治因素的解决办法:提高现有的垃圾回收处理能力。目前那不勒斯的垃圾回收率比较低,政府每年花费1.6亿欧元用于垃圾分类,但当地的垃圾分类处理率却只有10%。这种落后的公共管理能力进一步加速了垃圾危机的爆发。那不勒斯一所大学的公共卫生学教授玛利亚认为,只要达到50%的回收率就可以解决垃圾问题,而且回收废品的销售收益还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过,这个大有“钱”途的方案却有人捷足先登,那就是臭名昭著的黑手党。

  有分析认为,那不勒斯垃圾问题无法根治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黑手党,因为他们把垃圾看得“像黄金一样值钱”。卡莫拉家族是与西西里黑手党齐名的黑社会组织,他们在从事其他犯罪活动的同时,也渗入到包括垃圾处理在内的公共事业领域。

  据报道,卡莫拉家族用威胁、利诱等手段,非法承包或以其他形式控制了那不勒斯至少一半的垃圾运输和处理业务,不仅借此大量侵吞公共资金,还将回收废品简单清理后偷偷运往非洲和亚洲销售,从中谋取巨额暴利。而为了垄断垃圾处理行业,他们还阻止和破坏尚未被他们掌控的垃圾处理公司的正常运作。(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4 页,共 3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