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华网快讯:据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报告,新西兰南岛城市克赖斯特彻奇13日下午又发生一次强烈余震,震级为里氏6级。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6月13日电 据外电报道,新西兰今年2月曾发生强烈地震的克莱斯特彻奇市(基督城)13日再次发生里氏5.2级强烈地震,目前已传出物质损毁的报告。

  美国地质勘探局称,震中距离克莱斯特彻奇市仅10公里,震源深度为11公里。

  警方称,他们已经收到一些物质损毁的报告,但还没有收到人员伤亡的报告。

  克莱斯特彻奇当地媒体报道称,一栋楼房倒塌,据认为一些人被埋在废墟中。

  今年2月22日,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造成181人死亡,成为新西兰80年来死伤最为惨重的地震。目前克莱斯特彻奇市中心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封闭状态。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国家地理杂志网站公开了一组图片,展示了气候变化下的大自然,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幼仔、企鹅、箭树、考拉、白鲸以及珊瑚。

  1.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

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图片提供: 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雪地上休息的斑纹海豹幼仔(图片提供: 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这张照片摄于加拿大努勒维特地区,展示了在雪地上休息的一只斑纹海豹幼仔。与北极熊一样,斑纹海豹也依靠北极的夏季海冰才能生存下来。没有人知道,如果北极夏季海冰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彻底消失,斑纹海豹以及其它动物将会发生什么。专家们表示,到2040年,夏季的北极可能就要成为一个无冰的世界。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公布的一份新报告旨在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野生动物影响的差异性。报告列出了十大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其中包括斑纹海豹、北极狐、帝企鹅以及白鲸。斑纹海豹之所以能够跻身名单之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

  IUCN的新报告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公布。报告中的很多物种已因为其它原因被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名单,这些原因包括栖息地遭受破坏以及过度捕杀。报告作者指出,气候变化对这些物种构成额外而重大的威胁。

  2.冰架提前破裂或溺死企鹅幼仔

企鹅在通气孔下方游动(图片提供:Maria Stenzel,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企鹅在通气孔下方游动(图片提供:Maria Stenzel,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一群企鹅正在一个通气孔下方游动。根据IUCN 2009年12月公布的报告,正在崩裂的南极冰架已经对帝企鹅的繁殖地带来不利影响。在温度较高的年份,大冰原提前破裂并且就在企鹅脚下,导致企鹅幼仔掉入海中溺水身亡。专家们表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6华氏度(2摄氏度),世界上的帝企鹅繁殖地将有近40%成为无法立足之地。

  3.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

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Debi Hanshaw )
小丑鱼藏身之处减少(图片提供:Your Shot user Debi Hanshaw )

  IUCN的报告称,不久之后,我们可能就无法在海洋中发现小丑鱼的身影。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珊瑚礁衰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正遭受栖息地不断减少的厄运。小丑鱼借助带刺的海葵护身,在珊瑚礁上繁衍生息的海葵能够帮助小丑鱼躲避捕食者。

  由于不断上升的水温导致珊瑚大面积白化——珊瑚失去共生藻类并最终走向死亡——小丑鱼的生存面临威胁。更少的活珊瑚意味着更少的海葵,小丑鱼的藏身之处也随之减少。除此之外,大气中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致使海水酸度提高,导致小丑鱼用于返回保护性海葵所在地的化学信号受到阻隔。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本周公布的报告,如果世界上体重最大的蛇——绿水蟒在美国安家落户,它们必将成为9种可能引发恐慌的巨型外来蛇类动物之一。

  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对9种外来巨蟒入侵美国的危险性进行了评比,在一些通常将宠物蛇放归野外的地区,遭巨蟒入侵的危险最有可能出现。报告指出,绿水蟒是4种被定为中度危险的巨蟒之一。这种巨蟒并不是受欢迎的宠物,每年被带到美国的数量不到500条。虽然在佛罗里达野外发现了绿水蟒的身影,但当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它们已经繁殖下一代。

  文中图片展示的5种巨蟒都是真正的大家伙,除了它们之外,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也对另外4种外形类似的蟒蛇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南非巨蟒、DeSchauensee水蟒、班尼水蟒以及黄水蟒。

  盖恩斯维尔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资深爬行动物学家肯尼思·克里斯科认为,这份报告“完全而彻底”。克里斯科并没有参与此项研究,他指出:“巨蟒能够潜在地对野生动物和人类构成威胁并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情。”

  1.绿水蟒

绿水蟒
绿水蟒(图片提供:Ingo Arndt, Minden Pictures, National Geographic Image Collection)

  照片展示了一条绿水蟒,拍摄于秘鲁亚马逊河流域。它们的身长可达到23英尺(约合7米),体重可达到550磅(约合227公斤)。研究报告作者表示,这种橄榄绿色爬行动物能够在佛罗里达半岛和德克萨斯州南部繁衍生息,因为当地拥有与绿水蟒的南美故土类似的气候。

  绿水蟒虽不因攻击人类而被人所熟知,但它们的食物却也非常广泛,其中包括鱼类、海龟、狗以及貘。这种蟒蛇会埋伏在水中袭击猎物,利用能够碾碎骨头的致命力量立即将猎物挤压而死。

  2.虎纹网纹巨蟒

  照片拍摄于2009年6月13日,拍摄地点位于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国家地理探险家营地。照片中,电视节目《危险遭遇》主持人布拉迪·巴尔正在把玩一条18英尺(约合5.5米)长的虎纹网纹巨蟒,表情看上去非常悠闲自在,一群孩子则围在他身旁好奇观看。

  但我们绝不能就此认为虎纹网纹巨蟒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这种巨蟒的身长最高可达到32英尺(约合10米),在其故乡东南亚,它们因攻击人类导致死亡悲剧而被人们所熟知。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指出,虎纹网纹巨蟒是对人们威胁程度最高的蛇类动物。

  报告称,这种身长最长的蟒蛇可能在美国安家落户的危险性为中度。虎纹网纹巨蟒皮肤呈土色,上有美丽的网纹,是引入美国数量最高的宠物蛇之一。南佛罗里达的热带栖息地将是获得自身之身的网纹巨蟒最理想的生存之地。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科表示:“这里的人还不习惯于防范大型蛇类动物。通常情况下,针对避免遭受鳄鱼袭击的建议是远离河岸一带的高草丛,但这种建议在避免被外来蛇类袭击方面显然没有效果。它们能够爬到很远的地方,并且速度极快,很有可能袭击人类。”

  3.缅甸巨蟒

缅甸巨蟒
    缅甸巨蟒(图片提供:Lori Oberhofer, National Park Service via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在这张未标明日期的照片中,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斯基普·斯诺正在测量在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佛罗里达研究中心捕获的一条缅甸巨蟒。这种原产自南亚的蟒蛇外表亮丽、易于管理,是宠物蛇市场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佛罗里达,当地的宠物蛇被意外——有时又有目的地被放归野外。报告称,生活在佛罗里达的巨蟒数量高达数万条,其中一些将基拉戈林鼠等罕见的野生动物当作盘中餐。

  克里斯科表示,政府并没有采取足够措施遏制缅甸巨蟒,部分原因在于:这种爬行动物在公共和私人区域的分布较为普遍。“缅甸巨蟒并不能看到政治边界。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将它们全部赶走并屠宰。”

  4.岩蟒

岩蟒
岩蟒(图片提供:Beverly Joubert, National Geographic Image Collection)

  岩蟒是非洲地区体型最大的蛇类,它们性情暴躁,身长可达到20英尺(约合6.1米)。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指出,这种巨蟒最近已在佛罗里达繁衍生息。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科表示:“非洲岩蟒的危险性高于缅甸巨蟒,它们非常凶猛可怕,从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就已表现出来。基于这个原因,这种原产自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蟒蛇并没有成为美国人喜爱的动物。

  图片展示的是一条成年非洲巨蟒,正在吞噬一只小黑斑羚。报告指出,如果被放归佛罗里达半岛、南德克萨斯州、夏威夷以及波多黎各等地区,非洲岩蟒得以安家落户的可能性极高。

  5.王蛇

王蛇
    王蛇(图片提供:Mike Rochford, University of Florida via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图片展示了在迈阿密东南部一家郡公园发现的王蛇。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称,凭借惊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王蛇很容易在美国南部大部分地区开拓它们的殖民地。这种原产自中南美洲的巨蟒通常被美国人当成宠物饲养,只要有机会,它们便极有可能在美国安家落户。根据当前掌握的情况,逃跑的王蛇已在佛罗里达繁殖下一代,但报告也指出王蛇从不攻击人类。(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1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澳大利亚分会9月公布了一份报告,公布了1999年以来发现的新物种,其中包括能快速交谈的雄性库兰达树蛙、短平鼻海豚等。

  以下为其中的部分物种:

  1.雄性库兰达树蛙

雄性库兰达树蛙
雄性库兰达树蛙

  雄性库兰达树蛙(Kuranda tree frog)是一种浑身上下光溜溜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非常特殊,科学家将之称作“快速交谈”。据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澳大利亚分会(WWF Australia)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库兰达树蛙是在澳大利亚东部热带的昆士兰州发现的,它是自1999年以来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至少1300种新的动植物中的一种。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把库兰达树蛙划归到濒临灭绝的物种中,这种青蛙的栖息地占地面积仅有1.3平方英里(3.5平方公里)。据该报告说,竞争对手之间的“快速交谈”很快转变成具有攻击性的摔跤,这篇论文发表是为了纪念9月7日澳大利亚濒临灭绝物种日。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澳大利亚分部的迈克尔·罗奇(Michael Roache)在一份声明中说:“澳大利亚拥有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令人吃惊,在这里经常会发现动植物新种。”过去十年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每周至少平均发现两个新物种。

  2.澳大利亚短平鼻海豚

澳大利亚短平鼻海豚
澳大利亚短平鼻海豚

  2005年,澳大利亚短平鼻海豚(snubfin dolphin)成为30多年来在澳发现的第一种海豚新种。最初人们将这种哺乳动物与短吻海豚(Irrawaddy dolphin)混为一谈。据澳大利亚隐形珍宝组织(Australia's Hidden Treasures)的最新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短平鼻海豚似乎更喜欢生活在受到保护的沿海水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澳大利亚分部于2009年9月公布了这份报告。分部的罗奇说:“在澳大利亚各地的这些新发现,只是迄今发现的所有动植物新种中的一小部分。”

  3.宽足袋鼩

宽足袋鼩
宽足袋鼩

  小型有袋食肉动物宽足袋鼩(Agile antechinus)是自1999年以来在澳大利亚发现的7种新型哺乳动物之一。环保学家在2009年9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虽然在该国不断发现动植物新品种,但是栖息地面积减少和条件变差、海蟾蜍(cane toad)等物种入侵,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对该国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罗奇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把该国的1700多种植物和动物归入濒危生物行列。他说:“随着很多振奋人心的动植物新品种被发现,努力不让它们进入濒危动物名单至关重要。”

  4.新发现的一种雨滨蛙

新发现的一种雨滨蛙
新发现的一种雨滨蛙

  澳大利亚的雨滨蛙属Litoria jungguy蛙跟它们的“快速交谈”近亲不太一样,Litoria jungguy没有声囊。环保学家表示,这种青蛙通过发出微弱的咕噜咕噜振颤声吸引雌性。这种蛙类是在昆士兰州雨林中的河流里发现的,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澳大利亚分部2009年9月9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上,Litoria jungguy是过去十年来在澳大利亚发现的13种新两栖动物中的一种。

  5.新兰花品种

新兰花品种
新兰花品种

  据2009年9月公布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十年间在澳大利亚发现165种新兰花品种,其中包括Arachnorchis oreophi。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其他植物还包括“食肉”捕虫草,这种草可以生长到39英寸(100厘米)高,能够“吞下”小老鼠、蜥蜴,甚至小鸟。

  6.新种壁虎

新种壁虎
新种壁虎

  壁虎新品种Gehyra koira是2005年在西澳大利亚州发现的。据2009年9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1999年以来,科学家已经在澳大利亚发现74种爬虫动物新品种。环保学家表示,在该国发现一种世界上毒性最大的蛇Central Ranges taipan,也说明澳大利亚内陆可能生活着很多种未知蛇类。

  7.卡宾条纹蛙

卡宾条纹蛙
卡宾条纹蛙

  据环保学家说,卡宾条纹蛙只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卡宾高原(Carbine Tablelands)上气候凉爽,海拔较高的雨林里,这里容易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这种青蛙是过去十年间在该国发现的13种两栖动物新品种中的一种。2007年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出警告说,由于气温迅速上升,它们可能会在2050年完全失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新华社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全球抗艾工作在过去30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投入不足等问题。

  这份题为《艾滋病30年:各国处于十字路口》报告说,截至2010年底,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中约有660万人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 物治疗,比2001年增长了近22倍。此外,全球至少有42万名儿童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8年增长了50%以上。报告同时指出,虽然全球 在扩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截至2010年底,仍有900万需要获得治疗的患者无法得到满足,其中儿童获得治疗率在2009年仅为 28%。

  报告说,2001年至2009年期间,全球新发艾滋病感染病例下降了25%,其中印度和南非作为亚洲和非洲艾滋病患者人数最多 的国家,分别减少了50%以上和35%以上。由于在妊娠、生产及哺乳期间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携带孕妇人数增加,新感染艾滋病的儿童数量在 10年间也减少了26%。

  报告指出,国际社会对中低收入国家防控艾滋病的投入在2010年首次出现下降。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对此表示担忧。

  抗艾资金缺口160亿

  据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到2015年,全球抗艾工作需要至少220亿美元的投入,而目前只有60亿美元到位。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米吉罗在发布报告的记者会上说,“我们的最终目标十分清晰,那就是‘艾滋病零感染、零歧视、零致死率’。”

  2011年6月是“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10周年以及世界承诺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普及5周年纪念。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将于8日至1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本厚生劳动省23日发布统计报告说,去年新发现艾滋病患者人数升至469人,为政府1984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厚生劳动省艾滋病趋势委员会报告说,这些新增患者中,男性450人,比例超过95%。这些患者在发病初期均未察觉自己患病。

  报告还说,2010年全国新发现1075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为开始统计以来第三高数字,感染者趋向年轻化。

  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49%经由同性性接触感染病毒,27.1%经由异性性接触感染。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报道,联合国一份报告称,若有恰当的政策支持,到了2050年,太阳能、风能及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有望满足全球近八成的能源需求。

  由194个国家组成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布扎比发布《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这份长达1000页的研究报告,评估了164种开发方案,旨在引导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者。

  环保组织赞扬该报告将引导人类减少依赖化石燃料,但他们表示,由于一些石油出口国反对,其中一些研究结果被淡化了。

  报告称:“若得到恰当的公共政策支持,到本世纪中期,可再生资源将接近占全球能源供应的80%。”

  报告的撰写人之一、绿色和平国际可再生能源项目总监泰斯科说:“IPCC的报告用压倒性的科学证据证明了,可再生能源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满足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能帮助人们更快地用上电。”

  目前,可再生能源占了全球能源供应的约12.9%,主要是生物能源、水电、风能、地热、太阳能和海洋能。

  报告也说,随着更多采用地热或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联合国在波恩的气候变化秘书处负责人菲格雷斯表示:“这强调了可再生能源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改善全球人类生活方面的潜能是不可替代的。”

  联合国说,各国政府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承诺,目前还不足以达到联合国定下的,将全球温度升高限制在比前工业化时期高2摄氏度的目标。

  不过,可再生能源成本昂贵,有人估计未来10年将需要1.4万亿至5.1万亿美元。至于2021至2030年的费用,预计将介于1.5万亿至7.2万亿美元。

  但IPCC的报告指出,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使成本呈下降趋势。

  IPCC主席帕乔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了2050年,成本将不到全球生产总值的1%。这个数字特别有意义……它显示这个成本……是可以应付的。”

  帕乔里还指出,IPCC的报告对未来全球开发及使用什么能源,有巨大意义。他说:“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的发展尤其迅速。”

  不过,负责发表报告的埃登霍费尔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技术面和政治面均存在重大挑战。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极环境监测和评估计划(AMAP)3日发表的报告称,过去6年是北极温度最高的6年。专家指出,北极冰川正在以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的速度融化,这可能导致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上升1.6米。

  报告显示,冰盖、北极冰川和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使一些岛国被淹没,一些滨海地区和城市处于危险中。

  这一观点否定了联合国2007年的报告。该报道说截至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9厘米。

  许多专家表示,来自汽车和工厂的污染形成了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还有一些专家将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归咎于自然气候的变化。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它们看上去可能跟普通眼镜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这种眼镜实际上是眼镜领域的创新科技领头羊。这种电子眼镜名叫emPower,佩戴者可以通过开、关不同的指令设置,调节眼镜的焦点,进行阅读或者看较远的东西。emPower眼镜采用了世界最新出现的电子调焦镜片。
这种镜片包含一层液晶,液晶在电流的刺激下会改变排列次序,从而改变镜片的焦距。佩戴双焦眼镜的人都知道,他们在向下看时,画面会发生扭曲。而emPower佩戴者只要脑袋向下倾斜一些,或者用手扶住镜框,眼镜的阅读指令就会被激活,反之亦然。emPower眼镜制造商美国的PixelOptics光学公司承诺,这种新型眼镜将“配备所有指令,具有多种时尚风格、形状、大小和颜色”。上个月这种眼镜在纽约举行的美国东部国际眼镜展览会上展出,预计将于今年夏季在美国上市。
眼镜充满电需要8小时,充电一次可以使用2到3天。这种眼镜有三种设置——自动、手动打开和手动关闭,以便佩戴者控制自如。这种眼镜的潜在缺点是它的价格太昂贵,一幅眼镜售价1000美元到1250美元,这包括镜框、镜片、眼镜盒和充电器。PixelOptics公司研制emPower眼镜已经长达12年,在这期间它在美国申请了275项专利。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3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