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俄新网2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坦言,做运动是自己克服坏心情的秘方。他同时表示,梅普组合将长期持续下去。
据报道,梅德韦杰夫在接受五家电视台直播采访时,被问及任俄总统四年期间,是否“有过绝望的感觉”。
他回答道:“我没有。我是总统,不能被情绪所控制。有心情不好和非常不好的时候,但从未绝望过。”
梅德韦杰夫说:“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做运动,并且运动能让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我再做决定,可能是最不愉快的决定。”
梅德韦杰夫同时表示,他与普京的合作将长期持续下去。
梅德韦杰夫说:“我认为,如果国家的命运以及政治进程不仅仅取决于一个人,不是这个人有什么想法就去实施,而是所有决定都在讨论中产生,国家有几个人能够对政治进程产生影响,这很不错。”
他还说,这也是向民主方向的进步。
梅德韦杰夫说:“至于合作前景,我们提出了一定前景。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放松一下,这(合作)将长期持续下去。”
他还说:“两个,三个、五个、七个这样的人,对于国家来说在原则上是不错的保险。”
他表示,“这个并不是我们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宪法,一些人在一定条件下必须互相代替,这也是欧洲和美国的经验。这些人应当配合,相信对方,成为政治伙伴。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
梅德韦杰夫在评论“组合”这个词的时候表示,“这个词在最开始的时候让我感到气愤,后来我才习惯了”。
他表示,“不仅仅是政治合作将我和普京之间联系在一起,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有20年历史”。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25日三读通过了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的有关直接选举州长的法案。
根据该法案,州长候选人通过各政党提名或自荐产生,然后由该州所有公民进行直接投票。任何年满30岁、没有重大前科的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
但候选人需要通过两关:第一,如果总统认为被提名者参选可能对该地区的领土完整、稳定或人权构成威胁,则有权对该提名提出质询;第二,被提名者必须得到一定数量的该州各市议员的“信任签名”,以证明自己对该地区情况比较了解。
由此产生的候选人可以参加州长直选,获得50%以上选票的人为获胜者,否则将举行第二轮选举。直选选出的州长一届任期不得超过5年,不得连任两届。
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将于本月27日审议州长直选法案,然后再呈交总统批准成为法律。不出意外的话,该法案将顺利通过最后程序,并于今年6月1日正式生效。
俄罗斯曾经实施过州长直接选举制度,但在2004年被时任总统普京取消。当时普京认为,该制度往往被地方黑恶势力所控制,成为煽动分裂主义情绪的工具。
■ 观点
俄罗斯的“进步”还是退步?
观察人士认为,恢复中断达8年的直选州长制度,主要是为了响应俄民众的政治改革诉求。几个月前,俄罗斯爆发了苏联解体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促使“梅普”多次作出政改承诺。
分析人士说,通过恢复直选州长,俄政府希望平抑俄民众对缺乏政治权利的不满,安抚曾在几个月前发动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的反对派。2004年普京取消直选州长制度时,就曾被批为“民主的倒退”。
不过,这一看似“进步”的法案,25日在俄国家杜马表决时却遭遇反对派的抵制,杜马450位议员,只有237人投了赞成票,仅以微弱多数通过。
反对派议员说不的原因,是因为俄各州州长虽不再由总统任命,但克里姆林宫、或是将在不久后走马上任的新总统普京,仍对新州长的选举保持了影响力。新法案规定,总统将有权与州长候选人、或者推荐候选人的党派协商。反对派称,这将使得反对派很难被推荐为候选人。
杜马俄共议员安娜托尼批评说,根据新的法案要让一名反对派候选人成为州长,“那恐怕比一头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公正俄罗斯党议员米兹尼娜也批评新法案倒退到了“苏联时代”,因为那时所有的州长候选人都要获得苏共首肯。
“这个法案的根本反映了政府对民众、对直选的畏惧。”米兹尼娜说。
俄罗斯地域辽阔,由83个联邦主体组成,其中包括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及4个民族自治区。(百千)
新华网海牙4月26日电(记者潘治)塞拉利昂特别法庭26日在海牙发布新闻公报说,利比里亚前总统查尔斯·泰勒因帮助邻国塞拉利昂内战中反政府武装而被宣判有罪。
公报称,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在1991年至2002年间发生的塞拉利昂内战中杀死了十多万民众。法庭审理发现,泰勒通过向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提供武器换取“滴血钻石”,并参与了其他一些罪行,因此被宣判有罪。
“我们认为被告帮助并且支持塞拉利昂反政府武装的有关行为,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因此被告对于他所面临的11项指控应该承担罪责,”法官卢西克说。
现年64岁的泰勒被控在塞拉利昂内战中犯下了对普通民众实施恐怖行动、谋杀、强奸、曝尸等多项指控,但在此前的庭审中,泰勒驳斥指控为谎言,称自己受到虚假审判。
泰勒1997年就任利比里亚总统,2003年被迫下台,流亡尼日利亚,随后于2006年3月在尼日利亚被捕。同年6月,联合国(微博)安全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将泰勒一案移送荷兰海牙审理。
当地时间26日下午,埃及最高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有资格参加总统选举的“最终人员名单”,共13人,除了此前胜出呼声较高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前秘书长穆萨外,引人瞩目的还有穆巴拉克时期的前高官沙菲克依然“榜上有名”,而同样是前高官的前副总统、情报局长苏莱曼则未在榜单,此外,穆斯林兄弟会下属自由和正义党主席穆罕默德·穆尔西在榜上依然位列前茅。
最高选举委员会强调说,这是“最终人员名单”,被除名的人不许再上诉,在榜上的人可以要求弃权参选,但弃权的声明必须在5月8日之前递交,过了这个限期,不参选也得参选了。选举委员会还规定,这些人的选举宣布活动从本月30日开始,每个候选人可以在指定的银行开设3个账户,接受其支持者的募捐款项。最高选举委员会指出,他们在选举活动中将保持“中立、透明、公正”,不偏袒任何一个人,使总统选举的结果能够完全代表人民的意愿。
中东媒体分析说,埃及总统选举现阶段充满戏剧性。戏剧性突出表现在前总理沙菲克的参选资格认定上。最高选举委员会25日在听取沙菲克有关候选人身份的申诉后,裁决他可以继续参加总统选举。而此前,根据人民议会(议会下院)本月12日通过、随后由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批准的《行使政治权利法》修正案规定,穆巴拉克政权最后10年中担任过总统、副总统、总理以及前民族民主党高层的人士,将被禁止在未来10年内行使政治权利,包括议会或总统选举的投票或竞选。这样,沙菲克就成了没有资格参加总统选举的人。
然而,沙菲克并不服,他提出上诉说,所谓的《行使政治权利法》修正案不符合宪法,不具备合法性。他的律师也为此多方奔走,终于获得了胜利。最高选举委员会决定将《行使政治权利法》修正案交由最高法院审核,以确定该法案是否违宪。
沙菲克的律师邵基说,从沙菲克重新赢得总统选举资格,看到了埃及司法的独立和公正,看到法律高于一切的理念,更看到了埃及的前途。然而,埃及法律专家萨尔瓦特·巴达维则认为,法律应有其严肃性,不能出尔反尔,既然规定了沙菲克不能参选,就不应该中途变卦,否则,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双方可谓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包括穆兄会在内的13个党派呼吁27日举行“拯救革命的星期五”百万人大游行,抗议前高官被允许参加总统竞选。记者26日在解放广场看到,大约上万人已经在那里集结,有人还打出要求禁止沙菲克参选等标语,通往解放广场的道路全部被封锁,埃及媒体预称,27日开罗市中心的交通将可能会瘫痪。
此外,埃及籍的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日前在开罗宣布成立一个新党,该党暂定名为“革命党”,其宗旨是“把新气象和新变化带给埃及”。此间媒体认为,当下的埃及,政党多如牛毛,各种力量犬牙交错,竞争激烈,“革命党”的成立,无疑会加剧埃及政坛党派之间的角力和博弈,对眼下埃及的选举进程等产生影响。阿拉伯媒体分析指出,虽然巴拉迪本人并没有报名参加总统总选,但作为一个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名人,他仍有一定的能量,会在埃及政坛上搅起一些风浪。
(人民网开罗4月26日电)
新华网加拉加斯4月26日电 (记者 何珊)当地时间26日凌晨,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结束在古巴的最新一轮放射治疗,返回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画面显示,身穿蓝白相间运动服的查韦斯走下飞机,有官员前来迎接。
现年57岁的查韦斯于今年2月26日在古巴再次接受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并于3月24日开始在古巴接受5轮连续放疗。
查韦斯4月14日赴古巴进行本轮放疗,这是时间最长的一轮放疗。查韦斯前3次在古巴均逗留不超过5天。委内瑞拉法律规定,如果总统离开国家超过5天,就必须向国会提出申请并获得国会批准。
查韦斯23日曾表示,此次回国后,他还将再赴古巴接受一轮放疗。
新华网巴黎4月25日电(记者王寰鹰 李明)法国宪法委员会25日确认并正式公布了法国内政部23日公布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结果,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和现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的得票率位居前两名,将进入第二轮角逐。
宪法委员会经核查后以各种不同技术原因取消了6个投票站的结果,但取消这些结果对最后计票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修正后的结果显示,奥朗德和萨科齐分别获得28.63%和27.18%的有效选票。极右翼候选人玛丽娜·勒庞获得17.90%的有效选票,左翼激进派候选人让-吕克·梅朗雄和中间派候选人弗朗索瓦·贝鲁分别获得11.10%和9.13%的有效选票,其他候选人的得票均不超过3%。
这些结果与内政部公布的数据基本一致。不过,修正后的结果显示,这次选举登记选民约为4603万人,比内政部公布的数据略有减少;而投票率为约79.48%,比内政部公布的数据略高,但低于2007年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83.77%的投票率。
此次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22日在法国本土全面展开。这次大选在本土、海外领地和境外共设立8.5万个投票站。由于时差关系,法国部分海外省和海外领地已提前投票。
20日,法国,无论对现总统萨科齐,社会党人奥朗德,还是极右翼的女政治家勒庞而言,这一天都是“性命攸关”的一天——至少,在大选投票日前是如此。
两大候选人最后一搏
当天,是法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竞选的最后一天,每一位想当总统的政治人物,无论是现总统、还是党领袖,都必须忘记身份、使出浑身解数,利用最后的时间向选民推销自己,以谋得他们手中的一张小小选票。
法国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将于22日举行,按照规定,已经持续数周的总统候选人竞选活动必须于20日结束,以留给选民一天“安静思考”的时间,决定他们愿意将未来五年的法国交给哪位候选人。
19日至20日,在10名候选人中民意支持率领先的现任总统萨科齐和在野党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均举行了投票日前的最后一场竞选集会。奥朗德将集会地点选在以红酒闻名于世的波尔多,萨科齐则准备将最后一搏放到尼斯。
“最激烈的一次大选”
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作为现任总统的萨科齐并没有因为他的现职优势而得到更多选民认可,他的支持率落后于奥朗德,尽管只是微弱的差距。民调显示,奥朗德有望在首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领先,与萨科齐进入第二轮投票。而在第二轮投票中,奥朗德很有可能将萨科齐拉下马。
民意调查还显示,尽管离大选投票只有两天的时间,但仍有多达四分之一的选民还没有决定将自己手中的选票投给谁。这部分“摇摆选民”,也就让这场总统大选变得变幻莫测。由于主要候选人的势均力敌,这场大选也被称为法国数十年来“最激烈的一次大选”。
“这将是一场艰难、痛苦,甚至是残酷的战斗。”19日晚,奥朗德在竞选集会上说。
萨科齐感叹形势严峻
同日,萨科齐在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状况。他说,自己几乎是一个人在与其外9个候选人进行竞争。萨科齐请求法国人经过慎重考虑后再投票。此前,萨科齐已经公开承诺,如果不能在这次大选中竞选连任,他将退出政坛。(百千)
■ 背景
领头羊支持率不足三成
近期民调结果显示,奥朗德有望在首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领先,与萨科齐进入第二轮投票,在第二轮投票中优势明显。
法国定于本月22日举行总统选举首轮投票,5月6日举行第二轮投票。
民意调查机构布吕莱—维尔同仁公司本周民调显示,奥朗德和萨科齐首轮得票率分别为29.5%和27.5%,次轮得票率分别为56%和44%。
另一些针对首轮投票的民调表明奥朗德和萨科齐所获支持率可能旗鼓相当,萨科齐或许落后奥朗德1个或2个百分点。
只是,变数依旧。一家民调机构推测,24%的选民还没有作出取舍;而由于各候选人的竞选活动鲜有亮点,26%的登记选民不准备投票。
用奥朗德的话说,“比赛还没有结束,一切没有定论”。新华社专稿
■ 对垒
萨科齐 我是“一个对九个”
呼吁选民勿受民调结果影响,誓言给法国左派“教训”
萨科齐19日指责对手借助民调结果和媒体宣传提前定调,影响选民抉择。他呼吁选民不要受民调结果影响,誓言给左派以“教训”。
这名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当天举行自己的倒数第二场竞选集会,地点选在巴黎一处富人聚居区。面对支持者,他抑扬顿挫地发表演讲,谈及移民、就业和贸易等政策,而重点是攻击对手。
他说,投票结果“将给那些人一个教训,一个他们从来没有受到过的教训”。他没有解释“教训”是指他连任成功、最终得票率超过民调结果、还是其他。
“这次选举是9比1,”萨科齐告诉支持者,意指10名候选人,“法国民众不愿意听到别人告诉他们怎么做。”
为巩固右派选民,萨科齐从竞选之初就表现出更右的倾向。他提出削减移民人数,建议修改《申根协定》,在欧洲实施有保护主义倾向的《购买欧洲商品法》,甚至表示如果这些建议在12个月内没有进展法国将考虑退出欧盟。新华社电/专稿
奥朗德 去投票换下萨科齐
呼吁民众积极投票,担心较低投票率对萨科齐有利
奥朗德19日呼吁民众投票,担心较低的投票率对萨科齐有利。
他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向选民喊话:“今后几个小时内,不少法国人将作出选择。我能感到,一些人仍然对是否投票犹豫。”
“我的策略就那么简单:劝说选民(投票),以第一轮投票(结果)带动第二轮投票。”
选情分析师说,萨科齐和国民阵线候选人玛丽娜·勒庞的支持者更可能保持投票“高出勤率”。
奥朗德说:“我每天都能感到(自己)获得支持,但也有忧虑,似乎感到有些事情会发生,阻止我们胜利。”
和萨科齐针锋相对,奥朗德坚持左派传统理念,强调社会公平和福利,承诺当选后将推进税收改革,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加强对大企业征税,并提议将年收入超过100万欧元(约合130万美元)的富人所得税税率提高至75%。
奥朗德的这些主张赢得不少普通民众的支持。新华社电/专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辛欣):法国总统大选已经进入关键的倒计时阶段。当地时间22日,也就是本周日将举行大选的第一轮投票。目前,人气颇高的反对党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最近的民调中都拔得头筹,颇有即将入主爱丽舍宫的势头。情况究竟怎样,我们马上来连线本台驻法国记者吴辛欣。
主持人:辛欣你好,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最新的民调结果和主要候选人的选前备战情况。
记者:还有两天就将举行法国大选第一轮投票,根据法国两家民调机构IFOP和BVA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十位候选人中,反对党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将在第一轮中获得28%的选票,现任总统萨科齐将获得27%的选票。虽然说两位主要候选人在首轮投票中悬殊不大,但是民调机构预测,在5月6日举行的第二轮决定胜局的投票中,奥朗德将会以55%的选票大大超越现任总统萨科齐,最终入主爱丽舍宫。
民调的失利和法国社会上弥漫的反萨情绪令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的竞选之路举步维艰。19日,萨科齐接受了法国大报《费加罗》报的采访,他希望所有人能够静静的等待第一轮投票结果的出炉,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作为候选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状况。那就是,十位候选人中,他几乎是一个人在与另外九个人相对峙。那么相比起萨科齐的举步维艰,人气颇高的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则是抱着一副必胜的态度。在上周日巴黎文森城堡前的广场上举行的集会上,十万民众到场为他助威,而他也声称自己做好了赢得选举、执掌法国的准备。不管如何,包括萨科齐和奥朗德在内的10位候选人都力争在最后的时刻多拉选票,在做最后的努力。
主持人:那么根据你的观察,目前民众对大选的心理如何呢?
记者:虽然说大选还有两天就要进行,走在巴黎的街头巷尾,尽管每个街区都会有若干的候选人宣传画,可是民众则显得相对平静。从目前我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选民的心理其实十分矛盾,他们心里很明白奥朗德缺乏执政经验,甚至连部长都没有当过,这样一个人究竟能否当好法国总统选民的信心并不是很足。而尽管很多人也承认萨科齐具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可是他们认为从2007年到2012年5年的时间,萨科齐的行事风格让很多人十分厌恶。所以在我和一些选民聊天时他们就表示,虽然两个人他们都不是很满意,但是萨科齐已经让他们失去信心了。
主持人:由此看来,选民们的心里还是很矛盾的,当然,不到最后关头,就很难判断谁是最后的赢家。无论谁最后当选总统,你认为目前法国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哪些?
记者:从萨科齐和奥朗德的竞选纲领来看,萨科齐主打的是“收紧移民政策”的牌,奥朗德则注重“恢复经济”。可见这两点都是未来新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首选来看恢复经济,法国目前面临的危机使得新任总统必须在减少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上下大工夫,并且要对法国的福利制度和社会模式进行探讨和改革。其次再来看法国的社会分裂问题。图卢兹枪击案事件爆发后,法国民众更加意识到自己国家不断恶化的治安问题、移民问题。这些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也是新任总统必须要大力解决的问题。
谋求连任的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18日遭遇选情双重打击,最新民意调查显示萨科齐相比主要对手、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的劣势明显,而一些曾经为萨科齐效力或者处于相同阵营的政客接连转投奥朗德阵营。
路透社评论,距离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仅剩4天,接连打击似乎让萨科齐距离胜利越来越远。
17日以来,包括前内阁成员在内的多名萨科齐前盟友先后表态将投票支持奥朗德。
法德拉·阿马拉在萨科齐2007年当选总统后曾担任住房部长一职。现已离任的她17日说,萨科齐政治立场太过倾向于右翼,她决定支持左翼的奥朗德。
此外,前环境部长科琳娜·勒帕热、负责贫困事务的前高级专员马丁·伊尔施、负责机会均等事务的前内阁成员阿祖·贝加格和前文化部长让—雅克·埃拉贡先后决定抛弃萨科齐。
路透社报道,这些政坛人物在萨科齐任内或者前总统雅克·希拉克任内任职。
另据法国媒体17日报道,曾协助希拉克撰写自传的法国历史学家让—吕克·巴尔称,与萨科齐同属法国中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的希拉克准备在本月22日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支持奥朗德。
法国民调机构布吕莱-维尔同仁公司18日发布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萨科齐和奥朗德有望在首轮投票中分别获得27.5%和29.5%的选票,领先其他候选人;第二轮投票中,萨科齐可能以44%对56%的得票率不敌奥朗德。徐超(新华社专稿)
奥朗德在民调中领先萨科齐说明法国选民有着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理:从领导能力看,法国人可能并不希望缺乏经验的奥朗德赢得大选;但从个人风格而言,法国人又明确表示不希望萨科齐连任。萨科齐的能力有目共睹,但他的弱点与其个人性格有关。他给法国人的感觉是,与有钱人走得很近,做事风格令法国人讨厌。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多米尼克·雷尼耶
即使奥朗德获胜,他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左翼传统“反对市场、推崇公平”的理念来管理国家。法国执政者的执政方针是由法国国家利益以及它在欧元区、欧洲、世界上的地位决定的。 ——多米尼克·雷尼耶
新华网喀布尔4月19日电(记者 陈鑫)阿富汗总统府19日说,阿总统卡尔扎伊强烈谴责美军侮辱塔利班武装人员遗体,认为这一行为“十分不人道和具有煽动性”。
阿富汗总统府发表的声明说,卡尔扎伊总统认为在遗体旁拍照片并与他人分享的行为“令人作呕”。他说,彻底结束这种行为的唯一方式是加快安全防务移交进程,让阿富汗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美国《洛杉矶时报》最近发表了几张拍摄于2010年的照片,数名美军士兵摆出各种姿势,与阿富汗自杀式袭击者的遗体合影。美国政府官员已承诺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阿富汗塔利班则誓言进行报复。
今年以来,驻阿美军丑闻不断。3月,一名美军士兵枪杀10余名阿富汗平民的事件曝光,引发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