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
太阳能卫星: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太阳能卫星: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
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负责这项新研究。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负责这项新研究。
研究人员已研发了一个可把太阳能送回地球的人造卫星网。研究人员已研发了一个可把太阳能送回地球的人造卫星网。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地球上,由于造价高和面板效率低等因素,太阳能事业发展缓慢。但太阳能卫星的首次试验为“绿色能源”的可行性带来希望。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已测试了太空设备,这是开发收集能量并通过微波或激光将其送回地球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第一步。

  这些研究人员的目的是建造一“群”一天内可为整座城市提供电力的人造卫星。最初,这些小型人造卫星并不能取代普通发电厂,却能为灾区或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迅速提供电力。地球上的一个“接收器”会把精确定位的微波或激光束变成可用电源。

  在太空安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想法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这项新研究至少证实了一个小型版本的可行性。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马塞米利诺-瓦西里博士是这项太空太阳能电池板研究的负责人,他说:“太空为收集太阳能提供了一个极其丰富的来源。不管一天什么时候或什么样的天气状况,我们在收集太阳能上都具备有利条件。在像撒哈拉沙漠一样的干燥地区,可以捕捉优质太阳能,却很难将其转变成电力,以供这些地区使用。但我们的新研究旨在解决这个难题,到时候我们可用太空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这些难以到达的地区供电。”

  瓦西里表示:“通过微波或激光,我们都能将太阳能发送到地球上,甚至直接送到特定地区。这会提供一个可靠的优质太阳能来源。由于它能持续不断地提供太阳能,所以不再需储存来自地面可再生能源的能量。刚开始,较小的人造卫星能为一座小村庄产生足够电力。但我们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一个足够大的太空结构中,这样一来它所收集的能量就能为一座大型城市提供充足电力了。”

  4月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的一个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生团队开发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太空网”实验,它已在一艘从北极圈飞往太空边缘的火箭上进行。这个实验名为Suaineadh,苏格兰盖尔语的意思是“意外进展”。这是太空施工设计迈出的重要一步,证明了一个轻型旋转网状物上可以建造大型结构,为这个太阳能计划的第二步铺平了道路。

  瓦西里表示:“Suaineadh实验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太空太阳能计划的第二步了,也就是研究用于收集太阳能的反射器。当前这个名为‘自动膨胀式可适性面板’(SAM)的计划将测试一个超轻型细胞结构展开时的情况。这个结构一旦展开,就会变形。它由真空中自动膨胀的细胞组成,可通过纳米泵改变独立的体积。这个结构能复制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的天然细胞结构。细胞的独立控制便于我们将这种结构变成一个收集日光、并将其发射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集中器。通过组装数以千计的小型个体单位,同一个结构还能用于建造大型太空系统。”

  这个计划是一个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NIAC)研究的一部分,美国“阿耳特弥斯创新”公司的约翰-曼金斯是该研究负责人。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是一个国际联盟欧洲地区的代表。该联盟由美国研究人员和一个由神户大学信行贺屋教授率领的日本科研团队组成。日本神户大学在无线电力传输方面占有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宇航局先进理念研究所的这项研究为大型太阳能人造卫星证明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研究人员的任务是为结构要素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法,同时为轨道和轨道控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秋凌)

  相关阅读:

  科学家制睡眠面膜 现实版《盗梦空间》即将上演

  只需路人踩踏即可发电 英推出神奇环保地砖(图)

  美国大学研制新型防蚊衣 有效期长达六个月(图)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公司推出环保地砖 可利用路人踩踏发电

  这种亮绿色的塑料地砖目前已在英格兰一家语法学校得到实际应用。学生和老师在踏上这些地砖之后,转换的能量能够为整个走廊提供照明所需电能。

  5月22日报道 英国帕维根系统公司(Pavegen Systems)日前推出一种新型环保踩踏地砖,一旦有行人踩踏到地砖上就能够产生能量并进行存储,而这些能量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成为其它能源的有利补充。

  据悉,这种亮绿色的塑料地砖目前已在英格兰一家语法学校得到实际应用。学生和老师在踏上这些地砖之后,转换的能量能够为整个走廊提供照明所需电能。同时,今年夏季,欧洲最大的商场-韦斯特菲尔德·斯特拉福特城市购物中心(Westfield Stratford City Mall)也将在购物中心外面的走道上安装这种可转换能量的踩踏地砖。

  帕维根系统公司的创始人劳伦斯·坎贝尔-库克(Laurence Kemball-Cook)今年年仅26岁,他早在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研读工学学士期间就想到了这个点子,并且成功设计出了这种踩踏发电地砖,它能够从行人脚步的踩踏中收集能量并转化成电能。

  他设计的这一地砖可被应用到踩踏量较大的交通地段,届时地砖可以将收集到的能量储蓄到聚合物锂电池中,或用于街边路灯的照明、音箱、人行道的警报器、标志以及广告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09年,坎贝尔-库克设计出的原型地砖自曝光之后,即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也在间接上促使他成立了帕维根系统公司。经过技术改良和完善之后,坎贝尔-库克设计出的地砖长60厘米,宽45厘米,一旦有行人踩踏在上面之后,其转换成的电能有5%将被收集起来用于点亮地砖中央的一个LED灯,而剩余95%的电能即可直接用于其他用途,或者可被储存在电池当中,以便用作其他用途。

  这种做法意味着,一旦应用这种地砖,当大街上人来人往时,他们踩踏所产生的能量很多都将被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这些行人自己可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正在为发电做着贡献。目前,帕维根系统公司仍在对地砖进行改进,希望能够直接将转换的电能输入到电网当中,这样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这种地砖还附带防水功能,能够在雨雪天气和冰冻环境下使用,而每一片地砖的寿命为5年,或者相当于可以承受2000千万步的踩踏。不过,坎贝尔-库克表示,理论上来讲,这种地砖的使用寿命为20年。

  据悉,城市规划者和建筑设计师都对这种地砖非常感兴趣,因为其只需要进行轻微的改造,便可以直接变成瓷砖使用,并且它的制作材料100%都是回收的旧汽车轮胎,十分环保。德国科技巨头西门子已同帕维根系统公司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并且计划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联邦广场(Federation Square)安装这种地砖,来为外部灯光照明提供能源。同时,伦敦一些地铁站和购物中心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也计划采用这种地砖。

  尽管目前这种地砖还只能为低耗能设施提供电力,但坎贝尔-库克表示,随着安装规模的增大,能量转换率的提高和产品技术的改进,今后仅依靠这种踩踏地砖也能够为一些大型项目提供电能需求,例如为整个音乐节提供电力支撑等等。同时,坎贝尔-库克也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推广,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其应用效率会更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的一个工程师团队近日表示,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将是确保最大限度地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有效方法,电流将通过激光传送到地球所需地方。


英科学家研发从太空高效收集太阳能技术

  这确实是太空时代的可再生能源!这种理念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出,因为许多研究人员,尤其是日本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类似的提议。虽然实施该项目将耗费巨额资金,但其理念将使能源利用产生巨大变革。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专家们目前正在做的是研发一系列太空平台,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因为不受云或灰尘的阻挡,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将满负荷地、不间断地产生电能。

  电能可以储存在电容器中,然后通过激光或微波辐射传送到地面接收站。除了提供廉价的电力,这种方法也将为地球上偏僻地方提供基本的用电需求。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部的瓦西里博士(Dr. Massimiliano Vasile)说:“太空为收集太阳能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来源,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天气条件如何,我们都将能收集到太阳能。”

  他补充说:“在撒哈拉大沙漠等区域可以捕捉到高质量的太阳能,但要运输到所需地方,却变得非常困难。然而,我们的研究重点是我们如何才能消除这一障碍,并利用空间太阳能发电传送到地球所需地方。使用这个系统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它会不断地提供能量。其目标接收机站也可以改变,随着地球旋转而改变。

  瓦西里接着说:“起初,小型卫星将能为一个小村庄提供足够的能量,但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先进技术,希望有一天能在太空中设置一个足够大的平台,可以收集能量,将能够为大型城市供电。”(嘟嘟/编译)

  相关阅读

  科学大胆构想炸掉水星 建造巨型太阳能量球(图)

  神奇的太阳能脊椎生物 斑点钝口螈进行光合作用

  勃朗峰上新开业悬崖旅馆 能源来自太阳能电池板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法国一家新闻网站28日曝光一份书面材料,显示总统尼古拉·萨科齐2007年竞选总统时,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家族同意资助。

  “媒体部分”(Mediapart)公开的这份阿拉伯语文件由时任利比亚对外情报局局长穆萨·库萨签署,显示卡扎菲政权“原则上同意支持”萨科齐竞选,提供“相当于5000万欧元”的助选金。

  这家调查类新闻网站说,时任利比亚情报部门主管阿卜杜拉·塞努西、“非洲投资基金”主管巴希尔·萨利赫、萨科齐助手布里斯·奥尔特弗和军火商齐亚德·塔基丁2006年10月会面后,库萨签署这一文件。

  报道没有说明萨科齐是否收到那笔钱。

  塔基丁的律师萨米亚·马克图夫否认塔基丁参与会面,但称“以(文件)提及的日期和姓名推测,这份文件可信”。奥尔特弗坚称没有见过塞努西、萨利赫和库萨。

  萨科齐竞选团队当天回应,报道内容“可笑”,是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阵营的“拙劣手段”,试图“分散注意力”。竞选团队女发言人娜塔莉·科希丘什科—莫里泽告诉法新社记者,萨科齐2007年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后,法国宪法委员会检查过他的竞选资金来源,没有异议。

  奥朗德的发言人贝尔纳·卡泽纳夫呼吁萨科齐“自己向法国人解释”。

  “媒体部分”由多名法国资深记者创立,2010年因披露欧莱雅集团女继承人利利亚纳·贝当古派人给萨科齐竞选团队送去成捆现金而知名。这家网站今年3月公开塔基丁前私人医生的一份电报内容,指认卡扎菲向萨科齐提供助选金,萨科齐当时以“荒唐”一词否认。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社德黑兰4月16日电(记者杜源江 何光海) 伊朗外长萨利希16日说,如果外界能提供伊朗所需高纯度浓缩铀燃料,伊朗会在生产高纯度浓缩铀这一问题上作出与现在不同的决定。

  伊朗学生通讯社当天援引萨利希的话说,伊朗为国内反应堆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是伊朗的权利。“但如果有关各方确保向我们提供所需的不同纯度核燃料,则情形会有所不同”。

  萨利希当天还呼吁西方国家在下一轮伊核问题谈判前取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他说,如果西方国家希望在解决伊核问题方面建立信任,就应从取消对伊制裁开始,这会加快双方达成一致的进程。他说,伊朗已为快速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在下轮核谈判时就解决所有问题做好了准备。

  伊朗议会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帕尔维兹·索鲁里14日说,如果西方国家能满足伊朗对纯度为20%浓缩铀的需求,伊朗愿意重新评估生产这一纯度浓缩铀的决定。

  伊朗一直坚称其开展铀浓缩活动目的有二:一是为国内唯一一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提供核燃料;二是为德黑兰研究用核反应堆提供燃料,用于生产放射性药物,治疗国内癌症病人。而西方担心伊朗可能会秘密将纯度为20%的浓缩铀提纯至更高的武器级纯度。

  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六国的新一轮伊核问题谈判14日晚在伊斯坦布尔结束,双方均表示会谈积极且具建设性,同意5月23日在巴格达再次聚谈。双方同意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合作基础,为下轮会谈准备一份草案,届时双方将讨论这一草案,随后开启“核合作”。(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墓地紧张也是困扰当代英国大城市的社会问题。1994年,墓园管理者们就预见到伦敦的墓地资源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告急。随着时代变迁,环境保护意识也更多介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关注地球环境,提前选择并安排身后的绿色葬礼。

  环保棺材

  据“全球点子银行”网站统计,英国每年举行的常规葬礼中要焚毁43.7万口用珍贵硬木制作的棺材。这些木材被砍伐后要绕大半个地球运到英国再制成棺材,焚烧过程也会向大气中释放不少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

  现在英国几乎每个火葬场都提供纸板棺材,有的火葬场还会因为纸板棺材火化中消耗较少能源而减少收费。不喜欢纸板棺材的还可以选择不含任何化学成分的竹制灵柩、用布满苔藓的柳条编制的灵柩,甚至麻袋!注重外表的人还可以考虑在纸板棺材或其他材料的棺材之外套上传统的橡木灵柩,死者家庭只需付纸板棺材的费用,外棺可以免费借用,并可重复利用。火葬场还提供用竹子、芦苇、木材、玻璃和陶瓷等材料制作的骨灰盒盛放骨灰。

  海上埋葬

  英国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有许多英国人开始选择海上环保葬礼作为自己的最终归宿。

  海上埋葬是用棉布单包裹逝者的遗体,放入一个胶合板棺木,再用水泥密封。逝者的亲朋好友一起乘船出海,在指定海域把棺木缓缓放入大海。最后,参加葬礼的亲朋一起举杯,饮用逝者生前最喜欢的酒。据介绍,这种方式十分环保,因为葬礼中采用的所有材料都可以自行分解消失:棉布单包裹可降解;棺木所用船用胶合板36至40个月后可完全分解;用于密封和加重的水泥可以在咸水作用下分解,不会污染海洋。

  自然掩埋

  由于英国政府对海葬有诸多限制,而将已故亲人葬在庭院不仅会令家人难以接受,也会影响地产增值,因此林地或自然保护区成为理想的绿色墓地。

  1994年,英国自然死亡中心成立了自然掩埋地协会,提供绿色墓地。这些墓地由地方政府、农民和慈善组织经营管理,平均埋葬花费为650英镑。选择天然墓地举行的绿色葬礼可简可繁,简单的可以将死者包入裹尸布直接入土,复杂的可以采用整套宗教仪式。

  绿色墓地通常尽量保持自然野趣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地也受到保护不予开发。坟墓一般没有标志,而由亲属栽种的纪念树或野花代替墓碑。

  

  “双层墓穴”

  2009年,为了解决伦敦面临的墓地资源紧张问题,伦敦政府提出试行“双层墓穴”政策,意思是将老墓地的主人遗体挖出、深埋,然后在原址引入新的主人。这项改造设计挖深原有墓穴,深埋原有棺木,继而腾出空间,在上层加修新墓穴,新铭文将直接加在原有墓碑上。已经损坏或是不重要的墓碑将予拆除,墓碑重修后只写新的铭文。

  这是一项听上去似乎不可思议的政策。然而实际上,大部分伦敦市民表示理解。如果试行顺利,这项政策将向全国推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5.新种鳅鱼

新种鳅鱼(图片提供:Jörg Bohlen via WWF)新种鳅鱼(图片提供:Jörg Bohlen via WWF)

  自1997年以来,科学家共在湄公河流域发现300多种新鱼类种群,其中就包括这种外形酷似腌黄瓜的鳅鱼。在淡水鱼类种群多样性方面,湄公河生态系统仅次于亚马逊。查普曼表示新种鳅鱼只生活在泰国南部两条清澈的砂砾床溪流中,它们的发现让科学家意识到两件事情。“一个是,这种物种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只适应一个非常独特的栖息地。另一个是,它们是一种非常容易受到影响的种群,面临灭绝风险。如果想保护这种鱼类,我们需要对水坝、污染和过度捕捞进行干涉,否则的话,它们便会走向灭绝。”

  6.灰岩柳莺

灰岩柳莺(图片提供:Ulf Johansson, Swed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via WWF)灰岩柳莺(图片提供:Ulf Johansson, Swedish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via WWF)

  这只灰岩柳莺于2010年发现。它的叫声嘹亮,与众不同,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是一个新的鸟类种群。这种灰岩柳莺生活在老挝和越南的山区,它们的繁殖地为石灰岩喀斯特地貌,也因此得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查普曼表示:“科学家对这一地区的鸟类进行了深入研究。一年之内,我们只发现一两种新鸟类种群,因此任何新发现都让我们感到兴奋。”

  7.肉食性猪笼草

肉食性猪笼草(图片提供:François Mey via WWF)肉食性猪笼草(图片提供:François Mey via WWF)

  这是一种喜欢吃肉的植物,高度达到近40英寸(约合100厘米),是2010年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的5种肉食性猪笼草之一。这种肉食性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holdenii”,科学家只在两座山峰上发现它们的踪迹,均位于柬埔寨的豆蔻山脉。豆蔻山脉的海拔高度在1970到2625英尺(约合600到800米)之间。其他4种肉食性猪笼草是在泰国发现的。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查普曼表示:“这种植物能够散发出香气,诱捕没有疑心的猎物,例如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甚至于鸟类。它们的瓶状叶中含有酸性成分,用于消化溺死的猎物。对于植物来说,这是一种非凡的适应能力。它们的生长并不单纯依靠从贫瘠的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同时也捕食小动物补充营养。”

  8.湄公河

湄公河(图片提供:Gordon Congdon via WWF)湄公河(图片提供:Gordon Congdon via WWF)

  湄公河流域的柬埔寨森林。这一流域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查普曼表示:“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并不均衡。一些地区的生物较其他地区更为丰富,例如湄公河流域。当地的栖息地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既有潮湿的森林,深邃的沼泽,又有众多河流,是亚洲鱼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科学家一直担心湄公河流域的物种因各种压力不断减少,能够发现这么多新物种让他们感到吃惊。查普曼说:“湄公河流域的一些地区曾爆发战争,最近才允许科学家进行考察。这一地区拥有各种各样的栖息地,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还会在未来发现更多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新物种。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我并不认为能够上演如此多的发现。”(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16日消息,据12月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2010年共在东南亚大湄公河流域发现208种新物种,其中包括一种可以自我克隆的蜥蜴,一种外形酷似腌黄瓜的鱼以及一种发型好似“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的猴子。

  1.塌鼻猴

塌鼻猴塌鼻猴(图片提供:Martin Aveling, FFI via WWF)

  塌鼻猴,学名“Rhinopithecus strykeri”,因发型酷似“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也被人形象地称之为“埃尔维斯猴”。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份新报告,2010年共在东南亚大湄公河流域发现208种新物种,其中就包括这种猴子。可惜的是,研究人员从未拍到活塌鼻猴的影像。

  塌鼻猴是在大湄公河缅甸流域发现的。大湄公河流域遍布着湿地、山脉和森林。当地喜马拉雅山的猎人对这种猴子并不陌生,但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大湄公河流域保护项目负责人斯图尔特•查普曼等科学家看来,这却是一项令他们感到吃惊的发现。查普曼说:“这是一个发现大型哺乳动物正走向终结的时代,能够在这一地区发现科学界未知的新种灵长类动物非常罕见。根据我们的推测,未来只能在这一地区发现一种或者两种新种灵长类动物。发现这种猴子让人喜忧参半,我们认为这一种群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

  当地猎人表示,如果赶上暴风雨,这种猴子会因为雨水灌进扁平的鼻子不停打喷嚏。查普曼表示,如果果真是这种情况,这种身体畸形可能导致塌鼻猴更易被捕猎者捕获,或者在野外生存中处于不利位置。“目前,我们对这种猴子知之甚少。”

  2.白环蛇

白环蛇(图片提供:Vampire/WWF)白环蛇(图片提供:Vampire/WWF)

  在云南东川山区发现的白环蛇,上下颚均长有巨大的尖牙,被它们咬上一口绝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新发现的蛇在夜间活动,捕食青蛙和蜥蜴。白环蛇的身长可达到20英寸(约合50厘米),是2010年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的28种新种爬行动物之一。大湄公河流经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2010年共在大湄公河流域发现208种新物种,其中包括145种植物,25种鱼类,7种两栖动物,2种哺乳动物以及1种鸟类。

  3.新种兰花

新种兰花(图片提供:L. Lee Grismer via WWF)新种兰花(图片提供:L. Lee Grismer via WWF)

  在湄公河流域发现的新种兰花,生活在越南一偏远地区,是被当地一名植物标本采集者发现的。伦敦英国皇家植物园的专家证实这是一种新种兰花。2010年,科学家共描述了16种新种兰花,这一种便是其中之一,它们的数量都很少,栖息地面积也很小。由于当地环境发生变化,这些独特的兰花种群的生存面临威胁。据科学家估计,由于非法砍伐造成的影响,印度尼西亚最近灭绝了大约70种类似兰花。

  4.新种蜥蜴

新种蜥蜴(图片提供:Lee Grismer)新种蜥蜴(图片提供:Lee Grismer)

  2010年发现的新种蜥蜴,学名“Leiolepis ngovantrii”。虽然科学家此前并不知道这种蜥蜴的存在,但越南巴地头顿省居民对它们并不陌生,它们的肉被摆上当地饭馆的餐桌。这种蜥蜴是由越南科技院的Ngo Van Tri在当地餐馆发现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拉西拉大学的李-格里斯莫对这种蜥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蜥蜴全部是雌性,无需求助雄性便可通过自我克隆过程繁育下一代,让单性生殖达到一个新高度。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问:利比亚冲突升级后,包括记者在内的一些中方人员仍在利比亚滞留。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做了哪些工作?是否考虑为中方人员撤离提供进一步帮助?

  答: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岗位,始终密切关注在利中国公民包括中方记者的安全,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克服一切困难为他们提供帮助。

  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已经并将继续通过有关渠道与利比亚有关方面沟通,以确保包括记者在内的中方人员安全,并为其撤离提供协助。

  我们已经与有关国家及国际组织取得联系,为在利中国公民撤离寻求各种渠道。

  我们呼吁现阶段包括记者在内的中方人员避免前往利比亚交战区,并与中国驻利比亚使馆保持联系。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将继续尽一切努力提供协助。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一艘货船在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1500吨燃油泄漏到海水里,形成长达8英里(13公里)的油膜,这对生活在这里的濒临灭绝的北凤冠企鹅造成严重影响,很多企鹅浑身沾满油污,甚至有些已经死亡。除此以外,这次事故可能还会对这里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致命影响。

  1. 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

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南丁格尔岛沾满油污的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

  3月23日,一只身上沾满油渍的北凤冠企鹅(northern?rockhopper penguin),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说,一周前一艘货船在南大西洋南丁格尔岛触礁,大约有1500吨燃油漏出。该岛是英国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组成部分,其上生活着多达20万只北凤冠企鹅,这一数字占世界北凤冠企鹅总数的一半。由于这种企鹅的数量在过去30年间莫名迅速下降,因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归类为濒危物种。

  据英国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政府网站上说,搁浅2天后,即3月18日,马耳他注册轮船“M.S. Oliva”号在风浪的冲击下出现裂缝,油层扩展8英里(13公里)。然而,3月23日事态变得更加严重。大约6.53万吨未经加工的大豆也散落到海洋里,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植物会对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据政府网站上说,数百只沾满油污的鸟被冲上岸,估计已有多达2万只海鸟受到影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官员特雷弗·格拉斯在一项声明中说:“南丁格尔岛的事故现场非常恐怖。”据该网站上说,这次“生态大灾难”可能还会对附近的联合国世界遗产所在的岛屿产生影响。

  2.营救企鹅

营救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营救企鹅(图片提供:Andrew Evans, National Geographic)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环保局派遣一些营救人员,前去营救和清理沾满油污的企鹅。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收集了750只企鹅,这些企鹅将会被送往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在那里接受治疗和护理,慢慢恢复健康。上周,来自南非海鸟保护基金会的更多鸟类营救专家抵达该地。《国家地理旅游者》杂志的特约编辑安德鲁·埃文斯恰巧在工作期间到访了南丁格尔岛。他说:“我们正打算去其他地方,半道上突然接到消息,得知一艘货轮在南丁格尔岛触礁了。”埃文斯在这座岛上对事故现场进行了1天调查,毫不夸张地说,他“看到数百只北凤冠企鹅沾满油污。我还看到一些海豹幼仔的皮肤上沾满油渍。这种场面令人触目惊心。”

  3.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

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早期石油泄漏受害者

  3月23日在拍摄这些照片前,一些北凤冠企鹅已经死亡,它们的死亡原因可能是接触了从南丁格尔岛漂来的燃油。埃文斯说:“我看到一些企鹅正在用嘴巴清理羽毛上的油污。有些企鹅全身沾满了油污,有些是腹部沾上了油渍。” 常务董事尼尔斯·沃诺克表示,与原油相比,经过加工的燃油在发生泄漏事故时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积极方面是,燃油比原油蒸发速度更快。然而消极方面是,从短期来看,燃油对鸟类的毒害比原油更大,这是因为燃油更轻,更容易渗入到鸟儿的皮肤里。据沃诺克说,一旦渗入到皮肤里,任何一种油都会损害鸟类的内脏。更糟糕的是,身上沾上油污的鸟儿在用嘴巴清理羽毛时,偶尔会吞下有毒物质。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2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