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法国政府多名官员31日表示,法国无意放弃核电,但将加强核安全管理。法国工业、能源和数字经济部长埃里克·贝松31日在法国《解放报》刊登的访谈中说,放弃核能会导致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同时引起进口核电量增加和电价上涨。

  贝松说,跟法国一样选择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国家很多,法国在核能问题上并不“孤立”。美国已表示不会停止开发核电,日本在遭受核电站事故后也没有叫停核电,新兴国家也在努力发展核电以满足能源需要。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贝尔纳·瓦莱罗表示,德国的决定不会对法国利用核能的计划产生任何影响。瓦莱罗表示,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核能为法国控制能源开支发挥了重要作用。

  瓦莱罗同时强调,法国将加强核安全管理,将核电站安全作为发展核能的首要考虑,这也正是法国总统萨科齐上周在多维尔八国集团峰会上的表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国内70%的塑料玩具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超标,大多数色彩玩具重金属含量超欧盟标准。那么——玩具增塑剂会危及孩子健康吗?

  近来,儿童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及可溶性重金属等问题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高度关注,玩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会危及孩子的健康吗?我国的玩具标准与国外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技术专家就此进行了回应。

  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尚无定论

  “对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危害性,国际上一直存在争论。”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艳芬说。

  据张艳芬介绍,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增塑剂。目前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有10多种,为无色油状液体,无味或气味很小,挥发性较低,广泛用于各种日用品以及医用产品。邻苯二甲酸酯主要功能是软化PVC塑料,增强其柔韧性,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50余年。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对邻苯二甲酸酯做过一些安全性评估。欧盟主要采用给动物大量喂食纯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发现食用低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BBP)的动物,其生殖和发育受到了不良影响,但食用高分子量的邻苯二甲酸酯(DINP、DIDP、DNOP)的动物,未发现其生殖和发育受到影响。

  在对人体的影响方面,欧盟进行了安全性评估,至今没有提供有关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报告。美国由疾病控制中心(CDC)对大量人群进行检测,调查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的暴露情况,至今也未发布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报告。

  我国玩具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据张艳芬介绍,我国目前执行的玩具标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其机械物理性能、燃烧性能、可迁移化学元素(主要包括可溶性重金属)等所有技术要求与国际标准ISO8124《玩具安全》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

  关于8种可迁移化学元素限值,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欧美标准是等同的,铅、砷、锑、钡、镉、铬、汞、硒的限值以ppm为单位,分别为90、25、60、1000、75、60、60和500。

  欧盟2008年底对玩具指令进行了修订,将有害元素的限制由8种增加到19种,但新的限量要求要到2013年才执行,而且欧盟尚无新增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标准;美国2008年生效的一项法案对儿童用品中所有可触及的材料和油漆提出了新的铅总量限制,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美国最近又规定,原定于今年8月14日执行的总铅限值暂不实施。

  针对欧盟和美国有关玩具中有害元素的新规定,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跟踪研究,并将适时完善我国的玩具相关标准。

  关于邻苯二甲酸酯,欧美都有一定的限值规定。虽然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未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限制,但为确保婴幼儿的安全,我国在即将颁布实施的婴儿奶嘴(安抚奶嘴)安全标准中,已经对6类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值进行了规定,其限量值与欧盟相同。

  另外,我国正在制修订的其他有关婴幼儿的玩具标准,如《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婴幼儿泳池套装安全要求》等,也将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进行规定。同时,我国还制定和实施了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方法标准。

  专家指出,由于各国发展不同,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并没有全球一体化,各国根据自身国家情况制订不同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因此,企业生产加工出口的产品进入不同国家市场必须符合不同市场国家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这是进入国际市场最基本条件。

  我国对玩具进行有针对性的国家监督抽查

  据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机械与玩具产品检验研究所所长陈伟介绍,国家质检总局每年都组织对玩具进行国家监督抽查,并从2007年开始对6类儿童玩具产品实行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国家监督抽查是依据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对玩具的可迁移化学元素,即锑、砷、钡、镉、铬、铅、汞、硒,机械和物理性能,燃烧性能等项目进行检验。

  从2007年开始,每年玩具的国家监督抽查都有针对性的对可迁移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监督检验。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对242个批次的塑胶玩具和电玩具进行了监督抽查,对标准中规定8种可迁移化学元素项目都进行了检验,仅发现3批次产品的铅含量和1批次产品的铬含量不符合限量要求,其他批次产品的可迁移化学元素含量均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此外,国家从2007年6月1日起,对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金属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等6类儿童玩具实施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列入目录内产品,经过认证并标注认证标志后,方可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朱立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记者昨日在双汇集团漯河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生产线已全部开足马力。 记者昨日在双汇集团漯河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生产线已全部开足马力。

  本报漯河讯“5位年轻副总通过激烈角逐脱颖而出,今天已经走马上任。”昨日下午,记者从双汇集团总部获悉,集团高层管理团队近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地、集团子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近日也将恢复生产经营。

  □首席记者 刘广超 文图

  5名新副总上岗3个职位是新设

  5月26日,经过竞聘,李骏、李红伟、王登峰、宋保国、刘金涛5人脱颖而出,被分别任命为主管生产、食品安全、管理、市场信息、公共关系的副总经理。其中,食品安全、市场信息和公共关系的副总是新设职位。

  昨日,双汇集团党委书记杜俊甫告诉记者,这5名新聘任的集团高管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目前已正式走马上任。

  据双汇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此次人事调整有两点最引人关注:一是专门设立主管食品安全的副总经理一职,把食品安全放在企业发展首位;二是引进文化型公共关系高管,建立适应社会形势的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和公共关系体系。

  据悉,在5名新高管中,4名原是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共关系副总经理刘金涛则是“新鲜血液”。

  济源子公司将于近日恢复生产

  昨日在双汇集团漯河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生产线已全部开足马力。“我们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将在一周内复工生产。”双汇一名高层向记者透露。据介绍,双汇集团新组建的高管团队也将在复工仪式上亮相。

  “济源子公司近日恢复生产后,将对‘瘦肉精’全部由抽检改为‘头头检’,每天都将邀请消费者前去多方位监督和挑刺。”昨日双汇一高层告诉记者。

  销售额正在恢复性快速增长

  “5月份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已接近80%,7月份有望基本恢复正常。”双汇高层表示,目前集团的销售情况逐步向好,市场处于恢复性快速增长阶段。

  据介绍,瘦肉精事件曝光以来,双汇每天都邀请消费者到加工厂参观,还花费250多万元从美国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检验设备,可重点针对瘦肉精、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着色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进行有效检测,同时建立了食品安全举报制度和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制度,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作为独立监督机构作为第三方监测。

  双汇掌门人万隆表示,该集团还将加大在养殖业的投入力度,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也门安全官员28日说,也门南部阿比扬省省会津吉巴尔已落入“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之手

  激战

  也门新闻网站“也门观察家”当天援引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安全官员的话报道,“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武装人员27日控制津吉巴尔市政府设施以及大部分区域。

  “‘基地’已经占领这个省,包括安保部门、救援警察以及其他关键部门总部”。

  按这名安全官员的说法,阿比扬省省长艾哈迈德·麦斯里受困在位于津吉巴尔市郊的住所内。

  法新社以多名安全官员以及当地居民为消息源报道,“基地”武装人员与当地安全部队激战两天,致死至少16人。其中5名士兵和一名平民27日死亡。另有目击者称发现10具士兵遗体。

  一名当地居民说:“大约300名武装人员和‘基地’成员27日进入津吉巴尔,夺取所有东西。”

  报道说,除驻扎当地的第25机械化旅总部外,津吉巴尔所有政府设施均遭占领;但这支机械化旅总部同样遭到武装人员包围。

  弃城

  不少居民带着家人逃离津吉巴尔,前往南部主要城市亚丁。

  居民纳齐尔·艾哈迈德·萨义德告诉法新社记者:“28日早晨,武装人员用扩音器召集居民,让后者外出、重新开放商店。不过,鲜有人回应,因为他们害怕。”

  一名安全官员自称是最后“弃城”的安全人员之一。他估计,超过200名武装人员对津吉巴尔发动攻击,但当地“领导层在(‘基地’攻击)开始以前已经逃离”。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目击者说,武装人员处死了投降的士兵。

  津吉巴尔位于也门首都萨那东南方向400公里、南部重要港口亚丁港以东80公里。阿比扬省是“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重要据点之一。

  嫌疑

  也门反对派联盟“党派联合会议”发布声明,指责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明知“基地”攻占津吉巴尔却不采取行动,目的是向西方国家证明,只有自己留任才能遏制“基地”势头。反对党联盟“共同论坛”在一份声明中称,攻占津吉巴尔的武装人员实际上由萨利赫“组建、武装并派遣至津吉巴尔”,以期“利用‘基地’幽灵恐吓地区和国际各方”。

  今年年初以来,也门局势持续动荡,反对派要求总统萨利赫下台。萨利赫本月早些时候向美国和欧洲联盟发出“警告”,称如果自己辞职,包括阿比扬省在内的不少省份将落入“基地”之手。

  “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先前多次针对美国目标发动袭击,包括2009年圣诞节未遂炸机事件。去年1月,美国国务院宣布将这一组织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同时加强与也门政府军事、情报合作,加大对“基地”打击力度。

  黎藜(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惨剧也可能在美国上演,美国中东部11个州正遭受史上最大规模的龙卷风袭击。龙卷风已经逼近堪萨斯州南部的狼溪核电站,但核电站中的应急设备和燃料池却很难抵御龙卷风的袭击。

  核电站操作人员和联邦检查员称,狼溪核电站距离在龙卷风中受创最重的密苏里州乔普林市仅240公里,但核电站无法保证其设备安全,也无法保证灭火所需车辆、紧急发电机所需燃料以及保持核燃料冷却的补给水供应。负责运营狼溪核电站的狼溪核电公司表示,他们将立刻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

  狼溪核电站是今年3月因安全问题被列入联邦监控名单中的三家核电站之一。前工程师大卫·洛赫鲍姆(David Lochbaum)说,那些可能在龙卷风中受创的设备都属于“后备中的后备设备“,但是显然应该提高对它们的关注,因为它们的存在可以帮助应付龙卷风。

  除了狼溪核电站,美国在今年遭遇的龙卷风已经导致阿拉巴马州和弗吉尼亚州数座核电站断电,这些核电站已经暴露在危险之中。阿拉巴马州的布朗斯费里(Browns Ferry)核电站的警报系统已经瘫痪,警察和紧急救援人员只能使用电话和扬声器互相联系。弗吉尼亚州的苏里核电站一个用于为后备发电机提供燃料的燃料箱被龙卷风毁掉。

  美国这三座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不禁让人对美国全国104座核反应堆的安全状况产生担忧:尽管这些核反应堆及其安全系统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应该抵挡大地震、洪水或者龙卷风的袭击,但这并非意味着所有紧急备用的设备或者这些设备所在的建筑房屋也能够防御住这些灾难的袭击。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认识植物生长调节剂”、“规范使用无害健康”、“已纳入农药严格监管”……

  无论专家如何解释和安抚,近日“裂瓜”事件中的“膨大剂”三个字,已让不少消费者今夏吃西瓜“望大生畏”。但令人不安的又何止一个什么“剂”?

  “不管有没有害,为什么要用它?”这句颇有代表性的疑问,实际上是在指向一个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

  记者近日获悉,目前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


裂瓜”事件中的“膨大剂”,让不少消费者今夏吃西瓜“望大生畏”

  我国农药年产约170万吨,平均18亿亩农田每亩需要近两斤;

  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

  这些化学合成物质不仅污染了耕地、水等农业之本,还严重威胁到食品安全。

  不使用大量的外部资源就成功地保持了土壤肥力和健康。这是一百年前西方农学家发现的中国农业最令人称奇之处。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农业正在工业化之路上被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裹挟着一路狂奔。

  如今我们已深陷食品安全困境不得自拔。专家提醒,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

  年约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

  对“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往往较关注城市中一次性塑料餐盒及购物袋等的使用与回收。但记者获悉,目前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而并不考虑其降解问题,令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加速了耕地的“死亡”。

  “我实地考察过几十个国家,从来没有见到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大张旗鼓地推广、应用农膜,弄得全国山河一片‘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如是说。

  长期致力于退化生态系统与退化农田修复的蒋高明,日前对记者讲起他在一些农村看到的几乎被清一白色塑料膜覆盖的农田、山坡的景象时,用“白色恐怖”来形容。

  据蒋高明介绍,大量残留在土壤里的农膜,在15-20厘米土层形成不易透水、透气的难耕作层。而最关键的是它没办法降解。有人研究了其寿命后得出结论:大概要7代人、140多年还降解不掉。

  令人担忧的还有,在降解农膜的过程中,会有致癌物二恶英排放到空气中。比如有些勤快的农民将农膜从田里拣出来后就地焚烧,看似干净了,实际上低温燃烧排放的剧毒二恶英进入了农民身体和大气中,成为难以除掉的恶性污染物。

  在蒋高明看来,农膜是现代农业最垃圾的发明。人们利用它得到一部分增产后产生依赖。在脱离了传统锄地做法,不用有机肥、秸秆等养地,覆盖一层农膜就实现了保温、保水、除草、杀虫等目的,表面看是再好不过的事,但实际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是在加速耕地“死亡”,无异于“杀鸡取卵”。

  60年间化肥施用量增长100倍

  记者被告知,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短短几十年,我国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而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用量及其增长速度也令人吃惊。

  据蒋高明介绍,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

  从其提供的我国化肥平均施用量变化图上看出,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一公顷(15亩)土地施用化肥8斤多,现在是868斤。以百倍速度增加。

  “但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为40%左右。没用完,都变成了污染。”蒋高明说。

  还有一个数字让蒋高明耿耿于怀:我国工厂化养殖动物每年产生27亿吨动物粪便,约为工业固体废料的3.5倍。但因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等原因,这些本可成为很好肥料的动物粪便并未用到应该用的地方。结果一方面造成农田面源污染,一方面大量制造化肥。两者都因趋利,受害的是耕地与消费者。蒋高明说。

  关于农药,蒋高明掌握的数据是:我国农药的平均施用量13.4千克/公顷,其中有60%至70%残留在土壤中;2008年我国农药总产量173万吨,平均每亩施加1.92斤农药。

  蒋高明的农药年施用总量动态变化图显示,1990年农药施用总量约为70万吨,20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70多万吨。

  其实,即使没有化肥农药等造成的直接污染,工矿企业废水污灌等对耕地的间接污染已经使之不堪重负。有关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因污水灌溉而遭受污染的耕地达3250万亩。目前全国有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其中40%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95%受到严重污染。

  官方也承认目前我国土地尤其是耕地污染非常严重。据调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几乎占到了中国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为此有识之士呼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仅是守住其数量,还要守住其健康、洁净之“红线”。

  工业化农业危及食品安全

  在蒋高明看来,农业依赖大量化学物质投入堪称所谓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危害甚多,不可持续。它不仅需要开采大量矿山、石油等,使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大量化学品被投入耕地,造成耕地污染后,不利于植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但危害绝不仅于此,耕地污染还严重威胁到食品、粮食安全。”

  蒋高明说,“绕一个圈子,耕地中的有毒物质最终要回到人体安营扎寨。”因为有毒物质被植物吸收积累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继续在人体内聚集。最终引发各种疾病。前不久报道的“镉米”就是例子。

  当“锄禾日当午”式的传统耕作方式被取代,农药、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成为现代农业的“常规武器”时,蒋高明认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严重问题”。“工业化农业已经大大动摇了我们的农业之本。”

  当引起西瓜“爆炸”的膨大剂被公众知晓后,人们困惑的是“为什么要用它”,因为很显然,此举是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

  但类似的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比比皆是,正像蒋高明所列举: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的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

  有种说法,不如此我们就要挨饿,我们的粮食安全会出问题。蒋高明认为,保持目前粮食产量,就农药化肥而言,施用量减半足矣。

  人们困惑:我们的食品之源——初级农产品,已经在生产中经受了如此化学化、工业化的“洗礼”,怎敢再在食品加工、运输或保存中不加节制地添加各种化学制剂甚至是非食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我们究竟要往何处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记者27日从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采访了解到,鉴于今年的第二号超强台风“桑达”在未来几天可能会影响到南澳海域。为确保安全,正在执行“南澳I号”水下考古的“南天顺”号打捞平台已于27日上午到达南澳前江码头避风。

  根据气象预报显示,今年第二号超强台风“桑达”在未来几天可能影响到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周边地区,“南天顺”号所在的南澳海域可能会出现大风天气。受台风外围的影响,“南天顺”号打捞船26日晚启动防台风预案,26日晚上8点钟,“南天顺”号打捞船从“三点金”海域开往距离前江码头400米外的前江锚地进行抛锚避风,27日上午9点左右“南天顺”号打捞船正式回港,暂停考古作业。

  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工程师陈赞源向记者介绍,按照之前制订的防台风预案,出现7级风,“南天顺”号打捞船就要回港避风,而这两天打捞作业海域的风力达到了阵风8级的程度。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南天顺”号上的工作人员已经将船上所载文物转移至船舱内的安全区域。台风“桑达”的影响过去后,考古队将继续展开“南澳I号”水下考古作业。云澳边防派出所已再次启动24小时雷达监视,密切关注“南澳Ⅰ号”海域安全。

  2007年5月25日“南澳Ⅰ号”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附近“三点金”海域被发现。今年4月23日“南澳Ⅰ号”开始2011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截至26日,今年的水下考古已经发掘出瓷器、陶器和金属类文物近2800件。(李怡青 陈妍)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肯尼亚正成为领先者

  各国跃跃欲试

  在2008年之前,南非是非洲大陆唯一一个种植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大豆的国家。此后,埃及开始种植转基因玉米,布基纳法索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但是现在,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马拉维、马里、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和加纳都在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田间试验(这通常是允许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第一步),试验的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和棉花。

  还有一些国家正在密切观察着肯尼亚在生物技术方面将要采取的举动。在这个东部非洲最大的经济体,转基因作物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关于生物安全管理的法案有望在5月份获得通过,这将扫除转基因作物在该国发展的障碍,转基因作物的开放试验也将随即展开。肯尼亚将成为非洲第四个允许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

  肯尼亚农业研究所所长伊弗里姆·姆克斯拉说:“我们应当依靠生物技术来防止农作物产量和性能进一步下降,我们需要利用科技方法来缩短开发新作物品种的时间。”

  曾经忧心忡忡

  随着非洲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尽管转基因作物有可能帮助增加粮食产量,但由于担心它可能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还有担心其可能减少农产品出口机会,不少非洲国家对其下了禁令。

  潜在的法律陷阱也妨碍转基因作物在非洲的推广。有23个非洲国家已经有了生物安全法律,都含有严格的法律责任条款。根据这些条款,(转基因作物)生产者要为任何不幸事故负责任,而不需要证明其确实有过错。非洲生物安全专家网络中心主任迪尔安·马肯德指出,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会在一个可能因为最轻微的、甚至是想象中的损害而被起诉的国家投资,这些国家不可避免地成为转基因技术开发商的禁区。

  非洲的小规模农户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70%、农业总产出的60%,但转基因作物的高成本无疑会加大他们的负担,使他们难以同商业化农场竞争。在南非,2009年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达187.8万公顷,而小农户的种植面积仅为1.9万公顷。因此,非洲生物安全中心主任玛丽亚姆·玛依特认为,对非洲来说,转基因作物技术不大可能成为小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乌干达国家有机农业运动政策宣传官约瑟芬·阿齐亚就提出疑问说:“让那些小农户都来种植转基因作物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对种子的控制,他们将不得不持续依赖种子供应商。试想他们能负担得起吗?”

  未开发的市场

  近些年来,转基因作物在世界各地的种植面积快速增加,非洲国家不可能置身于这一趋势之外。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机构(ISAAA)发表的报告称,从1996年至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87倍,转基因作物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推广最快速的技术。

  非洲大陆肥沃的土地和对农产品的需求使投资者对非洲农业越来越感兴趣。随着外国资本在非洲农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转基因作物也会成为越来越热的投资项目。

  非洲大陆尚未开发的市场已经吸引了杜邦、孟山都等美国大粮商的注意,它们正加紧向非洲推销种子。

  与此同时,一些非洲国家——如马拉维、毛里求斯、南非、津巴布韦等,已经修订了生物安全法律,扫清了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障碍。其余大部分非洲国家也正在起草有关指导方针和管理规定。

  研究人员警告说,全球粮食价格在2011年有望再创新高,非洲国家必须尽一切努力才能保证这个大陆上的人民不会挨饿。南非农业部副部长皮特-马尔德表示,生物技术当然不会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有潜力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真正关心非洲的粮食安全,就不能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感情用事。当然,我们必须对发展转基因作物保持警醒和负责任的态度。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环境保护部日前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环境保护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192188.4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2987.1万元,项目支出169201.36万元,包括外交、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住房改革等具体内容。

  2011年环保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拨款支出预算约12.7亿元,其中人员经费8630.14万元,公用经费6395.94万元;项目支出约11.2亿元,共安排61个项目。

  环保部今年将用于国家环境监测与信息约2.2亿元,主要用于保障136个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759个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655个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点、14个国家空气环境背景监测站以及440个国家酸雨监测点、82个沙尘暴监测点、301个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点等开展自动监测、现场对比监测、分析报告、数据传输的运行维护及相关管理工作以及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而集中开展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管专项工作等。

  环保部还将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方面安排1亿元,重点用于全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全国辐射环境监测、重点设施电磁辐射监测以及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管技术支持等内容;在核与辐射安全技术审评方面安排5000万元,主要用于核设施的安全技术审评相关工作。

  环保部今年还将安排预算支出用于环境监察执法6000万元,用于国家环境保护规划3295万元,用于环境影响评价5000万元,用于环境国际合作及履约行动5500万元,用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调查及评价5185万元,用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3650万元,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3500万元。

  此外,环保部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预算约5.7亿元,其中人员经费1784.51万元,公用经费305.51万元,项目支出约5.5亿元。其中将用于“水专项”研究2.17亿元,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4亿元、大型修缮购置专项6815万元、重大科技专项管理费250万元、环境保护遥感动态监测信息服务系统先期攻关700万元等。

  另外,环保部用于住房改革支出预算3880万元,其中住房公积金1700万元、提租补贴280万元、购房补贴1900万元。(吴晶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东京电力公司7日宣布,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处于下降趋势,这是换气装置发挥了作用。

  换气操作是5日下午开始的。7日晨,放射性铯的活度曾一度降至东京电力公司目标值的十分之一以下。东电说,公司还将继续换气操作,并将于8日派遣工作人员进入反应堆所在建筑,检测放射线量。

  据悉,如8日的检测结果正常,工作人员将打开1号机组反应堆所在建筑的双层门,为安全壳的水棺作业修理水位计,并着手安装空气冷却系统。不过,此举还需得到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批准。

  目前,东京电力公司仍在继续对1号机组的安全壳实施“水棺”作业,安全壳内部的压力正在缓慢下降。(蓝建中)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8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