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不久前,人们纷纷涌到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拉帕尔马岛,观看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为GTC举行的落成典礼。GTC耗资1.8亿美元,由西班牙、墨西哥以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共同所有。GTC的一个拼合镜面直径为34英尺(约合10.4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同类型望远镜中体积最大的一个。

  1.加那利大型望远镜外景

加那利大型望远镜(GTC)外景
加那利大型望远镜(GTC)外景(图片提供:Pablo Bonet)

  2009年8月6日,低悬的太阳照耀着加那利大型望远镜(以下简称GTC)穹顶周围的田野。GTC是用于观测天空的地面光学望远镜家族最新成员。

  另有3架体积超过GTC的望远镜将于2018年完成建造,分别是镜面直径90英尺(约合30米),计划建在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山顶的三十米望远镜;镜面直径80英尺(约合24.5米),将建在智利拉斯?康帕纳斯山的麦哲伦巨型望远镜;主镜直径达成空前的137.7英尺(约合42米),建造地点尚未敲定的欧洲极大望远镜。

  2.夜色下的加那利望远镜

 

GTC被罩在保护性穹顶内,周围被夜色下的云海环绕,就像是一颗躺在半边贝壳上的高科技珍珠
    GTC被罩在保护性穹顶内,周围被夜色下的云海环绕,就像是一颗躺在半边贝壳上的高科技珍珠(图片提供:Pablo Bonet)

  这架于2009年7月31日正式落成的新望远镜坐落于拉帕尔马岛最高点——罗奎克·德·罗斯·穆察克斯(Roque de los Muchachos)之上,海拔高度达到7874英尺(约合2400米)。拉帕尔马岛位于加那利群岛最西北角。GTC所在地区几乎没有光污染,天空经常处于无云状态,大气层也较为稀薄,是进行光学和红外线天文学研究的理想之所。

  3.望远镜穹顶上的一个开口

GTC的穹顶上的一个开口,将支撑GTC反射镜的六角形钢结构顶端暴露无遗
GTC的穹顶上的一个开口,将支撑GTC反射镜的六角形钢结构顶端暴露无遗(图片提供:Pablo Bonet)

  除了防止杂质在敏感的反射镜表面堆积外,巨大的穹顶还可以保护望远镜免受风湍流以及其它影响图片质量的振动侵扰。

  4.主镜内部

装有鱼眼镜头的照相机向支撑GTC主镜的钢架里面“窥视”。
用广角镜头“窥视”支撑GTC主镜的钢架内部(图片提供:Pablo Bonet)

  主镜由36块更小的六角形镜片构成,拼接在一起好似一个蜂巢。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的原因在于:如果只采用一个直径34英尺的反射镜,镜面会因自身重量过高而出现变形。变形导致来自遥远物体的光线发生偏斜,致使最终得出的数据成为“垃圾”。而小镜面则可进行认真校准,能够成为一个无缝光线收集器。

  5.望远镜内的电缆特写

支撑GTC反射镜的钢结构内的电缆特写
支撑GTC反射镜的钢结构内的电缆特写(图片提供:Gran Telescopio Canarias)

  除了解决主镜重量这个问题外,多镜片拼接结构也允许GTC采用一项相对较新的观测技术,也就是所说的自适应光学技术。36块小镜片中的每一块都可以移动,能够在一秒钟之内进行上千次非常细微的调整,以校正地球大气层对遥远物体发出光线产生的模糊效应。这项技术以及主镜的巨大尺寸允许GTC发现距地球数百万光年的黑洞和星系,并进行细节达到空前程度的观测。

  6.GTC的主镜

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凝视支撑GTC反射镜的钢结构
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凝视支撑GTC反射镜的钢结构(图片提供:Pablo Bonet)

  GTC主镜于2009年4月完成制造。5月,佛罗里达州大学的一支研究小组首次利用GTC进行一些科学观测。天文学家埃里克·福特及其同事借助GTC研究一颗恒星,一颗体积类似木星的行星绕其轨道运行。这支研究小组希望,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恒星衰老过程中绕其轨道运行的行星体积如何走向萎缩。

  GTC项目负责人希望,这架新望远镜能够用于研究早期宇宙以及星系、恒星和行星的诞生与消亡,同时帮助天文学家发现新的太阳系外行星。(杨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1.太空中看到的地出景象

太空中看到的地出景象
太空中看到的地出景象(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地出图片是1966年8月23日由美国宇航局无人“月球轨道器1”号拍摄的。这张图片是在“阿波罗11”号登月前进行的绘制月球表面地图这项努力的组成部分。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顺利完成登月任务。

  月球轨道器的照片利用远程遥控进行拍摄,在轨道显影并使用模拟技术进行扫描。扫描后的静态图像用无线电传回地球并在电视上播放,播放过程中,工作人员对着电视屏幕进行拍摄。照片随后被打印成一个个小条,拼接之后再次进行拍摄。

  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会导致照片质量下降,整个过程就像是对一个复印件再次进行复印。40年前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月球图片相当模糊并且缺少细节。庆幸的是,宇航局的科学家很有远见卓识,中途制作了有关无线电波传播的磁带记录。

  在获得已经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磁带记录并修复老化的磁带机之后,一组志愿者已开始对上世纪60年代月球轨道器任务拍摄的最为著名的图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图片的清晰度和细节。

  2.月球哥白尼陨坑

月球哥白尼陨坑
月球哥白尼陨坑(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1966年公布的月球哥白尼陨坑图片,一经公布就震惊了全世界。

  这张快照是由无人“月球轨道器2”号拍摄的,几年后,美国执行了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轨道器拍摄的月球图片帮助宇航局为阿波罗计划选择着陆点。哥白尼陨坑图片采用斜角拍摄,为的是让人们相信这是月球上真实存在的结构。

  在1966年12月发表于《时代》杂志的文章中,宇航局科学家马丁·斯韦特尼克将其称之为“世纪照片”。丹尼斯·温格是一项旨在恢复月球轨道器所拍图片计划的领导人,他表示:“看着这张哥白尼陨坑照片,你能感觉到自己似乎正站在一座山上欣赏这令人吃惊的景象。这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真的是不同凡响。”

  3.月球哥白尼陨坑周围山脉

月球哥白尼陨坑周围山脉
月球哥白尼陨坑周围山脉(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此前所拍图片的放大版,展现了月球哥白尼陨坑周围的山脉。

  拍摄这张图片的轨道器当时大约位于月表上空28英里(约合45公里),距离拍摄对象大约100英里(约合161公里)。恢复计划负责人温格说:“你可以在陨坑另一侧大约50公里(约合31英里)处看到一些山脉。”

  根据月球轨道器传回图像制成的录像带包含这张图片以及数千张月球图片。在美国宇航局的档案室,这些录像带几乎遭受损毁命运。温格说:“20年后,这种做法便会让录像带毁于一旦。”幸运的是,宇航局“行星数据系统”联合创始人南希·埃文斯一直确保录像带能够得到安全保存。

  4.风暴洋最东端

风暴洋最东端
风暴洋最东端(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负责人温格说:“有时候,我们只挑选一些真正吸引人的图片。”这张新恢复的图片是“月球轨道器3”号于1967年拍摄的,展示了风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最东端的景象。

  总体上说,恢复计划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恢复图片那么简单,而是为未来探月任务提供帮助。上世纪60年代5个“月球轨道器”拍摄的月表图片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通过将1966至1967年拍摄的图片与当前月球侦察轨道器所拍图片进行比较,科学家能够探测过去40年来形成的每一个撞击陨坑。

  温格表示,通过计算发生撞击的平均时间间隔,“你可以确定未来载人月球任务中将在月表工作的宇航员可能遭受陨石撞击的风险”。此外,科学家也能够探测到慢慢改变月球的一些过程,例如除气过程。

  5.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

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
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在这张未标注日期的照片中,温格正在月球轨道器图片恢复计划的McMoon实验室埋头工作。

  温格说,他们实施恢复计划的地方曾经是一家麦当劳餐馆,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此处有现成的水池、通风装置以及空调。多年来,月球轨道器录像带一直保存在加利福尼亚州喷气推进实验室拥有温湿控制设备的储藏室。

  温格等人利用磁带机读取录像带中的图像数据。恢复计划使用的4个磁带机是同类型中最后的机器,它们已在行星数据系统联合创始人埃文斯的仓库内闲置了30多年。为了顺利恢复40年前拍摄的图片,温格等人必须修复这些磁带机,修复机器涉及的工作包括利用液态氮将金属零件分离开来。其它很多类似的磁带机现都在海洋中沉睡,充当了人工珊瑚礁。

  6.月球轨道器录像带

月球轨道器录像带
月球轨道器录像带(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图片展现的是大约一半已知的月球轨道器录像带,总重量大约在4.8万磅左右(约合2.2万公斤)。

  重新找回上世纪60年代月球轨道器拍摄的一张图片大约需要一天左右时间,其中包括一小时的磁带读取过程。温格的小组希望加快速度,能够在2010年初完成所有1000多张图片恢复工作。

  7.月球南极图片

月球南极图片
月球南极图片(图片提供:Lunar Orbiter Image Recovery Project)

  “月球轨道器4”号拍摄的月球南极图片。

  美国宇航局的新飞船——月球陨坑观测与传感卫星(以下简称LCROSS)将于2009年秋季撞击月球南极。这张成功恢复的1967年图片可帮助LCROSS项目科学家选择撞击地点。在月球侦察轨道器于6月进入轨道前,1966年至1967年的月球轨道器任务拍摄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月球图片。这些图片以磁带的方式保存,经常被用于月球研究以及任务规划。

  重新找回的原始录像带中包含月球轨道器拍摄的1000多张图片。在上世纪60年代的磁带机以及现代计算机的帮助下,温格等人已经恢复了5张图片。由于当前面临现状带来的紧迫感,恢复计划必须加快脚步。温格说:“世界上最后一个能够修复这些磁带机的人将于2010年退休。”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当下,全世界的设计团队提出了有关未来派摩天楼的一系列想法,他们设计的建筑有些是农场的所在地,并非单纯地满足居住目的。这些新型农场是利用当地种植的农作物满足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一种方式。

  1.金字塔农场

金字塔农场
金字塔农场(图片提供:Eric Ellingsen and Dickson Despommier, Vertical Farm Project )

  这座建筑名为“金字塔农场”,由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垂直农业专家迪克森·德波米耶和伊利诺斯州理工大学的埃里克·艾林森设计。在农田资源有限的地球,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求是所有政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金字塔农场正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解决之道。

  根据Inhabitat.com网站报道,除了种植水果和蔬菜外,金字塔农场还装有一个加热和加压系统,能够将污水转换成水和碳,为机器和照明设备提供能量。

  2.天空农场

天空农场
天空农场(图片提供:Gordon Graff, Vertical Farm Project)

  安大略滑铁卢大学的戈登·格拉夫认为,他设计的59层“天空农场”能够打破一些评论人士认定的垂直农场无法逾越的障碍,即在合理成本下产生足够电量取代阳光。根据《多伦多星报》报道,这个采取水栽法的农场每年估计消耗大约8200万度电,其中大约一半所需电量可由农场内一家沼气电厂(利用农场废物分解时产生的甲烷燃烧发电)提供,余下的电量则可利用城市垃圾获取。

  3.海水垂直农场

海水垂直农场
海水垂直农场(图片提供:Cristiana Favretto and Antonio Girardi, StudioMobile)

  意大利建筑师克里斯蒂纳·法弗莱托和安东尼奥·基拉迪设计的海水垂直农场,旨在满足人们在一个淡水资源不断萎缩的时代日益增长的灌溉需求。他们的设计理念是利用海水冷却和加湿温室。设计团队在www.studiomobile.com网站上解释说,空气中的一些水蒸汽可以被转换为淡水以灌溉农作物。海水垂直农场将建在迪拜,当地的淡水和蔬菜均较为匮乏。

  4.“Type O”垂直农场

“Type O”垂直农场
“Type O”垂直农场(图片提供:Oliver Foster, Vertical Farm Project)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理工大学的奥利弗·福斯特很清楚,不同类型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生长环境,为此,他专门设计了这个名为“Type O”的垂直农场。大型果树可以栽种在停车场(位于前景),停车场通过一座人行天桥与垂直农场主体相连。人行天桥被一个类似骨骼的结构包围,可种植蔓生植物同时架设供电线路。安装在这座12层建筑物内的反射面可以将阳光弹向后面的种植区。

  5.生态实验室

生态实验室
生态实验室(图片提供:Weber Thompson, Vertical Farm Project)

  这座建筑名为“生态实验室”,出自华盛顿西雅图建筑师事务所Weber Thompson之手。生态实验室是一座12层高层建筑,拥有居住和农业生产双重功能,建在大楼内的花园可为当地社区提供食品。

  据Weber Thompson估计,在将基本生产成本从收入中扣除后,采用水栽法栽种在生态实验室菜园内的马铃薯和莴苣每年可带来大约100万美元收入。设计团队指出,生态实验室的经济可行性可在几年内真正变成令人可信的东西,进而提高人们对这种新型农场的兴趣。

  6.Living Skyscraper

Living Skyscraper
Living Skyscraper(图片提供:Blake Kurasek, Vertical Farm Project)

  这座建筑名为“Living Skyscraper”,由纽约建筑师布莱克·库拉塞克设计,设计之时,他还是伊利诺伊州大学香槟分校的一名研究生。库拉塞克的设计理念为,将城市农场建在居住性公寓外部边缘。

  Living Skyscraper的一些楼层将种植温室农作物,这样农业生产得以贯穿全年。包括阳台在内的其它一些楼层则种植果树等季节性作物。第一层将建有一个农民市场,建筑物内的居民可以在市场彼此交易或者将收获的粮食卖给普通大众。

  7.垂直农场

垂直农场
    垂直农场(图片提供:Augustin Rosenstiehl, Atelier SOA Architects, Vertical Farm Project)

  2008年7月,巴黎建筑师事务所Atelier SOA Architects 的奥古斯丁·罗森斯提赫尔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垂直农场必须适应一些特殊的区域。”如果在城市建造的垂直农场只能种植小麦,而周围农村地区的小麦长势又非常得好,那这个垂直农场就如同一个废物。对于如何在城市环境下种植不同农作物,罗森斯提赫尔提出了一系列想法,其中包括在屋顶上安装涡轮进行发电。

  8.配备太阳能电池的垂直农场

配备太阳能电池的垂直农场
    配备太阳能电池的垂直农场(图片提供:Chris Jacobs and Dickson Despommier, Vertical Farm Project)

  建筑师克里斯·雅各布斯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德波米耶合作设计了一家垂直农场。这家农场是世界上首批垂直农场之一,将建于洛杉矶,其最大特点当属安装于屋顶的一个巨型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可随着太阳移动,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捕获阳光。

  根据《纽约》杂志报道,这座建筑物的窗户采用可阻隔污染物质并且防止水凝结成水珠的化学材料,后者能够让进入窗内的阳光实现最大化,从而帮助作物生长。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巴西科技部网站报道,今天巴西环境部举行情况通报会,介绍最近亚马孙森林砍伐监控情况,科技部部长阿罗休·梅尔卡特宣布将采取新的手段促进与亚马孙森林乱砍滥伐作斗争。由巴西空间研究院提供的监控亚马孙森林砍伐情况的资料将上网,以加强监控。梅尔卡特在介绍“巴西空间研究院卫星遥感系统”的情况时称,该系统对有关地区和城市实行全方位监控,提供实时、高质信息,以加强环保组织的保护行动。

  巴西环境部长伊莎贝拉·特谢拉称,亚马孙地区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砍伐下降后,现在又出现抬头趋势,特别是马托格罗索州,公开采取法律禁止的行动,包括使用流动水源灌溉和使用拖拉机,以及利用多云天气导致监控视线不良的时机进行砍伐。

  梅尔卡特宣布,今后数年巴西将再发射一系列卫星,强化砍伐信息的提供。明年提供的影像清晰度将提高5倍,计划总共投资10亿雷亚尔建造和发射新一代卫星,将于2012年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3号,2013年发射亚马孙卫星1号,2014年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4号。这一系列项目,将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的资料,对公共部门和环保组织的保护行动提供法律支持。(张新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名抢修人员14日上午突感不适,不治身亡。这是这座核电站发生辐射物质泄漏以来首名抢修人员死亡。按照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的说法,男子年过六旬,并非死于过量辐射,死亡原因有待调查。

  医生称或死于心脏病

  东电没有介绍猝死男子的具体身份,只是说他并非东电职员,而是“合作企业”即次级承包商的一名雇员。

  这名男子当天早晨6时开始与另一名作业人员在储存辐射污水的集中废弃物处理设施内搬运电锯等器材。大约50分钟后,他报告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随后晕倒。7时过后,他被抬入核电站医务室,已经失去意识。8时35分左右,他在附近福岛县磐城市急救中心接受抢救。9时33分,医生确认他死亡。

  “他受到0.17毫希辐射,”东电发言人森吉典(音译)说,“但他身穿防护装备,体内没有发现辐射物质。我们还没有确认他的死因。”磐城市急救中心一名医生说,“死因极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不大可能是辐射。

  男子所受外部辐射远低于日本政府规定的紧急作业辐射量安全上限、即累计承受250毫希。东电介绍,其他作业人员没有抱怨健康问题。

  抢修人员多次中暑

  从东电介绍的情况看,这名男性工人可能属于“过劳死”。

  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以来,抢修人员需要穿着密封性强、较为沉重的防护服,戴防护面罩,携带辐射量测定器,不易补充水分,上厕所更不容易。尽管作业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时间一般定在较为凉快的6时至9时,但身着全套防护服装备,如同身处蒸笼,每次作业会出一身大汗。日本《每日新闻》14日报道,抢修人员已报告多起中暑病例。

  抢修人员同时面临心理恐慌之类“看不见的敌人”。从以往记录看,东电是否向非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足够安全培训或心理咨询,存在疑问。

  抗震楼内无医生

  东电本月4日说,打算改善抢修人员作业环境,措施包括在核电站内常驻医护人员,为工人提供健康诊断,每天早餐提供面包,午餐和晚餐提供盒饭,搭建预制板房作为临时宿舍,提供双层床和淋浴设施。

  然而,东电14日晚些时候承认,猝死男子晕倒时,普通工人、工程师等抢修人员临时居住的抗震楼内没有医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大象孤儿正在泥塘里嬉戏

  在这些大象孤儿的眼中,泥巴不仅可以消暑避热,还是很好的解闷玩具。它们在奔向泥塘时,几乎无法掩饰住兴奋,一头扎进烂泥里开始嬉闹起来。


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生活着不同地区的大象孤儿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肯尼亚大卫-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基金会的泥塘中,这些大象嬉戏玩耍,看起来如同一个非常幸福的大家庭。40岁的摄影爱好者亚力克塞-提施辰库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旅游时,捕捉到这动人心扉的一幕。


这些大象孤儿在生命最初阶段非常不幸,但现在过得很开心

  他说:“动物园中有很多可爱的小象孤儿正在成长,它们来自肯尼亚不同地区。这个孤儿院每天只向游客开放1小时,但值得一去,因为这些小象非常可爱。工作人员用奶瓶给它们喂奶,吃完午餐后它们开始玩耍。看它们在泥浆里打滚的样子非常有趣,它们相互扭抱,你撞我,我撞你,看起来非常开心。这一刻非常感人,在这段时间里正好可以给它们拍照。”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河北邯郸市文物局26日透露,南水北调邯郸段文物考古发现了一批先商时期古墓群,出土了大量以陶器为主先商文物,为夏商周断代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考据。

  据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介绍,南水北调邯郸段共发现遗址、墓群11处,文物丰富地段一处。其中在薛庄遗址、墓葬等多处发现先商墓葬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遗址、墓群密度之高,出土文物数量及种类之多,在中国先商考古史实属罕见。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史研究,特别是为商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考据,为复原先商古民生活情景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实物。

  据了解,在邯郸薜庄遗址及墓群考古中,共发掘先商灰坑209个、墓葬36座,灶1个、车辙一段。在滏阳营、湾漳营、槐树屯遗址及墓群考古中,共发掘先商灰坑31个,沟7条,道路6条,陶窑6座;清理墓葬73座,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骨器、蚌、陶器、铜、铁、瓷器等800余件。

  邯郸市文物保护所所长乔登云说,此次发掘另一特点是,遗址多为不断代墓群。一个遗址囊括从先商、秦至明清时期墓葬,为系统研究华北地区各朝代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依据。以滏阳营遗址为例,出土了上至新石器时期、先商时期、北朝时期遗存,下至明清时期文物,时间跨度几乎囊括了中华文明发展史。(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北京3月18日电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消息,为帮助突尼斯、埃及两国政府缓解其与利比亚边境地区滞留难民带来的人道主义危机压力,中国政府日前决定向两国政府提供共计5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据了解,这笔援助具体为向突尼斯、埃及两国政府分别提供2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突政府提供价值约303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主要包括清真食品、帐篷、毛毯、常用药品和发电机等。

责任编辑:NN024(本文来源:新华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震后救援工作17日进入第七天。截至当地时间当天18时,遇难者人数增至5457人,确认失踪9508人。各国积极协调在日人员撤离,并向灾区捐款捐物。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6日在维也纳说,他计划尽快访问日本,与日本官员共同评估核电站受损情况。

  除执行运输与搜索任务外,美军还在16日向日方提供了多台高压水泵,用于福岛核电站防泄漏行动。

  根据日本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在前期援助3000万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救灾物资、派遣救援队赴日抢险救援的基础上,近日将向日本政府提供1万吨汽油、1万吨柴油的紧急无偿援助。

  此外,新加坡、泰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也以不同形式向日本提供援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张图片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的照片合成的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把这些图片拼接在一起。
 

  美国宇航局发言人说:“这张合成图是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最完整的月球背面地貌图,它将为科学界提供一个宝贵资源。这是一个非常壮观的画面。”月 球地貌学是研究月球及其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门科学,其中包括陨石坑、山脉和其他地形特征。直到1959年,苏联的“月球3”号飞船才首次获得月球背面 的照片。从地质学上来说,月球的远端和近端是两个不同世界。与月球近端不同,远端只有相对较少和较小的区域存在玄武岩火山作用,而且扁平的高地占据主导地 位。
 

  以前用美国宇航局的“克里门汀(Clementine)”号飞船(1994年发射升空)拍摄的照片合成的月球远端图片,拍摄角度不利于看到被照 亮的月表地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在距离月球50公里的轨道里以每小时3600英里(5793.64公里)的速度飞行时,拍摄到这些图片。它的成像系统由 两个窄角相机(NACs)和一个广角相机组成,前者负责提供高清图片,后者负责提供100米范围内的清晰图片。(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3 页,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