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拍客在工作中 拍客在工作中

  拍的人多了,司机开车越来越谨慎

  武汉一年给“职业拍客”发500万奖金

  拍的人多了,司机开车越来越谨慎

  去年,武汉实行有奖鼓励市民举报车辆违法,结果产生了多达百余人的拍客,一年领走500多万元奖金。近几年,上海、广州相继取消了这种“编外交通警察”,但武汉市交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今年将继续实行有奖举报车辆违法的举措,这无疑将扩大“职业拍客”队伍,对交通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10分钟拍15起违章

  前日上午8时许,记者和拍客小张一起,来到武昌岳家嘴人行天桥上。桥下,一辆出租车在双黄线上违章掉头,引得对向车辆纷纷减速,险象环生。“要快速拉近,才能将车牌拍摄到,有时要迅速取远景,才能拍到周围路牌。”小张对记者说。

  不一会,又有一辆小轿车在立交桥下逆向行驶;一辆富康轿车随意变道超车……小张快速摁动镜头按钮。记者发现,尽管有交警在远处执勤,但不少驾车者仍对禁行标线视而不见。短短10分钟,小张轻松记录下15辆机动车的违章行为。

  “如果是拍摄闯红灯,你一定要站在停车线拍摄,盯着停车线拍,记得一定要清晰记录闯红灯车辆的车号。”小张向记者传授“秘诀”。他介绍,以前曾有拍的闯红灯的视频被交警“枪毙”,如没有拍摄到汽车轧过停车线的瞬间、没有拍摄该路段路牌等。所以他吸取教训,慢慢积累经验,渐渐熟练起来。

  今年28岁的小张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从事拍客这个行业,除了赚钱,更多的还是出于对肆意违法司机的愤恨。3年前,他的一个好朋友,就是倒在一台闯红灯轿车的车轮下。

  小张在“硬件”上投资也不小:一台索尼硬盘式DV机就要4000多元,加上三脚架、移动硬盘等相关配件,差不多要7000多元。“每天拍摄的量很大,所以还要备用电池,还要对每个违章记录进行必要的剪辑。

  “职业拍客”一周拿6000元

  据了解,自去年实行举报有奖以来,武汉产生了100多人的拍客队伍,他们挤在武汉十多个最容易违法的路段,靠暗中拍摄司机违法赚取奖金。最多时,拍客队伍扩大到600余人,很多外地拍客也慕名而来。

  去年,拍客举报交通违法行为40多万起,被采纳10多万起,交管部门发放奖金500多万元。这些“编外交警”拍摄的交通违法中,闯红灯的交通违法占了八成;其次,是随意变更车道和逆向行驶,约占总数的一成。

  交警解释,市民提供的举报资料,需要拍摄画面清晰,对违法行为记录也比较全面,工作人员还将仔细审核,只要认定,就会及时兑奖。去年9月,一名拍客一周拍摄200多辆闯红灯车辆,获得奖金6000多元。

  偷拍为主,面临被报复危险

  去年5月27日上午9时许,在汉阳琴台大道钢材市场附近路段,30多岁的“拍客”周先生正坐在自己的面包车内,举着DV拍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突然,两名男子怒气冲冲地走来,说:“拍么事?不准在这里拍!”并要求周先生下车“谈谈”。周先生摇下车窗,还没来得及辩说,头上就中了一记老拳。随后,两男子踢瘪车门扬长而去。

  民警接警后,经多方调查走访,锁定嫌疑人为在钢材市场内送货的司机周某、李某。几天后,民警在钢材市场附近一副食店内将两人抓获。两人称,因多次受到交警处罚,对“拍客”十分反感,才做出冲动之举。两人表示十分后悔,愿赔偿千余元修车费。

  随后,汉阳警方依法对两人分别行政拘留15天。这是武汉实行举报交通违法有奖制后,破获的首起报复“拍客”案。

  交管部门统计,目前的职业拍客在举报交通违法过程中,需要收集证据,他们因没有执法权,只能采取偷拍方式取证。因此,拍客遭到殴打的事件屡见不鲜。

  现在,拍客空间越来越小,拍的人多了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司机开车变得谨慎了。家住汉口的周先生就表示,司机其实也都不愿意被罚款,“不知道什么时候哪里有人在拍摄,这种无形心理压力会逼得自己开车时尽量少随意变道或闯红灯”。

  “欢迎群众举报,并非以罚代管,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加大交通管理力度,达到规范行车秩序的目的。”交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说。据楚天金报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昨日,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地震专家余嘉顺、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张珂等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确认,此次地震是去年9月克赖斯特彻奇7.1级地震的余震,属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碰撞俯冲造成的板缘地震。

  倒塌房屋多为城中心老房

  “肯定是去年9月4日的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的余震。”余嘉顺肯定地认为。

  该观点也得到了张珂的认可。他分析说,此次地震是去年9月7.1级地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与去年的主震一样,这次地震也是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碰撞俯冲造成的,属于板缘地震。新西兰位于这两大板块的碰撞边界,所以地震活动频繁而强烈“从构造背景、震源深度等方面,这次地震都有点类似于台湾1999年9月21日7.6级的大地震。”他表示。

  余震是否会继续?余嘉顺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余震会逐渐减少变弱,但是“不排除会出现更大余震的可能”。目前,基督城余震仍然不断发生,根据检测,震级3级以上的很多,4级的也不少。

  他特别提醒说,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物大多是在城市中心的老楼,而绝大多数的新建房屋受损程度并不大。也有报道指出,去年地震中城区中心多座建筑受损后尚未修复,其中一些建筑在22日地震中发生坍塌,其中就包括了坎特伯雷电视大厦及当地标志性建筑百年大教堂。

  “鲸集体死亡”,无法证明是前兆

  地震发生前一天,有人发现新西兰南岛有百余头鲸搁浅死亡。随后,有舆论认为此次鲸集体死亡是地震的先兆,该说法得到一部分专家的认可。

  对此,余嘉顺并不认同。他说,目前没有任何证明表明鲸死亡和地震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没有发现其他地震先兆。

  张珂也表示,许多动物在地震发生之前可表现出异常,所以不排除鲸集体搁浅死亡与这次地震有关。但是动物异常与地震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造成动物异常的因素还有很多。

  对于地震预报,余嘉顺说,新西兰一直对地震都保持预测,包括可能发生地震的概率、特点,地震地区的建筑参数等“但这种预测只能是对一段长的时间进行预测”,他强调。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张胜波谢苗枫 龙瀚 赵新星

  实习生 胡佳轶

  通讯员 蔡珊珊 王丽霞

  统筹:林亚茗 谢苗枫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原地重震”缘何损失惨重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22日遭遇里氏6.3级地震,大量建筑物坍塌,多人丧生。

  这座南岛最大城市半年前遭遇强震,却未致人员死亡,被总理称为“奇迹”。

  原地重震,缘何损失惨重?地震学家分析,22日地震震中距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更近,震源更浅,不少建筑物在上次强震后尚未来得及完成修复。

  新旧对比

  去年9月4日凌晨,克赖斯特彻奇遭遇强震,但没有致使人员死亡。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当时飞抵克赖斯特彻奇视察灾情时慨叹,无人在地震中丧生“绝对是个奇迹”。

  但本月22日再次抵达灾区时,他告诉媒体记者,地震致使至少65人死亡,死亡人数可能上升。

  按路透社的说法,就受损程度而言,新西兰22日遭遇自1931年以来最惨重一次地震。1931年,新西兰北岛城市内皮尔遭遇里氏7.8级地震,256人丧生。

  地震学家分析,22日地震致使人员死亡的部分原因是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西南方向10公里处,而去年9月地震震中位于城市以西30公里。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地震学家加里·吉布森分析,另一“关键因素”是这是一次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5公里,而去年地震的震源深度是33公里。

  雪上加霜

  经历去年9月那场地震及此后数百次余震后,克赖斯特彻奇不少建筑已不堪一击。

  “这次地震严重得多,也许强度并不大,但损失更多,大量人员受困,”一名消防部门发言人说。

  一名当地居民告诉新西兰电视台:“与这次地震相比,(9月的地震)算不了什么。”

  22日地震发生前,一些建筑仍在重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自然灾害研究实验室研究员詹姆斯·戈夫说,一些建筑在去年那场地震中受损,经不起二次打击,更何况是这样的浅源地震。 

  智利先例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发,每年记录超过1.4万次地震,大约20次震级超过里氏5.0级。

  南美洲国家智利同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本月早些时候,智利中南部地区遭遇类似“原地重震”,所幸损失比一年前那场强震小得多。

  智利中南部比奥比奥近海2月11日发生里氏6.8级地震,震中位于比奥比奥地区首府康塞普西翁以北45公里处,与去年2月那场里氏8.8级强震震中相距不远。智利内政部次日发布声明说,地震没有致使人员伤亡。

  2010年2月27日,康塞普西翁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里氏8.8级地震并触发海啸,致死500多人,大批民房及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亿美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丽江发现奇特石棺古墓群 9座石棺墓紧靠挨

  记者从丽江市相关部门获悉,金沙江流域再次发现了古墓群。此次发现的古墓为石棺墓群,已发掘9座,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鸣音乡金沙江畔的江旺村。去年12月,在“厄妈左罗”的考古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诸多谜题。

  奇特村庄发现古墓群

  发掘的石棺墓群位于距离江旺村约500米一个叫做“厄妈左罗”(傈僳语地名)的地方,在2005年的时候,玉龙县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在该区域考察时发现了这一石棺墓葬群。

  江旺俗称江凹,金沙江水流经此地,形成一道弧形江湾,江凹由此得名。根据有关记载和民间传说,历史上,有淘金者陆续搬迁到此聚居,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纳西族与傈僳族合居于此。最让人称奇的是,在这个村子里同民族的人不通婚,一个家庭里如果妻子是纳西族,丈夫一定是傈僳族;丈夫是纳西族,妻子一定是傈僳族。极少有外村嫁到本村来的纳西族和汉族。村里的交流语言既有纳西话又有傈僳话,每个村民都可熟练地讲两个民族的语言。

  9个石棺墓排列整齐

  “这次发现的石棺墓葬是有盖有底,尸骨的底下是由页片岩铺筑的棺底,以前发现的石棺多为1.8米长,而此次发现的石棺类似一个箱状,长仅为60厘米,宽为50厘米左右。”

  丽江市博物院党委书记李共久介绍,到去年12月5日,发掘地已露出8个墓坑。从挖掘的情况来看,古墓已遭破坏,多数墓盖无存,而且多数墓坑只有少量的碎骨残骸,只有一个墓坑保持了埋葬时的原始形态。

  据介绍,以往发现的石棺墓葬式为仰身直肢和侧身曲肢葬,而此次发现的应为二次葬或多次葬,而且棺内残骸排列无序,甚至有些石棺内发现多个个体遗骸。在一石棺中发现的能清晰辨认的头盖骨4个,以及许多零散的牙齿和头盖骨碎片,据推测整个石棺中有4至7个头盖骨。诸多的迹象都表明了此次发现的石棺墓葬应为二次葬或多次葬。

  在江旺发现的石棺墓群共有9个石棺,在挖掘过程中,发掘人员发现,这9个石棺墓之间排列整齐,而且石棺与石棺间紧紧相连。(来源:春城晚报)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新华社电 为给省重点建设的高速公路“让路”,河南信阳市淮滨县新里镇孙香铺村的十几户居民,在房子被拆迁后,只能在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房或窝棚中度过春节和元宵节。在补偿安置款已发放到位的情况下,何以出现此种局面?记者采访得知,这一切均缘于未能事先解决宅基地纠纷。

  村民被要求急拆迁让道高速

  淮滨县是河南省信阳市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县,淮息高速公路(淮滨—息县)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河南省实现2012年高速公路突破6000公里的重要项目。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

  据淮滨县交通局副局长杨帆介绍,淮息高速经过淮滨县3个乡镇18个村,涉及91户拆迁户,工程必须确保于2012年12月31日前建成通车。

  去年9月开工建设的淮息高速公路穿过淮滨县新里镇孙香铺村,该村孙寨村民组的18户村民因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红线之内在去年10月20日前全部拆迁完毕。之后,他们各自寻找临时住所,有租房子的,也有搭建简易住房或窝棚暂时居住的。

  部分村民临时住所简陋

  孙仕军是18户村民之一,他说,镇里曾承诺春节前解决他们的宅基地问题,没想到他们中的多数人却在简陋的临时住所中居住至今,甚至春节和元宵节,也只能在其中度过。

  17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村民的临时住所十分简陋,好一些的,用砖垒出一方十几平方米的简易住房,差一些的,就用石棉瓦、油毡、木头等材料搭成几平方米的窝棚,有限的几样生活用品随意散落着。

  80多岁的孙婆婆一家12口,从儿子到1岁大的重孙都居住在用砖头垒成的两间简易住房里,一条布帘将两张床隔开,屋内摆放一张桌子后,几乎没有其他空间,桌子正中摆放着孙家的族谱。孙婆婆说,儿子们都出去打工了,只能先在这里凑合着住。

  这片临时住所20米开外的地方,就是高速公路通行之处,现在这里已经一片平整,等待施工。去年,这里曾矗立着这十几户村民的房子。

  补偿安置款已发放到位

  记者了解到,依据该工程的补偿标准,被拆迁村民的主房依据结构不同,每平方米分别补偿380元到520元不等,围墙、水井等附属建筑也依据不同价格标准予以补偿。

  此外,还按照每月每平方米2元的标准给予被拆迁户6个月的建房过渡期补助费和每户300元的搬家补助费。村民和镇政府工作人员均表示,这些补偿安置款均已发放到位,数额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据了解,房子拆迁后,被拆迁居民可根据自己意愿,采取租赁、新建、购买、协调划定宅基地等办法进行安置。这十几户村民至今依然住在临时住所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被拆迁村民建新房所需的宅基地没有解决。

  宅基地问题拖延村民建新房

  新里镇党委书记杨树峰说,这18户村民中,有4户已经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建了新房,还有10户村民希望继续留在本村建新房。另外,还有4户,觉得修路之后风水不好,希望能搬到地理位置更好的地方建新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地块。

  一些住窝棚的村民印证了这一说法。村民孙绍坤说,自己希望留在本村建新房,房子拆除后,镇里已经补偿8万多元,他打算在目前居住的临时住房处建新房;村民孙仕军说,之前找的几处地方,要么排水不好,要么位置不好,要么价钱谈不拢,所以,至今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宅基地。

  据杨树峰介绍,镇里曾在其他地方找了3个地块,除部分村民觉得风水不好外,还可能占用别人的承包地,地价谈不拢,再加上这十几户村民之间意见不统一,所以,宅基地问题一直拖而未决至今。

  ■ 进展

  村民宅基地问题已解决

  紧张的工期同这十几户村民的遭遇不无关系。去年6月,淮息高速已经奠基动工,然而,直到去年9月下旬,淮滨县的征地拆迁工作才全面展开,拆迁工作的截止日期是10月31日,留给被拆迁户的时间只有1个多月。

  杨树峰说,去年9月份之前,镇里只是知道要建高速,但是具体要经过哪些村庄,需要拆迁哪些住户,并不知道,只能在村里做一些宣传动员工作。直到去年9月份,拆迁工作全面展开之后,他们才知道要拆迁哪些住户。

  “时间太短,群众盖房得两三个月时间。”杨树峰说,镇里采取了一些措施,积极帮群众找安置地点,安排包村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对群众的困难进行及时救济。但是,宅基地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

  截至记者发稿时,新里镇已经协商解决了这些村民的宅基地问题。孙仕军告诉记者,经过协商,孙香铺村委划定4亩土地作为他们的宅基地,价格为每亩15000元,近日即可动工建房。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广东省卫生厅昨天下午通报去年和今年1月份全省传染病疫情。去年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69741例,死亡1137人,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45.35%和1.80%。

  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从去年3月起,已连续11个月居全省传染病死因首位。

  丙类传染病死亡率增一倍多

  去年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694.90/10万,死亡率为1.18/10万,病死率为0.17%。其中,甲、乙类传染病共217002例,死亡1065人,发病率为225.15/10万,死亡率为1.11/10万,病死率为0.49%。与上年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7.81%和1.90%。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梅毒、乙肝、淋病和丙肝。

  2010年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452739例,死亡72人,发病率为469.74/10万,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0.02%。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100.87%和129.85%。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

  今年1月,全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18439例,死亡74人,丙类传染病发病19317例,死亡1例。另据通报,上月全省21个地市均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艾滋病死亡率升13%

  去年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丙肝和乙肝。去年狂犬病报告301例,死亡300例,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随着广东逐步进入艾滋病发病高峰期,从去年3月起至今,艾滋病已连续11个月排在死亡数第一位。数据显示,去年全省艾滋病发病人数1157人,死亡人数496人,发病率小幅下降,死亡率则上升约13%。

  “去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计五千多例,但感染者不属于法定传染病报告范畴。”广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所长林鹏解释说,全省去年加强了对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随访,发现了一些以前被漏报的死亡病例,补齐了“历史欠账”。他预计,随着全省加大对艾滋病病人的治疗力度,病死率有望下降。

  林鹏表示,从今年1月起,广东全面铺开孕妇免费筛查HIV,妇幼保健机构可进行免费筛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2005年以来全国粮价走势 2005年以来全国粮价走势

近期粮食价格加速上涨。CFP供图 近期粮食价格加速上涨。CFP供图

在湖南部分城郊地区不少耕地被弃耕。 在湖南部分城郊地区不少耕地被弃耕。

  文/图/表 特派湖南记者方利平、潘彧

  特派河南记者王飞 

  粮食价格

  粮价涨幅不及

  居民收入涨幅

  国际粮价持续飙升,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粮食价格指数在连涨7月后,在今年1月高达231,超越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的高点,创下历史新高,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警示称,存在爆发全球粮食危机的现实风险。

  在国内,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十项措施,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扶持粮食生产,10日又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价呈加速上涨态势。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市场检测数据,截至2月4日,全国小包装大米零售价格为5.34元/公斤,与去年8月6日的4.83元/公斤相比,半年时间里上涨了10.56%。与过去多年数据相比,明显呈现加速上涨的趋势。在2005年初,该数据报3.67元/公斤,此后一直保持缓慢上涨的态势,至今,在6年时间里,整体涨幅只有45%左右。 

  面粉价格走势类似,截至2月4日,全国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为4.8元/公斤,与去年8月6日的4.42元/公斤相比,半年时间涨幅为8.6%,而与2005年初的3.5元/公斤相比,整体涨幅仅37%。 

  近期粮食价格加速上涨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由于极端天气导致粮食减产的预期,推动了粮价的上涨;另一方面粮价上涨具有补涨的因素。在过去多年时间内,由于受国家调控的作用,粮价一直保持平稳慢涨的态势,粮价上涨明显低于居民收入上涨速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而至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6年时间里涨幅为102.8%;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6年时间总体涨幅为101.6%,均远远高于粮价的涨幅。 

  粮食产量

  湖南水稻

  低温致湖南部分地区水稻减产两三成  

  南有水稻北有麦,湖南省是水稻生产大省,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水稻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13%左右。

  位于洞庭湖滨的屈原管理区是岳阳市的一个产粮大区,耕地面积达13.5万亩左右。其辖下黄金乡党委书记李羽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去年由于早、晚稻均在扬花时遭遇罕见低温天气,导致稻谷减产明显。去年早稻,屈原管理区的平均亩产只有600斤左右,与正常年份的800斤相比,减产了25%左右;晚稻由于寒露早至,并且持续低温,也出现了明显的减产,亩产由正常年份的1000斤降至600斤,减产幅度高达40%左右。全年减产幅度大约在30%左右。

  目前,农户收成的粮食60%已经卖完了,还有40%左右留在手里,准备等到春天涨价时再卖。李羽翔介绍称,目前稻谷价格在每百斤120元左右,根据往年经验,春天青黄不接,是一年粮价较高的时期,估计今年春天,每百斤粮价还会上涨10元左右。

  汪仁才是湖南省汨罗市三江乡金桥村党委书记,他表示,到春节前后,普通优质稻的价格已经涨至1.22元/斤,糯米稻价格涨至1.70元/斤,上一年普通优质稻价格为0.9元/斤。 

  汪仁才表示,去年该村水稻生产普遍大减产,就自家种的7亩水稻而言,去年早稻由于连续降雨造成病虫灾害较重,亩产只有500斤左右,比正常年份的800斤减产了30%~40%;晚稻由于播种得早,亩产900斤左右,与正常年份的1000斤左右略有降低,总体而言,去年水稻减产了大约20%~30%。

  湖南省农业厅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10年粮食产量确实有所减产。”去年湖南的水稻涨价时间比往年都早,原因是去年的早晚两季稻谷都遇上了不适宜的气候。同时,他认为通胀预期的大环境也是造成粮食涨价的原因。

  河南小麦

  旱情持续今年小麦减产成定局  

  由于北方旱情持续,市场担心今年北方小麦将减产,新年伊始北方小麦价格也强势涨价。

  2月9日是兔年的首个交易日,郑州强麦期货大幅上行。主力1109合约涨停收盘,全天罕见大涨7%,每吨价格上涨200元至3051元,创下历史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造成郑州强麦开盘即大涨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旱情严峻,吸引了场外资金大举入场。短期而言,在干旱情况未能彻底扭转的情况下,炒作旱情可能继续推升小麦价格向上攀升。 

  2月9日,一场大雪并没有让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槐树李大队王庄村的魏志强高兴起来,“小麦不怕冷,就怕旱。”大雪之前,小麦主产地河南、山东等地已经连续4个多月未下雨,“从我记事起就没碰到过像今年这样旱的。”已经52岁的村民王峰说。

  记者查询到,2010年春节后,河南等北方地区出现了五十年一遇的大旱,但当时也就是连续3个多月未下雨而已,而今年已经连续4个多月未下雨,旱情超过了2010年的50年一遇标准。 

  沿着永登高速,拨开薄薄的一层雪,雪底下是青黄不接的成片麦田,“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小麦都已经齐脚脖了,放眼望去是绿油油的一片!根本看不到小麦下面的黄色泥土,”永登高速旁赵庄村的村民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小麦半死不活地耷拉在地里,枯黄的叶子跟泥土混成了一片。” 

  “正常年份一亩地有900~1000斤的收成,”王峰说,“即便是现在浇地,估计小麦亩产也会降到700斤左右,减产两成以上。”

  种粮收入

  粮价涨不过工价

  湖南是产粮大省,大部分水稻田都散布在洞庭湖滨和长江的众多支流两岸。去年,尽管稻谷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但是农民的收入并没有随之增长。李羽翔介绍称,以种一亩双季水稻为例,正常年份,除掉种子、灌溉和肥料等成本,一年收入(包括人工收入)大概可达800~1000元左右,但是今年,种一亩双季稻的纯收入只有600元左右。虽然粮价涨了,但是农民并未从中获利,因为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得更快。

  汨罗市三江乡金桥村村民方小平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去年,种一亩水稻双季收成大约在1300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400元左右。但是由于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收割费用等大幅涨价,种一亩水稻的成本大约要花费650元左右,纯收入只有700多元,然而,从犁地到播种、管理、收割,种一亩水稻一年需要12个左右的人工,一天收入不到60元。与目前社会的人工工资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据方小平介绍,由于种粮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而且收入低,因此村里稍微强壮一些的劳力,都出外打工去了,水田或者以低价包给了别人,或者干脆种单季水稻。 

  在河南,同样的故事也在演绎。虽然今年旱情严重,但是对农民来说,这是偶然的,更让人担心的,是长期以来种植小麦的成本太高,而小麦价格太低。

  魏志强向记者介绍说,一亩小麦从冬种到收割,不计人工成本,单单施肥、农药、翻地、收割成本就要415元。“一般一亩小麦产900~10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小麦价格,一亩地的收入是800元,不计算人工成本,农民种植一亩小麦大概能赚385元。”

  魏志强家里有4亩地,全部种上小麦,一年的收入也就1540元,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赚的钱多。记者在鹿邑县新建的工业园区里看到,十几家工厂已经相继落成,许多工厂的门前贴着月薪1500~2000元的招聘启事。前几年一直在广东打工的鹿邑县玄武镇朱晓军说:“从秋天开始干,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少说也能赚上1万多元,种地种得再好也就一两千块钱。”

  耕地情况

  耕地缩水 部分田地荒废

  由于种粮不如打工,在一些城郊和灌溉较为困难的地区,甚至出现大片荒废的耕地。

  水利废弛灌溉不便

  正月初五,本报记者来到了湖南湘阴县城郊文星镇望滨村,收割过的水稻田和乱草齐腰高的蒿草地相接相连,据当地村民丁义成介绍,此前,这些蒿草地全部是水稻田,但是由于灌溉不方便,村里又没有统一的管理,村民觉得种地不如打工,稻田干脆弃之不管。即使是一些还在耕种的稻田,不少也由此前的双季稻改成种一季稻了,不少家庭种田纯粹为了满足自家的口粮。 

  现年80多岁的丁伯是以前望滨村二组的老队长,据其介绍,由于该村耕地灌溉需要抽一个小时的水,费用大约35元左右,以前,由于村里统一管理,因此家家户户分摊下来后,成本较低,现在由于村里有的种地,有的不种地,难以统一组织起来抽水,单家单户去抽水,成本非常高。据丁义成介绍,将水从河里引至田里,光是填满一路的沟渠,就需要500元左右。

  汨罗市川山坪镇芭蕉村村民李义皇也介绍称,该村大概有10%~20%的耕地被荒废了,因为用来灌溉的渠道长年失修,而村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组织不起人力来统一疏通。

  湖南省农业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南产粮最大的问题之一还是青壮年劳力的流失。与外出打工两三千元一个月收入相比,在家种地的收入明显远远不及,不少青壮年劳力不愿意在家种地,田地荒废的现象时有发生。

  建新房占用部分耕地

  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耕地缩减,也影响了粮食生产。 

  汨罗市三江乡金桥村有数百亩良田。在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国家出台了保护耕地的政策,不允许在水稻田里盖房子,但最近几年,由于政策有所放松,新建的房子十有八九建在了耕地上。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最近十几年建房占用的耕地,全村大约有50~60亩左右,有的住户,一家4口,责任田总共只有4亩多地,建房便占去一亩。

  据湖南省农业厅官员介绍,湖南目前有5000多万亩耕地,每年双季播种面积达到7900万亩。目前,耕地面积正在以每年10多万亩的速度“缩水”。城区的扩张、各项基本建设对于耕地的挤占非常明显。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一片片扇贝被封冰下,一池池海参、鲍鱼缺氧致死,去年黄渤海近30年同期最严重海冰卷走了山东渔业数十亿元的“真金白银”。面对“血的教训”,山东海洋与渔业部门、渔民今冬提前部署和防范,经济损失明显下降,但专家疾呼,我国海冰应急处置能力仍亟待提高。

  黄渤海海冰“高潮表演”谢幕

  黄渤海海冰冰情春节送出“大礼”,辽东湾于除夕解除海冰警报,莱州湾海冰警报从黄色降至蓝色。记者在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5日发布的海冰警报示意图上看到,辽东湾海冰范围较1月下旬明显向北缩进,示意山东沿海海冰的黄色带状也明显变窄。专家认为,黄渤海今冬海冰冰情最严重时期已基本结束,海冰冰情总体进入缓解阶段,但局部冰情仍有可能加重。

  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郭可彩介绍,黄渤海海冰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出现,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黄海北部及胶州湾均有海冰出现,辽东湾浮冰最大外缘线于1月17日达到71海里,为今冬出现的最大值。

  但记者了解到,今冬黄渤海海冰冰情最重的不是纬度位置最靠北的辽东湾,而是山东沿海的莱州湾,其海冰警报于1月23日达到黄色,高于辽东湾的蓝色警报标准。记者近日在莱州湾的三山岛渔港看到,700多条渔船被封在白色的海冰中纹丝不动,只有在寒风中抖动的“一帆风顺”和“满载而归”的红旗示意这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

  对于黄渤海海冰冰情出现“北轻南重”的怪象,国家海洋局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于福江说:“莱州湾出现较重海冰冰情的原因首先与持续低温有关。1月1日至26日,莱州湾受5次冷空气影响,气温较常年偏低1.25摄氏度,最大降温7.6摄氏度。”

  于福江分析认为,莱州湾海冰冰情较重还可能与沿岸工程建设有关。国家海洋局专家在潍坊港10海里长的防波堤上所做两套数值试验表明,防波堤对海流影响很大,最大可达每秒20厘米,对海流流向影响则更大。由于沿岸工程的建设,影响了海水的正常流动和交换,容易引起海冰。

  海冰所致经济损失明显下降

  今年海冰冰情虽然较前几年暖冬相比仍然较重,但是与去年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海冰冰情相比,海冰对山东渔业造成的损失明显下降。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提建新介绍,莱州市去年海冰造成经济损失接近1亿元,今年初步统计受灾损失为1560万元。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海冰造成经济损失约1.5亿元,而去年这个数字是9亿元。

  烟台市三山岛村渔民施显彬说:“去年海冰来得早而且快,扇贝、海参和鲍鱼等都被冻死或者憋死,养殖户损失很重。今年大家一直都惦记着海冰,所以将扇贝养得更深一些或者提前收获,渔业局技术人员还专门在海冰来临前组织了贝类养殖技术的培训,今年基本没啥损失。”

  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副司长易晓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黄渤海沿岸省、市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海冰防灾减灾高度重视,海洋渔业部门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并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渔民和涉海单位;去年严重海冰灾害损失也向渔民敲响了海冰防灾减灾的警钟,加之媒体宣传与引导,公众整体对海冰灾害的意识得到提高。

  据了解,山东省提前为渔民印发了10000余册海冰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山东地方海洋与渔业部门坚持每天收集一次海冰信息并逐级上报;莱州市为渔民举办了三期培训班,讲解大棚保温、破冰增氧及海参和贝类养殖技术,增强企业和渔民抗灾自救能力。

  “此外,海冰监测预警也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易晓蕾说,“去年严重海冰结束后,国家海洋局重新梳理海冰应急响应体制,在大量调研走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湾区分别设立了四个海冰警报标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利用卫星遥感、沿岸台站、飞机、应急监测车等设备,提前监测和预警,并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手段广泛发布海冰信息。”

  海冰应急处置能力仍是“软肋”

  虽然今年海冰造成的渔业等领域经济损失较少,但易晓蕾等专家表示,我国在海冰应急处置能力和预报监测能力方面仍亟待提高。易晓蕾介绍,目前我国仅有两艘破冰船,都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已经超期服役,远远不能满足海冰防灾减灾的工作需要。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和今年海冰冰情较重期间,山东沿海的潍坊港和莱州港等港口,只能用拖轮和吨位较大的船舶来破冰和试航;海冰监测方面,由于民用破冰船匮乏,离岸线较远的海冰冰情只能通过卫星和飞机监测,很难到实地查看。

  记者在春节前跟随国家海洋局专家一行走访时,海洋部门、地方行政官员及港口负责人均表示,国家应快速推进破冰船建造,防止近一两年发生类似1969年的“大冰封”,保证黄渤海沿岸煤电等重要物资的运输,提高快速处理海冰所致突发事件的能力。

  烟台市副市长王国群表示,目前海洋部门监测和预报的海冰是各大湾区情况,烟台市的具体情况没有渠道了解,希望在海冰监测和预报方面能更为精细化。郭可彩也表示,目前海冰监测技术手段和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在海冰应急监测车仅有一辆,环黄渤海海洋监测台站不仅数量少,而且监测手段基本要靠目测。

  此外,国家海洋局专家分析发现,近岸海岸工程的建设影响海洋正常环流也是近两年海冰较重的重要因素,部分专家和地方官员建议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建立海岸工程建设前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减少海冰灾害的人为因素。(张旭东 徐冰)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伴随各省市区“两会”进行,各地省部级高官调整渐入高潮。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25省市区“两会”结束,各省市区有11个正省级职位和60多个副省级职位出现人事调整。随着多位“40后”淡出政坛,越来越多的“共和国一代”正挑起省部级高官群体的大梁。

履新的11位正省级官员中,包括2位省级人大常委会主任、2位省长和7位省级政协主席。省(市区)委副书记当选政协主席的趋势格外明显。在7位新任省级政协主席中,5位均为各自所在省(市区)委副书记。

记者注意到,这11位正省级官员都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其中出生于1958年11月的叶冬松成为目前全国最年轻的省级政协主席。

另据记者统计,截至发稿时,各省市区还有67个副省级职位出现人事调整,其中29个是各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1个政府副职、26个政协副主席以及1个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在去职者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刘胜玉、北京市政协原主席阳安江、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主席陈光林、河南省政协原主席王全书、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王巨禄均已满65岁的正省级官员退休年龄。而甘肃省政协原主席陈学亨出生于1948年11月,安徽省政协原主席杨多良出生于1946年8月。

此外,去年12月30日,吉林省政协十届十二次常委会议通过增补名单,增补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巴音朝鲁为吉林省政协委员;而吉林省政协主席王国发出生于1945年11月,已满65岁。

而在去年去职江苏省委书记的梁保华、去职湖北省委书记的罗清泉,目前仍分别担任江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去年由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调任江苏的李学勇,目前仍是江苏省代省长。11位履新正省级官员

姓名 职务

肖怀远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宝顺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伟平 甘肃省省长

赵正永 陕西省省长

冯健身 甘肃省政协主席

王安顺 北京市政协主席

乔传秀 浙江省政协主席

任亚平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

叶冬松 河南省政协主席

杜宇新 黑龙江省政协主席

王明方 安徽省政协主席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女警长加西娅 女警长加西娅

  墨西哥北部塔毛利帕斯州新拉雷多市警察局长曼努埃尔·法尔范2月2日晚遭遇袭击,与两名保镖一同遇害。这一天是他任局长后的第33天。警察,在墨西哥已经成为了最危险的职业。

  4年牺牲2000余名警察

  曼努埃尔是退役军人,现役时被授予将军头衔,今年1月1日刚刚就任警察局长。从当上局长那一天起,他就多次接获威胁电话。

  塔毛利帕斯州内政部长莫雷洛斯·坎塞科的办公室3日发表声明,证实曼努埃尔遭多名枪手袭击,但没有提及主谋可能是谁。在这一事件中,有两名保镖受伤、两名保镖遇害。

  几天前的1月28日,在墨西哥东北部的特兰将军镇,墨美贩毒通道上一座人口1.45万的城镇,警察局39名警察全体辞职,起因是两名同事遭“斩首”,另一名同事失踪数周。

  去年12月至今,特兰将军镇警局先后3次成为贩毒团伙攻击目标,大楼遭遇枪弹和手榴弹,而警员人数和装备却不如对手。

  米却肯州是墨西哥势力最大的贩毒团伙“家族集团”的大本营。联邦警察去年6月14日接获“市民”报案,在赶赴现场途中却遭遇贩毒团伙伏击,10名警察殉职、多人受伤。前年7月,联邦警察也曾遭遇埋伏,12人丧生。

  墨西哥北部一些小镇与美国接壤,是贩毒必经之地,贩毒势力猖獗,警察成为毒贩的眼中钉。自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2006年底发起扫毒战争以来,1000多名市级警察、700多名州级警察和500多名联邦警察在涉毒暴力事件中死亡。

  挣钱不多死亡率高

  在墨西哥,警察是死亡率高而收入低的职业。

  公共安全部统计,墨西哥全国有2439个城镇,其中400多个没有警察,半数以上的市警察局人数不超过20人。不少警察学历为小学,市级警察平均月工资为320美元。

  墨西哥的市级警察总数超过20万人,但他们却被认为是安全力量最薄弱环节。去年至今,共有3200名警察因涉嫌腐败和犯罪而遭开革。

  在墨西哥华雷斯市,警察系统2009年初着手“整肃”,第一个月即抓获130名为贩毒团伙效力的“内鬼”,随后几个月又有超过250名警察被捕或遭清除。

  为此,总统卡尔德隆打算废除全国超过2000个地方的警察局,向31个州派出武装部队,以维持社会治安。

  男警逃亡女警上岗

  去年10月21日,20岁的女大学生玛丽索尔·巴列斯·加西娅就任北部边境普拉塞迪斯—格雷罗镇警察局长,令媒体哗然,原因不在于她的年龄,也不是因为她是一名母亲,而是她的勇气。

  在普拉塞迪斯镇,前3年共有6000多人死于绑架、谋杀和贩毒团伙火并。前任警察局长去年7月遇袭身亡后,职位一直空缺。玛丽索尔主修犯罪学,凭借原则和勇气接受任命,担当警长职责。她在就职仪式上说:“这里每个人都生活在惶恐不安中,我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让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感到安全。”如今,她管理着19名警员,其中9人为女性。

  在相距普拉塞迪斯镇不远的瓜达卢佩镇,去年12月27日,奇瓦瓦州检察机关确认,当地最后一名警察——同样是女性的28岁的埃丽卡·甘达拉,4天前在家中遭大约10名枪手绑架,她的住房和汽车遭焚毁。

  甘达拉2009年6月加入警局,任报警电话接线员,那时她有12名同事。几个月后,一些同事遭害,一些同事在暴力威胁下辞职。她从此成为镇上惟一一名警察,每天挎着一把AR—15式自动步枪上街巡逻。她迄今杳无音信,可能已经遇害。

  (新华社)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3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