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华网快讯: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7日说,俄新任总统普京当日提名梅德韦杰夫为新一届政府总理候选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7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会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图为普京宣誓就职俄罗斯总统。图片来源:东方IC     5月7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会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图为普京宣誓就职俄罗斯总统。图片来源:东方IC

  中新社莫斯科5月7日电 (记者 贾靖峰)“我以俄罗斯联邦全权总统的名义宣誓……”,7日午12时,克里姆林宫安德烈耶夫大厅,普京手按俄联邦宪法珍本,宣读俄联邦总统的就职誓言。随后,刚刚就任总统的他即宣称俄“有能力成为欧亚重心”。

  普京宣誓后,俄联邦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宣告“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普京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正式揭开克里姆林宫的第三幕“普京时代”,这一届,普京的任期将长达6年。

  “我深明自己对祖国的所有责任”,普京在随后的就职演说中称,“我们曾一起走过漫长而复杂的道路,相信自己的力量……世界已看到俄罗斯的复兴”。

  “未来的几年,将决定俄罗斯未来几十年的命运”,普京阐述了治国愿景,“切实、成功地为后代创建新的经济和现代化标准的生活,支持人民与他们的家庭”。

  普京更在简短演说中透露了他的“俄罗斯雄心”:“坚持不懈地建固自波罗的海至太平洋的广袤的俄罗斯领土,我们有能力成为欧亚大陆的领导者和重心”。

  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普京已创下俄联邦总统任期纪录,无论是“普京2.0版”,还是“重启普京模式”,普京都得偿所愿——至少有六年时间执掌俄罗斯最高权力。人们更关注,普京还将手握“总统金链”与俄罗斯相伴多少年。

  俄列瓦达民调中心4月份的最新民调显示,11%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未来可随自己的意志延长任期;29%的人认为他将在任总统两届即12年;38%的人认为他将在任6年;16%的人认为无法预测;另有6%的人对他的此任缺乏信心。

  “尊重和保护人类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遵守并捍卫俄罗斯联邦宪法,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安全及领土完整,忠实地服务于人民”,这是继2000年、2004年后,普京生平第三次宣读这一段神圣的总统誓词,这亦是俄联邦史上第六次总统就职。

  卸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当日发表了任内最后的告别演说:“我致力于经济现代化,确保国家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同时面对严峻的安全挑战与威胁”,“最显著的成就是,让公民更广泛地参与政治生活,而政权本身亦就对话与合作抱持更加开放的姿态”。

  “我已履行了我的承诺,开放并诚实地面对人民的利益,竭尽所能确保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梅德韦杰夫最后祝贺他的继任者普京:“一个富有经验、广受支持、强有力的领袖”,“祝普京在总统任上大获成功”。(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7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会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图为普京宣誓就职俄罗斯总统。图片来源:东方IC     5月7日,俄罗斯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会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图为普京宣誓就职俄罗斯总统。图片来源:东方IC

  中新社莫斯科5月7日电 (记者 贾靖峰)“我以俄罗斯联邦全权总统的名义宣誓……”,7日午12时,克里姆林宫安德烈耶夫大厅,普京手按俄联邦宪法珍本,宣读俄联邦总统的就职誓言。随后,刚刚就任总统的他即宣称俄“有能力成为欧亚重心”。

  普京宣誓后,俄联邦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宣告“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普京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正式揭开克里姆林宫的第三幕“普京时代”,这一届,普京的任期将长达6年。

  “我深明自己对祖国的所有责任”,普京在随后的就职演说中称,“我们曾一起走过漫长而复杂的道路,相信自己的力量……世界已看到俄罗斯的复兴”。

  “未来的几年,将决定俄罗斯未来几十年的命运”,普京阐述了治国愿景,“切实、成功地为后代创建新的经济和现代化标准的生活,支持人民与他们的家庭”。

  普京更在简短演说中透露了他的“俄罗斯雄心”:“坚持不懈地建固自波罗的海至太平洋的广袤的俄罗斯领土,我们有能力成为欧亚大陆的领导者和重心”。

  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普京已创下俄联邦总统任期纪录,无论是“普京2.0版”,还是“重启普京模式”,普京都得偿所愿——至少有六年时间执掌俄罗斯最高权力。人们更关注,普京还将手握“总统金链”与俄罗斯相伴多少年。

  俄列瓦达民调中心4月份的最新民调显示,11%的俄罗斯人认为普京未来可随自己的意志延长任期;29%的人认为他将在任总统两届即12年;38%的人认为他将在任6年;16%的人认为无法预测;另有6%的人对他的此任缺乏信心。

  “尊重和保护人类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遵守并捍卫俄罗斯联邦宪法,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安全及领土完整,忠实地服务于人民”,这是继2000年、2004年后,普京生平第三次宣读这一段神圣的总统誓词,这亦是俄联邦史上第六次总统就职。

  卸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当日发表了任内最后的告别演说:“我致力于经济现代化,确保国家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同时面对严峻的安全挑战与威胁”,“最显著的成就是,让公民更广泛地参与政治生活,而政权本身亦就对话与合作抱持更加开放的姿态”。

  “我已履行了我的承诺,开放并诚实地面对人民的利益,竭尽所能确保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梅德韦杰夫最后祝贺他的继任者普京:“一个富有经验、广受支持、强有力的领袖”,“祝普京在总统任上大获成功”。(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图勒,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右)与女友瓦莱丽·特里埃维勒共同出席选后集会。   5月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图勒,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右)与女友瓦莱丽·特里埃维勒共同出席选后集会。

  获得51.8%-51.9%的有效选票,奥朗德赢得法国总统大选萨科齐先生,再见

  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6日上午8时(北京时间14时)在法国本土全面展开。法国多家民调机构当晚20时公布的出口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获得51.8%至51.9%的有效选票,战胜现任总统萨科齐。

  一场最没有悬念的总统大选将一位没有任何行政经验的政治家——左翼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送进了爱丽舍宫。这是法国政治生活的一次大地震,也是左翼自1981年密特朗当选以来,在接连三次总统大选失利后的一次“翻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左翼自2007年以来赢得了法国几乎所有选举的胜利。目前左翼控制着法国总统府、参议院、法国本土22个大区中的21个地方政权……而6月份将举行的立法选举将很有可能使社会党最终“攻占”国民议会。这样,2012年的法国将是第五共和国建立以来最为“粉色”的,左翼基本上控制了法国的全部国家和地方政权,包括立法权。

  数日后进行权力交接

  理论上说,法国宪法委员会将在5月8日至10日正式宣布奥朗德当选。其后败选的萨科齐将最晚到15日与奥朗德进行权力交接。交接中最为重要的,是在爱丽舍宫“朱庇特”地下核战略武器指挥中心进行的核电钮密码交接。法国总统同时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而且是惟一一个有权力发动核战争的法国人。

  “朱庇特”核指挥中心建于1969年,是法国核力量的核心部位,总统能够在这里,通过一个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的核密码来发动核攻击。在其出访时,则有一个“移动核武器密码箱”直接接连这一中心。总统职权移交中最为核心的一环,就是两位总统进入“朱庇特”中心,单独进行核密码交接。从1987年开始,在进行核密码交接的同时,需要更新总统身份认证系统。离任总统将密码交付给新总统后,新总统将单独对密码进行修改、保存,以确保只有他本人知道。至此,核武器交接就算结束。

  新总统在政权交接后应做的第一件事,是任命新政府。这将是一届“临时政府”,其主要功能是主持6月10日举行的立法选举。只有在新的立法选举选出新的多数派政党之后,总统才能真正任命一位多数派总理来辅助他执政。

  应该指出的是,萨科齐仅仅一个任期就被选下台,这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二次。上一次是1981年中右派的德斯坦在首任总统任期结束后,被社会党的密特朗击败。但当时密特朗因为成功地将社会党和法共组成左翼联盟,因而力量空前壮大;而右翼的希拉克则寄望于德斯坦的失败能够为他打开1988年大选的大门,因而没有全力支持他。左右夹击下,德斯坦仅以48.24%对51.76%的劣势功败垂成。而这一次萨科齐以约4个百分点败于奥朗德,这证明,法国选民相对普遍地摒弃萨科齐。

  萨科齐5年是非评说

  应该承认,萨科齐自2007年上台后,尽管在执政和个人风格方面失误连连,但还是在法国越来越难以适应全球化激烈竞争的现行经济体制方面,做了相当多的改革。据统计,改革项目多达931项,其中包括退休、失业以及设立税收上限等多项旨在提高法国经济竞争力的改革;也包括限制移民、限制伊斯兰教(如禁止在公共场合戴合罩头巾)等多个敏感领域的改革。从对法国社会的研究来看,这些改革有的产生了正面效应,但更多的却是引发严重争议,甚至分裂舆论。而从法国近5年的经济状况来看,这些改革的效应极其有限。在萨科齐治下,法国经济增长过低、外贸逆差过大、公共债务过重等经济上的严重问题基本没有得到改善,法国民众的购买力也一直呈下降趋势。

  历史学家们也承认,萨科齐成功地做了一些有益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他主持修改了宪法,使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任,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不过这一改革的正面效应,却被萨科齐推出的其他被广泛批评为“反民主”的政策所大大冲淡。法国媒体批评最多的,就是萨科齐亲自任命法国电视台主席一事。这被视为法国民主的一个严重倒退。

  最根本的是,萨科齐改革的“政绩”大多被其引起更大争议的对内对外政策和其个人执政风格冲刷得一干二净。对萨科齐个人的反感往往集中在其种种生活细节之中:上台伊始就在富豪常去的“富盖饭店”搞庆祝,上台不久就将总统的工资提升140%,上台数月就宣布离婚、再婚……诸如此类的个人生活琐事。法国社会之所以在2012年大选前夕弥漫着一股“反萨科齐情绪”,更重要的当然是其对内对外政策。如果说萨科齐对内实施的右翼财政政策(例如给富人减税)、以及某种带有“准种族主义”色彩的少数族裔政策在部分左翼选民中间引起反感的话,他在对外政策中全面背离戴高乐主义,则是招致法国政界、知识界和外交界等部分传统右翼人士非议的主要原因。戴高乐主义的原则是独立外交,萨科齐上台后则高调重返北约军事指挥系统、在中东执行全面亲以政策等,几乎向美国一边倒。这些政策上的失误,进一步导致了萨科齐在法国失去大部分选民的支持。

  奥朗德“赶鸭子上架”学外交

  新总统奥朗德上台伊始,一系列的国际活动便接踵而至:最为紧迫的是5月18日在美国戴维营举办的G8峰会、20日在芝加哥举办的北约峰会、6月18日在墨西哥举办的G20峰会——这将是奥朗德首次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晤,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欧盟峰会……作为一名外国观察家,2012年法国大选最令记者吃惊的,显然是国际议题几乎在选举中完全不存在。在整个竞选过程中,法国似乎是一个地球上的孤岛。甚至在5月2日两位候选人的电视辩论中,国际议题也甚少涉及。其中“中国”仅被提及两次,而“美国”:一次!只是在谈及阿富汗撤军时提及三次“奥巴马”。奥朗德已经没有时间来“学习”担任总统。他对国际事务的有限了解是否会成为其执政、特别是早期执政的阻碍,这是此间观察家们普遍提出的一个问题。

  最后的一个问号,则是未来法国“第一夫人”问题。奥朗德在与另一位著名女政治家罗亚尔同居近30年、养育了4个子女后,于2007年总统大选期间正式分手。目前奥朗德同居女友是电视记者瓦莱丽·特里埃维勒。说不定他的首次国事访问,也许会到中国来。届时将在礼宾上还将创下一个“国际难题”:因为在国际外交礼仪上,并不存在“第一同居夫人”的头衔。难道奥朗德将步萨科齐的后尘,成为在爱丽舍宫结婚的第二位法国总统?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

  (本报巴黎5月6日专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月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图勒,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右)与女友瓦莱丽·特里埃维勒共同出席选后集会。   5月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图勒,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右)与女友瓦莱丽·特里埃维勒共同出席选后集会。

  获得51.8%-51.9%的有效选票,奥朗德赢得法国总统大选萨科齐先生,再见

  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6日上午8时(北京时间14时)在法国本土全面展开。法国多家民调机构当晚20时公布的出口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在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获得51.8%至51.9%的有效选票,战胜现任总统萨科齐。

  一场最没有悬念的总统大选将一位没有任何行政经验的政治家——左翼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送进了爱丽舍宫。这是法国政治生活的一次大地震,也是左翼自1981年密特朗当选以来,在接连三次总统大选失利后的一次“翻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左翼自2007年以来赢得了法国几乎所有选举的胜利。目前左翼控制着法国总统府、参议院、法国本土22个大区中的21个地方政权……而6月份将举行的立法选举将很有可能使社会党最终“攻占”国民议会。这样,2012年的法国将是第五共和国建立以来最为“粉色”的,左翼基本上控制了法国的全部国家和地方政权,包括立法权。

  数日后进行权力交接

  理论上说,法国宪法委员会将在5月8日至10日正式宣布奥朗德当选。其后败选的萨科齐将最晚到15日与奥朗德进行权力交接。交接中最为重要的,是在爱丽舍宫“朱庇特”地下核战略武器指挥中心进行的核电钮密码交接。法国总统同时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而且是惟一一个有权力发动核战争的法国人。

  “朱庇特”核指挥中心建于1969年,是法国核力量的核心部位,总统能够在这里,通过一个只有他本人才知道的核密码来发动核攻击。在其出访时,则有一个“移动核武器密码箱”直接接连这一中心。总统职权移交中最为核心的一环,就是两位总统进入“朱庇特”中心,单独进行核密码交接。从1987年开始,在进行核密码交接的同时,需要更新总统身份认证系统。离任总统将密码交付给新总统后,新总统将单独对密码进行修改、保存,以确保只有他本人知道。至此,核武器交接就算结束。

  新总统在政权交接后应做的第一件事,是任命新政府。这将是一届“临时政府”,其主要功能是主持6月10日举行的立法选举。只有在新的立法选举选出新的多数派政党之后,总统才能真正任命一位多数派总理来辅助他执政。

  应该指出的是,萨科齐仅仅一个任期就被选下台,这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是第二次。上一次是1981年中右派的德斯坦在首任总统任期结束后,被社会党的密特朗击败。但当时密特朗因为成功地将社会党和法共组成左翼联盟,因而力量空前壮大;而右翼的希拉克则寄望于德斯坦的失败能够为他打开1988年大选的大门,因而没有全力支持他。左右夹击下,德斯坦仅以48.24%对51.76%的劣势功败垂成。而这一次萨科齐以约4个百分点败于奥朗德,这证明,法国选民相对普遍地摒弃萨科齐。

  萨科齐5年是非评说

  应该承认,萨科齐自2007年上台后,尽管在执政和个人风格方面失误连连,但还是在法国越来越难以适应全球化激烈竞争的现行经济体制方面,做了相当多的改革。据统计,改革项目多达931项,其中包括退休、失业以及设立税收上限等多项旨在提高法国经济竞争力的改革;也包括限制移民、限制伊斯兰教(如禁止在公共场合戴合罩头巾)等多个敏感领域的改革。从对法国社会的研究来看,这些改革有的产生了正面效应,但更多的却是引发严重争议,甚至分裂舆论。而从法国近5年的经济状况来看,这些改革的效应极其有限。在萨科齐治下,法国经济增长过低、外贸逆差过大、公共债务过重等经济上的严重问题基本没有得到改善,法国民众的购买力也一直呈下降趋势。

  历史学家们也承认,萨科齐成功地做了一些有益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他主持修改了宪法,使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任,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不过这一改革的正面效应,却被萨科齐推出的其他被广泛批评为“反民主”的政策所大大冲淡。法国媒体批评最多的,就是萨科齐亲自任命法国电视台主席一事。这被视为法国民主的一个严重倒退。

  最根本的是,萨科齐改革的“政绩”大多被其引起更大争议的对内对外政策和其个人执政风格冲刷得一干二净。对萨科齐个人的反感往往集中在其种种生活细节之中:上台伊始就在富豪常去的“富盖饭店”搞庆祝,上台不久就将总统的工资提升140%,上台数月就宣布离婚、再婚……诸如此类的个人生活琐事。法国社会之所以在2012年大选前夕弥漫着一股“反萨科齐情绪”,更重要的当然是其对内对外政策。如果说萨科齐对内实施的右翼财政政策(例如给富人减税)、以及某种带有“准种族主义”色彩的少数族裔政策在部分左翼选民中间引起反感的话,他在对外政策中全面背离戴高乐主义,则是招致法国政界、知识界和外交界等部分传统右翼人士非议的主要原因。戴高乐主义的原则是独立外交,萨科齐上台后则高调重返北约军事指挥系统、在中东执行全面亲以政策等,几乎向美国一边倒。这些政策上的失误,进一步导致了萨科齐在法国失去大部分选民的支持。

  奥朗德“赶鸭子上架”学外交

  新总统奥朗德上台伊始,一系列的国际活动便接踵而至:最为紧迫的是5月18日在美国戴维营举办的G8峰会、20日在芝加哥举办的北约峰会、6月18日在墨西哥举办的G20峰会——这将是奥朗德首次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晤,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欧盟峰会……作为一名外国观察家,2012年法国大选最令记者吃惊的,显然是国际议题几乎在选举中完全不存在。在整个竞选过程中,法国似乎是一个地球上的孤岛。甚至在5月2日两位候选人的电视辩论中,国际议题也甚少涉及。其中“中国”仅被提及两次,而“美国”:一次!只是在谈及阿富汗撤军时提及三次“奥巴马”。奥朗德已经没有时间来“学习”担任总统。他对国际事务的有限了解是否会成为其执政、特别是早期执政的阻碍,这是此间观察家们普遍提出的一个问题。

  最后的一个问号,则是未来法国“第一夫人”问题。奥朗德在与另一位著名女政治家罗亚尔同居近30年、养育了4个子女后,于2007年总统大选期间正式分手。目前奥朗德同居女友是电视记者瓦莱丽·特里埃维勒。说不定他的首次国事访问,也许会到中国来。届时将在礼宾上还将创下一个“国际难题”:因为在国际外交礼仪上,并不存在“第一同居夫人”的头衔。难道奥朗德将步萨科齐的后尘,成为在爱丽舍宫结婚的第二位法国总统?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

  (本报巴黎5月6日专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中新网巴黎5月6日电 (记者 龙剑武)在5月6日晚结束的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代表社会党参选的弗朗索瓦·奥朗德获得胜利,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位总统,法国也在17年之后迎来首位左翼总统。

  根据初步统计的预估结果,奥朗德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 51.8%到52%的选票,而代表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参选的现任总统萨科齐获得 48.2%到48%的选票。以“改变,就是现在”为口号的奥朗德成功赢得求变的民心,并继密特朗之后成为第二位左翼总统。

  萨科齐在5年任内因政绩不佳引发民众不满,选前一直处于民调落后的劣势。志在连任的萨科齐虽然高举“强大法国”的旗帜,并试图打造“危机总统”形象,但最终未能实现逆转。

  法国新一任总统接下来仍面临着经济低迷、财政失衡、失业率高等诸多内政问题,以及欧债危机持续、信用评级遭降的外部环境。对于缺乏执政经验的奥朗德而言,其治国之路并非坦途。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中新网巴黎5月6日电 (记者 龙剑武)在5月6日晚结束的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代表社会党参选的弗朗索瓦·奥朗德获得胜利,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位总统,法国也在17年之后迎来首位左翼总统。

  根据初步统计的预估结果,奥朗德在第二轮投票中获得 51.8%到52%的选票,而代表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参选的现任总统萨科齐获得 48.2%到48%的选票。以“改变,就是现在”为口号的奥朗德成功赢得求变的民心,并继密特朗之后成为第二位左翼总统。

  萨科齐在5年任内因政绩不佳引发民众不满,选前一直处于民调落后的劣势。志在连任的萨科齐虽然高举“强大法国”的旗帜,并试图打造“危机总统”形象,但最终未能实现逆转。

  法国新一任总统接下来仍面临着经济低迷、财政失衡、失业率高等诸多内政问题,以及欧债危机持续、信用评级遭降的外部环境。对于缺乏执政经验的奥朗德而言,其治国之路并非坦途。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中新网5月7日电 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初步结果显示,社会党领导人弗朗索瓦-奥朗德以51.9%的支持率赢得选举。在法国54年的史册上,领衔左翼的社会党除密特朗一人曾14年间连任两届总统外,大部分时间处于在野地位。如今,弗朗索瓦•奥朗德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让其成为法国历史上继密特朗之后的第二位左翼总统,终结了右翼戴派政党独揽大权17年的政治格局,法国政坛已经改朝换代。

  在国际政坛鲜为人知 在法国国内家喻户晓

  虽然性格温和的奥朗德在国际政坛上并不知名,但在法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他出道较早,并长期担任法国最大反对党社会党第一书记,是左翼政坛元老级人物。

  奥朗德现年57岁,他1954年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城市鲁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名医生,母亲是工人。和法国其他政治人物一样,他曾在法国多家精英学校学习:法国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以及国立行政学院,专攻经济和法律。毕业后,奥朗德曾进入国家审计院任职,也曾在巴黎政治学院任教,但他更热衷于政治生活。

  奥朗德25岁担任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密特朗的经济问题顾问,任期长达11年;26岁在法国南部科莱兹参加立法选举,对阵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右派领袖雅克•希拉克,虽然败选但给当地选民留下了深刻印象;27岁进入密特朗总统府经济班子,34岁卷土重来在科莱兹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并于2001年当选科莱兹省首府图勒市的市长。他注重团结社会党各派力量,在2004年连续取得大区议会选举,省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三项胜利。1997年到2008年期间一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2008年当选科莱兹省的省议会主席。奥朗德处事冷静、行事低调、口才出众、善于谋求共识,被视为左翼温和派代表人物,人送绰号“安静的男人”。

  但与密特朗出任总统前领衔过十多个内阁职务不同,奥朗德除担任党内职务外,在中央政府任职方面几乎是白纸一张。

  将退休年龄提前 主张对富人征收严苛税收

  尽管不是那种能够唤起人民多大热情的政治家,但奥朗德的人民主义政策得分不少。他希望将退休年龄从现在的62岁改到60岁,将富人的最高边际税率上调到75%,禁止重要的国家银行从事投机性交易;主张对富翁征收严苛税收,承诺2017年前消除财政赤字,主张优先考虑教育、就业项目等国家开支项目;反对在法国推行希腊式紧缩方案,认为缺乏刺激经济方案的单纯紧缩会弄巧成拙,弱化国家经济活力,减少国家税收且无助于减赤目标。

  奥朗德一直试图打造一条“中左路线”。除经济政策以外,奥朗德的“中左”表现为:打算合法化同性恋婚姻,赞同同性伴侣收养“子女”,并认同安乐死。

  在外交方面,奥朗德表示在国际问题上要特别调整有关阿富汗的政策,计划更早撤军,并要对北约保证更多的独立性。而在欧洲政策上则要重新定位欧洲,改变已有的欧盟条约。

  多年坚持骑车上下班 自诩“普通先生”

  奥朗德自诩是“天然普通人”或“普通先生”,以衬托过着明星般“奢华、自恋”生活、有着“亮闪闪总统”绰号的萨科齐。

  就在5月2日电视辩论举行之前,萨科齐提议打破常规进行三次电视辩论的要求。对此,奥朗德表示,萨科齐在其5年任期内已经更改了法兰西共和国的很多规矩,而他认为应该“尊重传统”。

  媒体分析,这也是法国民众在经过萨科齐这样一位“非典型总统”之后,愿意接受奥朗德这样一个“正常”总统的原因。奥朗德先前说,若当选总统将立即告知年迈的父亲,这一点也使他给人亲近的印象。

  奥朗德多年来坚持骑车上下班,他小时候便告诉家人和朋友,长大后的志向是成为总统。 奥朗德如今的形象也有竞选团队为他刻意打造的成分。过去大半年,他换掉自己原先那副玻璃瓶底般厚重的眼镜,换上时尚的无框版;他对自己施行严苛瘦身方案,告别巧克力蛋糕等原先“最爱”。社会党宣扬奥朗德不但“骑小轮摩托车上班” 清新、朴素,且稳重、踏实,以求比下萨科齐。

  这种刻意的打造无疑起到很好的效用。4月22日,在巴黎市区的一个投票点,一选民对记者说:“萨科齐是不是一个‘改革总统’,历史会对此作出评价。对于我来说,法国现在需要一个‘正常的’总统。”可见,“正常”正是法国媒体对奥朗德的定性。

  从未结过婚 称不会为礼节而结婚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奥朗德与前任女友罗雅尔生活在一起,两人共同生育了4个孩子,却直到2007年宣布分手时仍然没有结婚。

  实际上,奥朗德在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后期的2007年本应该成为总统候选人,但当时他把机会让给了与自己共同生活25年的伴侣塞格琳•罗雅尔。于是,奥朗德2007年退出党内初选,全力支持罗雅尔参选,但最终的结果是罗雅尔败给萨科齐。后来,奥朗德和罗雅尔的裂痕也在社会党败选后公开。他在2006年开始与电视台女记者瓦莱丽•特里维勒共同生活,这对曾经让人羡慕的政治伴侣最终走到尽头。

  奥朗德的现任女友特里维勒是一名记者,与奥朗德一起生活已有数年。但奥朗德的幕僚称,他俩觉得没必要结婚。对此,奥朗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你结婚不是为了礼节,结婚是个人选择”,他表示不会做任何违背自己原则的事。(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图为4月20日,法国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发表演讲。

  中新网5月7日电 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初步结果显示,社会党领导人弗朗索瓦-奥朗德以51.9%的支持率赢得选举。在法国54年的史册上,领衔左翼的社会党除密特朗一人曾14年间连任两届总统外,大部分时间处于在野地位。如今,弗朗索瓦•奥朗德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让其成为法国历史上继密特朗之后的第二位左翼总统,终结了右翼戴派政党独揽大权17年的政治格局,法国政坛已经改朝换代。

  在国际政坛鲜为人知 在法国国内家喻户晓

  虽然性格温和的奥朗德在国际政坛上并不知名,但在法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他出道较早,并长期担任法国最大反对党社会党第一书记,是左翼政坛元老级人物。

  奥朗德现年57岁,他1954年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城市鲁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名医生,母亲是工人。和法国其他政治人物一样,他曾在法国多家精英学校学习:法国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以及国立行政学院,专攻经济和法律。毕业后,奥朗德曾进入国家审计院任职,也曾在巴黎政治学院任教,但他更热衷于政治生活。

  奥朗德25岁担任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密特朗的经济问题顾问,任期长达11年;26岁在法国南部科莱兹参加立法选举,对阵后来成为法国总统的右派领袖雅克•希拉克,虽然败选但给当地选民留下了深刻印象;27岁进入密特朗总统府经济班子,34岁卷土重来在科莱兹省当选国民议会议员,并于2001年当选科莱兹省首府图勒市的市长。他注重团结社会党各派力量,在2004年连续取得大区议会选举,省议会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三项胜利。1997年到2008年期间一直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2008年当选科莱兹省的省议会主席。奥朗德处事冷静、行事低调、口才出众、善于谋求共识,被视为左翼温和派代表人物,人送绰号“安静的男人”。

  但与密特朗出任总统前领衔过十多个内阁职务不同,奥朗德除担任党内职务外,在中央政府任职方面几乎是白纸一张。

  将退休年龄提前 主张对富人征收严苛税收

  尽管不是那种能够唤起人民多大热情的政治家,但奥朗德的人民主义政策得分不少。他希望将退休年龄从现在的62岁改到60岁,将富人的最高边际税率上调到75%,禁止重要的国家银行从事投机性交易;主张对富翁征收严苛税收,承诺2017年前消除财政赤字,主张优先考虑教育、就业项目等国家开支项目;反对在法国推行希腊式紧缩方案,认为缺乏刺激经济方案的单纯紧缩会弄巧成拙,弱化国家经济活力,减少国家税收且无助于减赤目标。

  奥朗德一直试图打造一条“中左路线”。除经济政策以外,奥朗德的“中左”表现为:打算合法化同性恋婚姻,赞同同性伴侣收养“子女”,并认同安乐死。

  在外交方面,奥朗德表示在国际问题上要特别调整有关阿富汗的政策,计划更早撤军,并要对北约保证更多的独立性。而在欧洲政策上则要重新定位欧洲,改变已有的欧盟条约。

  多年坚持骑车上下班 自诩“普通先生”

  奥朗德自诩是“天然普通人”或“普通先生”,以衬托过着明星般“奢华、自恋”生活、有着“亮闪闪总统”绰号的萨科齐。

  就在5月2日电视辩论举行之前,萨科齐提议打破常规进行三次电视辩论的要求。对此,奥朗德表示,萨科齐在其5年任期内已经更改了法兰西共和国的很多规矩,而他认为应该“尊重传统”。

  媒体分析,这也是法国民众在经过萨科齐这样一位“非典型总统”之后,愿意接受奥朗德这样一个“正常”总统的原因。奥朗德先前说,若当选总统将立即告知年迈的父亲,这一点也使他给人亲近的印象。

  奥朗德多年来坚持骑车上下班,他小时候便告诉家人和朋友,长大后的志向是成为总统。 奥朗德如今的形象也有竞选团队为他刻意打造的成分。过去大半年,他换掉自己原先那副玻璃瓶底般厚重的眼镜,换上时尚的无框版;他对自己施行严苛瘦身方案,告别巧克力蛋糕等原先“最爱”。社会党宣扬奥朗德不但“骑小轮摩托车上班” 清新、朴素,且稳重、踏实,以求比下萨科齐。

  这种刻意的打造无疑起到很好的效用。4月22日,在巴黎市区的一个投票点,一选民对记者说:“萨科齐是不是一个‘改革总统’,历史会对此作出评价。对于我来说,法国现在需要一个‘正常的’总统。”可见,“正常”正是法国媒体对奥朗德的定性。

  从未结过婚 称不会为礼节而结婚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奥朗德与前任女友罗雅尔生活在一起,两人共同生育了4个孩子,却直到2007年宣布分手时仍然没有结婚。

  实际上,奥朗德在担任社会党第一书记后期的2007年本应该成为总统候选人,但当时他把机会让给了与自己共同生活25年的伴侣塞格琳•罗雅尔。于是,奥朗德2007年退出党内初选,全力支持罗雅尔参选,但最终的结果是罗雅尔败给萨科齐。后来,奥朗德和罗雅尔的裂痕也在社会党败选后公开。他在2006年开始与电视台女记者瓦莱丽•特里维勒共同生活,这对曾经让人羡慕的政治伴侣最终走到尽头。

  奥朗德的现任女友特里维勒是一名记者,与奥朗德一起生活已有数年。但奥朗德的幕僚称,他俩觉得没必要结婚。对此,奥朗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你结婚不是为了礼节,结婚是个人选择”,他表示不会做任何违背自己原则的事。(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资料图:普京   资料图:普京

  中新网5月7日电 俄罗斯今日将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届时弗拉基米尔·普京会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就职仪式结束后,他将在教堂广场检阅总统卫队。普京将如何开启第三任总统生涯,“普梅”组合又将亮出哪些招数,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普京就职典礼流程曝光 将检阅总统卫队

  根据俄罗斯总统就职典礼传统流程,就职仪式将在莫斯科时间7日中午开始,大约持续近1个小时。

  俄罗斯联邦宪法对总统就职宣誓词和总统地位做出规定。在俄联邦宪法法院院长的主持下,普京将把手放在一本特制的宪法上宣誓。宣誓被视为新总统正式就职的时刻。

  宣誓完毕后,普京将发表就职感言。此后克里姆林宫总统官邸上将升起总统旗帜,奏响俄罗斯国歌,鸣放礼炮。按照惯例,在总统就职仪式结束后,普京将在教堂广场检阅总统卫队。

  根据俄联邦宪法的规定,参加新总统就职仪式的除了现任总统外,还应有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和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全体成员和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法官。而此前克里姆林宫表示,根据既定的传统和经验,不会考虑邀请外国元首出席俄总统的就职典礼仪式。

  此外,普京的总统工作证已制作完毕。俄中选委主席在就职典礼前夕或直接在典礼举行时将工作证颁发给当选总统。消息人士透露,普京的总统工作证与梅德韦杰夫的略有不同。梅氏的工作证是一个深红色的小本,发行量只有一个,它的封皮上印有金色的俄罗斯国徽并写着“俄罗斯总统”。

  新内阁人选即将公布 普梅权力交接渐清晰

  在国家权利正式移交后,普京的首要任务即是重新任命新的政府总理和内阁成员。现政府内阁或将在总统就职仪式后宣布辞职,此后不久,国家杜马将审议通过新一届政府总理的任命,届时还将公布新一届政府成员名单。

  如不出意外,梅德韦杰夫将成为新任政府总理。普京已经辞去统一俄罗斯党主席的职务,举荐梅德韦杰夫接任该职务。他还重申会提名梅德韦杰夫为新政府总理。

  媒体分析称,俄总统、总理的“权力交接”日程已渐明晰。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权力的顺利交接,预示着“普梅组合”将更加稳固。西方媒体一度猜测普梅二人关系恶化,普京甚至想辞去总理一职。但这样的谣言马上不攻自破。梅德韦杰夫曾说,他与普京的合作将长期持续下去。

  而有分析指出,“普梅”二人的治国能力已经为世人所认可,这个稳固的政治组合将成为俄罗斯复兴与强大的基石。普京本人则表示,他和梅德韦杰夫都不为追求个人权力,只想构建一个更强大的体系。

  普京赢得最艰难大选 仍有坚实民意基础

  今年3月5日,普京以绝对优势在第一轮选举中赢得总统大选。3月4日投票当夜,普京在“挺普”集会现场发表讲话,在11万名支持者面前流下了眼泪。专家分析称,2012年的总统选举是普京生平最艰难、最具挑战又最有意义的一届大选。胜选对普京来说,不仅是赢得一场选举,更让他看到了自己仍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专家称,普京此次总统竞选过程非常艰难。在去年12月初的下议院选举中,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勉强保住在国家杜马的多数席位。随后爆发的抗议活动直指选举舞弊,高潮出现在12月10日和24日,反对派在莫斯科举行获政府批准的“为了诚实的选举”集会。各种民调更显示,普京的人气跌至历史最低点,甚至一度不超过半数。

  不过,相较于反对派的政治主张,普通俄罗斯民众显然更认为普京可以带领他们实现强国梦想。今年3月5日,普京以63.6%的支持率成功当选总统。当时,普京对支持者说:“我曾向你们承诺将赢得大选,现在我赢了,光荣属于俄罗斯”。

  2008年,俄罗斯修改宪法将总统每届任期修改为6年,由人民直选产生。但是不可以连任超过两届。普京2000年首次当选总统,2004年赢得连任。普京这次当选,可能将争取2018年连任,任期至2024年。这意味着,他有望合计任总统20年、任总理4年。(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3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