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1.发现“两兄弟(Two Brothers)”号

发现“两兄弟(Two Brothers)”号
发现“两兄弟(Two Brothers)”号

  2008年,即马萨诸塞州捕鲸船“两兄弟”号在夏威夷一处暗礁搁浅185年后,潜水人员在水下对这个锈迹斑斑的锚进行测量。“两兄弟”号的船长 是乔治·博拉尔德,他的另一艘捕鲸船“埃塞克斯”号1820年被一头抹香鲸撞沉,赫尔曼·梅尔维尔从中获得灵感,写成著名小说《白鲸记》。
 

  2.熔化鲸脂的锅

熔化鲸脂的锅
熔化鲸脂的锅

  潜水人员在“两兄弟”号失事处的海床上发现这个生锈的铁锅,它曾被用来把鲸脂熔化成油。该船在去日本附近捕鲸的途中,在夏威夷触礁,在大浪的冲 击下,船很快破碎成小块。另一艘捕鲸船营救了“两兄弟”号上的船员,而“埃塞克斯”号上的船员经历了不同命运,他们在海上漂浮了3个月,最后甚至吃人肉度 日。
 

  3. 法国护卫舰沙洲

法国护卫舰沙洲
法国护卫舰沙洲

  南塔克特的“两兄弟”号在法国护卫舰沙洲(是夏威夷西北岛屿里的一个偏远珊瑚环礁)附近触礁。该卫星图里的这些浅滩是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的组成部分。
 

  4.姜罐

姜罐
姜罐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洋考古学家凯利·吉利森在“两兄弟”号沉船处对这个姜罐进行了研究。虽然一些姜罐是用来存放生姜的,但它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而不是它所盛的东西得出的。吉利森说:“我们认为这是船上厨房使用的,用来存放食品。”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家发现这个最令人费解的手稿是在15世纪初写成的,比以前认为的早100多年

  科学网讯 北京时间2月15日消息,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在1912年由美国珍本书商威尔弗里德-伏尼契在罗马附近的蒙德拉格尼庄园(Villa Mondragone)中找到。上面的一系列奇怪的符号、图表和数字在过去100年间一直困扰着科学界。最近研究人员通过碳测年法,确定这个手稿是在15世纪初写成的,这比之前认为的时间早了100多年。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虽然研究人员并没弄明白伏尼契手稿的复杂原文是什么意思,但是确定它写成的时间是最终发现它真正含义的关键一步。有关伏尼契手稿的故事听起来就像是一部影片情节,《达芬奇密码》与之相比也显得黯然失色。威尔弗里德·伏尼契在找到它后的18年时间里一直在努力研究这份手稿,试图破解它上面的奇怪植物、圆环和人们在青春之泉下祈祷的图片内容,但是在他至死仍未完成这项任务。


研究人员并没进一步弄明白伏尼契手稿的复杂文字是什么意思

  之后这份手稿在同时代的几位科学家手中辗转,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这是某种语言,不过并不清楚具体含义。亚利桑那大学的一个科研组最近对该手稿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从负责保管伏尼契手稿的耶鲁大学百内基珍本书图书馆提供的4个样本页上切下4块宽1毫米,长6毫米的片段。其他专家也对这位神秘作者使用的颜料和墨水进行了研究。

  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学系的助理研究员和副教授格雷格·霍德金斯博士负责领导了这个项目,他表示经过研究发现手稿中使用的一些颜色与文艺复兴时期使用的颜色相符。但是对这项研究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碳测年过程,科学家对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数量进行了测量。


1912年,美国珍本书商威尔弗里德·伏尼契找到这份珍贵手稿

  霍德金斯通过碳测年法确定伏尼契手稿写成于15世纪初。他说:“我发现该手稿非常有魅力,它是进入一种有趣思维方式的窗口。把这些片段组合在一起将非常奇妙。这是一个无人破解的谜题。它是一种密码吗?人们正在对其文字和词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这些工具是用来破解密码的。不过科学家仍未揭开这个手稿的谜底。”

  此外霍德金斯还表示,他发现手稿显示出“奇怪特征,例如重复使用一个词或者交换字母的顺序”。他说:“这种奇怪现象使我们更难弄懂这份手稿的含义。没人知道该手稿写的是什么内容,不过它显然与炼金术有关。手稿上有很多图画。这些图画与植物学有关吗?它们是水生生物吗?这些图片是否与占星术有关?没人知道答案。”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社广州2月14日电(记者 孔博)广东警方大力开展乞讨儿童清查解救行动,2月1日至10日共接报乞讨儿童警情和线索368宗,清查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35名,经核查均是由其父母或其他亲属带至广东乞讨,暂未发现被拐卖儿童。

  据广东省公安厅介绍,广东警方近日部署警力对公园、商场等流浪人员活动较多的场所加强巡查,各地公安机关对接报的乞讨儿童警情迅速派出警力前往处置,将流浪乞讨儿童带回提取DNA,仔细核查。对不属于被拐卖的流浪乞讨儿童,协调移交民政部门救助。同时,会同民政部门开展街头行乞儿童统一清查行动,解救行乞儿童。

  据广东省公安厅介绍,2010年广东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725宗,抓获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嫌疑人899名,解救被拐儿童376名,解救被拐妇女476名。同时,通过快速寻查机制帮助家长找回丢失儿童1268名。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国际在线专稿:据法新社2月13日消息,伊拉克政府近日在首都巴格达以北的地区发现一个“万人坑”,据悉其中埋葬的153名死者均是被基地组织杀害的,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还有一些安全部队士兵。

  伊拉克迪亚拉省警察局长阿布-侯赛因-萨哈马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根据两周前在巴库巴抓捕的一名恐怖分子的供词,我们搜寻到了这个万人坑,这里面有153人,是在2006年到2007年间被基地组织杀害的。这名恐怖分子承认他曾经和基地组织的其他成员一起犯下这些罪行。这些受害者包括妇女、儿童、平民、警察还有士兵。”

  这个“万人坑”位于巴库巴省首府以南20公里处的一片农业区中。2008年以前这里都是基地组织的要塞区。(林静)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核磁共振摄影(MRI)扫描大脑,了解脑部和行为改变相关区域的活动状况,可以预知瘾君子戒烟成功几率。在实验中,28名研究对象被要求观看一系列戒烟宣传影片,同时以核磁共振摄影装置扫描他们的脑部活动。看完每部宣传片后,研究人员便评估影片影响研究对象戒烟意念的程度,评估影片是否增强他们戒烟的信心以及他们对影片内容有多少了解。研究人员发现,观看宣传片时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出现活动的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吸烟行为都明显减少”。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比对脑部活动和宣传影片,以确定哪些信息最有效果。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卫生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研究中心、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同进行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能够遏制癌细胞增殖时必需的端粒酶发挥作用的基因。这一成果有助开发新的癌症诊疗方法。
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正常的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次,细胞从而老化并最终死亡。然而在癌细胞中,端粒酶会防止端粒变短,导致癌细胞不断增殖。
日本鸟取大学副教授久乡裕之领导的研究小组,把人的染色体逐个移植到实验鼠的癌细胞中进行培养,发现在移植了第5号染色体的癌细胞中,端粒酶的功能会受到遏制。研究进一步发现,遏制端粒酶发挥作用的是第5号染色体中的PITX1基因。研究人员将这种基因移植到实验鼠的癌细胞中,其端粒酶功能也受到遏制,使得癌细胞无法增殖。
这一成果已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网络版上。(来源:新华社 蓝建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在治疗脑梗塞时,利用药物溶解血栓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发病3小时以上用该疗法可能导致脑出血。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质是导致脑出血的诱因,并且开发出了抑制这种蛋白质功能的方法,从而使脑梗塞发病后允许用血栓溶解疗法的时间大幅延长。
这一成果由新潟大脑研究所教授下畑亨良率领的研究小组获得,也是世界上首次弄清血栓溶解疗法导致脑出血的机制。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了英国《脑血流与代谢杂志》(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 Metabolism)上。
在治疗脑梗塞时,尽早恢复血液流动至关重要,如果是在发病3小时之内,利用治疗药物“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医用缩写tPA)溶解血栓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发病3小时之后再使用tPA,就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所以只有2%至3%左右的脑梗塞患者真正能够用上这种药物。
下畑亨良的研究小组发现,使用tPA进行治疗时,会产生大量导致血管变脆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着眼于这一点,研究小组向白鼠的脑血管注入血栓,人工制造出类似人脑梗塞的症状,然后将白鼠分成3组,在发病4小时后,分别向其注射tPA、具有遏制VEGF功能的抗体和tPA、能够遏制VEGF活性的药物和tPA,然后对3组白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注射了抗体和药物的白鼠的脑出血状况被遏制,死亡率降低,作为脑梗塞后遗症的麻痹症状也减轻了,可以利用tPA进行治疗的时间大幅延长。
下畑亨良指出:“抑制VEGF的同时使用tPA,在脑梗塞发病后6至8小时也可以采用血栓溶解疗法。当然,还有必要开展临床试验,验证有关研究成果。”
更多阅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吕君昌: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翼龙类生活在2.2亿年至6500万年之前,作为恐龙时代的空中霸王,它拥有强大的飞行能力,翱翔在整个天空。然而,科学界一直没能找到判断翼龙性别的直接证据,所有的结论亦只是推想。
现在这个100多年以来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难题,终于被攻克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主持,浙江自然博物馆和英国雷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与蛋保存在一起的雌性翼龙化石。这一发现为判别这些已绝灭的飞行爬行动物的性别提供了直接证据,也解释了为何有的翼龙会有那独特的、鲜艳的头骨脊(头冠)。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今年1月21日的《科学》杂志上。
《北京科技报》:此次发现的翼龙有什么特点?
吕君昌:翼龙是一种能飞行的爬行动物,生活在6500万年至2.2亿年之前的中生代,是恐龙时代的空中霸王。许多翼龙都有头冠,有时头冠的高度可以达到头部的5倍。科学家一直认为这些头冠的作用是在传递某种信号,雄性拥有头冠,雌性则没有。但是,又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可以证实头冠是雄性翼龙所特有的。
而这次我们发现的化石很明显是个雌性达尔文翼龙,这一发现完全可以确定翼龙的性别,这在化石记录上是极为罕见的,在翼龙化石中亦是属于首次发现。
《北京科技报》:被称为T夫人的翼龙化石在科研上有何价值?
吕君昌:性别是生物最根本的属性,但我们根据以往的化石记录很难对这一物种的性别进行准确认定。可以对翼龙的性别进行判定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这样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对翼龙的头冠进行解释,这一问题曾经困扰了科学家100多年。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判别翼龙性别的知识来研究整个新的领域,比如种群的结构和行为。同时,我们甚至可以充当翼龙的媒人,把它们属于同一种群的、长期分开的雄性和雌性重新聚在一起。
因为翼龙的英文名称(Pterosaur)的第一个字母P不发音,于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取了第二个字母“T”,来昵称这一翼龙化石为T夫人(“Mrs T”)。T夫人具有以下两方面显著特征区别于雄性,一是它具有相对较大的腰带,腰带就好比人类的骨盆,腰带之所以相对宽大,是因为要容纳输卵管,同时,肠骨与荐椎部分不愈合,也是为了下蛋时能够自由扩张。再者,T夫人没有吸引人的漂亮头冠(头骨脊)。而从现有的化石遗迹中,我们发现雄性个体具有相对较小的腰带和发育完美的头冠。由此可知,雄性可能用漂亮醒目的头冠来恐吓、抵御对手,或吸引像T夫人这样的臀部比较大、没有头冠的异性配偶。
《北京科技报》:新标本发现的意义?
吕君昌:除了翼龙性别的判定,我们的这一新发现也揭示了关于翼龙生殖方面的信息。翼龙类的蛋相对较小,而且是软壳的。类似于现生的一些蜥蜴、蛇及龟鳖类的软壳蛋一样,这是典型的爬行动物的蛋,完全不同于鸟类所产的个头相对较大的硬壳蛋。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从原料和能量的角度来看,小的蛋需要的投入较少。对能量的有效使用,使翼龙拥有了其他物种不可比拟的进化优势,使其成为可以统治天空的爬行动物。
除此之外,新标本还提供了埋藏学的信息。T夫人的左前小臂折断了,看起来她遭遇了一次悲惨的事故。发育完好的蛋壳显示了T夫人即将临产,遭遇事故左前小臂折断的它从空中跌落,不幸坠入了湖底,以致体内的蛋也因流产而滑出。而这一事故可能是由1亿6千多万年前,中国北方地区非常普遍的火山喷发活动或者一次暴风雨引起的。
此次化石的新发现解决了翼龙时代性别鉴定之谜。与蛋保存在一起的雌性翼龙化石首次准确地告诉我们,用腰带结构和头骨脊就可以完全准确地来判别翼龙的性别了。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广东警方2月份以来接报乞讨儿童警情368宗

  本报讯 (记者 王鹤 通讯员 粤公宣)未成年人街头乞讨问题近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广东警方2月1日至10日接报乞讨儿童警情368宗,各地公安机关派出警力处置,将流浪乞讨儿童带回提取DNA核查。经甄别调查,目前,广东各地公安机关清查救助的135名乞讨流浪儿童中暂未发现有被拐卖儿童。对不属于被拐卖的,协调移交民政部门救助。同时会同民政部门开展统一清查行动解救行乞儿童。

  368宗警情中,110报警服务台和基层派出所接报345宗,“平安东莞”和“平安揭阳”微博接报23宗。各地公安机关共清查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35名,其中广州市公安局清查救助33名,当中10名确认属监护人带领上街乞讨,另23名无监护人的乞讨未成年人已护送至广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进行保护性救助。经核查,上述135名儿童均由其父母或其他亲属带至广东乞讨,暂未发现被拐卖儿童。经民警教育后,上述儿童由其亲属带回或送往救助站安置。

  2月8日,陕西省一网民称在珠海市被拍上网男童似其已走失两年的儿子,珠海市公安局接报后迅速出警,第一时间找到该名儿童并将一成年男子带回调查。经调查和DNA鉴定,证实被带回调查的成年男子与该男童系亲生父子,父子俩因家庭贫困外出乞讨。2月10日17时许,深圳市公安局110接一群众报警称,其于当日16时许在东门步行街附近发现街头卖艺儿童疑为被拐人员。深圳公安组织警力赶到现场调查核实。经查,3名儿童为表兄妹关系,是自愿在街头卖艺,排除被拐嫌疑。

  广东省公安厅重申,对拐卖、拐骗、组织、胁迫、诱骗儿童进行乞讨的犯罪嫌疑人必将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同时,公安机关也呼吁广大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黄州青砖湖社区定花院发现一批古城砖

  据黄冈市博物馆专家考证,近日在黄州青砖湖社区定花院发现的一批古城砖,系南宋时期所烧制,有近千年的历史。专家称,此砖的发现,将会确定黄州宋城的城址和苏东坡在黄州居住的东坡遗址。

  收藏这批铭文城砖的社区居民陈国山先生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房时,在其家附近挖出许多青黑色城砖,其中一块砖上面还有“防江军窑城砖”的铭文,当时感觉可能有一定的文物价值,遂将这批青砖保留至今。

  昨日,在陈先生家,只见城砖有6、7厘米厚,砖上“防江军窑城砖”的楷体铭文,每个文字约有2厘米大小,字体清晰优美。

  据黄冈市博物馆有关专家鉴定后认为,这块铭文城砖有着较高的文物价值,可以肯定这批城砖是宋朝时代的军窑砖,是建筑城墙所用,宋朝时代的黄州古城很有可能在此。

  黄州文史专家何学善先生认为,如果宋城的确切城址能够确定,那么苏东坡在黄州居住的东坡遗址、定惠院、承天寺和临皋亭遗址都能确定,这一段重大的历史悬案将水落石出。(胡秋子)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73 页,共 9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