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称,澳大利亚政府在《外交政策白皮书》中对南海争端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而中国官方媒体则进一步把澳大利亚称为“设在远处鼓动提防中国的宣传站”。
澳大利亚13年来的第一份外交白皮书呼吁中国维持基于规则的秩序——暗指北京无视2016年国际法庭对其南海军事基地和有争议的岛屿建设活动的裁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注意到澳大利亚与中国发展关系的积极言论的同时,敦促澳大利亚停止为领土争端操心。他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中说:“澳大利亚不是南海问题当事方,也反复表明其在有关领土主权争议上不持立场。我们敦促澳大利亚方面恪守承诺,停止在南海问题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白皮书还承诺澳大利亚将与本地区的其他民主国家进行更深入的接触——这一举动被广泛视为对抗日益威权的中国的对冲战略。
陆慷说:“我们所讲的战后规则和秩序应当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而不是由任何国家自己单方面定义的。就中方而言,我们一向遵守的规则是基于《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而不是任何国家单方面定义的规则。”
中国官员长期以来对澳大利亚对南海公开提出的担忧感到不满。
过去五年来,北京一直试图通过积极的岛屿建设和军事基地项目来控制战略航道。
中国共产党拥有的《环球时报》比官方言论更进一步,发表了一篇社论主张,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谨慎立场是忘恩负义的。
《环球时报》表示,“澳大利亚已经成为设在远处鼓动提防中国的宣传站,呼吁美国多过来平衡,撺掇周边国家对对华强硬,而直到今天,中国没干任何对不起澳大利亚的事”。
似乎对北京在澳大利亚的经济影响力未能缓解民众的担忧感到愤怒,《环球时报》称,中国“可以把同澳大利亚的关系适当往后排,忽视它青春期一般的敏感和矫情”。
中国国民不认为中国会违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红(音译,Chen Hong)说:“有关基于规则的秩序的说法被广泛地解释为反对中国。”
他说:“国内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不会违反规则,所以把中国视为规则破坏者,对澳大利亚和中国都没有好处。”
白皮书提及“印度太平洋”而不是“亚太”,也很不受中国观察家们待见。陈教授说:“这个词组或组合是为了排斥中国而建立的。中国欢迎澳大利亚成为亚太俱乐部的积极成员。我不认为这是有助于双边关系的好办法。”
总的来说,虽然许多中国分析师已经注意到白皮书对力量动态变化的关注,但陈教授说,北京了解澳大利亚需要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做好准备。
陈教授说:“白皮书表明澳大利亚想在没有美国领导的情况下在这个地区找到自己的路,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这份白皮书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