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2月27日电 (党高弟、冯国) 大熊猫母子公园中嬉戏的情景常让人流连忘返,那野生大熊猫母子的情况如何呢?近日陕西佛坪巡护大熊猫的工作人员首次拍摄到野外大熊猫母子在雪地行走的照片。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河保护站站长熊柏泉14日在保护站的小白河一小支梁的雪地里巡逻,突然发现前方有动静。他隐藏在大树后,举着相机紧盯着有声响的方向,很快发现一只大熊猫露出头来,后面跟着一只幼仔。熊柏泉赶紧记录下这对大熊猫母子在雪地里翻滚嬉戏的镜头。
紧接着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大熊猫母亲沿山坡向上缓慢走去,大熊猫幼仔顽皮地从母亲屁股后面爬上去并抱住母亲前胛部位,让母亲背着自己在雪地上行走。熊柏泉想继续从侧面跟踪靠近拍摄时,大熊猫可能发现有动静,很快就掉头消失在山坡下。熊柏泉共拍摄10张照片,母亲背幼仔行进历时20余秒钟。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与古北界交汇地带,动物成分明显反映出中国南北过渡的区系特征,拥有丰富的类群和众多的种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种类Ⅰ级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林麝5种。
广西西大明山保护区的冠斑犀鸟
一个名为“G-Trace绿足迹”的自然人文报道团队,在广西拍摄到冠斑犀鸟并录到清晰的鸣叫资料,对研究与保护这种十分稀有和濒危的鸟类具有很大帮助。
犀鸟是大型热带鸟类,在中国有5种,仅分布于西南边陲,都比较珍稀罕见。广西仅有冠斑犀鸟一种,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广西西南地区几乎都有冠斑犀鸟分布。由于栖息地不断被蚕食,猎杀行为屡禁不止,冠斑犀鸟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广西确切知道有冠斑犀鸟分布的地区仅限南宁西南的西大明山自然 保护区,野生数量由之前的上千只急速下降到不足50只。
由于冠斑犀鸟的配对几乎是终身制,因此也被冠以“爱情鸟”的美称。但猎杀一只相当于毁灭一个家庭,现在,冠斑犀鸟的雌雄比例严重失衡,种群数量继续下降中。
此次绿足迹团队与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野外工作数天,终于找到冠斑犀鸟,十分不易。研究冠斑犀鸟十多年的南宁市动物园高级工程师阙腾程说:“在极大的捕杀压力下,冠斑犀鸟十分怕人,之前在该地区的多次考察均未获得完整的影像和清晰的声音资料。这次野外实拍的照片对于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和科 研机构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公众关注这个物种及栖息地的保护。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文松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5日在京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以155票赞成、2票反对获表决通过,并将于201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先后经过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第十八次和第十九次会议三次审议,最终获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25日下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说。
王文章提到,近年来,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有很多有效的方式。比如非遗普查、传承人的保护、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但是“依法保护”这种根本的保护将更好地促进科学保护。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是我们在非遗保护方面一个里程碑,通过我们今后的科学保护,非遗保护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众所周知,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脉的重要象征,也是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植根于民间,世代传承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之中,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和积淀于人们心中的文化印记紧密相连,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自2005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已经基本结束,共走访民间艺人115万人次,普查文字记录量达20亿字,汇编普查资料14万册,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9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量近87万项。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跃入世界前列。2006年、2008年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007年至2009年,文化部先后认定并命名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3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28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入选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大大增强。同时应当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步伐加快,源于农耕文明、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及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亟须通过立法明确相关保护制度。近些年来虽然已经颁布了一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但全国性立法仍然十分急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对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广西等地的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进行调查后,向文化部提出了研究起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的建议。2002年8月,文化部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报送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的建议稿。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公约接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决定由文化部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力量,对原有的文本加以修改和补充,成熟时,提交国务院审议。
2005年开始,文化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立法工作小组,在总结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送审稿)》,于2006年9月报请国务院审议。国务院法制工作机构在审查草案送审稿的过程中,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2010年6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共六章四十五条。第一章为“总则”,明确了本法的调整对象,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保存、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第二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职责,对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做出了规定。第三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规定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政府层级、程序规范以及对名录项目的各种保护措施,并确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制度。第四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和支持措施,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开展相关科研活动、鼓励设立专题博物馆和传承场所、鼓励支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等职责,以及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文化机构等在教育、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等。此外,第五章还对违反本法有关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之后又一项重要法律,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加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网2月25日讯 海洋局今日在其网站公布了2011年海岛管理工作要点,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要求全国的海岛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改善海岛人居环境,促进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告还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八大要点。
以下是2011年海岛管理工作要点的详细内容:
一、开展政策研究,探索海岛发展新模式
开展促进海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研究,推进海岛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对偏远海岛和领海基点所在海岛的扶持力度,鼓励海岛居民以岛为家、守岛为国。研究建立海岛生态建设实验基地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二、加快制度建设,完善海岛法律配套体系
健全和完善《海岛保护法》配套制度,加快地方海岛立法进程。沿海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将海岛制度建设纳入地方人大和政府立法计划。对原有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及时修订或者废止不符合《海岛保护法》及国家海岛政策的规章和文件,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海岛开发、保护和管理制度体系。
三、完成规划编制,统筹海岛开发与保护
积极推进《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审批,在继续做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海岛保护规划试点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其他省市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备案工作。沿海市县研究编制无居民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海岛保护规划体系,统筹全国海岛的开发与保护。
四、推进地名普查,建立名称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部署和《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抓紧完成海岛地名现场调查、海岛名称标准化处理工作,开展海岛名称标志设置。进一步加强海岛名称管理工作,开展海岛命名、更名、名称注销和名称登记工作。
五、实施整治修复,改善海岛生态环境
编制海岛整治修复和保护的规划、计划,做好项目库建设和项目申报工作。出台《关于加强海岛整治修复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海岛整治修复技术指南,指导和推进海岛整治修复工作,规范海岛整治修复和保护的内容和监管、验收工作程序。加强对中央财政海域使用金支持的海岛整治修复和保护项目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
六、规范使用秩序,引导海岛合理利用
制定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审批、招拍挂及监管办法,编制无居民海岛使用测量、开发利用具体方案、项目论证报告和使用金评估等标准规范。发布第一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名录,启动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审批、登记和确权发证工作,规范、引导和推动海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七、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海岛管理水平
全面启动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建设,以航空遥感、卫星遥感、船舶巡航和登岛调查为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海岛数据库和监视监测业务体系,逐步实现全国海岛的动态监管,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海岛信息服务。
八、开展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以《海岛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为契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海岛、热爱海岛、保护海岛和合理科学开发建设海岛的热潮。开展海岛业务培训,提高各级海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海岛工作中的党风廉政建设,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本文来源:中国网 )图为展览现场
中新网2月25日电 24日,由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承办的“中国雉鸡王国”摄影展在北京市地铁五号线天坛东门等六个站厅隆重展出,展期将持续40天。
鸟类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身边最常见到、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为保护野生鸟类资源和生态环境,198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爱鸟周”活动。2011年是国务院批准“爱鸟周”活动30周年,为进一步扩大全国“爱鸟周”活动影响, 2011年2月24日,由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承办的“中国雉鸡王国”摄影展在北京市地铁五号线天坛东门、磁器口、灯市口、北新桥、和平里北街等六个站厅隆重展出,展期将持续40天。
雉科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鸡形目中的一个科,包括鸡形目绝大多数成员,多达26属166种。雉科分为鹑和雉两大类,鹑类通常雌雄相差不大,羽色暗淡,而雉类的雄性常有极端华丽的羽毛,属于最美丽的鸟类之列,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雉科有21属49种,拥有世界上雉科近1/3的种类,有超过一半的种类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有大约1/3是中国的特产种,因此,中国素有“雉类王国”之称。由于许多雉类种类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我们培加关爱和呵护。
通过“中国雉鸡王国”摄影展,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野生鸟类的认识和了解,吸引更多的公众积极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来,从而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共同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家园,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张中江】
这对于一些喜欢喝酒的人来讲,这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消息,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每天适量的饮酒或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脏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包括分析了过去约150项研究的两项综合性研究的结果显示,每天喝大约1杯或更少些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近1/4。 研究者称饮酒与降低心脏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仅限于适量饮酒而绝非酗酒。目前该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
每天适量喝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近1/4
其实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就有学者提出过适度饮酒可以保护心脏健康的信息。但同时专家也认为,如果无法控制适度,酗酒也会伤害肝脏及导致过早死 亡。目前专家也不清楚饮酒对于预防心脏疾病的作用机制,有一个理论认为它能有助人体更有效的代谢葡萄糖以及降低血液凝固程度。如葡萄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黄 酮醇的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降低体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护血管防动脉硬化,使体内血液中的“好”胆固醇增加,从而对心脏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一个研究小组经分析发现,每天适度饮一点酒的人和那些滴酒不沾的人比起来,患上心脏病的概率要小14~25%。不过同时专家也指出,如果饮酒过 量,非但不会对任何疾病产生保护效果,还会容易导致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和某些癌症。所以如果你原本不喝酒,这些研究也并不能成为开始喝酒的理由,保持健 康的最好方法仍旧是坚持体育锻炼和均衡饮食。
相关资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大平)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这对于一些喜欢喝酒的人来讲,这可能是一个绝佳的消息,根据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每天适量的饮酒或许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心脏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包括分析了过去约150项研究的两项综合性研究的结果显示,每天喝大约1杯或更少些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近1/4。研究者称饮酒与降低心脏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仅限于适量饮酒而绝非酗酒。目前该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
每天适量喝酒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近1/4
其实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就有学者提出过适度饮酒可以保护心脏健康的信息。但同时专家也认为,如果无法控制适度,酗酒也会伤害肝脏及导致过早死亡。目前专家也不清楚饮酒对于预防心脏疾病的作用机制,有一个理论认为它能有助人体更有效的代谢葡萄糖以及降低血液凝固程度。如葡萄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黄酮醇的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降低体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保护血管防动脉硬化,使体内血液中的“好”胆固醇增加,从而对心脏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一个研究小组经分析发现,每天适度饮一点酒的人和那些滴酒不沾的人比起来,患上心脏病的概率要小14~25%。不过同时专家也指出,如果饮酒过量,非但不会对任何疾病产生保护效果,还会容易导致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和某些癌症。所以如果你原本不喝酒,这些研究也并不能成为开始喝酒的理由,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仍旧是坚持体育锻炼和均衡饮食。
相关资料: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20头巨头鲸在位于新西兰南端的斯图尔特岛一处海滩集体搁浅并死亡(点击查看更多组图)
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官员21日证实,120头巨头鲸20日在位于新西兰南端的斯图尔特岛一处海滩集体搁浅并死亡。
两名外国游客在曼森湾发现了这些搁浅的巨头鲸,并通知了新西兰自然资源保护部门。当工作人员赶到时,半数以上巨头鲸已死亡,其他巨头鲸在炎热、干燥的天气里也已奄奄一息。
由于海水已退潮,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帮助这些搁浅的巨头鲸返回大海,这些巨头鲸已无存活希望,为了减少巨头鲸的痛苦,工作人员最后不得不对48头奄奄一息的巨头鲸实施了安乐死。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个概念最早定义于1988年,是指那些被自然保护主义者认为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响应联合国“国际森林年”活动,国际非营利性环保组织“保护国际”近期发布了2011年最新报告,报告指出,全球受到威胁最大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印度-缅甸地区、新喀里多尼亚群岛、桑达兰地区、菲律宾、大西洋森林、中国西南山区、加州植物区、非洲东部海岸森林、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岛屿以及东阿弗罗蒙塔尼地区
1. 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岛屿
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岛屿
本图拍摄于2003年,显示的是一只小嘴狐猴。小嘴狐猴是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岛屿上分别进化出的特有物种群的成员之一。在马达加斯加岛,大约生活着50多种狐猴。但是,贫困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东阿弗罗蒙塔尼地区
东阿弗罗蒙塔尼地区
本图拍摄于2006年,显示的是一群火烈鸟正飞翔于坦桑尼亚纳特隆湖上空。纳特隆湖是东阿弗罗蒙塔尼热点地区的一部分。东阿弗罗蒙塔尼地区沿着非洲东部边缘在延伸,从北方的沙特阿拉伯一直到南方的津巴布韦。地质运动不仅仅造成了该地区的多山地形,还形成了世界上最特别的湖泊,其中生活着至少617种本土鱼类。“保护国际”组织指出,对该地区构成的最大威胁包括农业种植、不断增长的丛林肉市场等。
3. 中国西南山区
中国西南山区
这是拍摄于中国西南山区的一只红熊猫。该地区的大熊猫等物种数量正日益萎缩。“保护国际”组织最新报告指出,在中国西南山区,由于过度放牧、非法捕猎等原因,目前大约只有8%左右的森林仍然保持原始状态。
4. 桑达兰地区
桑达兰地区
桑达兰地区是东南亚的一个生物地理区,它包括了亚洲大陆上的马来半岛,以及婆罗洲、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它们周边的岛屿,共大约17000个左右。在婆罗洲,猩猩们正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塞皮洛克避难所休息。
“保护国际”组织最新报告指出,如今桑达兰地区的原始森林只剩下了大约7%,大部分森林已被人类转变为种植园,用于生产橡胶等产品。此外,农业生产以及黑市野生动物交易已造成该地区一些特有植物和动物物种数量不断下降。
5. 菲律宾
菲律宾
在菲律宾阿波山国家公园,一只被激怒的菲律宾鹰竖起了头顶的羽毛。菲律宾鹰是世界上第二大鹰,也是菲律宾森林热点地区数种本土物种之一。“保护国际”组织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当地大约8000万人口依赖于天然资源,森林采伐和农业用地不断扩展,因此这一热点地区成为了生物多样性最受威胁的地区之一。
6. 大西洋森林
大西洋森林
一只雄性金头狮狨正趴在巴西波科达斯-安达斯自然保护区内的一棵树上。波科达斯-安达斯自然保护区是大西洋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一部分,大西洋森林热点地区包括了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等地区。由于受到甘蔗和咖啡种植业的影响,该地区的森林现在只剩下不到10%,这些仅存的森林是数十种珍稀动物的快乐家园。据介绍,大约有1亿人口和许多工业依赖于大西洋森林地区的淡水。
7. 印度-缅甸地区
印度-缅甸地区
本图显示的是,2009年12月13日,一名男孩正坐在一个盆子里,漂浮于柬埔寨洞里萨湖地区一个水上小村庄中。根据“保护国际”组织2011年最新报告中的排名,印度-缅甸地区成为了世界上受到威胁最大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最新报告指出,该地区内的每一个港口都至少拥有1500种本土植物物种,但这些物种的原始生长环境已失去了90%以上。
据“保护国际”组织介绍,全球森林覆盖率虽然仅为30%左右,但这些森林却是地球上80%的陆地动物和植物的家园。“保护国际”组织国际政策总监奥利弗-朗格兰德认为,除了具备生物多样性外,森林还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源泉,它们可以向人类提供木材、食物、保护、淡水等各种帮助。朗格兰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为了给牧业、农业、采矿业和城市发展让路,森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破坏。”
8. 新喀里多尼亚群岛
新喀里多尼亚群岛
新喀里多尼亚群岛面积相当于新泽西州大小,这些岛屿组成了世界上最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新喀里多尼亚群岛位于南太平洋,距离澳大利亚东海岸大约1200公里。该岛生长着五大本土植物种属,其中包括世界上唯一的寄生针叶树。镍矿开采业、森林砍伐和入侵物种是当地森林动物面临的三大威胁。
9. 加州植物区
加州植物区
2009年5月,一缕阳光正穿过加州植物区内一片由红杉和花旗松组成的森林。地中海式气候让这里成为了巨型美洲杉和珍稀加州秃鹰的最理想家园。“保护国际”组织指出,商业农场破坏了加州大片的原野,威胁还来自城市扩张、污染、道路修建工程等。
10. 非洲东部海岸森林
非洲东部海岸森林
一只桑给巴尔岛红疣猴正在桑给巴尔岛上的一片森林中上蹿下跳。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是非洲东部海岸森林热点地区的一部分。据“保护国际”组织介绍,目前只有不足1500只红疣猴仍然生存于仅存的一片片小森林中。贫瘠的土壤以及农业开垦等原因导致了森林面积的大幅下滑。(彬彬)
一艘冰岛籍集装箱货轮17日下午在挪威海域搁浅后油箱破裂,燃油泄入海中。挪威和邻国瑞典多艘船只18日在现场围堵漏油。漏油地点位于挪威一处自然保护区。动物保护部门担心,漏油可能危及当地生态。
搁浅未致人员伤亡
“戈达福斯”号货轮17日由挪威东南部港口腓特烈斯塔起航,前往瑞典南部港口赫尔辛堡。挪威海岸管理局18日证实,“戈达福斯”号起航后不久,行至奥斯陆湾附近海域时撞上一处礁石。货轮搁浅,两个各装有250吨燃油的油箱破裂。海岸管理局说,这艘货轮总计可能携有800吨燃油。没有人员在搁浅事件中伤亡。
“戈达福斯”号由冰岛艾姆斯基普船运公司所有,搭载439个集装箱。其中一个集装箱内装有12吨炸药。挪威海岸管理局负责人约翰·马里乌斯·利说:“只要炸药在船上安放正确,没有火源,就没有爆炸危险。”
两国紧急出动防燃油扩散
事发地点距离岸边大约200米。挪威海岸管理局派多艘清污船只、拖船、一架侦察机和多架直升机前往出事海域。一些专家抵达现场勘察漏油情况。救援人员在货轮四周放置漂浮障碍物,以阻止燃油扩散,减少漏油对环境破坏。
救援小组发言人拉尔斯·埃里克·古图巴肯说,尚不清楚有多少燃油泄漏,但浮油18日早晨抵达海岸。瑞典海岸警卫队派出一艘清污船和一架侦察机帮助围堵漏油。海岸警卫队在一份声明中说:“存在浮油抵达瑞典海岸的风险。”
海洋公园海岸现浮油
出事海域位于挪威外瓦勒岛海洋公园内。这是挪威唯一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活着多种海鸟和海洋生物。公园官方网站显示,公园内有大约130种濒危动物和植物物种。
挪威海岸管理局在一份声明中说,公园至少两处海岸18日下午出现浮油。挪威自然管理局发布声明说:“不确定那里现有多少海鸟,不清楚这次燃油泄漏会给自然带来什么后果。”
唐志强(新华社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