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周一, 13 5月 2019 12:30

澳洲人為何喜歡早上洗澡?淺談4個不宜「洗白白」時間點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相信大部分人都比較習慣在睡覺前沖涼,沖走白天的壓力、將自己洗得乾乾淨淨,讓身心好好放鬆一番後再躺在床上,乃是人間一大樂事。

然而,這一習慣卻讓不少澳洲人感到震驚和難以理解,因為在澳洲,或者歐美等地區出身的人也習慣在早上起床後才去洗澡,而會出現這種情況是有原因的。

正所謂「晚上洗澡洗給自己,早上洗澡洗給別人」,據網上的一些資料顯示,東亞國家的人體味最不嚴重,比如中國,有臭狐的人大概只有5%;而非東亞地區的人的體味就開始越來越濃,大洋洲僅三成人沒有臭狐;白人國家裡大概只有1/10的人沒有臭狐;而黑人群體則只有0.5%的人沒有臭狐。

儘管以上數據不一定精準,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們的體味的確比較重,所以,為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像,他們都偏向在早上洗澡,甚至會用各種充滿不同濃郁香味的沐浴露、噴香水,甚至是隨身攜帶止汗劑、除臭劑,以掩蓋身上散發出的濃重體味。

中西兩方的文化差異也使彼此的洗澡時間不一樣。西方人認為,早上洗澡能夠讓肌肉和身體得到充分舒展,令精神更加飽滿,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天;晚上洗澡則會令人變得興奮過度,不利於睡眠。

而中國的傳統看法就不太一樣,老一輩的人認為,由於身體的血液循環水平還沒有達到正常的狀態,所以早上洗頭會對頭皮造成不良刺激。另外,也有日本雜誌指出,早上洗頭會傷害頭髮甚至脫髮,因為頭髮會在夜間進行生長與修復,如頭皮不乾淨便入睡,會妨害頭髮生長機能。

但坊間亦有聲音表示,早上是可以洗頭的,只是不要起床後立即沖洗頭皮,而是先等上10分鐘或更長時間再洗,並且將水溫控制在40℃左右即可。

至於目前還沒有甚麼時間洗澡比較有利於健康的定論,畢竟這與個人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有關。但是,關於甚麼時候最不應該洗澡,則是全世界都通用的。

1. 酒後不宜洗澡

喝酒後,人體血管會擴張,心跳率加快。洗澡的熱水也會令皮膚升溫,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從而擴張血管、以及加快心跳頻率。這種劇變會令身體難以適應,嚴重可能會引起心臟病甚至爆血管。醉酒洗澡還有可能會受傷,因為站不穩或意識不清醒時可能會撞傷自己,常見的受傷部位是頭部和腰部。

2. 飯後不宜立即洗澡

進食後,為滿足人體消化食物的需要,人體供應內臟的血液會增多。如果馬上洗澡的話,熱水會使全身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讓血液流通到四肢及身體表面,胃及腸道的血流量便會相應減少,從而令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如果真的只能在吃飯後洗澡的話,最好在一至兩個小時後才去洗。

3. 空腹時不宜洗澡

空腹時,體內的血糖水平會降低。如同上文所說,此時若用熱水洗澡的話,流向皮膚組織的血液會增加,導致供應腦部的血液量減少,容易發生頭暈,甚至因為血糖過低而昏倒的情況。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身體虛弱或血壓偏低的人都必須特別小心。

4. 發燒時不宜洗澡

人體發燒時會燒耗更多能量。體溫每升高一度,基礎代謝率(BMR)就會增加10%左右,加上發燒病人的身體較虛弱,洗澡就更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愛乾淨的病人可以在床上用溫水擦拭身體,既能清潔皮膚又可以降溫。

 

來源:巴士的澳洲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 星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