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述空间

周一, 13 8月 2012 17:56

年輕朋友,你來這裡多久了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年轻朋友,你来这里多久了?”

她边向我问着话,边收拾着最后一桌的碗筷。我愣住了,我好多年也没有听到有人这样称呼过我了。

还未等我来的及回答,她继续补充到,“来这边真辛苦,我来这边倒是还不长,两年前来的”。

说完后,她有继续重复到,“这边真的辛苦”。

我不加思索的回答到,“我还好吧,来这边五年了。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不容易的。何况到了国外。”

她大概接近六十岁了,湖北人。和她的老头子一起经营着这个餐馆,餐馆倒是不大,因为地理位置稍微有点偏僻。平时吃饭的人不多。

老头子是厨师,话不多。我去买过很多次饭,居然都没有听到过老头子讲话,见人来时,仅仅微微一笑。

她身兼“数职”,厨房忙时,是厨房老头子的帮工;是传菜员,是服务员,是收银员,还是清洁工。

“今天朋友们来得早,可以早点收拾完回去,我住得远,我们两不会开车。要走到火车站,然后坐半个小时的火车,下火车后再走20分钟的路,才能到。”

我猜他们也应该是跟孩子移民过来的吧,这么远的路,为什么孩子不来接呢。两个老人要是在路上出个什么事情怎么办呢。我憎恨那些不关心身边人的年青人,多不负责任。我没有多想,

直接就问,“您的孩子,怎么不接您呢?这么远,要是冬天下雨的天,怎么办?又冷又远的?”

她端着收拾好的一叠盘子,放进厨房后,再出来时回答着说,“女儿也有女儿的事情啊,她也忙”。我心里想到,真是个狠心的女儿啊,我不相信晚上十一二点,她还会工作,自己的父母,走这么远,英语也不怎么认识,就不担心吗?

正在这时,我不知道是老头子发现她说错什么话了,还是什么,突然从厨房走了出来。站定一会,我看着他,他对我微笑了一下。直到厨房里的炒菜锅发出了声音,才回去。

她没有察觉到他的出现,继续边搽着桌子,边讲着话“这个餐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每天都仔细仔细的收拾一遍,做一遍清洁,还是很累。每天回到家,就睡着了。一身也疼。”

我问她为什么不招聘一个兼职工人,每个星期来帮着做几天。她停下来,看了看我,说道,“现在的兼职 工人不好找啊,这里生意不温不火。每天就忙那么会。兼职工人也不会做清洁做得那么仔细。划不来啊”。

我没有来得急再次回应她,这时老头子已经把做好的菜打包好。不早了,忙了一天我也饿得要死,付完钱,说了声再见,就提着饭菜回家了。

我大概是个多情的人吧。看这个她忙来忙去的身影,好似她还不疲惫,但我都看疲惫了。让我去厨房里面转来转去,转几天,自己就晕了,更别说做其他了。

这么大的年龄了,还做这么大的劳动力的事情。看着她,我自然就有一种心疼的感觉。本来可以在办公室旁边随便买个饭就回家的我,好几次都因为回想起这个事情,而专门开车到她的店里面去买饭。

或许我是想帮助她吧。因为我住得不远,好几次在买饭的时候,我都想提出来说,如果下雨天什么的,你就给我电话,我开车送你们去车站吧。可几次都因为她忙得不能开交,也让我没有了办法给她讲。

到后来,我更不曾有机会讲出来了。因为我开始怀疑,如果我这样做了,到底会不会伤害到他们。好几次的简单谈话中,我到没有感觉她疲惫到放弃,她的话语里也没有抱怨的口气,我知道她在竭尽全力的坚持,倒是我感觉她的神经和忍耐似乎都快到极限了。从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来看,我是不害怕疲惫与累到死的,倒是害怕突然崩溃。一旦情绪崩溃了,什么都完了,什么也都晚了。

帮助人,是对的。但是不恰当的帮助,也可能让对的事情变成罪恶的。我深知这个道理。我深深不知道的是,一对夫妇在国内摸爬滚打大半辈子了,然后把女儿送到国外读书移民后,都已经快退休的年龄的人,还需要为女儿这样劳动得疲惫不堪。

我迷茫了。我不知道,一对中国父母要为儿女做多少,才能生活得安然;一个中国孩子要在父母那里安然的索取多少,才能放手尽孝。或许永远不,或许永远不。两者都是。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o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

Yes,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