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英国北安普敦郡哈波尔小学有一位特殊的“学生”,“她”既不能读,也不会算,却是班里的“明星”。

  “她”是一条金色拉布拉多猎犬,名叫雪莉。到学校“上课”只为陪伴身患糖尿病的小主人,以便在主人出现健康问题时及时“报警”。

  好帮手

  雪莉的小主人名叫丽贝卡·法勒,今年7岁,患Ⅰ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过低随时可能昏迷甚至死亡。由于年纪小,法勒无法判断自身情况,要靠雪莉“大显神通”。

  雪莉是英国为数不多通过“低血糖通报”资格认证的犬之一,只要用鼻子闻一闻就能判断血糖水平。若发现异常,雪莉会不停舔主人,直到她或者老师注意。如果这个小小的提示没有引起关注,雪莉就会坐到法勒身上,或者直奔放在教室里的医疗箱,把它叼到小主人面前。

  助教老师一发现雪莉“示警”,就会立刻给法勒检查血糖。若发现她血糖过低,就给她吃块糖,若是过高,就给她注射胰岛素。

  救生员

  雪莉原本接受的是导盲犬训练,但因为不喜欢身上的绳索,一直没能“毕业”。后来,它“改行”到慈善机构“医学探测犬”学习靠嗅觉判断人类血糖水平。

  去年春天,3岁的雪莉来到法勒家,至今已经陪她上学近一年。

  “狗陪丽贝卡去上学,绝对是她的救生员,”克莱尔说,法勒两年前患上Ⅰ型糖尿病,情况最严重时,低血糖一天发作五次。“发作得非常快,”她说,“上一秒钟还好好的,下一秒就晕过去了。”

  克莱尔说,由于担心法勒一睡不醒,自己已经两年没有晚上睡过好觉,只能抽空打盹。

  新发现

  克莱尔说,雪莉到家后,法勒再也没有因低血糖晕倒,重新找回自信,“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无论上学还是生活,雪莉每时每刻都与法勒在一起,晚上睡觉也不例外。“如果晚上它叫不醒丽贝卡,就会跑到我的卧室叫醒我”。

  “他们是灵魂伴侣,相处和谐”。

  《英国医学杂志》2004年首次刊登研究报告说,狗的嗅觉比人类敏感10万倍,可以帮人类发现疾病,比如,通过闻尿液的味道识别膀胱癌。从那以后,慈善机构“医学探测犬”就开始训练狗,让它们学习闻人汗液味道判断血糖水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2月11日消息,英国德文郡(Dovon)的一位房主日前被房屋中的异响折腾得坐卧不宁,于是她检查了各处,甚至把洗衣机也拉出来看,还专门找了修理工去检查烟雾报警器是否故障,但最后却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连日潜伏在后花园里的鹦鹉在作祟。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调皮捣蛋的鹦鹉叫山米(Sammi),是从它的主人露丝(Louise Ledger)家里偷跑出来的,离Sexton的家只有半英里远。露丝每天花费数小时寻找她心爱的宠物,甚至在小区附近张贴了寻鸟启示。

  据房屋主人Sexton介绍,由于之前看到了寻鸟启事,所以当发现这只鸟以后马上就联系了鸟主人Ledger。虽然被这只鸟"戏弄"了几天,但是能帮到别人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归还这只鸟时,露丝简直激动得要落泪了。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三岁的山米和主人露丝以及她的孩子们一起生活了两年。彼此的感情很深厚,当Sammi失踪后,全家人都很沮丧。

  露丝说:“山米回来的第一个早晨,便对我说了'早上好',这让我很温馨”。她表示,要送给Sexton小姐一大束鲜花来表示感激之情。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科学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诺迈斯村附近出土了大量冰河时代的化石,包括美洲乳齿象、哥伦比亚猛犸、老虎蜥蜴和首次在科罗拉多发现的杰斐逊地懒。这些冰河时代的“珍宝”是去年10月建筑工人在实施一项水库扩容工程期间偶然发现的。

  1.很酷的冰河时代的头骨

很酷的冰河时代的头骨(图片提供:Heather Rousseau,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很酷的冰河时代的头骨(图片提供:Heather Rousseau,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去年11月6日,科学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诺迈斯村附近出土了一个冰河时代的野牛头骨。发掘小组成员、丹佛自然与科学博物馆馆长基尔克-约翰逊在声明中说:“我想,在我的人生岁月里,我从来也没有见过比这块骨头更酷的化石了。”

  据该博物馆介绍,野牛头骨是最近在这一地点发现的大量冰河时代的动物化石的一部分,这些动物化石包括美洲乳齿象、哥伦比亚猛犸、老虎蜥蜴和首次在科罗拉多发现的杰斐逊地懒。这些冰河时代的“珍宝”是去年10月建筑工人在实施一项水库扩容工程期间偶然发现的,由于冬季来临,发掘工作暂停,科学家目前正在对迄今为止发现的600件化石中的一部分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这些化石至少有13万年的历史。

  2.猛犸幼儿

猛犸幼儿(图片提供: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猛犸幼儿(图片提供: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这是科学家发掘出的一只年轻的哥伦比亚猛犸化石的一部分。这些在科罗拉多发现的“化石珍宝”是猛犸和乳齿象化石在美国被一起发现的少数几个案例之一,而在科罗拉多,只发现这一起。

  虽然这两种古代大象的近亲看上去很像,但它们还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乳齿象比猛犸小,獠牙更直,以树和灌木为食。猛犸比现代的大象还要大,主要为草为食。这两种大型动物都在约12800年前灭绝了。

  发掘小组成员埃利亚斯在声明中说:“像这样的地点非常罕见。发现时间跨度长达100000年的骨头多达数百件,这是一生都不容易遇到的机会。”

  3.有待处理的化石

有待处理的化石(图片提供: 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有待处理的化石(图片提供: 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这张最新的照片显示在这个冰河时代地点发现的化石摆放在丹佛自然与科学博物馆里。这些化石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是在高海拔地点发现的,在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众多的动物、植物和昆虫在那里堆积。

  密歇根州立大学乳齿象研究专家丹尼尔-费舍尔表示,在冰河时代的化石记录中,高海拔地点一向很少。他在声明中说:“一直有这样的观点:高海拔的环境可能孕育了不同的社区或有不同的演变故事,可是,由于代表它们的化石发现得极少,所以没人敢肯定这样的观点一定正确。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看一看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的机会。”

  4.清洗化石

清洗化石(图片提供: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清洗化石(图片提供: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博物馆收藏助理卡罗尔-路金正在清洗一头冰河时代的鹿的颌骨。这块化石也是在科罗拉多的这个地点发现的。除了发现了大型动物化石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冰河时代的种子、花粉、碳化的树叶以及蜗牛化石。

  5.标志性的发现

标志性的发现(图片提供:Paul Carrara, USGS)
标志性的发现(图片提供:Paul Carrara, USGS)

  这张最新的照片显示,科学家从科罗拉多的这个发掘地点出土了一根乳齿象象牙。这些冰河时代的珍贵化石是科罗拉多州最重要的发现。丹佛博物馆馆长约翰逊表示:“这些化石不仅可以让我们完整地理解落基山冰河时代的生命,它们还将永远成为‘科罗拉多之子’的代表。”

  6.清洗大型动物化石

清洗大型动物化石(图片提供: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清洗大型动物化石(图片提供:Rick Wicker,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去年11月,博物馆志愿者正在丹佛博物馆古生物实验室清洗一块乳齿象的头骨。由于在发掘过程中,这些骨头被弄湿,现在要让它们变干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化石干得过快,容易出现裂痕甚至破裂。

  7.冰河时代一头鹿的颌骨和牙齿

冰河时代一头鹿的颌骨和牙齿(图片提供:Heather Rousseau,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冰河时代一头鹿的颌骨和牙齿(图片提供:Heather Rousseau, 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

  在这张于11月6日公开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科罗拉多发掘地点埋有冰河时代一头鹿的颌骨和牙齿。据丹佛博物馆介绍,在这个地点发现的化石保存得极好,从一些化石中发现古代的DNA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由国际《金瓶梅》研究会和杭州冰凌文化策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金瓶梅》研讨会”近日在杭州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学者合理地解释了《金瓶梅》作者起的“兰陵笑笑生”笔名的含义,回答了作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的原因, 同时为如何理解《金瓶梅》的问世及如何阅读作了深入探讨,为《金瓶梅》研究作出了新的贡献。

《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何人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世界文学领域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毛泽东主席曾经高度评价《金瓶梅》描写了真正的明朝历史。但是,长期以来《金瓶梅》研究存在着两大瓶颈,一是作者为何人?二是该书是否是“淫书”?这次研讨会聚焦于作者问题的探讨,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在《金瓶梅》留下一个四百多年未解的悬案中,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一直是个谜。在以往的各种说法中,“王世贞说” (以下简称“王说”)流传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首先,明、清两代的文献资料有直接、也有间接阐述《金瓶梅》的作者是王世贞。其次,《金瓶梅》的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

2009年3月,浙江学者陈明达先生的论文《作者蔡荣名考》在新华网上发表,接着,国际作家书局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由徐仁达、陈明达、赵颂平、夏吟四人合著的《作者蔡荣名说》和《作者蔡荣名说的立论依据》两本书。一个关于《金瓶梅》作者的新说——“蔡荣名说”(以下简称“蔡说”)在海内外金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而“蔡说” 能后来者居上,除了“蔡说”以“王说”为立论基础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徐仁达、陈明达等所提出的“蔡说”,以许多史料为依据,丰富和发展了“王说”。他们认为蔡荣名是王世贞的门客,是王世贞聘请来做“枪手”完成《金瓶梅》作品的。蔡荣名在王世贞的指导下,以王世贞的思想、不幸经历以及授意为核心,创作了《金瓶梅》。这一学说使人眼前一亮,合乎情理地解释了王世贞亲自策划创作《金瓶梅》的可能性,同时也呼应了金学界关于《金瓶梅》可能出自一位才子的猜测。

国际《金瓶梅》研究会会长徐仁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凌鼎年和学者黄匡等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反映中国农耕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书中人物的衣、食、住、行,以及讲述的故事和宣传的文化,都说明其创作地在浙江黄岩弇山园。专家所指出的六个论据中,尤以在《四库全书?弇洲续稿》和蔡荣名的《芙蓉亭诗钞》都记载着王世贞赠给蔡荣名的两首诗最有说服力。这两首诗记录了《金瓶梅》从初稿到成书的整个过程,是“蔡说”最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诗的题记和诗文的内容,记录着王世贞把蔡荣名请到自己的家里,住在他的私家花园——弇山园里整整两年。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王世贞交给他的任务,王负责出版,蔡荣名同意隐姓埋名。“蔡说”讲述论证的就是以上整个《金瓶梅》的创作过程。因此“蔡说”认为:在创作《金瓶梅》的过程中,王世贞的角色是“制片人”、“导演”、“发行人”,蔡荣名仅仅是执笔者、编剧而已。

此外,《金瓶梅》中特有的黄岩方言,江南特色的饮食文化和黄岩特有的食品,台州黄岩历史名人,以及书中的天台山历史文化,都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同一个命题,在逻辑上可以相互印证和互补,形成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集,使“王说”和“蔡说”的理论体系更加科学和完整,所以说《金瓶梅》作者是蔡荣名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蔡说”的两个重大发现

徐明达和赵颂平 在《金瓶梅》的研究中,还对“蔡说”的两个重大发现有所论述。一是“主要影射讽刺对象新说”。《金瓶梅》在社会上流传以后,人们早就看出它是一部“指斥时事”的书。可是几百年来,人们只知道书中影射讽刺谩骂的对象是严嵩父子。可是,学者们在研究《金瓶梅》时发现:王世贞虽然与严嵩父子有杀父之仇,但是,王世贞已经利用创作戏剧《鸣凤记》,把严嵩父子骂够了。在《金瓶梅》中,王世贞要骂的不一定是严嵩父子,可能还另有其人?学者们在研究王世贞时还发现,王对张居正也积怨颇深。王世贞和张居正是同年进士,张居正掌权时拉笼王世贞,因政见不同,不相为谋。此外,两人之间还发生了一些个人恩怨。

王世贞恨张居正,在他的作品中有攻击张的蛛丝马迹。《金瓶梅》创作时,虽然张居正已死,但王世贞的文学地位以及他的修养都决定了纵然对张居正有诸多不满,也不便公然指责这位故去的内阁首辅。于是只能请自己欣赏的蔡荣名通过隐姓埋名的方式进行《金瓶梅》的创作,抒发对张居正的愤恨之情。作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挖空心思地将“张居正”写进《金瓶梅》中,进行无情地鞭挞。张居正可不比严嵩,为此唯有把作者姓名隐去,方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发现《金瓶梅》影射讽刺的主要对象为张居正以后,《金瓶梅》中有些谜题,如作者为什么要隐姓埋名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兰陵笑笑生笔名新解。在万历刻本《金瓶梅词话》中,有一篇署名“欣欣子”的序,指明书的作者为“兰陵笑笑生”。中国人重乡土观念,在署名时挂上郡望(即籍贯),可说是中国古人的通例。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兰陵当作地名,但结果是无论山东苍山县兰陵镇,还是古时曾名兰陵的江苏武进县,山东峄县,都找不到笑笑生,也就是说只有兰陵而没有笑笑生。

兰陵不是地名,哪是什么呢?“蔡说”认为:“兰陵”是酒的代名词,就像“杜康”一样。那么笑笑生呢?学者们认为笑笑生是同音假借,小生是南戏中的男主角,“笑”黄岩读音近于小,笑笑生即小小生,也就是现在说的小青年。“兰陵笑笑生”就是嗜酒的小青年,贱称酒徒。这里要说明的是,嗜酒现代人认为是陋习,称为“酗酒”,而古代人可不这么看,喝酒是男子汉的本色,就像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竹林七贤个个烂醉如泥,他们的嗜酒轶事,历来都被人们传为美谈。

“蔡说”认为,《金瓶梅》作者是明代黄岩人蔡荣名,他以兰陵笑笑生为笔名,以酒徒自诩,是其性格使然。从蔡荣名存世的诗集《芙蓉亭诗钞》中可以看出,蔡对大文豪王世贞十分崇拜,以能得到王的赏识为荣。由此我们推断,兰陵笑笑生是蔡荣名从王世贞的赠诗中得到启发而拟定的,王世贞诗曰:“吾怜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去,古义为离开,陶陶,快乐的意思,陶陶酒人,即快乐的酒徒,也就是说你离不开一个快乐的酒徒的本色。蔡荣名就以笑笑对陶陶,以兰陵对酒人,兰陵笑笑生,也就是快乐的酒徒之意。

《金瓶梅》作者蔡荣名精通古文辞,还可以用古文辞破译兰陵两字。《尔雅?释草》《说文解字》解释:“兰,香草也。”“陵,草名,苕,陵苕,一名为陵时(现在叫凌霄花)。”“蔡,草名。”原来,兰、陵、蔡都是草名。因此,作者挑了兰陵作谜面,蔡为谜底,让后人射虎。《尔雅?释草》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草的花谓之荣,这句话说的多好啊,如果兰陵两个字,“兰”诠释为草名的蔡,“陵”亦当做草名,草谓之荣,草名谓之荣名,兰陵就是蔡荣名,兰陵笑笑生就是蔡荣名笑笑生。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去过酒吧的人一定会有一种感受:如果酒吧嘈杂,交谈时不得不提高声音,以使对方听到。最近,海洋生物学家对鲸的求偶呼叫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鲸鱼向情侣发出的求偶信号越来越大———几乎是50年前的十倍。而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越来越吵闹的海洋环境。

  研究者们在英国周边海域深入观察了鲸鱼是如何应对越来越喧闹的海洋环境的。

  被选择进行研究的海域里,有大量的海上钻井平台,有繁忙的海上运输,还有声音巨大的海洋风力发电厂,那是世界上最嘈杂的海域之一。

  海洋生物学家皮特·泰克发现轮船和海上平台发出的声音有着跟鲸类叫声相同的音频。于是,鲸类尝试改变它们发出的声音音量和频率,使叫声更大更加具有穿透力,就像是原来唱低音的歌手转向高音。

  鲸鱼的歌声能够传播到几百英里之外的海域,这对它们的求偶活动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海洋变得越来越嘈杂,给鲸类的交配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鲸类的呼叫变得不如以往精细,而且需要多次重复,因而交流当中消耗了相当多的能量。由于有些鲸鱼被迫改变了叫声,不仅改变了音量,还改变了音阶,造成它们的同类误以为它叫错了自己的“名字”,鲸鱼们要找到一个合适的配偶越来越难了。

  海洋噪音,就是人类给鲸鱼制造的尴尬。(赵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法国研究人员日前通过先进的X光技术,对一块真足蛇化石进行了扫描。结果发现,这种蛇与现代的陆生蜥蜴十分类似,这一成果有助于科学家揭开蛇的起源之谜。

  该研究由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国家科研中心的古生物学家共同完成。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古脊椎动物学报》上报告说,这块真足蛇化石是10年前在黎巴嫩被发现的,其藏身的古岩石距今已有9500万年历史。它身长50厘米,从表面上看只有一只脚,长约2厘米。研究人员利用欧洲同步辐射加速器对其进行了X光扫描,结果又发现了这只真足蛇的另一只脚。

  研究人员介绍说,这只脚之所以不易被察觉,是因为它在岩石中发生了异化,其脚踝部分仅有4块骨头,而且没有脚趾,这说明真足蛇的足部已在当时呈现退化的趋势。研究人员认为,这只真足蛇所处的年代正好是蛇类从有脚蜥蜴向无足动物进化的时期,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科学界对于蛇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种生物由陆生蜥蜴演变而来,另一些人则认为,蛇的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蜥蜴。(李学梅)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国际在线专稿:除了能叼回满是口水的网球、早晨能送报纸外,狗还能发现癌症,拯救人的生命?
 
  据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2月1日报道,日本科学家近日表示,狗经过训练以后,能够用它们敏锐的嗅觉,分辨出癌症病人。实验室得出的报告称,狗能够通过闻人的呼吸或者粪便,准确地分辨出肠癌患者。
 
  研究人员称:“特殊的癌症气息是真实存在的。而癌症产生的化合物可能会在人体内循环。我们让狗闻不同的气味,看它是否能分辨出肠癌患者的气味,为人类将来引入气味资料诊断肠癌提供依据。”
 
  该研究报告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之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狗能通过嗅觉能够发现胎记瘤、膀胱癌、肺癌、乳腺癌以及子宫癌。(朱艳)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新华社电 记者日前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了解到,南京医科大学朱东亚教授研究发现一种治疗脑卒中且能避免副作用的小分子药物。

  朱东亚阐述这一重要发现的论文《阻断缺血诱导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突触后密度蛋白(PSD95)相互作用治疗脑缺血损伤》,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杂志社特邀科学家为此发表评论,称小分子药物(ZL006)的发现让人们看到了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曙光。

  脑卒中是一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脑组织结构精细复杂,对缺血缺氧损伤特别敏感且脆弱,迄今临床上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还比较少。

  根据国际上的研究成果,脑卒中病理现象的产生可能与细胞浆内的nNOS和细胞膜上的PSD95相结合有关。朱东亚课题组由此设想:如果阻断这种结合,能否使神经细胞免受损伤?从蛋白间结合的角度进行抗脑卒中药物研究非常困难,是前人从未攻破过的领域。

  课题组在分析nNOS与PSD95相互作用的化学和分子力学机制的基础上,设计了100多种化合物,并最终筛选得到有较好药理活性的化合物ZL006。

  动物及细胞实验验证:ZL006在若干种脑卒中模型中都显示了它的疗效。实验证实这种药物不仅具有较好的脑缺血保护作用,而且避免了直接干预nNOS等带来的副作用。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天从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有关部门获悉,全国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近两年来,已在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逾4万个,涉及金额超过200亿元。

机关和事业单位涉及金额127.86亿元

“小金库”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牵头实施的专项治理工作。

四部门最新通报的全国“小金库”治理情况显示,自2009年4月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率先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以来,截至2010年12月10日,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发现“小金库”25738个,涉及金额127.86亿元。因设立和使用“小金库”受到行政处罚842人,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和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827人。

社会团体和国企涉及金额88.49亿元

在继续深化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我国还正式启动了全国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的“小金库”治理工作。

截至2010年12月10日,全国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19855个,涉及金额88.49亿元。其中,175163个社会团体和305471个国有企业,通过自查自纠共发现11822个单位存在“小金库”18042个,涉及金额71.92亿元。目前,中央和地方组织的重点检查正在进行中,根据初步认定的结果统计,检查发现“小金库”1813个,涉及金额16.57亿元。

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中央决定将继续深化“小金库”治理工作,推动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同时,对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也要加大治理力度。

案例

资金来源

套取资金、违规收费、虚列支出

违规设立的“小金库”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如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畜牧局被查出通过转移收入、套取专项资金等形式设立“小金库”,涉及金额122万元。

各地区各部门查处的“小金库”资金来源还包括违规收费、罚款及摊派设立“小金库”;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转出资金或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等多种形式。

资金流向

发放福利、公务接待、个人贪污

“小金库”资金在使用上多表现为发放福利、公务接待、弥补机关经费以及个人贪污挪用等形式。例如,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期间,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移民开发局套取移民后扶项目专项资金160万余元设立“小金库”,主要用于发放奖金补助、公务接待和跑项目等费用,累计支出160万余元。

2004年至2009年期间,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房地产管理局也被查出通过隐匿和截留收入等方式设立“小金库”,涉及金额198.6万元,先后数次被该局领导班子私分,累计支出189.16万元。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英国考古学家挖掘出一具两千年前的护卫犬骸骨,它被埋在那里守护莱斯特郡的哈勒顿宝藏英国考古学家挖掘出一具两千年前的护卫犬骸骨,它被埋在那里守护莱斯特郡的哈勒顿宝藏
这条护卫犬的复原图。英国古老部族科利埃尔塔维人将其埋在那里守护他们的宝藏这条护卫犬的复原图。英国古老部族科利埃尔塔维人将其埋在那里守护他们的宝藏
莱斯特大学考古小队成员在发掘现场合影留念莱斯特大学考古小队成员在发掘现场合影留念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6日消息,英国莱斯特大学考古学家挖掘出一具被认为是该国历史上最古老护卫犬的骸骨,它大概在地下长眠了2000年之久,忠诚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守护着身旁的宝藏。

  从尸骨来看,这条狗的体形大概有猎犬或阿尔萨斯犬那么大,属于那种专门为了守护宝藏而甘愿牺牲自我的护卫犬。考古学家在英国最重要的铁器时代遗址之一发现了它的骸骨。他们认为,英国古老部族科利埃尔塔维人(Corieltauvi)在公元1年到公元50年之间杀死了这条狗并将其埋葬,让它的灵魂守护身旁的宝藏。

  科利埃尔塔维人在罗马人征服英国之前便居住在英国。这一考古发现表明,狗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长期以来就被视为守护者。这条狗的骸骨将与在遗址出土的宝藏一起在英国某博物馆展出——它将会被放入一个玻璃柜,置于博物馆的入口处,令其可以继续守护这些宝物。

  据悉,护卫犬的骸骨是在英国莱斯特郡哈伯勒市附近的“哈勒顿宝藏”(Hallaton Treasure)遗址的一处深坑里被发现的,那里在2000年曾出土了5000枚金银硬币,以及装饰华丽的古罗马时期头盔以及珠宝,由此成为了英国出土铁器时代历史文物的最重要考古场所之一。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考古人员将这条护卫犬的骸骨细心拼凑起来,本周末将在哈伯勒博物馆首次与公众见面。领导实施这项考古发掘工作的维姬·斯科尔(Vicki Score)表示:“这条狗的骸骨是在遗址的入口处发现的,埋在地下的一个槽里。我们认为它被绑了起来,作为祭品埋在那里,去保护这些钱币。对于它来说,这或许是一种荣誉,它的岁数可能很大了。”

  斯科尔称,这条狗的骸骨埋在另一条狗的骸骨上面,有证据表明那里还有第三只狗。她补充说:“也许,人们当时发现了以前的护卫犬失去了保护的力量。”莱斯特郡议员戴维·斯普拉森(David Sprason)说:“这条狗的骸骨会与哈勒顿遗址出土的宝贵文物在博物馆找到自己的新家,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它的故事是这项英国重大考古发现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方面,一定程度折射出人类和狗存在数千年的特殊关系。”

  哈伯勒博物馆哈勒顿宝藏项目主管海伦·夏普(Helen Sharp)说:“这副骸骨的摆放方式及其位置,说明这条狗的体型在铁器时代超过了平均高度,这表明它是看作守护这个墓地的护卫犬。看起来这是条非常老的狗,骨头上还有很多痕迹,表明它活着的时候就是护卫犬,死后仍然忠实地履行着这种职责。”

  除了数千枚部族硬币,哈勒顿宝藏遗址还出土了迄今在英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罗马硬币,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11年,此外还有一顶同一时期的罗马银质头盔和珠宝。展览主办方将邀请参观者为这条护卫犬选一个名字,并且都选用凯尔特语单词命名,其中包括“布利纳”(守护者的意思)、“布伦特”(山丘的意思)、“卡德兰”(强大的意思)、“阿德拉”(高尚的意思)、“希尔加尔”(猎人的意思)。(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75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